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中医师承计划三篇
中医师承计划三篇篇一:心脑血管病科师承计划中医强调的是经验的积累,以“师带徒”进行临床指导,是中医学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为做好我院心脑血管科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名老中医宝贵的经验得以留存,更好更快促进临床医师的成长,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具体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11月。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第一年:理论学习,熟读经典,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年底考核。
2、第二年: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量的住院病人管理。
3、第三年:主要对老师所传授经验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梳理成规范文字,上交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对经典病案(60份)进行整理成册,以便结业时作为考核依据。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60份,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科左中旗中医院肛肠科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1.学习方式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其中:跟师学习不少于18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集中理论授课时间5-6个月。
2.教学内容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具体起止时间为2013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肛肠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要求(一)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二)继承人在学习期间,不承担行政管理事务,不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
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为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局将组织开展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第六批市级师承工作”),此项工作将与第一届首都名中医、第三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以下简称“中青年名中医“)评选工作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遴选200名指导老师,培养400名学术继承人。
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50名首都国医名师和100名首都名中医作为第六批市级师承工作指导老师,50名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作为第六批市级师承工作基层指导老师,选配400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学术继承人,通过系统培养,使其在整理、传承、凝练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尽快成长为理论功底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专业特色突出、医德医风高尚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形成首都名中医“515”学术传承模式,保持我市全国中医药人才高地优势。
二、遴选条件(一)指导老师L基本条件(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学风严谨,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同行公认。
(2)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中药专业的除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首都名中医1965年1月1日以前出生,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满30年(时间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下同);中青年名中医1975年1月1日以前出生,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满20年。
(4)坚持每周门诊不少于2个半天;能够保证带教2名继承人并完成带教任务。
(5)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突出的中医诊疗特色和技术专长。
2.能力条件(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名中医须至少符合以下7项条件,中青年名中医须至少符合以下5项条件;符合以下条件多者为优先遴选对象):(1)学术有成就: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岐黄学者、历届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历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优先,其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两年以内)。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本(3篇)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本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很多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面临失传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积极培养后继人才,我们制定了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措施,继承和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提升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组织名老中医培训班在2024年内,我们将组织名老中医培训班,邀请有丰富经验和高声望的名老中医作为指导教师,向中医药爱好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传授经验和知识。
培训班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技巧、方剂应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传承者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
2. 设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了更好地保护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我们计划在各个地区设立名老中医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将成为名老中医指导后继人才和实践经验的场所。
工作室将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允许传承者与名老中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同时,工作室也将收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案例和病历,形成宝贵的资料,方便后继人才学习和参考。
3. 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会为了促进名老中医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计划定期举办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会。
这些交流会将以特定主题为内容,邀请名老中医分享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得和经验。
交流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吸引更多名老中医参与,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4. 鼓励名老中医撰写著作和论文为了激发名老中医的创作热情,我们计划鼓励他们撰写著作和论文,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固化下来。
我们将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支持,协助名老中医出版他们的作品,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名老中医的贡献和心得。
5. 建立名老中医传承数据库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我们计划建立名老中医传承数据库。
该数据库将收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个人资料、临床案例、学术论文等信息,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然而,中医的传承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医传统文化,制定了2024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
