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IO接口与总线
合集下载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2、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
(1)CPU与外设的速度不匹配 (2) 信号电平不匹配(CPU信号是TTL电平) (3)信号格式(位数、传送方式、模拟/数字) 不匹配) (4)时序不匹配。。
3、接口的功能
设置数据缓冲来解决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缓 冲器和锁存器特点、作用) 设置信号电平转换电路 设置信息转换逻辑 设置时序控制电路来同步CPU和外设的工作 提供地址译码电路实现设备选择 设置输入输出控制、读写控制及中断控制
外 部 总 线
左边的接线方法是零MODEM方式的简单连法, 只要任何一方自身请求发送有效和数据终 端就绪有效,即可实现发送和接收。
外 部 总 线
右边的接线方法是按照RS-232-C标准定义 的控制MODEM的规则进行引脚连接的,双方 的DTE仍以为与自己一侧的DCE在通讯,其 实双方DTE都跳过了DCE,而实现异步通信。
RS-2322、RS-232-C机械特性 联络控制信号线
数据装置准备好( ready-DSR) 数据装置准备好(Data set ready-DSR) 数据终端准备好( ready-DTR) 数据终端准备好(Data set ready-DTR) 请求发送( send-RTS) 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 允许发送( send-CTS) 允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 接收线信号检出( detection接收线信号检出(Received Line detectionRLSD) RLSD) 振铃指示(Ringing-RI) 振铃指示(Ringing-RI)
RS-232-C总线 外 部 总 线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 口标准。 口标准。 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 RS-232- 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 25条信号线 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 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 用主通道,对于双工通信, 用主通道,对于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 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 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 RS-232- 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 50、 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 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 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 9600、19200波特 波特。 9600、19200波特。
第6章 总线和接口(简)

EIA-RS232C,25根线,用于串行通信 IEEE-488,25根线,用于微型计算机系统与 计测仪器之间的连接
总线标准
计算机界承认或推荐的系统中互连各个模块的标准, 它通常对总线所用插座的尺寸、引线数目、各引线信 号的含义和时序做了明确的统一规定 常用的标准外部总线:
EIA-232C总线 IEEE-488总线
第六章 I/O接口与总线
I/O接口 总线
什么是I/O接口?
I/O接口是位于系统与外设间、用来协助 接口是位于系统与外设间、 接口是位于系统与外设间 完成数据传送和控制任务的逻辑电路 PC机系统板的可编程接口芯片 、 I/O总 机系统板的可编程接口芯片、 机系统板的可编程接口芯片 总 线槽的电路板(适配器) 线槽的电路板(适配器)都是接口电路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存储器映象寻址方式 I/O单独编址方式
存储器映象寻址方式
特点:把系统中的每个I/O端口都看作一个存 储单元,并与存储单元一起统一编址,这样访 问存储器的所有指令均可用来访问I/O端口, I/O 不用设置专门的I/O指令 优点:简化指令;能用类型多、功能强的访问 存储器指令对I/O设备进行操作;I/O地址空间 大小可以灵活变化 缺点:I/O译码电路较复杂;输入输出操作较 慢 典型CPU:MC6800、MC68000和68HC05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 中断方式传送 DMA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在程序控制 下完成的,分为; 无条件传送方式(同步传送方式):在 这种方式下,程序不必检查外设的状态, 在需要进行输入或输出操作时,直接执 行输入输出指令即可 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在传 送数据之前,CPU要先读取外设的状态
总线标准
计算机界承认或推荐的系统中互连各个模块的标准, 它通常对总线所用插座的尺寸、引线数目、各引线信 号的含义和时序做了明确的统一规定 常用的标准外部总线:
EIA-232C总线 IEEE-488总线
第六章 I/O接口与总线
I/O接口 总线
什么是I/O接口?
