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和第九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简爱每章练习题

简爱每章练习题

简爱每章练习题简介:《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经典小说,于1847年出版。

故事讲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主角简·爱从小到大,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和挫折,最终在困境中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故事。

以下是《简爱》每章的练习题,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小说的情节与主题。

第一章:1. 描述简·爱的外貌特征和性格。

2. 分析约翰·里德对简·爱的态度,并解释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3. 简·爱在盖茨黑德庄园受到的对待如何影响了她的性格?第二章:1. 描述好夫人及其子女的性格特点。

2. 解释“红头发使人暴躁”这一观点在小说中的体现。

3. 分析简·爱对好夫人家庭的态度及原因。

第三章:1. 解释“人应当按照社会地位相配偶”这一观点在赫什爵士对简·爱表达的态度中的体现。

2. 分析简·爱对赫什爵士的感觉以及她对自己的诠释。

3. 对简·爱对抗赫什爵士观点的行为进行评价。

第四章:1. 分析简·爱对于看到巴拉德夫人时的心理反应。

2. 解释简·爱为什么选择留在萨迦斯学校并成为一名教师。

3. 描述简·爱和她的学生们的互动以及互动背后的含义。

第五章:1. 分析简·爱在萨迦斯学校的生活环境以及对她的影响。

2. 对简·爱与罗切斯特相识的情节进行解读。

3. 描述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对话和相处,分析这段对话中的暗示和情绪。

第六章:1. 解释简·爱为什么对于自己的外貌与社会地位感到自卑。

2. 分析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摆脱自卑的原因。

3. 对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互动和交流进行评价。

第七章:1. 描述简·爱对于巴拉德夫人的看法以及与她的互动。

2. 分析简·爱为什么愿意帮助罗切斯特与巴拉德夫人的事情。

3. 对简·爱的善良与正直进行评价。

保险学原理各章练习题

保险学原理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单选题1、风险的特征不包括(C)A、客观性B、不确定性C、主观性D、损失性2、风险规避的方法不包括(C)A、风险规避B、损失控制C、风险统计D、损失融资3、风险管理程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 A )A、风险识别B、风险衡量C、风险评价D、风险自留4、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A )A、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B、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小的安全保障C、持续经营D、生存目标5、( B )风险因素是有形因素。

A、道德B、实质C、风纪D、心理6、对于损失概率高、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应该采用( C )的风险管理方法。

A、保险B、自留风险C、避免风险D、减少风险判断题1、因为买彩票赢钱可能微乎其微, 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所以将不会有人购买彩票。

(×)2、某一风险的发生具有必然性。

(×)3、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包括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简答题1、请简述风险融资的方法答:为了偿付或冲抵损失而采取的资金融通的措施,称为损失(或风险)融资。

其方法主要为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1)风险自留损失由个人或组织的自有资金(基金)来支付。

自留风险往往出于三种情况:(1)对潜在损失估计不足;(2)损失金额相对较低,经济上微不足道;(3)通过对风险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认真分析,决定全部或部分承担某些风险。

2)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

风险转移的方式:(1)公司组织。

(独资、合伙与公司)(2)合同安排。

(即通过合同中的保证条款来转移风险)(3)委托保管。

(指将个人财产交由他人进行保护、服务和处理等)(4)担保合同(5)套期保值(6)购买保险计算题1、投资于某股票,盈利总额为0的概率是80%,盈利总额为2500的概率是20%,请计算投资该股票,期望收益、风险(方差)各为多少?答:期望收益=(0.80)(¥0)+(0.20)(¥2,500)=¥500方差= 0.8(¥0-¥500)2+0.2 (¥2,500-¥500)2 = ¥1,000,000第二章保险制度单选题1、就经济的可行性而言,下列哪些风险适合保险(C)A、发生频率高,损失程度大B、发生频率高,损失程度小C、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大D、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小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共同承担同一保险责任,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的保险为(C )A、重复保险B、再保险C、共同保险D、综合保险3、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是( B )A、自然风险B、投机风险C、纯粹风险D、财产风险4、投资股市可能面临的风险是( B)。

简爱各章练习题

简爱各章练习题

简爱各章练习题对于简爱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从各章的练习题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下面将按照每一章的顺序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小说内容。

第一章:简爱1. 请简要回顾简爱的成长经历和她在史福德庄园中的遭遇。

第二章:盛怒的里德夫人1. 描述一下简爱为什么会被送到纳华德学校,她在学校的生活如何?第三章:盛怒的里德先生1. 试着理解里德先生为什么对简爱表现出敌意和不满,以及他对简爱进行的羞辱。

第四章:激流勇进1. 分析简爱为什么离开纳华德学校,她在兰活的路上经历了什么?第五章:疑窦重重1. 简爱来到兰活后的生活环境如何?整个故事中这一章的重要性是什么?第六章:庄园1. 描述简爱在史福德庄园工作的各种职责,以及她在庄园里与其他人的相处情况。

第七章:福尔斯特先生1. 分析简爱与福尔斯特先生的第一次相遇和交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第八章:当车祸来临1. 描述简爱救助罗彻斯特先生的情节,简爱个人从这一事件中得到了什么?第九章:罗彻斯特庄园1. 观察简爱在罗彻斯特庄园的生活,她在这里遇到了哪些人物,与他们的相处如何?第十章:新娘1. 分析简爱与罗彻斯特之间的情感发展,他们之间的婚姻是否能够持续?第十一章:阴影1. 描述简爱在庄园中遭遇的神秘事件,这些事件如何引发了她对罗彻斯特真实身份的怀疑?第十二章:福尔斯特夫人1. 解读福尔斯特夫人为什么会出现在罗彻斯特庄园,她对简爱和罗彻斯特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第十三章:疯人院1. 分析简爱为什么离开罗彻斯特庄园并来到疯人院,她遇到了哪些人物以及她们的影响。

