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舒茨现象学社会学
第十章 现象学社会学
第十章现象学社会学第一节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思想渊源一、奥地利经济学派在舒茨的大学学习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位老师中就包括当时奥地利经济学派【1】的核心人物:米赛斯和维塞尔。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观价值理论和先验论【2】,都对舒茨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奥地利学派主张从主观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边际效用乃至所有类型的人的行动,批评实证主义“曲解了人类的基本经验”,构成了“对人类历史的彻底误解”,用这些适用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则来分析人的行动,“毫无意义”。
这些思想都和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有许多相近的地方,是舒茨最初理解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桥梁之一。
但奥地利经济学派和韦伯的社会学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韦伯强调从历史出发,借助理想类型来探索历史个别的特殊性。
而奥地利经济学派则是从先验范畴出发,逐渐剥离历史事件的特殊性,分析其中体现的“不易变动的每个人的行为范畴”。
这样,在韦伯著作中占中心地位的比较历史分析和对各种不同历史社会中意义取向差异的强调,到了舒茨那里就变为对普遍性的“类型”分析。
二、韦伯的解释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起源于对韦伯的批判性发展。
他接受了韦伯的价值中立、个体主义和理性类型。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社会行动。
但他批评韦伯关于主观意义的论述。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1】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是欧洲现象论哲学的创始人。
他是第一个提出现象学这一名词的人。
他将现象学定义为研究某些能够为人们感觉直接领悟理解的那些事物的科学。
现象学最基本的观点是“我们绝不能知道比我们直接通过感觉所经历的事情更多的东西”。
也就是说,人们所有的知识直接来源于人感知的现象,除此之外的一切事物都只是推测。
但胡塞尔告诫人们不应试图推测。
在他看来,人类理性的来源必须在现象中,在人类的体验中找到。
胡塞尔力求获得意识的本质结构,他认为意识并非一种事物或一个位置,而是一个过程。
意识存在于行动者与事物的关系里,所以意义并不包含于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行动者和事物的关系内。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现象学社会学
第二,韦伯在分析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时,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的意义,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真正区别;
第三,韦伯关于观察式理解与动机式理解的区分是毫无意义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行动的意义;
第四,韦伯对行动动机的论述,没有认识到,动机有两种含义:可以指一个人努力实现的目标,也可以指行动的原因,因而动机有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之分;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以舒茨为代表的现象学社会学既延续了传统社会学特别是韦伯解释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又体现出超越传统社会学的崭新的变化,在现代社会学向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预示着社会学在当代的理论革命。
舒茨是现象学社会学的创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哲学家、音乐学家。他是一位犹太人,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其主要著作《社会世界的现象学》出版于1932年。
(四)美国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19世纪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为皮尔士、詹姆斯、杜威等人。实用主义接受了实证主义从经验事实出发的主张,主张在经验中发现行动与效用的真实意义。但实用主义并没有在实证主义的经验论上停步,也不简单地否定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彻底的经验主义。
现象学认为哲学思考应该从这种生活世界出发,也就是要在互为主体的人际关系中去理解社会,坚持用一种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来代替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以主体间的关系为根本、为前提去思考和透视一切,把科学、生产、政治等领域中的原则与结果都移到生活中来衡量、检视与评价。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交往人们可以彼此理解对方的行动的意义,舒茨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出他的现象学社会学的。
舒茨现象社会学与胡塞尔现象学
作者: 谷雨;谢东伟
作者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页码: 43-44页
主题词: 舒茨;胡塞尔现象学;社会学传统;现象社会学;宁夫;国外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事实;七期;社会世界
摘要:在一九九0年第七期《国外社会科学情况》中,我们着重介绍了日本学者横山宁夫
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与韦伯理解社会学'关系的研究。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影响,而且还受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的影响。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哲学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他在胡塞尔现象学和韦伯理解社会学之间起着一种桥梁作用。
即他在吸收韦伯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观点的同时,。
[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
• 舒茨构建理论的出发点:
• 1、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出发点都是社 会个体的主观意识——在韦伯是由个体赋 予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在胡塞尔则是个 体发挥意识构造作用的纯粹自我;
• 2.韦伯和胡塞尔的基本意向都是追求科 学有效的解释与结论。
1.韦伯的影响
• 舒茨的整个理论是在继承和批判韦伯有关社会学 的方法的论述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在继承韦伯的 解释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 舒茨从 几个方面对韦伯的解释社会学进行了批判。
• 我们关系是高度个人性的, 直接接触的, 他涵盖了参与者的意识, 以及那些 表现面对面互动的行动与互动模式。
• ②间接经验的世界
• 在这个世界里,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时间 和空间上都是间接的, 存在的是一种“他 们关系”。
• 时间共享 • 同间社时接会经代世验人界的的社会世界
空间共享 前辈人世界
不同时代人的社会世界
后辈人世界
2.生活世界的结构
(1)生活世界
• ①含义 • 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 是感觉、需求、幻想、
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将来的现象世 界。用舒茨的话, “包含人所牵连的种种日常事物 的总和”。
• ②在生活世界中, 人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主体 间性上的。
• ③处在生活世界的人, 其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
现象学社会学
• 一、舒茨的学术生涯 • 二、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 • 三、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思想
一、阿尔弗雷德·舒茨的学术生涯
• 1899年4月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 • 1917年. 舒茨文科高中华业后应征入伍,作为奥
匈帝国军人,在意大利前线参加了第一次世 界 大战。 • 1932年出版《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 舒茨(1899-1959) • 1939年,舒茨一家移民美 国纽 • 约。
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
