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基本模式

合集下载

“模型法”在高三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模型法”在高三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过 山 车 模 型 的 演 变 含弹簧 类模 型演变 含 电动 机模型 演变
和建模的方法 , 但 都 是零 碎 的 、 不 系统 的 。高 三 物 理 复 习 课 教 学, 如 果 按 新 课 教 学 的模 式 , 一 点一 块 地 复 习 , 按 教 材 照 本 宣 科. 学 生 就会 认 为 物 理 枯燥 无 味 。 因此 , 物理 复 习 教学 过 程 中 , 对 基 本物 理 概 念 、 物 理规 律 的 复 习 落 实外 , 具 体 的物 理 规 律 的 运用, 需要 一 开 始 就 从 生活 实 例 出发 , 选用 适 当的 “ 模型” , 指 导 学 生 经历 “ 观察 ~ 分 析一 建 模 一 回归 ” 的探 究 过 程 , 学 会在 具 体 生 活 实 际 问题 的 分 析基 础 上 , 归 纳 总结 对 相 类 似 问题 的 分 析方 法 和 建模 策 略 , 调 节 学 生参 与教 学 的 积极 性 , 促 使 学 生养 成 “ 观 物悟理” 的 习惯 和 提 升 科学 素养 , 提 高 课 堂教 学 有 效性 。 农 村 中 学 的学 生在 自然 学科 学 习 中 ,特 别 是 在 高 中物 理 学 习 中存 在较 大 的分 化 .有 相 当部 分 学 生 对 物 理 的学 习失 去 信心。因此 , 在 高 三物 理 复 习 教 学 过 程 中 , 应 关 注 大 多 数 学 生 学 习 信 心 的 培 养 和 兴趣 的激 发 ,从 学 生现 有 的知 识 水 平 和潜 能 出发 , 在 认 真 选 模 的基 础 上 , 遵循 从易到难 , 梯 度 发 展 的 原 则, 精心选题 。 不 同学 段 的 学 生 的差 异 性 也 决 定 了 同 一章 节 知 识 在 具 体 模 型 建 构 和题 目选 择上 要 因 时 因人 而 异 随着 科 技 的发展 , 时 代 的进 步 , 在 题 目的 选 择 上 要 大胆 创 新 , 并 配 以适 当 的练 习 , 进 一 步 夯 实 学 生 用 模 型 解 题 的方 法 和 技 巧 , 以提 高 模 型 复 习 的 有 效性 。 二、 高 三物 理 运 用 “ 模型法” 教 学 的 基 本 程 序 在经过选模 、 归纳分类 、 精 心 选题 、 梯度设计 、 适 当 练 习准 备学案后 , “ 模型法” 在 具 体课 堂教 学 的运 用 程 序 如 下 图 :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精选篇1)1.形成正确的解题程序无论是何种题型的物理习题,解题过程一般都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环节:读题、审题、情景、(对象)模型、规律、方程、求解讨论。

一些同学解题时习惯于读题,找已知条件,找出要求的物理量,确定所用公式、定律,最后列出方程。

其实用这种解题思路来解决物理问题是相当费时费力的。

实践证明,只有规范地按照解决一般物理问题固有的解题程序,或者按照物理解题的基本模式进行操作,才有助于增强自己思维的条理性,最终达到解题程序自动化,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2.养成画图的习惯画示意图(力学中的受力图、运动情景图、v-t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等)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解答物理习题的法宝。

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景,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

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一条简单的线段,一幅简单的图象,往往就是打开思路的金钥匙,很多同学问老师问题,当老师画出了示意图时,待求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便是明证。

所以同学们从审题开始就应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这是学好物理、做好物理习题的“秘笈”之一。

3.学会题后反思学好物理贵在领悟和理解,重在掌握物理解题思想和方法。

解完题后,不能只管答案的对错,还应解后思考: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模块)?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解法?能否将题目变通一下?经过这样反复思考和总结,同学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精选篇2)一、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些信息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题目本身,通过审题而获得;二是来自我们大脑,包括物理的概念、规律、思维方法和已经解过的问题及结论等。

它们贮存在解题者大脑的记忆中,要通过回忆提取出来,这就是“联想”。

解题就是解题者这个信息处理系统与问题的相互作用,也是题目信息与大脑中的贮存信息的相互沟通、相互结合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物理试题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头脑“记忆库”中的相应知识与题目建立正确的联系,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推理,最后完成解题。

