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撰写要点

合集下载

老中医药专家工作总结

老中医药专家工作总结

老中医药专家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老中医药专家,我深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也深知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医药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中医治疗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总结一下我多年来在中医药领域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老中医药专家,我始终坚持学习和进步。

中医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我深知自己的知识有限,所以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我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阅读最新的医学文献,与同行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

其次,我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也不断总结和归纳自己的临床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最后,我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始终坚信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我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通过讲学、撰写医学著作、指导学生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让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老中医药专家,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治疗服务。

我也将继续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发光发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老中医行医经验总结范文

老中医行医经验总结范文

在中医药的历史长河中,老中医们以其深厚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我在行医数十年的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之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一、医德为先,心怀仁爱作为一名中医,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医德。

医者仁心,医者仁术。

我始终秉持“医者父母心”的理念,对待患者如亲人,以真诚、关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在临床工作中,我深知“治病救人”的重要性,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勤学不辍,博采众长中医学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老中医,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博采众长,以充实自己的临床技能。

我主张中医学要与时俱进,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我也注重传承中医经典,将先人的宝贵经验发扬光大。

三、辨证论治,精准施治中医学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认为,中医治疗不仅要注重症状的改善,更要关注病因的消除,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在辨证过程中,我注重观察患者的舌象、脉象、面色等,结合病史、体质等因素,全面分析病情。

四、注重养生,预防为主中医强调“治未病”,预防为主。

在临床工作中,我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还注重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我主张饮食宜清淡、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同时,我还提倡运动养生,鼓励患者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

五、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作为一名老中医,我深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传承中医经典的基础上,我注重创新,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我认为,中医学要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总之,在行医数十年的历程中,我始终坚持“医者仁心,医者仁术”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老中医经验总结范文

一个老中医经验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逾四十载。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其独特的治疗理念。

以下是我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愿与同仁分享,共同探讨中医之道。

一、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作为一名中医,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理论,才能在临床中正确辨证施治。

我强调,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要注重以下几点:1. 理解中医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2. 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3. 熟悉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等。

二、注重临床实践,积累经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关键。

以下是我积累的一些临床经验:1. 重视望、闻、问、切四诊,准确把握病情;2. 根据病情,灵活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 注重中药配伍,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方;4.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三、重视医德修养,关爱患者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关爱患者。

以下是我对医德修养的几点体会:1. 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2. 关爱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人文关怀;3. 诚实守信,遵守医疗法规,保护患者隐私;4.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中医的信任。

四、关注学术交流,传承中医文化中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关注学术交流,传承中医文化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学术交流的一些看法:1.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经验;2.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3. 发表学术论文,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4. 传承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医。

总之,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将始终保持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为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我的经验总结能对同行有所启发,共同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

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做为边远地区的中医工作者,要向全国名老中医学习条件有限,比较困难。

考取了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中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医理论和提高临床能力的机会。

该项目的主要方法是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

笔者就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道探讨。

1 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内容1.1 医德医风祖国医学非常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大医精诚”,精是医疗技术精湛;诚就是对医德医风的要求,没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敬业精神,专业技术就不可能达到精湛的水平。

名老中医都是德艺双馨的大师,这也是中医工作者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主要方面。

焦树德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他对中医药事业非常热爱,有强烈地民族自豪感和中医药自信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病患者时,焦树德老师经常激动地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此类疾病中医文献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中医治疗疗效好,而且安全”。

焦树德已八十三岁高龄,身体不太好,每天限制挂号,但当碰到外地患者就诊时,就格外放宽,给予其极大的方便。

这些都深深地感动了我,当自己面对繁忙的门诊工作,面对等待的患者,也毫无怨言,认真耐心地诊治每位患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名老中医的医德医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治学方法名老中医的成功经验,和他们严谨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他们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有很深的造诣,传统文化底蕴很深,中医理论根基扎实。

在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上都下了一番苦功夫,熟谙原文,旁及各家,他们对中医经典思想的熟悉把握程度,是中青年中医所不及的。

所以青年中医工作者要在读经典上补课,临床工作之余,多挤时间研读经典著作,养成读经典研修各家中医著作的好习惯,贵在坚持和不懈,同时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加大积累,不断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学以致用,带着临床问题去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闪光点,找创新点。

