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强烈推荐)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集锦(精)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集锦1. 如图,BE∥AO,∠1=∠2,OE⊥OA于点O,EH⊥CO于点H,那么∠5=∠6,为什么?2.如图,已知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F,∠E = 140º,求∠BFD 的度数.3.如图,DE⊥AB,EF∥AC,∠A=35°,求∠DEF的度数。
4、如图1-26所示.AE ∥BD ,∠1=3∠2,∠2=25°,求∠C .5.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EF +∠CFE =180°,∠1=∠2,则图中的∠H 与∠G 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6.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正方形ABCD 如图所示,顶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证明∠1=∠27. 已知DB ∥FG ∥EC ,A 是FG 上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⑴∠BAC 的大小;⑵∠PAG 的大小.A 1BC DE F G H 2 21A B C D a b8、如图在△ABC中,CE⊥AB于E,DF⊥AB于F,AC∥ED,CE是∠ACB的平分线。
求证:∠EDF=∠BDF9.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在C、D之间有一点P,如果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点P在C、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在直线l3上,但P点与点C、D不重合,试探索∠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10、如图,已知l1∥l2,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A、B,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C、D,点P在MN上(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α、∠β、∠γ有何数量关系(只须写出结论.。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及答案

1、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 1=63°,则/ 2=()度2、如图,已知射线CB// OA,/ C=Z OAB=100°, E、F在CB上,且满足/ FOB=/ AOB, OE 平分/ COF(1)求/ EOB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B,那么/ OBC: / 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 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 OEC=/ 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42、解:(1) 因为CB// OA,/ C=/ OAB=100°,所以/ COA=180°- 100 ° =80 °,又因为E、F 在CB上,/ FOB=/ AOB,OE平分/ COF,卩]卩]所以/ EOBC / COA$ X 80° =40° .(2)不变,因为CB// OA,所以/ CBO=Z BOA,又/ FOB=Z AOB,所以/ FOB=Z OBC,而/ FOB+Z OBC=Z OFC,即/ OFC=2/ OBC,所以/ OBC: Z OFC=1: 2.(3)存在某种情况,使Z OEC=Z OBA,此时Z OEC=/ OBA=60° .理由如下:因为Z COE+Z CEO+Z C=180°,Z BOA+Z OAB+Z ABO=180°,且Z OEC=Z OBA,Z C=Z O AB=100°,所以Z COE =Z BOA,又因为Z FOB=Z AOB, OE平分Z COF,\所以Z BOA=Z BOF=Z FOE=Z EOC= Z COA=20°,所以Z OEC=Z OBA=60° .在厶ABC中,AP为Z A的平分线,AM为BC边上的中线,过B作BH丄AP于H, AM的延长证明:延长 AM 至A ,使AM=MA',连结BA',如图/ A'BQ=180 ° -(/ HBA+/ BAH+/ CAP)= 180 ° -90° - / CAP=90°BP BA “ PC'AC rAC 'A&BP AQ PC* QA 7MBtPM MA+QM:MS-PM " MA-OM-/ BAP=Z ABQav //Od .-。
七年级下册数学难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难题一、相交线与平行线类1. 如图,已知直线AB∥CD,∠1 = 30°,∠2 = 90°,则∠3等于多少度?解析:因为AB∥CD,所以∠1 =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1 = 30°,所以∠4 = 30°。
又因为∠2 = 90°,在三角形中,∠3+∠4+∠2 = 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把∠4 = 30°,∠2 = 90°代入可得:∠3+30°+90° = 180°。
解得∠3 = 180° 30° 90° = 60°。
2. 已知:如图,EF⊥AB,CD⊥AB,∠1 = ∠2,试说明∠AGD=∠ACB。
解析:因为EF⊥AB,CD⊥AB,所以EF∥C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所以∠2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1 = ∠2,所以∠1 = ∠3(等量代换)。
所以DG∥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GD = ∠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实数类1. 已知a=√(5)+2,b=√(5)-2,求a^2+b^2+7的值。
解析:先求a + b的值:a + b=√(5)+2+√(5)-2 = 2√(5)。
再求ab的值:ab=(√(5)+2)(√(5)-2)=(√(5))^2-2^2=5 4 = 1。
然后a^2+b^2=(a + b)^2-2ab=(2√(5))^2-2×1=20 2=18。
所以a^2+b^2+7=18 + 7=25。
2. 若√(1 3a)+|8b 3| = 0,求ab的值。
解析:因为√(1 3a)≥slant0,|8b 3|≥slant0,要使√(1 3a)+|8b 3| = 0成立。
则√(1 3a)=0,解得a=(1)/(3);|8b 3| = 0,解得b=(3)/(8)。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28道典型题(含 答案和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28道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及考点)1、若直线AB,CD相交于O,∠AOC与∠BOD的和为200°,则∠AOD的度数为.答案:80°.解析:∵∠AOC=∠BOD,∠AOC与∠BOD的和为200°.∴∠AOC=100°.∵∠AOD与∠AOC互补.∴∠AOD=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对顶角、邻补角.2、已知OA⊥OB,∠AOC∶∠AOB=2∶3,则∠BOC= .答案:30°或150°.解析:当OC在∠AOB内部时,∠BOC=30°;当OC在∠AOB外部时,∠BOC=15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对顶角、邻补角——垂线.3、若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A,则直线b上到直线a距离等于2cm的点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C.解析: 直线b的交点两侧各有一点到直线a的距离等于2cm.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4、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个.答案:4.解析:因为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因此每一个角内就有一个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是2、1,的点,即距离坐标是(2,1)的点,因而共有4个.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5、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1=50°,则∠2的度数为( ). A.45° B.135° C.45°或135° D. 不能确定 答案:D.解析: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1=50°,则∠2的度数为不能确定. 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三线八角.6、平面上n 条直线最少能将平面分为__________部分,最多能将平面分为__________部分. A.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分为n2+n+22.B.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2部分;最多分为n2+n−22.C.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分为n2+n−22. D.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2部分;最多分为n2−n+22.答案:A.解析: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2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3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4部分,其中4=1+1+2. 3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4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7部分,其中7=1+1+2+3. 4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5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11部分,其中11=1+1+2+3+4. ……n 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n2+n+22部分,其中n2+n+22=1+1+2+3+…+n .综上,n 条直线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对多能将平面分成n2+n+22部分.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7、如图,已知∠1=∠2,要使∠3=∠4,则需( ).A. ∠1=∠2B. ∠2=∠4C. ∠1=∠4D. AB ∥CD答案:D.解析:假设∠3=∠4,即∠BEF=∠CFE.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已知∠1=∠2,要使∠3=∠4,只要AB∥CD.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8、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②,再沿BF折叠成图③.(1)若图①中的∠DEF=20°,则图②中的∠CFE度数是.(2)若图①中的∠DEF=α,则图③中的∠CFE度数是.(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答案:(1)160°.(2)180°-3α.解析:(1)在图①中:∵AD∥BC.∴∠BFE=∠DEF=20°.∴∠CFE=160°.在图②中,根据折叠性质,∠CFE大小不变.∴∠CFE=160°.(2)在图①中,∠CFE=180°-∠BFE=180°-α.在图②中,∠CFB=∠CFE-∠BFE=180°-α.根据折叠性质,图③中∠CFB与图②中∠CFB相等.在图③中,∠CFE=∠CFB-∠BFE=180°-3α.∴图③中的∠CFE度数是180°-3α.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轴对称基础——轴对称的性质.9、已知:如图,∠D=110°,∠EFD=70°,∠1=∠2.求证:∠3=∠B.证明:∵∠D=110°,∠EFD=70°,(已知).∴∠D+∠EFD=180°.∴_____∥ _____.().又∵∠1=∠2,(已知).∴_____∥ _____.().∴_____∥ _____.().∴∠3=∠B.().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D=110°,∠EFD=70°,(已知).∴∠D+∠EFD=180°.∴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又∵∠1=∠2,(已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B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0、车库的电动门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的大小是().A.150°B.180°C.270°D.360°答案:C.解析:过B作CD的平行线BF,则CD∥BF∥AE.∴∠DCB+∠CBF=180°,∠ABF=90°.∴∠ABC+∠BCD=∠DCB+∠CBD+∠ABF=180°+90°=270°.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11、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角∠B是150°,第三次拐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答案:150°.解析:如图,作BE∥AD.∴∠1=∠A=120°.∴∠2=∠ABC=∠1=150°-120°=30°.∵AD∥CF.∴BE∥CF.∴∠C+∠2=180°.∴∠C=180°-30°=15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12、如图所示,若AB∥CD,则角α,β,γ的关系为().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答案:D.解析:过β角的顶点为E,作EF∥AB,α+β-γ=1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3、如图AB∥CD∥EF,CG平分∠ACE,∠A=140°,∠E=110°,则∠DCG=().A.13°B.14°C.15°D.16°答案:C.解析:∵EF∥CD,∴∠ECD=180°-∠E=70°.同理∠ACD=40°.∴∠ACE=110°.∵CG平分∠ACE.∴∠ECG=55°.∴∠DCG=∠ECD-∠ECG=70°-55°=1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4、如图,AB∥EF∥CD,EG平分∠BEF,∠B+∠BED+∠D=192°,∠B-∠D=24°,求∠GEF的度数.A.15°B.20°C.25°D.30°答案:D.解析:由AB∥EF∥CD,可知∠BED=∠B+∠D.已知∠B+∠BED+∠D=192°.∴2∠B+2∠D=192°,∠B+∠D=96°.又∠B-∠D=24°,于是可得关于∠B、∠D的方程组:{∠B+∠D=96°∠B−∠D=24°.解得∠B=60°.由AB∥EF知∠BEF=∠B=60°.因为EG平分∠BEF,所以∠GEF=12∠BEF=3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5、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答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直线,那么这两直线互相平行”.解析:略.考点:命题与证明——命题与定理.1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答案:B.解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互补.考点:命题与证明——命题与定理.17、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C=25°.解析:(1)∵AE⊥BC,FG⊥BC.∴AE∥FG.∴∠2=∠A.∵∠1=∠2.∴∠1=∠A.∴AB∥CD.(2)∵AB∥CD.∴∠C=∠3.∵∠D=∠3+60°,∠CBD=70°,∠C+∠D+∠CBD=180°.∴∠C+∠C+60°+70°=180°.∴∠C=2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8、已知: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E为BC上一点,过E点作EF⊥AC,垂足为F,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1)请你补全图形.(2)求证:∠BDH=∠CEF.答案:(1)画图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补全图形.(2)∵BD⊥AC,EF⊥AC.∴BD∥EF.∴∠CEF=∠CBD.∵DH∥BC.∴∠BDH=∠CBD.∴∠BDH=∠CEF.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9、已知,如图,AB∥CD,∠1=∠B,∠2=∠D.求证:BE⊥D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过E点作EF∥AB,则∠B=∠3.又∵∠1=∠B.∴∠1=∠3.∵AB∥EF,AD∥CD.∴EF∥CD.∴∠A=∠D.又∵∠2=∠D.∴∠2=∠4.∵∠1+∠2+∠3+∠4=180°.∴∠3+∠4=90°,即∠BED=90°.∴BE⊥ED.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0、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延长CD、GF交于点H,∠1=∠H.故∠2+∠H=∠ABC.易得AB∥GF.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1、如图,已知点A,E,B在同一条直线上,设∠CED=x,∠C+∠D=y.(1)若AB∥CD,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若x=90°,且∠AEC与∠D互余,求证:AB∥CD.答案:(1)y=18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0<x<180).(2)证明见解析.解析:(1)∵AB∥CD.∴∠AEC=∠C,∠BED=∠D.∵∠C+∠D=y.∴∠AEC+∠BED=y.∵∠CED=x,∠AEC+∠CED+∠BED=180°.∴x+y=180°.∴y=18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0<x<180).(2)∵x=90°,即∠CED=90°.∴∠AEC+∠BED=90°.∵∠AEC与∠D互余.∴∠AEC+∠D=90°.∴∠BED=∠D.∴AB∥CD.考点:函数——函数基础知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几何初步——角——余角和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2、阅读材料:材料1:如图(a)所示,科学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即∠1=∠2.材料2:如图(b)所示,已知△ABC,过点A作AD∥BC,则∠DAC=∠C,又∵AD∥BC,∴∠DAC+∠BAC+∠B=180°,∴∠BAC+∠B+∠C=180°.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根据上述结论,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c)所示,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b反射出的光线n平行于m,且∠1=50°,则∠2= ,∠3= .(2)在(1)中,若∠1=40°,则∠3= ,若∠1=55°,则∠3= .(3)由(1)(2)请你猜想:当∠3= 时,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和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总是平行,请说明理由.答案:(1)1.100°.2.90°.(2)1.90°.2.90°.(3)90°.解析:(1)∵∠1=50°.∴∠4=∠1=50°.∴∠6=180°-50°-50°=80°.∵m∥n.∴∠2+∠6=180°.∴∠2=100°.∴∠5=∠7=40°.∴∠3=180°-50°-40°=90°.故答案为:100°,90°.(2)∵∠1=40°.∴∠4=∠1=40°.∴∠6=180°-40°-40°=100°.∵m∥n.∴∠2+∠6=180°.∴∠2=80°.∴∠5=∠7=50°.∴∠3=180°-50°-40°=90°.∵∠1=55°.∴∠4=∠1=55°.∴∠6=180°-55°-55°=70°.∵m∥n.∴∠2+∠6=180°.∴∠2=110°.∴∠5=∠7=35°.∴∠3=180°-55°-35°=90°.(3)当∠3=90°时,m∥n.理由是:∵∠3=90°.∴∠4+∠5=180°-90°=90°.∵∠4=∠1,∠7=∠5.∴∠1+∠7+∠4+∠5=2×90°=180°.∴∠2+∠6=180°-(∠1+∠4)+180°-(∠5+∠7)=180°.∴m∥n.故答案为:9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3、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如图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如图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如图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相应的结论.答案:(1)证明见解析.(2)不成立.(3)证明见解析.解析:(1)过点P作直线AC的平行线,易知∠1=∠PAC,∠2=∠PBD.又∵∠APB=∠1+∠2,∴∠APB=∠PAC+∠PBD.(2)不成立.(3)①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如图4).结论是∠PBD =∠PAC+∠APB.②当动点P在射线BA上(如图5).结论是∠PBD =∠PAC+∠APB或∠PAC =∠PBD +∠APB或∠APB=0°,∠PAC=∠PBD.③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如图6).结论是∠PAC =∠PBD +∠APB.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24、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①∠1=∠2;②∠BAD=∠BCD;③∠3=∠4且∠ABC=∠ADC;④∠BAD+∠ABC=180°;⑤∠ABD=∠ACD;⑥∠ABC+∠BCD=180°.能判定AB∥CD的共有()个.A.2B.3C.4D.5答案:A.解析:由平行的判定知③⑥可以判定AB∥CD.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25、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需要两条直线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6、如图,DB ∥FG ∥EC ,∠ABD=60°,∠ACE=30°,AP 平分∠BAC ,求∠PAG 的度数.A.11°B.12°C.13°D.14°答案:B.解析:由DB ∥FG ∥EC.可得∠BAC=∠BAG+∠CAG=∠DBA+∠ACE=60°+36°=96°.由AP 平分∠BAC 得∠CAP=12∠BAC=12×96°=48°. 由FG ∥EC 得∠GAC=∠ACE=36°.∴∠PAG=48°-36°=12°.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27、如图,AB ∥CD ,且∠BAP=60°-α,∠APC=45°+α,∠PCD=30°-α,则α=( ).A.10°B.15°C.20°D.30°答案:B.