I/O接口是位于系统与外设间、用来协助 接口是位于系统与外设间、 接口是位于系统与外设间 完成数据传送和控制任务的逻辑电路 PC机系统板的可编程接口芯片 、 I/O总 机系统板的可编程接口芯片、 机系统板的可编程接口芯片 总 线槽的电路板(适配器) 线槽的电路板(适配器)都是接口电路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存储器映象寻址方式 I/O单独编址方式
存储器映象寻址方式
特点:把系统中的每个I/O端口都看作一个存 储单元,并与存储单元一起统一编址,这样访 问存储器的所有指令均可用来访问I/O端口, I/O 不用设置专门的I/O指令 优点:简化指令;能用类型多、功能强的访问 存储器指令对I/O设备进行操作;I/O地址空间 大小可以灵活变化 缺点:I/O译码电路较复杂;输入输出操作较 慢 典型CPU:MC6800、MC68000和68HC05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 中断方式传送 DMA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在程序控制 下完成的,分为; 无条件传送方式(同步传送方式):在 这种方式下,程序不必检查外设的状态, 在需要进行输入或输出操作时,直接执 行输入输出指令即可 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在传 送数据之前,CPU要先读取外设的状态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hap6)IO接口和总线

省级精品课建设
第六章
•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内容提要
6-1 I/O接口 一、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五、I/O译码电路 6-2 总线
•
2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一. I/O接口的功能
1.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
CPU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的过程: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通过数据总 线来完成的。外部设备种类繁多,它们对所传输的信息的要求也各不相 同,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存在如下问题:
•
9
6-1 I/O接口
【 I/O接口的功能】
•
10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内容提要
6-1 I/O接口 一、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五、I/O译码电路 6-2 总线
•
11
6-1 I/O接口
二. 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最常用的简单输入输出接口芯片主要有缓冲器(Buffer)和锁
(13) (14)
D
C Q D C Q
6O
7O
8D
(18) D C Q (19) 8O
G
(11) •
15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内容提要
6-1 I/O接口 一、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五、I/O译码电路 6-2 总线
•
16
外围设备 显示器 键盘
存储器
控制器
输入/输出 接口
鼠标 硬盘
第六章
•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内容提要
6-1 I/O接口 一、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五、I/O译码电路 6-2 总线
•
2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一. I/O接口的功能
1.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
CPU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的过程: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通过数据总 线来完成的。外部设备种类繁多,它们对所传输的信息的要求也各不相 同,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存在如下问题:
•
9
6-1 I/O接口
【 I/O接口的功能】
•
10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内容提要
6-1 I/O接口 一、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五、I/O译码电路 6-2 总线
•
11
6-1 I/O接口
二. 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最常用的简单输入输出接口芯片主要有缓冲器(Buffer)和锁
(13) (14)
D
C Q D C Q
6O
7O
8D
(18) D C Q (19) 8O
G
(11) •
15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内容提要
6-1 I/O接口 一、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五、I/O译码电路 6-2 总线
•
16
外围设备 显示器 键盘
存储器
控制器
输入/输出 接口
鼠标 硬盘
IO接口与总线

? 不同的寄存器有不同的端口地址,即用地址访问 ? 端口由一个或多个寄存器组成 ? 接口由若干个端口加上相应的控制逻辑组成
2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 CPU 对外设访问实质上是对 IO 接口中的 端口进行 访问。为了区分接口电路的各个端口,系统为它们 各自分配了一个地址,称为 I/O 端口地址 ,通过译 码电路访问。
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 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机 CB 控制逻辑
数据 缓冲器
状态 寄存器
控制 寄存器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接CPU 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寻址操作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I/O端口
? 传送这三种信息的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称为数据 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命令)端口
? 接口特点
? CPU的DB→I/O 接口(输出锁存器)→外设(CPU驱动LED) ? CPU的DB←I/O 接口(输入缓冲器)←外设(CPU读按键信
息)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二)
DB
AB M/IO RD WR
端口 译码
器
数据输入
缓冲器端
/G
口
数据输出
锁存器端
G
口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三)
………….. 处理K1 的程序
JMP
EXIT
………………….
程序查询输入方式 ( 条件传送方式 )
? 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 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程序控制和程序查询 ? 中断控制方式 ?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 方式
2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 CPU 对外设访问实质上是对 IO 接口中的 端口进行 访问。为了区分接口电路的各个端口,系统为它们 各自分配了一个地址,称为 I/O 端口地址 ,通过译 码电路访问。
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 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机 CB 控制逻辑
数据 缓冲器
状态 寄存器
控制 寄存器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接CPU 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寻址操作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I/O端口
? 传送这三种信息的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称为数据 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命令)端口
? 接口特点
? CPU的DB→I/O 接口(输出锁存器)→外设(CPU驱动LED) ? CPU的DB←I/O 接口(输入缓冲器)←外设(CPU读按键信
息)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二)
DB
AB M/IO RD WR
端口 译码
器
数据输入
缓冲器端
/G
口
数据输出
锁存器端
G
口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三)
………….. 处理K1 的程序
JMP
EXIT
………………….
