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重点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1.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

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4.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1)胎教的内容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③注意环境的影响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5.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6.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学前教育史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教育的历史。

它记录了人类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学前教育史的重点复习材料。

一、古代学前教育史:在古代,教育普遍由家庭与社区共同进行。

父母或家族的长辈负责儿童的教育,并传授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记录。

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注重身体锻炼和家庭价值观的传递;古希腊的教育则注重理性思维和美德的培养;古罗马的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和公共教育。

二、中世纪学前教育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主要由教会承担。

在修道院中,修士和修女负责儿童教育。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知识和修道院劳动技能。

三、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的知识和美德培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佛罗伦萨·曼提尼(Florentinus Maticinus)提出了儿童“玩耍是儿童的本能”的观点,主张通过玩耍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启蒙时期学前教育史:启蒙时期,教育开始倡导儿童独立思考和实践。

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主张儿童应该接受自然和体验教育,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的著作《爱弥儿》(Emile)成为启蒙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五、现代学前教育史:现代学前教育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世纪的幼儿保育运动、20世纪初的幼儿教育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综合性学前教育。

19世纪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照顾,并提倡游戏和自由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费依(Friedrich Fröbel) 在德国成立了第一个幼儿园,并发表了《人类教育的基本原理》。

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家詹姆斯·摩里森贡献了“摩里森计划”,提倡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

20世纪后半叶,综合性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儿童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社交、情感、语言和身体发展。

学前教育史重点

学前教育史重点

宫廷学前教育是宗法制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三少:少师少傅少保胎教: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影响,或通过孕妇自我调节达到作用于体内胎儿,使其能良好生长、发育的教育过程。

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1.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2.初步的道德教育3.文化知识教育4.幼儿身体保健教育外象内感:强调客观环境对胎儿的决定性影响康有为首次提出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发布教育改令:1912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制定学制系统:1912年7月拟定《学制系统案》壬子葵丑学制蒙学园壬子葵丑学制规定:将蒙养园改为蒙养院,招收未满6岁的儿童蒙养园保姆培训: 按照壬子葵丑学制规定蒙养园的教育者称为保姆,保姆由师范学校培养1912年10月提出改革学制系统案,第二年10月把通过的《学制系统案》向各机关征询意见。

1922年9月,通过;11月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或“新学制”幼稚园课程标准公布过程:1.1928年5月,“注重幼稚教育案”2.会后起草《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3.1929年9月,拟定完成4.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这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幼稚园课程标准》重要性:结束中国自清末以来幼儿园课程外国化、宗教化和非科学化的混乱局面,特别是运用团体、分组和个别的方式,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私立幼稚园影响较大的有:陈嘉庚的集美幼稚园,熊希龄的香山慈幼院,陈鹤琴的鼓楼幼稚园,陶行知的燕子矶幼稚园。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了解学前教育史则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脉络,从而为当下和未来的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早期的学前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希腊,柏拉图就曾提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应当从小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和智慧。

而在中国古代,也有“蒙以养正”的教育观念,强调在儿童年幼时就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到了中世纪,宗教在学前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会开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主要目的是向儿童传授宗教教义和道德规范。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往往较为刻板和压抑,限制了儿童的天性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学前教育也逐渐发生了变革。

19 世纪初,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

他主张通过游戏和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强调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创造性表现。

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欧文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创办的幼儿学校注重改善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强调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0 世纪以来,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具。

而瑞吉欧教育体系则注重以项目活动为核心,鼓励儿童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中探索和学习。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我国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式的幼稚园。

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在学前教育史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始终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关注点。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重点自考学前教育史是指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和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涉及到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成就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对于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认识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前教育的起源: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的那个时候。

早在古代,各个文明古国就有对儿童的特殊教育和照料。

比如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地都有对儿童的照料和教育的记录。

2.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在近代开始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学前教育逐渐从家庭私人领域走向社会公共领域。