高中物理“等时圆”模型及应用

高中物理“等时圆”模型及应用

高中物理“等时圆”模型及应用江苏省溧阳中学(213300)蒋鑫[摘要]“等时圆”是高中物理的经典模型,在各类测试中出现频率较高,为使学生牢固掌握该模型,并能灵活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对等时圆模型的推导、分析,使学生掌握结论,更理解结论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等时圆模型;应用[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02-0055-02“等时圆”模型是高中力学中的重要模型之一,相关问题情境复杂多变,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该模型,因而在解答相关问题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出错。

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该模型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该模式并能应用该模型解决问题。

一、“等时圆”模型的引入如图1所示,在竖直圆环上的最高点A 处放置一物体,使其分别沿着光滑轨道AB 、AC 、AD 下滑,其中AB 为圆环的竖直直径,物体沿AB 、AC 、AD 轨道下滑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试分析下滑时间t 1、t 2、t 3的大小关系。

设圆环的直径AB =d ,轨道AD 与AB 的夹角为θ,由几何知识可知轨道AD 的长l =d cos θ。

物体沿着轨道AD 下滑时,加速度a =g cos θ。

由l =12at 2,可得t的长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无关,即t 1=t 2=t 3,该模型即为“等时圆”模型。

二、“等时圆”模型的分析“等时圆”模型推导的难度并不大。

该模型还包括另外两种情境。

情境一:物体在竖直圆环上的最高点沿着不同的光滑轨道运动至圆环的低点,所用的时间相等;情境二:物体沿不同光滑弦上端,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为保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该模型,教学中应设计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解答,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该模型,明确模型结论成立的条件。

问题1.一定是最高点和最低点吗?“等时圆”模型中最高点和最低点至少需满足其中一个,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圆的一条直径进行分析。

浅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法

浅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法

浅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法【摘要】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教好物理,学生如何学好物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是高中物理一直关注的问题。

建立物理模型是抓住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物理研究中,将抽象的问题模型化,再将物理模型中的所有规律找到即可解决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模型;抽象;物理思维Physical model of high school teaching【Abstract] How to teach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er physics students how to leam physics, get good grades in the entrance. Is a highschool physics has been of concem. Establishment of the physical model is to seiz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through the nature of the phe~nomena. In physics, the problem of modeling the abstract, then all the laws of the physical model can be found to solve the problem.[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Pphysical model; Abstract; Physical thinking在高中诸多课程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物理学科是一门较深奥的课程,也是一门系统性、规律性很强的课程。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教好物理,学生如何学好物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高中物理教育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此,提出一种实用的教学法——模型教学法。

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的核心是“双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二者是高中物理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两个核小展开。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物理模型解题方法,解决高中物理中的困难问题。

教学重点:物理模型解题方法的掌握;应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物理模型解决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用具,课本,习题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

2. 提出问题:给学生提出一道困难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尝试用传统的物理方法解题。

3. 引入物理模型:向学生介绍物理模型解题方法,并解释其原理及应用范围。

4. 实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一个利用物理模型解题的实例,让学生看到解题方法的实际应用。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利用物理模型解决几道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

6. 总结与归纳:总结物理模型解题方法的特点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7.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物理模型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物理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
物理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物理建模在解题中应用论文

物理建模在解题中应用论文

浅谈物理建模在解题中的应用摘要:研究物理问题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实验,二是理论。

在做理论分析时,往往需要从造模型着手.物理学中所总结出来的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实质上都是物理模型的运动变化规律。

关键词:物理模型;建模;物理过程;解题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实验,二是理论。

在做理论分析时,往往需要从造模型着手,物理学中所总结出来的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实质上都是物理模型的运动变化规律。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指将现实中表面的、次要的条件舍去,将复杂具体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

为了让问题能变得清晰、自然、有条理,我们常常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各个击破,方法是利用建模思想,寻找模型,明确分析思路。

这就是“建模—规律—处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能具体、形象、生动、直观、深刻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我们遇到许多的新模型,常常是在旧模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对于与原模型有相近的运动状态或相似的物理现象,可以根据已熟悉的事实经验,找到彼此间的联系,将问题简化。

