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1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责任感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责任感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方面,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责任感。
一、树立明确目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设立明确的目标,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
这些目标要量化、可操作,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需要努力达成的,具有明确的方向感。
通过设立目标,班主任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促使他们积极追求自我成长。
二、建立规范与规则班级规范和规则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和责任感的基础。
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范,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同时,班主任要详细解释规范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自觉遵守的积极性。
三、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集体学习、合作研究等,让学生互相激励、协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四、设立明确的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培养学生自律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
班主任可以设立荣誉称号、奖状等形式的奖励,用以鼓励学生主动遵守规范、积极参与活动等。
这些奖励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质性内容,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注重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班主任要注重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并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
对于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建立自律的习惯。
对于自律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邀请他们担任一些班级职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六、与家长积极沟通合作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的关键环节。
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反馈,共同协商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好习惯养成一年级学生的自律训练
好习惯养成一年级学生的自律训练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教育界和家长们都在不断探索适合一年级学生自律训练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好习惯和自律的有效训练方法。
1. 定期制定学习计划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学习任务,对于时间的把握和学习计划的制定还不够熟练。
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定期制定学习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为他们规划好学习时间,让他们有规律地进行学习、休息和娱乐,逐渐培养起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影响。
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
家长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落,配备好书桌、书架等学习工具。
3. 培养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每天定时起床、吃饭、上学、休息和睡觉。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4. 分解任务,掌握进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通常比较简单,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
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并让他们掌握学习进度。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可以给予奖励和鼓励,让他们逐渐体验到自律的乐趣。
5.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丰富知识的重要方法。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和绘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一年级学生需要养成勤洗手、坚持锻炼、健康饮食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明白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健康之间的联系。
7.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一年级学生在学校里开始接触同学和老师,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如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等,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自律能力是一个人在行动、情绪和思想上自觉约束自己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
首先,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小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且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限制。
例如,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遵守床上时间、洗手等。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和认可,相反,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律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公正且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引导和借鉴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例如,利用游戏、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和益处。
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提交作业等。
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
自制力是个人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对于培养自律能力非常关键。
家长可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例如,教育孩子等待、分享、节约等。
在食品、玩具和时间等方面,可以逐渐延长孩子的满足需求的时间,使孩子能够学会自我控制。
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例如,安排小组合作、时间管理等,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任务。
此外,父母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并实施目标和计划。
目标和计划对于个体的行为调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立下小目标、制定计划,然后逐步实现目标,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精神上的认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律意识。
小学一年级自我管理教案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小学一年级自我管理教案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小学一年级自我管理教案——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简介:自我管理是指个人根据一定规则自主地安排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
自律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自觉地遵循规则、坚持实施自己制定的计划,并且能够自律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小学一年级,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通过设计合理的活动和策略,帮助一年级学生培养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一、培养自律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在他们心中树立自律的意识。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进行:1. 成立自律小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课堂任务,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遵守课堂纪律。
2. 游戏学自律:通过一些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自律的重要性,例如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按规则游戏等。
3. 奖惩机制:设置奖励机制,对于课堂表现良好、自律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提醒和适当的惩罚。
二、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自我管理和自律的基础之一。
学生在小学一年级需要逐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高效利用时间。
以下是一些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每天可以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个时间段的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2. 时间记录表:学生可以记录每天的时间分配情况,从而了解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并及时调整。
3. 时间管理游戏:设计一些时间管理游戏,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任务,培养他们的时间意识和时间管理能力。
三、培养任务管理能力除了时间管理能力,学生还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任务。
在小学一年级,任务主要包括日常作业和课外活动。
以下是培养任务管理能力的方法:1. 任务清单:学生每天可以制定自己的任务清单,将任务细化并优先级排序,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和处理任务。
2. 标准化作业流程:制定一套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完成作业的习惯,提高任务完成效率。
培养小学生自立自律的生活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立自律的生活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立自律的生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从饮食、卫生、时间管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自立自律的生活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小学生自立自律的重要一环。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环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营养均衡、适量搭配的饮食。
在家庭中,可以教育孩子选择健康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类食品和蛋奶类食物等,同时限制零食和油炸食物的摄入。
