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落石——陡峻斜坡上个别、少量岩块、碎石脱离坡 体向下坠落的现象。 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区崩塌。
盐池河崩塌
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二、崩塌产生的条件 1.岩性条件:一般发生于厚层坚硬岩体中,这类岩体常能 形成高陡斜坡。 2.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角 大于45度,高度大于30米,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 3.构造条件:在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节理、裂隙、岩 层层面、断层等)组合处易发生崩塌。 4.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季节变化促使岩石风化。 5.水文地质条件:水的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软弱 面,水的渗透力。 6.其它:地震及人类活动中的爆破、开挖高边坡破坏山体 平衡。
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 面等。另外,岩层的产状也影响滑坡的发育。如果岩层向斜 坡内部倾斜,斜坡比较稳定;如果岩层的倾向和斜坡坡向相 同,就有利于滑坡发育,特别是当倾斜岩层中有含水层存在
时,滑坡最易形成。
地下水 绝大多数滑坡的发生发育都有地下水的参与。 因为地
下水进入滑动体,到达滑动面,会使滑动体自重增大,使滑
崩塌支护加固措施
拦石网
对于大型崩塌,可采用棚洞或明洞等防护工程。
若各种方法均不能 解决问题时,只能采
取绕避方案:或将线
路内移作隧;或将线 路改移到河对岸。
防崩塌明洞
6.3滑坡 6.3.1 滑坡及其形态特征 6.3.2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6.3.3 滑坡分类 6.3.4 滑坡防治
滑坡及其形态特征 滑坡
土木工程地质学
Ge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6.1斜坡变形 6.2崩塌
6.3滑坡
6.4泥石流 6.5地面塌陷
工程地质-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3. 地震液化效应
砂土液化: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受震产生。
4.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6.7 不良地质现象对 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 地基:直接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地层部分; • 基础:建筑物在地下直接与地基相接触的部分。
6.7.1 地基承载力
1. 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 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两个条件: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 原则:以防为主,兼设工程措施。
1. 预防: 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调整地表径流; 加固岸坡。
2. 拦截:中游流通区设 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 3. 排导:下游设置排导 措施使泥石流顺利排 除。
6.5 岩溶与土洞
• 岩溶(喀斯特):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 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地质现象, 如溶沟溶槽、溶洞、暗河等; • 土洞: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层的溶蚀和冲 刷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陷 落的地质现象。
6.2.1 流水的侵蚀作用
1. 流水对河床的冲刷
河床冲刷条件: 水流未被泥砂饱和
临界流速
vCR A d
2. 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6.2.2 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河谷成因分类: • 构造谷:向斜谷,地堑断裂谷; • 侵蚀构造谷:断层谷、背斜谷、单斜谷; • 侵蚀谷。
侵蚀谷→河谷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峡谷型,包括隘谷、嶂谷和峡谷。 第二阶段:河漫滩河谷; 第三阶段:成型河谷。
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要求确定。
• 防治方法
①覆盖防治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如沥青、水泥、黏土盖层 等; ②灌注胶结和防水的材料,如水泥、沥青、水玻璃、黏土等 浆液; ③整平地区,加强排水; ……
6.2 河流地质作用
流水能量的消耗: (1)水的粘滞性、紊 流、环流、波浪及涡 流等;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重点1、复习指导下册子重点2、《工程地质》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一、地质作用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3、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二、造岩矿物1、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3、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要点(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三、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压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
2、岩石软化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
衡量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它表示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3、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