老中医看病总结报告范文(3篇)

老中医看病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老中医作为中医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肩负着弘扬国粹、服务人民的使命。

本文以一位资深老中医为例,对其看病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老中医简介该老中医,男,80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他曾任某知名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现任某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

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疾病,尤其对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

三、看病经验总结1. 医德高尚,关爱患者该老中医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对待患者热情周到,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询问病史,关心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

他常说:“医生是患者的贴心人,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患者。

”2.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广泛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他不仅精通中医理论,还熟悉西医知识,能够将中西医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诊疗方案。

3. 辨证论治,灵活施治老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

他善于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地域等因素,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注重预防,养生保健老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他注重养生保健,教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他还针对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养生建议。

5.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探索创新。

他关注国内外中医药研究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四、具体病例分析以下为该老中医诊疗的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患有慢性胃炎多年。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该老中医在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后,诊断为慢性胃炎。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经验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传承经验。

这些专家可都是咱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经验可不是一般的丰富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学术传承。

学术传承就是把前人的学问、技艺、经验传给后人,让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那么,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是怎么做到的呢?1.1 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所以,他们经常会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听讲座,学习新的知识。

他们还会读很多书,研究很多资料,以便更好地掌握中医药的知识。

1.2 注重实践,勇于创新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注重实践,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药的技艺。

所以,他们经常会去医院看病,给病人开药方。

他们还会在家里自己动手试药,看看药的效果如何。

他们也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会勇于创新,尝试用新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1.3 传承精神,培养后继者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重视传承精神,他们知道只有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才能让中医药事业得以延续。

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看病、开药方。

他们还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尝试新的方法。

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专家。

2.1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他们知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总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他们还会组织各种学术活动,让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2.2 尊重传统,创新发展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尊重中医药的传统,他们知道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但是,他们也知道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所以,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这样,他们才能让中医药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3.1 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这些名老中医药专家非常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名老中医经验荟萃

名老中医经验荟萃

名老中医经验荟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名老中医经验荟萃自古以来,中医药就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世人所推崇。

名老中医,指的是那些在中医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的医者,他们的医术精湛、治病有方,被誉为中医界的泰斗和典范。

每一位名老中医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和医学理念,他们的经验之路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名老中医经验荟萃,意味着将各位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汇集于一篇文章之中,以供广大医务人员和爱好者参考学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名老中医及其治疗经验,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启发和启示。

1. 朱世寿:《医心方脉传》的作者,他是清代著名名医,精通方剂和方脉诊断。

朱世寿先生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常常强调调理气血、阴阳平衡,擅长应用药膳疗法治疗病症。

朱世寿的治疗方法深受患者的欢迎,被誉为妇科领域的泰斗。

2. 吴昆仑:中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和慢性病。

吴昆仑先生提出了“病从心起”、“患者心理疏导”等理念,强调心态调整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他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调理,重视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被誉为男科治疗的权威。

3. 张继周:中国现代中医学著名专家,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内科疾病。

张继周先生主张“以食补药、食疗养生”,提倡通过饮食调理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的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深受患者喜爱。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名老中医中的几位,他们每个人在不同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

名老中医们的经验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他们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中医药的精髓和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医术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

在当今社会,中医药的地位愈发重要,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名老中医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医疗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我们有必要将名老中医的经验继续传承下去,为维护人们的健康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1.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名老中医注重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强调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调。

中医将身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调整和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经络等因素,实现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治疗:名老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将治疗方法和方案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他们注重通过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重视预防为主:名老中医提出“上医治未病”的观念,强调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他们认为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

4. 注重平衡和调和:名老中医将健康看作是身体内部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和平衡的结果。

他们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内外环境的平衡紧密相关,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因素,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5. 结合中药和针灸疗法:名老中医注重中药和针灸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

中药以其丰富的药材资源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调节身体机能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灸则以其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流动的方式,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6. 尊重自然和个体的特点:名老中医尊重自然规律和个体的特点。

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来指导临床实践。

同时,他们注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尊重每个人的体质和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个体化的调整和治疗。

7. 重视经验传承和反思实践:名老中医注重经验的传承和实践的反思。

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同时,他们也注重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