例1.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汽化热为l=2264 j/g,这时质量m=1 g的水变为水蒸气,其体积由v1=1.043 cm3变为v2=1676 cm3,在该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蒸气对外界所做的功是多少?增加的内能是多少?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物体的初末状态,这也是学生最困惑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是体积变大,对外做功,并且是克服大气压力做功,由w=fs来求解,但是s如何来求?气体是向周围立体空间膨胀的,是球型?还是立方体?球型不好求s,立方体应怎样建立模型?如下图建立模型求解易得:这一模型保持了横截面积不变.解析:1 g水汽化吸热q=ml=1×2264 j=2264 j。

水汽在1标准大气压下膨胀对外做功w=p0sδl=p0δv=p0(v2-v1)=1.013×105×(1676-1.043)×10-6 j≈170 j。

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能够分析并解决物理模型图像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思维方法;
2. 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解决步骤。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有效地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模型图像问题;
2. 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扩展。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物理模型图像问题;
2. 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实际应用中的模型图像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模型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知识解决图像问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模型图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答。

4. 练习演练: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

5. 总结提高:结合实例分析和训练演练的结果,总结解决模型图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讨论、解答问题等方面;
2. 对学生练习演练的成绩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模型图像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
利用物理模型图像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操场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高二物理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二物理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物理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同学们要适量地多做⼀些物理练习题,特别要敢于做⼀些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较复杂的练习题。

通过不断训练,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解决问题的能⼒。

下⾯⼩编给⼤家分享⼀些⾼⼆物理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物理常见题型解题技巧1.数字、图表、图象信息题数字、图表、图象具有直觉感,但要成为解题的有⽤信息,必须认真审题,通过观察、分析、⽐较、归纳,理解它们的物理含义并掌握它们在题中的作⽤。

这类试题既考查了考⽣对基础知识理解程度,⼜考查了考⽣对搜索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

2.联系实际应⽤题近⼏年的⾼考物理命题⼀直关注⽣产、⽣活和⾼新科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了考⽣灵活运⽤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培养了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设计、探究性实验题实验是⼿脑并⽤的思维活动过程。

⽤学过的物理原理,使⽤过的实验仪器,已经掌握的实验⽅法,去设计要求不同的实验。

近⼏年的⾼考物理实验已从“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的考查,演变到“实验设计、科学探究”的考查。

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辨析推理题辨析推理是⼀种重要的能⼒。

辨析推理题能考查考⽣的语⾔表述能⼒、真伪辨别能⼒、逻辑思维能⼒,这种试题测试考⽣的优劣信度⼗分明显,对选拔优秀⼈才是⾮常有⽤的。

⾼⼆物理的学习⽅法重视实验,勤于实验电学实验是⾼中物理的难点,也是⾼考常考的内容,因此⼀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

在做实验之前⼀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个实验。

有能⼒的同学可以⾃⼰设计⼀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验证。

这对实验能⼒的提⾼是有很⼤的帮助。

听讲与⾃学相结合较之⾼⼀,⾼⼆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同学们⼀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

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习⽅法、提⾼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

要达到课堂的⾼效率,必须在课前进⾏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高中物理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 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具体物理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融合不同物理模型来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理模型的照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些模型的功能及应用。

2. 学习:介绍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物理模型以及物理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认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例如比例模型、几何模型、数学模型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然后尝试利用不同的物理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物理模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物理模型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2. 自选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物理模型进行建模和解决;
3. 完成相关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了物理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激发了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模型的概念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模式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模式
2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现以教育 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理念和 三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为指导,根据 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 展规律,总结出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 式、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物理解 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并赋予三者新的深 层涵义。
3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14
途径3 —提出假说法
在物理事实、根据还不充分的情况下, 通过想象、猜测,提出的对象的、理论的 假说的方法。它是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的推测性说明或假定性的理论解 释,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解释事 物和现象的一种设想或预见,正确与否要 由实验来检验,经检验正确,假说就上升 为一种理论或定律。例如,安培分子电流 假说,是在物质由什么组成还不清楚的情 况下,根据磁铁的磁场与通电螺线管的磁 场十分相似这一实验事实而提出的。
(具体)
(抽象)
(具体)
创设情境
思维加工
巩固深化
























该模式符合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的过程和方法的规律性
4
1、创设情境
在引入物理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 察、实验、参观等活动,或通过教师形 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 观教具展示,或通过电脑摸拟等方法, 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 颖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 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 形成表象。
牛顿第二定律F合 = m a,
动 量 定 理 F合·t = mv- mv0,

物理解题中的科学方法构建模型法

物理解题中的科学方法构建模型法

物理解题中的科学方法——构建模型法世界各国的教育概括起来有两大基本模式。

一大模式是以德国教育家赫耳巴特的理论为基础的以学生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即知识中心教育模式。