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一.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思想的多重来源1.韦伯认同韦伯关于“价值中立”“理想类型”等概念的定义以及建立“理解社会学”的宏伟目标赞同韦伯将“个体的行动”作为研究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最基本的起点主张对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每一种意义结构进行化约和还原,而后才能巩固理解社会学2.柏格森之桥柏格森充当舒茨建构个体行动与个体意识间相连接的桥梁,是舒茨由柏格森走向胡塞尔、由意识心理学走向现象学的桥梁。
3.以现象学为工具舒茨通过对日常生活意义构成过程的澄清,做出了建立社会学基础的尝试,运用现象学方法来处理社会学问题,最先将现象学哲学与社会学结合起来,使得胡塞尔现象学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工具。
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构成1.舒茨的行动理论1)舒茨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对韦伯理论的深挖和批判基础之上韦伯理论是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起点,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舒茨借助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和柏格森“内在时间意识”和“绵延”概念对韦伯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标志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的初步形成。
2)认为韦伯对“行动”概念的界定相当模糊,“行为”较“行动”含义宽泛“行为”包括“行动”,有意义的行动属于行为,无意识的行动都属于行为范畴“行动”是明确指向他人的,行动对于行为者而言是有意义的,而行为则未必“接触他人”是行动成为“社会行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只有当行动者的行为有意义地指向他人时,“行为”才成为“社会行动”,而以“主观有意义”和“主观无意义”区分行动和行为是毫无作用的。
3)行为,是通过自发的活动赋予意义的意识经验,而在行为发生过程中的这种自发活动不过是使意义发挥构造作用的一种给定的意向性的方式。
行动不过是行为的一个子系统4)行动,指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行动者根据预先设计的方案所进行的、取向未来某一具体目标的人类行为,来源于个体行动者的意识经验,其突出特征是目的性、计划性。
5)行事,指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即“行动的结果”。
第九章舒茨的现象
4.社会世界的结构
舒茨认为,意义问题涉及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当 理解一个人的主观意义时,我们尽可能地追随其 行动所涉及的各种经验的构成行为;而当我们理 解客观意义时,面对的实际上只是一个观念对象, 是一种类型。因此,在理解主观意义时,我们往 往是和他人处在一个直接的世界中;而在理解客 观意义时,我们则处在一个匿名的世界中。舒茨 正是以这种区分为基础,将社会世界描绘成一个 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世界。
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作是 持续的意识过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 看作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相应地说,韦伯所谓“行动”实际上既可指正在发生、 正在进行的过程,也可指业已完成的状态。前者舒茨称 为“行动”,而后者舒茨称为“行事”。
当“我”处于“行动”状态时,“我”就沉浸在绵延的 时间流中。而一旦当“我”意识到这一绵延,这种意识 本身就使我脱离了这种时间流,使我借助时间的回溯, 通过反思的态度总结经验,从而使持续的意识流转化为 冻结的、空间化的完成状态,将“行动”构成“行事”, 最后从中构成行动的意义。
三、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
《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一书是舒茨全部 思想的出发点。
1.舒茨对韦伯解释社会学的批判
舒茨对社会世界的意义问题的理解是以对行动的意义分 析为出发点,而对行动的意义问题的探讨则是建立在对 韦伯的“细读”和批判的基础上。
首先,舒茨肯定韦伯的基本思路准确无误,他相信韦 伯已经奠定了社会科学哲学的出发点。无论是韦伯关于 “超越价值判断”的论述,“理想类型”的方法,还是 他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舒茨都很赞赏。但是,舒茨认为, 由于韦伯“过于偏爱处理具体问题”,因此只是在迫不 得已时才去考虑认识论问题,所以韦伯开创的解释社会 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重新细致地考察社会行动的意 义等问题,为解释社会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梳理
收稿日期:2008-05-20作者简介:禹红梅(1982-),女,四川江油人,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梳理禹红梅(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阿尔弗雷德・舒茨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他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社会学,并成功用于改造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从而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理论流派。
由于方法论与方法不仅是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立的根本和基础,因此,作为对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学理论影响很大的现象学社会学,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的方法。
本文即对舒茨所创立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方法论作一简单梳理。
关键词: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方法论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8)08-0022-03 阿尔弗雷德・舒茨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他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社会学,并成功改造了韦伯的解释社会学,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理论流派。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属于解释学社会学这一流派,但又不同于韦伯意义上的传统的解释学社会学,它使传统的解释学社会学发生了转向,更加专注于对日常生活的结构分析,这对后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影响很大,被誉为代表着“社会学研究的新方向”。
由于方法论与方法不仅是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立的根本和基础,所以,作为对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学理论影响很大的现象学社会学,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的方法。
本文即对舒茨所创立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方法论作一简单梳理。
舒茨对社会学的兴趣最初源于韦伯在维也纳大学开设的社会学讲座,在经过几年集中精力钻研韦伯的社会学著作之后,他肯定了韦伯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正确无误的,接受了韦伯关于“价值中立”的论述和理想类型的方法,以及个人主义的立场,并同韦伯一样强调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社会行动,认可意义在社会理论中的中心地位。
但肯定与倾慕之余,舒茨也深深地认识到韦伯的社会学著作中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观点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观点舒茨(Alfred Schütz)是20世纪著名的奥地利社会学家和现象学家,他对现象学和社会学的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主要关注个体的主观意义构建和社会行动的理解,他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1. 主观意义的重要性:舒茨认为,人类行为的意义是通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解释和构建而产生的。
他强调人们对于所处环境的主观意义与行为的关系,认为在解释社会行动和交互中,个体的主观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日常生活世界:舒茨提出了日常生活世界(lifeworld)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意义构建是在日常生活世界的背景中进行的,而这种背景包含了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意义构建起着指导作用。
3. 符号和意义构建:舒茨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通过使用符号来构建和传达意义,符号是人类交流和理解的基础。
符号的使用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象征意义,而是个体对符号的背后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行动的理解:舒茨关注个体对于社会行动的理解过程。