第十四章:开幕1. 简述简爱重返庄园并与罗彻斯特相见时的情景,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否还存在?第十五章:约翰・瑰德之谜1. 描述约翰・瑰德是谁以及他与简爱之间的关系,简爱在这里得到了什么教训?第十六章:巴厘克1. 分析简爱在巴厘克的生活环境和她与圣约翰、罗塞特兄弟的相处情况。

第十七章:圣约翰篇1. 描述简爱与圣约翰兄弟在莫尔斯特篇的遭遇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发展如何?第十八章:吉尔伯特1. 理解简爱为什么对吉尔伯特产生了好感,他们的相处如何?综上所述,简爱这本小说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和情节,在各章节中呈现出复杂而引人深思的故事。

《大学物理》(8-13章)练习题

《大学物理》(8-13章)练习题

《大学物理》(8-13章)练习题(2022年12月)第八章气体运动论1.气体温度的微观或统计意义是什么?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三种形式?PV=N KT, p=nkT, (n=N/V)3.气体的最概然速率、方均根速率、平均速率的关系是什么?4.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表达式及其意义?5.理想气体的内能?6.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是指?7.单原子分子、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的自由度数目各是多少?8、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什么?综合练习1. 在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盛有A、B、C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A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1,它产生的压强为p1,B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1,C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n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为( )A. 4p1. ;B. 5p1;C. 6p1;D. 8p1.2.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k为玻尔兹曼常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m⁄; B.pV mT⁄; C. pV kT⁄; D. pV RT⁄.3. 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52pV; B. 32pV; C. pV; D. 12pV。

4 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的自由度数目为()。

A. 2B. 3C. 4D. 55.气体温度的微观物理意义是: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温度是表征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在同一温度下各种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相等。

6. 设v̅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 p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概然速率,(v2̅̅̅)12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

处于平衡状态下理想气体,三种速率关系为( )A. (v2̅̅̅)12=v̅=v p;B. v̅=v p<(v2̅̅̅)12;C. v p<v̅<(v2̅̅̅)12;D. v p>v̅>(v2̅̅̅)12。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速记11-7,8,9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速记11-7,8,9

201404·LJM·GUANGZHOU1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11-7,8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一、填空题试题 参考答案记忆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材、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基本途径2、特殊,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3、讲授法4、上课,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6、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7、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8、班级授课制9、京师同文馆10、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11、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12、讲述、讲解和讲演13、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等14、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1、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活动,身心发展的过程3、口头语言传授是讲授法4、教学工作的中心是上课,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查、评定5、备课,看教材、看学生、做计划6、课的组成,教学、复习、讲新、巩新、作业7、历史上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班级、分组、道尔顿四种形式8、近代教学组织形式,班级9、我国最早班级授课是尾巴驴儿-京师同文馆(惊死同问官) 10、教学策略的特征,综合操作灵活 11、教学策略的类型,内形方综 12、讲授法的三种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理解为慢讲、细讲、快讲)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辅助形式:个别、分组 14、三种教学计划,学期、课题、课时(一期、一课、一时)二、名词解释201404·LJM·GUANGZHOU2 1、教学 2、讲授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来 1、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习思想第八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习思想第八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八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知识点和自测题(一)一、单选题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参考答案:A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是()A.选举民主B.协商民主C.谈判民主D.代议民主参考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3.统一战线工作范围不包括()A.民主党派成员B.无党派人士C.少数民族人士D.妇女参考答案:D知识点: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

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

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

二、多选题1.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A.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相统一B.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C.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D.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参考答案:ABCD知识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关于三者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D.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参考答案:ABCD知识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标准化工程师资格练习题8、9章认证与认可、计量与标准

标准化工程师资格练习题8、9章认证与认可、计量与标准

8章、9章认证与认可、计量与标准相关习题第九章认证与认可1.产品认证仅指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提供产品符合规定标准的平安认证。

(x)2.产品认证标志不可以使用在被认证的产品上。

(x)3.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包括公开发布的相应管理体系标准。

(√)4.“3c〞认证标志是我国“产品合格认证〞所规定的产品标志。

(x)5.实验室认可的准那么是统一的,只要满足准那么的实验室都可以获得认可。

(√) 6.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均可作为产品质量认证用标准。

(x) 7.我国对实验室认可工作实施强制推行的政策。

(√)8.对获证产品,认证机构负责在证书有效期内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是否正确使用实施监督,而对获证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那么委托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

(√)9.产品质量认证是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特定标准和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特定产品是否满足相应规定要求而给出书面证明(颁发认证证书和标志)的活动。

(√) 10.推行的产品认证制度按认证种类分为两种类别,即:平安认证和合格认证。

按认证性质分为:强制性认证、自愿(推荐)性认证。

(√)11.平安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中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通常都强制性认证。

实行合格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是自愿性认证。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认证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13.按照?产品质量法?和我国参加WTO有关文件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法统一管理全国的质量认证工作,是全国质量认证工作的主管机构。

(x) 14.已获认证的组织有义务履行认证机构颁发的有关认证制度,也有权利使用认证证书或认证标志。

(x)15.认证是由权力机构对机构或人员具备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进行正式成认的程序。

( x )16.认证后产品的监督管理包括: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对获证产品的监督和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督管理。

计量经济学习题册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答案

计量经济学习题册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答案

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虚拟变量:在建立模型时,有一些影响经济变量的因素无法定量描述,如职业、性别对收入的影响,教育程度,季节因素等往往需要用定性变量度量。

为了在模型中反映这类因素的影响,并提高模型的精度,需要将这类变量“量化”。

根据这类边另的属性类型,构造仅取“0”或“1”的人工变量,通常称这类变量为“虚拟变量”2、虚拟变量陷阱:一般在引入虚拟变量时要求如果有m个定性变量,字在模型中引入m-1个虚拟变量。