另一种是与之相对应的模式,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用当今中国教育界的时尚语言来说,很接近于素质教育模式。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在做中学”的主张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特点,它更看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看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至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是以能力培养和建设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近10多年来,世界各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

先后曾实验了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在世界教育界影响最为广泛。

“问题解决”是指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的,及开放式的。

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思路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已有的基本方法掌握了,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物理学科难学的原因之一是“多变”。

为了解决多变的物理问题,必须扎实地掌握好其中基本的、不变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

而方法的掌握又比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诸如隔离法、整体法、临界状态分析法、图象法、等效法、构建模型法等等,都是物理学科中应该掌握好的基本方法。

本文拟以构建模型法为例,通过对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六种模型的分析,说明基本方法的重要性及其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

处理物理问题时,往往要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

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探究

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探究

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探究作者:彭志永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5期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注重知识讲解,同时应注重学生的素养培育。

因此,本文围绕情境与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展开探究,阐述物理中的情境与模型,并提出相关运用策略。

以期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参与积极性,培育学生良好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模型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照顾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需要合适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

特别是在新教材引入研究性学习、探索性活动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模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抓住物理情景与物理模型的建立,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模型、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悟物理情景与物理模型的建立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所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能够将理论结合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物理中的情境与模型概述物理中的情境指的是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场景,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知识虽有了一定储备量,但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了解甚微,且并不能将物理知识很好地应用于生活中。

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应用场景,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物理知识,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将物理知识融于情境中,使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的具体分析,进而挖掘物理知识的实质,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内容。

物理中的模型是通过将复杂的物理知识通过模型的方式直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更加轻松。

物理中的情境与模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应用,教师可通过营造真实的物理知识应用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了解后,逐步对知识进行整合分析,构建物理模型。

综合而言,情境与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将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化,以及促进学生形成物理思维逻辑,深入掌握物理知识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20、"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21、"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22、"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23、"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24、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高中物理11种基本模型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方法及技巧

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方法及技巧

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方法及技巧(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方法及技巧本店铺整理的《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方法及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物理中求解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大学物理中求解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理教员
杜启明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运动的各种基本规律,由于不同 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从而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处理。力学 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机械运动有各种运动形态, 每一种形态和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初始状态有密切关系。 掌握力的各种 效应和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一系列规律是求解力学问题的重要基础。 但仅仅记住一些公式是远远不够的, 求解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首先应 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性质;选择符合题意的恰当的模型;透彻认清物 体受力和运动过程的特点等等。根据模型、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 系, 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进而选择一个正确简便的解题切入点, 在这里思路和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正确选择物理模型和认识运动过程 力学中常有质点、质点系、刚体等模型,每种模型都有特定的含 义,适用范围和物理规律。采用何种模型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限制, 又要注意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用动能定理来处理物体的运动时, 可把物体抽象为质点模型。而用功能原理来处理时,就必须把物体与 地球组成一个系统来处理。 再如对绕固定轴转动的门或质量和形状不 能不计的定滑轮来说,必须把它视为刚体,并用角量和相应规律来进 行讨论。在正确选择了物理模型后,还必须对运动过程的性质和特点
v
v
dx dx 得 dt ,并取代原式中的 dt ,再分离变量后两边积分,即 v dt
x
o
v vdv x a( x)dx ,用变量代换的方法可求得 v( x) 表达式,在以上积分
o
中建议采用定积分,下限为与积分元对应的初始条件,上限则为待求
量。 5. 求解力学问题的几条路径 综合力学中的定律,可归结为三种基本路径,即 (1)动力学方法:如问题涉及到加速度,此法应首选。运用牛 顿定律、转动定律以及运动学规律,可求得几乎所有的基本力学量, 求解对象广泛,但由于涉及到较多的过程细节,对变力(矩)问题, 还将用到微积分运算,故计算量较大。因而只要问题不涉及加速度, 则应首先考虑以下路径。 (2) (角)动量方法:如问题不涉及加速度,但涉及时间,此法 可首选。 (3)能量方法:如问题既不涉及加速度,又不涉及时间,则应 首先考虑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处理问题。 当然对复杂问题, 几种方法应同时考虑。 此外, 三个守恒定律 (动 量守恒、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定律)能否成立往往是求解力学问题 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总之应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与探讨问题。 以上只是原则上给出求解力学问题一些基本思想与方法, 其实求 解具体理学问题并无固定模式,有时全靠“悟性” 。但这种“悟性”产生于 对物理基本规律的深入理解与物理学方法掌握之中, 要学会在解题过 程中不断总结与思考,从而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