解析:得∠APC=∠BAP+∠DCP .∴45°+α=60°-α+30°-α.解得:α=1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28、已知,如图,AB∥CD,直线α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线段EF点上,P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FMP、∠FPM和∠A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FMP、∠FPM和∠A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答案:(1)∠FMP+∠FPM=∠AEF.(2)∠FMP+∠FPM+∠AEF=180°.解析:(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AB∥CD.∴∠AEF+∠CFE=180°.又∵∠FMP+∠FPM+∠CFE=180°.∴∠FMP+∠FPM=∠AEF.(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AB∥CD.∴∠AEF=∠MFD.又∵∠FMP+∠FPM+∠CFE=180°.∴∠FMP+∠FPM+∠AEF=1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的大小为()∠=,则1244α-A.14B.16C.90α-D.44【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如图,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②∠3和∠5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③∠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CB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④∠5和∠2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⑤∠1和∠3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详解】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的条件有()个.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1)180B BCD ∠+∠=︒; (2)12∠=∠;(3)34∠=∠; (4)5B ∠=∠.A .1B .2C .3D .4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详解】∵180B BCD ∠+∠=︒,∴AB ∥CD ,故(1)正确;∵12∠=∠,∴AD ∥BC ,故(2)不符合题意;∵34∠=∠,∴AB ∥CD ,故(3)正确;∵5B ∠=∠,∴AB ∥CD ,故(4)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记定理及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直线a ∥b ,直线c 分别交a ,b 于点A ,C ,∠BAC 的平分线交直线b 于点D ,若∠1=50°,则∠2的度数是( )A .50°B .70°C .80°D .110°【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1,再根据AD 是∠BAC 的平分线,进而可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补角定义可得答案.【详解】因为a ∥b ,所以∠1=∠BAD=50°,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BAC=2∠BAD=100°,所以∠2=180°-∠BAC=180°-100°=8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40°,则∠2的度数是()A.40°B.50°C.60°D.7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知识和直线平行判定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可知折叠后的图案∠ABC=∠EBC,又因为矩形对边平行,根据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DBC,又因为∠2+∠ABC=180°,所以∠EBC+∠2=180°,即∠DBC+∠2=2∠2=180°-∠1=140°.可求出∠2=70°.【点睛】掌握折叠图形的过程中有些角度是对称相等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EG平分∠AEF,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A .64°B .68°C .58°D .60°【答案】A【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 ,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 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AB ∥CD ,∴∠1=∠AEG .∵EG 平分∠AEF ,∴∠AEF=2∠AEG ,∴∠AEF=2∠1=64°,∵AB ∥CD ,∴∠2=64°.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8.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若170∠=︒,则2∠的度数是( )A .65︒B .55︒C .70︒D .4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170∠=︒,得到∠2+∠4=110°,由折叠得到∠2=∠4即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a ∥b ,∴∠3=170∠=︒,∴∠2+∠4=110°,由折叠得∠2=∠4,∴∠2=55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9.如图,11∥l2,∠1=100°,∠2=135°,则∠3的度数为()A.50°B.55°C.65°D.70°【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延长l2,交∠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3的度数.【详解】如图,延长l2,交∠1的边于一点,∵11∥l2,∴∠4=180°﹣∠1=180°﹣100°=8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3+∠4,∴∠3=∠2﹣∠4=135°﹣80°=5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A.30B.60C.90D.120【答案】B【解析】∵AD∥BC,∴∠ADB=∠DBC,∵DB平分∠ADE,∴∠ADB=∠ADE,∵∠B=30°,∴∠ADB=∠BDE=30°,则∠DEC=∠B+∠BDE=60°.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ADB的度数是解题关键.11.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A.110°B.120°C.140°D.150°【答案】B【解析】【详解】解:∵AD∥BC,∴∠DEF=∠EFB=20°,图b中∠GFC=180°-2∠EFG=140°,在图c中∠CFE=∠GFC-∠EFG=120°,故选B.12.如图,ABCD为一长方形纸带,AB∥CD,将ABCD沿EF折叠,A、D两点分别与A′、D′对应,若∠1=2∠2,则∠AEF的度数为( )A.75°B.72°C.70°D.65°【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可知∠3=∠4,已知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1,再由∠1=2∠2,∠3+∠4+∠2=180°,可得5∠2=180°,即可求得∠2=36°,所以∠AEF=∠3=∠1=72°【详解】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可知∠3=∠4,∵AB∥CD,∴∠3=∠1,∵∠1=2∠2,∠3+∠4+∠2=180°,∴5∠2=180°,即∠2=36°,∴∠AEF=∠3=∠1=7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知折叠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b∥c,a⊥b,∠1=130°,则∠2=().A.30°B.40°C.50°D.60°【答案】B【解析】【分析】证明∠3=90°,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4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反向延长射线a交c于点M,∵b∥c,a⊥b,∴a⊥c,∴∠3=90°,∵∠1=90°+∠4,∴130°=90°+∠4,∴∠4=40°,∴∠2=∠4=4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14.如图所示,某同学的家在P处,他想尽快赶到附近公路边搭公交车,他选择P→C路线,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直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垂线段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选:B.【点睛】直线外任意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15.下列四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解:①符合对顶角的性质,故本小题正确;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本小题错误;③符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故本小题正确;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小题错误.故选B.16.如图,在△ABC中,AB=AC,∠A=36°,D、E两点分别在边AC、BC上,BD平分∠ABC,DE∥AB.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B=AC,∠A=36°,∴∠ABC=∠C=72°,∵BD平分∠ABC,∴∠ABD=∠DBC=36°,∴∠BDC=180°﹣36°﹣72°=72°,∵DE∥AB,∴∠EDB=∠ABD=36°,∴∠EDC=72°﹣36°=36°,∴∠DEC=180°﹣72°﹣36°=72°,∴∠A=∠ABD,∠DBE=∠BDE,∠DEC=∠C,∠BDC=∠C,∠ABC=∠C,∴△ABC、△ABD、△DEB、△BDC、△DEC都是等腰三角形,共5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由已知条件利用相关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直线//a b ,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90︒∠=C )按所示摆放.若180︒∠=,则2∠的大小是( )A .80︒B .75︒C .55︒D .3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a b 得到31∠=∠,再通过对顶角的性质得到34,25∠=∠∠=∠,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给图中各角标上序号,如图所示:∵//a b∴318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4,25∠=∠∠=∠(对顶角相等),∴251804180804555A ∠=∠=︒-∠-∠=︒-︒-︒=︒.故C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熟练掌握直线平行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直线//,175a b ︒∠=,则2∠的大小是( )A .75︒B .85︒C .95︒D .105︒【答案】D【解析】【分析】 把2∠的对顶角标记为3∠,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到2∠与3∠得关系,再根据直线平行的性质得到1∠与3∠得关系,最后由等量替换得到2∠得度数.【详解】解:如图,把2∠的对顶角标记为3∠,∵2∠与3∠互为对顶角,∴23∠∠=,又∵//a b ,175︒∠=,∴1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2180∠+∠=︒(等量替换),∴2180118075105∠=︒-∠=︒-︒=︒故D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学会运用等量替换原则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小慧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 处,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为( )A.左转80°B.右转80°C.左转100°D.右转100°【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由题意可得∠A=60°,∠1=2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2,∠3=∠1+∠2,进而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延长AB到D,过C作CE//AD,∵此时需要将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此时沿CE方向行走,∵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A=60°,∠1=20°,AM∥BN,CE∥AB,∴∠A=∠2=60°,∠1+∠2=∠3∴∠3=∠1+∠2=20°+60°=80°,∴应右转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有关的知识及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时要注意以北方为参照方向,进行角度调整.20.如图,点P是直线a外一点,PB⊥a,点A,B,C,D都在直线a上,下列线段中最短的是( )A.PA B.PB C.PC D.PD 【答案】B【解析】如图,PB是点P到a的垂线段,∴线段中最短的是PB.故选B.。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及答案

1、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63°,则∠2=()度2、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42、解:(1)因为CB∥OA,∠C=∠OAB=100°,所以∠COA=180°-100°=80°,又因为E、F在CB上,∠FOB=∠AOB,OE平分∠COF,所以∠EOB=∠COA=×80°=40°.(2)不变,因为CB∥OA,所以∠CBO=∠BOA,又∠FOB=∠AOB,所以∠FOB=∠OBC,而∠FOB+∠OBC=∠OFC,即∠OFC=2∠OBC,所以∠OBC:∠OFC=1:2.(3)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此时∠OEC=∠OBA=60°.理由如下:因为∠COE+∠CEO+∠C=180°,∠BOA+∠OAB+∠ABO=180°,且∠OEC=∠OBA,∠C=∠OAB=100°,所以∠COE =∠BOA,又因为∠FOB=∠AOB,OE平分∠COF,所以∠BOA=∠BOF=∠FOE=∠EOC=∠COA=20°,所以∠OEC=∠OBA=60°.在△ABC中,AP为∠A的平分线,AM为BC边上的中线,过B作BH⊥AP于H,AM的延长线交BH于Q,求证:PQ∥AB。
证明:延长AM至A',使AM=MA',连结BA',如图∠A'BQ=180°-(∠HBA+∠BAH+∠CAP)= 180°-90°-∠CAP=90°-∠BAP=∠ABQ∵∴∵∴∴∴∴PQ∥AB如图已知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F,∠BFD = 112°,求∠E的度数。
相交线与平行线常考题目及答案(绝对经典)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选择题(共3小题)1.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以此类推,则l1和l8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AB,OF⊥CD,则与∠1互为余角的有()A.3个 B.2个 C.1个 D.0个3.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A.6对 B.8对 C.10对D.12对二.填空题(共4小题)4.一块长方体橡皮被刀切了3次,最多能被分成块.5.如图,P点坐标为(3,3),l1⊥l2,l1、l2分别交x轴和y轴于A点和B点,则四边形OAPB的面积为.6.如图,直线l1∥l2,∠1=20°,则∠2+∠3=.7.将一副学生用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AE∥BC,则∠AFD的度数是.三.解答题(共43小题)8.已知: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F,E,EM平∠FED,AB∥CD,H,P分别为直线AB和线段EF上的点.(1)如图1,HM平分∠BHP,若HP⊥EF,求∠M的度数.(2)如图2,EN平分∠HEF交AB于点N,NQ⊥EM于点Q,当H在直线AB上运动(不与点F重合)时,探究∠FHE与∠ENQ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9.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只有三个交点,那么,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一般地,n条直线最多有多少个交点?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1)若∠EOC=70°,求∠BOD的度数.(2)若∠EOC:∠EOD=4:5,求∠BOD的度数.11.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0,OA⊥OB,且OC平分∠AOF,(1)若∠AOE=40°,求∠BOD的度数;(2)若∠AOE=α,求∠BOD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从(1)(2)的结果中能看出∠AOE和∠BOD有何关系?12.如图1,已知MN∥PQ,B在MN上,C在PQ上,A在B的左侧,D在C的右侧,DE平分∠ADC,BE平分∠ABC,直线DE、BE交于点E,∠CBN=100°.(1)若∠ADQ=130°,求∠BED的度数;(2)将线段AD沿DC方向平移,使得点D在点C的左侧,其他条件不变,若∠ADQ=n°,求∠BED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3.如图,将含有45°角的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m上,若∠1=26°(1)求∠2的度数(2)若∠3=19°,试判断直线n和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和l1、l2分别交于点A、B、C、D,点P 在直线l3或l4上且不与点A、B、C、D重合.记∠AEP=∠1,∠PFB=∠2,∠EPF=∠3.(1)若点P在图(1)位置时,求证:∠3=∠1+∠2;(2)若点P在图(2)位置时,请直接写出∠1、∠2、∠3之间的关系;(3)若点P在图(3)位置时,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15.如图,已知AB∥PN∥CD.(1)试探索∠ABC,∠BCP和∠CP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C=42°,∠CPN=155°,求∠BCP的度数.16.如图,AD∥BC,∠EAD=∠C,∠FEC=∠BAE,∠EFC=50°(1)求证:AE∥CD;(2)求∠B的度数.17.探究题:(1)如图1,若AB∥CD,则∠B+∠D=∠E,你能说明理由吗?(2)反之,若∠B+∠D=∠E,直线AB与直线CD有什么位置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若将点E移至图2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结论.(4)若将点E移至图3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结论.(5)在图4中,AB∥CD,∠E+∠G与∠B+∠F+∠D之间有何关系?直接写出结论.18.如图1,AB∥CD,在AB、CD内有一条折线EPF.(1)求证:∠AEP+∠CFP=∠EPF.(2)如图2,已知∠BEP的平分线与∠DFP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试探索∠EPF与∠EQF之间的关系.(3)如图3,已知∠BEQ=∠BEP,∠DFQ=∠DFP,则∠P与∠Q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4)已知∠BEQ=∠BEP,∠DFQ=∠DFP,有∠P与∠Q的关系为.(直接写结论)19.如图所示,L1,L2,L3交于点O,∠1=∠2,∠3:∠1=8:1,求∠4的度数.20.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50°,∠2=50°,∠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2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1)若∠AOC=70°,∠DOF=90°,求∠EOF的度数;(2)若OF平分∠COE,∠BOF=15°,若设∠AOE=x°.①则∠EOF=.(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②求∠AOC的度数.2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C=75°,OE把∠BOD分成两个角,且∠BOE:∠EOD=2:3.(1)求∠EOB的度数;(2)若OF平分∠AOE,问:OA是∠COF的角平分线吗?试说明理由.2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72°,射线OE在∠BOD的内部,∠DOE=2∠BOE.(1)求∠BOE和∠AOE的度数;(2)若射线OF与OE互相垂直,请直接写出∠DOF的度数.2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且∠EOC:∠EOD=2:3.(1)求∠BOD的度数;(2)如图2,点F在OC上,直线GH经过点F,FM平分∠OFG,且∠MFH﹣∠BOD=90°,求证:OE∥GH.2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C,∠COF=90°.(1)若∠BOE=70°,求∠AOF的度数;(2)若∠BOD:∠BOE=1:2,求∠AOF的度数.26.几何推理,看图填空:(1)∵∠3=∠4(已知)∴∥()(2)∵∠DBE=∠CAB(已知)∴∥()(3)∵∠ADF+ =180°(已知)∴AD∥BF()2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1)若∠AOC=68°,∠DOF=90°,求∠EOF的度数.(2)若OF平分∠COE,∠BOF=30°,求∠AOC的度数.28.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DCE的平分线CF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29.看图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说理依据.如图,已知AC⊥AE,BD⊥BF,∠1=35°,∠2=35°,AC与BD平行吗?AE与BF平行吗?解:因为∠1=35°,∠2=35°(已知),所以∠1=∠2.所以∥().又因为AC⊥AE(已知),所以∠EAC=90°.()所以∠EAB=∠EAC+∠1=125°.同理可得,∠FBG=∠FBD+∠2=°.所以∠EAB=∠FBG().所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0.