他提出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概念,认为理解是个体对于他人行为的目的、动机和意义的主观解释过程。
个体通过理解他人的行动来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并在交互中作出反应。
5. 社会行动中的意义共享:舒茨认为,个体的行动和意义构建是在社会交互和共享的背景中进行的。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共享意义,从而形成共同的社会现实。
这种共享的意义构建是社会行动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维持所必需的。
6. 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关系:舒茨强调个体的内部意义构建是基于对外部世界的经验和感知的。
他认为,个体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感官经验和行动经验进行内化,形成了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意义构建。
个体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通过意义的交流和共享相互联系。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观点深刻影响了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强调了人类行为的主观意义和社会行动的理解。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和常人方法论
三、以现象学为工具 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当然就 不会有什么现象学社会学。 1、胡塞尔对社会世界的一般取向 成为舒茨思考的出发点以及对意识 的本质的看法也为舒茨所借鉴。 2、舒茨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也是批评性地 继承的。 所以可以说现象学社会学直接源于舒茨对于 “理解社会学”的熟读以及对于胡塞尔现象 学方法的接受。
(二)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 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在进行行 动的时候,就出于绵延的流中,无法对意识 流的经验赋予意义,只有当行动者意识到自 己的行动并进行反省的时候,意识流中的经 验才获得意义。
必须检视意义的经验过程和结构。
(三)行动的意义和动机 主观意义:只有行动者本人才最 意义 清楚 客观意义:对每个具体的个体而 言 都是既定的 原因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过去 动机 的事件历史所决定的 理 由 目的动机:进行某一行动的由行动 未来要实现的目的所
有关社会世界的科学构想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假 定: 1、主观解释的假定,根据社会科学之间的特 殊不同而提出的。 2、逻辑一致性假定,自然科学的程序和社会 科学的程序之间的那些相似之处。 3、适当性假定,社会科学家在构造有关人的 行动的科学模式时必须考虑到,这些行动都是由处 在生活世界的个人完成的,而这些个人完成这些行 动时借助了他们的常识构造。 4、相容性假定,是指社会科学家构想的类型 必须只包括那些科学上可以验证的假设,这些假设 又必须与我们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
生前:The Phenomenology of Social World / 1932. 1959年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纳坦森、同事、遗孀一起整理出版 (1962-1966)四卷本文集:Collected Papers. (《社会实 在问题》、《社会理论研究》、《现象学哲学研究》) 1973年和1989年,舒茨的学生卢克曼根据他的手稿整理出两卷 本的《生活世界的结构》出版。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 2 vols. With Thomas Luckmann /1973-1989. 中译本:许茨:《社会实在问题(舒茨文集第一卷)》,霍贵桓 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掌握(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1、韦伯的影响继承方面:⑴、价值中立思想(在确定选题后,在调查研究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搜索资料,应区分应然和实然的东西。
)⑵、方法论的个体主义⑶、社会现象只有通过“理想类型”才能把握批评方面:⑴、方法论基础不牢固,一些概念模糊。
对于社会行动,只强调社会行动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把握社会行动的意义。
舒茨认为社会行动的意义是复杂的,有层次性,而韦伯没有细分。
(社会行动的条件:①、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②、行动以他人为取向)⑵、韦伯在考虑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时,没有对两者进行真正区分。
舒茨认为主观意义涉及时间,而客观意义涉及符号和沟通(区分:主观意义,即行动主体对行动赋予的意义;客观意义,即行动主体的旁观赋予的意义。
)⑶、韦伯关于动机的认识含糊不清。
舒茨认为一般所谓的动机有两种含义:第一、人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即意图动机;第二、促使个人这样去做的原因,即原因动机。
⑷、舒茨认为韦伯关于意义和动机的关系的讨论模糊不清,从而使他关于社会行动的分析不明细。
他认为社会行动的核心要素是筹划,应该以影响他人来区分社会行动。
2、胡塞尔的影响(现代现象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含义: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研究意识与客体的关系。
此处的意识是指先验的意识,客体是指观念中的客体。
继承方面:⑴、自然态度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之所以有秩序,是人们把它看做有秩序。
生活秩序的行动者从不加以质疑,采取自然态度,是人们整理的结果。
⑵、关于意识的本质胡塞尔认为,意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存在于头脑中,存在于行动者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
外在世界只有透过人对它的意识才变得有意义。
批判方面:批判了胡塞尔的超验/先验设想,舒茨认为人们只有去体验经历才能把握世界。
二、舒茨的现象社会学思想1、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⑴赋予行动以意义①、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第十二讲 现象学社会学
2、生活世界的特征
(1)清醒:表示行动者了解而且注意到生活世界所发生的事情。 清醒:表示行动者了解而且注意到生活世界所发生的事情。 不怀疑:在自然态度中,行动者接受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 (2)不怀疑:在自然态度中,行动者接受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 行动者不会去怀疑它或它的存在。 行动者不会去怀疑它或它的存在。 工作:舒茨认为,生活世界中,人们从事工作; (3)工作:舒茨认为,生活世界中,人们从事工作;人们从事身 体活动以达到想要的结果。 体活动以达到想要的结果。 感受完全的自我:在生活世界中,我们感受到完整的自我, (4)感受完全的自我:在生活世界中,我们感受到完整的自我, 即我们完全沉浸于生活世界,而且我们也以该种方式感受自我。 即我们完全沉浸于生活世界,而且我们也以该种方式感受自我。 主体间性:生活世界是一个主体间性的世界。 (5)主体间性:生活世界是一个主体间性的世界。 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的交会。 (6)个人时间和社会时 Schutz, more than any other phenomenologist, attempted to relate the thought of Edmund Husserl to the social world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His Phenomenology of the Social World supplie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for Max Weber's sociology and for economics, with which he was familiar through contacts with colleagues of the Austrian school. When Schutz fled Hitler's Anschluss of Austria and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9, he developed his thought further in relationship to the social sciences, American pragmatism, logical empiricism, and to various other fields of endeavor such as music and literature. His work has been influential on new movements in sociological thought such as ethnomethodology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观点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观点舒茨现象学社会学是以德国社会学家舒茨(Alfred Schütz)为代表的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舒茨通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行为的观察,试图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观点包括:1. 意义构建:舒茨认为,社会行为的理解和解释应该从人们的意义构建过程开始。
