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孩子的发展,不仅需要自学、自理、自护、自强,也需要自律。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能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力。自律能力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呢?

1、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在学生守则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就是用于通过“他律”的手段来初步规范学生行为的。不过,“他律”永远只能治标不治本,然而规范学生行为的最根本的做法还是要教会学生“自律”。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准备,所有”自律“都先从”他律“发展而成的。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开小差等。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这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他律是基础是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对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2、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加之,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和半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叛逆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矫正作用。教师总是作为一个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应品质的培养。正如一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通过教师的榜样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3、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初中生是指11、2岁到14、5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尤其是少年期。初中生的身体外部形态变化非常显著。身体迅速长高、体

重也随之而增加。内部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并逐步趋于成熟。性器官与性功能开始发育起来,出现第二性征,但初中生的性发育尚未成熟,而且因地区、文化背景、身体状况等条件的不同,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又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由于初中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使其心理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初中生从依赖成人制订规范来生活的孩子变成一个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成人权利、义务的少年,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不自觉性并存交错的时期。因而,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要求。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即学生主要是通过他律与自律结合来接受教育的。虽然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但它却是我们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据。因此,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成为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4、通过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其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自律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这两种心理品质有诸多相同的成分。如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且都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

5、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从本质上讲,是个体出乎内心意愿的一种行为。从学生自律能力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外部的影响和要求(他律);②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的影响,并把这些外部影响和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③在内部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④学生根据己确立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即在行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