高中物理的44种解题方法研究

高中物理的44种解题方法研究

高中物理的44种解题方法研究高中物理28个最佳突破口1.“圆周运动”突破口——关键是“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2.“平抛运动”突破口——关键是两个矢量三角形(位移三角形、速度三角形)。

3“类平抛运动”突破口——合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并且合力是恒力!4“绳拉物问题”突破口——关键是速度的分解,分解哪个速度。

(“实际速度”就是“合速度”,合速度应该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即应该分解合速度)5.“万有引力定律”突破口——关键是“两大思路”。

(1)F万=mg 适用于任何情况,注意如果是“卫星”或“类卫星”的物体则g应该是卫星所在处的g.(2)F万=Fn 只适用于“卫星”或“类卫星”6.万有引力定律变轨问题突破口——通过离心、向心来理解!(关键字眼:加速,减速,喷火)7.求各种星体“第一宇宙速度”突破口——关键是“轨道半径为星球半径”!8.受力分析突破口——“防止漏力”:寻找施力物体,若无则此力不存在。

“防止多力”:按顺序受力分析。

(分清“内力”与“外力”——内力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外力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三个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突破口——(矢量三角形法)10.“单个物体”超、失重突破口——从“加速度”和“受力”两个角度来理解。

11.“系统”超、失重突破口——系统中只要有一个物体是超、失重,则整个系统何以认为是超、失重。

12.机械波突破口——波向前传播的过程即波向前平移的过程。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关系——“上山抬头,下山低头”。

波源之后的质点都做得是受迫振动,“受的是波源的迫”(所有质点起振方向都相同波速——只取决于介质。

频率——只取决于波源。

)13.“动力学”问题突破口——看到“受力”分析“运动情况”,看到“运动”要想到“受力情况”。

14.判断正负功突破口——(1)看F与S的夹角:若夹角为锐角则做正功,钝角则做负功,直角则不做功。

(2)看F与V的夹角:若夹角为锐角则做正功,钝角则做负功,直角则不做功。

物理的答题模板

物理的答题模板

物理的答题模板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一篇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留意物体的实际速度肯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假如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二篇题型概述:此题型主要涉及四种综合问题(1)动力学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其联系桥梁是磁场对感应电流的安培力.(2)电路问题: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改变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这样,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就涉及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图像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图像;二是由给定的有关物理图像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确定相关物理量.(4)能量问题:电磁感应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过程,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是外力做功,把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感应电流在电路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等.思维模板:解决这四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1)动力学问题: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依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分析讨论导体的受力状况,最终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列出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2)电路问题:明确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最终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路端电压、电功率等.(3)图像问题: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等规律来分析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及在坐标系中的范围,同时留意斜率的物理意义.(4)能量问题:应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晰有哪些力做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互相转化,然后借助于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求解.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三篇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三种状况.(1)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在匀强电场中,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平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垂直,则做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在叠加场中所受合力为0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在始终线上时做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充当向心力时做匀速圆周运动.(3)带电粒子在改变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改变的电场或磁场往往具有周期性,同时受力也有其特别性,经常其中两个力平衡,如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思维模板: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应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受力状况,留意电场力、重力与洛伦兹力间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及它们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久不做功),然后运用规律求解,主要有两条思路.(1)力和运动的关系:依据带电粒子的受力状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2)功能关系:依据场力及其他外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的能量改变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物理的答题模板第四篇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对此题型的考查主要表达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学试验等方面.主要涉及电路动态问题、电源功率问题、用电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或电源的U-I图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电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等.思维模板:(1)电路的动态分析是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电路中某一电阻改变而引起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改变状况,即有R分→R总→I总→U端→I 分、U分.(2)电路故障分析是指对短路和断路故障的分析,短路的特点是有电流通过,但电压为零,而断路的特点是电压不为零,但电流为零,常依据短路及断路特点用仪器进行检测,也可将整个电路分成若干部分,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推理.(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的是导体的电压U与电流I的改变规律,若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若电阻随温度发生改变,电流与电压成非线性关系,此时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与该点对应的电阻值一般不相等.电源的外特性曲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画出的路端电压U与干路电流I的关系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肯定值表示电源的内阻.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五篇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洁,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全部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全部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削减,哪些能量增加,依据削减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别形式,但在力学中也特别重要.许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依据题目状况敏捷选取.物理的答题模板第六篇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讨论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思维模板:(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依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改变或依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状况(使用中优先选择).(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留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③特别状况要视具体状况,依据题中的隐含条件推断.(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留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学问查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 物理的答题模板第七篇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洁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学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思维模板: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1)圆心确实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依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如下图).(2)半径确实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留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下图),即?φ=α=2θ.(3)运动时间确实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物理的答题模板第8篇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依据力来分析运动状况,也可以依据运动状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依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①。