否则,如果引入m个虚拟变量,就会导致模型解释变量间出现完全共线性的情况。

我们一般称由于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与定性因素个数相同出现的模型无法估计的问题,称为“虚拟变量陷阱”二、单项选择题1、B:“地区”一个,“季节”三个2、A:将D=1代入估计后的方程即可3、D:“季节”包含4个类型,只能用3个虚拟变量,用4个虚拟变量会出现完全多重共线的问题,参数将无法估计4、C:“地区”只有两个类别,引入两个虚拟变量会出现完全多重共线问题5、A:1α体现了城镇和农村截距上的差异,1β体现了城镇和农村斜率上的差异,当它们为0时,表示无差异6、A:斜率相同,仅截距不同7、D:此问题表现为1000前后斜率的变化,B表示截距的变化,不合适;C在D=0时没有解释变量,不正确;A和D相比,D更合适,A会造成曲线在临界值出断开,但D会保证曲线的连贯的。

8、A:虚拟变量表示性别、季节等时,只表示属性的不同,没有等级之分,作为质的因素;表示收入高低时,高与低是有级别的,属于有序数据,可以表示数量的因素。

9、A/B:这题比较牵强,按书上原话应该选择B;但当用加法引入虚拟变量时,会存在问题。

【当用加法形式引入虚拟变量时,用一个虚拟变量作为截距项,取值全部为1;其他m-1个表示该因素的前三个类型。

如果不引入截距项,当虚拟变量都取0时不能解释该因素第四个类型的作用。

】10、D :概念性三、多项选择题1、B C D :A 太绝对,也可以表示数量因素;E 太绝对2、ABCDE :A 加法方式;B 乘法方式;C 临界指标的虚拟变量;D 在ABC 基础上可构造分段回归3、AB :C 当虚拟变量取0或2时,过程一样,但参数的意义稍作调整;D 见书P207倒数第二段。

无机化学强化练习题

无机化学强化练习题

无机化学强化练习题第八章原子结构一、是非题1、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量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

任何时候1s电子总比2s电子更靠近原子核,因为E2s > E1s。

2、在电子云图形中,黑点越密的地方其几率密度就越大,电子出现的机会就越多;反之,黑点越稀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机会就越少。

3、3p电子的电子云图象代表了它在核外空间几率密度的分布而不是径向几率分布。

4、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每一种状态可视为一个轨道。

5、n=2的原子轨道离核的平均距离是n=1的原子轨道离核距离的2倍;m=+2说明该轨道的方向是+2,m=0说明该轨道无方向。

6、氢原子中,2s与2p轨道是简并轨道,其简并度为4;在钪原子中,2s与2p 轨道不是简并轨道,2px,2py,2pz为简并轨道,简并度为3。

7、根据原子轨道能级图和能级高低的顺序,氟原子2p电子能量应比铍原子2s电子能量高。

8、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正好等于该周期元素最外电子层轨道可以容纳的电子个数。

9、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最高氧化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次。

10、就热效应而言,电离能一定是吸热的,电子亲和能一定是放热的。

11、原子中某电子所受到的屏蔽效应可以认为是其它电子向核外排斥该电子的效应。

12、根据原子轨道的能级,人们将能量相近的轨道划为同一能级组。

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属于同一能级组,它们的能量也很相近。

13、铬原子的电子排布为Cr:[Ar]4s13d5,由此得出,洪特规则在与能量最低原理出现矛盾时,首先应服从洪特规则。

14、s区元素原子丢失最外层的s电子得到相应的离子,d区元素的原子丢失处于最高能级的d电子而得到相应的离子。

15、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递变趋势完全一致,电子亲和能大意味着容易得到电子而不易失去电子,电离能也应该比较大。

电离能小的元素,它的电子亲和能也小。

二、选择题1、玻尔在他的原子理论中:A、证明了电子在核外圆形轨道上运动B、推导出原子半径与量子数平方成反比C、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D、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问题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B、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C、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3、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几率密度为0:A、3PzB、3dz2C、3sD、3Px4、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的排斥作用是:A、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B、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C、所有存在的电子对该电子D、同层和内层电子对该电子5、电子的钻穿本领和受其它电子屏蔽的效应之间的关系是A、本领越大,效应越小B、本领越大,效应越大C、上述两种关系都可能存在D、没有一定关系6、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7、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A、ns2np3B、ns2np4C、ns2np5D、ns2np68、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BB、CC、AlD、Si9、下列元素中,其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A、K Na LiB、O Cl HC、As P HD、三者都是10、原子轨道中“填充”电子时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A、亲合能B、电能C、势能D、动能11、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中有的出现“例外”的现象,对于这些元素:A、电子填充的三原则不适用B、电子填充的三原则互相矛盾C、通常使用的能级图不准确D、三者都有可能12、在周期表中,氡(86号)下面一个未发现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应该是:A、150B、136C、118D、10913、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A、NaB、NeC、FD、H14、零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增加电离能随之减少,这符合哪条规律?A、原子量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B、核电荷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C、原子半径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D、元素的金属性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15、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合能最大(放出的能量最多)是:A、NB、OC、PD、S16、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哪一组是合理的?A、(2,1,-1,-1/2)B、.(0,0,0,+1/2)C、(3,1,2,+1/2)D、(2,1,0,0)三、填空题1、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用方程F=ma 描述,但微观物体的运动要用量子力学中的描述。

2014-2015-1-大学物理(二)练习题及-答案

2014-2015-1-大学物理(二)练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二)练习题第八章(一) 真空中的恒定磁场1.某电子以速率410/v m s =在磁场中运动,当它沿x 轴正向通过空间A 点时,受到的力沿y 轴正向,力的大小为178.0110F N -=⨯;当电子沿y 轴正向再次以同一速率通过A 点时,所受的力沿z 轴的分量161.3910z F N -=⨯。

求A 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真空中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相距10.0cm ,通有相反方向的电流,120I A =,210I A =。

求在两导线所在平面内、且与导线2L 相距5.0cm 的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3.无限长直导线折成V 形,顶角为θ,置于x y -平面内,其一边与x 轴重合,如图所示,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

求y 轴上点(0,)P a 处的磁感应强度。

4.如图所示,用两根相互平行的半无限长直导线1L 和2L 把半径为R 的均匀导体圆环联到电源上,已知通过直导线的电流为I 。

求圆环中心o 点的磁感应强度。

5.将通有电流I 的长导线中部弯成半圆形,如图所示。

求圆心o 点的磁感应强度。

6.将同样的几根导线焊成立方体,并将其对顶角A 、B的电流在其中心处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等于。