已知如图所示,∠B=∠C,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EAC=∠B+∠C,且AD平分∠EAC,试说明AD∥BC的理由.3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把∠BOD分成两部分;(1)直接写出图中∠AOC的对顶角为,∠BOE的邻补角为;(2)若∠AOC=70°,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32.如图,已知AB∥CD,现将一直角三角形PMN放入图中,其中∠P=90°,PM交AB于点E,PN交CD 于点F(1)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①所示时,则∠PFD与∠AEM的数量关系为;(2)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②所示时,求证:∠PFD﹣∠AEM=90°;(3)在(2)的条件下,若MN与CD交于点O,且∠DON=30°,∠PEB=15°,求∠N的度数.33.阅读下面的推理过程,在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如图:因为∠1+∠2=180°,∠2+∠4=180°(已知)所以∠1=∠4,()所以a∥c.()又因为∠2+∠3=180°(已知)∠3=∠6()所以∠2+∠6=180°,()所以a∥b.()所以b∥c.()34.已知:如图,AB∥CD,FG∥HD,∠B=100°,FE为∠CEB的平分线,求∠EDH的度数.35.已知:如图,AB∥CD,FE⊥AB于G,∠EMD=134°,求∠GEM的度数.36.如图,∠B和∠D的两边分别平行.(1)在图1 中,∠B和∠D的数量关系是,在图2中,∠B和∠D的数量关系是;(2)用一句话归纳的命题为:;并请选择图1或图2中一种情况说明理由;(3)应用: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互相平行,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求这两个角的度数.37.已知AD∥BC,AB∥CD,E为射线BC上一点,AE平分∠BAD.(1)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求证:∠BAE=∠BEA.(2)如图2,当点E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连接DE,若∠ADE=3∠CDE,∠AED=60°.①求证:∠ABC=∠ADC;②求∠CED的度数.38.如图,已知a∥b,ABCDE是夹在直线a,b之间的一条折线,试研究∠1、∠2、∠3、∠4、∠5的大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9.如图,AB∥DC,增加折线条数,相应角的个数也会增多,∠B,∠E,∠F,∠G,∠D之间又会有何关系?40.已知直线AB∥CD,(1)如图1,点E在直线BD上的左侧,直接写出∠ABE,∠CDE和∠BE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点E在直线BD的左侧,BF,DF分别平分∠ABE,∠CDE,直接写出∠BFD和∠BED的数量关系是.(3)如图3,点E在直线BD的右侧BF,DF仍平分∠ABE,∠CDE,那么∠BFD和∠BE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41.(1)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3=2∠1,∠2=155°,求∠4的度数.(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E,∠AOD:∠BOE=4:1,求∠AOF 的度数.42.如图,已知CD⊥DA,DA⊥AB,∠1=∠2.试说明DF∥AE.请你完成下列填空,把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CD⊥DA,DA⊥AB,∴∠CDA=90°,∠DAB=90°.()∴∠CDA=∠DAB.(等量代换)又∠1=∠2,从而∠CDA﹣∠1=∠DAB﹣.(等式的性质)即∠3=.∴DF∥AE.().43.如图1,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1)说明:∠O=∠BEO+∠DFO.(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二次,如图2,则∠BEO、∠O、∠P、∠PFC会满足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若将折线继续折下去,折三次,折四次…折n次,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请写出你的结论.44.如图,已知∠1=60°,∠2=60°,∠MAE=45°,∠FEG=15°,EG平分∠AEC,∠NCE=75°.求证:(1)AB∥EF.(2)AB∥ND.45.如图,∠E=∠1,∠3+∠ABC=180°,B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DF∥AB.46.已知,直线AB∥CD,E为AB、CD间的一点,连结EA、EC.(1)如图①,若∠A=30°,∠C=40°,则∠AEC=.(2)如图②,若∠A=100°,∠C=120°,则∠AEC=.(3)如图③,请直接写出∠A,∠C与∠AEC之间关系是.47.如图,已知AB∥CD,EF⊥AB于点G,若∠1=30°,试求∠F的度数.48.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只要同学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图两幅图都是由同一副三角板拼凑得到的:(1)请你计算出图1中的∠ABC的度数.(2)图2中AE∥BC,请你计算出∠AFD的度数.49.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对折,延长DE交BF于点G,若∠EFG=50°,求∠1,∠2的度数.50.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中.(1)图中和AB平行的线段有哪些?(2)图中和AB垂直的直线有哪些?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1.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以此类推,则l1和l8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分析】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与另一条一定也垂直.再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知L1与L8的位置关系是平行.【解答】解:∵l2∥l3,l3⊥l4,l4∥l5,l5⊥l6,l6∥l7,l7⊥l8,∴l2⊥l4,l4⊥l6,l6⊥l8,∴l2⊥l8.∵l1⊥l2,∴l1∥l8.故选A【点评】灵活运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AB,OF⊥CD,则与∠1互为余角的有()A.3个 B.2个 C.1个 D.0个【分析】由OE⊥AB,OF⊥CD可知:∠AOE=∠DOF=90°,而∠1、∠AOF都与∠EOF互余,可知∠1=∠AOF,因而可以转化为求∠1和∠AOF的余角共有多少个.【解答】解:∵OE⊥AB,OF⊥CD,∴∠AOE=∠DOF=90°,即∠AOF+∠EOF=∠EOF+∠1,∴∠1=∠AOF,∴∠COA+∠1=∠1+∠EOF=∠1+∠BOD=90°.∴与∠1互为余角的有∠COA、∠EOF、∠BOD三个.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在△ODB和△OEC中
∴△ODB≌△OEC
∴OD=OE
∴△ODE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 形状不变,故①正确;
过点O作OH⊥DE,则DH=EH
∵△ODE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ODE=∠OED= (180°-120°)=30°
∴OH=OE·sin∠OED= OE,EH= OE·cos∠OED= OE
∴∠3=∠EDB,故③正确,④错误;
∵AC⊥BC,CD⊥AB,
∴∠ACB=∠CDA=90°,
∴∠A+∠B=90°,∠1+∠A=90°,
∴∠1=∠B,故⑤正确;
即正确的个数是4个,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点 分别在 的边 上,点 在 的内部,若 ,则 的度数是()
9.如图,若AB∥CD,则∠α、∠β、∠γ之间关系是()
A.∠α+∠β+∠γ=180°B.∠α+∠β﹣∠γ=360°
C.∠α﹣∠β+∠γ=180°D.∠α+∠β﹣∠γ=180°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如图,作EF∥AB,
∵AB∥CD,
∴EF∥CD,
∵EF∥AB,
∴∠α+∠AEF=180°,
∵EF∥CD,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中,∠C=90°,则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 )
A.线段ABB.线段ACC.线段BC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得出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1)应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故错误;
(2)正确;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没有说明是否是在同一平面内,所以错误;
(4)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角平分线的两个角也满足,但可以不是,故错误.错误的有3个,故选C.
5.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50°,则∠AED=()
A.65°B.115°C.125°D.13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B∥CD,∴∠C+∠CAB=180°,∵∠C=50°,∴∠CAB=180°﹣50°=130°,∵AE平分∠CAB,∴∠EAB=65°,∵AB∥CD,∴∠EAB+∠AED=180°,∴∠AED=180°﹣65°=115°,故选B.
【解析】
19.如图,DE∥BC,BE平分∠ABC,若∠1=70°,则∠CBE的度数为()
A.20°B.35°C.55°D.7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B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
∵DE∥BC,
∴∠1=∠ABC=70°,
∵BE平分∠ABC,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难度不大,熟记平行线性质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
2.如图,已知 ,若 , , ,下列结论:① ;② ;③ ;④ 与 互补;⑤ ,其中正确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专题02 相交线与平行线 重难点题型(原卷版)

专题02 相交线与平行线 重难点题型题型1、邻补角、对顶角、垂直的相关计算解题技巧:邻补角的和等于180°,对顶角相等这两个结论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邻补角和对顶角在解题中常常起着桥梁的作用,它们可以将未知角和已知角直接联系起来,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我们要善于挖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关系,使其与已知条件相联系,从而使所求问题得到解决。
1.(2021·四川南充·七年级期末)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于O ,OF 平分∠DOE ,若∠AOC =32°,则∠AOF 的度数为( )A .119°B .121°C .122°D .124°2.(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直线AB 和CD 交于O 点,OD 平分∠BOF ,OE ⊥CD 于点O ,∠AOC =40︒,则∠EOF =_______.3.(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松雷中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线段AB 垂直于线段CD ,垂足为O ,OE 平分∠AOC ,∠BOF =28°,则∠EOF =____°.4.(2021·广东·深圳市新华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Ð,若:2:3EOC EOD ÐÐ=,求BOD Ð的度数.4.(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OE AB^,垂足为O,12EOD AOCÐ=Ð,求BOCÐ的度数.5.(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斜折一页书的一角,使点A落在同一书页内的F处,DE为折痕,作DG平分BDFÐ,试猜想EDGÐ等于多少度,并说明理由.6.(2021·黑龙江·哈尔滨德强学校七年级期中)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交于点O,过点O作OE⊥AB.(1)如图,14COE AODÐ=Ð,求∠AOC的度数.(2)如图,在(1)的条件下,过点O作OF⊥CD,经过点O画直线MN,满足射线OM平分∠BOD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与2∠EOF度数相等的角.7.(2021·河南济源·七年级期末)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OF 分别是∠AOC 、∠BOD 的平分线(1)画出这个图形;(2)射线OE 、OF 在同一条直线上吗?请说明理由;(3)画∠AOD 的平分线OM ,OE 与OM 有什么位置关系?(4)请名用一句话归纳对顶角、邻补角的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题型2 平行线间距离与面积问题解题技巧: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及解析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开的直角顶点在直线b上,一条直角边与直线a所形成的∠1=55°,则另外一条直角边与直线b所形成的∠2的度数为()A.25°B.30°C.35°D.40°【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直线a∥b,∴∠3=∠1=55°,∵∠4=90°,∠2+∠3+∠4=180°,∴∠2=180°-55°-90°=35°.故选C.2.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如图,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②∠3和∠5是直线BC 和直线AB 被直线AC 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③∠2和∠6是直线AB 和直线AC 被直线CB 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④∠5和∠2是直线AC 和直线BC 被直线AB 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⑤∠1和∠3是直线BC 和直线AB 被直线AC 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3.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 )个.(1)180B BCD ∠+∠=︒; (2)12∠=∠;(3)34∠=∠; (4)5B ∠=∠.A .1B .2C .3D .4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详解】∵180B BCD ∠+∠=︒,∴AB ∥CD ,故(1)正确;∵12∠=∠,∴AD ∥BC ,故(2)不符合题意;∵34∠=∠,∴AB ∥CD ,故(3)正确;∵5B ∠=∠,∴AB ∥CD ,故(4)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记定理及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能判定EB ∥AC 的条件是( )A .∠C =∠ABEB .∠A =∠EBDC .∠C =∠ABCD .∠A =∠ABE【答案】D【解析】【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详解】A 、∠C =∠ABE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A =∠EBD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C =∠ABC 只能判断出AB =AC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A =∠ABE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EB ∥AC ,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5.如图,点,D E 分别在BAC ∠的边,AB AC 上,点F 在BAC ∠的内部,若1,250F ︒∠=∠∠=,则A ∠的度数是( )A .50︒B .40︒C .45︒D .130︒【答案】A【解析】【分析】 利用平行线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1=∠F ,可得AB//EF ,故∠2=∠A=5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若170∠=︒,则2∠的度数是( )A .65︒B .55︒C .70︒D .4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170∠=︒,得到∠2+∠4=110°,由折叠得到∠2=∠4即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a ∥b ,∴∠3=170∠=︒,∴∠2+∠4=110°,由折叠得∠2=∠4,∴∠2=5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7.已知△ABC 中,BC=6,AC=3,CP ⊥AB ,垂足为P ,则CP 的长可能是( )A .2B .4C .5D .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PC <3,∴CP 的长可能是2,故选A .考点:垂线段最短.8.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含30°,60°角)的摆放位置如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点A,且∠CED=50°,那么∠BAF=()A.10°B.50°C.45°D.4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CED=50°,DE∥AF,即可得到∠CAF=50°,最后根据∠BAC=60°,即可得出∠BAF的大小.【详解】∵DE∥AF,∠CED=50°,∴∠CAF=∠CED=50°,∵∠BAC=60°,∴∠BAF=60°﹣50°=1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11∥l2,∠1=100°,∠2=135°,则∠3的度数为()A.50°B.55°C.65°D.70°【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延长l2,交∠1的边于一点,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得∠3的度数.【详解】如图,延长l2,交∠1的边于一点,∵11∥l2,∴∠4=180°﹣∠1=180°﹣100°=8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3+∠4,∴∠3=∠2﹣∠4=135°﹣80°=5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BD∥AE的是()A.∠D=∠DCE B.∠D+∠ACD=180° C.∠1=∠2 D.∠3=∠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得.【详解】A.由∠D=∠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B. 由∠D+∠A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C.由∠1=∠2可判定AB//CD,不能得到BD//AE,故符合题意;D.由∠3=∠4,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D//AE,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AB∥CD,DE⊥CE,∠1=34°,则∠DCE的度数为()A.34°B.56°C.66°D.5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 ∥CD ,∴∠D=∠1=34°,∵DE ⊥CE ,∴∠DEC=90°,∴∠DCE=180°﹣90°﹣34°=56°.故选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12.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处的∠A 是72°,第二次拐弯处的角是∠B ,第三次拐弯处的∠C 是153°,这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B 等于( )A .81°B .99°C .108°D .120°【答案】B【解析】 试题解析:过B 作BD ∥AE ,∵AE ∥CF ,∴BD ∥CF ,∴72,180A ABD DBC C ∠=∠=∠+∠=o o,∵153C ∠=o ,∴27DBC ∠=o ,则99.ABC ABD DBC ∠=∠+∠=o 故选B.1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D 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140,∠=︒则D ∠=( )A.40︒B.100︒C.80︒D.110︒【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E、F分别是线段BC、BA的中点得到EF是△BAC的中位线,得出∠CAB的大小,再利用CD∥AB得到∠DCA的大小,最后在等腰△DCA中推导得到∠D.【详解】∵点E、F分别是线段CB、AB的中点,∴EF是△BAC的中位线∴EF∥AC∵∠1=40°,∴∠CAB=40°∵CD∥BA∴∠DCA=∠CAB=40°∵CD=DA∴∠DAC=∠DCA=40°∴在△DCA中,∠D=10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中位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推导得出EF是△ABC的中位线.14.如图,在△ABC中,AB=AC,∠A=36°,D、E两点分别在边AC、BC上,BD平分∠ABC,DE∥AB.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B =AC ,∠A =36°,∴∠ABC =∠C =72°,∵BD 平分∠ABC ,∴∠ABD =∠DBC =36°,∴∠BDC =180°﹣36°﹣72°=72°,∵DE ∥AB ,∴∠EDB =∠ABD =36°,∴∠EDC =72°﹣36°=36°,∴∠DEC =180°﹣72°﹣36°=72°,∴∠A =∠ABD ,∠DBE =∠BDE ,∠DEC =∠C ,∠BDC =∠C ,∠ABC =∠C ,∴△ABC 、△ABD 、△DEB 、△BDC 、△DEC 都是等腰三角形,共5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由已知条件利用相关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B CD EG EH FH ,、、分别平分,,,CEF DEF EFB ∠∠∠则图中与BFH ∠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是( )A .5B .6C .7D .8【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EF EFB ∠=∠,CEG EGB ∠=∠,再利用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EG FEG EFH BFH ∠=∠=∠=∠,最后对顶角相等和等量替换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做如下标记,∵//AB CD ,∴,CEF EFB ∠=∠CEG EG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EG 、FH 分别平分,,CEF EFB ∠∠∴CEG FEG EFH BFH ∠=∠=∠=∠,又∵CEG NEG ∠=∠,FEG MEN ∠=∠,EGB AGP ∠=∠(对顶角相等),∴BFH ∠=CEG FEG EFH MEN NED EGF AGP ∠=∠=∠=∠=∠=∠=∠(等量替换)故与BFH ∠相等的角有7个,故C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平行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把角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角)还有等量替换,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则图中的1∠与2∠是( )A .