总之,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体现了整体观念、个体差异、预防为主、平衡和调和、中药和针灸疗法的结合、尊重自然和个体特点、经验传承和实践反思等重要观点。

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医名医经验类文章怎么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名医经验类文章怎么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名医经验类文章怎么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医名医经验是指中医领域里一些著名中医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这些经验丰富的医师通过对众多病例的观察和分析,探索出一些独特和有效的治疗模式,有着举世公认的医疗成果。

中医名医经验所蕴含的价值可谓千金一诺。

这些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不仅可以针对特定疾病起到显著疗效,还能够帮助医师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并总结一些中医名医的经验。

通过对他们的医术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髓,并从中汲取启示。

这些经验不仅对于中医学术界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可以为广大中医从业者和患者提供实用的治疗参考。

通过对中医名医经验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共性和独特之处。

这些经验包括对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养生保健的建议、药物的应用技巧等方面的经验。

同时,这些经验也反映了中医学的独立性、创新性和针对性,体现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对中医名医经验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并认识到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些经验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的宝贵经验,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中医名医经验的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两位中医名医的经验。

每个名医的经验将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呈现:首先介绍名医的背景和成就,然后逐一介绍他们的经验要点。

其中,名医经验1将包含要点1和要点2,名医经验2将包含要点1和要点2。

每个要点将详细解释和分析,并举出相应的实例。

通过对这些经验的介绍,我们可以充分了解中医名医们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中医名医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探讨这些经验对于中医的现代发展有哪些启示。

【论文写作纯干货】基于医案数据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论文写作框架

【论文写作纯干货】基于医案数据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论文写作框架

【论文写作纯干货】基于医案数据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论文写作框架⊙编辑:一墨
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
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是中医药发展的重大任务。

名老中医医案是名老中医学术思
想与经验的载体,是名老中医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

基于名老中医医案
进行挖掘分析,可以快速总结其核心临证经验,指导临床实践。

为此,如何快速提炼其学术经
验,形成学术特色,并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我们提出以下写作框架。

1
通常在引言中简单叙述所涉及的专家老中医的资质:包括职称、从业时间、学术观点、诊疗优
势病种、专业领域学术影响力。

说明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等。

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
所涉及的疾病的治疗现状,引出老师的学术优势和与他人的不同。

2
名医独特经验或理论特色介绍,不应过多地陈述古籍中的观点,不要以教科书的内容代替专家
的学术观点,注意阐述名老中医的独有的认识、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3
基于医案数据收集的方法、筛选标准、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结果。

4
附名老中医典型验案加以佐证,分析其辨证和用药特点以及独特之处。

建议验案的选择要反映
名老中医的独有认识,并与数据分析的结果相互印证。

5
讨论中注意联系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数据分析结果、典型验案之间的相互关联,尤其强调是
专家的经验总结,文中要有**教授认为、**教授指出等字眼,在讨论部分还需提出通过对**教授
的经验总结和医案数据分析,作者自身进一步的认识和发挥。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说起老中医,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瑰宝啊!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这事儿听起来挺正式,但咱们不妨把它当成是一次和长辈聊天,聊聊那些年,老中医们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为咱们老祖宗的健康保驾护航。

咱们先说说这老中医的“望闻问切”。

你别小看这四个字,那可是中医诊断的精髓。

望,就是看,看病人的脸色、舌苔,有经验的老中医一眼就能瞧出个大概。

闻,不光是闻气味,还得听声音,病人说话的声音、咳嗽的声音,都藏着病情的秘密。

问,那更是得仔细,病人的饮食、睡眠、大小便,都得问清楚,这样才能全面了解病情。

切,就是摸脉,老中医的手指往手腕上一搭,那脉象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病人的身体状况如何。

这一套下来,简直就像侦探破案,既神奇又让人佩服。

老中医的学术经验,那可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得来的。

他们不像咱们现在,有手机、有电脑,一搜索啥都知道。

他们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尝草药、去摸脉象、去观察病人的反应。

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味有效的草药,他们得翻山越岭,走遍千山万水。

这种精神,咱们现在得好好学学,毕竟,实践出真知,这话可是永远都不会错的。

老中医看病,讲究的是“辩证施治”。

这可不是说,你得了感冒,我就给你开感冒药那么简单。

他们得根据你的体质、病情、生活习惯,综合考虑,然后给你开出一张个性化的药方。

这药方里,可能有几味草药,也可能有食疗的方子,总之,都是为了让你快点好起来。

这种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治疗方法,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而且啊,老中医们还特别注重养生。

