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概念总结

高电压技术概念总结

高电压技术概念总结篇一: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1.电介质的极化:1.)电子位移极化电介质中的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做有限位移,无能量损耗2.)离子位移极化有极微量的能量损耗3.)转向极化4.)空间电荷极化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代表电介质极化程度(气体d=1水d=81蓖麻油d=4.2)3.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电导的区别:1.)形成电导电流的带电粒子不同(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介质:离子)2.)带电粒子数量上的区别4.影响液体介质电导的因素:温度,电场强度。

5.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P?pV?E2??tg?V?U2?ctg?6.tgδ:介质损耗角,绝缘在交变电压作用下比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7.四种形式电离的产生:撞击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8.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1.)带电质点收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并中和电量2.)带电质点的扩散3.)带电质点的复合9.自持放电:当场强超过临界场强Ecr值时,这种电子崩已可仅由电场的作用而自行维持和发展,不必再有赖于电离因素,这种性质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10.汤森德理论只是对较均匀电场和??S较小的情况下适用。

11.物理意义: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为电子崩(ɑ过程)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e这批正离子在阴极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r过程)应为:r(e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12.帕邢定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气体相对密度?,极间距离S并不具有单独的函数关系,而是仅与他们的积有函数关系,只要??S的乘积不变,Ub 也就不变。

13.流柱放电流程:有效电子(经碰撞游离)——电子崩(畸变电场)——发射光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二次崩)——形成混质通道(流柱)——由阳极向阴极(阳极流柱)或由阴极向阳极(阴极流柱)击穿14.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他与其他形式的放电有本质的区别,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并不取决于电源电路中的阻抗,而取决于电极外气体空间的电导,即取决于外施电压的大小,电极形状,极间距离,气体的性质和密度等。

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学期学习总结通过一学期对高电压技术的学习有一下重点难点总结第一章气体的绝缘强度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⑴带电粒子的产生气体分子或原子产生的三种状态原态中性激发态激励态从外界获得能量电子发生轨道跃迁。

电离态游离态当获得足够能量时电子变带电电子原来变正离子。

电离种类A 碰撞电离B光电离C热电离D表面电离⑵带电离子的消失A扩散会引起浓度差。

B复和中和正负电荷相遇中和释放能量。

C附着效应部分电负性气体分子对负电荷有较强吸附能力使之变为负离子。

⑶汤逊理论的使用条件和自持放电条件使用条件均匀电子低电压自持放电条件11se ⑷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A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①p ss一定p增大Uf 增大。

②p ss一定p减小Uf 减小。

③p s不变p 增大密度增大无效碰撞增加提高了电量的强度Uf 增大。

P减小密度减小能碰撞的数量减小能量提高Uf 增大。

P s不变Uf 不变。

B巴申定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气体的绝缘强度。

如高压直流二极管增加气体的压力减小气体的压力用真空断路器。

⑸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及与汤逊理论的关系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a、放电时间极短b、放电的细分数通道c、与阴极的材料无关d、当ps增大的时候Uf 值与实测值差别大。

流柱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a、流柱理论是对汤逊理论的一个补充b、发生碰撞电离c、有光电离电场⑹极不均匀电场的2个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特点a、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持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是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之一。

b、电晕放电会引起能量消耗。

c、电晕放电的脉冲现象会产生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

d、电晕放电还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氮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和腐蚀剂会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

极性效应的特点a、棒为正极为负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高。

间隙击穿电压低。

b、棒为负极为正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低间隙击穿电压高。

⑺冲击电压、伏秒特性、U50的概念及应用冲击电压持续时间极短非周期性幅值极高的电压。

高电压技术总复习

高电压技术总复习

⾼电压技术总复习第⼀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掌握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及特点(1)极化:电介质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下沿电场⽅向作有限位移现象。

(2)电⼦位移极化:负电荷的作⽤中⼼与正电荷的作⽤中⼼不再重合主要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极短;2、极化具有弹性,不产⽣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的影响较⼩。

(3)离⼦位移极化:在外电场E作⽤下,正、负离⼦将发⽣⽅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呈现极化。

离⼦式极化的特点:1、极化过程极短;2、极化具有弹性,⽆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有影响:(4)偶极⼦极化:在外电场的作⽤下,偶极⼦受到电场⼒的作⽤⽽发⽣转向,顺电场⽅向作有规律的排列,靠电极两表⾯呈现出电的极性。

