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心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考点 1物质的组成1.元素: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4.离子是带电荷的。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1H、2H、3H 3 种原子,即 3 种核素。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概念数相同,数由同种元素组成分子式相同,结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不同的原子(核素)的不同不同的化合物相差一个或多个-CH2的化合物化学式元素符号表示不同元素符号相同,相同不同分子式不同对象原子单质化合物化合物举例1H、2H、3H03、02 P(红磷)正丁烷异丁烷苯和苯的同系物P4(白磷)考点 2物质的分类一、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无固定的熔、沸点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 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1)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 O2、O3。
由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如12C 和13C 组成的石墨是纯净物。
(2)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①NaHSO4、CuSO4、NH4Cl 的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②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三、氧化物的分类酸性氧化物: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氧化物注意: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2 不是酸性氧化物。
四、酸和碱的分类酸:碱:五、盐的分类六、电解质及其分类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注意: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第0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精讲)-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特别提醒】
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注意: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知能点四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③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考点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 ⑵萃取 ⑶分液 ⑷蒸馏(分馏) ⑸吸附 ⑹渗析 ⑺盐析⑻胶体聚沉 ⑼电泳 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 (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 ⑵裂化 ⑶硫化 ⑷老化 ⑸炭化 ⑹干馏 ⑺脱水 ⑻蛋白质变性 ⑼水解 ⑽同素异形体互变 (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例2](2008·广东中山)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到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CaCO 3)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考点三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树状分类:混合物化合物 氧化物氢化物 酸、碱 盐 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纯净物 物质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第2讲 化学用语考点一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人们确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全国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全国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必修一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的起点,它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全国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其成分和比例可以变化。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都存在于原子的中心核内,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周期性重复的特点。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周期性和族性等。
三、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1. 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形成的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2.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取决于其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和数量。
固体物质的结构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具有规则的排列和重复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四、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组成。
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和生成情况。
2. 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指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进行计算。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物质的组成:
-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不能进一步分解的物质,如氧气、铁、氢气等。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如水、二氧化碳、氨等。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组分仍保持原有的性质,如空气、砂糖水、纯净水等。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而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如能否燃烧、是否与酸或碱反应等。
3. 化学反应:
-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不发生改变,只是其性质或外观发生了变化,如水的沸腾、汽车运动、水的由冰向液态的转变等。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金属生锈、食物消化等。
5. 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 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如原子间的键合情况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如金属的微观结构为金属离子之间的金属键;离子晶体的微观结构为正负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
以上是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高中必修1第二章 第1讲
第二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一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②次氯酸③NH3·H2O④铜⑤硫酸氢钠⑥NO23.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氢化物氧化物酸碱盐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考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题组二 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分类从属关系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 ( ) (2) ( )(3) ( ) (4) ( )(5) ( ) (6) ( )题组三 准确判断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 .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NaOH 固体B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大量用于加工漂白食品D .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来消毒杀菌考点四 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2.三种分散系比较3.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马原理的物质概念
马原理的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物质概念。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源自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实在。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对象。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强调了物质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物质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物质的历史性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物质的社会性意味着它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强调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但又受意识的反作用。
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世界是人们认识的客观依据,而意识的发展又推动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还包含着对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视。
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人类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改造和丰富物质世界的根本动力,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还具有对自然界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中。
自然界是物质的广阔范畴,它同样受到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解释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改造和利用的基础。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了物质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物质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也适用于自然界。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工具,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物质世界的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1课时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1课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A卷)考测点导航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注意同位素的研究对象为单质;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注意从微观、宏观、特征、变化范围等角度去分析。
组成、结构决定性质,而性质反映组成结构,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以白磷、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研究对象为化合物.5.无机化合物按组成、性质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6.学习物质的性质时,不仅要重视物质的化学性质,也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区别乙醛、苯和四氯化碳三种液体可根据物理性质(溶解性和密度)来鉴别。
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时,除了要注意同类物质的通性外,还要注意物质的特性,这些特性是我们制备物质、鉴别物质的理论依据,如卤素单质都能与水反应,而F2与水反应较特殊。
在判断物质的变化时,图1—1—1要抓住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者一关键点,如变色、导电、爆炸既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典型题点击1. 试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错误的说法应通过举例指出错误之所在。
A .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D .胆矾是纯净物,水泥是混合物(该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纯净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结晶水合物、同位素等概念的理解,答题时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及典型反例的寻找。
)2. (2001全国高考题)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 .用明矾净化水 C .烹鱼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该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隐含的化学原理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其中的原理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来源:知识文库、新导航教育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新物质产生过程为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的敏锐程度。