程序查询输入方式 ( 条件传送方式 )
? 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 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程序控制和程序查询 ? 中断控制方式 ?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 方式
第六章IO接口与总线

READY? N
MOV CX, COUNT_1
READ_SI:IN AL,PORT_SI TEST AL, 01H ;查询READY
Y 输入数据信息
JZ READ_SI
IN AL,PORT_IN MOV [BX],AL
请思考:
INC BX LOOP READ_SI
假如D1代表输出状态位BUSY,输 出的程序该如何完成?例:打印机
接口与端口:CPU要与多个外设打交道,一个外设又需和CPU 交换多种信息,所以一个接口通常包含多个端口。同一时刻 CPU只能和一个端口交换信息。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1、缓冲器:74LS244
TTL 8位单向缓冲器 作用:缓冲+提高总线驱动能力 简述:分成4位的两组,当成8位 数据使用时,两个控制端连接在一 起。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常用连接:A端接外设,Y端接 CPU的数据总线。两个G端并接, 由CPU片选。
三 1、IO端口
CPU与外设通信时传送的信息由: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及控制信息
DB
主 AB
机 CB
接口电 路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制信息
不同的信息进入不同的寄存器,通常将这些寄存器和他们的控制 逻辑统称为IO端口。CPU可对端口的信息直接读写。对应三种 端口:数据端口、状态端口、命令端口(控制端口)。三种信息 分别进入三种端口的寄存器,完成不同的功能。但是传输的通道 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数据总线。
传送前,CPU首先将有关参数,包括DMAC的工作方式, 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首地址,要传送的字节数等预先写入 DMAC。 当外设需要传送数据时,向DMAC提出请求,该信号应该 维持到DMAC响应为止。 DMAC收到请求后,向CPU提出HOLD总线请求,申请借 用总线,CPU在当前总线周期结束时,将响应该请求,发回 HLDA信号,然后输出高阻态放弃总线。 DMAC向外设发回响应,DMA传送开始。DMAC接管总 线,将数据从外设顺序传送到存储器,并进行地址增量,对 传送次数计数等操作,一直到传输完成,将HOLD信号置为 无效,将总线交还给CPU。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1、缓冲器 74LS244
单路基本组成:
真值表 A
B
G#
0
A
1
B
1
0 G
1
0
高阻
0
状态
1A1 1A2
/1G 1A1 2Y4 1A2 2Y3 1A3 2Y2 1A4 2Y1 GND
1 2 3 4 5 6 7 8 9 10
1Y1 1Y2 1Y3 1Y4 2Y1 2Y2 2Y3 2Y4
244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需要输入设备送入信息,输出设备送出结果,这些输 入输出设备被称为外设。
通信:计算机(CPU)与外设间的数据、状态和控制
命令的交换过程统称为通信。
2、CPU与外设直接通信存在的问题 速度不匹配(CPU快,外设慢) 信号电平不匹配 (CPU使用TTL电平,外设多为机电设备) 信号格式不匹配 (CPU总线上为并行数字量,而外设有串行模拟量等) 时序不匹配 解决方案: 用I/O接口:把外设连接到CPU总线上的一组逻辑电 路的总称。用于协调外设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2、译码的常用方法
线选法
利用一根地址线,产生指定的端口地址的选择信号。
A7
PORT1
当A7=1,选中PORT1,地址可为80H 当A6=1,选中PORT2,地址可为40H 当A5=1,选中PORT3,地址可为20H
A6
PORT2
对于PORT1,地址为81H,82H,83H
等仍可选中。
A5
PORT3
无条件输出电路例子 例:假设该端口号为
0# D0
80H,要想让0、2、4、
6号灯亮,如何编写
D1
1D 2D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6章 IO接口和总线第四版

由D触发器构成 可直接挂到总线上
具有对数据的锁存能力
具有三态总线驱动能力
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
1. 2. 3. 4. 5. 输入/输出接口功能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间的信号 接口部件的I/O端口和寻址方式 CPU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总线概念
12
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CPU和I/O设备间的信号
17
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I/O端口和寻址方式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220 1M
I/O端口 216 64K 存储 单元 存储器映像编址
内存单元 I/O端口 独立编址方式
18
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
1. 2. 3. 4. 5. 输入/输出接口功能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间的信号 接口部件的I/O端口和寻址方式 CPU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总线概念
20