偶极⼦式极化的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极长,故极化与频率有较⼤的关系;2、极化属⾮弹性,有能量损耗;3、温度对极化影响很⼤:极性⽓体介质具有负的温度系数;(5)空间电荷极化:是带电质点(电⼦或正、负离⼦)的移动形成的。

最典型的空间电荷极化是夹层极化。

夹层极化的特点:1、极化所需时间长,故夹层极化只有在低频时才有意义。

具有夹层绝缘的设备断开电源后,应短接进⾏彻底放电以免危及⼈⾝安全,⼤容量电容器不加电压时也应短接;2、极化涉及电荷的移动和积聚,所以必然伴随能量损耗。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0 ——真空的介电常数=8.86×10-14F/cm三、掌握电介质损耗的基本概念、介质损耗因数tanδ概念采⽤介质损耗⾓正切tanδ作为综合反映电介质损耗特性优劣的⼀个指标,测量和监控各种电⼒设备绝缘的tanδ值已成为电⼒系统中绝缘预防性试验的最重要项⽬之⼀。

第⼆章⽓体放电的物理过程⼀、掌握⽓体中带电粒⼦的产⽣和消失1 ⽓体中带电质点的产⽣途径:电⼦获得⾜够的能量跳出最外层轨道,成为⾃由电⼦。

产⽣带电离⼦的过程称为电离(游离),它是⽓体放电的⾸要前提。

⼀是⽓体本⾝发⽣电离(游离);⼆是⽓体中的固体或液体⾦属发⽣表⾯电离(游离)。

高电压技术总结

高电压技术总结
22、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对外呈现电极性的过程。
23、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导电的过程。
24、损耗:由电导和有损极化引起的功率损耗。
25、老化:电力系统长期运行时电介质逐渐失去绝缘能力的过程。
26、吸收比:t=60s和t=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7、过电压:电力系统承受的超过正常电压的。
34、击杆率:雷击事故中雷击塔顶的次数与雷击输电线路的总次数之比。
35、绕击率:雷击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的概率。
36、建弧率:线路中绝缘由冲击闪络变为工频闪络的概率。
37、进线段:输电线路中距离变电站1—2公里的线段。
二、简答
①提高系统的输电能力②增加输电距离③降低线路功率损耗④降低电网传输单位容量的造价。
汤森德理论:①电子碰撞游离产生电子崩的过程是气体放电的主要过程②二次放射是气体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游离条件:运动质点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要大于被撞质点在正常状态下的游离能。
气体的放电电压是气体间隙距离和气体相对密度乘积的函数Uf=f(δ·s)。
4、在多介质绝缘结构中极化和电场分布的关系。
电场分布的静向分量与绝缘的相对介质常数成反比。
第九章
1.内部过电压类型:暂时过电压(工频电压升高、谐振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切断空载线路~、空载线路合闸~、切断空载变压器~、断续电弧接地~)。
篇二:高电压技术总结复习资料
一、填空和概念解释
1、电介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2、击穿:在电压的作用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2.耐压试验:工频、感应、直流、冲击~。试验结果:①能有效地发现绝缘中危险的集中性缺陷②能对绕组的纵绝缘和相间绝缘进行试验③更易检查出其中的缺陷④能良好地检验高压电气设备对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耐受能力。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他复合介质。

2.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3.电离:指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4.带电质点的方式可分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分级电离。

5.带电质点的能量来源可分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

6.带电质点的消失可分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7.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8.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1)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2)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9.1、放电的电子崩阶段(1)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射线会使气体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带电质点;另一方面、负带电质点又在不断复合,使气体空间存在一定浓度的带电质点。

因此,在气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可检测到微小的电流。

由图1-3可知:(1)在I-U 曲线的OA 段:气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减小。

当电压接近 时,电流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而与电压无关。

(2)在I-U 曲线的B 、C 点:电压升高至 时,电流又开始增大,这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因为此时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已积累起足以引起碰撞电离的动能。

电压继续升高至 时,电流急剧上升,说明放电过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即气体发生了击穿。

(3)在I-U 曲线的BC 段: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流值仍很小,一般在微安级,且此时气体中的电流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气隙电流将消失。