他们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得好好保养。

所以他们平时就讲究饮食均衡、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现在咱们也得好好学学。

毕竟,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咱们得学会慢下来,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老中医们的学术经验,那可都是宝贝啊!他们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上面。

现在咱们整理这些经验,不仅是为了缅怀他们,更是为了传承他们的智慧和技艺。

毕竟,中医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啊!咱们得好好保护它、传承它、发扬它!说到这儿啊,我还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总结XXX副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用针药结合的方法诊治颈肩腰腿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

赣州市针灸推拿委员会常委等职。

经过多年努力使针灸康复科成为赣州市基层特色专科,在本地享有盛誉。

XXX副主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博览群书,兼收并蓄,精益求精,师古训而不拘泥,尊大道而知变通,在潜心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继承中有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

(一)强调辩证论治郭主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辨证论治。

有人认为针灸无非是哪儿痛就针哪儿,没什么好辩证的,其实不然。

郭老师常告诫:要做一名好的针灸医师,必须先是一名好的中医师,也就是说,必须首先掌握好中医学,在这个大而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在针灸上有所发展,因为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所以针灸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辩证论治。

郭主任在临床上常常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以针为主,或采用针药并用以治之。

①针灸治疗强调辨证选穴。

主任在临床上常告诫选穴不可滥,要少而精,不能什么地方不适就在什么地方针,最后病人全身到处是针,还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名针灸医生呢。

要熟练掌握中医辨证论治,从经络辨证、从脏腑辨证。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取穴少而精;②针药并用,强调以疗效为先。

例如,主任在诊治面瘫时,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常配合中药治疗,以祛风、解表、活血、通络。

辨证为要,双管齐下,则治疗效果显著。

(二)精于针刺1、单手进针,匠心独运,在进针方面,临床通常采用双手进针方法,而单手快速进针法,若没有一定的指力,熟练的技巧,灵活的手法,则进针是不可能的。

郭老师单手进针手法的特点是:持针时有其独特姿势,刺手侧沉肩、曲肘、悬腕。

郭主任十分强调押手在进针时的特殊作用。

下针前,先用押手揣穴,郭主任认为,腧穴为“神气所游行出人之处,故而当以标准定位作参考,押手指下有凹陷或空豁感处是穴,不必拘泥。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

名老中医是指在中医领域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医生。

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治疗各种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几位名老中医的经验。

首先是王师傅,他是一位在中医界有着广泛声誉的老中医。

他的经验之一是治疗咳嗽。

他认为咳嗽的发生与肺和肾的功能紊乱有关。

他采用中药调理肺肾功能,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医治疗疾病是要从整体出发,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而不是仅仅看症状。

另一位名老中医是张医生,他对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的经验之一是治疗胃炎。

他认为胃炎的发生与饮食不当和情绪波动有关。

他强调饮食的调理,主张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他还注重调理情绪,认为情绪的不稳定会加重胃炎症状。

他的经验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情绪稳定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还有一位名老中医叫李师傅,他对于治疗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寒湿侵袭有关。

他采用温热的中药调理体内的寒湿,通过温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风湿病症状。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风湿病的治疗需要从源头入手,驱除体内的寒湿,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最后要提到的是赵教授,他是一位在中医学界有着极高声誉的名老中医。

他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他强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

他主张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他还强调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从生活方式的调整开始,远离不良习惯和情绪压力。

名老中医们的经验是中医宝贵的财富,是中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参考。

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积累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

这些经验不仅是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更是对患者的关怀和治疗的积极探索。

通过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的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分享心得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分享心得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分享心得
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一名老专家,多年来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心得,今天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中医药的治疗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治疗过程中要全面考虑
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因此,我在接诊患者时,首先要了解其病情以及身体的整体状况,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及仔细观察,找出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药讲究“治未病”,即在没有病症出现时,要进行预防和
调理,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因此,我建议大家要注重平时的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可以采用中药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后,中医药强调“因人而异”,同样的病症可能因不同的体质而有
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使用中药时要选择专业的中医药医师进行诊断和开方,避免盲目使用。

