中图法分类号(此号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文献标识码
文献码
1.中图分类号这是在投向中国国内杂志时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号码,编辑一般要你自己提供。
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因此上你所在的图书馆问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在网上也可以查到中图分类号,如从以下网页可以查到详细的中图分类号/2.文献标识码在向期刊投稿时,有些编辑还会让你自己填写文献标识码,这个标识码是什么东西呢?文献标识码(WM)(1)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 A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3.文章编号: 这个是期刊收稿后由杂志社给出,作者不用管。
4. UDC号及其他:有些国内期刊及很多国外期刊还会要求给出UDC号,UD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最初发表于1905年,一直由国际文献联合会负责修订,其重点放在科学与技术各类,有目的地按类扩充细目,独立分编成册,以供专门图书馆和科技情报部门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应的UDC类号。
此外国外很多大型期刊有自己专门的一套分类号码,如前面提到的物理学科方面就有PACS、PACC等类号,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大型的专业协会学会或者大型检索工具长期以来使用的一套自定的规范。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本馆图书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简称《中图法》)为分类依据。
(1)《中图法》22个大类的含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
它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这三大部类前后分别加上一个“马列主义类”和“综合性图书类”,组成五个基本部类。
同时,社会科学部类下又展开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又展开十大类,共22个大类。
并且,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类之前,均分别列出“总论”类,这是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编列的,以组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体系。
其具体序列:(2)《中图法》的体系《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为把这两种功能很好地兼顾起来,《中图法》采用了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进行编制。
这种体系模式使用概念层层划分的方法,分别将基本大类划分成若干二级类目,再将各二级类划分成众多的三级类目……这样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形结构,显示知识分类的等级结构。
所有的类目进行线形排列构成类目表。
(3)《中图法》的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类目的代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22个大类),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用以标记各级类目。
如“T工业技术”大类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故又在该类基础上采用双位拉丁字母标记其所属的16个二级类目。
此外,为满足某些类目按主题名称区分和排列其所属的大量同类事物的需要,也有选择地使用了“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
例:TP312 程序语言、算法语言依语言名称的前两位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如:ALGOL程序语言为TP312AL,BASIC程序语言为TP312BA,TP312AL排在TP312BA之前。
中文期刊模板
中文期刊模板中文题目(黑体,居中,小二号,加粗,单倍行距)作者1)作者2)(仿宋,居中,四号,各作者之间以一空格分隔)1) (单位,所在省市,邮编(六号宋体居中) 2)(如作者单位不同,用序号区分,如同则不用序号)摘要 (小五号宋体,两边各缩进四个字符,单倍行距,左右对齐)写全四要素(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各词之间用一空格分开)中图法分类号:(此号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18-6379 (年) -Paper Title(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三号,加粗,单倍行距,段前间隔0.5行)Author1) , Author2)( 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四号,多位作者姓名以逗号分隔)1) (单位,所在省市,邮编)(六号斜体居中) 2)(如作者单位不同,用序号区分,如同则不用序号)Abstract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号,两边各缩进4个字符,单倍行距,左右对齐)写全四要素(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在1000个字符左右Keywords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号,两端对齐,左右各缩进4个字符。
各关键词之间以逗号间隔)(首页脚注内容有:1)基金项目:(要求有项目编号);2)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3)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姓别,职称,最高学历(何年何处获(在读)何专业何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Email:)纸型、页边距与版式:论文应采用A4幅面进行排版。
论文页面设置为:上边距2.5厘米,下边距3厘米,左右边距2厘米;页眉2厘米,页脚2厘米。
页面设置中须指定“无网格”(页面设置>>文档网格>>无网格)。
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包括中文版和英文版)不分栏;正文部分直到文章末尾采用2栏,栏宽相等,栏间距2字符。
正文:正文使用宋体(如有英文或数字则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2-文献标志码:-A-doi
Received :2016-mm-dd ; Revised :2016-mm-dd ; Accepted :2016-mm-dd Foundation :基金英文名字(基金编号)†Corresponding author :通信作者名及职称.E-mail: @Citation :Author 1,Author 2,Author 3,et al .文题 [J].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中文栏目名(如:化学与化工)/field in English ]中文题目(不超20字符,无特殊字符)作者11(E-mail 地址),作者22(E-mail 地址),作者31,2(E-mail地址),作者42(E-mail 地址)1)单位最多写到二级单位 省份及城市名 邮编;2)单位最多写到二级单位 省份及城市名 邮编摘 要:要求阐明研究目的、创新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摘要是独立成篇的二次文献,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要求以文字叙述为主(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公式及化学式),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首次出现应加注全称.结尾尽量概括一下该研究的应用价值,不可带自我评价语句.尽量不要含公式.关键词:首关键词为所属学科的2/3级分类;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关键词6;关键词7中图分类号:分类号2 文献标志码: A doi :***TitleAuthor 11,Author 22,Author 31,2,and Author 42†(姓前名后,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姓和名中间空1格)1)address 1; 2) address 2Abstract :撰写采用第三人称(不以“This paper”,“The author”等开头)过去时态叙述作者的研究工作和方法,采用现在时态叙述研究结果和结论.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应,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倡导以重要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场,阐述应符合英文语法规范.)Key words :首关键词为所属学科的2/3级分类;key word 2;key word 3;key word 4;key word 5;key word 6;key word 7引言部分简介研究背景.