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ppt课件
•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 / (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 100%
12
13
2、病害的季节流行: 在一个生长季节里, 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是随 着时间而增长或衰退的, 也就是存在病害的流行的 时间动态。 3、季节流行曲线: 在一个季节中若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 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该曲线被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 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线 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流行程度。
•
•
物冠层附近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中程传播:几百米 ~几千米;动力是湍流或上升气 流; 远程传播:数十千米~数百千米以外;动力上升气流、旋 风及高空气流、锋面雨或重力作用。
• “一次传播距离”、“一代传播距离”
11
五、病害的季节流行和季节流行曲线
1、病害的计量方法: • 发病率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X100% 严重度=分级法(如下页图示)用各级代表值或发 病面积百分率表示。
因子。
• 病害流行因时、因地而异,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
有差异和变化,当其他因子相对稳定, 而某个因 子剧烈变化引起病害流行的变化,这个因子为主 导因子(教材329页)。
• 地区流行程度和差异: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 • 年际波动: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
4
三、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 植物病害的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1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 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称为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二、植物病害流行和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 发生时期和数量,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三、植物病害流行学(botanical epidemiology):在群体水 平上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 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ppt
适用于土壤微生物的测量 方法
直接计数法: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微生物体(如菌核、 线虫包囊等)。另外杂草种子和昆虫等也可采用此法。 选择性培养法:适用于某些细菌和真菌;选择性状: pH,温度,培养基,抗生素或杀菌剂等 诱集法:将植物材料等放入土中诱集,然后取出检查。 生物测定法:以植株上的发病量来估计土壤中的病原 菌量。
2. 空中孢子捕捉测量 用于气传病害;
采用孢子捕捉器(spore trap):——孢子收集器:在玻 片上涂抹上粘性物质(凡士林)。 水平玻片:利用孢子的重力沉降到玻片上;适用于较 大型的孢子捕捉。
垂直或倾斜玻片:利用孢子在空中的运动撞击玻片上
吸入型孢子捕捉:利用真空泵将病菌孢子吸入后,撞 击收集玻片表面。
负交互抗性: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 对其它药剂的敏感性增加。
6. 分子生物技术监测
方法 基于PCR技术的监测。如:PCR, nest PCR, Real-time PCR, multiple PCR等
优点 灵敏、快捷、准确
应用 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 空中捕捉孢子的准确鉴定 生理小种的监测
中有何优点? 6. 试述寄主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7. 试述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8. 以水稻稻瘟病为对象,列举出气监测内容及指标。 9. 以麦类白粉病/锈病为对象,列举出气监测内容和
指标。
方法:确定1个标准菌株(未接触过改杀菌剂的 野生菌株)的致死中浓度; 测量田间不同菌株的致死中浓度;
计算出个菌株的抗药性:
抗性因子=标准菌株致死中浓度/田间菌株致 死中浓度
抗性频率=抗性菌株数/总菌株数*100%
相关术语
多重抗药性:同时抗几种药剂
正交互抗性:对一种药剂产生抗性后, 对其它药剂也形成抗药性。
第三章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难点是农业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以及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能够从综合防治和可持续治理的概念、策略、方案制定和优化等方面了解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从植物检疫、农业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掌握农业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旨在使学生能从当今的防治策略出发,因地制宜地协调和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制定和优化综合防治方案奠定基础。
3.1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3.1.1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治理1) 综合防治等相关概念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一依靠其中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植物的不良反应。
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建国初期所制订的农业发展纲要中就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并举、全面防治,重点肃清”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对当时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十大病虫害进行了有效的控制;1975年我国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和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滥用农药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害虫抗性和再生猖獗等问题,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与此同时,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1972年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简称IPM。
经过30多年的实践,综合防治和IPM的含义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当今综合防治的主要含义就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以预防为主,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物理机械等防治方法和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使其相互补充,彼此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防治体系,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目的。