总之,中医药是一门非常宝贵的传统医学,它强调综合治疗,注重调整身体的整体状况,对许多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有非常好的疗效。

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医药文化,积极采用中医药治疗,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名老中医谈开中药处方的经验

名老中医谈开中药处方的经验

名老中医谈开中药处方的经验
1. 个体化治疗:名老中医强调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因此中药处方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他们会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史、症状等因素,以及当前的病情和环境因素,来制定最适合患者的中药处方。

2. 综合调理:中医理论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名老中医在开中药处方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不仅针对主要症状,还会兼顾其他可能相关的问题,以达到综合调理身体的目的。

3. 辨证施治:中医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信息,判断其病证类型,然后针对性地开方用药。

名老中医会准确辨证,确保处方符合病证的本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4. 合理配伍:中药处方中的药物需要合理配伍,以达到协同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效果。

名老中医会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特性,进行巧妙的配伍组合,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 药量和疗程:名老中医在开中药处方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控制药物的用量。

过量或不足的药量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他们也会根据病情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治疗疗程。

6. 调整和随访:名老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中药处方。

他们会鼓励患者定期复诊,以便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名老中医在开中药处方时注重个体化、综合调理、辨证施治、合理配伍、药量和疗程的控制,以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这些经验和观点旨在提高中药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简介: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心肌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在诊疗实践中,注重西医诊断与中医特色治疗的密切结合,重视中医体质学说,善于辨别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妇科等疑难杂症,与临床兢兢业业,对科研认真严肃,于教学治学严谨.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简述如下:一、主张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认为清代名医徐灵胎兰台轨范“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的经验是切合实际的,指出既要注意讲究辨证论治的整体性精髓,也要切中病损的关键,立方遣药,要着眼于提高疗效,所以治疗不少顽疾获良好效果.二、主张经方、古方、时方可因证施用,不可偏废;尤其喜用、善用真武汤合生脉饮以治疗心功能不全;苓桂术甘汤合补心丹治疗心悸;调胃承气汤合益气活血方以治疗心肌梗塞;四逆散合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等.三、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认为气血乖常乃人身疾患之大端,重病、久病多有气滞、血瘀之嫌,活血通瘀、疏畅脉络,常可起沉疴大证的作用.尤其心脑血管病,不能只从风、火、痰、虚立论,还应着意于瘀上.四、重视芳香温通治法的应用.认为多种疾病,包括心脉痹阻及血脉不通,每与寒凝气滞有关,芳香温通以开窍醒神复脉,有别于清热开窍之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等,而以辛温、甘温或苦温药物如苏合香丸、菖蒲丸及哭来笑去散治疗,常可取得显着效果.自创复脉汤党参、黄芪、肉桂、干姜、升麻、柴胡、白术、当归、陈皮、净麻黄、细辛、制附子、炙甘草治疗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缓慢心律失常,提高心率效果很好.五、主张现代化与民族化并行不悖.他在临床中体验到古方可以治今病,认为古人经验确有真知灼见,强调中西医取长补短结合是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可以增效验,可以补不足.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有所创新,阐明理论,是时代赋予今人的使命,应当珍惜和负责.六、付老师在临床诊病时也喜用、善用气药,且坦言其处方用药每每受到传统哲学启迪,如从董仲舒的重视元气,领悟到元气作为生化动力的泉源,虽禀受于先天,但尤赖后天脾胃之气的荣养才能滋生、充足,因而重视调补脾胃气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调中益气汤”等是其常用方剂,根据临床辨证,方中生黄芪一味,可从12克用至60克.取其甘温之性,升脾胃阳气以行春生之令,对劳倦内伤,气血虚弱而发热的患者尤当用之.另外,“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开腠理,不令自汗”名医方论·柯琴,如玉屏风散等方剂,也是付老师常用的,认为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其它补气药如人参、红参、党参、太子参和西洋参等,则临证根据病情酌情选用,如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用真武汤合保元汤及生脉散治疗,重用参芪;心衰而兼不同部位瘀血者,取丹参饮和参苏木饮等,方中人参可改为红参,用量达15克.