所有参考文献[1-12]依序在文中出现.引言不计入章节编号.1 一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量与量单位符号应严格执行GB 3100-1993至GB 3102-1993量与单位和国际标准[14],所用量符号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定义,全文所用量符号应一致.必须正确使用正斜体.凡量的符号(如x , y , z )、 一般函数(如f (x ))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如矩阵A ;凡阿拉伯数字、SI 词头和量单位及外文字母和字符,含叙述文字、化学元素、规格型号、从文字转化的上下角标以及某些常数(仅限自然对数e 、π、复数虚部i 或j )、某些集合(实数R 、自然数N )、数学运算符(如微分号d ,偏微分号∂,连加号∑,lim ,min ,max ,log ,ln ,sin 及矩阵转置符T 等)用正体.为避免与下标零混淆,全文句号采用圆实心点.请合理使用SI 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0.1~1 000之间.合理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距,如“π=3.141 592 6”.图片、表格、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前后排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图表标目中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MPa”,t /℃.文中出现公式前需进行文字说明.示例式(1)文字说明.⎥⎥⎥⎥⎥⎦⎤⎢⎢⎢⎢⎢⎣⎡⎥⎥⎥⎦⎤⎢⎢⎢⎣⎡=⎥⎥⎥⎥⎦⎤⎢⎢⎢⎢⎣⎡-'''111112121m Y Y Y g g g g X X X mm m m m (1)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示例式(2)文字说明.()⎪⎩⎪⎨⎧=-<≤-⎪⎪⎭⎫ ⎝⎛=∑-=-10,S ,,10,1S M j j i kM i k ki m k p mk p p k M p i (2) 通栏公式示例式(3)文字说明.()31sin 0.2sin 30.2sin 50.2sin 7s s s s k k k k y Ay f f f f ωωωω⎡⎤⎛⎫⎛⎫⎛⎫⎛⎫⎢⎥ ⎪ ⎪ ⎪ ⎪=-+++⎢⎥⎪ ⎪ ⎪ ⎪⎝⎭⎝⎭⎝⎭⎝⎭⎣⎦(3)2 一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引理1 设2>n 是一个自然数,n H 是一个n 阶幻方,则将n H 的行或列进行有限次的互换所得到的矩阵n G 就是一个广义幻方.定理1 设整数2>n ,n n ij n g G ⨯=)(是一个广义幻方,则由n G 按逐行(或列)读取所得到的数列),,,,,,(1111nn n n G g g g g L n =与标准数列)1,,1,0(2-=n W 是不相关的.【证】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2.1 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2.2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2.2.1三级标题正文层级采用格式:1)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此时再次分列则采用带圈序号形式①内容,②内容,③内容;2)正文叙述用5好宋体; 3)正文叙述用5好宋体. 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2.2.2三级标题全文表随文走,先有关于表的文字叙述再出现具体表格.表格要精选,且具自明性,内容切忌与插图或正文叙述重复.建议采用3线表形式,必要时可增加辅助线.表1为占用1个栏宽的表格示例.表1 单栏表题示例Table 1 Table title栏头 栏目 量的符号/单位量的符号/单位*同一栏目中数值应取相同小数位* 脚注2.3 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表2为占用两个栏宽的表格示例,此时采用通栏排版(此示例中举例的是所有栏目的单位都相同).表2 通栏表题示例Table 2 Table title单位符号栏头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3 一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3.1 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3.2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全文图随文走,先有关于插图的文字叙述再出现具体插图.插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格或文字重复,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中的文字和量纲符号应于正文表述一致.图1为占用一个栏宽的插图示例.图1单栏单图示例Fig 1 Figure title图2为占用2个栏宽的插图示例,这种插图尽量放在顶部或底部.若插图有多个小图,小图的标题需分别列出,但不需要中英文互译.(a) 小标题,中文,小5号(b) 小标题,中文,小5号图2通栏排版的多图示例Fig 2 Figure title图3为占用一个栏宽的多图示例.若插图有多个小图,各小图的图题需要分别列出,但不需要中英文互译.(a) 小标题,中文,小5号(b) 小标题,中文,小5号(c)小标题,中文,小5号图序单栏多图排版示例Fig number Figure title 结语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致谢:衷心感谢某教授的悉心指导基金项目:中文基金项目名称(基金编号)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出生年-),性别,职务作品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 引文: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6,33(*):**-**.参考文献/References: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建议80%以上为近5年出版的文献.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度,在文中按照出现先后顺序编号,并正确位置标引.[1] 作者(外文姓前名后,名可缩写,去掉缩写点,只留空.3人以上加“等”或“et al”).文题[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4] 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6] 技术标准代号及名称[S].[7] 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责任单位, 年份.[8] 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9]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in Chinese)中文文献补充对应的英文翻译.[10]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11]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in Chinese)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翻译.[12]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13] 作者.文题[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in Chinese)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翻译.[14] 中国标准出版社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S].【中文责编:;英文责编:】。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2-文献标志码:-A-doi
