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全套知识点思维导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盼与方差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

高二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

( D)
A. E(2X-1)=2np
B. V(2X+1)=4np(1-p)+1
C. E(2X+1)=4np +1 D. V(2X-1)=4np(1-p)
3.设X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列 如下:求q值,并求E X,V X .
X
-101P1/21-2qq2
解:
1

2
1 2q

q2
1
0 1 2q 1

q2 1

q 1 1 2
EX 1 1 0 ( 2
2
1)
1

3 2

2


1

2
DX 2 1
4.甲、乙两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有相同的自然环境, 且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大致相等,而两个野生动 物保护区每个季度发生违反保护条例的事件次数的 分布列如表,试评定这两个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例3.高三(1)班的联欢会上设计了一项游 戏,在一个口袋中装有10个红球,20个白 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某学生一 次从中摸出5个球,其中红球的个数为X, 求X的数学期望.方差和标准差.
2. 二项分布
设随机变量 X 服从参数为 n, p 二项分
布,其分布列为
P( X k) Cnk pk (1 p)nk , (k 0,1, 2, , n),
np(1 p).
例4.从批量较大的成品中随机取出10 件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若这批产品的不 合格品率为0.05,随机变量X表示这10 件产品中的不合格品数,求随机变量X 的方差和标准差.
练习:
1.设X~B( n, p ),如果E X= 12,V X= 4,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 分段函数 复合函数 抽象函数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应用 分段探究,整体考察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赋值法、典型的函数模型 零点
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建立函数模型
平移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0 函数图象 及其变换 对称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翻折变换:������ = ������(������) → ������ = |������(������)|,������ = ������(������) → ������ = ������(|������|) 伸缩变换:������ = ������(������) → ������ = ������������(������),������ = ������(������) → ������ = ������(������������)
������
第二部分
角的概念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弧长公式������ = ������������、扇形面积公式������ = ������������
2 1 π 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1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一、知识梳理1.期望: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当ξ=x i的概率为P(ξ=x i)=P i (i=1,2,…,n,…),则称Eξ=∑x i p i为ξ的数学期望,反映了ξ的平均值.期望是算术平均值概念的推广,是概率意义下的平均.Eξ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2.方差:称Dξ=∑(x i-Eξ)2p i为随机变量ξ的均方差,简称方差. D叫标准差,反映了ξ的离散程度.3.性质:(1)E(aξ+b)=aEξ+b,D(aξ+b)=a2Dξ(a、b 为常数).(2)二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若ξ~B(n,p),则Eξ=np,D ξ=npq(q=1-p).Dξ表示ξ对Eξ的平均偏离程度,Dξ越大表示平均偏离程度越大,说明ξ的取值越分散.二、例题剖析【例1】设ξ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列如下表,试求E ξ、Dξ.拓展提高 既要会由分布列求E ξ、D ξ,也要会由E ξ、D ξ求分布列,进行逆向思维.如:若ξ是离散型随机变量,P (ξ=x 1)=53,P (ξ=x 2)=52,且x 1<x 2,又知E ξ=57,D ξ=256.求ξ的分布列.解:依题意ξ只取2个值x 1与x 2,于是有E ξ=53x 1+52x 2=57, D ξ=53x 12+52x 22-E ξ2=256. 从而得方程组⎪⎩⎪⎨⎧=+=+.1123,723222121x x x x【例2】 人寿保险中(某一年龄段),在一年的保险期内,每个被保险人需交纳保费a 元,被保险人意外死亡则保险公司赔付3万元,出现非意外死亡则赔付1万元.经统计此年龄段一年内意外死亡的概率是p 1,非意外死亡的概率为p 2,则a 需满足什么条件,保险公司才可能盈利?【例3】 把4个球随机地投入4个盒子中去,设ξ表示空盒子的个数,求E ξ、D ξ.特别提示求投球的方法数时,要把每个球看成不一样的.ξ=2时,此时有两种情况:①有2个空盒子,每个盒子投2个球;②1个盒子投3个球,另1个盒子投1个球.【例4】 若随机变量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 (0<p <1),用随机变量ξ表示A 在1次试验中发生的次数.(1)求方差D ξ的最大值;(2)求ξξE D 12-的最大值. 【例5】 袋中装有一些大小相同的球,其中有号数为1的球1个,号数为2的球2个,号数为3的球3个,…,号数为n 的球n 个.从袋中任取一球,其号数作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概率分布和期望.【例6】(湖北卷)某地最近出台一项机动车驾照考试规定;每位考试者一年之内最多有4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一旦某次考试通过,使可领取驾照,不再参加以后的考试,否则就一直考到第4次为止。