七、付老师十分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理.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临床上确有不少患者随情绪变化而症状加重,两胁不适,胸闷气憋,脉弦居多.付老师认为在治疗中一定要注意舒肝解郁、调理气机,根据病情采取四逆散、逍遥散或越鞠丸结合应用,有一定佐助.另如他治疗一失眠症患者,中医辨证属痰热内扰,取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之温胆汤治疗,当属常法,但付老师在方中配入行气开郁的枳壳、陈皮,是采用了金元朱丹溪之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收开郁化痰功效.举凡苏子降气汤、四磨汤、旋复代赭汤、七气汤等都是临证理气化痰之常用方.更有补气、理气兼施之异功散,受到付老师推举.该方出自宋代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由补气的经典方四君子汤加入一味陈皮而成,使全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理气降逆,于平淡中建奇功.八、付老师在学术上重视气血相关理论,推崇人身以气血为本,人之有形不外血,人之有用功能不外气,气血平和,阴平阳秘,则身安无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则疾病由生.由此而言气血为患是疾病产生的重要本质之一.因而,在诊治过程中,十分强调气血辨证.他指出“古人所云:人之一身不离阴阳,所谓阴阳,如果以气血二字予以概括,亦或不为过”.认为气血辨证较之阴阳辨证更为具体、实用,它不仅可反映阴阳辨证的主要内容,而且可弥补八纲辨证之不足,气血辨证既是辨病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又是施治中的主要依据,故在临床上善执气血辨证之牛耳,结合八纲和脏腑辨证的方法诊治内伤杂病,可统病因、病机、病性、病位于一体,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对临床实践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九、付老师治瘀之方,多取法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李东垣的复元活血汤及张锡纯之活络效灵丹亦验.尤推崇血府逐瘀汤,誉之为活血化瘀第一方.所谓血府,乃据“脉者,血之府也”而来,故凡血液流经之处,均可以血府论治. 方中四逆散行气,桃红四物汤化瘀,桔梗、牛膝升降相因,疏利气机,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诚治血瘀气滞之有效方剂.临床上常喜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因病致瘀或因瘀致病的难治杂证、“胸中瘀血”,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颅脑病变等,屡用屡验;在施以活血化瘀法的同时,付老师亦注重兼法的运用,临证每能根据血瘀证之兼夹和病人的体质虚实,辨证用药,科学配伍,其大法可例举如下.兼补:适用于血瘀兼有气血不足者.偏气虚者,宜益气活血,常喜用党参、黄芪、炙甘草等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偏血虚者,宜养血活血,多佐以当归、丹参、鸡血藤等药,方选桃红四物汤.临床上多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心肌梗塞、动脉硬化、心肌炎后遗症、月经紊乱等病证的治疗.兼温:用于血瘀兼有寒象者.喜用桂枝、细辛、当归、艾叶温经散寒,不主张用姜、附等辛热之品,以防其辛燥耗散之性伤气损血,方用温经汤、当归等温经活血通脉,临床上用治痛经、闭经、下肢静脉炎、雷诺氏症、冻疮、变异性心绞痛及寒痹身痛等.兼清:适用于血瘀证兼有热象者.药如生地、丹皮、白茅根,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以清热凉血化瘀,治疗因血热内郁所致的吐衄发斑诸症.兼通:腑实兼有瘀热者,用之最宜.攻下药大黄、芒硝本身即有活血化瘀作用,方可选用桃仁承气汤祛瘀行血,通里攻下.此方原治“膀胱蓄血”,瘀血在下,陈氏多用于高血压病或脑血管意外兼有便结者,取其活血通下之意.兼化痰:血瘀兼有痰阻之证尤宜,因为痰阻脉络则血行不畅,化痰之品化痰散结而疏通脉络,药用菖蒲、大黄,方选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桔梗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豁痰化瘀,痰瘀兼治,用于血瘀夹痰之肺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征等.兼利水:适用于血瘀证兼有水肿者,多用王不留行、泽兰、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利水药,用治心衰、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十、付老师谈效不更方.这是中医临床经常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常作为尊重他人医疗成果的一种医德.如果对服之有效的方药,一概不加分析,无限度的盲目使用,在治疗上常因超越病机,药过病所而失误.因此,要坚守“效不更方”时,应当考虑以下几点:1.患者服药后,部分症状改善,有的症状消失,而疾病病因、病机的实质没有改变.如服补心丹后,口干咽燥、口舌生疮、盗汗遗精、心悸失眠、便干尿赤等症状,有的改善有的消失,而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肾阴不足,心火亢盛的本质未变.2.次要症状改善或消失,而主要症状无明显好转.如服补心丹后,虚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症状有所改善或部分消失,而虚烦不眠、心悸不宁、梦遗滑精的主症仍在.3.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均有改善,部分症状消失,而未能达到治愈.具有上述条件之一者,都应坚守“效不更方”的原则,否则,即便有效,也要考虑更方.总之一句话,用药如用兵,医生临阵,务必有一清醒的头脑,免得在更方问题上心无定见,束手无策.。