用强度损失率和重量损失率表示抗冻性能。
4、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5、岩石抗剪断强度是在剪切面上有一定垂直压应力作用,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工程地质课本习题解答

工程地质课本习题解答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1、什么是活断层?活断层具有哪些特征?答: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者近期(全新世、10000年)曾有国活动,不久的将来(100年)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活断层按两盼错动方向分为走向滑动型断层和倾向滑动型断层。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另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活断层往往是在老断裂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运动。
2、如何鉴别活断层?答:鉴别活断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活断层往往错断、拉裂或扭动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
(2)地表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
(3)古老岩层与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岩层呈断层接触,或者断层上覆的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岩层又沿该断层线发生变形。
(4)活断层破碎带中的物质,一般疏松未胶结;最新填充的物质,发生牵引变形活擦痕。
(5)祸断层可能穿切地表,也可能造成地形突变。
(6)河谷常与断层一致,断层带往往被河床冲积层覆盖。
(7)活断层有时错断古建筑物,如长城、古城堡和古墓等。
(8)活断层附近常常伴有较频繁的地震活动,有时业会有火山活动。
3、活断层的研究意义是什么?答:研究活动层地意义主要时活动层区对建筑物产生很大地影响。
如果一个地区活断层较集中,且是若干条活动断裂的交汇带,则该地区场地的稳定性就很差。
在这种地区进行建筑,就必须很好地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
一般选择建筑场地应避开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重要地建筑物更不能跨越在活断层上。
铁路、输水线路等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也应避开主断层。
若工程必须在活断层附近布置,比较重大地建筑物放在断层地下盘较为妥善。
此外,需选择合适地建筑物结构形式和尺寸。
存在活断层地建筑场地需进行危险性分区评价,以便根据各区危险性大小和建筑物地重要程度合理培植建筑物。
4、什么是地震的震级、烈度?答:地震地震级时表示地震本身大小地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地能量大小决定的。
工程地质课件第6章不良地质现象

第一节 概述
• 一、什么是不良地质现象?
•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 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 震、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建筑、桥 梁、公路、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产生 巨大破坏作用。
节理 软岩
• 4、拉裂-崩塌
• 在悬臂岩体上,当A
点的拉应力超过岩
体的抗拉强度时,
岩体开裂,在长期
断面
重力、地震、风化
(特别是根劈和冰劈)
作用下,节理不断
向下发展,产生的
崩塌。
• 5、错断-崩塌
• 陡坡上的柱状、板状 的不稳定岩体,当地
壳上升或河流下切,
使岩体自重增加,或
由于风化或剥蚀作用
岩体截面减小,当岩
泥石流—房屋的破坏
2010年8月12日舟曲县地质灾害共造成1144人 遇难,60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亿人民币。
• 4、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 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 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 象的总称。
• 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 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 峭壁。
岩溶景观—溶洞
岩溶景观—黄龙
• 4、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3 人以下或者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 (三)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据统计,目前 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其中 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 害隐患点25000处。
• 土崩:产生在土体中者称为土崩 • 岩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为岩崩
第6章 不良地质现象

6.2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在河谷(道)中流动的常年水流。 河流 流水具有一定的流速(即具有一定的动能),该动能主 要消耗在下列方面: (1)水的粘滞性、水的紊 流、环流、波浪及涡流等;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19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沉积作用。
1.流水的侵蚀作用 .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并以携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 带的泥沙和砾石作工具, 带的泥沙和砾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 。 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两种类型: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两种类型: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1)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破坏,使河谷 )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破坏, 加深、增长的过程。 加深、增长的过程。 其动力:河水等的重力,水的冲击,砂石的磨蚀。 其动力:河水等的重力,水的冲击,砂石的磨蚀。 其结果:河谷加深,横剖面为V字形 河谷增长。 字形, 其结果:河谷加深,横剖面为 字形,河谷增长。 下蚀作用的极限: 下蚀作用的极限:侵蚀基准面