高电压技术总复习重点

高电压技术总复习重点
5、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的击穿机理及特点
6、 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电压作用时间 温度
电场均匀程度受潮来自累积效应 机械负荷第二篇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第3章 绝缘的预防性试验
1、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
?用兆欧表来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
?吸收比K定义为加压 60s时的绝缘电阻与 15s时的绝 缘电阻比值。
?K恒大于 1,且越大表示绝缘性能越好。
?大容量电气设备中,吸收现象延续很长时间,吸收 比不能很好地反映绝缘的真实状态,可用极化指数 再判断。
?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 缘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 况不良。
2、泄漏电流的测量
测量泄漏电流从原理上来说,与测量绝缘电阻是 相似的,能发现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原因在于 :
若个别试验项目不合格,达不到规程的要求,可使 用三比较方法。 ?与同类型设备作比较
同类型设备在同样条件下所得的试验结果应该大 致相同 ,若差别很大就可能存在问题 ?在同一设备的三相试验结果之间进行比较
若有一相结果相差达 50%以上,该相很可能存在缺陷 ?与该设备技术档案中的历年试验数据进行比较
若性能指标有明显下降情况 ,即可能出现新的缺陷
11、气体的状态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湿度、密度、海拔高度的影响
12、气体的性质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在间隙中加入高电强度气体 ,可大大提高击穿电 压,主要指 一些含卤族元素的强电负性气体, 如SF6
13、提高气体放电电压的措施 ?电极形状的改进 ?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 ?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采用 ?提高气体压力的作用 ?高真空 ?高电气强度气体 SF6的采用
高电压技术各章 知识点

高电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高电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高电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高电压技术期末复习资料高电压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电力传输、配电、绝缘等方面。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电压技术的期末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电压技术的基础知识1. 电压和电流的基本概念:电压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基本物理量,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差;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2.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网等组成,其中输电线路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高电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电力配电、电力设备绝缘等方面。

二、高电压设备的绝缘技术1. 绝缘材料的分类:绝缘材料可以分为固体绝缘材料和液体绝缘材料两大类,固体绝缘材料包括绝缘纸、绝缘胶带等;液体绝缘材料包括绝缘油等。

2. 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介电强度、介电损耗、体积电阻率等。

3. 绝缘材料的应用:绝缘材料广泛应用于高压电缆、变压器、绝缘子等高电压设备中,起到隔离电流、防止电弧放电等作用。

三、高电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与运行1. 输电线路的类型:输电线路可以分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两大类,架空线路包括铁塔线路和电缆线路。

2. 输电线路的设计:输电线路的设计需要考虑电流负荷、电压损耗、绝缘距离等因素,以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和稳定。

3. 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输电线路的运行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绝缘子、检修设备、清理线路等。

四、高电压技术的安全问题1. 高电压事故的危害:高电压事故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安全问题是高电压技术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2. 高电压事故的防范措施:高电压事故的防范措施包括设备绝缘、操作规程、安全培训等,以确保高电压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高电压技术的发展趋势1. 现代高电压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高电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超高压输电技术、新型绝缘材料的研发等。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推荐文档

电离种类:A:碰撞电离B:光电离C:热电离D:表面电离⑵带电离子的消失A:扩散,会引起浓度差。

B:复和(中和)正负电荷相遇中和,释放能量。

C:附着效应,部分电负性气体分子对负电荷有较强吸附能力,使之变为负离子。

⑶汤逊理论的使用条件和自持放电条件使用条件:均匀电子,低电压自持放电条件:(1)1seαγ-≥⑷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A: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①p s(s一定)p增大,U f增大。

①p s(s一定)p减小,U f减小。

①p s不变:p增大,密度增大,无效碰撞增加,提高了电量的强度,U f增大。

P减小,密度减小,能碰撞的数量减小,能量提高,U f增大。

P s不变,U f不变。

B:巴申定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气体的绝缘强度。

如:高压直流二极管(增加气体的压力)减小气体的压力用真空断路器。

⑸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及与汤逊理论的关系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a①放电时间极短b①放电的细分数通道c①与阴极的材料无关d①当ps增大的时候,U f值与实测值差别大。

流柱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a①流柱理论是对汤逊理论的一个补充b①发生碰撞电离c①有光电离,电场⑹极不均匀电场的2个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特点:a①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持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是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之一。

b①电晕放电会引起能量消耗。

c①电晕放电的脉冲现象会产生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

d①电晕放电还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氮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和腐蚀剂,会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