名老中医经验集

名老中医经验集

名老中医经验集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其中,名老中医更是凭借其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医学界的翘楚。

他们的医术精湛,治病手段独特,备受患者推崇和尊重。

本文将汇总整理一些名老中医的经验,希望能为广大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一、名老中医的生平名老中医,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中医界享有盛誉、经验丰富、临床成就显著的医师。

他们大多数都拥有传统医药专业的学历背景,更多的是通过师承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医学经验。

他们敬业爱人,医德高尚,以患者为本,深得患者信赖。

二、名老中医的经验1.辨证论治名老中医擅长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准确掌握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们将疾病归因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等,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中药汤剂或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擅长草药运用名老中医对草药的选用和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们注重药物的配伍、功效的发挥,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注重饮食调理名老中医善于利用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疾病。

他们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引导患者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4.善于调理心态名老中医认为,情志调达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5.强调预防保健名老中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

他们主张“治未病”,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注重饮食营养和适量运动,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名老中医的治疗案例1.张三医师,擅长治疗风湿关节炎。

他运用逐渐加温的艾灸疗法,结合草药熬制的外敷膏药,取得了许多病患的好评。

2.李四医师,善于治疗失眠症。

他采用针灸和推拿相结合的疗法,配合定型的中药调剂,帮助患者恢复了正常的作息状态。

中医名医经验类文章怎么写

中医名医经验类文章怎么写

中医名医经验类文章怎么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名医经验类文章中医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医名医们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治愈了无数患者,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们的经验和医术如何被传承和发扬,是中医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结合中医名医的经验,介绍如何写一篇关于中医名医经验的文章。

一、题目的确定在撰写关于中医名医经验的文章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能够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医名医,比如张仲景、华佗等,将他们的医术和经验进行介绍和分析。

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病例,展示中医名医如何应对疾病,取得治疗成功的经验。

标题要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选材的准备在撰写关于中医名医经验的文章时,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案例和医术经验进行介绍。

可以结合医学典籍和历史资料,找出一些中医名医的治疗方法和经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

也可以采访一些现代中医名医,了解他们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进行报道和总结。

选材是撰写文章的基础,要做到有深度和广度,全面展示中医名医的医术和经验。

三、文稿的撰写在撰写关于中医名医经验的文章时,要注重文笔的流畅和内容的丰富。

可以从中医名医的医学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阐述他们的医术精湛和治疗成效。

也可以通过具体的病例和案例,展示中医名医如何运用自己的医术来帮助患者治病。

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清晰,避免术语使用不当和表达含糊,保持文章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四、结尾的总结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要对中医名医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展示其医术和医德。

可以从治疗效果、医术传承、医德修养等方面进行评述,指出这些中医名医的治疗方法和思维逻辑对后人的启示和借鉴。

也可以展望未来,呼吁社会对中医名医的重视和保护,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撰写要点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撰写要点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撰写要点标签:名医经验;论文;写作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

学术造诣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认定了4批2 000名有师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

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关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当细细品读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总结存在着“泛化”、“简单化”趋势,名老中医经验的内涵未能得到很好的诠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验的传承和应用。

下面就本人在编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从论文写作角度,略述己见。

1 讲究特色经验是指从多次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

相同的实践经历,不同的人获得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而不同医家辨证时恪守各自观点,治法各异,各具特色。

如金元四大家,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而正安,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善“滋阴降火”。