20
(2)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 )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 使河谷拓宽的过程。 使河谷拓宽的过程。 其动力:河水的横向环流,砂石的磨蚀。 其动力:河水的横向环流,砂石的磨蚀。 其结果:河谷加宽,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其结果:河谷加宽,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22
山口沉积作用:来自山区的河流, 山口沉积作用:来自山区的河流,携带着大量机械
搬运物到山口开阔的平地上, 搬运物到山口开阔的平地上,由于河床坡降明显减 水流又无地形约束而散开, 小,水流又无地形约束而散开,河水动力突然大大 减小,机械搬运能力迅速降低, 减小,机械搬运能力迅速降低,搬运物就会山口沉 积下来。山口沉积物常形成扇状地貌—— 积下来。山口沉积物常形成扇状地貌——冲积扇。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滑坡滑动的速度大小取决于滑动 过程中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绝对数值, 并和滑动面的形状,滑坡体厚度和长 度,以及滑坡在斜坡上的位置有关。 如果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数值不多, 滑坡只表现为缓慢的滑动,如果在滑 动过程中,滑动带岩土抗剪强度降低 的绝对数值较大,滑坡的滑动就表现 为速度快、来势猛,滑动时往往伴有 巨响并产生很大的气浪,有时造成巨 大灾害。
这些地段通常是正处于向宽度发展时期,
并且河岸是由松软土层构成,这样,在河曲的 凹岸最容易遭受冲刷。如果在凹岸一些地段出 现直立的高陡边坡,而且近洪水面附近出现有 掏蚀洞穴,则此凹岸段为掏蚀和冲刷地段。此 时要取土样确定其允许不冲刷流速,以便将它 与该地段的实际流速相对比。此外还要进行访 问或实际观测,以确定河岸掏蚀范围、河流平 水位和高水位、河岸破坏和后退的速度,预测 河岸掏蚀对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威胁性。所 收集到的资料都应标识于工程地质图上。
3)剪切裂缝。滑坡体两侧和相邻的不动岩土 体发生相对位移时,会产生剪切作用;或滑 坡体中央部分较两侧滑动快而产生剪切作用, 都会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这 些裂缝的两侧常伴有如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 一级裂缝。
4)扇形张裂缝。滑坡体向下滑动时,滑坡舌 向两侧扩散,形成放射状的张开裂缝,称为 扇形张裂缝,也称滑坡前线放射状裂缝。
(2)滑动Leabharlann 、滑动带和滑坡床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被揉皱了 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有些滑坡的滑 动面(带)可能不只一个,在最后滑动面以下稳定的岩土体称 为滑坡床。
滑动面的形状随着斜坡岩土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而各异。 在均质粘性土和软岩中,滑动面近于圆弧形。滑坡体如沿着 岩层层面或构造面滑动时,滑动面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多 数滑坡的滑动面由直线和圆弧复合而成,其后部经常呈弧形, 前部呈近似水平的直线。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

6.1.2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活动断层会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诱发地震,要将它与一般断层 区分开来。
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证据判断活断层: 1)活断层往往错断、拉裂或扭动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特别自人类
历史以来所形成的岩层,如黄土层、残积层、坡积层、河床砂砾石层、 河漫滩沉积层等被错断、拉裂或扭动见图6-2,更是活断层的确凿证 据。
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 构造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所产生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构造
地震是地震的最主要类型,约占地震总数的90%。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喷发和火山下面岩浆活动而产生的地面振动
称为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由于洞穴崩塌,地层陷落等原因发生的地震,称为陷
落地震。 激发地震: 构造应力处于相对平衡的地区,由于外界力量的作用,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 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精品pp
6.3 斜坡的变形及其防治
6.3.1 概述
• 斜坡(slope) 统指地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包括天然斜坡 和人工边坡。
• 天然斜坡(简称斜坡)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形成未经人工改造的斜坡。
断层诱发的地裂缝,具有方向性
精品pp
地震力震动产生的地裂缝
3、地震液化效应
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 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砂土中的孔隙 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 力来不及消散,使得砂土的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 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得象液体一样,即所谓的砂 土液化。