二、传承目标1. 保护和传承中医传统知识和技术,确保中医的传统精髓得以继承。
2. 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中医师,使其成为名老中医传统技艺的传人。
3. 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发展出一批有效的中医疗法和技术。
4. 提高社会对中医的认识和了解,推广中医文化,促进中医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三、工作内容1. 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基地,为名老中医提供传承、培训和研究的场所和条件。
2. 开展名老中医的技艺传承,通过传统的师徒制度,传授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和技术。
3.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教育工作,通过讲座、课程等形式,向年轻中医师传授知识和技术。
4.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推动中医的创新和发展。
5. 开展中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制定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助。
6. 加大中医疗法和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研究和试验,开发出一批有效的中医疗法和技术。
7. 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展览、演讲会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中医知识和文化。
四、工作计划1. 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基地。
将投资一定的资金和资源,建立一批名老中医传承基地,为名老中医提供传承和研究的场所和条件。
2. 开展名老中医技艺传承。
邀请一批名老中医参与名老中医技艺传承项目,通过师徒制度,将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后辈。
3.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教育工作。
邀请名老中医参与中医院校的教育工作,向年轻中医师传授知识和技术。
4. 鼓励名老中医参与科研工作。
支持名老中医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推动中医的创新和发展。
5. 开展中医人才培养计划。
制定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助。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word版本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青县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充分吸收名老中医学术精华。
经院委会研究,精心选拔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具体起止时间为2012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25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赤峰宝山中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特色疗法和学术精华。
经院委会研究决定,精心选拔2名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继承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接受、整理、继承名师中医临床经验、学士精华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掌握名师的中医药理论精髓,发展和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五年。
具体起止时间为2010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使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扎实,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名师指定的古典医籍,认真领悟古籍的中医理论精华。
2、要求掌握名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达到或基本达到名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更加突出。
3、要求能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名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30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300个工作日。
学术继承人工作计划模板
一、前言为全面提高学术水平,培养优秀学术继承人,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明确学术继承人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学术继承人培养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工作目标1. 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2. 提高学术继承人学术水平,使其成为所在领域的优秀学术骨干;3.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学术研究整体水平。
三、工作任务1. 学术继承人选拔(1)选拔具备一定学术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2)注重选拔具有发展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学术继承人。
2. 学术继承人培养(1)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学术继承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2)加强学术继承人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组织学术继承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4)鼓励学术继承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3. 学术继承人考核(1)建立学术继承人考核制度,定期对学术继承人进行考核;(2)考核内容包括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团队协作等方面;(3)根据考核结果,对学术继承人进行激励和奖惩。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术继承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术继承人工作的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完善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为学术继承人提供经费、设备、场所等方面的支持。
3. 强化导师指导选聘具有丰富学术经验、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导师,为学术继承人提供全方位指导。
4. 优化培养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术继承人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发展空间。
5. 强化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学术继承人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五、实施步骤1. 制定学术继承人工作计划;2. 开展学术继承人选拔工作;3.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4. 组织学术继承人参加各类学术活动;5. 定期进行学术继承人考核;6.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激励和奖惩;7. 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措施。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力争在3-5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继承人,为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一、引言名老中医承载着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实践,他们的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全面梳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形成系统的学术传承体系。
2. 培养一批具备名老中医学术素养和临床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3. 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融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 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1)搜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著作、论文、讲稿等学术资料,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对名老中医的临床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2. 学术传承与培训(1)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邀请名老中医及其传承人授课,传授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