7.如图所示,半圆形电流在xoz 平面内,且与两半无限长直电流垂直,求圆心o 点的磁感应强度。

8.在一通有电流I 的长直导线旁,放置一个长、宽分别为a 和b 的矩形线框,线框与长直导线共面,长边与直导线平行,二者相距d ,如图所示。

求通过线框的磁通量φ=。

9.在匀强磁场中,取一半径为R 的圆,圆面的法线n 与磁xnB感应强度B 成o 60角,如图所示,则通过以该圆周为边线的任意曲面S 的磁通量φ=。

10.在真空中,有两个半径相同的圆形回路1L 、2L ,圆周内都有稳恒电流1I 、2I ,其分布相同。

在图(b)中,回路2L 外还有稳恒电流3I ,1P 、2P 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 12L L B dl B dl ⋅=⋅⎰⎰,12PP B B =; (B)12L L B dl B dl ⋅≠⋅⎰⎰,12PP B B =;(C)12L LB dl B dl ⋅=⋅⎰⎰,12P P B B ≠;(D)12L L B dl B dl ⋅≠⋅⎰⎰,12PP B B ≠.[ ]11.如图所示,在圆形电流I 所在平面内,选取一同心圆形闭合回路L ,则由安培环路定理看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0LB dl ⋅=⎰,且环路L 上任一点,0B =;(B) 0LB dl ⋅=⎰,且环路L 上任一点,0B ≠;(C)0LB dl ⋅≠⎰,且环路L 上任一点,0B ≠;(D)0LB dl ⋅≠⎰,且环路L 上任一点,B =常量。