这一概念更多地强调了各种防治方法的有机协调与综合,通过促控结合,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根本上避免了单纯依靠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诸多弊端,促进了我国农业生态系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共64张PPT)
第21页,共64页。
抗病 是指植物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扩展或毒害,即
植物真正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抗侵入
外部形态结构;气孔的结构、多少、大小及开闭时间的 长短和迟早;伤口愈合速度;植物体表外渗物质。 抗扩展
寄主内部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决定了寄主本身的抗扩展 特性;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后要继续扩展,寄主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壁 的坚韧程度就成为抵抗病原物在寄主组织内扩展蔓延的重要因素。
第8页,共64页。
4. 专性腐生物 只能以无生命的有机体或无机物质作为营养来源,
不能侵害活的生物有机体,专营腐生生活。如许多木材腐朽菌,木 材上的木耳、蘑菇等腐朽菌等。
第9页,共64页。
Luttrell(1974)将病原物寄生性分为3大类:
活养生物:在自然界只能从活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在活组 织上完成其生活史,当组织死亡之后,它们即停止生长或随 之死亡。(专性寄生物)如病毒、全寄生性种子植物、真菌 中的锈菌、白粉菌和霜霉菌。 半活养生物:能侵染活组织,并在其中吸收营养,但当组织死 亡后,还能继续生长并形成孢子,如外囊菌以及许多叶斑病菌 ,黑星病菌都属于此类。它们虽能人工培养,但在培养基上往 往生长发育不良。 死养生物: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组织之前先将细胞杀死,然后侵入 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进行腐生生活。死养生物较易在人工培 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
抵抗病原物的侵入,病原物不能在寄主上建立寄生关系;或者病原 物虽能在寄主上建立初步的寄生关系,但由于寄主的抗病作用,使 侵入的病原物不久即死亡,寄主不表现任何症状。
植物的抗病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植物本身的变异和外界条件的 影响,都可使抗病性增强或减弱。
第23页,共64页。
(二)植物抗病性的变异
植物病害流行学-zhangjingbo-5
2. 1973年:9月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召开的第 二次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上,组织了一个专门讨 论数学模型在流行分析中的作用的座谈会。
3. 1974年:J.Kranz 编辑出版上述座谈会论 文,书名:《Epidemics of Plant Diseas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Agricultural Ecosystem and Plant Disease Epidemics)
提要
基本观点一: 植物病害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
分,在相当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寄主与寄生物 在协同进化过程中,建立了病害的平衡状态, 病害水平低、波动小。
基本观点二:
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群落、环境、 演替历史等方面,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差别, 不利于建立和保持病害的平衡;而一些农业栽 培管理措施又容易造成有利于病害发展流行的 条件,病害易于流行。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学中的物质指生物生命必需的 各种营养元素,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 连接构成物质流。
辐射能
CO2 O2
H2O 营养分
无机物质传递
有机物质传递
能量流动
生产者
CO2
(绿色植物)
O2
一级消费者
H2O 营养分
(草食动物)
第二级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肉食动物) 次
第三级消费者 级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和人为
2.4 农业生态系统和植物病害的流行
经人工改造后的系统 以农业为目的的系统 有明确的经济要求 营养结构比自然生态系统单纯 开放性强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的症状
腐烂
植物组织分解腐烂,发出臭味,常见于果 实和块根等部位。
变色
植物的叶片、花瓣、果实等部位失去正常 颜色,变得枯黄、淡绿或紫红。
坏死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坏死,出现斑点、腐烂 等现象。
萎蔫
植物因缺水而导致的枯萎现象。
畸形
植物的器官变形、扭曲、过度生长等,影 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02
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降低下一 年病害的发生率。
化学防治方法
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
针对不同的病害,使用相应的化学农药进行 防治,如杀菌剂、杀虫剂等。
根据病害发生的情况和作物的生长阶段,合 理使用农药的种类、浓度和施用次数,避免 滥用和过量使用。
轮换使用农药
注意安全
04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害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 降低植物染病的可能性。
合理轮作制度
避免连作,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 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和繁殖。
精耕细作
通过精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及时 排水、合理施肥等,改善植物生长 环境,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生物因子
包括病原菌、害虫、线虫等生物 侵入植物体后引起的病害。
非生物因子
包括不良气候条件(如高温、低 温、干旱等)、营养不良、环境 污染等因素引起的病害。
植物病害的类型
1 2
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 病原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 接触期
定义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到达受寄主外渗物质的影 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 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病原物活动方式
(1)被动活动(自然和人为传带) (2)主动活动
影响因素
(1)非生物因素(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 相同。
Koch’s rule: 1. The suspected pathogenic organism should be present in all cases of the disease and absent from healthy animals. 2. The suspected pathogen should be isolated from a diseased organism and grown in a pure culture away from the disease host. 3. Cells from a pure culture of the suspected organism should cause disease in a healthy animal. 4. The organism should be re-isolated from the newly diseased animal and shown to be the same as the original.