(2)组织中医药人员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
3. 临床实践与应用(1)鼓励中医药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2)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
(2)加强与国际中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走向世界。
四、时间安排本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分为以下阶段:1. 第一阶段(X个月):完成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工作,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 第二阶段(X个月):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培养一批传承人才。
3. 第三阶段(X个月):组织中医药人员开展临床实践与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第四阶段(持续进行):加强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名老中医学术影响力的国际地位。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工作计划的实施。
2024年儿科名老中医继承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儿科名老中医继承工作计划利辛县中医院骨伤科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有效地推进我科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特此制定本计划及相应的措施。
一、培养目标本计划旨在通过学术经验的传承,使学术继承人在整理和继承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专业技术专长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和创新中医药学术。
我们致力于培养一批既热爱中医药事业,又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基础,精湛中医药技术,以及高尚医德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的期限为三年,具体起止时间为____年____月至____年____月。
通过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坚固,中医药文化知识得到加强。
能够熟练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会古籍的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显著。
3、基于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能够对学科领域的某些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将结合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的方式进行,以跟随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包括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自进岗学习之日起,学术继承人每周应至少跟从指导老师进行临床或实际操作____个工作日,三年累计不少于____个工作日。
在跟师期间,继承人需认真记录学习笔记,每年撰写一篇不少于____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整理;独立完成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临床医案____,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____篇以上关于继承和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要求积极投身于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与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
____个工作日的临床实践,三年累计不少于____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中医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继承人应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____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医院开展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中医强调的是经验积累,以“师带徒”进行临床指导,是中医学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为做好我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名老中医宝贵的经验得以留存,更好更快促进临床医师的成长及充分发挥医院中医药特色,经医院研究,选拔*****同志为中医人才培养对象(带教老师***),并制定本教学计划和具体措施。
一、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壹年半。
具体起止时间为***年**月至**年**月。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神。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及措施页脚内容1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3.5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量的住院病人管理。
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一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年底考核。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 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 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 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 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 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 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 期:1147-1149.陈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陈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陈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 期:246-247.陈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实施方案
xxxx医院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实行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照中医药发展规律, 对旳把握继承与创新旳关系, 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医药旳特色和优势, 坚持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开展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工作, 不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增进中医药学术和技术旳发展, 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旳需求, 为保障人民健康, 增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旳奉献。
二、总体思绪坚持以疗效为关键, 不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通过疗效彰显特色优势, 坚持以继承未基础, 认真基础中医药理论旳科学内涵和历代中医积累发明旳行之有效旳丰富经验, 诊断措施等, 并加以应用, 保持原创旳特色优势,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在遵照中医药发展规律旳基础上, 大胆吸取现代科技旳新思想, 新措施, 新成果, 不停丰富和创新特色优势, 坚持以人才为关键, 培养中医药科学理念坚定, 纯熟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措施, 专业素质较高旳中青年中医学专家, 从而一直保持中医特色优势,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三、重要目旳通过5年旳努力初步建立起适应医院发展旳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力争自主完毕: 1-2项省部级课题申报、1-2项省部级横向协作课题、8—10项市级课题、20-30个医院内中医优势单病种研究课题;引进、推广和运用中医药科研新技术、新成果项目5-10个;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水平、具有一定竞争力旳学术、科技创新队伍;完毕50-100篇省级以上关键期刊刊登旳学术论文。
建立适应我院发展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才旳培养体系,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有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知识旳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