第八、九、十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第八、九、十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第八' 九' 十章电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A. 0.1 mol-dm-3 KC1 水溶液B. 0.001 mol-dm-3 HC1 水溶液C. 0.001 mol-dm-3 KOH 水溶液D. 0.001 mol-dm-3 KC1 水溶液2.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兀与摩尔电导/\m变化为:()A.兀增大,/\m增大B. K增大,/\m减少C. 减少,/\m增大D.兀减少,/\m减少3.分别将CuSCU、H2S6、HC1、NaCl AO.l mol-dm-3降低到0.01 moLdm® 则/\m 变化最大的是:()A. CuS04B. H2SO4C. NaClD. HC14.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和0.10 mol-dm-3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前者是后者的10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A. 1 : 1B.2 : 1C. 5: 1D.10: 15.在Hittorff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Ag电极电解AgNCh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s的浓度增加了x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Ag库仑计上有;ymol的Ag析出,则Ag+离子迁移数为:()A. x/yB. y/xC. (x-y)/xD. (y-x)/y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 mol/kg和0.1 mol/kg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 Q和500 Q,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A. 1 : 5B. 5 : 1C. 10 : 5D. 5 : 107.在lOcm?浓度为lmol.dnf3的KOH溶液中加入lOcm?水,其电导率将:()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8.下列电解质水溶液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A. 0.001 mol/kg HAcB. 0.001 mol/kg KC1C. 0.001 mol/kg KOHD. 0.001 mol/kg HC19.浓度均为m的不同价型电解质,设1-3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厶,2-2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72,则:()A. Ii < hB./I =/2C./I= 1.5/2D.无法比较厶和72 大小10.在25 °C, 0.002 mol/kg的CaCb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Z±)b 0.02 mol/kg CaSCk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2,那么:()A.(r±)i<(r±)2B.(r±)i>(r±)2 c.(r±)i = (r±)2 D.无法比较大小11.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A. 0.01 mol/kg NaClB. 0.01 mol/kg CaChC. 0.01 mol/kg LaChD. 0.01 mol/kg CuSO412.0.001 mol/kg K2SO4 和0.003 mol/kg 的NazSCU 溶液在298 K 时的离子强度是:()A. 0.001 mol/kgB. 0.003 mol/kgC. 0.002 mol/kgD. 0.012 mol/kg13・下列说法不属于可逆电池特性的是:()「A.电池放电与充电过程电流无限小B.电池的工作过程肯定为热力学可逆过程C.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在正逆方向彼此相反D.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厶rGm=014.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的电动势与C1-离子的活度无关?()A. Zn | ZnC12(aq) | Ch(g) | PtB. Zn | ZnCh(aq) II KCl(aq) | AgCl(s) | AgC. Ag I AgCl(s) I KCl(aq) | Ch(g) | PtD. Hg | Hg2Cl2(s) | KCl(aq) II AgNCh(aq)| Ag15.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反应不可逆:()A. Zn|Zn2+||Cu2+| CuB. Zn|H2SO4| CuC. Pt,H2(g)|HCl(aq)|AgCl,AgD. Pb,PbSO4|H2SO4|PbSO4,PbO216.下列反应AgCl(s) + I- ^Agl(s) + Cl-其可逆电池表达式为:( )A. Agl(s) |I-| Cl-| AgCl(s)B. Agl(s) 11-|| Cl-| AgCl(s)C. Ag(s),AgCl(s) | Cl-ll I-| AgI(s),Ag(s)D. Ag(s),AgI(s) 11-|| Cl-| AgCl(s),Ag(s)17.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E/V= 1.01845-4.05X 10-5(t/°C-20)-9.5X 10-7(t/°C-20)2, 298 K时电池可逆放电,则:( )A. Q>0B. Q<0C. Q = 0D.不能确定18.某燃料电池的反应为:H2(g) + 02(g) — H2O(g)在400K时的"Hm和ZkrSm分别为-251.6 kJ/mol和-50 J/(K• mol),则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A. 1.2 VB. 2.4 VC. 1.4 VD. 2.8 V19.若某电池反应的热效应是负值,那么此电池进行可逆工作时,与环境交换的热:()A.放热B.吸热C.无热D.无法确定20.某电池在标准状况下,放电过程中,当Qr= -200 J时,其熠变AH为:()A. AH= -200 JB. AH< -200 JC. AH = 0D. AH> -200 J21.有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i和E:H2(/?) I KOH(0.1 mol/kg) | O2(p) EiH2(p) I H2S04(0.01 mol/kg) | O2(p) Ei比较其电动势大小:()A. EK E2B. E I〉E2C. E I= EiD.不能确定2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实际工作电压E'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反应热Q等于:()A. AH - zFE'B. AH + zFE'C. TASD. TAS - zFE'23.已知:(l)Cu | Cu2+(t?2)II Cu2+(oi) | Cu 电动势为Ei(2)Pt | Cu2+(a2),Cu+(R) II Cu2+(ai),Cu+(a') | Pt 电动势为E,则:()A. Ei= EiB. Ei = 2 £2C. Ei < EzD. Ez24.在298 K将两个Zn(s)极分别浸入Zn2+离子活度为0.02和0.2的溶液中,这样组成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为:()A. 0.059 VB. 0.0295 VC. -0.059 VD. (0.0591g0.004) V25.巳知下列两个电极反应的标准还原电势为:Cu2++2e— Cu, T= 0.337 VCu++e— Cu, 0.521V,由此求算得Cu2++e^ Cu+的严等于:( )A. 0.184 VB. -0.184 VC. 0.352 VD. 0.153 V26.电池Pb(Hg)(ai) | Pb2+(aq) | Pb(Hg)(a2)要使电动势E>0,则两个汞齐活度关系为:()A. a\>aiB. ai= a2C. a\<aiD. ai 与a2 可取任意值27.下列电池中,液体接界电位不能被忽略的是:( )A. Pt,H2(pi)|HCl(mi)|H2(p2),PtB. Pt,H2(jt?i)|HCl(mi)|HCl(m2)|H2(p2), PtC. Pt,H2(pi)|HCl(mi)||HCl(m2)|H2(p2),PtD. Pt,H2(pi)|HCl(mi)|AgCl,Ag-Ag,AgCl|HCl(m2)|H2(p2),Pt 28•测定溶液的pH值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为玻璃电极,它是:()A.第一类电极B.第二类电极C.氧化还原电极D.氢离子选择性电极29.已知298 K 时,敢Ag+,Ag) = 0.799 V,下列电池的E 为0.627 V, Pt,H2 | H2SO4(aq) | Ag2SO4(s) | Ag(s)则Ag2SO4的活度积为:( )A. 3.8X10-7B. 1.2X10-3C. 2.98xl0-3D. 1.52xl0-630.当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动势时,则表示电池在:( )A.放电B.充电C.没有工作D.交替地充放电31.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A.1、4B. 1、3C. 2、3D. 2、432.在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解池中,随着通过的电流加大,那么:()A.阴极的电势向负方向变化B.阴极附近银离子浓度增加C.电解池电阻减小D.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少33.电极电势E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度,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 )A.反应的活化能B.电极过程的超电势C.电极与溶液界面双电层的厚度D.溶液的电阻34.用铜电极电解CuC12的水溶液,在阳极上会发生:( )A.析出氧气B.析出氯气C.析出铜D.铜电极溶解35.25°C时,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0.7 V, ^(Zn2+/Zn) = -0.763 V,电解一含有Zn2+(«=0.01)的溶液,为了不使H2析出,溶液的pH值至少应控制在( )A. pH >2.06B. pH >2.72C. pH >7.10D. pH >8.0236.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解质溶液,已知:^(Fe2+/Fe) = -0.440 V, ^(Ca2+/Ca) = -2.866 V, ^(Zn2+/Zn) = -0.7628 V, ^(Cu2+/Cu) = 0.337 V当不考虑超电势时,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A. Cu f Fe f Zn f CaB. Ca f Zn f Fe f CuC. Ca f Fe f Zn f CuD. Ca f Cu f Zn f Fe37.用Pt电极电解CdSCk溶液时,决定在阴极上是否发生浓差极化的是:()A.在电极上的反应速率(若不存在浓差极化现象)B. C(P+从溶液本体迁移到电极附近的速率C.氧气从SO*-溶液本体到电极附近的速率D. OH-从电极附近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的速率.38.298 K、0.1 mol/dms的HC1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0.06 V,电解此溶液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E(H2)为:()A.大于-0.06 VB.等于-0.06 VC.小于-0.06 VD.不能判定参考答案l. B 2.B 3.A 4.A 5.D 6.B 7.B 8.D 9.C 10.B 11.A12.D 13.D 14.C 15.B 16.D 17.B 18.A 19.D 20.B21.C22.B 23.A 24.B 25.D 26.A 27.B 28.D 29.D 30.A 31.B32.A 33.A 34.D 35.A 36.A 37.D 38.C二、计算题:1.某电导池中充入0.02 mol-dm-3的KC1溶液,在25°C时电阻为250 Q,如改充入6xl0-5 mol-dm 3 NH3 H2O溶液,其电阻为IO' 0。

曾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曾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

曾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篇一:量子力学曾谨言第八章第九章习题详解】表象中,求??x的本征态 [1]在?(解)设泡利算符?,?x,的共同本征函数组是: x1?sz? 和x2?122?sz? (1)?x的本征函数,但它们构成一个完整或者简单地记作?和?,因为这两个波函数并不是??x的本征函数可表系,所以任何自旋态都能用这两个本征函数的线性式表示(叠加原理),?示:??c1??c2?(2)?x的本征值?,则??x的本征方程式是: c1,c2待定常数,又设? ?x???? (3)?将(2)代入(3):?x?c1??c2?????c1??c2?? (4)??z表象基矢的运算法则是: ?x对?根据本章问题6(p.264),? ?x??? ?x??????x的本征矢(2)是归一花的,将(5)代入(4)此外又假设?: c1??c1???c1???c2?比较?,?的系数(这二者线性不相关),再加的归一化条件,有: ?c1??c2????????????(6a)?????????????(6b)?c2??c1?c2?c2?1????????????(6c)2?12前二式得??1,即??1,或???1当时??1,代入(6a)得c1?c2,再代入(6c),得:c1?12ei? c2?12ei?? 是任意的相位因子。