同位角B .内错角C .同旁内角D .邻补角【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1∠与2∠的位置关系,由内错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与2∠在截线,a b 之内,并且在直线c 的两侧,∴由内错角的定义得到1∠与2∠是内错角,故B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邻补角的定义,理解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邻补角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d 所截,1110,270,360︒︒︒∠=∠=∠=,则4∠的大小是( )A .60︒B .70︒C .110︒D .120︒【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15∠=∠,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 ∥b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4∠=∠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5∠标记为如下图所示,∵1,5∠∠是对顶角,∴15∠=∠(对顶角相等),又∵1110,270︒︒∠=∠=,∴1251107800︒︒+∠=∠=+︒,∴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360∠=∠=︒,故A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直线平行的判定(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8.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5°,则∠2的度数为( )A.115°B.120°C.145°D.135°【答案】D【解析】【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得∠3的度数,又由邻补角定义,求得∠4的度数,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2的度数.【详解】在Rt△ABC中,∠A=90°,∵∠1=45°(已知),∴∠3=90°-∠1=4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4=180°-∠3=135°(平角定义),∵EF∥MN(已知),∴∠2=∠4=13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9.如图,DE∥BC,BE平分∠ABC,若∠1=70°,则∠CBE的度数为()A.20°B.35°C.55°D.7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B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DE∥BC,∴∠1=∠ABC=70°,∵BE平分∠ABC,∴1352CBE ABC∠=∠=︒,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0.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已知AC//BD,根据平行线的的性质可得∠BAC+∠ABD=180°,选项B正确;因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O=∠CAO, ∠ABO=∠DBO,选项A正确,选项D不正确;由∠BAC+∠ABD=180°,∠BAO=∠CAO, ∠ABO=∠DBO即可得∠BAO+∠ABO=90°,选项A正确,故选D.。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解析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五个命题:①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平方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两个无理数的和可以是无理数也可以是有理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正确;②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②错误;③正确;④反例:两个无理数π和-π,和是0,④错误;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实数,平面内直线的位置;牢记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理解概念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如图,①∠1和∠4是直线AC 和直线BC 被直线AB 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②∠3和∠5是直线BC 和直线AB 被直线AC 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③∠2和∠6是直线AB 和直线AC 被直线CB 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④∠5和∠2是直线AC 和直线BC 被直线AB 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⑤∠1和∠3是直线BC 和直线AB 被直线AC 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3.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 )个.(1)180B BCD ∠+∠=︒; (2)12∠=∠;(3)34∠=∠; (4)5B ∠=∠.A .1B .2C .3D .4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详解】∵180B BCD ∠+∠=︒,∴AB ∥CD ,故(1)正确;∵12∠=∠,∴AD ∥BC ,故(2)不符合题意;∵34∠=∠,∴AB ∥CD ,故(3)正确;∵5B ∠=∠,∴AB ∥CD ,故(4)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记定理及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A .80°B .50°C .30°D .20°【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2=5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3=∠4-∠1=50°-30°=20°.故答案选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5.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1)12∠=∠ (2)34∠=∠(3)5B ∠=∠ (4)180B BCD ∠+∠=︒.A .4B .3C .2D .1【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定即可.【详解】因为12∠=∠,所有AD ∥BC ,故(1)错误.因为34∠=∠,所以AB ∥CD ,故(2)正确.因为5B ∠=∠,所以AB ∥CD ,故(3)正确.因为180B BCD ∠+∠=︒,所以AB ∥CD ,故(4)正确.所以共有3个正确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找准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是关键.6.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 ,AF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A 的度数是( )A .28°B .30°C .38°D .3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DFA=∠CD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B 的度数从而得到∠DFA 的度数.【详解】 解:∠C=(52)1801085︒-⨯=,且CD=CB , ∴∠CDB=∠CBD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C+∠CDB+∠CBD=180°∴∠CDB+∠CBD=180°-∠C =180°-108°=72°∴∠CDB==∠CBD=72362︒︒= 又∵AF ∥CD∴∠DFA=∠CDB=3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正n 边形的内角读数为(2)180n n-⨯.7.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若170∠=︒,则2∠的度数是( )A.65︒B.55︒C.70︒D.40︒【答案】B【解析】【分析】∠=︒,得到∠2+∠4=110°,由折叠得到∠2=∠4即可得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170∠2的度数.【详解】∵a∥b,∠=︒,∴∠3=170∴∠2+∠4=110°,由折叠得∠2=∠4,∴∠2=5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8.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个.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分析】到l1距离为2的直线有2条,到l2距离为1的直线有2条,这4条直线有4个交点,这4个交点就是“距离坐标”是(2,1)的点.【详解】因为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因此每一个角内就有一个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是2,1的点,即距离坐标是(2,1)的点,因而共有4个.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时注意:到一条已知直线距离为定值的直线有两条.9.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 AC 的是( )A .EDC EFC ∠=∠B .AEF ACD ∠=∠C .34∠=∠D .12∠=∠【答案】C【解析】【分析】 对于A ,∠EDC=∠EFC 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据此进行判断;对于B 、D ,∠AFE=∠ACD ,∠1=∠2是EF 和BC 被AC 所截得到的同位角和内错角,据此进行判断;对于C ,∠3=∠4这两个角是AC 与DE 被EC 所截得到的内错角,据此进行判断.【详解】∠EDC=∠EFC 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因而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AFE=∠ACD,∠1=∠2是EF 和BC 被AC 所截得到的同位角和内错角,因而可以判定EF ∥BC,但不能判定DE ∥AC ;∠3=∠4这两个角是AC 与DE 被EC 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可以判定DE ∥A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掌握相关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AB CD ,45A ∠=︒,60C ∠=°,90AEB CED ∠=∠=︒,则AEC ∠的度数为( )A .75°B .90°C .105°D .120°【答案】C【解析】【分析】 延长CE 交AB 于点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F ,∵AB ∥CD ,∴∠AFE =∠C =60°,在△AEF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C =∠A +∠AFE =45°+60°=10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相关性质并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d 所截,1110,270,360︒︒︒∠=∠=∠=,则4∠的大小是( )A .60︒B .70︒C .110︒D .120︒【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15∠=∠,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 ∥b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4∠=∠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5∠标记为如下图所示,∵1,5∠∠是对顶角,∴15∠=∠(对顶角相等),又∵1110,270︒︒∠=∠=,∴1251107800︒︒+∠=∠=+︒,∴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360∠=∠=︒,故A 为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直线平行的判定(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BE 平分∠DBC ,点A 是BD 上一点,过点A 作AE ∥BC 交BE 于点E ,∠DAE=56°,则∠E 的度数为( )A .56°B .36°C .26°D .28°【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BC=56°,∠E=∠E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BC=12∠DBC=28°,进而得到∠E=28°. 详解:∵AE ∥BC,∠DAE=56°,∴∠DBC=56°,∠E=∠EBC ,∵BE 平分∠DBC , ∴∠EBC=12∠DBC=28°, ∴∠E=28°,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直线AD BC ∥,30C ∠=︒,:1:3ADB BDC ∠∠=,则DBC ∠的度数是( )A .35°B .37.5°C .45°D .40°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出18030015ADC ∠=︒-︒=︒,再结合:1:3ADB BDC ∠∠=即可得出ADB ∠的度数,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D BC ,30C ∠=︒∴18030015ADC ∠=︒-︒=︒∵:1:3ADB BDC ∠∠= ∴115037.513ADB ∠=︒⨯=︒+ ∴37.5DBC AD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难度不大,熟记平行线性质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14.如图,直线AB ,AB 相交于点O ,OE ,OF 为射线,则对顶角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可以判断.【详解】图中对顶角有:∠AOC 与∠BOD 、∠AOD 与∠BOC ,共2对.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注意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四个角中,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本题关键是分清楚已知的角是哪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根据角的两条边,找出它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夹角即可15.把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使两个直角顶点重合,两条斜边平行,则∠1的度数是()A.45°B.60°C.75°D.82.5°【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角得出答案.【详解】如图,作直线l平行于直角三角板的斜边,可得:∠3=∠2=45°,∠4=∠5=30°,故∠1的度数是:45°+30°=7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16.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D.若两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实数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乘方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正确;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正确;D、若两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实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乘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进行解题.17.A、B、C是直线L上三点,P为直线外一点,若PA=2cm,PB=3cm,PC=5cm,则P 到直线L的距离是()A.等于2cm B.大于2cm C.不小于2cm D.不大于2cm【答案】D【解析】【分析】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详解】∵PA=2cm,PB=3cm,PC=5cm,∴PA<PB<PC.∴①当PA⊥L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②当PA与直线L不垂直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2cm;综上所述,则P到直线L的距离是不大于2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垂线的两条性质:①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②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18.如图,OB⊥CD于点O,∠1=∠2,则∠2与∠3的关系是( )A.∠2=∠3 B.∠2与∠3互补C.∠2与∠3互余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垂线定义可得∠1+∠3=90°,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2+∠3=90°.【详解】∵OB⊥CD,∴∠1+∠3=90°,∵∠1=∠2,∴∠2+∠3=90°,∴∠2与∠3互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和余角,关键是掌握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19.如图,11,,33AB EF ABP ABC EFP EFC ∠=∠∠=∠∥,已知60FCD ∠=︒,则P ∠的度数为( )A .60︒B .80︒C .90︒D .100︒【答案】B【解析】【分析】 延长BC 、EF 交于点G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80ABG BG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性质得60180120EFC FCD BGE BGE BCF FCD =+=︒+=︒-=︒∠∠∠∠,∠∠,最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延长BC 、EF 交于点G∵//AB EF∴180ABG BGE +=︒∠∠∵60FCD ∠=︒∴60180120EFC FCD BGE BGE BCF FCD =+=︒+=︒-=︒∠∠∠∠,∠∠ ∵11,33ABP ABC EFP EFC ∠=∠∠=∠ ∴360P PBC BCF PFC =︒---∠∠∠∠2236012033ABG EFC =︒---︒∠∠ ()223606012033ABG BGE =︒--︒+-︒∠∠ 223604012033ABG BGE =︒--︒--︒∠∠ ()22003ABG BGE =︒-+∠∠ 22001803=︒-⨯︒ 80=︒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角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EF,设∠C=90°,那么x、y和z的关系是()A.y=x+z B.x+y﹣z=90°C.x+y+z=180°D.y+z﹣x=90°【答案】B【解析】【分析】过C作CM∥AB,延长CD交EF于N,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NE=y﹣z,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x,∠2=∠CNE,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过C作CM∥AB,延长CD交EF于N,则∠CDE=∠E+∠CNE,即∠CNE=y﹣z∵CM∥AB,AB∥EF,∴CM∥AB∥EF,∴∠ABC=x=∠1,∠2=∠CNE,∵∠BCD=90°,∴∠1+∠2=90°,∴x+y﹣z=9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推理例:完成推理,填写推理依据 1.如图⑩ ∵∠B=∠_______,∴ AB ∥CD ( ) ∵∠BGC=∠_______,∴ CD ∥EF ( ) ∵AB ∥CD ,CD ∥EF ,∴ AB ∥_______( )21(7)CF M AE BN2.如图⑾ 填空:(1)∵∠2=∠3(已知)∴AB__________( ) (2)∵∠1=∠A (已知)∴ __________( ) (3)∵∠1=∠D (已知)∴ __________( ) (4)∵_______=∠F (已知)∴ AC ∥DF ( )3.如图7,已知∠1=∠A,∠2=∠B,要证MN ∥EF,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1)∵∠2=∠3(已知)∴ AB__________( ) (2)∵∠1=∠A (已知)∴ __________( ) (3)∵∠1=∠D (已知)∴ __________( ) (4)∵_______=∠F (已知)∴ AC ∥DF ( )1 如图2—15,∠1=∠2,∠2+∠3=180°,AB ∥CD 吗? AC ∥BD 吗?为什么?2.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 与∠C 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 进行说理。