Received :2016-mm-dd ; Revised :2016-mm-dd ; Accepted :2016-mm-dd Foundation :基金英文名字(基金编号)†Corresponding author :通信作者名及职称.E-mail: @Citation :Author 1,Author 2,Author 3,et al .文题 [J].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中文栏目名(如:化学与化工)/field in English ]中文题目(不超20字符,无特殊字符)作者11(E-mail 地址),作者22(E-mail 地址),作者31,2(E-mail地址),作者42(E-mail 地址)1)单位最多写到二级单位 省份及城市名 邮编;2)单位最多写到二级单位 省份及城市名 邮编摘 要:要求阐明研究目的、创新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摘要是独立成篇的二次文献,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要求以文字叙述为主(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公式及化学式),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首次出现应加注全称.结尾尽量概括一下该研究的应用价值,不可带自我评价语句.尽量不要含公式.关键词:首关键词为所属学科的2/3级分类;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关键词6;关键词7中图分类号:分类号2 文献标志码: A doi :***TitleAuthor 11,Author 22,Author 31,2,and Author 42†(姓前名后,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姓和名中间空1格)1)address 1; 2) address 2Abstract :撰写采用第三人称(不以“This paper”,“The author”等开头)过去时态叙述作者的研究工作和方法,采用现在时态叙述研究结果和结论.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应,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倡导以重要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场,阐述应符合英文语法规范.)Key words :首关键词为所属学科的2/3级分类;key word 2;key word 3;key word 4;key word 5;key word 6;key word 7引言部分简介研究背景.所有参考文献[1-12]依序在文中出现.引言不计入章节编号.1 一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量与量单位符号应严格执行GB 3100-1993至GB 3102-1993量与单位和国际标准[14],所用量符号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定义,全文所用量符号应一致.必须正确使用正斜体.凡量的符号(如x , y , z )、 一般函数(如f (x ))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如矩阵A ;凡阿拉伯数字、SI 词头和量单位及外文字母和字符,含叙述文字、化学元素、规格型号、从文字转化的上下角标以及某些常数(仅限自然对数e 、π、复数虚部i 或j )、某些集合(实数R 、自然数N )、数学运算符(如微分号d ,偏微分号∂,连加号∑,lim ,min ,max ,log ,ln ,sin 及矩阵转置符T 等)用正体.为避免与下标零混淆,全文句号采用圆实心点.请合理使用SI 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0.1~1 000之间.合理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数值中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的数字超过3位时,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1/4汉字距,如“π=3.141 592 6”.图片、表格、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前后排序, 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例:图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图表标目中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MPa”,t /℃.文中出现公式前需进行文字说明.示例式(1)文字说明.⎥⎥⎥⎥⎥⎦⎤⎢⎢⎢⎢⎢⎣⎡⎥⎥⎥⎦⎤⎢⎢⎢⎣⎡=⎥⎥⎥⎥⎦⎤⎢⎢⎢⎢⎣⎡-'''111112121m Y Y Y g g g g X X X mm m m m (1)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示例式(2)文字说明.()⎪⎩⎪⎨⎧=-<≤-⎪⎪⎭⎫ ⎝⎛=∑-=-10,S ,,10,1S M j j i kM i k ki m k p mk p p k M p i (2) 通栏公式示例式(3)文字说明.()31sin 0.2sin 30.2sin 50.2sin 7s s s s k k k k y Ay f f f f ωωωω⎡⎤⎛⎫⎛⎫⎛⎫⎛⎫⎢⎥ ⎪ ⎪ ⎪ ⎪=-+++⎢⎥⎪ ⎪ ⎪ ⎪⎝⎭⎝⎭⎝⎭⎝⎭⎣⎦(3)2 一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引理1 设2>n 是一个自然数,n H 是一个n 阶幻方,则将n H 的行或列进行有限次的互换所得到的矩阵n G 就是一个广义幻方.定理1 设整数2>n ,n n ij n g G ⨯=)(是一个广义幻方,则由n G 按逐行(或列)读取所得到的数列),,,,,,(1111nn n n G g g g g L n =与标准数列)1,,1,0(2-=n W 是不相关的.【证】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2.1 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2.2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2.2.1三级标题正文层级采用格式:1)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此时再次分列则采用带圈序号形式①内容,②内容,③内容;2)正文叙述用5好宋体; 3)正文叙述用5好宋体. 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 2.2.2三级标题全文表随文走,先有关于表的文字叙述再出现具体表格.表格要精选,且具自明性,内容切忌与插图或正文叙述重复.建议采用3线表形式,必要时可增加辅助线.表1为占用1个栏宽的表格示例.表1 单栏表题示例Table 1 Table title栏头 栏目 量的符号/单位量的符号/单位*同一栏目中数值应取相同小数位* 脚注2.3 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表2为占用两个栏宽的表格示例,此时采用通栏排版(此示例中举例的是所有栏目的单位都相同).表2 通栏表题示例Table 2 Table title单位符号栏头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栏目3 一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3.1 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3.2二级标题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全文图随文走,先有关于插图的文字叙述再出现具体插图.插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格或文字重复,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中的文字和量纲符号应于正文表述一致.图1为占用一个栏宽的插图示例.图1单栏单图示例Fig 1 Figure title图2为占用2个栏宽的插图示例,这种插图尽量放在顶部或底部.若插图有多个小图,小图的标题需分别列出,但不需要中英文互译.(a) 小标题,中文,小5号(b) 小标题,中文,小5号图2通栏排版的多图示例Fig 2 Figure title图3为占用一个栏宽的多图示例.若插图有多个小图,各小图的图题需要分别列出,但不需要中英文互译.(a) 小标题,中文,小5号(b) 小标题,中文,小5号(c)小标题,中文,小5号图序单栏多图排版示例Fig number Figure title 结语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正文叙述用5号宋体.致谢:衷心感谢某教授的悉心指导基金项目:中文基金项目名称(基金编号)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出生年-),性别,职务作品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 引文: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6,33(*):**-**.参考文献/References: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建议80%以上为近5年出版的文献.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度,在文中按照出现先后顺序编号,并正确位置标引.[1] 作者(外文姓前名后,名可缩写,去掉缩写点,只留空.3人以上加“等”或“et al”).文题[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4] 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6] 技术标准代号及名称[S].[7] 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 地名:责任单位, 年份.[8] 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9]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in Chinese)中文文献补充对应的英文翻译.[10]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11]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in Chinese)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翻译.[12] 作者.文题[文献标志码/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http://……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位移标识符.[13] 作者.文题[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in Chinese)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翻译.[14] 中国标准出版社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S].【中文责编:;英文责编:】。