他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会赋予事物以特定的意义。
人们的意义构建过程是基于他们的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因此,理解社会行为需要考虑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
2. 社会行动:舒茨将社会行动看作是人们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社会行动包括个体的行为和他人对该行为的反应。
他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基于他们的意义构建,同时也受到社会互动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社会行动的理解需要考虑到个体的意义构建和社会互动的因素。
3. 类型与意义结构:舒茨提出了“类型”和“意义结构”的概念,用于描述社会行动和意义构建的模式。
类型是指人们根据经验和背景知识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用于理解和解释特定的社会行为。
意义结构则是指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和其相互关系。
舒茨认为,通过研究类型和意义结构,可以揭示社会行动和意义构建的规律。
4. 社会互动:舒茨认为,社会行为和意义构建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
人们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获得和分享关于社会行为和意义的信息。
社会互动是社会行为和意义构建的基础,它可以通过符号、语言和行为等方式进行。
舒茨强调社会互动的重要性,认为它对于社会行为和意义构建的理解至关重要。
5. 主观意义和客观社会:舒茨认为,社会行为和意义构建是主观意义和客观社会的相互作用结果。
主观意义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和意义的主观理解和解释,而客观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等客观存在的社会实体。
舒茨强调主观意义和客观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二者相互影响和塑造社会行为和意义构建。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观点强调了意义构建、社会行动、类型与意义结构、社会互动以及主观意义和客观社会的相互作用。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现象学社会学(1)
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就没有现象学社会学,正是舒茨把胡塞尔的现象学用来理解韦伯的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才产生了现象学社会学。在改造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时,舒茨发现,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关于意识建构的分析,提供了比韦伯本人所运用的新康德主义更优越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
什么是实在(reality)?什么切实地存在于尘世间?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什么存在?现象学探讨的就是这些问题。现象学认为,人类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感知世界,人类关于外部世界的所有观念都是以感觉为中介的,并通过心智意识来了解它。他人、价值观、规范与物质客体,也必须以经验为中介才能进入人们的意识知觉中,人并非是直接地与实在相联系,而是以人类心智意识过程为中介的。意识过程如此重要,所以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对他人产生影响的等等,就是现象学的重要任务。
胡塞尔不赞同韦伯所说的研究者本人的移情法或同情内省法,他反对任何“他在的外部世界的预设”,创造了一种关于意识的抽象理论,舒茨正是借用了胡塞尔的这一理论,深化了韦伯对行动意义的解释。
胡塞尔主张在实在中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哲学的原初根据,他认为这个家园与根据就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又被称为周围世界,它是人与人日常交往、共处的互为主体的世界,在其中,人以自主的地位、自主的意识及选择,与其他和他同样具有这种自主性的他人交往。在生活世界中,人们展开的是主体间的关系,而不是生产世界与科学世界那样的人与物、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生活世界的提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活世界中,人们的行动是通过主体之间的对话、交谈等沟通活动来实现的,人们的心理世界得以在主体性的交往中体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
二、理论概要
现象学社会学的内容主要啊包括对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即社会行动的意义理解、生活世界的结构、社会知识问题等几个紧密相关的部分。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PPT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要价值理论和先验范畴理论,都对舒茨 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奥地利经济学派主张从主观价值 的角度来理解边际效用乃至所有类型的人的行动,批判实证 主义“曲解了人类的基本经验”,构成了“对人类历史的彻 底误解”,用适用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则来分析人的行动, “毫无意义”。这些思想和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有许多相似之 处,是舒茨理解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桥梁之一。
(1899-1959)
主要知识点:
一、思想渊源 二、主要理论观点 三、影响与评价
一、思想渊源
作为一位兴趣广博的学者,舒茨的思想深受奥 地利经济学派、韦伯的解释社会学、胡塞尔的 现象学和美国的实用主义等研究传统的影响。
1.奥地利经济学派
在舒茨的大学学习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位老师中就包括 当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核心人物:米塞斯和维塞尔。
3.胡塞尔的现象学
可以说没有对胡塞尔思想的不断反思和批判,也就不会产生现象学 社会学。
舒茨在尝试改造韦伯的解释学社会学时,最初运用的是柏格森的哲 学思想,柏格森的哲学对舒茨的时间和意识流分析产生了长远的影 响。但他发现仅靠伯格森的哲学难以完成自己预想的目标,最终还 是放弃了这一思路。
他最终发现,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构成分析,可以用来分 析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从而为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提供了更牢固的 基础。到了美国之后,随着舒茨生活世界问题的深入研究,他开始 逐渐摆脱胡塞尔哲学中的唯我论思想。在舒茨看来,许多胡塞尔学 说中重要的概念,如主体间性、生活世界,不再从超验主体的角度 出发,而是被他用来从具体的社会互动出发进行经验的分析和探讨。
第十三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4.美国的实用主义
除了胡塞尔以外,詹姆斯大概是对舒茨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如果说胡塞尔帮助舒茨找到了对社会行动的意义进行构成分 析的工具,促使舒茨关注生活世界中主体间性问题,那么詹 姆斯的思想则引发了舒茨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而这个问题是舒茨社会分析中最具持久价值的部分之一。 除了詹姆斯以外,米德对舒茨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米德对身 体行为的分析,无疑是舒茨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体可直接触及 部分的重要意义时借助的一个主要思想来源。而且,舒茨通 过将这些思想放在主体间性的“我们关系”中来考察,成功 地摆脱了米德思想中的行为主义倾向,将身体与社会现实问 题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理论
他人是具有肉体的存在; 他人的身体具有和我自身在本质上一样的意识; 外在世界中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是同质的,意义也基本相同; 我可以与他人打交道,并相互采取行动; 我可以使自己为他人所理解; 一个已经层化的社会文化世界是作为一个参照框架被预先给予的,这 种给予方式是普通人想当然地将其视为“自然世界”; 我发现自己置身其中的情境只有一小部分是个人创造的。
如果说胡塞尔帮助舒茨找到了对社会行动的意义进行构成分析的工具促使舒茨关注生活世界中主体间性问题那么詹姆斯的思想则引发了舒茨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这个问题是舒茨社会分析中最具持久价值的部分之一
第十三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博士 副教授
主讲教师:牛喜霞
联系方式:nxnxx_2002@