德国的弗洛勒贝尔提出了幼儿园的概念,开创了学前教育的先河。

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

3.学前教育的发展成就: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建立了普遍的学前教育体系。

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比如建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了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创新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

4.学前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学前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资源不平衡,师资不足等问题。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学前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比如应对儿童发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等。

总结起来,学前教育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成就和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为今后的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2.最早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8.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一)及早施教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其至可以实施胎教2.依据:“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二)严慈结合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均爱勿偏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四)博习致用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五)风化网染即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9.《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10.朱熹的教育思想(论述题)一、重视蒙养教育把学校教育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于小学”;“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二、要求慎择师友由于幼儿模仿性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因此要慎择师友;稍大些,除须慎择师友外,还应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益友应近之,损友应远之三.强调学“眼前事”小学一“眼前事”f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一“明其理”为儿童学“眼前事”编写的两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四、提倡正面教育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复习材料

第1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经科学测定我国一百多万年前的元谋人、五六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都处于原始人群时期。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方面:一是生产劳动教育。

长辈将简单劳动工具的制造、取火的技术、渔猎的经验、采集和农作物栽培的经验,以及原始手工业如捻麻线以制衣,造土、调土以制陶器等技术传授给后代,使他们从小就爱劳动、会劳动。

二是生活习俗教育。

三是原始的宗教教育。

四是原始的艺术教育。

五是体格和军事训练。

三、儿童公育机构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

史书上的记载和解释都说明,“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虽然简单,但却多样第三,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四,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第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母系大家庭,经济基础是原始公有制,实行共产制家庭经济,一对配偶的个体家庭尚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存于母系家庭公社,公社中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分财富。

抚养孩子是公社的责任,对儿童实行的是公养公教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三)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幼儿年幼,难以理解深奥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逐渐形成习惯,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早期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欧洲启蒙时期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福禄贝尔和幼儿园的创立3.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运动二、学前教育理念的演变1. 行为主义与认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贡献三、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实践1. 家庭式学前教育的兴起与特点2. 公立与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比较3.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四、现代学前教育的挑战与趋势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策略2. 科技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3. 早期教育的普及化与质量保证五、重要人物与文献1. 玛丽亚·蒙特梭瑞与蒙特梭瑞教育法2. 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的贡献3. 重要学前教育文献概述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 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2. 国际组织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指导原则3.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与认证体系七、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1. 学前教育研究的定量与定性方法2. 案例研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3. 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应用八、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联1. 早期经历对儿童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2. 学前教育对特殊需求儿童的适应性3. 家庭、学校与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协同作用九、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1. 面向21世纪的学前教育模式2.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学前教育策略3. 学前教育领域的创新与领导力培养十、复习题与讨论点1. 学前教育历史的重要转折点2.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3. 学前教育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学前教育史的主题进行的概括性描述,具体的复习资料应包含详细的历史事实、理论解释、案例分析以及参考文献等。

在准备复习资料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且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进行更新。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在正式义务教育开始之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基本教育和保教服务的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普及始于近代。

下面是关于学前教育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古代学前教育:古代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为中心,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负责幼儿的教养和教育。

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等,有些有专门的宫廷教育机构,负责皇室子女的教育,但普通人的幼儿仍然主要依靠家庭教育。

2.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兴起,学前教育开始在近代得到更为重视。

德国是近代学前教育的先锋者,弗里德里希·弗洛贝尔被公认为学前教育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重视幼儿游戏和自主探索、注重幼儿身体发展等。

这些原则对后来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国际学前教育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初,国际上开始兴起学前教育普及运动。

瑞士的蒙特梭利教育法、美国的幼儿园运动、俄罗斯的托儿所制度等都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这些教育法和制度关注儿童的自主性和综合发展,提倡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强调观察、实践和体验。

4.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西方幼儿园在一些大城市开始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建立了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体系。

1990年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推进了幼儿园的普及,另一方面重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5.学前教育的理论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研究和理论探索。