多循环病害:一个植物生长季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如 稻瘟、白叶枯、玉米大小斑、白粉病等大多数田间病害,生长季 节有多次侵染,潜育期一般较短,多为局部病害。也有许多例外, 如棉花枯萎病例外。-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改善栽培措施、药 剂防治。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
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
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
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病害流行复习资料(1)
植物病害流行学第一章1.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生侵染性病害的过程。
是指植物病原物群体在寄主群体中大量传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
3.大区流行:在一个流行季节中,自然传播很广甚至洲际传播的状态,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4.稳态流行: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叫“常发病”。
5.突发流行(前进性流行):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6.1963年《植物病害:流行和防治》,这一学科产生标志。
7.流行病发生必须同时具备9个条件:1.寄主方面,通过敏感个体的积累产生了大量敏感个体;2.寄主的高度发病可能性;3.合适的转主寄主的存在;4.病原方面拥有高致病性;5.有侵染性的病原;6.高繁殖能力;7.高效的扩散传播;8.非特定的生长要求共同决定;9.环境方面,有适宜病原形成、发展的天气条件。
8.流行规律的具体研究内容:①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分析,包括寄主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和人类4个方面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平衡和演变、流行主导因素及其变化等。
②病害流行的遗传基础,研究寄主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群体遗传学,作为病害流行动态的内因。
③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包括病害(病原物)在侵染过程、侵染循环各阶段和流行季节或年度间的定量变化速率、定量描述方式等。
④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包括病原物传播体传播机制及传播后果的定量分析与描述方式等。
⑤病害流行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⑥有关研究方法和技术,如病害和环境监测、人工控制实验、仪器和工具等。
9.观察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法。
第二章1.食物链和营养级:由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以食物的关系相互连接成的一个整体,就像一环扣一环的链条,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营养级。
智慧树知道网课《普通植物病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黄瓜炭疽病病斑为()。
A.近圆形B.角形C.长梭形D.条形2【单选题】(10分)腐烂时如组织解体较慢,水分能及时蒸发,病部表皮干缩而形成()。
A.湿腐B.软腐C.硬腐D.干腐3【多选题】(10分)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
A.养分的转移与运输B.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C.光合作用D.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E.生长与发育4【多选题】(10分)霉状物包括()。
A.毛霉B.青霉C.灰霉D.霜霉E.绵霉5【判断题】(10分)大葱紫斑病为褐色或暗紫色,湿度大时病部长满深褐色或黑灰色霉粉状物,无同心轮纹状。
A.对B.错6【判断题】(10分)辣椒青枯病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褪绿。
A.对B.错7【判断题】(10分)只要植物在形态方面发生改变就是发生了植物病害。
A.错B.对8【判断题】(10分)新疆哈密瓜受病毒侵染后,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劣。
A.错B.对9【判断题】(10分)坏死只发生在植物的叶片,表现为细胞死亡。
A.错B.对10甘蓝黑斑病灰褐色圆形病斑,病斑无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有较致密的黑色霉状物。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多选题】(10分)植物病害循环主要涉及()。
A.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B.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C.侵染过程D.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和传2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方式有()。
A.雨、水B.气流C.种子和繁殖材料D.人为因素E.介体3【多选题】(10分)线虫的接种体可以是()。
A.幼虫B.卵C.孢子囊D.成虫4【判断题】(10分)病原菌的接种体是病原物具有独立存活、传播和侵染功能的最小结构。
A.错B.对5【判断题】(10分)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与之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A.错B.对6【判断题】(10分)病原物的侵入方式包括直接侵入、伤口侵入和自然孔口侵入。
A.错B.对7【判断题】(10分)病原物的侵入并不表示寄生关系的建立,而建立了寄生关系也不表示一定发病。
植物病害流行复习资料参考(夏钒)
植物病害流行复习参考资料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的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共同结合而成的生态学单元。
3.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为目的,有明确的经济要求,经人工改造后的生态系统4.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5.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6.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限定边界内的若干要素或成分组成的整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7.控制系统:一个开放的系统,如果它的输出中有一部分又成为输入,重新进入系统,并对未来的输出起某种控制作用的,称为控制系统。
8.反馈:指输出的一部分又送回输入并对在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9.植物病害系统:病原物和寄主植物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系统。
10.植物病害流行系统: 是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和动态的生物系统。
11.自然病害系统:自然植被中的病害系统称为自然病害系统,在该系统中,寄主和病原物在在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病害的平衡状态,病害水平低,也称常发状态。
12.作物病害系统:作物群体中的病害系统称为作物病害系统。
在作物系统中,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种植制度和农业措施等造成一系列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容易引起病害加重,甚至成为流行状态。
13.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 disease)(单利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没有再侵染的病害,如麦类黑粉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条纹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4.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复利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的病害,如水稻稻瘟病、麦类锈病、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气流和流水传播的病害等。