现象学社会学(phenomenological sociology)是上世纪6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 的一种反自然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移居美国的奥地利哲学家和社 会学家A.舒茨和倡导常人方法学的美国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等人。作为一种 社会学理论,现象学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来源是德国哲学家E.胡塞尔的先验现 象学、M.舍勒的知识社会学和M.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在理论上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怎样使按照自然科学方式建立起 来的“社会学”在整体上不致成为一桩错误的事业,以及怎样选择一种研究 社会现象的方式使之更富成效?它力求选择一种使自己植根于社会现象独特 性的基础,即关注社会现象的意义特征,但不流于无法检验的直觉。正是在 这一点上,现象学社会学把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联系起 来。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二篇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十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舒茨(Alfred Schutz)答: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
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
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
他主张将现象学与社会哲学结合起来解决社会学的问题,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
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2.生活世界(舒茨)(中山大学2016年研)答:生活世界是指人们在其中生存并进行各种日常活动的具体社会环境。
它在我们出生以前就存在着,具有自己的历史,而且是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
舒茨试图运用社会学方法来分析生活世界的结构,以揭示超验性本身的生活世界的基础。
舒茨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文化世界,但它不同于日常现实,可以被认为是人们全部活动的总和。
舒茨进一步强调生活世界“社会实在”的本质,即对于生活世界中的行动者来说,生活世界是他们的行动得以立足的社会现实基础;而对于研究行动者社会行为的社会学家来说,生活世界是他们分析社会行为所必须重视的首要的社会事实。
舒茨认为,“生活世界”是以解释和说明人类行动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所开始的地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研3.主体间性答:主体间性即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和判定。
自我的意义确立过程,与对他人的经验的理解涉及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验与解释图式。
我对他人的行动的理解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主体间的交流、沟通才能实现。
他认为,只有在主体间性的关系中才能理解他人行动的意义。
舒茨关于主体间性的研究,是通过描述分析常识世界的各种类型化进行的。
如果我的身体是处于一种此在,而同伴的身体则是一种彼在,而我改变我的位置,从此在移动到彼在,彼在也就成为一种此在,我就可以从彼在观察到我从此在出发所察觉的同样的事物。
“生活世界”中的“三鹿事件”
“生活世界”中的“三鹿事件”作者:汪黎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1期[摘要]舒茨在现象学社会学中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是对普通人拥有的对生活“想当然”的态度的一种精辟论断。
本文以其思想观点、内涵和外延出发,分析了“三鹿事件”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探究了国家、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的意义,并浅谈了其对整个消费生活世界的重塑作用。
[关键词]三鹿事件消费者生活世界基本假设社会学家舒茨在他的现象学社会学中提出过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生活世界。
他认为“处在生活世界中的人,其基本特点就是拥有自然态度,人们认为生活世界是不言自明的现实,这些保持自然态度的普通人都会想当然地接受它”。
我们普通消费者通常拥有和接受这样几个基本假设,一是食品大都是卫生健康的,特别是能进入超市的有品牌的食品;二是一些大的品牌,尤其是拥有免检资格的大型企业,其一定是严把安全关的,至少也是可以安心食用的;三是专门给婴幼儿生产的用品,尤其是食品,那更加是卫生健康“纯天然”的,可以放心选购,所以一些大人在面霜等日用品的选择上也会青睐儿童产品。
怀着这个“生活世界”的逻辑,虽然我们前些年就发现市场上出现“毒火腿”、“毒蜜枣”等“反常食品”,但我们还是相信,这是“外面”的东西不干净,咱老百姓认准超市和品牌就行。
这便是第一个假设。
可当这个假设也被一些超市里的问题食品所质疑时,为了理解这个世界,根据经验,大家就会归结为小品牌可能也是靠不住的,我们要相信大品牌,尤其是免检产品,这是由国家权力机构认证的,换句话说就是有国家权力保障的。
这里用“生活世界”中另一个重要概念分析就是“作为社会科学分析的普通人,当他们面对外在世界、理解外在世界时,并不仅仅是在进行感性的活动,他们和科学家一样,也是运用了一套极为复杂的抽象构造来理解这些对象,即手头的库存知识,普通人就是利用这些库存知识才能理解世界”。
所以,当所谓的大品牌也是会出现“疏忽”时,人们虽然备受打击,但还是坚守最后一道逻辑和假设,那就是生产商再怎么“惟利是图”,对孩子还是下不了手的,这便是千百年来的经验让大家相信的东西。
舒茨和他的现象学社会学
舒茨和他的现象学社会学之五兆芳芳创作一、舒茨现象学社会学的思想渊源作为一位兴趣博识的学者,舒茨的思想深受奥地利经济学派、韦伯的解释社会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和美国的实用主义等研究传统的影响.在舒茨的大学学习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位老师中就包含当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焦点人物:米塞斯和维塞尔.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要价值理论和先验规模理论,都对舒茨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奥地利经济学派主张从主不雅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边沿效用乃至所有类型的人的步履,批判实证主义“曲解了人类的根本经验”,组成了“对人类历史的完全误解”,用适用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则来阐发人的步履,“毫无意义”.这些思想和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有许多相似之处,是舒茨理解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桥梁之一.但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和对韦伯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的德国历史注意经济学派的不雅点各走各路.简言之,韦伯为了庇护历史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宁愿牺牲理念理性的“纯洁”,而奥地利经济学派则为了保卫先验规模的形式性而清洗掉历史的不雅点,否决极端的历史主义做法,认为始终存在先于历史规模的非时间规模,而我们正是借助这些“类型”才干理解历史.这样在韦伯著作中占中心地位的比较历史阐发和对各类不合历史社会中的意义取向差别的强调,到了舒茨的解释社会学这里,就骤然转变成对普遍性“类型”的阐发.在舒茨对韦伯思想的这种“去历史化”的“操纵”中,奥地利经济学派阐扬了不成轻忽的作用.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发端于对韦伯的批判性成长.终其一生,韦伯的解释社会学都是舒茨社会学思考的出发点.但是舒茨和韦伯的思想气概存在着底子的差别,他几近是沿着底子想不到的标的目的成长了后者的不雅点.韦伯的社会学著述中充满了各类矛盾和冲突,而韦伯在成长自己的学说时,也正是借助了这些思想上的张力,来充分掌控具体的社会现实的丰厚性和庞杂性.而舒茨的著作中尽管同样存在矛盾和暧昧的地方,但他存眷的是怎样明晰地阐发生活世界中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构.所以,舒茨在韦伯著作中发明的那些“问题”,在韦伯看来其实不是什么实质性的问题,真正的关头是如何用经验方法阐发具有特殊的历史现实.总的来说,随着舒茨逐渐解脱超验现象学的羁绊,致力于对生活世界的具体阐发,他与韦伯的这种差别也在逐渐的削减.可以说没有对胡塞尔思想的不竭反思和批判,也就不会产生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在测验考试改革韦伯的解释学社会学时,最初运用的是柏格森的哲学思想,但他发明仅靠伯格森的哲学难以完成自己预想的目标,最终仍是保持了这一思路.但柏格森的哲学对舒茨的时间和意识流阐发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舒茨最终发明,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组成阐发,可以用来阐发社会步履的意义问题,从而为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提供了更牢固的根本.不过,尽管舒茨对胡塞尔的著作进行了普遍的研究,但他却没有亦步亦趋地跟从胡塞尔的思想.到了美国之后,随着舒茨生活世界问题的深入研究,他开始逐渐解脱胡塞尔哲学中的唯我论思想.