当时???1,代入(6a)得c1??c2代入(6c),得:c1?12ei?c2??12ei??x的本征函数:最后得?x1?ei?2ei?2(???)对应本征值1x2?(???)对应本征值-1?x??2共同表象中,采用sz作自变量时,既是坐标表以上是利用寻常的波函数表示法,但在?象,同时又是角动量表象。

可用矩阵表示算符和本征矢。

?c1??1??0??? ???? ???? ?c?(7)01?2??????x的矩阵已证明是 ??01??x?? ??10???x的矩阵式本征方程式是:因此???c1??01??c1?(8) ???????cc?01??2??2??x本征矢的矩阵形式是:其余步骤与坐标表象的方法相同,?ei??1?ei??1?x1??1? x2???1?2??2?????[2]在?z表象中,求??n的本征态,n(sin?cos?,sin?sin?,cos?)是(?,?)方向的单位矢。

外国文学史下课程复习练习题

外国文学史下课程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1、俄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______,他的代表作中出现了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______”形象。

2、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塑造了______这个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个______形象,首创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同情关怀小人物的传统。

3、“达吉亚娜”是《______》中的女主人公。

4、莱蒙托夫的代表作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男主人公______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______个“________”形象。

5、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的女主人公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

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

6、《罪与罚》的作者的另一作品《________》是世界文学中揭露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这位作者的成名作是《________》。

7、十九世纪俄罗斯三大文艺批评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彼得堡故事集》的作者创作的著名喜剧是________。

这位作家代表作中的著名吝啬鬼形象是__________,主人公______是________形象。

9、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10、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

二、选择题(不定项):1、标志着普希金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作品是()。

A、《驿站长》B、《叶甫盖尼.奥涅金》C、《茨冈》D、《上尉的女儿》2、以下属于俄国“自然派”创始人的作品的有()。

A、《外套》B、《钦差大臣》C、《死魂灵》D、《前夜》3、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中著名的有()。

A、《前夜》B、《罗亭》C、《贵族之家》D、《父与子》4、“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彼得堡”出现在()中。

A、《白痴》B、《群魔》C、《罪与罚》D、《卡拉马佐夫兄弟》5、《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形象有()。

A、安德烈B、彼埃尔C、娜塔莎D、库图佐夫6、托尔斯泰笔下具有自传性的形象是()。

(完整word版)第八章网络计划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第八章网络计划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网络计划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网络图中任何一个节点都表示前一工作的结束和后一工作的开始。

( )
2. 在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和一个终点。

( )
3. 工作的总时差越大,表明该工作在整个网络中的机动时间就越大。

( )
4. 总时差为零的各项工作所组成的线路就是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

( )
5. TF i-j 是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 )
6. FF i-j 是指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 )二、根据下表资料:
要求:((2)用标号法计算时间参数:ES i-j 、EF i-j 、LS i-j 、LF i-j 、TF
i-j 、FF i-j ; (3)确定关键路线。

答案:
(1)
(2)各时间参数如图所示()。

8
(3)图中TF i-j为零的各工作构成了关键路线(粗红线),即关键工作为:A,B,D,G,H,I。

三、某项工程的各工作及其持续时间如下表所示:
答案:
工程完工期:27天T=27。

第九章合同法总则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合同法总则练习及答案

第八章合同法(总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合同中,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是()。

A.买卖合同B.借款合同C.培训合同D.监护合同2.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要约是以电报或者信件做出的,承诺期限自()开始计算。

A.电报或信件的受要约人接收的日期B.电报到达受要约人的日期或者信件的邮戳日期C.电报发出之日或者信件的邮戳日期D.电报交发之日或者信件载明的日期3.要约人发出要约后,想要撤回要约,撤回要约的通知可以在()到达受要约人。

A.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B.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C.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D.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时4.甲公司通过电视发布广告,称其有1000辆某型号汽车,每辆价格20万元,广告有效期为10天。

乙公司看到该则广告后于第5天自带金额为500万元的汇票去甲公司买车,但甲公司的车此时已全部售完,无货可供。

依照法律规定,有关本案的正确表述是()。

A.甲发布广告的行为构成要约,乙的行为构成承诺,甲应承担违约责任B.甲发布广告的行为不构成要约,乙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不承担民事责任C.甲发布广告的行为构成要约,但乙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不承担民事责任D.甲发布广告的行为不构成要约,乙的行为构成承诺,甲应补偿乙实际支出的费用损失5.甲公司应乙公司之约赴京洽谈签约,后因双方对合同价款无法达成一致协议而未能签订合同。

对甲公司赴京发生的住宿费和差旅费应由()。

A.甲公司自行承担B.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C.乙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D.乙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6.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购买一批白糖的合同。

就在B公司将白糖交付A公司时,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出该批白糖实际上是毒品的原料,随予以查封。

根据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该买卖合同属于()A.有效合同B.无效合同C.效力待定的合同D.可撤销的合同7.根据《合同法》规定,可撤销合同中,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定期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该期间为()。

初二上册数学每章练习题

初二上册数学每章练习题

初二上册数学每章练习题第一章:整数第二章:分数第三章:小数第四章:代数式第五章:一次函数第六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第七章:平面图形的性质第八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九章:角及其度量第十章:三角形第十一章:特殊的角第十二章:恒等式第十三章:因式分解第十四章:分式第十五章:线性方程组第十六章:百分数第十七章:消费及其计算第十八章:统计图与图表的读法第十九章:概率初步第二十章:几何体的初步认识第一章:整数整数的概念: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数。

零是中间数,整数是建立在自然数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

整数的加法:整数加法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符号相加则和的符号不变,异符号相加则和的绝对值为两数绝对值相减的较大值的绝对值。

整数的减法:整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减去一个整数相当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整数的乘法:整数乘法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符号相乘则积为正,异符号相乘则积为负。