在岩体(岩质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岩体结构。 在对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之前,首先需了解 岩体结构。
道路工程地质问题知识点总结

第六节道路工程地质问题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一)崩塌崩塌: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是形成崩塌的3个基本条件。
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
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的陡峻斜坡上(2019年真题)。
一般在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上易于发生崩塌。
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能形成陡峻的斜坡,易发生崩塌。
软硬互层构成的斜坡,易发生崩塌。
老黄土强度高且具有垂直节理,能形成高陡斜坡,也可产生崩塌。
构造条件:各种构造面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产生崩塌创造了条件。
(二)滑坡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①坡体要具备临空面、切割面,特别是要形成一个贯通的滑动面;②总下滑力矩大于总抗滑力矩均质无黏性土滑坡的滑动面为平面,均质黏性土滑坡的滑动面为圆弧面。
(2019年真题)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岩性、构造、水(三)泥石流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地质条件:岩性软弱,风化强烈地形条件: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大水文气象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泥石流活动的基本动力和触发条件。
人类活动:滥伐山林、矿山剥土、工程弃渣处理不当综上所述,泥石流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①流域中有丰富的固体物质补给泥石流;②有陡峭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③流域的中上游有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等形成充沛水源。
(2021年真题)(四)岩溶岩溶发育条件归结为:①可溶岩层的存在(发生溶蚀作用的必要条件)②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使水进入岩层内部进行溶蚀)③具有侵蚀能力的水是流动的(水的流动是保持溶蚀作用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路基工程地质问题(一)软土路基沉陷软土:软土是一类土的总称,并非某一种特定的土,一般分为软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软土的工程性质:①孔隙比一般>1.0,高的可达5.8(滇池淤泥),含水量大于液限,达50%~70%,最大可达300%②软土的透水性和压缩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③软土的强度:软土强度很低④软土的触变性:软土受到振动,海绵状结构破坏,土体强度降低,甚至呈现流动状态,成为触变,也称振动液化。
不良地质—地面沉降的原因及特点(工程地质课件)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2 土层的性质及其变化与地面沉降的
关系
➢ 在相同的条件下,超固结土层的压 密量小于正常固结土层,欠固结土层 的压密量大于正常固结土层。
➢ 在较低的有效应力增长条件下,粘土 层的压密在地面沉降中起主要作用, 而在水位回升过程中,砂层的膨胀回 弹则有决定意义。
不良地质作用之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 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 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 特点:以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垂直运 动为主,只有少量的或基本没有水平向的 位移,可能影响的平面范围可大至几千平 方公里。在某些实例中地面沉降是一种自 然动力地质现象,而在多数实例中这种现 象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常以地壳表层 一定深度内岩土体的压密固结或下沉为主 要形式。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面沉 降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并受到多种诱 发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上海采取控制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人工回灌两 大措施,使上海地面沉降从历史最高的年沉降量 110毫米,下降至目前的年沉降量10毫米左右。
小结
➢ 了解地面沉降的产生原因 ➢ 理解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分析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明确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它 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又称为中性 压力,而由土骨架承担的部分则能直 接造成土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 ;二者之和等于总应力。假定抽水过 程中土层内的总应力不变,那么孔隙 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 的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土层成比 例的固结。(土的固结理论)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横向环流作用结果
❖ 凹岸受到冲刷,凸岸接受堆积 ❖ 河弯不断向下游发展,形成蛇曲 ❖ 洪水期间会发生截弯取直,从而形成牛
轭湖。