蒙特梭利教育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社会文化理论等对学前教育的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理论提供了深入理解幼儿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的方法和指导。

6.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的特点包括关注幼儿全面发展、注重游戏和自主探索、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等。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 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 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学前教育史是研究学前教育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本文将重点分析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早期学前教育早期的学前教育主要由家庭和社区组织提供。

在古代,父母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教授他们基本的语言和生活技能。

社区中的长者也起到了帮助教育孩子的作用。

二、工业革命前的学前教育工业革命前,学前教育逐渐与宗教结合。

教堂机构成为了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为孩子们提供基础教育和道德规范。

在欧洲,贵族家庭也开始雇佣家庭教师来教育孩子。

三、工业革命后的学前教育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学前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幼儿园。

由弗里德里希·弗列别尔和玛丽亚·蒙台梭利等人创建的幼儿园提倡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四、20世纪的学前教育20世纪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教育开始逐渐被政府重视,并出现了更多的学前教育机构。

在美国,1922年成立的赛珍珠·巴特纳姆约德幼儿园开创了全日制幼儿教育的先河。

此后,各国纷纷建立了以幼儿园为主的学前教育体系。

五、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现代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传授语言和数学等基础知识外,幼儿园和托儿所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同时,现代学前教育也更加注重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六、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在学前教育中,孩子们可以通过与同龄人交往,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七、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获得良好的起步,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还有助于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前教育史大一知识点

学前教育史大一知识点

学前教育史大一知识点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了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相关理论,了解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面将针对学前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1. 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

人类通过教育来传承文化、培养下一代的能力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开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机构和教育体系。

2. 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演变不同国家在学前教育的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以美国为例,早期的学前教育主要是由私人或宗教团体提供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3. 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是指对学前教育本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其中,蒙台梭利教育法、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是重要的学前教育理论,它们对学前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如美国的学前教育以公立学校和私立托儿所为主,中国的学前教育则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形式。

5. 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发展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是培养优秀学前教师的关键环节。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各种师资培养机构和培训项目应运而生。

同时,学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备受重视,各类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成为学前教师继续学习的重要途径。

6. 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意识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学前教育的现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未来,学前教育有望进一步发展,涌现出更多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

总结: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点涵盖了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演变、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师资培养与发展,以及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