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就是用于标示文献正文内容类型 文献正文内容类型的代码。按照《中国学术 文献标识码 文献正文内容类型 《 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期刊 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每篇文章或资料均应标识一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个文献标识码
A ——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包括综述报告) ( ) B —— 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 (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社科) C ——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 —— 一般动态性信息 (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 —— 文件、资料 (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 刊、知识介绍等)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 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 “文章编003-2797(1997)02-0013-05 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 (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 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Article ID:”
中图法分类号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泽东思想 B 哲学 C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政治、 N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天文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医药、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航空、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环境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文章编号
为便于期刊文章的检索、查询、全文信息索取和远程传 送以及著作权管理,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 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 ; 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 全世界范围 全世界 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 简介中图分类号(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是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制定和主管的、以图书馆分类的统一标准。
它使用一套系统的数字代码,对各个学科领域的相关图书进行分类,便于图书馆的管理、检索和使用。
而文献标识码,则是中图分类号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是一种用于标识和检索文献的编码。
本文将介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的定义、组成结构、应用场景以及使用方法。
2. 定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是一种用于标识和检索文献的编码。
它是基于中图分类号体系设计的,通过组合分类号、载体代码和年份等元素,构成一个唯一的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可以用于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和在线资源等各种情境下的文献管理和检索。
3. 组成结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3.1 分类号分类号是中图分类号体系中的核心元素,它代表了文献所属的学科领域。
分类号由数字和字母组成,一般由小类号、中类号、大类号和类别号四个级别构成,例如:TP393.09。
3.2 载体代码载体代码是表示文献的载体类型的编码,用于标识文献的载体形式,如纸质图书、电子资源等。
常见的载体代码有纸本图书(A)、光盘(B)、网络资源(D)等,每个载体代码由一个字母表示。
3.3 年份年份是用于标识文献发表或出版的年份。
一般采用四位数表示,如2022年可以表示为“2022”。
3.4 顺序码顺序码是文献标识码的最后一部分,用于标识同一分类号、载体代码和年份下的不同文献。
顺序码一般由数字表示,从“01”开始递增。
4. 应用场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4.1 图书馆文献管理在图书馆中,文献标识码可以帮助图书管理员对馆藏文献进行管理。
通过对文献进行编码,可以快速定位和检索所需的文献,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4.2 科研文献检索对于科研人员和学生而言,文献标识码是进行科研文献检索的重要依据。
通过在文献数据库中输入文献标识码,可以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文献,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
中图法分类号查询(全部简表)
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图分类法查询生物科学属于Q类,医学类属于R类,可以直接转至Q或R类查询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2列宁著作A3斯大林著作A4毛泽东著作A49 邓小平著作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B哲学B0哲学理论B1世界哲学B2中国哲学B3亚洲哲学B4非洲哲学B5欧洲哲学B6大洋洲哲学B7美洲哲学B80逻辑科学(总论)B81逻辑学B82伦理学B83美学B84心理学B9无神论、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统计学C91社会学C92人口学C93管理学C[94]系统科学C95 民族学C96人才学C97 劳动科学———-———-—-——---——-—----—--———-—-——----——---—--——---——-——--—-—-—-——----——-—————--D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论D1 共产主义运动D2 中国共产党D3 各国共产党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 世界政治D6 中国政治D73/77 各国政治D8外交、国际关系D9法律——-—-——---------——-—--————-——————-————-———--—--————------——————-—-—-—-————--——--E军事E0军事理论E1世界军事E2中国军事E3/7各国军事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E9军事技术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F经济F0政治经济学F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5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经济学分支学科F08各科经济学F09经济思想史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11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 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经济计划与管理F20 国民经济管理F21 经济计划F22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 