二、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 河谷的类型: 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 侵蚀谷:由于河流冲刷而成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呈带状分布。由 地表往下风化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因 此在风化剖面的不同深度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有明显的差异。从岩石风化程度的深浅,在风 化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 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全风化带。
△岩石风化带的界线,在工程建筑中是一项重 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岸的横向水力坡度In
In=tgα=[mV2/R]/mg=V2/Rg 形成横向水力坡度后
就产生了附加压力,其 方向与离心力相反,且 在所有的深度上一致, 等于Inγ。
离心力与附加压力 相迭加,就会产生上层 水流流向凹岸,而下层 水流就流向凸岸,形成 螺旋状横向环流。
科式力作用(惯性力)
❖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不一,赤道附近大, 向两极逐渐变小。产生科式力。
❖ 流水对河床冲刷的重要条件是只有当水流未被 泥砂饱和时才会发生冲刷。
如果上游河段流来的水流中含有泥砂量小 于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由于输砂能力未被 充分利用就会冲刷;
如果输砂量超过了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 产生沉积。
2. 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横向环流的作用)
❖ 平直河道 ❖ 弯曲河道 ❖ 科式力的作用(地球自转)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的影
响下,产生一种单纯的机械破坏作用。
特点:破坏后岩石的化学成分不改变,只
工程地质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名词:工程地质学、不良地质现象1、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因素2、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举例说明地质环境如何影响制约工程活动。
4、举例说明工程活动如何影响地质环境。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一、名词解释(8)1、矿物、2、岩石、3、解理、4、断口、5、岩石结构、6、岩石构造、7、变质岩、8、条痕二、单项选择题(39)1、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A 角闪石B 辉石C 石榴子石D 黑云母2、某矿物呈白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A 角闪石B 辉石C 石榴子石D白云母3、某矿物呈乳白色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钢刀不能划动,则该矿物定名为:( C ) 。
A 斜长石B 白云石C石英 D 蛇纹石4、某矿物呈灰白色,菱面体,三组完全解理,小刀能刻划动,遇稀盐酸强烈起泡。
该矿物可定名为:( C )。
A 石膏B 食盐C方解石 D 白云石5、某矿物呈褐色、短柱状、玻璃光泽、两组近正交的中等解理,小刀不能刻划动。
该矿物可定名为:( A )。
A 辉石B 角闪石C 黑云母D 蛇纹石6、某矿物呈绿黑色、长柱状、玻璃光泽、两组124°相交的中等解理,小刀不能刻划动。
该矿物可定名为:( B )。
A辉石B角闪石 C 黑云母 D 蛇纹石7、某矿物呈灰白色、板状、柱状、玻璃光泽、中等解理,小刀能刻划动。
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A辉石 B 角闪石 C 黑云母D斜长石8、某矿物呈肉红色、板状、柱状、玻璃光泽、中等解理,解理面成直角。
该矿物可定名为:( B )。
A辉石B正长石 C 黑云母 D 斜长石9、某矿物呈白、黄色、土状光泽。
该矿物可定名为:( D )。
A辉石 B 角闪石 C 黑云母D高岭石10、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B )。
A. 石英B.方解石C. 黑云母D. 正长石11、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称为( D ) 。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3.沉积作用和冲积层 流速降低使河流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称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物称冲积层。 当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时,流速骤然降低,大量物 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冲击扇的形状和特征与前 述洪积扇相似,但冲积扇规模较大,冲积层的分选型 及磨圆度更高。冲积扇还常分布在大山的山麓地带。 如果山麓地带几个大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山前 倾斜平原。在河流下游,则由细小颗粒的沉积物组成 广大的冲积平原。若河流沉积下来的泥沙量被海流卷 走,或到河口处地壳下降的速度超过河流泥沙量的沉 积速度,则这些沉积物不能保留在河口或不能露出水 面,这种河口则形成港湾。
第6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不良地质现象:地壳上部的土层遭受到各种内外动 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地震、大气营力作用、 流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造成各种各样的地质 现象,如岩石风化、滑坡、崩塌、落石、河流侵蚀、 地震等,这些现象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 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很大,因而称这些地质现 象为不良地质现象。
13
14
从沉积层的形成过程,可知它具有以下特征: (1)冲积层分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或三 角洲中;冲积扇成分非常复杂,河流汇水面积内的所 有岩石和土都可能成为该河流冲积层的物质来源。且 与沉积层相比,分选性好,层理明显,磨圆度高。 (2)由于冲积层分布广,表面坡度比较平缓,多 数大、中城市都坐落在冲积层上;道路也多选择在冲 积层上通过。 (3)冲积层中的砂、卵石、砾石层常被选用为建 筑材料。厚度稳定、延续性好的砂、卵石层是丰富的 含水层,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
24