在舒茨看来,许多胡塞尔学说中重要的概念,如主体间性、生活世界,不再从超验主体的角度出发,而是被他用来从具体的社会互动出发进行经验的阐发和探讨.从某种意义上讲,舒茨之所以对美国社会学界和现象学界产生持久的影响,正在于他利用自己对“社会科学和社会现实的熟悉”以颇有创见的方法成长了现象学的事业和社会学的研究,为现象学运动和社会学的成长作出了重要的奉献.除了胡塞尔以外,詹姆斯大概是对舒茨影响对答的哲学家.如果说胡塞尔帮忙舒茨找到了对社会步履的意义进行组成阐发的东西,促使舒茨存眷生活世界中主体间性问题,那么詹姆斯的思想则引发了舒茨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这个问题是舒茨社会阐发中最具持久价值的部分之一.除了詹姆斯以外,米德对舒茨的影响也不成低估.米德对身体行动的阐发,无疑是舒茨阐发日常生活中人体可直接触及部分的重要意义时借助的一个主要思想来源.并且,舒茨通过将这些思想放在主体间性的“我们关系”中来考察,成功地解脱了米德思想中的行动主义倾向,将身体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组成了社会理论未来成长的一个重要基点.对舒茨思想产生影响的两位朋友是考夫曼和古尔维奇.正是考夫曼建议舒茨通过研究胡塞尔的思想来澄清韦伯的理论问题.考夫曼依靠舒茨来理解与社会学有关的问题,而在办法论方面,舒茨则主要依靠和考夫曼的对话来成长自己的不雅点.舒茨到了美国以后,与现象学家古尔维奇成立深厚的友谊和学术联系,可以说舒茨晚期的绝大多数思想都曾在与古尔维奇的交换中酝酿、成长、成熟.二、社会世界的意义机关《社会世界的意义机关》一书是舒茨全部思想的出发点.舒茨对社会世界的意义问题的理解是以对步履的意义阐发为出发点,而对步履的意义问题的探讨则是成立在对韦伯的“细读”和批判的根本上.首先,舒茨肯定韦伯的根本思路准确无误,他相信韦伯已经奠定了社会科学哲学的出发点.无论是韦伯关于“超出价值判断”的论述,“理念类型”的办法,仍是他的团体主义办法论,舒茨都很赞赏.但是,舒茨认为,由于韦伯“过于偏爱处理具体问题”,因此只是在迫不得已时才去考虑认识论问题,所以韦伯开创的解释社会学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重新细致地考察社会步履的意义等问题,为解释社会学奠定一个坚实的根本.韦伯认为,社会学就是一门对社会步履进行解释性理解,并对其进程及结果说明的科学.意义就是社会学在考察社会步履时的着手点,韦伯进一步将意义区分为主不雅意义和客不雅意义.他指出:当不雅察者试图掌控一个步履的意义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借助直接不雅察进行理解,一是考察动机进行的说明性理解.韦伯上述关于社会步履、意义、理解的论述视为解释社会学的“办法论”根本.但舒茨认为这个根本很不牢靠,因为几近所有的根本概念都暧昧不清.(1)舒茨指出,韦伯在考虑“社会步履”概念时,关头是步履者与他人的关系,但韦伯并没有充分考虑步履者与他人的关系对社会步履的意义问题所产生的庞杂影响.(2)舒茨认为,韦伯在考虑主不雅意义和客不雅意义时,似乎只是把它们看作从不合角度出发理解的意义,而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真正区别.(3)韦伯有关不雅察式理解和动机性理解之间的区别,更遭到了舒茨的强烈批判.韦伯认为两者的区别关头在于理解一个步履的意义的进程中是否涉及到更加普遍的意义联系.而舒茨认为应该扬弃韦伯对“不雅察式理解”和“动机性理解”的区分,代之以“直接经验世界”和“遥远世界”之间的区别.在前者的情况下,我们和他人之间产生关系,因此也可以对他们的步履进行不雅察和直接的理解.而动机性理解则不但限于这种情况,还可以适用于那些由同代人、前辈或儿女组成的“遥远世界”.(4)舒茨指出,尽管韦伯一再提及动机是步履意义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他有关动机的论述却暧昧不清.在舒茨看来,韦伯这方面的问题是没有认识到,一般所谓“动机”包含两种意义,舒茨称之为意图动机和原因动机.(5)韦伯有关意义和动机问题的暧昧讨论,也使他有关社会步履的概念很不清楚.舒茨认为社会步履的焦点使筹划.韦伯最关怀那些“影响他人”的社会互动,却没有清楚地告知我们何谓“影响他人”.而在舒茨看来“影响他人”就是一个步履的筹划指向他人,也就是说这种筹划作为意图动机,在他人那里引发了某种有意义的经验.舒茨进而指出,我们必须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而不但从“以他人为取向”的角度来阐发社会步履,因为前者才是社会步履的样板.总之,在舒茨看来,社会世界中的意义问题要比韦伯设想的庞杂得多.当人们使用意义或步履这个词时,实际上是用一个复杂的标签涵盖了高度庞杂而又充满歧义的领域.因此,又需要对意义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舒茨看来,主不雅意义和客不雅意义涉及的是两个完全不合的问题.前者是“我”如何确定意义的问题,尔后者则涉及“我”与他人如何成立“主体间性”的意义问题.前者主要涉及的是时间问题,尔后者主要涉及的是符号和沟通问题.舒茨指出,人的行动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持续的意识进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相应地说,韦伯所谓“步履”实际上既可指正在产生、正在进行的进程,也可指业已完成的状态.前者舒茨称为“步履”,尔后者舒茨称为“行事”.当“我”处于“步履”状态时,“我”就沉浸在绵延的时间流中.而一旦当“我”意识到这一绵延,这种意识自己就使我脱离了这种时间流,使我借助时间的回溯,通过反思的态度总结经验,从而使持续的意识流转化为冻结的、空间化的完成状态,将“步履”组成“行事”,最后从中组成步履的意义.通过反思组成的意义其实不是孤立的东西,这些经验会被进一步组成一个综合体.这种经验组成的综合体实际上是“意义机关”,这些意义机关不竭的堆集,就组成了舒茨所谓的“手头的库存知识”.借助这些库存知识普通人就将过来的经验取得了有序的排列,而这些排序的根本就是各类意义机关形成的秩序模式.舒茨称这些模式为经验图式.普通人正是借助这些经验图式付与步履以意义,所以舒茨又称经验图式为解释图式.舒茨认为韦伯没有正确地认识主不雅意义和客不雅意义的不同,也没有恰当的区分不雅察式理解和动机性理解.而这些失误的关头在于韦伯没有认识到每团体的主不雅意想的意义,在实质上是他人无法进入的.但是舒茨其实不认为,这就意味着他人的体验对我来说是完全封锁的,也不料味着他人的行动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不成理解.这只是说明“我付与你的经验意义,不成能与你在解释这些经验时所付与的意义完全一样”.那么不合的人之间又是怎样沟通的呢?舒茨认为,当注意他人步履时,只有我们发明他人的意图时,才算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真正的理解里,在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我们还触及到语言所体现出来的言说者自己的主不雅经验,正是这种经验付与语言以“概略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真正的主体间性的理解涉及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沟通意图,另一种具有沟通意图,使用符号的理解.但无论前者仍是后者,我们所掌控的意义都介于纯粹的客不雅意义和绝对的主不雅意义之间.一方面,我们既不成能到达他人意想的主不雅意义,因为我们不成能完全重现他人的意义组成进程;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成能停留在客不雅意义的概略上,因为不触及他人主体经验的意义理解底子算不上真正的理解.舒茨认为,意义问题涉及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理解一团体的主不雅意义时,我们尽可能地追随其步履所涉及的各类经验的组成行动;而当我们理解客不雅意义时,面对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不雅念对象,是一种类型.因此,在理解主不雅意义时,我们往往是和他人处在一个直接的世界中;而在理解客不雅意义时,我们则处在一个匿名的世界中.舒茨正是以这种区分为根本,将社会世界描绘成一个具有不合条理结构的世界.直接经验的社会世界的焦点是面对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和时间实质上都是直接的.介入互动的人会有意识地考虑他面对的人,这种针对他人的态度,舒茨称为“你们取向”,而这种取向所形成的关系则被称为“你们关系”.而如果在这种面对面的关系中,每个介入者都彼此相互觉察,并抱有同情的态度介入他人的生活,那么就被称为“纯粹的我们关系”.舒茨认为,只有处于“我们关系”的规模内,才干在特定的时刻,以具体的方法取得他人的经验.一旦我们从直接社会经验过度到直接的社会经验,他人的“生动性”就会不竭下降.与“你们关系”中的时空直接性相对,在这种情况下时空都是直接的,舒茨称这种关系为“他们关系”.在直接社会经验中,实际上是借助各类理念类型来理解他人,把他们的步履看成是匿名的进程,这种类型化的解释图式,组成了我的库存知识的重要内容.舒茨按照匿名性程度和理念类型的具体性能程度,将直接关系组成的同时代人的社会世界划分红不合的条理.进一步探讨了在时间角度上与我们处于直接关系的前辈和先人的世界,辨别称为前辈世界和先人世界.后来舒茨更明确地将这方面的问题称为,“社会世界的层化”.三、生活世界的结构舒茨对美国实用主义的思考,对美国社会学文献的研读,以及对现象学的持续反思,逐渐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人们生活世界根本组成的社会学阐发.生活世界是舒茨晚期思想的主要着眼点.韦伯阐发的社会世界是一种具体现实,但舒茨阐发的则更多是这种现实的纯粹形式.随着他对胡塞尔超验哲学存在的问题认识加深,他开始存眷胡塞尔晚年探讨的“生活世界”的问题,希望借助对生活世界的阐发,解决超验性、他我、主体间性等现象学规模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自然态度和主体间性舒茨在使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时,仍然认为生活世界作为一个文化世界,是日常人们所作所为的根本,但保持了生活世界的超验性这一不雅念,并且试图通过运用社会学办法阐发生活世界的结构,以揭示超验性自己的生活世界根本.在舒茨的阐发中,生活世界是与自然态度和主体间性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于生活世界中的人,其根本特点就是自然态度.它使人们认为生活世界是不言而明的现实,普通人的任何社会步履,对世俗“问题”的任何考虑,却都是以这一不言而明的生活世界为前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超验性、客不雅性等不雅念正是在这种自然态度中产生的.自然态度的内容普通人的社会步履之所以是以生活世界为根本的,是因为社会步履就意味着和他人打交道,而生活世界正是我与他人的任何社会来往的前提.