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多对比,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①同位素的实例H有三种同位素:O有三种同位素:C有三种同位素:Sn有十种同位素:U有二种同位素: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②同位素的稳定性③同位素的性质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④同位素的应用用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等核能,如等(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10种核素(但属于4种元素)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4)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氧气)和(臭氧),红磷(P)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①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
③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2、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②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3)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1)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称为酸。
(2)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称为碱。
(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如CO2、CaO、NO、Na2O2等。
①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Na2O、Fe2O3、CuO等。
②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SO3、SO2、CO2、SiO2等。
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常见物质的分类5.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胶体的性质和制法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②电泳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系里作定向移动。
③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a.加热或搅拌)b.加入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c.加入电解质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二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变化
思深考度与思交考流
1. 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是 否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 溶 于水、NaCl 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 HCl 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 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2.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否是化学变化? 答案 不是。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变化虽有新物质生成, 但由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 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酸
按含氧 无氧酸 HCl、HBr、HF
与否
含氧酸 H2SO4、HNO3、HClO4
一元酸 HCl、HNO3、CH3COOH
按电离 H+ 数
二元酸 H2SO4、H2SO3
酸
多元酸 H3PO4
按电离
强酸 HCl、HNO3、H2SO4
分散系
溶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 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胶体 1~100 nm 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
分类
不饱和溶液
胶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 胶体
有无离子参与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有无电子转移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以下内容:
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
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分子由一种或多种不
同原子组成。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如氧气(O2)、金属铁(Fe)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的粒子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如沙子
和水的混合物、空气等。
4.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多种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
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反
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6.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10^23个粒子。
摩尔
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7. 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质量分数是指组成混合物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
之比,摩尔分数是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摩尔数与所有物质摩尔数之和的比值。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和还原物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能夺取其他物质的电子,而还原剂能提供电子。
以上是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常考知识易错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常考知识易错点一、研究物质组成的两个角度易错点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就是同素异形体,已就认为H2O与H2O2、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正确解析(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易错点2误认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正确解析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已可能是同素异形体。
易错点3误认为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正确解析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8,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6,但它们不是同一种粒子。
易错点4误认为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正确解析(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知识拓展爆鸣气:氢气与氧气的混合物铝热剂:Al和金属氧化物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漂白粉:CaCl2、Ca(Cl)2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胆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 明矾:KAl(SO4)2·12H2O 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识记常见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2)液体混合物(3)固体混合物二、物质的分类易错点1误认为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正确解析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可能是酸,如HCl,已可能是酸式盐,如NaHCO3。
易错点2误认为合金、高分子化合物均属于纯净物。
正确解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因此属于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知识拓展把握物质分类的3个“误区”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马原理物质的名词解释是
马原理物质的名词解释是《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包含了众多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原理。
其中,物质的名词解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名词解释进行阐释。
一、物质的定义与性质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名词解释首先需要明确物质的定义与性质。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实体,它是具有一定形态和性质的物质对象的总和。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性、客观能动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它可以通过人类的感觉和认识来被把握和探索,同时也能够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是人们实践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前提。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名词解释还需要探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是存在的基础,而意识则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
人类的意识是在与外部世界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对于物质的认识也是通过实践来不断深化和扩展的。
因此,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名词解释还需要追溯其历史渊源。
在哲学史上,物质观一直是哲学争论的重要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构建了唯心主义的意识本体论,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属性。
19世纪中叶,有机体学说的兴起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对物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物质观。
他们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能动性为基础,从而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四、物质与社会历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名词解释需要关注物质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物质被视为社会历史的基础,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前进方向。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主要动力。
高一化学必修一核心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中化学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基础课程之一。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有一些核心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非常重要。
下面将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实验都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方式。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产生的量。
在化学计量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计算反应的摩尔比例、摩尔质量等,以便更好地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
三、常见元素和周期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要学习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的特性进行排列的表格。
通过学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周期规律和元素间的关系,进而对元素的性质和行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离子和离子反应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需要学习离子的命名和离子式的书写规则。
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了解离子的性质和离子反应的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酸碱、氧化还原等重要概念。
五、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要学习溶液的制备、溶解度的确定和溶解度规律。
了解溶液的性质,对于理解饱和溶液、浓度和溶解度曲线等概念都非常重要。
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反应。
在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我们要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态的确定和电子转移的过程。
3马心同-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考点一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Z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课前)1.(2018·全国Ⅲ·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解析]C错:与氯化氢的反应是发生在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产物是氯代苯乙烷。