高三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高三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高三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一、基本知识概要:1、期望的定义: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ξx1x2x3...xn...PP1P2P3...Pn...则称Eξ=x1P1+x2P2+x3P3+...+xnPn+...为ξ的数学期望或平均数、均值,简称期望。

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若η=aξ+b(a、b为常数),则η也是随机变量,且Eη=aEξ+b。

E(c)= c特别地,若ξ~B(n,P),则Eξ=nP2、方差、标准差定义:Dξ=(x1-Eξ)2・P1+(x2-Eξ)2・P2+...+(xn-Eξ)2・Pn+...称为随机变量ξ的方差。

Dξ的算术平方根=δξ叫做随机变量的标准差。

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

且有D(aξ+b)=a2Dξ,可以证明Dξ=Eξ2- (Eξ)2。

若ξ~B(n,p),则Dξ=npq,其中q=1-p.3、特别注意:在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时,首先要搞清其分布特征及分布列,然后要准确应用公式,特别是充分利用性质解题,能避免繁琐的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二、例题:例1、(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期望Eξ反映了ξ取值的概率的平均值。

B.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方差Dξ反映了ξ取值的平均水平。

C.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期望Eξ反映了ξ取值的平均水平。

D.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方差Dξ反映了ξ取值的概率的平均值。

解:选C说明:此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期望、方差的概念。

(2)、(2001年高考题)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同时取出两个,则其中含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是。

解:含红球个数ξ的Eξ=0×+1×+2×=1.2说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与《考试说明》中的"了解......,会......"的要求一致,此部分以重点知识的基本题型和内容为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及综合性。

高二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PPT精品文档15页

高二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PPT精品文档15页

x1 x2 … xn …
P
p1
p2 … pn

则称E = x1p1+x2p2+…+xnpn+… 为 数学期望,简称期望,也称为平均值、
均值。
例1、商场促销问题 解:设商场在商场外的促销活动中获得经济效
益为 万元,则 的分布列为
10 -4
P 0.6 0.4
E = 10×0.6+(-4) ×0.4 = 4.4万元 >2万元,
910元
变式:若保险公司的赔偿金为a(a>1000)元, 为使保险公司收益的期望值不低于a的百 分之七,则保险公司应将最大赔偿金额 定为多少元?
1000 1000-a
P 0.97 0.03
E = 1000-0.03a≥0.07a
得a≤10000 故最大定为10000元。
2、射手用手枪进行射击,击中目标就停止, 否则继续射击,他射中目标的概率是0.7, 若枪内只有5颗子弹,求射击次数的期望。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1
2
3
4
5
p
0.7
0.3× 0.32× 0.33× 0.7 0.7 0.7
0.34
E =1.43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讲了一个定义,一个公式
1)E = x1p1+x2p2+…+xnpn+…
2)若 ab ,则 EaE b
(a、b是常数)
; lsbtly/ 墓地 ath63cwb
2)若投中得5分 ,求他得分的期望;
3)若组委会规定,每位运动员以10分为基础,
求他得分的期望。
例4、有一批数量很大的产品,其次品率是15%, 对这批产品进行抽查,每次抽出一件,如果 抽出次品,则抽查终止,否则继续抽查,直 到抽出次品,但抽查次数最多不超过10次。