整数的除法:整数除法与整数乘法相互补充。

尽量使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保持一致。

整数的积与商的问题:对于整数的乘法和除法,需要注意数字的正负号和零的情况。

第二章: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等分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可以相等、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分数的化简: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数,使其成最简分数。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需要寻找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将两个分数的分子乘以相应的数后再进行运算。

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第三章: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整数与真分数的结合,用小数点表示。

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小数的读法按数位读,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然后用小数点再写小数部分。

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尽量转化成分数进行比较。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与整数和分数的运算类似。

第四章: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由数字、字母以及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民诉第八九章练习题

民诉第八九章练习题

第八章多数人诉讼第九章民事诉讼证据1.A厂生产的一批酱油由于香精投放过多,对人体有损害。

报纸报道该消息后,购买过该批酱油的消费者纷纷起诉A厂,要求赔偿损失。

甲和乙被推选为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和乙因故不能参加诉讼,法院可以指定另一名当事人为诉讼代表人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B.甲因病不能参加诉讼,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作为诉讼代理人,而无需征得被代表的当事人的同意C.甲和乙可以自行决定变更诉讼请求,但事后应当及时告知其他当事人D.甲和乙经超过半数原告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和A厂签订和解协议[解析]A项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因此错误不选;《民诉意见》第六十二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代表人为二至五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由此B答案是正确的。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因此,CD项错误,不选。

2.在陈文涛诉李先楚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个证据:①陈文涛出具的由李先楚签名的借条一张。

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文涛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内返还。

1999年3月20日。

②李先楚的同事乔生明的证言。

乔生明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先楚说,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去旅游时用。

③李先楚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

李先楚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文涛借了3000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

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④李先楚的朋友张明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先楚在1999年3月底与张明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明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证明李先楚向陈文涛借了3000元钱这一事实的直接证据?A.陈文涛提供的借条B.乔生明的证言C.李先楚的陈述D.张明的证言3.甲对乙提起的返还借款的诉讼,就乙向甲借款事实的证明,根据民事诉讼理论,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直接证据?A. 甲向法院提交的乙向其借款时出具的借据的复印件B. 甲向法院提交的其向乙的银行卡转款的银行凭条C. 甲的朋友丙向法院提供的曾听甲说乙要向甲借钱的证词D. 甲的同事丁向法院提供的曾见到甲交给过乙钱的证词[解析]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高数期末复习资料(第八章,第九章)

高数期末复习资料(第八章,第九章)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1.1向量概念及线性运算1.2 向量的方向角,方向余弦,在某轴的投影例:(,,)OA x y z =,则,cos ||||x x OA r α==,cos ||||y y OA r β==,cos ||||z z OA r γ== 投影||cos ba a Prj ϕ=2.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cos a b a b θ⋅= ,||||||sin a b a b θ⨯=,xy z xyzi j ka b a a a b b b ⨯=()xy z xy z x yza a a abc b b b c c c ⨯⋅=3.平面 3.1 平面方程(1)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000()()()0A x x B y y C z z -+-+-= (2) 平面的一般方程:0Ax By Cz D +++=(3)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1x y za b c++= (知三点求平面方程:利用任意两点做差乘得法向量,在利用另一点用点法式可得)3.2两平面的夹角11111:0A x B y C z D ∏+++=22222:0A x B y C z D ∏+++=夹角余弦:cos θ=121212120A A B B C C ∏⊥∏⇐⇒++=11112222//A B C A B C ∏∏⇐⇒==4.空间直线4.1 空间直线的方程(1)一般式:可看作两平面交线 (2)对称式:000x x y y z z m n p---== (3)参数式:000x x mt y y nt z z pt=+⎧⎪=+⎨⎪=+⎩4.2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121212120L L m m n n p p ⊥⇐⇒++=;11112222//m n p L L m n p ⇐⇒==5.点线面距离:66设()()()000011112222,,,,,,,,M x y z M x y z M x y z === (1)两点间距离公式:12M M =(2)点线距离,直线过M1,方向向量为v ,|1|||MM v d v ⨯=(3)两直线间距离:设L1,L2 分别过M1,M2, 且方向向量分别为1s ,2s, 则()1212|1||MM s s d s s ⋅⨯=⨯ 6.曲面及其方程6.1旋转曲面:平面曲线绕其坐标轴旋转时,则该坐标轴对应的变量不变,另一变量改为该变量与第三个变量平方和的正负平方根,如设有曲线(,)0:0f x y L z =⎧⎨=⎩其绕x 轴旋转形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0f x =绕Y 轴旋转形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0f y =例:球面:2221x y z ++= 圆锥面:222x y z +=旋转双曲面:2222221x y z a a c+-=6.2柱面: 平行于定直线并沿定曲线C 移动的直线L 所形成的曲面,这条定曲线叫柱面的准线,动直线叫柱面的母线. (曲面方程缺一个变量) 例:圆柱面:222x y R += 抛物柱面:22(0)x pyp =>椭圆柱面:22221x y a b+=6.3二次曲面(1)椭球面:2222221x y z a b c++=(2) 椭圆抛物面:(3)马鞍面:2222x y z p q-+=(4)单叶双曲面2222221x y z a b c +-=(5)双叶双曲面:2222221x y z a b c --=(6)双曲抛物面2222x y z a b-=(马鞍面)(7)椭圆锥面:22222x y z a b+=(z=xy 为马鞍面)7. 空间曲线方程,投影(1)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0(,,)0F x y zG x y z =⎧⎨=⎩(2)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x x t y y t z z t =⎧⎪=⎨⎪=⎩(3) 曲线在xoy 面上的投影曲线为:(,)0H x y z =⎧⎨=⎩练习题:1. 椭圆222210y z b c x ⎧+=⎪⎨⎪=⎩绕oy 轴旋转而成的曲面方程为( )。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金融学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选题1.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 )职能。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 2. 货币职能中,最基本的两大职能为( )A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B 、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C 、流通手段与贮藏手段D 、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3.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

A. 实物货币 B. 代用货币 C. 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1. 流通中的辅币是我国使用的信用货币之一。

( )2. 流通手段不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 )3. 货币的流动性是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层次时的标准。