《植物病害流行学》理论教学大纲
《植物病害流行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植物病害流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lant disease epidemiology Syllabus课程编号: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1学分总学时:40(32+8)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育种、栽培学、气象学、生态学、生物统计、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
后续课程:撰写人:张长青审订人;李俊凯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植物病害流行学运用系统理论和生态学观点分析植物病害系统的结构、要素和相互关系,以病害群体动态的定量分析为核心,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其理论和方法。
学习该学科旨在拓宽学生对植物病害的宏观认识和提高对病害预测、防治和宏观控制的基本能力。
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本章重点:学习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定义,历史上国内外植物病害流行的重大事件。
本学科形成的历史和学科特点,研究内容、任务、方法以及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流行学的含义、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学习该学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1.1 植物病害流行的现象1.2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学1.3 研究内容和任务1.4 流行学的研究方法1.5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生态系统和植物病害 4学时基本知识点: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自然病害系统与作物病害系统的区别;病害流行主导因素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以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思想未基础,学习植物病害系统的含义、结构,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和病害四面体,以及植物病害系统的网络结构。
分析病害流行的状态、影响因素以及病害流行主导因素的分析。
本章难点: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2.1 有关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概念2.2 植物病害系统2.3 病害流行因素分析2.4 病原群体毒性的动态研究方法第三章植物病害流行过程的分析(侵染过程与定量流行学组分) 4学时基本知识点:植物病害流行阶段的划分;侵染概率的含义、测定和计算方法;ID—DI曲线的形式、测定和计算方法。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植物病害概述 • 植物病害的发生 • 植物病害的流行 • 植物病害的防治 • 植物病害的研究
01
植物病害概述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由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和产 量降低的现象。这些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植物、化学 物质等。
短期趋势
短期趋势主要受气象条件、农业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季节性气候变 化、种植制度调整、水肥管理等都会影响植物病害的流行趋势。
植物病害流行的预测
监测病情
通过监测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 病情,可以预测植物病害的流
行趋势。
调查病情
通过对寄主植物和病原物进行调 查,了解其分布、发生规律等信 息,可以预测植物病害的流行趋 势。
非生物因素
如环境条件、气候变化、土壤肥力等因素,也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
植物病害发生的机制
病原菌的侵染
病原菌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植物体内,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 下繁殖和扩展。
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对病原菌的侵染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与植物的 品种、生长状况、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植物病害发生的规律
季节变化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季节变化密 切相关,一些病原菌只在特定
的季节内繁殖和侵染。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 件不同,导致植物病害的分布和 发生也有所不同。
寄主植物的分布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分布 也有关,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 况直接影响着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 。
03
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
植物病害的判断
判断植物是否患有病害,需要观察植物的症状表现。通常,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等。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PPT课件
6.3.1 植物生长发育阶段
教材:P78
第68页/共78页
6.3.2 寄主生长量
包括:叶片数、叶片面积、叶面积系数、茎 数、分蘖数等。(棉蕾数、棉桃数、果数等) 依据研究的需要决定。
第69页/共78页
6.3.2 寄主生长量
常用叶面积测定方法:
方格纸法 叶面积仪法 称重法 系数法等 图像处理法
3. 病情记载
• 通常的病情记载方法:
普遍率(I) 严重度(S) 病情指数(DI)
第23页/共78页
普遍率(incidence,简写I):
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是将观测的植物单元分成病、健两类,计算
发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植物单元:叶片、果实、茎、穗、植株等。
i1
i1
i:病级数(1~n) Xi:病情为 i 级的单元数 Si:病情为 i 级的级值
第27页/共78页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 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通常 用0~1的小数表示。
第28页/共78页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① 确定目的与要求; ② 确定参与人员; ③ 确定项目和方法; ④ 讨论; ⑤ 试用(返回上一步); ⑥ 确定实施方案; ⑦ 报农业部、国家标准局批准; ⑧ 发布实施。 第37页/共78页
6.1.2 现代高新技术与病害监测 与3S集成技术
(1)全球定位系统(GPS) (2)遥感技术(RS) (3)地理信息系统(GIS)
一般调查 系统调查
一般调查(普查):是一种针对了解生产 田中病害发生和危害程度以决定是否需要 进行防治而采取得调查方法。
第三章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
第三章思考题
1. 何谓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它们各有何特点? 2. 自然病害系统和作物病害系统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3. 用于系统动态描述的方法--状态变量法有哪些重要特征? 4. 环境条件对寄主和病原物有哪些影响?它是如何影响病害 流行的?