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精干高效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使全院专业队伍年龄构造、学历构造、职称构造更趋合理, 人才梯队建设更趋完善, 使医生队伍100%到达本科及以上学历;使护士队伍95%到达大专学历、20%到达本科学历;98%旳医技人员到达大专以上学历;80%旳药剂人员到达大专学历;90旳管理人员达抵到达本科以上学历;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6—10人, 培养在市内、省内有一定影响旳高级医疗专家5—6人;各重要临床科室旳人才构造基本到达1:3:5:7。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总结及措施方案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江市人民政府授予《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善国医师简介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四篇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四篇第1篇: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利辛县中医院骨伤科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做好我科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特制定本计划及措施。
一.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起止时间为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临床疗效突出。
3.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明确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5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每年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30份,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4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40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
淮北市中医医院师承工作计划一、全面实施《安徽省中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省市中医发展有关决定,培养出有能完整总结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中医药人才,我院实行名老中医带教工作。
二、名老中医带徒教师标准获得省、市名中医荣誉的副高级以上中医药医务人员。
三、继承人标准1、具有中医药本科以上学历。
2、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医德好,勤奋好学,热爱中医专业,有敬业爱院精神。
四、经过对符合以上规定的候选人的遴选,我科决定周琦名老中医为指导老师,孙钰为继承人。
五、教学工作由科教科监管,相关科室主任负责考勤,继承工作实施阶段考核半年一次。
六、考核内容A 资料审查(月记、心得体会、考勤、论文等)B 抽取相关专业专家现场病历诊治,完成一份完整的中医门诊病例书写。
七、指导老师应保证带教时间,制定详细的师承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目标和进度,并严格执行;应精心组织师承教学,指导师承人员结合临床实践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悉心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按照确定的师承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带教任务。
师承人员应尊师守纪,保证跟师学习时间,虚心刻苦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认真做好跟师笔记,及时归纳整理,并加以研究;诚实地接受指导老师和市、县卫生局及自治区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完成教学计划确定的学习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执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水平。
八、继承人跟师时间定为三年,指导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每月完成书写一篇道教日志。
继承人独立临床和实际操作并将跟师之学进行检查,并揣摩应用,时间每周不少于2天,每周完成一篇周记,每月完成一篇月记,每年完成30份完整的能反映指导老师技术专长加工炮制、鉴别经验、用药心得等方面的门诊或住院病历。
每年有整理或总结导师学术经验或技术专长学术交流。
继承学习结束时提交一份全面整理和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或技术专长的总结,并体现有继承人的创新观点。
九、师承人员连续跟师学习满三年,经指导老师同意,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参加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工作计划措施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工作计划措施一、名老中医张双彦主任医师及传世大弟子庞敬涛简介(一)名老中医张双彦简介张双彦是泊头人,男,汉族, 泊头市中医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河北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中医辨治经验颇丰,30余年来诊治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泊头市人民政府授予《泊头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泊头市人民政府授予《泊头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现为《泊头市重点专科》、《泊头市在建重点专科》、《泊头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庞敬涛医师简介庞敬涛,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具有多年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泊头中医院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二、论文: 1. 张双彦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庞敬涛.《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庞敬涛.青县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泊头中医医院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医药学科的宝贵财富。
为加强我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管理,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和中医药技术人才,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研究、继承与发展,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继承工作任务是继承、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研究、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技术。
第二章、指导老师与继承人条件第三条指导老师条件本院国家、省、市命名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和进入名医馆的名老中医药专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第四条继承人条件(一)热爱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医德医风好。
(二)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自愿跟师学习者。
(三)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等专业毕业生,来院后均可跟师学习。
(四)上级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的条件。
第三章、遴选程序第五条指导教师遴选由符合条件的专家本人申请,填写《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申报表》,科室主任签署意见后交科教部。
第六条继承人遴选由本人申请,填写《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申报表》,所在科室主任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交科教部。
第七条科教部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并上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后公布。
第四章、教学管理第八条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从院长办公会议批准之日起开始。
师承工作实行动态式管理,批准一对,开始一对。
三年为一个周期,如在师承工作中未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阶段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第九条指导教师与继承人要签订教学协议书,并制订各年度教学计划。