生活世界使我们相信,我们的视角是可以转换的,因为在社会世界中,底子的正义对他人和我是一样的.在这一原理的根本上,舒茨提出,生活世界的“结构性”就体现在具有不合视角的人能够相互理解,步履的意义通过与特定社会场景的制度化联系,使每团体的社会步履成为可以理解的.每个正常人都会按照一些日常生活原则来理解他人的存在,而这些被普通人接受的自然态度包含:(1)他人是具有肉体的存在;(2)他人的身体具有和我自身在实质上一致的意识;(3)外在世界中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是同质的,意义也基底细同;(4)我可以与他们打交道,并相互采纳步履;(5)我可以使自己为他人所理解;(6)一个已经层化的社会文化世界是作为一个参照框架被预先赐与的,这种赐与方法使普通人想当然地将其视为“自然世界”;(7)由于(6),我发明自己置身其中的情境只有一小部分是团体创造了.正是由于这些结构性的原则,在生活世界中,我于他人的社会来往才可能在主体间性的根本上形成和成长.舒茨的这种社会结构不雅在常人办法学等后来的学者那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是舒茨晚年的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任务,它体现了欧洲思想传统和美国实用主义传统的对话,哲学和社会学的对话.生活世界的层面舒茨明确指出,生活世界不但包含日常现实,还包含许多其他的世界,如空想世界、梦的世界,因此生活世界是具有多重现实的世界.这些不合世界在认识和体验气概是差别很大.舒茨将这些所谓现实的“亚世界”称为“有限意义域”,要从一个意义域过渡到另一个意义域,就需要借助“跃迁”.虽然这些意义域的地位不尽相同,其中日常生活的现实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生活世界的中心,其他现实区域相对于它来说,都只是准现实,都可以看作是这个根本的现实的变样.现实感和超验感的产生舒茨通过对日常生活这个“至尊现实”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阐发,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感”和“超验感”都是怎样产生的.舒茨指出,日常生活的现实感体现在他可以直接触及那部分生活区域.而在这部分可以触及区域中,又有一部分是我可以通过直接步履来影响、改动的区域,舒茨称为“操纵区域”,它组成了全部现实的焦点.从这个焦点向外推就是为可以潜在触及的区域和不成触及的区域,但可以通过直接的步履影响的区域.这些区域加在一起就组成了我的任务世界.因此,从空间上看日常生活具有不合的层,它的现实感就是通过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步履组成的.舒茨对生活世界的时间结构的阐发揭示了超验感的产生.实际上我们可以触及的区域中,有一部分是我以往触及的,只是暂时不再触及它了,我们任什么时候候可以回过火来进入这个世界.世界的许多部分其实不因为我们不在场,没有我们的介入就不存在了.生活世界的这种时间结构正是普通人超验感的现实根本.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感和超验感是密切联系的.两者体现了生活世界的两面性:一方面,生活世界是我们生活、经历或说承受的现实;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们借助步履来控制、掌控或未能控制的现实.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中,知识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探讨生活世界的结构的关头.他将对知识的社会组成和社会分派的阐发与生活世界的结构放在一起考虑,从而使知识社会学成为现象学社会学的焦点组成部分.手头库存知识舒茨认为,作为社会科学阐发对象的普通人,当他们面对外在世界、理解世界时,其实不但仅在进行感知的勾当.他们和科学家一样,也是运用了一套极其庞杂的抽象机关来理解这些对象,舒茨称这些机关物为“手头库存知识”.他认为这些知识是普通人在主体间性的世界中逐渐形成的,正是这些以往的主不雅经验组成了一个普通人面对情境时可以利用的“手头知识”.舒茨还通过对“陌生人”的阐发指出,库存知识的一些特点是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的根本.库存知识往往是不连贯的、模糊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足够了.因为他们其实不需要象科学家那样,要成立具有逻辑完备性、一致性的无矛盾体系.当库存知识这些特点面临挑战时,普通人的这些知识不克不及再阐扬作用时,就会产生“危机”,这就动摇了整个生活世界的现实感.因此,库存知识是普通人成立生活世界的社会现实的根本.类型化和联系关系性库存知识是如何阐扬作用的呢?舒茨主要从类型化和联系关系性两个角度来理解库存知识的.类型化有几个寄义:首先,类型化强调库存知识不是科学知识那样的体系结构,而是由一些处理不合类型的情境的办法组成的.其次,舒茨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类型化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人与情境的某种现象社会学的性质.这种类型化知识是在充满陌生人的世界中成立熟悉性的关头.最后,类型化的知识是和库存知识的习惯性联系在一起的.面对类型化的情境,我们总是可以用习惯的方法来处理.舒茨探讨知识的另一个角度就是联系关系性的问题.在生活世界中,情境的组成,获得和运用知识,库存知识与具体情境之间的联系都受到联系关系性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关系结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舒茨称之为三个联系关系系统,即主题联系关系、动机联系关系息争释联系关系.舒茨认为,事件的新颖性取决于步履者的主题联系关系系统;另一方面,事件的新颖性也取决于步履者自己的解释联系关系系统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而步履者之所以会对某些新问题感兴趣,对它进行独特的解释,又往往取决于他的动机联系关系系统.在舒茨看来,人们之所以对某些问题感兴趣,而对另一些问题无动于衷,都是由动机联系关系系统产生的.而一旦步履者对事件的新颖性进一步存眷、解释,它就会成为步履者新的主题联系关系,进一步改动原来的动机联系关系系统息争释联系关系系统.4.在知识与科学之间:舒茨的社会学办法论舒茨认为,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结构阐发,不但为解释社会学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根本,并且也为社会学的办法论注入了新的洞察力.按照舒茨对多重现实的论述,科学世界也是生活世界中的一个“有限意义域”.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采纳一些理论态度来看待一些问题,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理论沉思和科学世界中的沉思勾当其实不一样,因为它要受到实践目标的支配,而科学理论任务则可以完全不为任何实践目标办事.因此,科学世界作为一个“准现实”,生活在其中的科学家就要采纳与日常生活中不合的气概,成为“超然的不雅察者”.舒茨进一步指出,普通人对事实和事件的知识机关是一阶机关,而社会学家的机关则是对社会步履者的机关的机关,属于是二阶机关.社会科学办法论的难题就是,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科学的特点,在一阶机关的根本上成立二阶机关;另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茨 ( 1899-1959)一、生平、思想与著述1、生平舒茨,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后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社会科学。
1932 年他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问世,受到胡塞尔的好评。
1938 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逃亡巴黎,次年来到美国纽约,从事银行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1952 年被该校提升为教授。
2、思想【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门格尔、维塞尔、柏姆•巴维克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
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
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 ,即数量有限。
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
【韦伯的解释社会学】韦伯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社会与自然不同,没有客观的规律,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用于研究社会,要正确认识社会,就必须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通过研究个体行动者的社会行动的意义来研究社会。
所谓社会行动,就是指行动者主观上有目的,并且其行动指向他人,意义为他人所理解的行动。
韦伯的解释社会学坚持一种方法论个体主义,把理解与解释结合起来了,注重对主观因素的研究。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发端于对韦伯的批判性发展。
【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关于意识建构的分析,提供了比韦伯本人所运用的新康德主义更优越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社会行动的意义问题。
现象学认为,人类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感知世界,人类关于外部世界的所有观念都是以感觉为中介的,并通过心智意识来了解它。
胡塞尔认为,由于人们只有通过意识才能感知世界,而意识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建构的,要想客观测量外部世界与真实世界,就必须对意识的本质进行研究,也就是要对意识的抽象过程进行研究。