极性效应的特点:a①棒为正,极为负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高。

间隙击穿电压低。

b①棒为负,极为正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低,间隙击穿电压高。

⑺冲击电压、伏秒特性、U50%的概念及应用冲击电压:持续时间极短,非周期性,幅值极高的电压。

冲击击穿电压气隙击穿的冲要条件:a①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电压幅值b①必须有有效电子存在c①必须有电子放电通道的时间伏秒特性:对于同一间隙,多次施加同一形状但幅值不同的冲击电压作用,其击穿电压幅值与击穿时间关系(曲线)称为伏秒特性。

高电压技术期末总结

高电压技术期末总结

高电压技术期末总结一、引言高电压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领域,涉及到电力输电、变压器、继电保护等诸多方面。

在本学期的高电压技术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践,深入了解了高电压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本学期所学的高电压技术进行总结。

二、高电压技术的基本概念高电压技术是研究和应用高电压下的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一门学科。

高电压技术包括高电压设备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涉及到高电压绝缘、电弧和击穿等现象。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力设备的可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高电压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输电:高电压输电可以减小电流,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

如交流输电系统中的110kV、220kV和500kV输电线路。

2. 变压器: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实现电压的变换和电力的传输。

在高电压技术中,高压侧的绝缘和电场控制是关键问题。

3. 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

在高电压技术中,发电机的绝缘和电弧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 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用于实现对电力设备的保护和故障检测。

高电压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保护装置的设计和电弧灭弧等方面。

四、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原理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绝缘和电弧控制两个方面。

1. 绝缘:绝缘是高电压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防止电流通过绝缘物体,避免电压的漏电和击穿。

在高电压设备中,通常采用绝缘材料来实现绝缘的目的。

2. 电弧:电弧是高电压设备中一个常见的现象,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光能。

在高电压技术中,主要研究电弧的形成、传播和灭弧等问题,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高电压技术的挑战与发展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设备的绝缘:在高电压设备中,绝缘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关键。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

一:填空题1.电离是指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过程。

2.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3.气体发生放电时,除不断形成带电质点的电离过程外,还存在相反的过程,即带电质点的消失过程,则带电质点的消失情况有: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4.新电子在向阳极行进过程中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两个新电子,电子总数增加到4个。

第三次碰撞增加到8个,即按几何数不断增加,因此将这一剧增的电子流称为:电子崩5.自持放电的条件为:r(ead-1)=1或read=16.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低电压、pd较小。

7.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8.在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若电极布置称,则无<有,无>击穿极性效应,当间隙距离d在1到10cm范围内时,击穿强度比约等于30kv/cm。

9.由于高场强下电极性不同,空间电荷极性不同,对放电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就造成不同极性的高场强电极的电晕起始电压的不同以及间隙击穿电压的不同,称为极性效应。

10.解决电晕放的途径是限制导线的表面场强,最好解决方法是采用分裂导线。

1.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不同极性的标准雷电波形可表示为+1.2|50us或-1.2|50us 。

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有畸变作用。

3.沿整个固体绝缘表面产生的放电称为闪络。

4.输电线路采用钢化玻璃绝缘子是由于它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5.引入固体介质的闪络电压比气体的闪络电压低。

6.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对绝缘的危害比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对绝缘的危害大。

7.出现滑闪放电的条件: 电场必须有足够的垂直分量, 电场必须有足够的水平分量,电压必须是交变的。

8.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划分污秽等级的方法是等值盐密法。

9.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 SF6 可削弱气体中的电离强度。

10.石蜡的闪络电压比电瓷高,因为石蜡具有憎水性质。

1.液体电介质有矿物绝缘油、合成绝缘油、植物油三大类。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概述
高电压技术是研究电压等级在数千伏以上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科学。

它涉及电力的产生、传输、分配与使用,以及与此相关的设备和安全措施。

基本概念
- 电压等级:表示电气系统中使用的电压范围。

常见的高电压等级包括10kV、35kV、110kV等。

- 绝缘:指用于隔离导电部分,防止电流泄漏的材料或结构。

- 接地:将电气设备的非载流金属部分与大地相连,以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保护。