二、面积相等1.如图,AB ∥CD ,AD ∥B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O 是AC 的中点,O 是AC 的BD 中点,三角形OAB 的面积为1,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我们把能平分四边形面积的直线称为“好线”.利用下面的作图,可以得到四边形的“好线”:在四边形ABCD 中,取对角线BD 的中点O ,连接OA 、OC .显然,折线AOC 能平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再过点O 作OE ∥AC 交CD 于E ,则直线AE 即为一条“好线”.(1)试说明直线AE 是“好线”的理由;(2)如下图,AE 为一条“好线”,F 为AD 边上的一点,请作出经过F 点的“好线”,并对画图作适当说明(不需要说明理由).三、实际应用 1、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7、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四、平移的性质1.如图所示,在长方形菜地内修建了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相同).已知长方形的水平方向的边长为6米,竖直方向的边长为4米,菜地的面积为18平方米,求小路的宽度.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且AD <BC ,三角形ABC 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1)指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试说明AD +BC =BF .5.如图,在长方形地块内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路,余下部分作 为耕地,道路宽为2m 时耕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练习题1、如图3,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使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 )321nmba43FE D C B A 21A.50 B.55 C.60 D.652.如图,PO ⊥OR,OQ ⊥PR,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1条 B.2条 C.3条 D.5条3、已知:如图,AB//CD ,则图中α、β、γ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 、α+β+γ=360︒ B 、α+β+γ=180︒ C 、α+β-γ=180︒ D 、α-β-γ=90︒4、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 ( )A.第一次右拐40°第二次左拐140°B.第一次左拐40°,第二次右拐40°C.第一次左拐40°第二次左拐140°D.第一次右拐40°,第二次右拐40° 5.在下列命题中: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②有公共顶点的角是对顶角;③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是对顶角;④有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若AO ⊥OC ,DO ⊥OB ,∠AOB ∶∠BOC=32∶13,则∠COD= . 7.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O ,如果∠AOE=2∠AOC ,∠COF=23∠AOE ,那么∠DOE= .8.如图,∠A 与 是内错角,∠B 的同位角是 ,直线AB 和CE 被直线BC 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是 。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及答案

1、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63°,则∠2=()度2、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42、解:(1)因为CB∥OA,∠C=∠OAB=100°,所以∠COA=180°-100°=80°,又因为E、F在CB上,∠FOB=∠AOB,OE平分∠COF,所以∠EOB=∠COA=×80°=40°.(2)不变,因为CB∥OA,所以∠CBO=∠BOA,又∠FOB=∠AOB,所以∠FOB=∠OBC,而∠FOB+∠OBC=∠OFC,即∠OFC=2∠OBC,所以∠OBC:∠OFC=1:2.(3)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此时∠OEC=∠OBA=60°.理由如下:因为∠COE+∠CEO+∠C=180°,∠BOA+∠OAB+∠ABO=180°,且∠OEC=∠OBA,∠C=∠OAB=100°,所以∠COE =∠BOA,又因为∠FOB=∠AOB,OE平分∠COF,所以∠BOA=∠BOF=∠FOE=∠EOC=∠COA=20°,所以∠OEC=∠OBA=60°.在△ABC中,AP为∠A的平分线,AM为BC边上的中线,过B作BH⊥AP于H,AM的延长线交BH于Q,求证:PQ∥AB。
证明:延长AM至A',使AM=MA',连结BA',如图∠A'BQ=180°-(∠HBA+∠BAH+∠CAP)= 180°-90°-∠CAP=90°-∠BAP=∠ABQ∵∴∵∴∴∴∴PQ∥AB如图已知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F,∠BFD = 112°,求∠E的度数。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在平面上,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称为()。
A. 平行线B. 垂直线C. 相交线D. 对称线答案:B. 垂直线2. 单选题: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B. 相交线永远不会平行C. 平行线和相交线可以同时存在D. 平行线和相交线不能同时存在答案:C. 平行线和相交线可以同时存在3. 多选题:判断下列述句是否正确。
1) 平行线没有交点。
2) 相交线可以有无数个交点。
3) 两条垂直线的交点一定是直角。
A. 正确的有1)、2)、3)B. 正确的有1)、3)C. 正确的有2)、3)D. 正确的只有3)答案:B. 正确的有1)、3)4. 填空题: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度。
答案:90度5. 判断题:两条平行线的夹角为180度。
答案:错误6. 判断题:两条相交直线一定不平行。
答案:正确7. 计算题:已知直线L1与直线L2互相垂直,L1的斜率为2,过点(1,3)的直线L2的斜率为()。
答案:-1/28. 计算题:已知直线L1过点(1,2)且斜率为3/4,直线L2与L1平行且过点(3,5),求直线L2的斜率。
答案:3/49. 解答题:请解释什么是相交线和平行线,并举例说明。
答案: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或线段在平面上有唯一一点相交。
例如,在平面上有两条直线,一条通过点A和点B,另一条通过点C和点D,如果点A与点C不重合并且点B与点D不重合,则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E。
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没有任何交点的两条直线。
例如,在平面上有一条直线通过点A和点B,另一条直线通过点C和点D,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任何一点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0. 解答题:如何通过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答案: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即斜率相同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即斜率之积为-1的两条直线是垂直线。
总结:在平面几何中,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或线段在平面上有唯一一点相交,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没有任何交点的两条直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常考题目及答案(绝对经典)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选择题(共3小题)1.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以此类推,则l1和l8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 D.无法确定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AB,OF⊥CD,则与∠1互为余角的有()A.3个B.2个C.1个D.0个3.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A.6对B.8对C.10对D.12对二.填空题(共4小题)4.一块长方体橡皮被刀切了3次,最多能被分成块.5.如图,P点坐标为(3,3),l1⊥l2,l1、l2分别交x轴和y轴于A点和B点,则四边形OAPB的面积为.6.如图,直线l1∥l2,∠1=20°,则∠2+∠3= .7.将一副学生用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AE∥BC,则∠AFD的度数是.三.解答题(共43小题)8.已知: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F,E,EM平∠FED,AB∥CD,H,P分别为直线AB 和线段EF上的点.(1)如图1,HM平分∠BHP,若HP⊥EF,求∠M的度数.(2)如图2,EN平分∠HEF交AB于点N,NQ⊥EM于点Q,当H在直线AB上运动(不与点F重合)时,探究∠FHE与∠ENQ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9.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只有三个交点,那么,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一般地,n条直线最多有多少个交点?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1)若∠EOC=70°,求∠BOD的度数.(2)若∠EOC:∠EOD=4:5,求∠BOD的度数.11.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0,OA⊥OB,且OC平分∠AOF,(1)若∠AOE=40°,求∠BOD的度数;(2)若∠AOE=α,求∠BOD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从(1)(2)的结果中能看出∠AOE和∠BOD有何关系?112.如图1,已知MN∥PQ,B在MN上,C在PQ上,A在B的左侧,D在C的右侧,DE平分∠ADC,BE平分∠ABC,直线DE、BE交于点E,∠CBN=100°.(1)若∠ADQ=130°,求∠BED的度数;(2)将线段AD沿DC方向平移,使得点D在点C的左侧,其他条件不变,若∠ADQ=n°,求∠BED 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3.如图,将含有45°角的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m上,若∠1=26°(1)求∠2的度数(2)若∠3=19°,试判断直线n和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直线l1∥l2,l3、l4和l1、l2分别交于点A、B、C、D,点P 在直线l3或l4上且不与点A、B、C、D重合.记∠AEP=∠1,∠PFB=∠2,∠EPF=∠3.(1)若点P在图(1)位置时,求证:∠3=∠1+∠2;(2)若点P在图(2)位置时,请直接写出∠1、∠2、∠3之间的关系;(3)若点P在图(3)位置时,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15.如图,已知AB∥PN∥CD.(1)试探索∠ABC,∠BCP和∠CP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C=42°,∠CPN=155°,求∠BCP的度数.16.如图,AD∥BC,∠EAD=∠C,∠FEC=∠BAE,∠EFC=50°(1)求证:AE∥CD;(2)求∠B的度数.17.探究题:(1)如图1,若AB∥CD,则∠B+∠D=∠E,你能说明理由吗?(2)反之,若∠B+∠D=∠E,直线AB与直线CD有什么位置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若将点E移至图2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结论.(4)若将点E移至图3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直接写出结论.(5)在图4中,AB∥CD,∠E+∠G与∠B+∠F+∠D之间有何关系?直接写出结论.18.如图1,AB∥CD,在AB、CD内有一条折线EPF.(1)求证:∠AEP+∠CFP=∠EPF.(2)如图2,已知∠BEP的平分线与∠DFP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试探索∠EPF与∠EQF之间的关系.(3)如图3,已知∠BEQ=∠BEP,∠DFQ=∠DFP,则∠P与∠Q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4)已知∠BEQ=∠BEP,∠DFQ=∠DFP,有∠P与∠Q的关系为.(直接写结论)19.如图所示,L1,L2,L3交于点O,∠1=∠2,∠3:∠1=8:1,求∠4的度数.试卷第2页,总6页20.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50°,∠2=50°,∠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2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1)若∠AOC=70°,∠DOF=90°,求∠EOF的度数;(2)若OF平分∠COE,∠BOF=15°,若设∠AOE=x°.①则∠EOF=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②求∠AOC的度数.2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C=75°,OE把∠BOD分成两个角,且∠BOE:∠EOD=2:3.(1)求∠EOB的度数;(2)若OF平分∠AOE,问:OA是∠COF的角平分线吗?试说明理由.2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72°,射线OE在∠BOD的内部,∠DOE=2∠BOE.(1)求∠BOE和∠AOE的度数;(2)若射线OF与OE互相垂直,请直接写出∠DOF的度数.2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且∠EOC:∠EOD=2:3.(1)求∠BOD的度数;(2)如图2,点F在OC上,直线GH经过点F,FM平分∠OFG,且∠MFH﹣∠BOD=90°,求证:OE ∥GH.2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C,∠COF=90°.(1)若∠BOE=70°,求∠AOF的度数;(2)若∠BOD:∠BOE=1:2,求∠AOF的度数.26.几何推理,看图填空:(1)∵∠3=∠4(已知)∴∥()(2)∵∠DBE=∠CAB(已知)∴∥()(3)∵∠ADF+=180°(已知)∴AD∥BF()2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1)若∠AOC=68°,∠DOF=90°,求∠EOF的度数.(2)若OF平分∠COE,∠BOF=30°,求∠AOC的度数.28.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DCE的平分线CF交DE于点F.3(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29.看图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说理依据.如图,已知AC⊥AE,BD⊥BF,∠1=35°,∠2=35°,AC与BD平行吗?AE与BF平行吗?解:因为∠1=35°,∠2=35°(已知),所以∠1=∠2.所以∥().又因为AC⊥AE(已知),所以∠EAC=90°.()所以∠EAB=∠EAC+∠1=125°.同理可得,∠FBG=∠FBD+∠2= °.所以∠EAB=∠FBG().所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0.已知如图所示,∠B=∠C,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EAC=∠B+∠C,且AD平分∠EAC,试说明AD∥BC的理由.3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把∠BOD分成两部分;(1)直接写出图中∠AOC的对顶角为,∠BOE的邻补角为;(2)若∠AOC=70°,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32.如图,已知AB∥CD,现将一直角三角形PMN放入图中,其中∠P=90°,PM交AB于点E,PN 交CD于点F(1)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①所示时,则∠PFD与∠AEM的数量关系为;(2)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②所示时,求证:∠PFD﹣∠AEM=90°;(3)在(2)的条件下,若MN与CD交于点O,且∠DON=30°,∠PEB=15°,求∠N的度数.33.阅读下面的推理过程,在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如图:因为∠1+∠2=180°,∠2+∠4=180°(已知)所以∠1=∠4,()所以a∥c.()又因为∠2+∠3=180°(已知)∠3=∠6()所以∠2+∠6=180°,()所以a∥b.()所以b∥c.()试卷第4页,总6页34.已知:如图,AB∥CD,FG∥HD,∠B=100°,FE为∠CEB的平分线,求∠EDH的度数.35.已知:如图,AB∥CD,FE⊥AB于G,∠EMD=134°,求∠GEM的度数.36.如图,∠B和∠D的两边分别平行.(1)在图1 中,∠B和∠D的数量关系是,在图2中,∠B和∠D的数量关系是;(2)用一句话归纳的命题为:;并请选择图1或图2中一种情况说明理由;(3)应用: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互相平行,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求这两个角的度数.37.已知AD∥BC,AB∥CD,E为射线BC上一点,AE平分∠BAD.(1)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求证:∠BAE=∠BEA.(2)如图2,当点E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连接DE,若∠ADE=3∠CDE,∠AED=60°.①求证:∠ABC=∠ADC;②求∠CED的度数.38.如图,已知a∥b,ABCDE是夹在直线a,b之间的一条折线,试研究∠1、∠2、∠3、∠4、∠5的大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9.如图,AB∥DC,增加折线条数,相应角的个数也会增多,∠B,∠E,∠F,∠G,∠D之间又会有何关系?40.已知直线AB∥CD,(1)如图1,点E在直线BD上的左侧,直接写出∠ABE,∠CDE和∠BE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点E在直线BD的左侧,BF,DF分别平分∠ABE,∠CDE,直接写出∠BFD和∠BED的数量关系是.(3)如图3,点E在直线BD的右侧BF,DF仍平分∠ABE,∠CDE,那么∠BFD和∠BE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41.(1)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3=2∠1,∠2=155°,求∠4的度数.(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E,∠AOD:∠BOE=4:1,求∠AOF 的度数.42.如图,已知CD⊥DA,DA⊥AB,∠1=∠2.试说明DF∥AE.请你完成下列填空,把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CD⊥DA,DA⊥AB,∴∠CDA=90°,∠DAB=90°.()∴∠CDA=∠DAB.(等量代换)又∠1=∠2,从而∠CDA﹣∠1=∠DAB﹣.(等式的性质)即∠3= .5∴DF∥AE.().43.如图1,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1)说明:∠O=∠BEO+∠DFO.(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二次,如图2,则∠BEO、∠O、∠P、∠PFC会满足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若将折线继续折下去,折三次,折四次…折n次,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请写出你的结论.44.如图,已知∠1=60°,∠2=60°,∠MAE=45°,∠FEG=15°,EG平分∠AEC,∠NCE=75°.求证:(1)AB∥EF.(2)AB∥ND.45.如图,∠E=∠1,∠3+∠ABC=180°,B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DF∥AB.46.已知,直线AB∥CD,E为AB、CD间的一点,连结EA、EC.(1)如图①,若∠A=30°,∠C=40°,则∠AEC= .(2)如图②,若∠A=100°,∠C=120°,则∠AEC= .(3)如图③,请直接写出∠A,∠C与∠AEC之间关系是.47.如图,已知AB∥CD,EF⊥AB于点G,若∠1=30°,试求∠F的度数.48.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只要同学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图两幅图都是由同一副三角板拼凑得到的:(1)请你计算出图1中的∠ABC的度数.(2)图2中AE∥BC,请你计算出∠AFD的度数.49.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对折,延长DE交BF于点G,若∠EFG=50°,求∠1,∠2的度数.50.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中.(1)图中和AB平行的线段有哪些?(2)图中和AB垂直的直线有哪些?试卷第6页,总6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难点突破“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压轴题50道(含详细解析)