中外学前教育史重点

中外学前教育史重点

1.名词解释:1.师保傅制是指在宫廷内,为了对统治者及其继承者实施积极地影响和有效的教育,设置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的制度.师保傅对太子实施的教育具有明确的分工,“师”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保”负责身体的保育、“傅”则负责培养道德.2.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3.感觉教育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4.恩物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取名“恩物”,意思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恩物可以统称为游戏活动材料.5.“小先生制”陶行知为了解决普及平民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即即知即传人.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6.“科学下嫁”陶行知提出来的为普及教育的一条途径,提倡自然科学下嫁给广大的平民,还要重视对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7.“五育”并举蔡元培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8.“艺友制”陶行知提出来的,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解决幼稚师资紧缺的“穷办法”,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是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9.“白板说”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反对天赋观念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者把它塑造成什么.10.“白天的母亲”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指的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孩子之余,在白天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照管1-2个小孩,以解决其实际困难.简答题:1. 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2. 概括颜之推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论学习态度:虚心务实,博习广见,勤勉惜时,相互切磋.论学习方法:勤学博学,师古眼学,切磋琢磨.3. 陶行知普及幼稚教育的思想是什么立志创办平民教育;积极普及幼稚教育;提倡“科学下嫁”;“小先生制”的创造与推行.4.简述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的内容和原则.家庭教育的内容:注重家庭教育科学依据;提倡家庭教育的民主精神;重视家庭教育的人格培养.家庭教育的原则: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身作则的原则;及早施教的原则;严格要求的原则;教养态度一致的原则;宽严适度的原则;责罚要慎重的原则.5.我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哪些生产劳动教育;原始的道德和宗教教育;原始的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6.简要评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是她长期观察和研究儿童与教育改革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括,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干预.但是,由于蒙台梭利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在她的理论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片面性:如孤立的感官训练;对创造力的忽视;过于强调读、写、算;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等.7.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把幼稚园分为哪几类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8.简要介绍我国古代“师保傅”制度.宫廷儿童教育制度,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少师、少保、少傅合称三少.太保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9.简述对我国蒙养院制度的评价.蒙养院没有独立的地位.蒙养院的师资得不到保障.蒙养院的教育形式与内容自相矛盾.10.边区和苏区学前儿童保育的内容是什么重视学前儿童的营养制定合理的生活管理制度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加强儿童的身体锻炼11.鲁迅认为旧的“蒙童读物”对儿童的毒害的表现是什么封建主义思想毒害儿童的身心儿童读物中的虚伪性和残忍性通过儿童读物宣传荒诞无稽的唯心主义思想和不从实际生活出发的荒谬东西12.恽代英提出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潜移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而有格,扬长补短;任其自由,合宜指导;适当暗示,积极防范.13.简述陶行知创造教育观.陶行知指出中国旧教育只能培养唯唯听命的奴才,中国的新一代必须是有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的人,主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办教育,提出六大解放的要求: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14.人本主义课程论对学前课程决策的启示.建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给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儿童去积极发现和创造顺应课程发展的时代主流,将课程从多方面综合学前课程决策应注意发挥儿童、家长、社区的积极参与论述题:1.试论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学前教育目的:由于世界、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精神的体现.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二学前教育原则:1.发展的原则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三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幼儿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此时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他整个一生,应把学前教育作为人的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2.单由家庭来教育儿童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以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并推广幼儿教育经验.四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通过游戏及“恩物”,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通过各种作业,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五历史地位:1.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得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通过幼儿园教育促使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成长;2.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3.理论带有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2. 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一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二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三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四教学原则:提出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五训育原则:13条,从小到大;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从对立到一体;从不觉到自觉;从被动到自动;从自我到互助;从知到行;从形式到精神;从分家到合一;从隔阂到联络;从消极到积极;从“空口说道”到“以身作则”.。

大一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大一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大一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学前教育的历史知识点,我们了解得还不够深入。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大一学前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以供参考。

1. 早期学前教育早期学前教育源于古代各国,如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等。

在这些国家,教育重要的目标是塑造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观念,以及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

不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早期学前教育都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和品德。

2. 进入现代学前教育阶段现代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重要性。

在欧洲,弗雷贝尔(Froebel)、赫歇尔(Herbart)等教育家为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现代学前教育的基础。

3. 学前教育的发展20世纪初,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不同国家中,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各异。

在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

4. 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能够获得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此外,学前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提高他们社交沟通的能力,培养艺术和创造性思维等。

5. 学前教育的挑战和改革虽然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此外,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和教育内容也存在差异,需要加强改革和监管。

尽管学前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它作为一项关系到儿童未来的重要教育形式,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

⾃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等教育⾃学考试《学前教育史》重难点串讲资料课程代码:00402第⼀章古代⼉童教育的实施第⼀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司徒负责执⾏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务就是慈幼。

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仁政”的⼀个标志。

韩⾮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活物品的场所,⼜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的⽼⼈和没有劳动⼒的⼉童的场所。

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定的剩余产品(2)、⽒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童公育(3)、实⾏⽐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是慈幼局,⼆是举⼦仓或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个将幼⼉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俗称“抓周” 。

“江南风俗,⼉⽣⼀期,为制新⾐,盥浴装饰,男则⽤⼸⽮纸笔,⼥则⽤⼑尺针缕,并加饮⾷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