高压设备
- 变压器:用于升高或降低交流电压的设备,核心部件为铁心和线圈。

- 断路器:能在正常或故障条件下断开电路的开关设备。

- 绝缘子:支撑导体并实现其对地绝缘的器件,有悬垂式和支柱式两种。

高电压测试
- 介电强度测试:检查材料或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性能。

- 局部放电测试:检测和评估设备在高电压下局部放电活动,以预防潜在故障。

安全措施
- 防护距离:根据电压等级设定的安全距离,以防电击事故。

-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护目镜等,用于保护操作人员。

- 警示标识:明确标示高压危险区域,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高电压应用
- 输电线路:远距离高效传输电能的重要途径。

- 电力变压器:连接不同电压级别网络的关键设备。

- 电力系统保护: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和设备安全的技术和装置。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对高电压技术有一个基础而全面的认识。

务必牢记安全第一,正确使用和维护高电压设备,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完整)高电压重点知识复习

(完整)高电压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章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第一节平均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

影响因素:气体分子的半径、温度、气压。

迁移率:E vk =,表示带电粒子在单位场强(m /1V )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使基态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外界能量必须大于电离能才能使电离发生。

四种电离方式:光电离、热电离、碰撞电离、电极表面的电离其中引起碰撞电离的条件为i e W Ex q ≥。

电极表面的电离的四种方式: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强场发射。

负离子的形成: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可能会发生电子和中性分子结合形成负离子(称为附着)。

对放电的形成起什么作用及其原因:负离子的形成并没有使气体中的带电粒子数改变,但却能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带电粒子的消失三种形式:1.在电场驱动下作定向运动,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因扩散现象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第二节发生电子崩后抵达阳极的电子数:d a e n n α0=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E BPApe -=α,表明该系数与场强和气压有关。

场强很大时,α急剧增大,气压过大或过小时α都较小。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越大击穿电压越低)第三节汤逊放电的γ过程及汤逊放电全过程:(1)正离子撞击到阴极表面发生表面电离,使阴极释放出二次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γ过程(2)在电极的气隙中,因外界电离因子产生出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电极两端电压的作用下向阳极移动,当空间的电场强度足够大,这些电子将引起碰撞电离,产生出新的电子,新的电子又将引发碰撞电离,如此持续就会产生电子崩。

在碰撞电离过程中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撞击阴极,当场强足够大时,初始电子崩的正离子能在阴极上产生的新电子数大于或等于由外界电离因子产生的电子,那么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放电也能够自持。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二: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1 电介质的极化①概念: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②效果:消弱外电场,使电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

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极化类型产生场合所需时间能量损耗产生原因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10-14~10-15S无束缚电子运行轨道偏移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结构电介质10-12~10-13S几乎没有离子的相对偏移偶极子极化极性电介质10-10~10-2S有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夹层极化多层介质的交界面10-1S~数小时有自由电荷的移动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气体:①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近于1。

②任何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影响都很小。

3.电介质的电导(了解):①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②气体电导: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液体电导:杂质电导、自身离解,固体电导:杂质、离子。

③与温度关系: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的黏度降低,离子受电场力作用而移动时所受的阻力减小,离子的迁移率增大,使电导增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分子热离解度增加,这也使电导增大。

4:损耗:①概念: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于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有损极化(如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等)引起的损耗,总称为电介质的损耗。

②③损耗功率的表达式:rεεε=δωδCtgUtgUIUIPCR2===三: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1. 气体中带电介质的的产生和消失:①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②电离的几种形式:(1)光电离:发生空间光电离的条件为光子的能量应不小于气体的电离能。

(2)撞击电离:主要是电子碰撞电离。

原因:1.电子小,自由程长,可以加速到很大的速度。

2.电子的质量小,可以加速到很大。

(3)热电离 :(4)表面电离 :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一定的能量,称为逸出功。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高电压复习总结闪络: 沿着整个固体绝缘表面发生的放电。

在放电距离相同时,沿面闪络电压低于纯气隙的击穿电压。

污闪:由于污秽导致产生的闪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最大。

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划分污秽等级的方法是等值盐密法。

我国规定的标准冲击电压波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标准雷电截波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特性:50%冲击击穿电压(U50% ),击穿百分比为50%时的电压。

伏秒特性,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

“棒—棒”气隙具有完全的对称性,而“棒—板”气隙具有最大的不对称性。

要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呀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改善气隙中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二是设法消弱或抑制气体介质中的电离过程。

具体方法有:、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采用屏障采用高气压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采用高真空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对SF6 电气强度的影响远比对空气的的大,SF6 的优异性能只有在电场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切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都会出现极化、电导和损耗等电气物理现象。