学校食堂也要提供多样化、均衡的饮食选择,并加强饮食安全教育。
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引导学生养成勤洗手、勤换洗内衣裤、保持身体清洁的良好习惯。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每天洗漱时的正确步骤,同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洗手和剪指甲。
学校应设计相关的卫生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并为学生提供清洁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利用时间,学有所成。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并提供时间管理的指导。
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并培养他们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四、培养责任意识和应对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培养自立自律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肩负起教育与监督的责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他们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班级岗位,让学生轮流担任班级的值日生或卫生委员等职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同样,在家庭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家务事,让他们主动承担起一部分家务劳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立自律的生活能力是一个长期而综合性的过程。
学校和家庭应密切合作,在教育和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指导,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的教育目标。
自律是指一个人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呢?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
因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自律的榜样。
只有家长自己能够做到自律,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自律的一面,比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完成工作等,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正确的榜样。
2. 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在家庭教育中,建立明确的规矩和奖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规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同时,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奖励可以激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惩罚则可以让他们意识到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责任感的孩子才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家长可以通过分担家务、照顾小动物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只有承担责任才能获得尊重和信任。
4.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坚强意志力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重要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来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学习一项技能等方式来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结语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需要家长付出持久不懈的努力和耐心。
五个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
五个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自律是一个人良好品德的重要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学习成绩,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五个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这可以包括学习目标、课外活动目标以及其他个人发展目标。
通过明确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方向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教育他们养成每天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早餐吃饱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还可以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前准备等。
通过坚持这些习惯,小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律能力。
三、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常用方法之一。
当他们完成一项任务或达到一个目标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表扬、奖品等。
这能够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另一方面,当他们没有完成任务或违反纪律时,我们也要适当惩罚,让他们明白行为的后果。
奖励和惩罚的结合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提高自律意识。
四、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明确每天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
同时,要教育他们遵守时间计划,按时完成任务,并且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通过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小学生可以提高效率,合理利用时间,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五、亲身榜样和引导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场所。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良好榜样,引导他们正确行为。
同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当今社会,自律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的教育任务。
自律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挑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下面将从家庭环境、榜样示范、奖惩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自律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家纪,让孩子明确家庭中的行为准则和规矩,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父母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其次,榜样示范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好榜样。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模仿和学习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只有父母自己能够做到自律,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此外,建立奖惩机制也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奖惩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值得奖励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受到惩罚的。
在建立奖惩机制时,父母要注意奖励和惩罚的及时性和公正性,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同时,父母也要注重奖励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多种方式来激励孩子,让他们更有动力地去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
比如,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自愿地去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可以通过设立目标和计划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去实现;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格和抗挫折能力来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律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律习惯
培养小学生自律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以下是一些方法: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例如每天做作业的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间等。
确保规则简单清晰,容易理解和执行。
制定具体目标:帮助孩子设定具体的、可量化的目标,如每天读书30分钟、每周完成所有作业等。
确保目标可以量化,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建立日常习惯:鼓励孩子建立固定的日常习惯,如每天定时起床、睡觉、吃饭等。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奖励和激励:设定奖励机制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完成作业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或称赞。
激励孩子坚持下去,直到他们形成自律的习惯。
榜样示范:作为家长或教师,自己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良好的自律习惯。
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自己首先要做到。
持续监督和反馈:定期检查孩子的进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监督孩子的行为,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帮助他们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鼓励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导孩子如何自我控制,
例如面对诱惑时学会说“不”,或者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并解决问题。
注重积极引导:尽量用积极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习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自律。
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
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自律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对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规范。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自律意识、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促进行为控制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自律意识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引导他们树立自律意识。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共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自律能力培养的起点。