难点突破“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压轴题50道(含详细解析)1.如图,//AD BC ,D ABC ∠=∠,点E 是边DC 上一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点F 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 FEB ∠=∠,作FEH ∠的角平分线EG 交BH 于点G ,若100DEH ∠=︒,则BEG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2.如图,已知//AB CD ,CE 、BE 的交点为E ,现作如下操作: 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 ∠和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1E , 第二次操作,分别作1ABE ∠和1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2E , 第三次操作,分别作2ABE ∠和2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3E ,⋯, 第n 次操作,分别作1n ABE -∠和1n 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n E . 若1n E ∠=度,那BEC ∠等于 度3.如图,//AB CD ,CF 平分DCG ∠,GE 平分CGB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34E ∠=︒,则B ∠的度数为 .4.如图,直线//a b ,A 是直线a 上一点,D 、E 分别是直线b 上的点,C 是AE 上一点,80ACD ∠=︒,//EG CD 交AD 于G ,F 是GE 上一点使FGC FCG ∠=∠,作CB 平分ACF ∠,则BCG ∠= .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A 、C ,CH 平分ACD ∠,点G 为CD 上一点,连接HA 、HG ,HC 平分AHG ∠,若42AHG ∠=︒,180HGD EAB ∠+∠=︒,则ACD ∠的度数是 ︒.6.如图,直线//MN PQ ,点A 在直线MN 与PQ 之间,点B 在直线MN 上,连结AB .ABM ∠的平分线BC 交PQ 于点C ,连结AC ,过点A 作AD PQ ⊥交PQ 于点D ,作A F A B⊥交PQ于点F ,AE 平分DAF ∠交PQ 于点E ,若45CAE ∠=︒,52ACB DAE ∠=∠,则ACD ∠的度数是 .7.探究:如图①,////AB CD EF ,试说明BCF B F ∠=∠+∠.下面给出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请在下列解答中,填上适当的理由. 解://AB CD ,(已知) 1B ∴∠=∠.( )同理可证,2F ∠=∠.12BCF ∠=∠+∠, BCF B F ∴∠=∠+∠.( )应用:如图②,//AB CD ,点F 在AB 、CD 之间,FE 与AB 交于点M ,FG 与CD 交于点N .若115EFG ∠=︒,55EMB ∠=︒,则DNG ∠的大小为 度.拓展:如图③,直线CD 在直线AB 、EF 之间,且////AB CD EF ,点G 、H 分别在直线AB 、EF 上,点Q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且不在直线GH 上,连结QG 、QH .若70GQH ∠=︒,则AGQ EHQ ∠+∠= 度.8.综合与探究如图,已知//AM BN ,60A ∠=︒,点P 是射线AM 上一动点(与点A 不重合).BC ,BD 别平分ABP ∠和PBN ∠,分别交射线AM 于点C ,D . (1)求ABN ∠、CBD ∠的度数;根据下列求解过程填空. 解://AM BN ,180ABN A ∴∠+∠=︒60A ∠=︒, ABN ∴∠= , 120ABP PBN ∴∠+∠=︒,BC 平分ABP ∠,BD 平分PBN ∠, 2ABP CBP ∴∠=∠、PBN ∠= ,( )22120CBP DBP ∴∠+∠=︒, CBD CBP DBP ∴∠=∠+∠= .(2)当点P 运动时,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3)当点P 运动到使ACB ABD ∠=∠时,直接写出ABC ∠的度数.9.已知直线12//l l ,直线3l 与1l 、2l 分别交于C 、D 两点,点P 是直线3l 上的一动点,如图①,若动点P 在线段CD 之间运动(不与C 、D 两点重合),问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始终具有312∠+∠=∠这一相等关系?试说明理由;如图②,当动点P 在线段CD 之外且在CD 的上方运动(不与C 、D 两点重合),则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若不成立,试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10.课上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已知:如图1,//AB CD ,EF AB ⊥于点O ,FG 交CD 于点P ,当130∠=︒时,求EFG ∠的度数.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如图:甲同学辅助线的做法和分析思路如下: 辅助线:过点F 作//MN CD . 分析思路:①欲求EFG ∠的度数,由图可知只需转化为求2∠和3∠的度数之和; ②由辅助线作图可知,21∠=∠,从而由已知1∠的度数可得2∠的度数; ③由//AB CD ,//MN CD 推出//AB MN ,由此可推出34∠=∠; ④由已知EF AB ⊥,可得490∠=︒,所以可得3∠的度数; ⑤从而可求EFG ∠的度数.(1)请你根据乙同学所画的图形,描述辅助线的做法,并写出相应的分析思路. 辅助线: 分析思路:(2)请你根据丙同学所画的图形,求EFG ∠的度数. 11.已知,//AB CD ,点E 为射线FG 上一点.(1)如图1,若30EAF ∠=︒,40EDG ∠=︒,则AED ∠= ︒;(2)如图2,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此时CD 与AE 交于点H ,则AED ∠、EAF ∠、EDG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 平分EDC ∠,交AE 于点K ,交AI 于点I ,且:1:2EAI BAI ∠∠=,22AED ∠=︒,20I ∠=︒,求EKD ∠的度数.12.已知,直线//AB DC ,点P 为平面上一点,连接AP 与CP .(1)如图1,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当60BAP ∠=︒,20DCP ∠=︒时,求APC ∠. (2)如图2,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写出AKC ∠与AP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点P 落在CD 外,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AKC ∠与APC ∠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如图,已知:EF AC ⊥,垂足为点F ,DM AC ⊥,垂足为点M ,DM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B ,且1C ∠=∠,点N 在AD 上,且23∠=∠,试说明//AB MN .14.(1)如图①,90CEF ∠=︒,点B 在射线EF 上,//AB CD ,若130ABE ∠=︒,求C ∠的度数;(2)如图②,把“90CEF ∠=︒”改为“120CEF ∠=︒”,点B 在射线EF 上,//AB CD .猜想ABE ∠与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5.如图1,已知//AB CD ,30B ∠=︒,120D ∠=︒; (1)若60E ∠=︒,则F ∠= ;(2)请探索E ∠与F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如图2,已知EP 平分BEF ∠,FG 平分EFD ∠,反向延长FG 交EP 于点P ,求P ∠的度数.16.已知直线12//l l ,直线3l 和直线1l 、2l 交于点C 和D ,点P 是直线3l 上一动点(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CD 上运动时,PAC ∠,APB ∠,PBD ∠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 在C 、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 点与点C 、D 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 ∠,APB ∠,P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17.(1)如图(1),已知任意三角形ABC ,过点C 作//DE AB ,求证:DCA A ∠=∠; (2)如图(1),求证: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即A ∠、B ∠、)ACB ∠之和等于180︒; (3)如图(2),求证:AGF AEF F ∠=∠+∠;(4)如图(3),//AB CD ,119CDE ∠=︒,GF 交DEB ∠的平分线EF 于点F ,150AGF ∠=︒,求F ∠.18.如图,已知直线12//l l ,且3l 和1l ,2l 分别交于A ,B 两点,4l 和1l ,2l 相交于C ,D 两点,点P 在直线AB 上,(1)当点P 在A ,B 两点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ACP ∠,BDP ∠,CP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9.已知直线//AB CD ,(1)如图1,点E 在直线BD 上的左侧,直接写出ABE ∠,CDE ∠和BE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2,点E 在直线BD 的左侧,BF ,DF 分别平分ABE ∠,CDE ∠,直接写出BFD ∠和BED ∠的数量关系是 .(3)如图3,点E 在直线BD 的右侧BF ,DF 仍平分ABE ∠,CDE ∠,那么BFD ∠和BE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0.(1)如图1,//a b ,则12∠+∠=(2)如图2,//AB CD ,则123∠+∠+∠= ,并说明理由 (3)如图3,//a b ,则1234∠+∠+∠+∠=(4)如图4,//a b ,根据以上结论,试探究1234n ∠+∠+∠+∠+⋯+∠= (直接写出你的结论,无需说明理由)21.问题情境:(1)如图1,//AB CD ,130PAB ∠=︒,120PCD ∠=︒.求APC ∠度数.小颖同学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点P 作//PE AB ,请你接着完成解答 问题迁移:(2)如图3,//AD BC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ADP α∠=∠,BCP β∠=∠.试判断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提示:过点P 作//)PE AD ,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不重合),请你猜想CPD ∠、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22.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在BC 上.点G 在CA 的延长线上,EG 交AB 于点F ,AFG G ∠=∠,求证://GE AD .23.如图1,//AB CD ,直线EF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点G 在CD 上,点P 在直线EF 左侧、且在直线AB 和CD 之间,连接PE 、PG . (1)求证:EPG AEP PGC ∠=∠+∠;(2)连接EG ,若EG 平分PEF ∠,110AEP PGE ∠+∠=︒,12PGC EFC ∠=∠,求AEP ∠的度数;(3)如图2,若EF 平分PEB ∠,PGC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与EF 相交于点H ,则EPG ∠与EHG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4.已知E 、D 分别在AOB ∠的边OA 、OB 上,C 为平面内一点,DE 、DF 分别是CDO ∠、CDB ∠的平分线.(1)如图1,若点C 在OA 上,且//FD AO ,求证:DE AO ⊥;(2)如图2,若点C 在AOB ∠的内部,且DEO DEC ∠=∠,请猜想DCE ∠、AEC ∠、CD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若点C 在AOB ∠的外部,且DEO DEC ∠=∠,请根据图3、图4分别写出DCE ∠、AEC ∠、CDB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25.如图 1 ,//MN PQ ,直线AD 与MN 、PQ 分别交于点A 、D ,点B 在直线PQ 上, 过点B 作BG AD ⊥,垂足为点G . (1) 求证:90MAG PBG ∠+∠=︒;(2) 若点C 在线段AD 上 (不 与A 、D 、G 重合) ,连接BC ,MAG ∠和PBC ∠的平分线交于点H ,请在图 2 中补全图形, 猜想并证明CBG ∠与AHB ∠的数量关系;(3) 若直线AD 的位置如图 3 所示, (2) 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证明;若不成立, 请直接写出CBG ∠与AHB ∠的数量关系 .26.已知:如图,点C 在AOB ∠的一边OA 上,过点C 的直线//DE OB ,CF 平分ACD ∠,CG CF ⊥于点C .(1)若40O ∠=︒,求ECF ∠的度数; (2)求证:CG 平分OCD ∠.27.完成下面的证明.已知:如图,//BC DE ,BE 、DF 分别是ABC ∠、ADE ∠的平分线. 求证:12∠=∠. 证明://BC DE ,(ABC ADE ∴∠=∠ ).BE 、DF 分别是ABC ∠、ADE ∠的平分线.132ABC ∴∠=∠,142ADE ∠=∠.34∴∠=∠.∴ // ( ).12(∴∠=∠ ).28.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根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30A ∠=︒,60B ∠=︒,45D E ∠=∠=︒.(1)若150BCD ∠=︒,求ACE ∠的度数;(2)试猜想BCD ∠与ACE ∠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若按住三角板ABC 不动,绕顶点C 转动三角板DCE ,试探究BCD ∠等于多少度时,//CD AB ,并简要说明理由.29.如图,已知AD BC ⊥,EF BC ⊥,12∠=∠.求证://DG BA .30.如图,已知12180∠+∠=︒,3B ∠=∠,试判断AED ∠与AC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1.如图,已知//AB CD ,点E 在AC 的右侧,BAE ∠,D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探索AEC ∠与AFC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2.已知:如图,12∠=∠,34∠=∠,56∠=∠.求证://ED FB .33.操作探究:如图,对折长方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开: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设落地为)N ,并使折痕经过点B ,得到折痕BM ,连接BN 、MN ,请你猜想MBN ∠的度数是多少,并证明你的结论.34.长江汛期即将来临,防汛指挥部在一危险地带两岸各安置了一探照灯,便于夜间查看江水及两岸河堤的情况.如图,灯A 射线自AM 顺时针旋转至AN 便立即回转,灯B 射线自BP 顺时针旋转至BQ 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交叉照射巡视.若灯A 转动的速度是/a ︒秒,灯B 转动的速度是/b ︒秒,且a 、b 满足2|3|(4)0a b a b -++-=.假定这一带长江两岸河堤是平行的,即//PQ MN ,且45BAN ∠=︒(1)求a 、b 的值;(2)若灯B 射线先转动20秒,灯A 射线才开始转动,在灯B 射线到达BQ 之前,A 灯转动几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3)如图,两灯同时转动,在灯A 射线到达AN 之前.若射出的光束交于点C ,过C 作CD AC ⊥交PQ 于点D ,则在转动过程中,BAC ∠与BCD ∠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数量关系;若改变,请求出其取值范围.35.已知:射线//OP AE(1)如图1,AOP ∠的角平分线交射线AE 与点B ,若58BOP ∠=︒,求A ∠的度数.(2)如图2,若点C 在射线AE 上,OB 平分AOC ∠交AE 于点B ,OD 平分COP ∠交AE 于点D ,39ADO ∠=︒,求ABO AOB ∠-∠的度数.(3)如图3,若A m ∠=,依次作出AOP ∠的角平分线OB ,BOP ∠的角平分线1OB ,1B OP∠的角平分线2OB ,1n B OP -∠的角平分线n OB ,其中点B ,1B ,2B ,⋯,1n B -,n B 都在射线AE 上,试求n AB O ∠的度数.36.请把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B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 ,F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2E ∠=∠=∠,34∠=∠.求证://AB CD证明:2E ∠=∠(已知)∴ //(BC )3∴∠=∠ ( )34∠=∠(已知)4∴∠=∠ ( )12∠=∠(已知)12CAF CAF ∴∠+∠=∠+∠即BAF ∠=∠4∴∠=∠ (等量代换)∴ ( )37.如图所示,已知//AB CD ,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P ∠与A ∠,C ∠的关系.要求:(1)、(3)直接写出结论,(2)、(4)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结论:(1) ;(2) ;(3) ;(4) .证明:(2)(4)38.如图,已知直线12//l l ,直线3l 和直线1l 、2l 交于点C 和D 、A 、B 两点分别在1l 和2l 上,直线3l 上有一动点P(1)如果P 点在C 、D 之间运动时,猜测PAC ∠,APB ∠,PBD ∠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若点P 在DC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为(3)在(2)的条件下,PAC ∠和PBD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Q ,探索APB ∠和AQB ∠的关系,并证明.39.已知如图,90COD ∠=︒,直线AB 与OC 交于点B ,与OD 交于点A ,射线OE 与射线AF 交于点G .(1)若OE 平分BOA ∠,AF 平分BAD ∠,42OBA ∠=︒,则OGA ∠= ;(2)若13GOA BOA ∠=∠,13GAD BAD ∠=∠,42OBA ∠=︒,则OGA ∠= ; (3)将(2)中的“42OBA ∠=︒”改为“OBA α∠=”,其它条件不变,求OGA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4)若OE 将BOA ∠分成1:2两部分,AF 平分BAD ∠,(3090)ABO αα∠=︒<<︒,求OGA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40.“一带一路”让中国和世界更紧密,“中欧铁路”为了安全起见在某段铁路两旁安置了两座可旋转探照灯.如图1所示,灯A射线从AM开始顺时针旋转至AN便立即回转,灯B射线从BP开始顺时针旋转至BQ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交叉照射巡视.若灯A转动的速度是每秒2度,灯B转动的速度是每秒1度.假定主道路是平行的,即//PQ MN,且∠∠=.BAM BAN:2:1(1)填空:BAN∠=︒;(2)若灯B射线先转动30秒,灯A射线才开始转动,在灯B射线到达BQ之前,A灯转动几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3)如图2,若两灯同时转动,在灯A射线到达AN之前.若射出的光束交于点C,过C作∠与BCD∠=︒,则在转动过程中,请探究BAC∠的数量∠交PQ于点D,且120ACDACD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数量关系;若改变,请说明理由.41.如图,BG平分CBDCBD∠=︒,EF BG交AC于点F,100∠,E为BC的延长线上一点,//∠=︒,求EFC∠的度数.A2542.如图①,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放在同一条直线AB上,其中30∠=OCD∠=︒,45ONM(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30∠=︒,如图②,MN与BON∠的度数;CD相交于点E,求CEN(2)将图①中的三角尺OMN 绕点O 按每秒1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在第 秒时,边MN 恰好与边CD 平行;在第 秒时,直线MN 恰好与直线CD 垂直.(直接写出结果) 43.我们知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观察与思考:如图1,若//AB CD ,点P 在AB 、CD 内部,BPD ∠、B ∠、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不必说明理由;(2)猜想与证明:如图2,将直线AB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 于点Q ,利用(1)中的结论(可以直接套用)求BPD ∠、B ∠、D ∠、BQD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拓展与应用:如图3,设BF 交AC 于点M ,AE 交DF 于点N ,已知140AMB ∠=︒,105ANF ∠=︒.利用(2)中的结论直接写出B E F ∠+∠+∠的度数为 度,A ∠比F ∠大 度.44.已知:直线//a b ,点A ,B 分别是a ,b 上的点,APB 是a ,b 之间的一条折弦,且90APB ∠<︒,Q 是a ,b 之间且在折线APB 左侧的一点,如图.(1)若133∠=︒,74APB ∠=︒,则2∠= 度.(2)若Q ∠的一边与PA 平行,另一边与PB 平行,请探究Q ∠,1∠,2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Q ∠的一边与PA 垂直,另一边与PB 平行,请直接写出Q ∠,1∠,2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45.直线MN 与直线PQ 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1)如图1,若80AOB ∠=︒,已知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 ∠的大小.(2)如图2,若80AOB ∠=︒,已知AB 不平行CD ,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AD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F ∠= ;DE 、CE 又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CED ∠的大小也不发生变化,其大小为:CED ∠= .(3)如图3,若90AOB ∠=︒,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相交于E 、F ,则EAF ∠= ;(4)如图3,若AF ,AE 分别是GAO ∠,BAO ∠的角平分线,90AOB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则ABO ∠的度数= .46.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时,课本中有一道关于潜望镜的拓广探索题,老师倡议班上同学分组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小钰所在组上网查阅资料,制作了相关PPT 介绍给同学(图1、图2);小宁所在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望镜模型并且观察成功(图3).大家结合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了潜望镜的工作原理.(1)图4中,AB,CD代表镜子摆放的位置,动手制作模型时,应该保证AB与CD平行,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满足12∠=∠,34∠=∠,这样离开潜望镜的光线MN就与进入潜望镜的光线EF平行,即//MN EF.请完成对此结论的以下填空及后续证明过程(后续证明无需标注理由).//AB CD(已知),2∴∠=∠().12∠=∠,34∠=∠(已知),1234(∴∠=∠=∠=∠).(2)在之后的实践活动总结中,老师进一步布置了一个任务:利用图5中的原理可以制作一个新的装置进行观察,那么在图5中方框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影像”的示意图为.A.B.C.D.47.已知,////AB CD EF,且CB平分ABF∠,CF平分BEF∠,请说明BC CF⊥的理由.解://AB E(已知)∴∠+∠=.CB平分ABF∠(已知)1 12ABF∴∠=∠同理,142BEF ∠=∠114()2ABF BEF ∴∠+∠=∠+∠= . 又//AB CD (已知)12∴∠=∠同理,34∠=∠1423∴∠+∠=∠+∠2390∴∠+∠=︒(等量代换)即90BCF ∠=︒BC CF ∴⊥ .48.如图,已知40ABC ∠=︒,射线DE 与AB 相交于点O ,且//DE BC .解答以下问题:(注EDF ∠为小于180︒的角)(1)画EDF ∠,使DF ∠的另一边//DF AB .请在如图①和图②中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EDF ∠的度数.(2)如果EDF ∠的顶点D 在ABC ∠的内部,边//DE BC ,另一边//DF AB .请在如图③和图④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ABC ∠与EDF ∠的度数后,直接写出ABC ∠与EDF ∠的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3)如果EDF ∠的顶点D 在ABC ∠的内部,边DF BC ⊥,请在如图⑤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ABC ∠与EDF ∠的度数后,直接写出ABC ∠与EDF ∠的关系,不必说明理由.49.