( )4.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 )5. 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由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 ,波动很小。

( )6.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

( )7.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它是一种信用货币制度。

( ) 三、简答题 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4.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 : 10, A.金币 C 金币、银币共同流通,没有区别5.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6.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以( A .英镑 B .法国法郎7.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8. 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9.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A 、特里芬难题 B 、米德冲突 10. 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A 、 1998年 6 月 1 日 C 、 2002年 1 月 1 日 二、判断题而市场比价是 1: 12,那么充斥市场的将是( )。

B.银币 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 C .金银复本位制 D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C •美元 OD .德国马克 )。

药物分析各章节习题

药物分析各章节习题

《药物分析》习题目录第一章药典概况第二章药物的杂质鉴别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分析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分析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第十三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第十四章综合性试题第一章药典概况一、练习思考题1、什么是药品质量标准?我国目前有哪些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典的内容分哪几部分?正文部分包括哪些项目?3、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可参考的主要外国药典有哪些?在内容编排上与中国药典有什么不同(举2~3例)?4、药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试述药品检验程序及各项检验的意义?6、药品质量标准中的物理常数测定项目有哪些?他们的意义分别是什么?7、中国药典附录包括哪些内容?8、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特点?9、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是什么?10、如何确定药品质量标准中杂质检查项目及限度?11、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中怎样选择鉴别方法?12、在制订药物含量限度时应综合考虑哪几方面的情况?13、新药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应包括哪些主要方面?14、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条例包括哪些方面?15、什么叫标准品?什么叫对照品?16、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有何区别?17、溶液的百分比用“%”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18、“某溶液(1→10)”指多少浓度的溶液?19、药品质量标准中“精密称取某药物若干”,系指允许的取用量范围是多少?20、什么叫空白实验?剩余滴定法中的空白试验与直接滴定法中的空白试验有何不同?二、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1、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有(E)A、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B、国家药典、部颁标准和国家药监局标准C、国家药典、国家药监局标准(部标准)和地方标准D、国家药监局标准和地方标准E、国家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监局标准)2、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是(A)A、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和有关技术的管理规范、条例的制度和实践B、药品生产和供应的质量标准C、真正做到把准确、可靠的药品检验数据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科研成果坚定的基础和依据D、帮助药品检验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和信誉E、树立全国自上而下的药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 、 和 。

2. 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收对象主要包括 、 和 三大类,国家的税制也是以对应于这三类课税对象的 、 和 为主体。

3.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 和 两种。

4.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 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 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5. 我国税种一般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 、 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6. 现代社会,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方法随着税收理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最终以 为标准。

7. 一般来说,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 商商品品和和劳劳务务价价款款中中的的增增值值额额。

8. 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 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9.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个人所得税法采取 分分项项定定率率 分分项项扣扣除除 分分项项征征收收 、 、 的模式。

答答案案::11.. 强强制制性性 无无偿偿性性 固固定定性性22.. 所所得得 商商品品 财财产产 所所得得税税 商商品品税税 财财产产税税33.. 全全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 超超额额累累进进税税率率44.. 起起征征点点 免免征征额额55.. 资资源源课课税税 行行为为课课税税66.. 税税负负能能否否转转嫁嫁77商商品品和和劳劳务务价价款款中中的的增增值值额额88所所得得额额为为课课税税99分分项项定定率率 分分项项扣扣除除 分分项项征征收收二、判断题1.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2. 税收的强制性体现了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即私有财产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3. 从2003年9月1日起,北京市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元。

4.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增值税是一项完全的价外税。

5. 税负转嫁的前转方式是指向生产的前一环节转嫁,即通过压低进价等方式转嫁给上游厂家。

6.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7.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增值税,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8.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的办法。

9.从价定率的办法是指根据商品销售价格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征税。

10.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答答案案::11.. √√22.. √√33.. ×× 提提高高的的是是免免征征额额而而非非起起征征点点44.. ×× 增增值值税税在在零零售售以以前前各各环环节节是是价价外外税税,,在在零零售售环环节节是是价价内内税税55.. ×× 正正好好相相反反,,前前转转指指纳纳税税人人通通过过抬抬高高销销售售价价格格将将税税负负转转嫁嫁给给购购买买者者66.. √√77.. ×× 应应为为收收入入型型增增值值税税88.. ×× 应应为为价价内内税税99.. √√1100.. √√三、不定项选择1. 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征税时的课税依据的有:A. 纯所得额B. 商品流转额C. 个人全部所得D. 财产净值2. 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划分为哪几类:A. 比例税率B. 定额税率C. 定量税率D. 累进税率3. 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三大类:A. 所得课税B. 消费税C. 商品课税D. 财产课税4. 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A. 混转B. 消转C. 散转D. 税收资本化5. 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A. 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B. 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C. 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D. 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6. 现代经济学将税收原则归结为哪两类:A. 公平类税收原则B. 公正类税收原则C. 效率类税收原则D. 受益类税收原则7.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称为:A. 生产型增值税B. 收入型增值税C. 发展型增值税D. 消费型增值税8.所得课税的优点有下列哪些:A. 税负相对公平B. 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C.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D. 课税有弹性答答案案::11.. A A B B D D 22.. A A B B D D 33.. A A C C D D 44.. B B 55.. A A 66.. A A C C 77..D D 88..A A B B C C D D四、术语解释纳税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课税标准:课税标准是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

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基础:课税基础又简称税基,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商品课税:是根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对税收进行的分类,包括所有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所得课税:是根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对税收进行的分类,指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财产课税:是根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对税收进行的分类,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

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税收制度*:对税收制度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

一种理解认为,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另一种理解认为,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前一种认识的侧重点是税收的工作规范和管理章程;后一种认识则以税收活动的经济意义为中心。

五、问答题1.简述税收的三性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是税收。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采用颁布法令方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即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2.简述税收中性。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3.简述税收超额负担*(超纲题)。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了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了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4.简述拉弗曲线的含义。

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了以下三方面的经济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点和C点,两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

由于低税负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促进了经济增长,因而随着经济的增长,税基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