会计F239 审计F24 劳动经济F25 物资经济F27 企业经济F28 基本经济建设F29 城市与市政经济F3农业经济F30 农业经济理论F31 世界农业经济F32 中国农业经济F33/37各国农业经济F4工业经济F40 工业经济理论F41 世界工业经济F42 中国工业经济F43/47各国工业经济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交通运输经济F50 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1 世界各国概况F53 铁路运输经济F54 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 水路运输经济F56 航空运输经济F57 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 旅游经济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 世界旅游事业F592 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各国旅游事业F6邮电经济F60 邮电经济理论F61 邮政F62 电信F63 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贸易经济F71 国内贸易经济F72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 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 国际贸易F75 各国对外贸易F76 商品学F8财政、金融F81 财政、国家财政F82 货币F83 金融、银行F84 保险--—---———-—-----———----——-——------————----—-—--———-—--—-————----——--———----——-—-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文化理论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G20 信息与传播理论G21 新闻学、新闻事业G22 广播、电视事业G23 出版事业G24 群众文化事业G25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 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 档案学、档案事业G3科学、科学研究G30 科学研究理论G31 科学研究工作G32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G35 情报学、情报工作G4教育G40 教育学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42 教学理论G43 电化教育G44 教育心理学G45 教师与学生G46 教育行政G47 学校管理G48 学校建筑和设备管理G51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52 中国教育事业G53/57各国教育事业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2 初等教育G63 中等教育G64 高等教育G65 师范教育G71 职业技术教育G72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G74 华侨教育、侨民教育G75 少数民族教育G76 特殊教育G77 社会教育G78 家庭教育G79 自学G8体育G80 体育理论G81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G818 运动场地与设备G819 体育运动技术(总论)G82 田径运动G83 体操运动G84 球类运动G85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G86 水上、冰上与雪上运动G87 其他体育运动G89 文体活动-———-———————--————-----—-—-————---——-——-——-—-——-—--—-—-—-—---————-——--—-——-——-——H语言、文字H0语言学H002 语言规划H003 语言分类H004 语言的分布H01 语音学H02 文字学H03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H059 翻译学H06 字典学H07 方言学H08 应用语言学H09 语文教学H1汉语H11 语音H12 文字学H13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H14 语法H15 写作、修辞H159 翻译H16 字书、字典、词典H17 方言H19 汉语教学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常用外国语H31 英语H32 法语H33 德语H34 西班牙语H35 俄语H36 日语H37 阿拉伯语H4汉藏语系H5阿尔泰语系H61 南亚语系H62 南印语系H63 南岛语系H64 东北亚诸语言H65 高加索语系H66 乌拉尔语系H67 闪-含语系H7印欧语系H81 非洲诸语言H83 美洲诸语言H84 大洋州诸语言H9 国际辅助语-———-—-—--—-—-—————-—-——---—-—----------——————--—---————-———-——---————-—-——-——--I文学I0文学理论I1世界文学I106 作品评论和研究I1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11 作品集I2中国文学I20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I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I207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21 作品集I22 诗歌、韵文I23 戏剧文学I239 曲艺I24 小说I25 报告文学I26 散文I269 杂著I27 民间文学I28 儿童文学I29 少数民族文学I299 宗教文学I3/7各国文学-——-—————————-——----—-—-———-------———-—-—--———--——--————---—-----—-——-———-—--——-J艺术J0艺术理论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绘画J29 书法、篆刻J3雕塑J4摄影艺术J5工艺美术J[59]建筑艺术J6音乐J7舞蹈J8戏剧艺术J9电影、电视艺术——--—--————-—--———-—-——-—-—---—---———----——--—-—-—-—-—-——-----—--————-———-——-—-—K历史、地理K0史学理论K01 史学的哲学基础K02 社会发展理论K03 史学专著K04 年代学K05 史料学K06 历史研究K09 史学史K1世界史K10 通史K11 上古史K12 古代史K13 中世纪史K14 近代史K15 现代史K18 民族史志K2中国史K20 通史K21 原始社会K22 奴隶社会K23 封建社会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K29 地方史志K3亚洲史K4非洲史K5欧洲史K6大洋洲史K7美洲史K81传记K810 传记研究与编写K811 世界人物传记K833/837 各国人物传记K85文学考古K[852] 古文献学K853 纹章学K854 考古方法K86 世界文物考古K87 中国文物考古K883/887 各国文物考古K89风俗习惯K9地理K90 地理学K91 世界地理K92 中国地理K93/97 各国地理K99 地图——-——-————————--—-———————--——-—-——-—-——-—-—-—--—-———--——-————-———--—-—-----—--——N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 自然科学现状及发展N2 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3 非线性科学N94 系统科学N[99] 情报学、情报工作—----——-—-——-———-—-—--———-——--—--—-———-—--—-——--—--—-----——--—-----—————-——--——-O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1—0 数学理论O1-8 计算工具O11 古典数学O12 初等数学O13 高等数学O14 数理逻辑、数学基础O15 代数、数论、组合理论O17 数学分析O18 几何、拓扑O19 动力系统理论O2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O22 运筹学O23 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理论)O24 计算数学O29 应用数学O3力学O31 理论力学O32 振动力学O33 连续介质力学(变形体力学) O34 固体力学O35 流体力学O369 物理力学O37 流变学O38 爆炸力学O39 应用力学O4物理学O41 理论物理学O42 声学O43 光学O44 电磁学、电动力学O45 无线电物理学O46 真空电子学O469 凝聚态物理学O47 半导体物理学O48 固体物理学O51 低温物理学O52 高压与高温物理学O53 等离子体物理学O55 热学与物质分子运动论O56 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O57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O59 应用物理学O6化学O61 无机化学O62 有机化学O63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O64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O65 分析化学O69 应用化学O7晶体学O71 几何晶体学O72 