高中物理模型法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法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法教案
课题: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1. 了解折射和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规律;
3. 能够运用模型法解决与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难点: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运用模型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
2. 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分类;
3. 演示实验:透镜成像示意图。

三、模型法解题(20分钟)
1. 通过一些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模型法解决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
2. 练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若干相关练习。

四、思维拓展(10分钟)
提出一些思维拓展题目,让学生通过拓展思考,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五、课堂讨论(5分钟)
学生就思维拓展题进行讨论,及时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本节课内容。

教学案例及评价:
本课以折射和透镜成像为主要内容,通过模型法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对知识点的掌握效果较好。

(注:以上为一份高中物理模型法教案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课堂情况做适当调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试题的文字勾画出物理情景(包括动态和静 态情景),即在头脑中想象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空 间的几何关系。然后根据情景的特点找出它所对 应的物理模型,运用模型的规律解决问题 。 • 2、模型清楚,解题需要的条件隐藏较深。这就需 要考生学生根据问题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模型 的规律为依据建立动态情景。然后将条件、目标、 物理情景、模型的规律四者关联起来,寻找解决 问题的思路
模型化解题的基本步骤 1
示意图
分析特 点
文字
情境
模型
再现
规律
讨论 结果
运算 操作
关 联(条件) 决策
模型化解题的基本步骤 2
文字 情景 解决
模型 规律 条件
h=1.8m
运动员的轨迹
运动员中心点 的轨迹
运动员中心点 实际的轨迹
中心 点竖 直的 轨迹
形象思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再现规律关联决策
• 竖直上抛所对应的规律有:(定竖直向上为正)
• 1.动力学公式:a=-mg/m=-g

• 2. 运动学公式:vt=v0 –gt

• 3.
h=v0 t -gt2/2

• 4.
2ah= vt2 -v02
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
需要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
符号表示)。
文字模型
1、同步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模型
2、电磁波作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嘉峪关
图1
同步
卫星
模型的空间转换
嘉峪关的所在经线剖面图 北极上空的俯视图
A
R
L
40°
O
r
B
T地
gr
B
f′
T同
图2
赤道
模型规律决策
• 两个模型所对应的规律:

• 5. 动能定理: -mgh=0-m v02/2

• 6. 动量定理: -mgt=0-m v0

• 7. 机械能守恒定律: 0+m v02/2=mgh+0

• 关联决策过程:已知h,和vt=0求v0, 可① ④联立,或 单独用⑤式或⑦式.
学会用模型的
全部规律“围剿”一 道题
操作运算、讨论结果
L
• •
1余、弦光定在理真:空中作L匀速r2 直线R2运动2r:R ctosc
① ②
• 特定的空间条件
• 2、卫星的规律:T 地=T卫 特定的时间条件③

• •
f万=mg'
GmM r2
④ f万ma向m4T22 r ⑤
• • 地球表面重力
mg GmM R2

运算操作
• 解上述方程:
习题的分类
• 从模型法解题的角度出发物理习题可以分成两类: • 1、模型不清楚,反应模型特点的条件隐藏较深。
• 解得:v0 2g(h/2h)
• 设:Δh=0.3m
• 特定的空间关系 • 可得:v0=4.9m/s
• 只要运动员的竖直分速 度过v横0≥杆4..9m/s,就有可能跳
vt=0 h+Δh
v0=?
例2 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射了一颗
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0的经
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 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0, 北纬 α=400,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球自转 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视为 常量)和光速c。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
二、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基本模式
• 将实际问题理想化,建立理想的物理对象、过程 模型,是我的们能够运用规律对事物及其发展过 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定量计算的前提条件 。
• 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进行抽象的、 逻辑思维是高 中物理学习的特点之一。
简化模型的过程
h=1.8m
h/2=0.9m h=1.8m
Δh h/2=0.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