不过气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都很微弱,一般均可忽略不计。

所以真正需要注意的只有液体和固体介质在这方面的特性。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起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可用介电常数ε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电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电解质:击穿,电导,极化,损耗。

介质损耗角δ为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其正切tgδ又可称为介质损耗因数,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关于纯净液体介质的击穿机理有各种理论,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电子碰撞电离理论和气泡击穿理论,前者亦称电击穿理论。

气泡电离后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这促使电离近一步发展。

电离产生的带电离子撞击油分子,使它又分解出气体,导致气体通道扩大。

如果许多电离的气泡在电场中排列成气体小桥,击穿就可能在此通道中发生。

高电压技术部分知识点复习

高电压技术部分知识点复习

《高电压技术》部分知识点复习第一部分 高电压绝缘及其试验(1-6章)重点:高压绝缘中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高压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

气体的绝缘特性1、汤逊理论:(气体伏安特性)基本理论,带电粒子产生的条件,:外界加入的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

产生的方式: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负离子的形成。

去游离条件,:去游离的方式: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中和电量;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电子崩的发展规律:气体发生撞击电离,电离出来的电子和离子在场强的驱引下又加入到撞击电离过程,于是,电离过程就像雪崩一样增长起来。

及自持放电条件,:汤逊理论的局限性:δS>0.26cm,气隙击穿电压与按汤森德理论计算出来的数值差异较大。

对δS 较大时的很多气隙放电现象无法解释。

比如放电形式、阴极材料、放点时间。

汤逊理论适用范围。

:低气压、短间隙的情况和较均匀场中。

2、不均匀场放电特性:流注理论,:由初崩中辐射出的光子,在崩头、崩尾外围空间的局部强场中衍生出二次电子崩并汇合到主崩通道中来,使主崩通道不断向前、后延伸的过程。

电子崩的发展规律:有效电子(经撞击电离)→电子崩(畸变电场)→发射光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二次崩) →形成混质通道(流注)→由阳极向阴极(阳极流注)或由阴极向阳极(阴极流注)击穿.及自持放电条件:δS>0.26cm,即产生流注的条件,适用范围:δS>0.26cm 的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各种电压作用的放电特性:放电时延的定义:从电压达到U0的瞬时起,到气隙完全被击穿为止的时间,u 50%在何处: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接近伏秒特性带的最下边缘。

3.、提高抗电强度的措施:改善电场分布、采用高度真空、增大气压、采用耐电强度高的气体。

4、沿面放电的三个阶段及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电晕放电、刷形放电、滑闪放电措施:屏障、屏蔽、加电容极板、消除窄气隙、绝缘表面处理、改善局部绝缘体的表面电阻率、强制固定绝缘沿面各点的电位、附加金具、阻抗调节。

高电压技术考试复习知识点

高电压技术考试复习知识点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1. 原子的电离:中性原子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获得足够大的能量,可使原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子完全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形成自由的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2. 电离的条件:原子从外界获取的能量大于原子的电离能。

3. 气体原子电离的因素:电子或正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各种光辐射、高温下气体的热能。

4. 电离的形式: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外界电离因素作用,电子从电极表面释放)。

5. 去电离过程:即带电粒子消失的过程,带电粒子从电离区消失,或者削弱其产生电离。

带电离子的运动、扩散、复合以及电子的附着作用都属于这样的作用。

6. 带电粒子的扩散:带电粒子不断从高浓度区域移向低浓度区域,使各种带电粒子浓度变得均匀的现象。

是由于热运动造成的。

7. 气体放电分类: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

8. 自持放电:由天然辐射作用产生电离形成正离子和电子,在高电场作用下,电子加速碰撞气体分子,产生新的电子和离子,电离过程像雪崩一样发展,称为电子崩。

正离子撞击阴极又产生新的电子崩,即使外界不传给起始电子,放电过程能持续下去的现象。

不需要其他任何外加电离因素而仅由电场的作用就能维持的放电。

9. 汤逊理论:当外加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的过程。

10. 汤逊理论适用范围:均匀电场、低气压、Pd 较小的条件下在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11. 汤逊放电理论实质: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是否能够接替起始电子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12. 流注理论:解决汤逊理论不能解释的在高气压、Pd 大时的放电外形(具有分支的细通道,而按汤逊理论,整个电极空间连续进行)、放电时间(实测时间比计算值小得多)、击穿电压(击穿电压计算值与实验值不一致)、阴极材料(击穿电压与材料无关)等问题,并在总结这些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形成。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气体放点的基本物理过程(这章比较重要,要记得知识点很多,要认真看第2章(··”······在第二章标题下面有一句话“与固体和液体相比·电离是需要能量的,所需电离是指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正离子的过程.1.)表示eV表示,也可用电离电位Ui=Wi/e能量称为电离能Wi(用电子伏电离方式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根据外界给予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形式的不同,2.(最重要)和分级电离。