(3)特殊滑坡:融冻滑坡、陷落滑坡 按滑坡厚度分类: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超 深层滑坡。 按滑坡规模大小分类: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 巨型滑坡。 按形成年代划分:新滑坡、古滑坡 按力学条件划分: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

结论与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上述分析,对工程的地质稳 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不良地质现象
详细描述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类 型、规模、分布和发育规律。
04 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地质勘察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 勘察,了解地质结构、岩土性质和地 下水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 现象。
数据采集与分析
定期采集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评估不良地质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潜 在风险。
预警与应急响应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发 出预警信息,制定应急响应预案, 采取必要的抢险措施,确保工程安 全。
05 案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滑坡治理
排水
建立排水系统,排除地表水和 地下水,降低滑坡体的含水量。
03
拦挡
在泥石流上游或中游设置拦挡构 筑物,阻止泥石流的产生和流动
。
02
排导
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沟或挡泥 堤,引导泥石流顺畅流出。
04
治理源头
对泥石流源头进行治理,如恢复 植被、修建水库等,从源头上减
少泥石流的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降雨等多种因素有关。
泥石流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改变沟道 形态、疏导水源等工程措施,
以及加强监测预警等。
03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钻探
地球物理勘探
通过钻孔获取地下岩土样本,了解岩土的 物理性质、厚度、分布等情况。
利用地球物理原理和方法,通过测量和研 究岩土的物理性质,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 不良地质现象。
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2019/2/20
遮挡建筑物
在中、小型崩塌地段或崩塌发生次数频繁,采用一般拦截建筑物有困难时, 可采用框架棚洞;如因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外侧设置基础有困难时,
亦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棚洞;在有条件的地方,经过方案比较也
可采用明洞处理。
2019/2/20
拦截建筑物 在小型崩塌和落石地段,如可能崩塌的数量不大或落石 的数量不多,且基岩破坏程度不严重时,可采用全部清除的 办法;如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物质来源丰富,则宜 采用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拦石墙等拦截建筑物。
环形截水沟
地面排水 树枝状排水系统
明沟与渗沟相配合
截水渗沟平面布置图
地下排水
渗沟 排水隧洞
树枝状排水系统
2019/2/20
渗沟平面布置图
减重与反压措施
即在滑坡后缘挖除一定数量的滑体, 使下滑力减小而使滑坡稳定下来。 但在一般情况下,减载不能改变 滑坡的下滑趋势,故常与其他的 整治措施配合使用。
抗滑支挡工程
2019/2/20
第一节 滑坡
一、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 定的软弱面或滑动带整体下滑的现象。
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 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 山区、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 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
2019/2/20
近两年国内的一些滑坡事故
2009年6月5日下午 ,重庆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山体崩塌,崩塌的山 体将山对面的三联采矿场和6户居民家淹没,上百人被埋。
抗滑片石垛 抗滑挡土墙 锚杆加固 抗滑桩
2019/2/20
抗滑片石垛
常作为大型滑坡的排水、 减重等综合措施组成部分
通过锚杆把斜坡上被 软弱结构面切割的板 状岩体组合成一个 稳定的结合体 抗滑挡墙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53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断层、地震、斜坡、岩溶、土洞、采空区等
6.1 活断层简介
活断层是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者近期(全新世, 10000年)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 层,后一种情况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活断层一般是沿已有断层产生错动,它常常发生在现 代地应力场活跃的地方,可以直接涉及第四纪疏松土层。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 • 其一是活断层的地面错动及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往往 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邻近的建筑物; • 其二是活断层诱发地震使附近建筑物受到损害。
6.1.1 活断层的特性
活断层的特性包括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式,活断层 的规模,活断层的错动速率,活断层的重复活动周期,以 及作为活断层活动记录的古地震事件等。
一、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式 按构造应力状态及两盘相对位移,可将活断层划分为 地质上熟悉的两种类型,即:走向滑动型断层(或称平移 断),倾向滑动型断层(包括逆断层和正断层)。其中以 走向滑动型最为常见。 我国东部以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西部以逆断层和走 滑断层为主。