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数据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 之无条件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也称为同步传送方式,主要用于对简单外设进行 操作,或者外设的定时是固定的或已知的场合。也就是说,这类外 设在任何时刻均已准备好数据或处于接收数据状态,或者在某些固 定时刻,它们处在数据就绪或准备接收状态,因此程序可以不必检 查外设的状态,而在需要进行输入或输出操作时,直接执行输入输 出指令。 无条件传送方式一般用于控制CPU与低速接口之间的信息交换.例 如开关、温度、压力流量等(A/D)转换器。由于这些信号变换缓慢, 当需要采集这些数据时,外设已经将数据准备就绪了,因此无需检 查端口的状态,就可以立即采集数据。由于数据保持时间相对于CPU 的处理时间长得多,故输入端可直接用输入缓冲器与CPU的数据总线 相连。若外设是输出设备,一般要求接口有锁存能力,也就是CPU送 给外设的数据应该在接口中保持一段时间,其原因是外设的速度较 慢,所以要求CPU送到接口的数据能保持到外设动作相适应的时间。
第六章IO接口与总线

外设的速度与CPU相比要慢好几个数量级,且不同外 设之间的速度也相差很大,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 性,CPU一定要等外设准备就绪之后才能执行输入/ 输出操作,而外设就绪的时刻对CPU而言是随机的, 因此需要同步。
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程序控制和程序查询 中断控制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方式
第六章 I/O接口 和 总线
6.1 I/O接口概述ຫໍສະໝຸດ 一、 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6.2 总线
回顾:
CPU
控 制 器
运算器 寄存器
DB AB
CB
存储器 00000H
~ FFFFFH
I/O接口 0000H
~ FFFFH
I/O外设
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机 CB 控制逻辑
数据 缓冲器
状态 寄存器
控制 寄存器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接CPU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寻址操作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I/O端口
传送这三种信息的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称为数据 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命令)端口
存储器映像方式 I/O独立编址方式
两种编址方式比较(一)
内 存 空 间
分别是分离 编址?还统
一编址?
I/O 空 间
内
存
I/O
空
空
间
间
(1)存储器映像编址
指I/O端口与存储器共享一个寻址空间,又称为统一编 址。在这种系统中,CPU可以用同样的指令对I/O端口 和存储器单元的进行访问。
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程序控制和程序查询 中断控制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方式
第六章 I/O接口 和 总线
6.1 I/O接口概述ຫໍສະໝຸດ 一、 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6.2 总线
回顾:
CPU
控 制 器
运算器 寄存器
DB AB
CB
存储器 00000H
~ FFFFFH
I/O接口 0000H
~ FFFFH
I/O外设
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机 CB 控制逻辑
数据 缓冲器
状态 寄存器
控制 寄存器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接CPU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寻址操作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I/O端口
传送这三种信息的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称为数据 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命令)端口
存储器映像方式 I/O独立编址方式
两种编址方式比较(一)
内 存 空 间
分别是分离 编址?还统
一编址?
I/O 空 间
内
存
I/O
空
空
间
间
(1)存储器映像编址
指I/O端口与存储器共享一个寻址空间,又称为统一编 址。在这种系统中,CPU可以用同样的指令对I/O端口 和存储器单元的进行访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寻址操作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8
I/O端口
传送这三种信息的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称为数据 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命令)端口
不同的寄存器有不同的端口地址,即用地址访问 端口由一个或多个寄存器组成 接口由若干个端口加上相应的控制逻辑组成
9
2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CPU对外设访问实质上是对IO接口中的端口进行 访问。为了区分接口电路的各个端口,系统为它们 各自分配了一个地址,称为I/O端口地址,通过译 码电路访问。
第六章--IO接口与总线
回顾:
CPU
控 制 器
运算器 寄存器
DB AB
CB
存储器 00000H
~ FFFFFH
I/O接口 0000H
~ FFFFH
I/O外设
接口:CPU与外设之间传送信息的交接部件,每一个外设都要 通过接口与主机相连。
2
6.1 输入/输出接口概述
一、IO接口的功能:
接口:解决微处理器与外设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速度不匹配 信号电平不匹配 数据格式不匹配 时序不匹配
JMP
EXIT
………………….