高中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

高中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 结 束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 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计算
1.均值与方差的一般计算步骤 (1)理解X的意义,写出X的所有可能取的值; (2)求X取各个值的概率,写出分布列; (3)根据分布列,由均值的定义求出均值E(X),进一步由公
n
式D(X)= xi-EX2pi=E(X2)-(E(X))2求出D(X).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课时达标检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 结 束
[易错提醒] 利用分布列中各概率之和为1可求参数的值,此 时要注意检验,以保证每个概率值均为非负数.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课时达标检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 结 束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例2] 某商店试销某种商品20天,获得如下数据:
i=1
了随机变量X与其均值E(X)的_平__均__偏__离__程__度__,其算术平方根 DX为随机变量X的标准差. 2.均值与方差的性质 (1)E(aX+b)=_a_E__(X__)+__b__, (2)D(aX+b)=_a_2_D_(_X_)_ (a,b为常数).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课时达标检测
考点贯通
(2)设X为选出的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 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课时达标检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 结 束
[解] (1)由已知,有P(A)=C31CC41+120 C23=13.
所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13.
(2)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P(X=0)=C23+CC21320+C24=145,
突破点一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3.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3.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题型探究
类型一 求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
例1 已知X的分布列如下:
X
-1
0
1
P
1 2
1 4
a
(1)求X2的分布列;
解答
(2)计算X的方差;
解答
(3)若Y=4X+3,求Y的均值和方差. 解 因为Y=4X+3, 所以E(Y)=4E(X)+3=2,D(Y)=42D(X)=11.
解答
反思与感悟 方差的计算需要一定的运算能力,公式的记忆不能出 错!在随机变量X2的均值比较好计算的情况下,运用关系式D(X)= E(X2)-[E(X)]2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另外注意方差性质的应用, 如D(aX+b)=a2D(X).
解答
反思与感悟 解决此类问题第一步是判断随机变量ξ服从什么分布,第 二步代入相应的公式求解.若ξ服从两点分布,则D(ξ)=p(1-p);若ξ服从 二项分布,即ξ~B(n,p),则D(ξ)=np(1-p).
跟踪训练2 某厂一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8%. (1)计算从中抽取一件产品为正品的数量的方差; 解 用ξ表示抽得的正品数,则ξ=0,1. ξ服从两点分布,且P(ξ=0)=0.02,P(ξ=1)=0.98, 所以D(ξ)=p(1-p)=0.98×(1-0.98)=0.019 6.
X
X服从两点分布
X~B(n,p)
D(X)
p(1-p) (其中p为成功概率)
__n_p_(_1_-__p_) _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越大,随机变量越稳定.( × ) 2.若a是常数,则D(a)=0.( √ )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偏离于均值的平均程度.
( √)
跟踪训练1 已知η的分布列为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高中数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整理版)

柯西不等式
第四部分
位置关系
截距
解析几何
斜率公式、倾斜角的变化与斜率的变化: = tan , =
倾斜角和斜率
重合
A1B2-A2B1=0,C1B2-C2B1=0
平行
A1B2-A2B1=0,C1B2-C2B1≠0
相交
A1B2-A2B1≠0
垂直
直线的方程
z 的几何意义:
过可行域内一点(, )
向直线 = , = 作
复合函数
函数与方程
2
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双勾函数、三角函
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单调性、导数.
基本初等函数
分段函数
, )
零点
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
建立函数模型
平移变换: = () → = ( ± ), = () → = () ± ,, > 0
对称性
y=Asin(x+)+b
化简、求值、
证明(恒等变形)

值域
图象
对称轴(正切函数除外)经过函数图象
的最高(或低)点且垂直 x 轴的直线,
对称中心是正余弦函数图象的零点,正

切函数的对称中心为( ,0)(k∈Z).
最值
2
①图象可由正弦曲线经过平移、伸缩得到,但要注意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不同;
2.
3.
分组求和法
2
=
1

−1)(2+1 −1)
2 −1
+1
1 1
1
= (
2 (+2)2
(−1) ∙4
4 2
(2−1)(2+1)
1
2+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