25
9
3. 自然病害系统:自然植被中的病害系统称为自然病害 系统,在该系统中,寄主和病原物在在协同进化过程 中形成病害的平衡状态,病害水平低,也称常发状态 (endemic state)。
4. 作物病害系统:作物群体中的病害系统称为作物病害 系统。在作物系统中,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种植制度 和农业措施等造成一系列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 容易引起病害加重,甚至成为流行状态(epidemic state)。病害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和保持人为的病 害平衡状态。
3
层次性: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有其本身的组成部分, 它们本身也是一个系统通常把它们(要素或组 成部分)称为子系统;子系统中又有子系统, 系统是多层次的。
例如,在生命世界,通常可分为细胞、器 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 的生命系统。自然科学中的系统概念,是在 Bertalanffy 研究“机体生物学”中得到发展, 由“机体系统论”发展成为“普通系统论”的。
20
1. 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当环境条件(如气象)对寄主有利,植物生长健壮,其 抗病性可充分表现;当环境条件对寄主不利,削弱寄主的生长 势,降低其抗病性,使病原物易于侵染。2. 对病原物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繁殖、侵染、传播和度过休眠期都有很大 影响,特别是温、湿度对其影响比较突出。
21
3. 对二者影响的结果:
16
这个方法有三个重要特征:
A.把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于信息反馈的控制原理巧妙地结合起来。 B.应用了状态(state)[也叫水平(level)]和速率(rate) C.用差分方程表示事物的变化。 ②外部描述――描述“黑盒”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循环病害流行结构图解 E
病害流行
寄主群体
病
害
In
La
Le
病原物
SP
SR
SD
Su/AH
H
13
多循环病害流行结构图解
E
病害循环1
In La Le
病
害
寄主群体
病原物
流
行
病害循环n
SP SR SD
In La Le
H
Su/AH
In-侵染 La-潜伏 Le-病痕生长 SP-孢子形成 SR-孢子释放 SD-孢子散布
17
3.3 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植物病害是病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这三方面 习惯上称为“病害三要素”或“病害三角”。
植物病害流行也就是有关病原物群体、寄主群 体和环境条件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18
(一)病原物(pathogen):病原物的致病力强、传播有效 是病害流行的必备条件,包括病原物的寄生性、对环境条 件的适应能力、高度的繁殖能力和高效的传播侵染能力等 多方面的因素
Su-存活 AH-转主寄主
E 环境干预因子
H
人 类干预因子
14
E
多循环病害流行结构分步图解
病害循环1
In La Le
病
害
寄主群体
病原物
流
行
病害循环n
SP SR SD
In La Le
H
Su/AH
15
8.系统动态的的描述方法
系统动态是指系统随时间而发生的各种变化。 ①内部描述----状态变量法
即用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的行为,通称为“系 统动态”或“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已广泛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七十年代初应用 于生态学,很快被植病工作者引入植病流行学。
成分组成的整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输入 和输出的关系。
1
2.系统的特征
任何系统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整体性、 结构性和层次性。
整体性: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统 一体。这个整体的性质不等于各要素在孤立状 态下性质的简单相加,即通常所说的“整体不 等于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2
结构性:
正偏离;负偏离 正反馈;负反馈
7
稳定台阶 输入
正反馈反馈
正反馈 输出
有调定点和稳定台阶的控制系统
8
3.2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
1. 植物病害系统(plant pathosystem): 病原物和寄主植物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系统 (Robinson, 1976)。
2.植物病害流行系统: 是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 构成的开放和动态的生物系统。
16
这个方法有三个重要特征:
A.把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于信息反馈的控制原理巧妙地结合起来。 B.应用了状态(state)[也叫水平(level)]和速率(rate) C.用差分方程表示事物的变化。 ②外部描述――描述“黑盒”法