18
程序查询输入方式(条件传送方式 )
一种CPU主动、外设被动的I/O操作方式,很好 地解决了CPU与外设之间的同步问题
接口特点:避免了对端口的“盲读”、“盲写” ,数据传送的可靠性高,并且硬件接口相对简单。 缺点是CPU工作效率低,I/O响应速度慢; 外设要求:状态口和数据口
优点: 不必设置专用的IO指令,简化了指令系统;对I/O口 的访问更灵活方便。 IO地址空间可大可小,可以根据外设数目调整。
缺点:I/O端口占用了主存地址,相对减少了主存的可 用范围。
12
(2)I/O独立编址(一)
指主存地址空间和I/O端口地址空间相互独立,分 别编址。CPU通过指令来区分是访问I/O口还是存 储单元
I/O端口有两种编址方式:
存储器映像方式 I/O独立编址方式
10
两种编址方式比较(一)
内 存 空 间
分别是分离 编址?还统
一编址?
I/O 空 间
内
存
I/O
空
空
间
间
11
(1)存储器映像编址
指I/O端口与存储器共享一个寻址空间,又称为统一编 址。在这种系统中,CPU可以用同样的指令对I/O端口 和存储器单元的进行访问。
根据按键转向相应的服务程序。
START: MOV DX,INPORT
IN AL,DX;读入按键状态
TEST AL,01H;判断最低位按键
JNZ K1;最低位按键没闭合,转
…………………;处理K0的程序
JMP EXIT
K1:TEST AL,02H;
JNZ K2;次低位按键没闭合,转
…………..处理K1的程序
在有多个外设的系统中,CPU的查询顺序由外设 的优先级确定
19
查询控制的程序流程
读取状态端口 READY? N Y
读/写数据端口 状态端口复位
6
三 1、IO端口
CPU与外设通信时传送的信息由: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及控制信息
DB
主 AB
机 CB
接口电 路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不同的信息进入不同的寄存器,通常将这些寄存器和他们的控制
逻辑统称为IO端口。CPU可对端口的信息直接读写。对应三种
端口:数据端口、状态端口、命令端口(控制端口)。三种信息
4
2、74LS245
TTL8位双向缓冲器
控制端连接在一起 , 低电平有效。
可以双向导通,输 出与输入同相。
E • DTR 1 A B
DTR
E • DTR 1 A B
E 1
不导通5
3、74LS373 具有三态输出的TTL电平锁存器
G
G电平锁存引脚
OE 输出允许引脚
如果希望先输入数据锁存,然 后在适当时刻输出,该如何?
故最大I/O空间是64K个字节端口(或32K个字 端口)
14
四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外设的速度与CPU相比要慢好几个数量级,且不同外 设之间的速度也相差很大,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 性,CPU一定要等外设准备就绪之后才能执行输入/ 输出操作,而外设就绪的时刻对CPU而言是随机的, 因此需要同步。
分别进入三种端口的寄存器,完成不同的功能。但是传输的通道
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数据总线。
7
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机 CB 控制逻辑
数据 缓冲器
状态 寄存器
控制 寄存器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接CPU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程序控制和程序查询 中断控制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方式
15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一)
也称同步传送方式。是最简单的I/O控制方式, CPU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无条件地读写I/O端口
外设要求:简单,数据变化缓慢。外设被认为始 终处于就绪状态。始终准备好数据或者始终准备 好接收数据。
接口是CPU与外设之间传送信息的交接部件,每一个外设都要 通过接口与主机相连。
接口与端口:CPU要与多个外设打交道,一个外设又需和CPU 交换多种信息,所以一个接口通常包含多个端口。同一时刻 CPU只能和一个端口交换信息。
3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1、缓冲器:74LS244
TTL 8位单向缓冲器 作用:缓冲+提高总线驱动能力 简述:分成4位的两组,当成8位 数据使用时,两个控制端连接在一 起。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常用连接:A端接外设,Y端接 CPU的数据总线。两个G端并接, 由CPU片选。
优点:
主存和I/O端口的地址可用范围都比较大; 操作存储器指令和操作端口指令明显分开,清晰易读。
缺点:
专用I/O指令的功能一般比较弱; CPU要提供区分存储器访问和IO访问的控制信号。
13
2、I/O独立编址(二)
80X86系列微处理器采用独立的I/O编址方式 CPU使用地址总线中的A0~A15来寻址I/O口,
接口特点
CPU的DB→I/O接口(输出锁存器)→外设(CPU驱动LED) CPU的DB←I/O接口(输入缓冲器)←外设(CPU读按键信
息)
16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二)源自DBAB M/IO RD WR
端口 译码
器
数据输入 缓冲器端 /G 口
数据输出
锁存器端
G
口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17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