X射线晶体学O73 晶体物理O74 晶体化学O75 非晶态和类晶态O76 晶体结构O77 晶体缺陷O78 晶体生长O79 晶体物理化学过程O799 应用晶体学—--—-—-—-——--————-—-—————-—-------——-—-—--——-—--—--—-———---——-------—--—---——-——P天文学、地理科学P1天文学P2测绘学P3地球物理学P4大气科学(气象学)P5地质学P7海洋学P9自然地理学——-——--——-—--————------—-—---—-——-----—————————--—-—--—--—---———-——-———-—-————-—Q生物科学Q1普通生物学Q1—0 生命科学总论Q10 生命的起源Q11 生物演化与发展Q13 生物形态学Q14 生态学Q15 生物分布与生物地理学Q16 保护生物学Q17 水生生物学Q18 寄生生物学Q19 生物分类学Q21 细胞的形成与演化Q[23] 细胞遗传学Q24 细胞形态学Q25 细胞生理学Q26 细胞生物化学Q27 细胞生物物理学Q[291]细胞分子生物学Q3遗传学Q31 遗传与变异Q32 杂交与杂种Q[33]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Q34 遗传学分支学科Q[36] 微生物遗传学Q[37] 植物遗传学Q[38]动物遗传学Q[39]人类遗传学Q4生理学Q41 普通生理学Q42 神经生理学Q43 分析器生理学Q44 运动器官生理学Q45 内分泌生理学Q46 循环生理学Q47 呼吸生理学Q48 消化生理学Q491 排泄生理学Q492 生殖生理学Q493 新陈代谢与营养Q494 特殊环境生理学、生态生理学Q495 比较生理学与进化生理学Q5生物化学Q50 一般性问题Q51 蛋白质Q52 核酸Q53 糖Q54 脂类Q55 酶Q56 维生素Q57 激素Q58 生物体其他化学成分Q591 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Q592 体液代谢Q593 器官生物化学Q595 应用生物化学Q6生物物理学Q61 理论生物物理学Q62 生物声学Q63 生物光学Q64 生物电磁学Q65 生物热学Q66 生物力学67 物体化学生物学Q68 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Q691 辐射生物学(放射生物学)Q[692]仿生学Q693 空间生物学Q7分子生物学Q7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Q73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Q74 生物小分子的结构和功能Q75 分子遗传学Q77 生物能的转换Q78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Q811 仿生学Q813 细胞工程Q814 酶工程Q819 生物工程应用Q[89] 环境生物学Q91古生物学Q93微生物学Q94植物学Q95动物学Q96昆虫学Q98人类学———--————-—--—---—-——----—————-———-----—-------———------—-—-—-—-—-—-——-—--------R医学、卫生R1预防医学、卫生学R2中国医学R3基础医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R6外科学R71 妇产科学R72 儿科学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 皮肤病学与性科学R76 耳鼻咽喉科学R77 眼科学R78 口腔科学R79 外国民族医学R8特种医学R9药学-———----———————-—------——-————---——--———————----—-—————-----——-——-——————————-———S农业科学S1农业基础科学S2农业工程S3农学(农艺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S7林业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水产、渔业----—----——-———--———----—-----——-—---——-—-—-—---—--——--——-—----———-——-———-—-—--—T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金属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TJ武器工业TK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TU建筑科学TV水利工程--———---—-—--—-—-————-—-———--————---—---—---—-—--—-—--—-—---—-——-——----———-—----U交通运输U1 综合运输U2 铁路运输U4 公路运输U6 水路运输U[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 环境保护管理X3 环境综合研究X4 灾害及其防治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9 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 年签、年刊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解释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
《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
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
《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共分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
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类目名称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J 武器工业TK 能源与动力工程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 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文献标识码国家期刊出版格式要求在中图分类号的下面应标出文献标识码,规定如下:作者可从下列A、B、C、D、E中选用一种标识码来揭示文章的性质: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成果报告(科学技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科技);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的文章(包括特约评论);D—一般性通讯、报导、专访等;E—文件、资料、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上海市城区洪水风险图制作研究
论文引用格式:中文题目(四黑居中占三行,尽量不用缩写词)作者1,2,作者2(4号仿宋居中,各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1.单位,所在省市,邮编;2.单位,所在省市,邮编 (6号宋体居中,单位名称务必写全称)摘要: (5号宋体,两边各缩进2格)按照摘要四要素撰写(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不少于200字)关键词: (5号宋体,各词之间用分号间隔,4—8个,且请注意中英文完全对照)中图法分类号:(此号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61(年) -英文题目(四黑居中占三行,首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小写)作者1,2 ,作者2(4号居中,以逗号分隔)1.单位,所在省市,邮编;2.单位,所在省市,邮编 (6号斜体居中)Abstract: (小5号,两边各缩两格)按照摘要四要素撰写(Objective,Method,Result,Conclusion,字数不少于500字)Key words :(各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间隔,缩写词须有全称)1 一级标题(引言序号为0,小四号黑体占三行)1.1 二极标题(小4号黑体,占一行)1.1.1 三级标题(小4号白体,占一行)正文用5号宋体,变量要求(变量用斜体,矩阵,矢量,向量,集合用黑斜体,R(实数集),Z(整数集),N(自然数集)用正黑体,且各变量要求加以说明.标准函数用正体),文献引用处用上角[序号], 表要求三线表,表题在表上居中,要求中英文对照,用小五号黑体,表内用6号白体.表的序号按全文统一编号;图要求清晰,字母用6号,图题在图下居中,要求中英文对照用小五号白体,图号按全文统一编号,图中各小图用英文字母(a),(b),..编号,小图的图题用6号白体图下居中.公式及图全文统一编序号,如公式(1)…,图1…。
参考文献(References)(5号黑体顶格占三行)参考文献按本刊网站()下载中心中参考文献格式要求著录,文献序号按文献在正文引用的先后排。
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查询
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查询1.中图分类号这是在投向中国国内杂志时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号码,编辑一般要你自己提供。