二、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
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是表征活断层规模的重要数据,通常用强震 导致的地面破裂的长度(L)和伴随地震产生的一次突然错断的最大位 移值(D)表示。
三、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和重复错动周期
错动速率即断距除以时间。 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是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断层的错动速率愈大,两次突然错断之间的时间间隔,亦即其重复 错动周期,也就愈短。 世界范围的活断层研究表明,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很小,一般为每年 不足1毫米到几毫米,最强的也仅有每年几十毫米。
1、地震力效应
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地震力。 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 开裂,甚至倒塌。 建筑物的水平刚度比垂直刚度小得多,建筑物的破碎主要是水平 分力造成的。
• 设建筑物重为Q,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地震力P为:
式中:amax—最大水平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令:
体波
横波(S〕:剪切波,质点振动与波前进的方向垂直,只在固体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 瑞利波(R):质点在XZ面上椭圆滚动前进 面波(L) 勒夫波(Q):质点在XY面上曲线前进
4、地震震级与烈度
地震能否使某一地区的建筑物受到破坏,主要取决于地震本身的 大小和该区距震中的远近,距震中远则受到的振动愈弱。 所以需要有两个尺度来说明地震的情况。地震本身大小称为震级; 某一地区振动强烈程度称为烈度,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却是两个 不同的指标,不能混淆起来。 1)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 量大小所决定的。释放出来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因为一次地震所 释放的能量是固定的,所以无论在任何地方测定,地震的震级只有一 个。 M=lgA A:距震中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在地面所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 能量E与震级(M)关系 : lgE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与岩体的 成因密切相关。分为以下三大类: (1)沉积结构面是沉积岩层在沉积、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 包括层理、层面、假整合面(沉积间断面)、不整合面、原生软弱夹层 等。 (2)火成结构面是岩浆侵入活动及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面。 包括岩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冷凝原生裂隙及侵入挤压破碎结构面 等。 (3)变质结构面 是受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结构面。如片理、片岩软 弱夹层等。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 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6.3 斜坡的变形及其防治
6.3.1 概述
• 斜坡(slope) 统指地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包括天然斜坡 和人工边坡。 • 天然斜坡(简称斜坡)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形成未经人工改造的斜坡。 • 人工边坡(简称边坡)是指经人工开挖或改造形成的斜坡。 • 按组成边坡的岩性,边坡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本节着重讲述 岩质边坡的变形及防治。 • 岩质边坡是由岩体构成的。岩体即被各种各样地质界面切割而成的岩 块的组合体。 坡顶
2、震源与震中
震源:在地壳内部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按震源深度,可将深度分为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 震(>300km)。破坏性地震一般均为浅源地震。 震中距:地面上某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在1000km以内的地震,通常称为近震,>1000km的称为远震。引起灾害的一般 都是近震。 震中区:围绕震中一定面积的地区。它表示一次地震时震害最严重的地区。 极震区:强烈地震的震中区。 等震线:同次地震影响下,地南上破坏程度相同各点的连线。
3、地震波
地震破坏力来于自震源所发出的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两种。 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 面波:体波经过反射、折射后,在介质的表面(如地面)传播。是体波 到达地面后激发的次生波,只在地面传播,向地面以下迅速消失 纵波(P):压缩波,质点振动与波前进的方向一致,振幅小,周期短,速度快
6.1.2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6.1.2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活动断层会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诱发地震,要将它与一般断层 区分开来。 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证据判断活断层: 1)活断层往往错断、拉裂或扭动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特别自人类 历史以来所形成的岩层,如黄土层、残积层、坡积层、河床砂砾石层、 河漫滩沉积层等被错断、拉裂或扭动见图6-2,更是活断层的确凿证 据。