阴极表面的电子溢出:3. 倍金属表面逸出功。

:正离子位能大于2(1)正离子撞击阴极:用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的光照射阴极板。

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

)光电子发射(26(高真空中决定性)V/cm)强场发射:阴极表面场强达到10(3 :阴极高温)热电子发射(4 4.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电也有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并释放出能量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碰撞时,。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原子捕获一个电子的难易,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亲合能)子。

,其分子俘获气体含F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放电发展起抑制作用。

SF6电子的能力很强,属强电负性气体,因而具有很高的电气强度。

5.带点质点的消失::带电质点从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的移动,使带电质点)带电质点的扩散(1 浓度变得均匀。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高、自由行程大,所以其扩散比离子的扩散快得多。

:带异号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和中和而还原为中性质点)带电质点的复合2(这种带电质点复合时会以光辐射的形式将电离时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复合。

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间隙中其他中性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压的关系:6.因为带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第一阶段: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复合率减小:电流饱和,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电第二阶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良好的绝缘状态)电流开始增大,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第三阶段:电子崩的电流急剧上升放电过程进入了第四阶段自持放电:一个新的阶段(击穿)时的放电是非自持放电。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一、填空和概念解释1、电介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2、击穿:在电压的作用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4、绝缘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或厚度上承受的最小的击穿电压。

5、耐电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上或厚度所承受的最大安全电压。

6、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增加的过程。

7、去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减少的过程。

8、碰撞游离: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碰撞中性分子产生的游离。

9、光游离:中性分子接收光能产生的游离。

10、表面游离:电极表面的电荷进入绝缘介质中产生的游离。

11、强场发射:电场力直接把电极中的电荷加入电介质产生的游离。

12、二次电子发射:具有足够能量的质点撞击阴极放出电子。

13、电晕放电:气体中稳定的局部放电。

14、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放电时间:击穿时间+统计时延+放电形成时延15、统计时延:从间隙加上足以引起间隙击穿的静态击穿电压的时刻起到产生足以引起碰撞游离导致完全击穿的有效电子时刻。

16、放电形成时延:第一个有效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碰撞游离形成流注,最后产生主放电的过程时间。

17、50%冲击放电电压:冲击电压作用下绝缘放电的概率在50%时的电压值。

18、沿面放电:沿着固体表面的气体放电。

19、湿闪电压:绝缘介质在淋湿时的闪络电压。

20、污闪电压:绝缘介质由污秽引起的闪络电压。

21、爬距:绝缘子表面闪络的距离。

22、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对外呈现电极性的过程。

23、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导电的过程。

24、损耗:由电导和有损极化引起的功率损耗。

25、老化:电力系统长期运行时电介质逐渐失去绝缘能力的过程。

26、吸收比:t=60s和t=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7、过电压:电力系统承受的超过正常电压的。

28、冲击电晕:输电线路中由冲击电流产生的电晕。

29、雷暴日:一年中听见雷声或者看见闪电的天数。

30、雷暴小时:一年中能听到雷声的小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电压复习总结
闪络: 沿着整个固体绝缘表面发生的放电。

在放电距离相同时,沿面闪络电压低于纯气隙的击穿电压。

污闪:由于污秽导致产生的闪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最大。

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划分污秽等级的方法是等值盐密法。

我国规定的标准冲击电压波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标准雷电截波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
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特性:50%冲击击穿电压(U50% ),击穿百分比为50%时的电压。

伏秒特性,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

“棒—棒”气隙具有完全的对称性,而“棒—板”气隙具有最大的不对称性。

要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呀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改善气隙中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二是设法消弱或抑制气体介质中的电离过程。

具体方法有:、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采用屏障采用高气压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采用高真空
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对SF6 电气强度的影响远比对空气的的大,SF6 的优异性能只有在电场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切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都会出现极化、电导和损耗等电气物理现象。