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给孩子营造清晰明确的起居规律和学习时间。
例如,规定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后才能进行娱乐活动,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等。
同时,父母在行为上要严于律己,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学校在孩子自律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制定学生行为准则和课堂纪律规范,并通过学生会、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学生自治活动、主题讲座等,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律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二、提高学习自觉性学习自觉性是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的核心。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互动探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通过及时反馈和正向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三、促进行为控制能力行为控制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自律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自律地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措施来帮助学生培养行为控制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保持安静、按时完成任务等。
同时,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行为,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来促进他们的行为控制能力。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律能力是指孩子以自己的意愿控制自己的行为,克制冲动并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帮助家长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1. 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如按时起床、整理床铺、刷牙洗脸、穿衣服等。
通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意识和习惯。
2.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目标,例如每天完成课程作业、阅读一定的时间、控制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间等。
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规则,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要求,培养自律的能力。
3. 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家务分工,让他们参与家庭的事务,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4. 建立奖惩制度适当的奖惩机制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如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或小奖品,激励孩子持续努力。
同时,当孩子违反规定或没有完成任务时,也要适当施加惩罚,让他们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5.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各类活动和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通过分配固定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律能力。
6. 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如体育运动、音乐表演、绘画等,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提高他们在某个领域的自律能力。
7. 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
让他们有权做决定、承担责任,并鼓励他们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结: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家访记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秘诀
小学家访记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秘诀自律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份小学家访记录中,我将分享一些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秘诀,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一节:创造有序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律能力,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提供整洁有序的学习空间,确保孩子可以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为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帮助他们管理时间,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节: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家庭规矩和奖惩制度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工具。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例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他们保持自律。
而当孩子违反规定或者没有完成任务,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让他们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第三节: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自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启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帮助他们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鼓励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估,帮助他们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将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培养自律能力。
第四节:树立榜样和激励机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可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的榜样,引领他们朝着自律的方向发展。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寻找一些优秀的榜样,让他们从中学习和借鉴。
同时,家长也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赞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律能力。
小结:总之,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是一项需要家长长期关注和付出的任务。
通过创造有序的学习环境,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树立榜样和激励机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起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自律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自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小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提高数学成绩或者阅读速度。
同时,他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分配。
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律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应该养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拖延任务。
同时,他们还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玩具,确保专注于学习。
三、建立自律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
例如,当他们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可以给予奖励,如表扬、小礼物或额外的娱乐时间。
相反,如果他们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或没有遵守学习纪律,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如减少娱乐时间或限制某些特权。
四、提供学习和时间管理技巧除了培养自律能力,小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学习和时间管理技巧。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使用记忆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学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五、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培养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挑战性。
他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如游戏、实践活动、互动教学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学习竞赛或活动,提供额外的认可和奖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倡导合理的学习与休息平衡小学生在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的学习与休息平衡。
长时间的学习可能会造成疲劳和缺乏动力,所以适当的休息时间是必要的。
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帮助他们更好地调节身心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一年级学生常见的自律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年级学生常见的自律问题及解决方法自律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尤为重要。
然而,一年级学生常会遇到一些自律问题,如拖延、缺乏专注力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一年级学生常见的自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拖延问题拖延是一种常见的自律问题,它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业成绩。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自律能力,更容易受到拖延的困扰。
解决方法:1.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
2.建立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表,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例如,完成作业后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如增加游戏时间或夸奖鼓励。
二、缺乏专注力问题一年级学生往往缺乏专注力,容易被外界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1.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拓宽学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绘画、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3.定期休息:适当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提高持续专注的能力。