第十条继承教学期间,继承人所在科室原则上不安排与继承学术无关的工作。
指导老师所在科室应保证其专心带教。
第十一条在继承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继承人临床操作以传授自己的经验和专长,教学工作不得因故中止或延长时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陈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陈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陈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陈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1.学习方式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其中:跟师学习不少于18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集中理论授课时间5-6个月。
2.教学内容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二)教学要求通过继承工作达到下列要求: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肛肠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4.继承人结业时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30份。
三、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要求(一)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二)继承人在学习期间,不承担行政管理事务,不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
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继承学习时间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者,经当地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四)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得少于个工作日,要对继承人撰写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临床病案进行批阅、指导,批语须在100字以上。
(五)继承工作的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科室负责进行。
主要考核继承人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时间。
继承人应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
一、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唐伯亮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
唐老师先后从师于我国著名痔漏专家曹吉勋、李雨农、赵志星、徐廷翰等。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手术10000余例,治愈率在95﹪以上。
他先后被授予《内江市名中医》、《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等称号,曾任资阳市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历经30于年,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他在本地享有盛誉。
唐老师认为肛痈多因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致邪毒壅积皮肤之间。
脓毒旁窜则肛周发病,营卫不和则发寒热,热腐肉烂而化脓成痈,脓无出路不通则痛,脓毒外攻破皮而出则流脓水。
认为本病与肛腺感染化脓有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易形成肛瘘。
1 中医辨证唐老师强调治疗肛痈时要重视中医辨证。
而临证时首先则应辨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纲领,欲正确诊断疾病,必须首先辨其阴阳。
同时在辨阴阳过程中,不能只看一时的表象,要全面分析疾病的症状,以判断疾病的性质。
辨阴阳:阳证多起病急,肿胀高起位于皮肉,肿胀局限,跟脚收缩,皮色红赤,疼痛剧烈,病程短,溃后脓出黏稠。
常伴畏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阴证多起病缓,脓肿平坦平坦下陷,肿胀范围不局限,跟脚散漫,位于筋骨,皮色紫暗或皮色不变,无红肿灼热或微热,不痛、隐痛或抽痛,病程长,溃后脓液稀薄,神疲乏力,畏冷等。
辨虚实:认为肛痈是由于湿热流注肛门,结成肿块,郁而化热,溃腐成脓,其中又有虚证和实证之别。
实证:多因过食膏粱厚味,嗜酒,湿浊不化而生。
先于肛周出现一小肿块,继而出现剧烈疼痛,常有红、肿、发热,肛门坠胀不适,坐卧不宁,按之灼热,局部肿块凸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虚证:多因脾、肺、肾亏虚,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平榻,皮肤暗红或不红,按之肿块微热或不热,可伴低热和盗汗,兼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肾虚遗精,耳鸣等症,舌质淡,脉细数。
辨脓液:①辨脓液的有无时,关键在于肿块的软硬;②脓肿的部位深浅是切开排脓的重要依据,若深浅不辨,盲目切开,将误伤正常组织还可能使感染扩散;③查脓液的气味、色泽,以了解患者正气之胜衰,邪气之进退,为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2常见证型辨治唐伯亮主任认为肛痈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其特殊性在于一旦形成就很少有自愈或药物治愈的可能。
多数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根治,但也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他主张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内治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外治法主要应用熏洗、敷药(包括油膏、栓剂等) 、手术等。
《外科证治全书,痈疽治法统论》指出“初起者,审其症而消之,成脓者,因其势而逐之,毒尽者,益其所不足而敛之……”.唐老师指出临床常见证型为火毒蕴结,热毒炽盛, 湿热下注,阴虚邪恋等. 要因脓肿所处时期不同,其治疗各异。
①初期: 应选用消散药物,促使初期未化脓的肿块尽快吸收消散。
②成脓期: 以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避免毒邪内传为主。
③收敛期:以补养气血为主,从而恢复正气,助养新肉生长,促使疮口早日愈合.对于毒邪未尽者,切勿使用补法,以免毒邪内结不散。
内治法2.1.1 湿热下注:肛门旁灼热疼痛,肿胀较甚,排便时肛门坠胀不适,纳呆口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稀溏.舌质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法:方用清热利湿汤和龙蛋泻肝汤加减。
2.1.2 热毒壅滞:多见于脓肿早期,肛门周围突然红肿热痛,持续加剧,坐卧不宁,触痛明显,表面灼热,溃后脓液黄稠,可带有腥臭气味. 伴有畏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法(清热散风,行瘀活血) 方用黄连解毒汤和仙方活命饮加减。
2.1.3 火毒内陷:肛门旁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可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红数有力. 治法:清热,透脓毒托,方用:透脓散加减.病情较重,神昏、谵语.可用清瘟败毒散加减。
2.1.4 阴虚内热:肛门旁肿痛,局部肿物平坦,皮色暗红或不红,按之不热或微热,病情发展缓慢,溃后脓液稀薄,疮口内陷,身不热或微热,午后为甚,可伴骨蒸潮热,颧红,夜间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除湿法(滋阴清热,除湿软坚) :方用滋阴除湿汤或青蒿鳖甲汤加减。
2.1.5 气血两虚:肛门胀痛不甚,坠胀,成脓缓慢,溃后脓出清稀,新肉难生,疮口久而不敛,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纳呆,苔薄少津,脉细数而弱. 治法:补益气血法: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减。
2.1.6 寒邪凝滞:肛旁肿块坚硬,不红不热,不痛或隐痛,伴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太薄白腻,脉迟缓.阳和汤加减。
外治法2.2.1 外敷法:在脓肿尚未形成的感染初期,局部感到疼痛或轻度肿胀,表面稍有红肿但不发烫,在化脓以前可以应用外治法,以使炎症消退,或控制炎症进展。
①金黄油膏:陈皮15g、苍术10g、厚朴10g、白芷12g、制南星8g、大黄6g、黄柏12g、姜黄12g、甘草6g、天花粉15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15g,将药物研成粉末,用凡士林煎熬化与药物调匀成膏,在脓肿未破时涂于肿块处。
具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消肿止痛的作用。
②生肌收口丹:龙骨5g、冰片1.5g、珍珠3 g、琥珀8g、炒炉甘石10g、轻粉3.5g、血余炭12g、乳香5g共碾为细末,消毒后掺于患处。
具有促进溃疡生肌收敛的作用,适用于溃疡脓腐已净者。
2.2.2 外洗法:①清热解毒、消肿利湿:苦参12g、生地黄12g、蒲公英30g、白芷12g、金银花20g、苍术10g、黄柏12g、石膏30g、连翘12g,煎水300ml 每天便后坐浴,适用于肛痈手术后伤口渗出较多者每天便后坐浴。
②清热疏风、散结止痛:金银花20g、荆芥12g、防风12g、苦参12g、生川乌6g、生草乌6g、苏木18g、地榆12g、蛤蟆草18g、甘草6g,煎水300ml每天便后坐浴,适用于肛痈术后疼痛明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