地震烈度又分为基本烈度、场地烈度和设计烈度三种类型。 基本烈度 指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在一般场地条 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场地烈度 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烈度,在工程上称为场 地烈度。 设计烈度 在场地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工程的重要性、抗 震性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根据规范进一步调整得到的烈度成为 设计烈度,亦称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
则 Kc为地震系数。它是地震时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 力加速度之比值。 通过大量数据的总结,目前我国的地震烈度表上已列 出各级烈度相应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值,亦即总结出地面最 大加速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2、地震破裂效应
震源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相 邻的岩石振动。当振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发生突然破裂和位 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这种现象称为 地震破裂效应。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建筑场地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重要的 建筑物更不能跨越在活断层上。 铁路、输水线路等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也应尽 量避开主断层。若工程必须在活断层附近布置,比较重大 的建筑物放在断层的下盘较为妥善。此外,可选择合适的 建筑物结构形式和尺寸。 存在活断层的建筑场地需进行危险性分区评价,以便 根据各区危险性大小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合理配置建筑物。
建筑物等级 甲类:特殊要求的后果极为严 重(放射性、毒气、大爆炸) 乙类: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 命线工程(交通、通讯) 丙类: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 丁类:次要的临时性建筑物
抗震设防烈度 特殊抗震、专门研究 基本烈度提高一度 基本烈度 降低一度或不设防
6.2.2地震效应
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为地震效应。 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 发地质灾害的效应等。
活断层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粘滑与蠕滑。 粘滑错动是间断性突然性发生的。在一定时间段内断层的 两盘就如同粘在一起(锁固起来),不产生或仅有极其微弱的 相互错动,一旦应力达到锁固段的强度极限,较大幅度的相 互错动就在瞬时之内突然发生,锁固期间积蓄起来的弹性应 变能也就突然释放出来而发生较强地震。这种瞬间发生的强 烈错动间断的,周期性的发生,沿这种断层就有周期性的地 震活动。 蠕(稳)滑的错动是持续地平稳地发生的。由于断层两盘 岩体强度低,或由于断层带内有软弱充填物或有高孔隙水压 力,在受力过程中就会持续不断的相互错动而不能锁固以积 蓄应变能,这种方式活动的断层仅伴有小震或无地震活动。 有些断层则兼有粘滑与蠕滑。
• 2)地表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 规律分布的地裂缝。见图6-3 , 其总体延展方向与基底断层方向 大体一致,这是基底活断层在地 表的响应。
• 3)古老岩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岩层成断层接触,
或者其断层上覆全新世以来最新岩层又沿该断层 线发生变形见图6-4,该断层就是活断层。
• 4)活断层破碎带中物质,一般疏松未胶结;最新 充填的物质,发生牵引变形或擦痕。 • 5)活断层穿切现代地表,往往造成地形突变。水 系上可使溪流同步转折;山嘴处可能形成三角断 崖;河床纵剖面上可能形成瀑布(除岩性差别的影 响)、急滩,以及漫滩阶地高程或类型的不连续; 山口处可错断冲、洪积扇。
•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坡高 坡底 坡脚 坡角
土坡稳定分析问题
6.3.2 岩体结构
在岩体(岩质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岩体结构。 在对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之前,首先需了解 岩体结构。 结构面: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如岩层层面、裂隙面、 断裂面、不整合面等。 结构体:岩体受结构面切割而产生的单个块体(岩体)。 岩石结构:岩体结构表示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的组合特 征。 在力的作用下,岩体变形破坏的过程,实际上是结构体沿着结构 面的剪切滑动或开裂。
理论上M无上限,实际上,因地壳岩石强度有限,即累积应变能有限,目前 最大M为8.9级。 2级微震;2-4有感地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称强烈地震或大震
2)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强烈程度。 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传 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制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地点,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一般地说,震源深度和震中距愈小,地震烈度愈大;在震源深度和震 中距相同的条件下,则坚硬基岩的场地(地基)较之松软土烈度要小 些。 因此,烈度是不能与震级混淆的。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时人的感 觉、建筑物破坏、器物振动以及自然表象等宏观标志判定的。通过各 类标志的对比分析来划分烈度,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 烈度表。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烈度分为十二度(见文字教材 p94-96表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