A对:“铁粉”“液溴”是苯乙烯()在苯环上发生溴代反应的条件。
B对: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对: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
2.(2018·北京·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结构简式为[解析]B对:该高分子完全水解生成和,分别含有官能团—COOH、—NH2。
A错:水解生成的单个分子是对称结构,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
C错:氢键对高分子的性能有影响。
D错: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3.(2017·江苏)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C)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C.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解析]a中没有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项错误;a、c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项错误;a中的碳碳双键、b中的羟基以及与苯环相连的甲基、c中的醛基均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项正确;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只有c可以与新制Cu(OH)2反应,而b不能,D项错误。
0马心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最新考纲考向分析考点一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1.(2017·江苏高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C )A .Fe ――→Cl 2点燃FeCl 2――→NaOH (aq )Fe(OH)2 B .S ――→O 2点燃SO 3――→H 2O H 2SO 4 C .CaCO 3――→高温CaO ――→SiO 2高温CaSiO 3 D .NH 3――→O 2催化剂,△NO ――→H 2O HNO 3[解析] Fe 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A 项错误;S 与O 2反应生成SO 2,B 项错误;CaCO 3高温分解生成CaO ,CaO 与SiO 2在高温时反应生成CaSiO 3,C 项正确;NO 与H 2O 不反应,D 项错误。
2.(2016·全国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 .燃料燃烧产物CO 2是温室气体之一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解析] 燃料燃烧产生的CO 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A 项正确;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S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项错误;液化石油气含碳量比燃油低,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能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
3.(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D)①②③A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解析]①中灼热碎玻璃起加热作用,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NO2,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只能为氧元素,因此,还有O2生成,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A项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②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的,B项正确;③中浓硝酸挥发才能与红热木炭接触,产生的NO2是还原产物,C项正确;红热的木炭还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CO2,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最新考纲考向分析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Z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1.(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2.(2018·江苏·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解析]A错:Fe3+遇SCN-溶液显红色。
3.(2018·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解析]D对:CaO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A错:NaHCO3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但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无关。
B错:SiO2制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2可以对光进行折射和全反射,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
C错: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的两性无关。
4.(2016·全国Ⅱ·26)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2__。
(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解析](1)N2H4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其电子式为。
N2H4中H为+1价,由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N为-2价。
(2)反应中NaClO和NH3分别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并配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R 弱点突破uo dian tu po (课堂)知能补漏1.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
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
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2.拓展延伸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设题的角度还有:(1)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
(2)物质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胶体和浊液,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和盐,羧酸、醇和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
(3)理论概念: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电解池、精炼池、电镀池,燃烧热、中和热和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
对于以上概念必须弄清本质,通过同类对比法学习,在辨析和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3.辨析比较“四同”辨析(1)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3)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4)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5)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6)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7)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备考验证èi kǎo yàn zhènɡ(课后)1.(2018·西宁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C.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D.我国汽油标准由“国Ⅲ”提高到“国Ⅳ”,目的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解析]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而光导纤维是SiO2,是无机化合物,故A 错误;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类,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B 正确,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出现聚沉现象,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是电解质使胶体出现聚沉造成的,故C 正确;提高汽油的质量,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故D 正确。
2.(2017·西城区模拟)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B )小苏打 食用油 淀粉 84消毒液盐 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 混合物 [解析] 3子构成,属于盐,故A 不选;B .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B 选;C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故C 不选;D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 不选。
3.(新题预测)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B .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C .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D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解析] A 项,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碱”指NaHCO 3,“矾”指明矾[KAl(SO 4)2·12H 2O],“盐”指NaCl ;B 项,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硫黄、硝石和炭;C 项,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D 项,固体粉末药品放入试管中,采用药匙或纸槽,但是固体块状,大颗粒状需要用镊子。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1.(2015·北京高考·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C )[属于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2.(2016·上海高考)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解析]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项正确;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3.(2016·四川高考)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B)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解析]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4.(2018·北京·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B)B .氘、氚用作“人C .偏二甲肼用作发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C 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R 弱点突破uo dian tu po (课堂)知能补漏1.归类记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只要有化学键断裂,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只要有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5)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6)节日燃放烟花只涉及物理变化 (×)[方法指导] 物质变化的认识误区(1)误认为有新物质生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如16O 转化为18O 、NaCl 溶于水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2)误认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O2转化为O3均为化学变化,并且为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或硫酸铜溶液均有沉淀生成,前者为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后者为蛋白质的变性,为化学变化。
B 备考验证èi kǎo yàn zhènɡ(课后)1.物理和化学变化通常包含结构和能量的改变,下列相关过程的结构、能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C)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定是由化学键断裂、生成引起的C.同一化学反应,只要起始和终止的状态与量相同,加催化剂后,反应总的热效应一定不会发生改变D.放热反应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吸热反应一定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解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晶体的熔化,有化学键断裂,但没有新化学键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会引起能量变化,但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也会引起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1 mol H2与足量O2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水蒸气放出的能量不同,B错误;反应总的热效应与催化剂无关,C正确;反应是否自发是ΔH和ΔS、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2.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体现了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