不过气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都很微弱,一般均可忽略不计。

所以真正需要注意的只有液体和固体介质在这方面的特性。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起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可用介电常数ε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电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电解质:击穿,电导,极化,损耗。

介质损耗角δ为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其正切tgδ又可称为介质损耗因数,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关于纯净液体介质的击穿机理有各种理论,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电子碰撞电离理论和气泡击穿理论,前者亦称电击穿理论。

气泡电离后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这促使电离近一步发展。

电离产生的带电离子撞击油分子,使它又分解出气体,导致气体通道扩大。

如果许多电离的气泡在电场中排列成气体小桥,击穿就可能在此通道中发生。

固体介质的击穿:电击穿理论固体介质的电击穿是指仅仅由于电场的作用而直接使介质破坏并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

热击穿是由于固体介质内热不稳定过程造成的。

如果发热大于散热,介质温度将不断上升,导致介质分解、熔化、碳化或烧焦,从而发生热击穿。

固体介质在长期工作电压的作用下,由于介质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原因,是绝缘劣化、电气强度逐步下降并引起击穿的现象称为电化学击穿。

组合绝缘常见的形式是由多种介质构成的层叠绝缘。

各层最理想的分配原则是:使组合绝缘中各层绝缘所受的电场强度与其电气强度成正比。

绝缘试验按后果分可分为:非破坏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
绝缘电阻是一切电介质和绝缘结构的绝缘状态最基本的综合性特性参数.
吸收比:电流衰减过程中的两个瞬间测得的两个电流值或两个相应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吸收比用来检测绝缘是否严重受潮或存在局部缺陷. 吸收比恒大于1,且K1值越大表示吸收现象越显著、绝缘的性能越好;一旦绝缘严重受潮或有大的缺陷时Ig显著增大,K1值接近于1
绝缘电阻:在绝缘上施加一直流电压U时,此电压与出现的电流I之比
揭示绝缘整体受潮、局部严重受潮、存在贯穿性缺陷
介质的功率损耗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成正比,tgδ是绝缘品质的重要指标tgδ能反映绝缘的整体性缺陷和小电容试品中的局部性缺陷
,若取R4=1000/π(Ω) 则tgδ=C4
局部放电检测分:电气检测和非电检测
击高电压试验所需的冲击高压往往高达数兆伏,应而要采用多级叠加来产生波形和幅值都能满足需要的冲击高电压波。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可概括为“并联充电,串联放电”,在充电过程中火花球隙均不击穿,各球隙支路呈开路一旦第一对球隙F1击穿,各级球隙F2.F3.F4 将迅速依次击穿,各台电容器将串联起来发生器立即由充电状态转为放电过程,第一对球隙F1称为“点火球隙”
国际国家标准规定高电压测量误差在±3%以内。

过电压就是指电系统中出现的对绝缘有危险的电压升高和电位升高
电源电动势为两倍的入射电压,Z1作为负载电阻,用这种等值电路来计算一次波过程的方法称为彼得逊法则。

如果在油隙中放置尺寸、形状与电极相适应、厚度为1~5mm的层压纸板(筒)或层压布板(筒)屏障,那么它既能阻止杂质小桥的形成又象气体屏障那样拦住一部分带电粒子,使电场变得比较均匀。

电场越不均匀,放置屏障的效果越好。

可见在极间距离d=d1+d2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增大屏障的总厚度d2 ,将使油中E1 增大。

即在油隙中放置多个屏障,会使油中电场强度显著增大,反而不利
线路的耐雷性能: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能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小雷电流幅值。

雷击跳闸率:雷暴日Td=40的情况下、100km的线路每年因雷击而引起的跳闸次数,其单位为“次/(100km.40雷暴日)”。

电压波和电流波沿线路的传播过程实质上就是电磁波沿线路传播的过程,电压波和电流波是在线路中传播的伴随而行的统一体。

分布参数线路的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路的电阻有相同的量纲,但物理意义上有着以下几点本质的不同:
分布参数-distributive parameters ,电磁能-electromagnetic energy,电介质-dielectric
Ü波阻抗表示向同一方向传播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之间比值的大小。

通过波阻抗为Z 的无损线路时,能量以电磁能的形式储存于周围介质中,而不像通过电阻那样被消耗掉。

Ü为了区别不同方向的行波,Z的前面应有正负号。

波阻抗的数值Z 只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感L 0和电容 C 0有关,与线路长度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