舒茨正是借用了胡塞尔的这种思想,深化了韦伯的行动理论。
【美国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19 世纪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为皮尔士、詹姆斯、杜威等人。
实用主义接受了实证主义从经验事实出发的主张,主张在经验中发现行动与效用的真实意义。
实用主义关注的是人们经验活动的实在世界,关注由经验构成的或创造的实在世界,即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与事实,从而超越了传统的经验论与实证论,实现了对经验过程的视角转换。
实证主义认为我们必须从经验事实出发进行研究与认知世界。
3、著述《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生活世界的结构》二、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1、舒茨对韦伯解释社会学的批判舒茨同意韦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价值中立与科学的相对独立性思想,赞同韦伯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反对把社会科学降低为自然科学,认为“理想类型”的方法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适当方法。
舒茨对韦伯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批判:韦伯没有充分考虑行动者与他人的关系对社会行动的意义产生的复杂影响;韦伯在分析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时,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的意义,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真正区别;韦伯关于观察式理解与动机式理解的区分是无意义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行动的意义;韦伯对行动动机的论述,没有认识到,动机有两种含义,可以指一个人努力实现的目标,也可以指行动的原因,因此动机有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之分;韦伯没有指出行动的核心特征——project 。
2、赋予行动以意义行动与行事: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可以看作是持续的意识过程,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前者是行动,后者是行事。
意义构造:在行动中对意识的关注使得行动变为行事,最终从中构成行动的意义。
不过,借助这种关注手段反思性地构成的意义并不是孤立的,在我的意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构造。
当关注从绵延的时间流中挑选出若干经验时,这些经验会被进一步构成一个综合体,这种经验构成的综合体实际上就是意义构造。
手头的库存知识:手头的库存知识由意义构造组成。
借助这些“库存知识”,处于自然态度中的普通人的所有过去经验就都获得了有序的安排,而这些安排的基础就是各种意义构造形成的秩序模式。
舒茨称这些模式为经验图式,人们就是借助这些经验图式赋予行动以意义的。
3、主体间性的理解(如何把握他人的行动的主观意义)含义:行动者通过一种“彼此交换视野” (reciprocity of perspectives )的能动过程而达到的彼此主观状态的理解。
真正的理解,是我们对他人意图的理解,因为对意图的理解涉及到他人的主观经验。
主体间性的理解涉及两种情况:没有沟通意图;具有沟通意图,使用符号理解。
对意义的把握: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之间。
两种世界:直接经验的世界(理解主观意义)与匿名的世界(理解客观意义)。
4、社会世界的结构直接经验的世界:面对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和时间本质上都具有直接性。
间接经验的世界:在间接的社会经验中,人们实际上是借助各种理念类型来理解他人,把他们的行动看作是匿名的过程,这种类型化的解释图式,构成了人们的库存知识的重要内容。
三、生活世界的结构1、生活世界含义:包含人所牵连的种种事务的总和(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
生活世界是与自然态度和主体间性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态度:生活世界对普通人来说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许多时候是不可置疑的。
普通人的任何行动,都是以一个不言自明的生活世界为前提的,主体间性:生活世界是我与他人的交往的前提,使得我与他人得以沟通。
生活世界的结构性:行动的意义与特定的社会场景之间的制度化或某一些事物对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意义,使得不同视角的人可以相互理解。
包括:他人是具有肉体的存在;他人的身体具有我自身在本质上一样的意识;外在事物对于我们有基本的意义;我们可以与他们打交道,并采取行动;一个已经层化的社会文化世界是作为一个参照框架被预先给予的,这种给予方式使普通人相当然地将其视为“自然世界”;我发现自己置身其中的情景只有一小部分是我个人创造的。
2、社会现实问题生活世界的多重现实性:生活世界不仅包括日常生活,还包括其他的世界,如幻想世界、梦的世界,不同的世界在认知和体验上具有明显的不同;不同的世界具有不同的意义域,要从一个意义域过渡到另一个意义域,需要“跳跃” 。
生活世界具有许多的意义域,但最高地位的是日常生活世界,称为“最尊现实” 。
日常生活的现实感:日常生活的现实感体现在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那部分生活区域:可以通过直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的区域;可以潜在触及的区域和不可能直接触及,但可以通过行动间接触及的区域。
两者统称为工作世界。
日常生活的超验感:世界的许多部分,并不因为我此刻不在场,没有我的行动的参与,就不存在。
“我所经历的世界是超越我个人的时间的”(外在世界有自己的秩序,不因个人而停滞)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感和超验感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体现了生活世界的两面性:一方面,生活世界是我们生活、经历或者说承受的现实;另一方面,生活世界是我们借助行动来控制把握或者未能控制的现实。
3、生活世界的知识手头的库存知识:普通人和科学家一样,也运用一套复杂的抽象构造来理解世界,这些抽象构造就是“手头的库存知识” (见前面赋予行动以意义)。
普通人真是利用这些构造物才能理解世界普通人库存知识的形成:普通人在生活世界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世界的时间结构是理解库存知识的关键所在。
包括社会行动的意义确立和意义解释过程中的内在过程和个人的生活历史—“生活情境”两部分普通人库存知识的特点:不连贯的,模糊的(不同于科学家的严谨),并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如同生活小窍门)。
库存知识构成普通人日常生活自然态度的基础;当个人的库存知识不够用时,就会产生危机感,破坏个人对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或现实感。
库存知识发挥作用的形式:类型化】手头的库存知识有限,而日常生活无限,普通人总是可以将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境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
类型化的特点:类型化强调库存知识不是科学那样的体系结构,而是由一些处理不同情境的办法构成;在日常生活中,类型化的程度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人与情境的现象社会学性质,越是面对匿名性的情况,我们就也多采用类型化知识;类型化的知识是和库存知识的习惯性联系在一起的,舒茨特别强调了知识的类型化与身体的例行运作之间的潜在关系。
【关联性】关联性,指的是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关注的焦点和考虑的主题。
在日常生活中,关联系统: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和动机关联4、科学知识的构造从生活世界的多重现实来看,科学世界也是生活世界的一个有限意义域;科学世界与日常生活的不同在于日常生活为实践目标所支配,而科学世界可以不为实践目标服务,科学家必须对日常生活采取科学态度所特有的悬搁。
社会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普通人对其日常生活的一阶常识构造,社会科学家在普通人常识构造的基础上进行二阶构造,是对行动者构造的构造。
生活世界的科学构造必须遵循的四项基本假定:(保证社会科学家二阶构造的科学性、客观性)关联性假定,社会科学家的构造受到他们所创造的关联系统的限制;适当性假定,社会科学家对社会现实的构造和常识性的构造之间的一贯性;逻辑一贯性假定,社会科学家设想的构造体系要有最高程度的清晰性,要完全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相容性假定,社会科学家构想的类型必须只包含那些科学上可以验证的假设,这些假设又必须与我们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
前两项阐释了解释社会学与日常生活常识之间的关联,保证了解释社会学的“解释性”;后两项明确了解释社会学中的科学认识论基础,保证了解释社会学的“科学性” 。
四、舒茨的评价贡献:舒茨的最大贡献是将解释社会学的关注重点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意义理解转向对日常生活的结构分析:经典解释社会学的“去历史化” ;从目的-手段理性到实践理性的变化,个人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从意义问题转向知识问题。
舒茨对当代社会理论的影响:吉登斯,双重解释学;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批评:多大程度上克服现象学与社会学之间内在的紧张,‘经验性'与“超验性” ;对权力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