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线段CD 上一点,(1)说明:AEB DAE CBE ∠=∠+∠;(2)如图(2),当AE 平分DAC ∠,ABC BAC ∠=∠. ①说明:90ABE AEB ∠+∠=︒;②如图(3)若ACD ∠的平分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且60F ∠=︒,求BCD ∠.50.如图,已知射线//CD AB ,110C ABD ∠=∠=︒,E ,F 在CD 上,且满足EAD EDA ∠=∠,AF 平分CAE ∠.(1)求FAD ∠的度数;(2)若向右平行移动BD ,其它条件不变,那么:ADC AEC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其中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向右平行移动BD 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AFC ADB ∠=∠?若存在,请求出ADB ∠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难点突破“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压轴题50道(含详细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小题)1.如图,//AD BC ,D ABC ∠=∠,点E 是边DC 上一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点F 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 FEB ∠=∠,作FEH ∠的角平分线EG 交BH 于点G ,若100DEH ∠=︒,则BEG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解答】解:设FBE FEB α=∠=,则2AFE α∠=,FEH ∠的角平分线为EG ,设GEH GEF β∠=∠=, //AD BC ,180ABC BAD ∴∠+∠=︒,而D ABC ∠=∠,180D BAD ∴∠+∠=︒,//AB CD ∴,100DEH ∠=︒,则100CEG FAE ∠=∠=︒,1801802AEF AED BEG β∠=︒-∠-∠=︒-,在AEF ∆中,10021802180αβ︒++︒-=︒,故40βα-=︒,而40BEG FEG FEB βα∠=∠-∠=-=︒,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2.如图,已知//AB CD ,CE 、BE 的交点为E ,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 ∠和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1E , 第二次操作,分别作1ABE ∠和1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2E , 第三次操作,分别作2ABE ∠和2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3E ,⋯, 第n 次操作,分别作1n ABE -∠和1n 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n E . 若1n E ∠=度,那BEC ∠等于 2n 度【解答】解:如图①,过E 作//EF AB ,//AB CD , ////AB EF CD ∴,1B ∴∠=∠,2C ∠=∠, 12BEC ∠=∠+∠, BEC ABE DCE ∴∠=∠+∠;如图②,ABE ∠和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1E ,111111222CE B ABE DCE ABE DCE BEC ∴∠=∠+∠=∠+∠=∠.1ABE ∠和1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2E ,22211111112224BE C ABE DCE ABE DCE CE B BEC ∴∠=∠+∠=∠+∠=∠=∠;如图②,2ABE ∠和2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3E ,33322211112228BE C ABE DCE ABE DCE CE B BEC ∴∠=∠+∠=∠+∠=∠=∠;⋯以此类推,12n nE BEC ∠=∠. ∴当1n E ∠=度时,BEC ∠等于2n 度.故答案为:2n .3.如图,//AB CD ,CF 平分DCG ∠,GE 平分CGB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34E ∠=︒,则B ∠的度数为 68︒ .【解答】解:如图,延长DC 交BG 于M .由题意可以假设CDF GCF x ∠=∠=,CGE MGE y ∠=∠=.则有22x y GMC x y E =+∠⎧⎨=+∠⎩①②,①-②2⨯可得:2GMC E ∠=∠,34E ∠=︒, 68GMC ∴∠=︒, //AB CD , 68GMC B ∴∠=∠=︒,故答案为68︒.4.如图,直线//a b ,A 是直线a 上一点,D 、E 分别是直线b 上的点,C 是AE 上一点,80ACD ∠=︒,//EG CD 交AD 于G ,F 是GE 上一点使FGC FCG ∠=∠,作CB 平分ACF ∠,则BCG ∠= 40︒ .【解答】解:设BCD y ∠=,FGC FCG x ∠=∠=,//CD EG ,DCG FGC x ∴∠=∠=, CB 平分ACF ∠, ACB BCF ∴∠=∠,80y x y x ∴︒-=++, 2280x y ∴+=︒, 40x y ∴+=︒, 40BCG x y ∴∠=+=︒,故答案为40︒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A 、C ,CH 平分ACD ∠,点G 为CD 上一点,连接HA 、HG ,HC 平分AHG ∠,若42AHG ∠=︒,180HGD EAB ∠+∠=︒,则ACD ∠的度数是 106 ︒.【解答】解:HC 平分AHG ∠,且42AHG ∠=︒,21CHG ∴∠=︒, HC 平分ACG ∠,12HCG ACG ∴∠=∠,180CAB EAB ∠+∠=︒,180HGD EAB ∠+∠=︒, BAC HGD ∴∠=∠,//AB CD ,180BAC ACD ∴∠+∠=︒,设ACD α∠=,则1122MCG ACD α∠==,180BAC HGD α∠=∠=︒-, HGD ∠是CHG ∆的外角,HGD CHG HCG ∴∠=∠+∠,即1180212αα︒-=︒+,解得106α=︒,106ACD ∴∠=︒.故答案为:106︒.6.如图,直线//MN PQ ,点A 在直线MN 与PQ 之间,点B 在直线MN 上,连结AB .ABM ∠的平分线BC 交PQ 于点C ,连结AC ,过点A 作AD PQ ⊥交PQ 于点D ,作A F A B⊥交PQ于点F ,AE 平分DAF ∠交PQ 于点E ,若45CAE ∠=︒,52ACB DAE ∠=∠,则ACD ∠的度数是 27︒ .【解答】解:设DAE α∠=,则EAF α∠=,52ACB α∠=,AD PQ ⊥,AF AB ⊥,90BAF ADE ∴∠=∠=︒,90BAE BAF EAF α∴∠=∠+∠=︒+,90CEA ADE DAE α∠=∠+∠=︒+, BAE CEA ∴∠=∠,//MN PQ ,BC 平分ABM ∠,BCE CBM CBA ∴∠=∠=∠,又360ABC BCE CEA BAE ∠+∠+∠+∠=︒,180BCE CEA ∴∠+∠=︒, //AE BC ∴,ACB CAE ∴∠=∠,即5452α=︒,18α∴=︒, 18DAE ∴∠=︒,Rt ACD ∴∆中,9090(4518)27ACD CAD ∠=︒-∠=︒-︒+︒=︒,故答案为:27︒.三.解答题(共44小题)7.探究:如图①,////AB CD EF ,试说明BCF B F ∠=∠+∠.下面给出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请在下列解答中,填上适当的理由. 解://AB CD ,(已知) 1B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可证,2F ∠=∠.12BCF ∠=∠+∠, BCF B F ∴∠=∠+∠.( )应用:如图②,//AB CD ,点F 在AB 、CD 之间,FE 与AB 交于点M ,FG 与CD 交于点N .若115EFG ∠=︒,55EMB ∠=︒,则DNG ∠的大小为 度.拓展:如图③,直线CD 在直线AB 、EF 之间,且////AB CD EF ,点G 、H 分别在直线AB 、EF 上,点Q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且不在直线GH 上,连结QG 、QH .若70GQH ∠=︒,则AGQ EHQ ∠+∠= 度.【解答】解:探究:://AB 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1同理可证,2∠=∠.F∠=∠+∠,BCF12∴∠=∠+∠.(等量代换)BCF B F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应用:由探究可知:MFN AMF CNF∠=∠+∠,1155560∴∠=∠=︒-︒=︒.CNF DNG故答案为60.拓展:如图③中,当的Q在直线GH的右侧时,36070290∠+∠=︒-︒=︒,AGQ EHQ当点Q'在直线GH的左侧时,70∠'+∠'=∠'=︒.AGQ EHQ GQ H故答案为70或290.8.综合与探究如图,已知//∠=︒,点P是射线AM上一动点(与点A不重合).BC,BDAAM BN,60别平分ABP∠,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和PBN(1)求ABN∠的度数;根据下列求解过程填空.∠、CBD解://AM BN,∴∠+∠=︒180ABN A∠=︒,60AABN ∴∠= 120︒ , 120ABP PBN ∴∠+∠=︒,BC 平分ABP ∠,BD 平分PBN ∠, 2ABP CBP ∴∠=∠、PBN ∠= ,( )22120CBP DBP ∴∠+∠=︒, CBD CBP DBP ∴∠=∠+∠= .(2)当点P 运动时,APB ∠与AD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3)当点P 运动到使ACB ABD ∠=∠时,直接写出ABC ∠的度数.【解答】解:(1)//AM BN ,180ABN A ∴∠+∠=︒, 60A ∠=︒, 120ABN ∴∠=︒120ABP PBN ∴∠+∠=︒,BC 平分ABP ∠,BD 平分PBN ∠,2ABP CBP ∴∠=∠、2PBN PBD ∠=∠,(角平分线的定义), 22120CBP DBP ∴∠+∠=︒, 60CBD CBP DBP ∴∠=∠+∠=︒.故答案为120︒,2PBD ∠,角平分线的定义,60︒.(2)APB ∠与ADB ∠之间数量关系是:2APB ADB ∠=∠.不随点P 运动变化. 理由是://AM BN ,APB PBN ∴∠=∠,ADB DBN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 平分PBN ∠(已知), 2PBN DBN ∴∠=∠(角平分线的定义), 22APB PBN DBN ADB ∴∠=∠==∠=∠(等量代换), 即2APB ADB ∠=∠. (3)结论:30ABC ∠=︒.理由://AM BN ,ACB CBN ∴∠=∠,当ACB ABD ∠=∠时,则有CBN ABD ∠=∠,ABC CBD CBD DBN ∴∠+∠=∠+∠,ABC DBN ∴∠=∠,由(1)可知120ABN ∠=︒,60CBD ∠=︒,60ABC DBN ∴∠+∠=︒, 30ABC ∴∠=︒9.已知直线12//l l ,直线3l 与1l 、2l 分别交于C 、D 两点,点P 是直线3l 上的一动点,如图①,若动点P 在线段CD 之间运动(不与C 、D 两点重合),问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始终具有312∠+∠=∠这一相等关系?试说明理由;如图②,当动点P 在线段CD 之外且在CD 的上方运动(不与C 、D 两点重合),则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若不成立,试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312∠+∠=∠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①,过点P 作1//PE l ,1AEP ∴∠=∠,12//l l , 2//PE l ∴,3BPE ∴∠=∠,2BPE APE ∠+∠=∠, 312∴∠+∠=∠;(2)312∠+∠=∠不成立,新的结论为312∠-∠=∠,理由为:如图②,过P 作1//PE l ,1APE ∴∠=∠,12//l l ,2//PE l ∴,3BPE ∴∠=∠,2BPE APE ∠-∠=∠,312∴∠-∠=∠.10.课上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已知:如图1,//AB CD ,EF AB ⊥于点O ,FG 交CD 于点P ,当130∠=︒时,求EFG∠的度数.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如图:甲同学辅助线的做法和分析思路如下:辅助线:过点F 作//MN CD .分析思路:①欲求EFG ∠的度数,由图可知只需转化为求2∠和3∠的度数之和;②由辅助线作图可知,21∠=∠,从而由已知1∠的度数可得2∠的度数; ③由//AB CD ,//MN CD 推出//AB MN ,由此可推出34∠=∠;④由已知EF AB ⊥,可得490∠=︒,所以可得3∠的度数;⑤从而可求EFG ∠的度数.(1)请你根据乙同学所画的图形,描述辅助线的做法,并写出相应的分析思路. 辅助线: 过点P 作//PN EF 交AB 于点N分析思路:(2)请你根据丙同学所画的图形,求EFG ∠的度数.【解答】解:(1)辅助线:过点P 作//PN EF 交AB 于点N .分析思路:①欲求EFG ∠的度数,由辅助线作图可知,EFG NPG ∠=∠,因此,只需转化为求NPG ∠的度数;②欲求NPG ∠的度数,由图可知只需转化为求1∠和2∠的度数和;③又已知1∠的度数,所以只需求出2∠的度数;④由已知EF AB ⊥,可得490∠=︒;⑤由//PN EF ,可推出34∠=∠;//AB CD 可推出23∠=∠,由此可推24∠=∠,所以可得2∠的度数;⑥从而可以求出EFG ∠的度数.(2)如图,过点O 作//ON FG ,//ON FG ,130EFG EON ONC ∴∠=∠∠=∠=︒,//AB CD ,30ONC BON ∴∠=∠=︒,EF AB ⊥,90EOB ∴∠=︒,9030120EFG EON EOB BON ∴∠=∠=∠+∠=︒+︒=︒.11.已知,//AB CD ,点E 为射线FG 上一点.(1)如图1,若30EAF ∠=︒,40EDG ∠=︒,则AED ∠= 70 ︒;(2)如图2,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此时CD 与AE 交于点H ,则AED ∠、EAF ∠、EDG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 平分EDC ∠,交AE 于点K ,交AI 于点I ,且:1:2EAI BAI ∠∠=,22AED ∠=︒,20I ∠=︒,求EKD ∠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延长DE 交AB 于H ,//AB CD ,40D AHE ∴∠=∠=︒,AED ∠是AEH ∆的外角,304070AED A AHE ∴∠=∠+∠=︒+︒=︒,故答案为:70;(2)EAF AED EDG ∠=∠+∠.理由://AB CD ,EAF EHC ∴∠=∠,EHC ∠是DEH ∆的外角,EHG AED EDG ∴∠=∠+∠,EAF AED EDG ∴∠=∠+∠;(3):1:2EAI BAI ∠∠=,∴设EAI α∠=,则3BAE α∠=,22AED ∠=︒,20I ∠=︒,DKE AKI ∠=∠,又180EDK DKE DEK ∠+∠+∠=︒,180KAI KIA AKI ∠+∠+∠=︒, 2EDK α∴∠=-︒, DI 平分EDC ∠,224CDE EDK α∴∠=∠=-︒,//AB CD ,EHC EAF AED EDG ∴∠=∠=∠+∠,即32224αα=︒+-︒,解得18α=︒,16EDK ∴∠=︒,∴在DKE ∆中,1801622142EKD ∠=︒-︒-︒=︒.12.已知,直线//AB DC ,点P 为平面上一点,连接AP 与CP .(1)如图1,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当60BAP ∠=︒,20DCP ∠=︒时,求APC ∠.(2)如图2,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写出AKC ∠与AP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点P 落在CD 外,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AKC ∠与APC ∠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1,过P 作//PE AB ,//AB CD ,////PE AB CD ∴,APE BAP ∴∠=∠,CPE DCP ∠=∠,602080APC APE CPE BAP DCP ∴∠=∠+∠=∠+∠=︒+︒=︒;(2)12AKC APC ∠=∠. 理由:如图2,过K 作//KE AB ,//AB CD ,////KE AB CD ∴,AKE BAK ∴∠=∠,CKE DCK ∠=∠,AKC AKE CKE BAK DCK ∴∠=∠+∠=∠+∠,过P 作//PF AB ,同理可得,APC BAP DCP ∠=∠+∠,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1111()2222BAK DCK BAP DCP BAP DCP APC ∴∠+∠=∠+∠=∠+∠=∠, 12AKC APC ∴∠=∠;(3)12AKC APC ∠=∠. 理由:如图3,过K 作//KE AB ,//AB CD ,////KE AB CD ∴,BAK AKE ∴∠=∠,DCK CKE ∠=∠,AKC AKE CKE BAK DCK ∴∠=∠-∠=∠-∠,过P 作//PF AB ,同理可得,APC BAP DCP ∠=∠-∠,BAP ∠与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1111()2222BAK DCK BAP DCP BAP DCP APC ∴∠-∠=∠-∠=∠-∠=∠, 12AKC APC ∴∠=∠.13.如图,已知:EF AC ⊥,垂足为点F ,DM AC ⊥,垂足为点M ,DM 的延长线交AB于点B ,且1C ∠=∠,点N 在AD 上,且23∠=∠,试说明//AB MN .【解答】证明:EF AC ⊥,DM AC ⊥,90CFE CMD ∴∠=∠=︒(垂直定义), //EF DM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CDM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2∠=∠(已知), 2CDM ∴∠=∠(等量代换), //MN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MN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C ∠=∠(已知), 1AMN ∴∠=∠(等量代换), //AB MN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1)如图①,90CEF ∠=︒,点B 在射线EF 上,//AB CD ,若130ABE ∠=︒,求C ∠的度数;(2)如图②,把“90CEF ∠=︒”改为“120CEF ∠=︒”,点B 在射线EF 上,//AB CD .猜想ABE ∠与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①,过E 作//EK AB ,则1180ABE ∠+∠=︒, 118050ABE ∴∠=︒-∠=︒,90CEF ∠=︒,290140∴∠=︒-∠=︒,//AB CD ,//EK AB ,//EK CD ∴,240C ∴∠=∠=︒;(2)60ABE C ∠-∠=︒,理由:如图②,过E 作//EK AB ,则1180ABE ∠+∠=︒, 1180ABE ∴∠=︒-∠,//AB CD ,//EK AB ,//EK CD ∴,2C ∴∠=∠,12120CEF ∠=∠+∠=︒,即180120ABE C ︒-∠+∠=︒, 18012060ABE C ∴∠-∠=︒-︒=︒.15.如图1,已知//AB CD ,30B ∠=︒,120D ∠=︒;(1)若60E ∠=︒,则F ∠= 90︒ ;(2)请探索E ∠与F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如图2,已知EP 平分BEF ∠,FG 平分EFD ∠,反向延长FG 交EP 于点P ,求P ∠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1,分别过点E ,F 作//EM AB ,//FN AB , ////EM AB FN ∴,30B BEM ∴∠=∠=︒,MEF EFN ∠=∠,又//AB CD ,//AB FN ,//CD FN ∴,180D DFN ∴∠+∠=︒,又120D ∠=︒,60DFN ∴∠=︒,30BEF MEF ∴∠=∠+︒,60EFD EFN ∠=∠+︒, 60EFD MEF ∴∠=∠+︒3090EFD BEF ∴∠=∠+︒=︒;故答案为:90︒;(2)如图1,分别过点E ,F 作//EM AB ,//FN AB , ////EM AB FN ∴,30B BEM ∴∠=∠=︒,MEF EFN ∠=∠,又//AB CD ,//AB FN ,//CD FN ∴,180D DFN ∴∠+∠=︒,又120D ∠=︒,60DFN ∴∠=︒,30BEF MEF ∴∠=∠+︒,60EFD EFN ∠=∠+︒, 60EFD MEF ∴∠=∠+︒,30EFD BEF ∴∠=∠+︒;(3)如图2,过点F 作//FH EP ,由(2)知,30EFD BEF ∠=∠+︒,设2BEF x ∠=︒,则(230)EFD x ∠=+︒, EP 平分BEF ∠,GF 平分EFD ∠,12PEF BEF x ∴∠=∠=︒,1(15)2EFG EFD x ∠=∠=+︒, //FH EP ,PEF EFH x ∴∠=∠=︒,P HFG ∠=∠,15HFG EFG EFH ∠=∠-∠=︒,15P ∴∠=︒.16.已知直线12//l l ,直线3l 和直线1l 、2l 交于点C 和D ,点P 是直线3l 上一动点(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CD 上运动时,PAC ∠,APB ∠,PBD ∠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 在C 、D 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 点与点C 、D 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 ∠,APB ∠,P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解答】解:(1)APB PAC PBD ∠=∠+∠, 如图1,过点P 作1//PE l ,APE PAC ∴∠=∠,12//l l ,2//PE l ∴,BPE PBD ∴∠=∠,APE BPE PAC PBD ∴∠+∠=∠+∠, APB PAC PBD ∴∠=∠+∠;(2)不成立,如图2:PAC APB PBD ∠=∠+∠,理由:过点P 作1//PE l ,APE PAC ∴∠=∠,12//l l ,2//PE l ∴,BPE PBD ∴∠=∠,APB APE BPE PAC PBD ∠=∠-∠=∠-∠,PAC APB PBD ∴∠=∠+∠;如图3:PBD PAC APB ∠=∠+∠,理由:过点P 作1//PE l ,APE PAC ∴∠=∠,12//l l ,2//PE l ∴,BPE PBD ∴∠=∠,APB BPE APE PBD PAC =∠-∠=∠-∠,PBD PAC APB ∴∠=∠+∠.17.(1)如图(1),已知任意三角形ABC ,过点C 作//DE AB ,求证:DCA A ∠=∠;(2)如图(1),求证: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即A ∠、B ∠、)ACB ∠之和等于180︒;(3)如图(2),求证:AGF AEF F ∠=∠+∠;(4)如图(3),//AB CD ,119CDE ∠=︒,GF 交DEB ∠的平分线EF 于点F ,150AGF ∠=︒,求F ∠.【解答】证明:(1)//DE BC ,DCA A ∴∠=∠;(2)如图1所示,在ABC ∆中,//DE BC ,1B ∴∠=∠,2C ∠=∠(内错角相等). 12180BCA ∠+∠+∠=︒,180A B C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3)180AGF FGE ∠+∠=︒,由(2)知,180GEF EG FGE ∠+∠+∠=︒,AGF AEF F ∴∠=∠+∠;(4)//AB CD ,119CDE ∠=︒,119DEB ∴∠=︒,61AED ∠=︒, GF 交DEB ∠的平分线EF 于点F ,59.5DEF ∴∠=︒,120.5AEF ∴∠=︒,150AGF ∠=︒,AGF AEF F ∠=∠+∠,150120.529.5F ∴∠=︒-︒=︒.18.如图,已知直线12//l l ,且3l 和1l ,2l 分别交于A ,B 两点,4l 和1l ,2l 相交于C ,D 两点,点P 在直线AB 上,(1)当点P 在A ,B 两点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ACP ∠,BDP ∠,CP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证明:(1)如图1,过点P 作1//PQ l ,1//PQ l ,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PQ l ,12//l l (已知),2//PQ l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5∠=∠+∠,312∴∠=∠+∠(等量代换);(2)如图2,过P 点作//PF BD 交CD 于F 点,//AC BD ,//PF AC ∴,ACP CPF ∴∠=∠,BDP DPF ∠=∠,CPD DPF CPF BDP ACP ∴∠=∠-∠=∠-∠;同理,如图③,CPD ACP BDP ∠=∠-∠;。