不同的学术观点、理法方药使中医学丰富而多彩,而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的价值就在于作者在论文中反映的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观点、看法、主张和经验;否则,即使文章的层次段落清楚,文笔流畅,仍不能称之为一篇好文章,因为毫无特色。

对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跟师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往往是庞杂的、散在的,甚至是模糊的,只有在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深入梳理、归纳、综合分析后,名老中医的诊疗思路和经验才能更加鲜明,为己所用,为他人所用。

这就要求作者深刻思考,选好切入点,深入浅出,用通俗、生动、可读性的文字,将其最具特色的观点、经验凝练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撰写要点
作者:蔡德英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2年第06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论文;写作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6.47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6-0097-01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

学术造诣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认定了4批2 000名有师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

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关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当细细品读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总结存在着“泛化”、“简单化”趋势,名老中医经验的内涵未能得到很好的诠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验的传承和应用。

下面就本人在编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从论文写作角度,略述己见。

1 讲究特色
经验是指从多次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

相同的实践经历,不同的人获得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而不同医家辨证时恪守各自观点,治法各异,各具特色。

如金元四大家,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而正安,世称“攻下派”;李杲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善“滋阴降火”。

不同的学术观点、理法方药使中医学丰富而多彩,而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的价值就在于作者在论文中反映的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观点、看法、主张和经验;否则,即使文章的层次段落清楚,文笔流畅,仍不能称之为一篇好文章,因为毫无特色。

对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跟师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往往是庞杂的、散在的,甚至是模糊的,只有在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深入梳理、归纳、综合分析后,名老中医的诊疗思路和经验才能更加鲜明,为己所用,为他人所用。

这就要求作者深刻思考,选好切入点,深入浅出,用通俗、生动、可读性的文字,将其最具特色的观点、经验凝练出来。

切忌搬用教科书中的基础理论泛泛而谈,使其索然无味。

2 贵在医案
“以病为中心”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一个特点。

师带徒多以临床随诊、抄方、总结医案的方式进行。

其中,医案蕴含着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知常达变的诊治技巧和用药特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因此,作者在总结名老中医经验时应特别重视医案的列举和书写。

首先,要选择最能体现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诊治技巧的医案,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书写,如病证辨治法、病因辨析法等[1],目前大家最常用的是中西结合法。

医案中应记录患者的症状、病因、脉象、舌象、病机、实验室检查、中西医诊断、治则、辨治经过、转归,同时记录药物名称、剂量、炮制方法、服用方法等治疗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医案不同于西医病历。

西医病历强调资料详实、客观,书写格式及表达方式要求统一;而中医医案,除记录患者四诊资料外,重点在于记述辨证论治的经过,辨治经过越详细,越能体现名老中医专家的诊治思路。

医案最忌简单化、形式化。

此外,医案最后常附有“按语”。

按语是针对案例的点评,是对名老中医学术观点和经验的总结,抑或感悟,应是画龙点睛之笔。

书写时应避免泛泛的方药分析,以免将名老中医经验变成对方药的简单应用;文辞可适当修饰,一段文笔流畅而饱满的按语使人印象深刻,是医案乃至整篇文章的亮点所在。

3 注重可读性
论文的可读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读者看得懂,切忌模糊晦涩;二是要让读者乐意看,有一定的生动性,切忌干瘪乏味。

要写好学术论文,不可不列提纲,列提纲可以使思路清晰明了,格局有形;层次、脉络应清晰,段落分明;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让读者花费最少的时间,收获最多的知识。

撰写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一般在前言中需要简要介绍其身份、主要的学术成就和观点,使读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有继续阅读的愿望。

不要将其写成人物简介,也不可三言两语,令读者不知所云,摸不着头绪。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是对名老中医学术观点和独到的诊疗经验的系统表述,一般按照内容、层次分列若干个小标题,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得其要领。

经验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指导作用越强,其意义和价值也就也大。

故总结名老中医经验时宜附典型病例,与临床紧密联系,使其经验具体化,提高其实用性。

4 结语
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关系到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理论能否发展的大计[2]。

我们应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深刻而准确地表达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观点和诊疗经验,使其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袁今奇.中医医案书写格式九种[J].新疆中医药,1987(5):46-47.
[2] 周春祥.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J].江苏中医药,2004,25(12):1-4.
(收稿日期:2012-03-25,编辑:于娟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