”。

在⼩⼉出⽣三⽇或⾜⽉时举⾏,⼀般都是富贵⼈家才有财⼒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汤于盆中,下果⼦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童聪明,⽤数丈彩绕之,名⽈:“围盆”,取⼉童⽣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观者各撒钱于⽔中,谓之“添盆”,意为在众⼈的帮衬下多才多福。

“洗⼉会”也是⽗母借以表达⾃⼰对⼦⼥期望的郑重仪式。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

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

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

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

代表作《童蒙须知》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

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

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

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中国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反映了中国学前教育的演变和变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汇总。

1.古代中国学前教育起源于家庭教育和民间教育。

古代中国家庭教育以家长为教育者,传授孩子基本的礼仪、道德和家庭值观;而民间教育则是在农村社区由长者或社区中的有经验的人进行的,教授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道德要求。

2.官学教育体制的建立是中国学前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政府开始重视教育,建立了官学体系,面向有贵族背景的学子提供教育。

然而,官学教育主要面向年龄较大的学生,学前教育并不普及。

3.私塾教育在中国学前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私塾是由学者或地方名家创办,提供语文、算术、诗词等基本教育内容。

私塾教育在中国学前教育中普及,为后来的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4.孔子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孔子主张“三年无为而天下之学”,提倡孩子在三岁到七岁的年龄段接受最基本的学前教育,这对中国后来的学前教育观念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近代中国学前教育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引入和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前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北洋政府成立了儿童关怀机构和幼儿园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为中国学前教育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6.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律,兴建了大量的幼儿园和托幼机构。

同时,推动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的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7.中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德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8.中国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资源不足、师资不足、制度不完善和社会关注度不高等问题。

当前,中国学前教育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演变。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

〈〈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

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

学前教育史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史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史自考重点学前教育是指针对0~6岁儿童的教育活动。

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那么,学前教育史自考重点是什么呢?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中国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殷商时期,主要是由家庭进行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会教孩子认字、算数和礼仪等常识。

而在周朝,官方开始尝试开办学前教育机构,如“仁义幼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唐朝时期,民间开始流行“童蒙经”和“千字文”等教材,这些教材成为了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西方学前教育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当时,德国的弗罗贝尔成为了学前教育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并开办了第一所幼儿园。

此后,欧洲和美国的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20世纪初,美国开始全面推行幼儿教育,成立了第一所幼儿学校。

同时,欧洲各国也相继成立了幼儿园和幼儿学校。

三、中国现代学前教育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上海成立了第一所幼儿园,标志着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开端。

此后,中国的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1951年,中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行幼儿教育,成立了第一所幼儿园。

此后,各地相继成立了幼儿园和幼儿学校,为儿童提供了更好的学前教育条件。

四、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综合性。

学前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语言、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同时,现代学前教育也注重游戏和互动,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成长。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史重点分析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学前教育的形式较为简单和原始。

那时,孩子们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将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传递给子女。

例如,教他们如何采集食物、制作工具,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等。

这种家庭式的教育虽然没有系统的课程和方法,但却为孩子的生存和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古代文明中,出现了一些有组织的学前教育形式。

在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系就有所不同。

斯巴达注重军事训练,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坚韧和勇敢;而雅典则更强调全面发展,包括文化、艺术和体育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类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例如,“蒙以养正”的思想,强调在儿童幼年时就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进入中世纪,欧洲的学前教育受到宗教的极大影响。

教会开办了一些幼儿教育机构,主要目的是向儿童传播宗教教义和价值观。

而在中国,私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学前教育的部分功能。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学前教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福禄贝尔被认为是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强调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创造性发展,主张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注重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在 20 世纪,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例如,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高瞻课程则关注儿童的主动学习和计划能力的培养。

同时,各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在中国,学前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特点内容:生存教育、做人教育、宗教和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教育特征: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人人平等2、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希望给孩子出生后的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给其将来的发展起一个好头。