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因此上你所在的图书馆问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在网上也可以查到中图分类号,如从以下网页可以查到详细的中图分类号. cn/chinese/virtual_reference_desk/ztfjj.htm2.文献标识码在向期刊投稿时,有些编辑还会让你自己填写文献标识码,这个标识码是什么东西呢?文献标识码(WM)(1)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3.文章编号: 这个是期刊收稿后由杂志社给出,作者不用管。
4. UDC号及其他:有些国内期刊及很多国外期刊还会要求给出UDC号,UD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 sification)最初发表于1905年,一直由国际文献联合会负责修订,其重点放在科学与技术各类,有目的地按类扩充细目,独立分编成册,以供专门图书馆和科技情报部门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应的UDC类号。
此外国外很多大型期刊有自己专门的一套分类号码,如前面提到的物理学科方面就有PACS、PACC等类号,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大型的专业协会学会或者大型检索工具长期以来使用的一套自定的规范。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和 JEL分类查询
一、中图分类号F0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入此。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 经济学基本问题总论各种社会生产方式的著作入以下各类;专论某种社会生产方式的著作入F02/05。
F011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F012经济规律F014经济范畴F014.1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经济学、产权经济理论及一般论述所有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的著作入此。
F014.2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等入此。
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论述市场经济学、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价格与交换、商品流通与市场等的著作入此。
F014.31价格理论边际效用递减、价值学说入此。
F014.3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F014.35经济效益F014.36经济机制F014.39资本和剩余价值F014.4国民收入与分配社会财富、社会总产品、社会收入与分配等入此。
F014.5消费与积累消费经济学、消费模式、消费结构入此。
F014.6社会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及部门间关系入此。
<产业经济学,4版改入F062.9>F014.9其他经济范畴F015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入此。
F016微观经济学F019其他经济理论F019.1均衡理论F019.2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稳态经济学入此。
F019.3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F019.4合理预期{F019.5}公共选择<停用;4版改入F062.6>F019.6经济政策理论F02 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21原始社会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著作入此。
F022奴隶社会F023封建社会寺院经济入此。
F03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总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入此。
F030生产关系、所有制F031商品生产与交换F031.1商品、商品生产[F031.2]货币宜入F820。
F031.3价值、价值规律F031.4价格F031.5经济效益F031.6经济机制F032资本和剩余价值F032.1资本论述资本的构成、转化形态、循环与周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借贷资本等的著作入此。
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查询
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查询1.中图分类号这是在投向中国国内杂志时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号码,编辑一般要你自己提供。
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因此上你所在的图书馆问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在网上也可以查到中图分类号,如从以下网页可以查到详细的中图分类号. cn/chinese/virtual_reference_desk/ztfjj.htm2.文献标识码在向期刊投稿时,有些编辑还会让你自己填写文献标识码,这个标识码是什么东西呢?文献标识码(WM)(1)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3.文章编号: 这个是期刊收稿后由杂志社给出,作者不用管。
4. UDC号及其他:有些国内期刊及很多国外期刊还会要求给出UDC号,UD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 sification)最初发表于1905年,一直由国际文献联合会负责修订,其重点放在科学与技术各类,有目的地按类扩充细目,独立分编成册,以供专门图书馆和科技情报部门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应的UDC类号。
此外国外很多大型期刊有自己专门的一套分类号码,如前面提到的物理学科方面就有PACS、PACC等类号,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大型的专业协会学会或者大型检索工具长期以来使用的一套自定的规范。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汇总大全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工程
TV
水利工程
S
农业科学
S1
农业基础科学
S2
农业工程
S3
农学(农艺学)
S4植物保护S5来自农作物B哲学、宗教
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6
大洋州哲学
B7
美洲哲学
B80
思维科学
B81
逻辑学(论理学)
B82
伦理学(道德学)
B83
美学
B84
心理学
B9
宗教
B
社会科学总论
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
C2
机关、团体、会议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
(二)中图分类号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5
邓小平著作
A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中图分类号
科技文献的分类代号
01 简介
目录
02 类目名称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 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简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 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 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 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 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 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第四编自然科学
第六编农业科学
第五编医药、卫生
第七编工业技术
A/K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B哲学 B9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C95民族学 D政治、法律 D9法律 E军事
F0/F2经济,综合性经济科学 F23会计 F27企业经济 F3农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F7贸易经济 F81财政 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O综合性文化刊物 G1世界各国文化事业 G2各项文化事业 G3科学、科学研究工作 G4教育 G8体育 G25图书馆学 G27档案学 G35情报学 ......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O1数学 O3力学 O4物理学 O6化学 O7晶体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P1天文学 P2测绘学 P. . . . . .