即把系统作为一只“黑盒”(不管它的内部成分和结构如 何),不破坏它的整体性,只从外部给以一定的“输入”,根据 它的“输出”研究系统的功能,即从系统的外部通过传递函数G (X)描述系统的行为。“黑盒”法也称“刺激-反应”法。
系统在整体上的性质不等于各组成部分性质 的代数和,其原因在于系统中的各要素不是各自 孤立的,而是彼此间联系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 构,成为一个整体,因而发挥着整体的功能。
功能决定于结构。同样的组成成分,但由于 结构的方式不同,可以成为性质截然相反的两个 系统。一个系统之所以与其他系统在整体性质上 相区别,或基于组成成分不同,或基于结构方式 不同,或同时基于这两点。
(二)寄主植物(host plant):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感病品种 是构成病害大流行的重要因素,
(三)环境条件(Environments):环境条件包括:气象、土 壤、肥料、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19
环境条件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1. 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2. 对病原物的影响: 3. 对二者影响的结果:
24
第三章思考题
1. 何谓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它们各有何特点? 2. 自然病害系统和作物病害系统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3. 用于系统动态描述的方法--状态变量法有哪些重要特征? 4. 环境条件对寄主和病原物有哪些影响?它是如何影响病害 流行的?
25
3
层次性: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有其本身的组成部分, 它们本身也是一个系统通常把它们(要素或组 成部分)称为子系统;子系统中又有子系统, 系统是多层次的。
例如,在生命世界,通常可分为细胞、器 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 的生命系统。自然科学中的系统概念,是在 Bertalanffy 研究“机体生物学”中得到发展, 由“机体系统论”发展成为“普通系统论”的。
环境条件不管是对病原物的影响还是对 寄主的影响或是对二者都影响其结果都要对 病害流行带来影响。
如果对寄主有利而对病原物不利,则流 行就减缓,反之,则增强。如果对二者都影 响,就以相加的总效应或相减的净效应影响 病害流行。
22
人类
病害三角
病原物
环境
寄主
病害四面体
23
3.4 植物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
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是指那些易于变动而成 为限制性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说具备这种因素与 否,对病害是否流行起决定性的作用。
3.1 系统的概念
1.系统的定义 普通系统论的创始人、理论生物学家L. V. Bertalanffy (1972) 提
出:“系统的定义可以确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 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这可作为一个普遍适用的定义。我们对这一定义作这样的解释: 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限定边界内的若干要素或
10
5.流行学中的系统层次
寄主 病原物 病害
流行
杂草 昆虫
生物压制系统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管理系统
作物管理系统
品种 肥料 栽培措施
经济 情报心理
地形气候 作物次序 接种来源
农业生态系统
11
6. 流行系统的组成成分: 病原物、寄主和病害三个子系统 (Kranz, 1978)。7. 流行系统的结构:
9
3. 自然病害系统:自然植被中的病害系统称为自然病害 系统,在该系统中,寄主和病原物在在协同进化过程 中形成病害的平衡状态,病害水平低,也称常发状态 (endemic state)。
4. 作物病害系统:作物群体中的病害系统称为作物病害 系统。在作物系统中,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种植制度 和农业措施等造成一系列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 容易引起病害加重,甚至成为流行状态(epidemic state)。病害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和保持人为的病 害平衡状态。
20
1. 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当环境条件(如气象)对寄主有利,植物生长健壮,其 抗病性可充分表现;当环境条件对寄主不利,削弱寄主的生长 势,降低其抗病性,使病原物易于侵染。2. 对病原物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繁殖、侵染、传播和度过休眠期都有很大 影响,特别是温、湿度对其影响比较突出。
21
3. 对二者影响的结果:
4
3.反馈和控制系统
系统可以是开放的或封闭的。 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即有物质、能量、 信息流在其中经过的系统。 控制系统:一个开放的系统,如果它的输出 中有一部分又成为输入,重新进入系统, 并对未来的输出起某种控制作用的,称为 控制系统。
5
输入
反馈回路
系统
环
境
控制系统
输出
6
反馈:指输出的一部分又送回输入并对在 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