目的主要有:才德过人: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古代胎教所特别强调的目的,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母亲道德修养的要求,遵从礼法规范,自身一切言动思念都就正避邪,以便生出才德过人的后代胎教的内容: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注重饮食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中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经验: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3、保傅制度:三公(太师负责太子学业,不仅交给太子诗书礼乐等经典籍要,还要教太子管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道术、太保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要有规律、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三少(少师、少傅、少保辅助三公,要随时随地陪在太子身边)三母制度:子师(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慈母(根据太子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料理睡眠);乳母4、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早施教(这时人的可塑性大、幼童时期,精神专注,教育效果好)、慈严结合(父慈子孝相互联系,体罚)、均爱勿偏、风化陶染、德艺同行《颜氏家训》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家教要“德艺同厚”和“修以学艺”)5、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1)目的论: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能的旧观念则形成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

(3)方法论: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行为课程' 、我国现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他认为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 1)好模仿 2)好奇 3)好游戏4)好动 5)喜欢野外生活6)喜欢成功和称赞7)喜欢合群陈鹤琴的课程理论'课程应为培养目标服务'及其内涵(1)'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及其内涵2)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3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4)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五指活动”:1.陈鹤琴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活动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2.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3.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整个教学法' 是陈鹤琴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幼儿园分科教学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他认为儿童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的,不能四分五裂。

他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6、论陶行知创造的幼稚教育:认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发扬民主)生活教育理论内容: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为生活需要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7、杜威"教育的本质"(1)杜威提出三个论点对教育本质进行了概括A、"教育即生长"及其内涵B、"教育即生活" 及其内涵C、"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及其内涵。

(2)评价: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在教育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对今天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唯心主义的,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教育的阶级性,没有能正确阐明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8、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 '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人人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特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5)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要求: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或'法则'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一原则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局限,但与经院主义教育忽视儿童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的倾向是针锋相对的,在当时具有巨大进步意义9、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学前教育目的:由于世界、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精神的体现。

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2)学前教育原则:a发展的原则;b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3)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a幼儿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此时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他整个一生,应把学前教育作为人的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b、单由家庭来教育儿童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以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并推广幼儿教育经验(4)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a通过游戏及'恩物',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b通过各种作业,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5)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福禄倍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通过幼儿园的教育促使儿童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

这套理论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他的理论带有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恩物:恩物是福禄倍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

取名“恩物”,意思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

10、预成论一种沿自古代的儿童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

这种观点认为,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了,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

这种观点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

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教育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11、《儿童教育论》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的代表作。

在该书中,他就胎教以及初生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张成人教育儿童时,要经常赞扬儿童好的行为、宽容细小过失,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认为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这些教育思想重在通过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12、'白板说'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长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精神得以成长的决定者。

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自然后果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

他反对洛克那种'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进行道德说教同时反对实行体罚。

他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

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14、"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在论述教学问题时提出的一个原则他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这样,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他说想不出有什么"无教学的教育",他也不承认有"无教育的教学"。

在这里,赫尔巴特论述了教学同训育的关系,这也是他重视教学活动的原因15、柏拉图的优生优育论: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问题。

他认为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而且只有 25~55 岁的健壮男子和 22~40岁的健壮女子才能生育优秀的后代。

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由专人照管,用摇篮曲、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性教育;3 岁后送入附设在神庙里的儿童场,对儿童进行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16、西欧中世纪的性恶论: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独尊,并控制了精神、思想、文化,获得了对教育的垄断权。

基督教会鼓吹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尽痛苦磨难,不断赎罪,以净化灵魂;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的游戏娱乐的愿望,并严厉制止这类表现。

受这种性恶论影响,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完全取消了体育。

17、幼儿园的教养原则:使幼儿全面发展;是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使必修作业、选修作业以及户外活动配合进行;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

18、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1)教儿宜早2)教子义方(3)信而勿诳(4)潜移默化5)量资循序6)有教有爱;19、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1)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危害(2)他充分认识到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并把这种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3)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