三、缺乏自我约束力问题一年级学生往往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违反自己的规则。
解决方法:1.正面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
2.建立奖惩机制:设立奖励和惩罚制度,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的好处并承担不良行为的后果。
3.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通过家长的监督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四、时间管理问题一年级学生常常不懂如何合理管理时间,导致学习和活动时间错乱,无法保持良好的自律。
解决方法:1.教导时间管理技巧:为学生提供时间管理指导,如制定时间表、设置提醒等,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
2.培养计划性:教育学生学会提前预习和做预习计划,让他们明白时间的宝贵,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
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自律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进步,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自律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长的行为。
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榜样。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大人,我们要尽可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定和计划。
比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自律的习惯,如每天定时完成家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通过我们自身的示范,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二、制定明确的规定与计划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定和计划。
首先,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商讨并制定一些家规,如晚上九点前完成作业、每天读书半小时等。
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具体,可以写在纸上并张贴在显眼的地方,以提醒孩子们。
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
我们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如先做重要的事情,控制玩耍的时间等。
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孩子能够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培养自律能力。
三、建立奖惩机制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时,我们可以建立奖惩机制。
当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定并完成任务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
这样可以激励孩子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当孩子违反规定或者不按计划完成任务时,我们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但是,在进行惩罚时,我们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避免过度惩罚或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惩罚应该是针对行为的,而不是对孩子的责备或批评。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律能力与责任心密切相关。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助于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主动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
通过让他们体验到负责任的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培养自律能力。
另外,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是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方式。
教会孩子如何逐步加强自律意识
教会孩子如何逐步加强自律意识在当今社会,自律意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而对于孩子来说,培养自律意识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教会孩子逐步加强自律意识呢?1. 为孩子树立榜样首先,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要时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是最容易模仿他人行为的阶段,如果我们自己缺乏自律意识,那么很难要求孩子具备这种品质。
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让孩子可以学习的榜样。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其次,我们需要与孩子建立起明确的规则和约定。
这些规则可以涵盖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方方面面,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学习计划、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等。
通过与孩子一起商讨并制定这些规则,可以增强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3.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自己整理书包、洗衣服等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如自己穿衣、整理房间等,则可以提升他们的独立性。
责任心和独立性是自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奖惩分明,及时反馈在教育孩子加强自律意识的过程中,奖惩分明、及时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或表现出良好的自律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当孩子违反规则或表现出不良行为时,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和惩罚,并告诉他们背后的原因和后果。
5. 鼓励孩子树立目标和坚持实践最后,我们还需要鼓励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坚持实践。
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比如每天早起锻炼、每周读完一本书、提高某门功课成绩等。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坚持,可以让孩子逐渐培养出自律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教会孩子如何逐步加强自律意识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过程。
家长和教育者要做好榜样示范、建立规则约定、培养责任心独立性、奖惩分明及时反馈、鼓励树立目标坚持实践等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导和督促孩子,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具有自律意识的人才。
怎样培养孩子自律
怎样培养孩子自律?1、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优秀的孩子,也没有哪个父母天生就是优秀的父母,孩子不懂事可以耐心教导,但是切勿用暴脾气来管教孩子,要想孩子变的自律,那么就从小去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从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抓起。
2、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方法,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3、家长要放手。
培养孩子自控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家长放手,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他应该为自己负责,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家长无需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要告诉孩子所做的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让他们意识到自觉性。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
4、切忌反复催促。
有的父母认为,不管怎样,只要让孩子坐在桌前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做反倒把孩子的心搅乱了。
尽管从表面上看成功了,但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
孩子讨厌被父母反复催促,学习渐渐的从坐下来到开始学习的时间拉长。
特别是当孩子受到训斥,因为孩子坐在桌前,由于不是出于自愿,所以学也根本不像学的样子。
5、让孩子学会吃苦。
很多父母不但为孩子包办一切事情,甚至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一旦摔倒或者遇到困难,父母们总会冲在孩子前面为他们抵挡一切。
事实上,让孩子学会吃苦,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
6、自律要从家长做起。
言传身教很重要。
父母爱看手机和孩子爱玩电子游戏是一样的,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每一天都有陪伴孩子的专门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不看手机,即便要接电话也要经过孩子的同意,孩子也会做到专心致志地写作业。
因此,在要求孩子要做到某件事之前,父母自己要先做到,自律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7、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
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五年级孩子如何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五年级孩子如何培养自律和责任感自律和责任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们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五年级这个阶段,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一、建立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给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律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例如提高数学成绩、培养阅读习惯等。
同时,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表,帮助孩子规划每天的学习和活动。
这样,孩子将会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起自律和责任感。
二、营造稳定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自律和责任感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有序的学习空间,确保没有干扰和影响。
此外,建立一个固定的作业时间和学习计划,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且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三、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在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适当的自主权。
让孩子参与决策,例如选择自己的学习材料或者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表。
这样,孩子将会感到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控制权,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学习和规划。