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直线 AD II BC , C 30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 AC// DE ,根据垂直定义得出/ ACB=/ CDB=/ CDA=90,再根据三角 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37.5 C. 45 °D . 40ADB : BDC1:3,贝y DBC 的度数是【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出ADC 180 30 150,再结合ADB : BDC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AD//BC ,••• ADC 1: 3即可得出 C 30ADB : ADBADB 的度数,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180 BDC 15030 1501: 3 —37.5 1 3ADB 37.5••• DBC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难度不大,熟记平行线性质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 ABC ,若AC② A 3 ;③3 EDB ;④2与 3互补;⑤BC , CD AB ,1 2,下列结论:①AC//DE ;B ,其中正确的有()A . 2个【答案】C 【解析】 B . 3个 C. 4个 D . 5个3•/ 1 = / 2,•AC// DE,故①正确;AC丄BC, CD丄AB,•/ ACB=/ CDB=90 ,•/ A+/ B=90° , / 3+/ B=90°,•/ A=/ 3,故②正确;-AC // DE, AC丄BC, ••• DEX BC,•••/ DEC=/ CDB=90 ,•••/ 3+/ 2=90° (/ 2 和/ 3 互余),/ 2+/ EDB=90 ,•••/ 3=/ EDB,故③ 正确,④ 错误;•/ AC丄BC, CD丄AB,•••/ ACB=/ CDA=90 ,•••/ A+/ B=90°,/ 1 + / A=90° ,•••/ 1 = / B,故⑤正确;即正确的个数是4个,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AB // CD的条件有几个((3))(4) B BCD 180 .C. D. 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定即可【详解】因为因为因为因为所以共有2,所有AD/ BC,故(1)错误.4,所以AB // CD,故(2)正确.5,所以AB // CD,故(3)正确.BCD 180,所以AB // CD,故(4)正确. 3个正确条件.3.如图,下列能判定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找准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同 旁内角、内错角是关键-4.女0图,已知 AB // DC, BF 平分/ ABE ,且BF// DE,则/ ABE 与/ CDE 的关系是(【解析】 【分析】延长BF 与CD 相交于M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行,内错角相等可得/ M=/ ABF ,从而求出/ CDE=/ ABF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延长BF 与CD 相交于M , •/ BF // DE,•••/ M=/ CDE, -AB // CD,• / M=/ ABF , • / CDE=/ ABF ,BF 平分/ ABE,• / ABE=2 / ABF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作辅助线,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的关键,也 是本题的难点.5.如图,AB // CD, AE 平分/ CAB 交 CD 于点 E ,若/ C=50° 则/ AED=()B ./ ABE = 3/ CDEC./ ABE =/ CDE+90【答案】AD ./ ABE+/ CDE= 180M=/CDE 再根据两直线平• / ABE=2 / CDE【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 AB/ CD,.・./ C+/ CAB=180 ,v / C=5C °, /./ CAB=180 - 50°=130°,•/ AE 平分/ CAB,.../ EAB=65 , •/ AB / CD,;/ EAB+/ AED=180 , A / AED=180 - 65°=115°, 故选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6.如图 AD // BC ,/ B =30o,DB 平分/ ADE ,则/ DEC 的度数为 ()【解析】-AD // BC,• / ADB=/ DBC, DB 平分/ ADE • / ADB=/ ADE ,•••/ B=30°,•••/ ADB=/ BDE=30 , 贝U/ DEC=/ B+/ BDE=60 .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D ./ ABC+/ BCD = 180【答案】AAB // CD的是(7.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不能判断 A . / 1 = / 2 B ./ 3=/4A . 65C. 125 D .130B . 60°C. 90° D . 120°ADB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C./ ABD =/ BDCB . 115 【答案】BA . 30°【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中各角的关系,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分析判断可. 【详解】A、■:厶B、T/ 1 = / 2,3=/ 4,ABD=/•••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BDC,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不能判断;B能判断;,故C能判断;D能判断,C、T/D、T/ ABC+/ BCD= 180 ° •• AB /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BF 平分ABE,且BF P DE , 则ABE与D的关系是()A. ABE 2 DB. ABE D 180C. ABE D 90【答案】A【解析】D. ABE【分析】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G,根据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G ABF,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详解】证明:如图,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G ,内错角相等可得 D G,再根据两Q AB//CD ,D G,Q BF//DE ,G ABF ,D ABF ,Q BF 平分ABE ,ABE 2 ABF 2 D,即ABE 2 D . 故选:A.AB CD是否平行即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D.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a //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 3=/ 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 4.GA 、B 、C 、D 、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2 180 , 3 100,贝y 4()B . 70C. 80D . 100【答案】【解【分析】 首先证明 【详解】hC解:•••/ 1+/ 5=180°, / 1 + / 2=180°,•••/ 2=/ 5, a II b , •••/ 3=/ 6=100°,•••/ 4=180°-100 °=80°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⑶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4)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互补的角互为邻补角. A . 1个B . 2个 C. 3个 【答案】C 【解析】应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故错误; 正确;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没有说明是否是在同一平面内,所以错误;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角平分线的两个角也满足,但可以不是,故错误•错误的有3个,故选C.【解析】 【分析】D . 4个(1) (2) (3) (4)AB , AB 相交于点0, OE , OF 为射线,则对顶角有( )B . 2对C. 3对 D . 4对h【答案】B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可以判断 .【详解】图中对顶角有:/ AOC 与/ BOD 、/ AOD 与/ BOC 共2对.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注意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四个角中,没有公共边 的两个角.本题关键是分清楚已知的角是哪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根据角的两条边,找出 它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夹角即可13•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 6 , BC 8,若P 是BD 上的一个动点,则PB PC PD 的最小值是()【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当PC 丄BD 时,PB PC PD 有最小值,由勾股定理求出 BD 的长度,由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PC 的长度,即可求出最小值. 【详解】解:如图,当PC 丄BD 时,PB PC PD BD PC 有最小值,在矩形 ABCD 中,/ A=/ BCD=90 , AB=CD=6, AD=BC=8, 由勾股定理,得••• PB PD BD=10,在△BCD 中,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BD?PC=1BC?CD , 2 - 1P C二丄 8 6 ,2PC 4.8,• PB PC PD 的最小值是:PB PC PD BD PC 10 4.8 14.8;A . 16【答案】D B . 15.2 C. 15 D .14.8BD 8210, 1 即丄 21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最短路径问题,垂线段最短,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 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正确确定点P 的位置,得到 PC 最短.【解析】解:①符合对顶角的性质,故本小题正确; ②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本小题错误; ③ 符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故本小题正确;④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小题错 误. 故选B .15.如图,/ BCD ^ 95° AB// DE ,则/ a 与/ B 满足()【解析】 【分析】过点C 作CF / AB,然后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进行推 理证明即可. 【详解】解:过点C 作CF / AB•/ AB / DE, CF / AB••• AB / DE / CF14•下列四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其中真命 题的个数是()A . 1个【答案】BB . 2个 C. 3个 D . 4个A. / a+/ 3= 95【答案】D B./ 3—/ a= 95 ° C./ a+/ 3= 85D./ 3-/ a= 85• ••/ BCF=Z a/ DCF+/ 3=180°•••/ BCD- / BCF +/ DCF • ••/ a+180°-/ 3=95°.••/ 3-/ a= 85°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6•如图,AB//CD,EG、EH、FH 分别平分CEF, DEF, EFB,则图中与BFH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是()CEF EFB,CE G又••• EG、FH分别平分CEF ,EG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FB,【解析】【分析】C. 7D. 8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EF得到CEG FEG EFHEFB ,BFH ,CEG EGB,再利用把角平分线的性质最后对顶角相等和等量替换得到答案.【详解】做如下标记,解:如图,CEG FEG EFH BFH ,又••• CEG NEG , FEG MEN , EGB AGP (对顶角相等),••• BFH =换)CEG FEG EFH MEN NED EGF AGP (等量替故与 BFH 相等的角有7个, 故C 为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平行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 线把角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角)还有等量替换,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则图中的 1与2是()【解析】【分析】 根据1与 2的位置关系,由内错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 1与 2在截线a,b 之内,并且在直线 c 的两侧,•••由内错角的定义得到1与 2是内错角, 故B 为答案.【点睛】【解析】【分析】A .同位角【答案】BB .内错角 C.同旁内角 D .邻补角 本题主要考查了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 内角、邻补角是解题的关键.邻补角的定义,理解内错角、同位角、同旁 18.如图,在 VABC 中,AB AC ,线a 交AB 于点D ,交AC 与点E ,若 A 30,直线a // b ,顶点C 在直线b 上,直 1 145,贝y 2的度数是()C. 40 °D . 45 【答案】 CAED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详解】••• AB AC ,且 A 30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综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平行直线的 性质等知识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之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仁/AB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DE // BC,•••/ 仁/ABC=70 ,•/ BE 平分/ ABC,故选:B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可得 ACB 度数,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ACB 3075 , 在 ADE 中,••• A AED 145 ,AED 145 145 30 115 ,•/ a//b , AED 2 ACB ,即 2 11575 40 , CBE-ABC 35 , 2D . 7020.已知直线m // n ,将一块含30。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难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难一、选择题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或平行B. 相交或重合C. 平行或重合D. 相交、平行或重合答案:D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
A. 相交B. 平行C. 重合D. 不确定答案:B3. 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角,这两条直线是()。
A. 相交线B. 垂直线C. 平行线D. 异面直线答案:B二、填空题4.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且交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
答案:平行5. 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被称为()。
答案:平行线三、判断题6.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答案:正确7.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答案:错误四、解答题8. 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且∠AOB=90°,求证:AB⊥CD。
证明:因为∠AOB=90°,所以AB与CD相交成直角,根据垂直的定义,AB⊥C D。
9. 若直线m平行于直线n,直线n平行于直线p,求证:直线m平行于直线p。
证明:根据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因此,直线m平行于直线p。
五、综合题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方程为y=2x+3,直线l2的方程为y=-x+5,求证:l1与l2相交。
证明:首先,我们可以将两个方程联立求解。
\begin{cases}y = 2x + 3 \\y = -x + 5\end{cases}将第一个方程中的y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2x + 3 = -x + 5解得:x = 1将x=1代入任意一个方程求得y,例如第一个方程:y = 2(1) + 3 = 5因此,l1与l2的交点为(1,5),所以l1与l2相交。
11. 已知直线l1平行于直线l2,直线l2平行于直线l3,求证:直线l1平行于直线l3。
证明:根据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志在满分
1、如图,要把角钢(1)弯成120°的钢架(2),则在角钢(1
)上截去的缺口是_____度。
第2题 第3题 第5题
2、(2009年崇左)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 )
3、(2009年新疆)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
,°,则3∠的度数等于( )
4.(2007年·福州中考)(阅读理解题)直线AC∥BD,连结AB ,直线AC,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 ,构成∠PAC,∠APB,∠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 =∠PAC +∠PBD;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AC +∠PBD 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 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5. (2009年金华市)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o ,那么∠2的度数是( )
6.(2009年营口市)如图,将直尺与三角尺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标记的所有角中,与∠2互余的角是 .
第6题 第7题
7.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 AB 和CD 之间来回反射,这时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1=∠6,∠5=∠3,∠2=∠4。
若已知∠1=55°,∠3=75°,那么∠2等于( )
1
A E
D
C
B
F
2
1
1
23456a A B C D
1 2
3
8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下底挖去一小半圆),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2,求∠1+∠2的度数。
9: 如图1-26所示.AE ∥BD ,∠1=3∠2,∠2=25°,求∠C .
10.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EF +∠CFE =180°,∠1=∠2,则图中的∠H 与∠G 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12分)
12、(动手操作实验题)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示意图: (1)将直角三角板ABC 的AC 边延长且使AC 固定;
(2)另一个三角板CDE 的直角顶点与前一个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
(3)延长DC ,∠PCD 与∠ACF 就是一组对顶角,已知∠1=30°,∠ACF 为多少?
A
1
B
C
D
E
F
G
H
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5°,则∠2的度数为()
A、115°
B、120°
C、145°
D、135
10、(2011•天水)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两条平行线a、b中的直线b上,如果∠1=40°,则∠2的度数是()
A、30°
B、45°
C、40°
D、50°
11、(2011•泰安)如图,l∥m,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若∠β=20°,则∠α的度数为()
A、25°
B、30°
C、20°
D、35°
27、(2011•江汉区)如图,AB∥EF∥CD,∠ABC=46°,∠CEF=154°,则∠BCE等于()
A、23°
B、16°
C、20°
D、26°
35、(2011•恩施州)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A、43°
B、47°
C、30°
D、60°
69、如图,已知l1∥l2,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A、B,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C、
D,点P在MN上(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α、∠β、∠γ有何数量关系(只须写出结论).
6、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
(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
7、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 ∠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
8.如图(6),DE ⊥AB ,EF ∥AC ,∠A=35°,求∠DEF 的度数。
3
2
1n
m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