R医药、卫生,综合性医药卫生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R2中国医学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 R8特种医学 R9药学
中图分类号是什么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中图分类号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
作用和特点
中图分类号是为检索方便而统一编制的图书号码,供情报单位和图书档案部门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组织藏书,编制目录以进行文献检索之用。
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对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一篇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
关于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关于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图法分类号目前,我国各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都要求学术论文按《中图法》标注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中图法》共分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
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类目名称如下: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 哲学C社会科学总论D 政治、法律N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总论O 数理科学和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Q 生物科学R 医药、卫生S 农业科学T 工业技术U 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Z 综合性图书中图分类法查询A马克思主义、列宁B哲学、宗教C 社会科学总论D 政治、法律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F 经济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 语言、文字I 文学J 艺术K 历史、地理N 自然科学总论O 数理科学和化学Q 生物科学R 医药、卫生S 农业科学T-TN 工业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 综合性图书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就是用于标示文献正文内容类型的代码。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每篇文章或资料均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论文作者在撰写公开发表的论文或投稿时,都应根据“规范”所设的5 种内容分类文献标识码,确定自己论文的分类项,并在中图分类号项后标注文献标识码。
这5 种文献标识码所指代的文献内容的基本类型如下:A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 ——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 ——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 ——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文章编号一、为便于期刊文章的检索、查询、全文信息索取和远程传送以及著作权管理,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
关于本刊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的说明
关于本刊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的说明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年(卷),期】2009(12)11
【摘要】1.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作者可在单位图书馆向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询.或者通过互联网输入以下网址(http://www.ztflh.com/)也可查询。
本刊稿件一般在“R医药、卫生”和“Q生物科学”中,作者可根据自己文章的研究内容查询详细的中图分类号。
【总页数】1页(P98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技期刊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与文章编号 [J],
2.本刊对文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的要求 [J],
3.论文参考文献类型、文献标识码和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J], 本刊编辑部
4.论文参考文献类型、文献标识码和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J], 本刊编辑部
5.论文参考文献类型、文献标识码和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学报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关于学报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4
【摘要】1.中图分类号它是为检索方便而统一编制的图书号码,供情报单位和图书档案部门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组织藏书、编制目录以进行文献检索之用。
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对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
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一篇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
【总页数】1页(P87-87)
【关键词】分类号;学报论文;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文献检索;论文标引;中图;图书资料;图书档案;编制目录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4
【相关文献】
1.如何在医学科研论文中正确标注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 [J], 董凯;陈新红;张春军
2.公安高校学报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的标引 [J], 李宗侯;赖方中
3.论文参考文献类型、文献标识码和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J], 本刊编辑部
4.论文参考文献类型、文献标识码和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J], 本刊编辑部
5.论文参考文献类型、文献标识码和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法分类号:(此号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年)
论文引用格式:
中文题目(二黑居中占三行,尽量不用缩写词)
作者,,作者(号仿宋居中,各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
.单位,所在省市,邮编;.单位,所在省市,邮编(号宋体居中,单位名称务必写全称)摘要:(小号宋体,两边各缩进格)
按照摘要四要素撰写(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字)
关键词:(小号宋体,各词之间用分号间隔,—个,且请注意中英文完全对照)
英文题目(四黑居中占三行,首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小写)
作者,,作者(号居中,以逗号分隔)
.单位,所在省市,邮编;.单位,所在省市,邮编(号斜体居中)
:(小号,两边各缩两格)
按照摘要四要素撰写(,,,,字数字左右,因学报正在申请等国际数据库的收录,请作者支持并配合学报将英摘按照要求撰写,以提升论文的国际显示度)
:(各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间隔,缩写词须有全称)
以下正文双栏排(单栏宽:个字符)
一级标题
(引言序号为,四号黑体占三行)
二极标题
(号黑体,占一行)
1.1.1 三级标题
(号白体,占一行)
正文用号宋体,变量要求(变量用斜体,矩阵,矢量,向量,集合用黑斜体(实数集)(整数集)(自然数集)用正黑体,且各变量要求加以说明.标准函数用正体),文献引用处用上角[序号],
表要求三线表,表题在表上居中,要求中英文对照,用小五号宋体加黑,表内用小五号宋体,表注小五号宋体。
表的序号按全文统一编号。
图题字号为小五,宋体,子图题为六号宋体。
图要求清晰,字母用六号,图注六号宋体。
图题在图下居中, 要求中英文对照用小五号白体,图号按全文统一编号,图中各小图用英文字母(),(),..编号,.公式及图全文统一编序号,如公式()…,图…,所有公式及正文中公式变量均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
参考文献()(号黑体顶格占三行)
参考文献按本刊网站()下载中心中参考文献格式要求著录,文献序号按文献在正文引用的先后排。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论文引用格式:
题目(二号黑体)
张××,,王××,冯××(四号仿宋)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 武汉)(六号宋体)
摘要:目的现实中的背景往往是包含各种运动干扰的复杂环境,以至于背景建模的任务很具有挑战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高斯分布和帧间差分相融合的自适应背景模型。
方法提出的背景模型是以等提出的混合高斯背景模型作为基础的。
本文提出了采用帧间差分和背景模型匹配的方法对每帧的像素进行分类,区分得到背景区域,背景显露区域和运动目标区域。
结果针
对不同的像素类型采用了不同的更新策略,实验表明上述问题通过我们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本文的方法仍然比传统的混合高斯算法表现出色。
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我们针对不同像素类型采用不同的更新策略,并且实时更新。
实验结果表明,在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视频序列中构建的背景有较好的自适应性,能迅速响应实际场景的变化。
(宋体小五)
关键词:算法; 编码; 维曲线; 空间填充曲线(宋体小五)
(四号)
, (五号)
, ,, , , ,, , (六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五)
;;;
2 / 3
引言(标题)
(宋体五号)关于曲线编码生成,有两种实现方法:一个是表驱动方法,一个是计算的方法。
表驱动方法通过扫描代码扫描列表来实现曲线生成。
[]给出了一个迭代的表驱动版本使得维到维的映射得以执行。
[]给出的由维向维转化的逆向的映射表驱动版本。
文献[]提出了一个空间填充曲线产生的框架去有效的生成空间填充曲线。
表驱动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空间复杂度很高。
计算的方法通过一对一的计算来实现映射。
……………
分析曲
曲线的定义(标题)
首先,用来表示维空间。
用,…,,来表示维空间的个维。
把从维空间坐标转换成的一维空间坐标值叫做码,记为:。
我们约定若一条曲线可以填充一个2m⨯2m⨯…⨯2m ()的维空间,则我们称该曲
线为一个维代曲线,用表示。
例如:图表示,。
()( ) ()( )()( )
图曲线
(()⨯( ) ;()⨯( ) ;()⨯())
表维扫描单元
编码算法可以高效的实现从向转换。
………….
结论
关于曲线编码生成,有两种实现方法:一个是表驱动方法,一个是计算的方法。
表驱动方法通过扫描代码扫描列表来实现曲线生成。
…………
参考文献()
(文献序号按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排序,格式见网站下载区,要求各项写全,责任者为姓前名后,三位以上只列出三位后加等)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