四、制定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和责任感。
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达到预定的目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表扬、额外的娱乐时间等。
而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或者不履行责任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例如减少娱乐时间或者收回一些特权。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将会明白自律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并且在行为上进行调整。
五、树立榜样和引导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展示出良好的行为和品质。
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家长不仅要及时给予指导,还应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和解决困难的方法。
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或者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起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和培养。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自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分享一些方法,帮助家长和老师们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首先,我们需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他们需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实例和亲身经历来向他们灌输这种学习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给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可以是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或者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
通过给予孩子可量化的目标,让他们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并且在达到目标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合学习的环境对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敞明亮、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减少学习环境中的干扰,如关闭电视、音乐等,使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我们还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其为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
可以使用启发式的问题、让孩子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和合理的时间管理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鼓励他们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同时,教导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如何分配时间进行作业、课外阅读和休息等,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六、鼓励孩子坚持和奖励他们的努力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律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鼓励他们坚持。
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需要耐心地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对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在当今社会,学习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许多孩子缺乏学习的自律性,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成为了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学习自律性,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明确学习对他们未来的重要性。
通过向他们解释,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将来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
激发孩子内心对学习的渴望和自觉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律性。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自律性的核心是良好的时间管理。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帮助他们坚持执行。
首先,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科学利用时间片段,避免拖延和浪费。
其次,鼓励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周、月甚至年度的学习计划。
最后,及时检查和调整学习计划,确保孩子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适应和改善。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能够专注学习,远离外界干扰。
另外,鼓励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例如按时完成作业、定时复习和阅读等。
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自律性。
四、榜样的力量良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学习自律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上的良好榜样。
首先,家长要展现自己对学习的重视和热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其次,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共同进步。
最后,赞扬和鼓励孩子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律性。
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他们学习自律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教他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和管理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孩子的发展,不仅需要自学、自理、自护、自强,也需要自律。
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能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力。
自律能力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呢?
1、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在学生守则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就是用于通过“他律”的手段来初步规范学生行为的。
不过,“他律”永远只能治标不治本,然而规范学生行为的最根本的做法还是要教会学生“自律”。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准备,所有”自律“都先从”他律“发展而成的。
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开小差等。
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
这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
他律是基础是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
对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
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2、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
加之,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和半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叛逆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矫正作用。
教师总是作为一个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
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应品质的培养。
正如一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
通过教师的榜样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3、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初中生是指11、2岁到14、5岁的儿童。
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
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尤其是少年期。
初中生的身体外部形态变化非常显著。
身体迅速长高、体
重也随之而增加。
内部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并逐步趋于成熟。
性器官与性功能开始发育起来,出现第二性征,但初中生的性发育尚未成熟,而且因地区、文化背景、身体状况等条件的不同,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又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由于初中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使其心理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
初中生从依赖成人制订规范来生活的孩子变成一个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成人权利、义务的少年,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不自觉性并存交错的时期。
因而,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要求。
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即学生主要是通过他律与自律结合来接受教育的。
虽然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但它却是我们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据。
因此,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成为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4、通过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其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自律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这两种心理品质有诸多相同的成分。
如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且都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
5、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从本质上讲,是个体出乎内心意愿的一种行为。
从学生自律能力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外部的影响和要求(他律);②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的影响,并把这些外部影响和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③在内部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④学生根据己确立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即在行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