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西学东渐2015概要

合集下载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1.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 术;2.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 式宣传,没有实践活动;3.确立了抵御外侮, 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探究西方、学 习西方的思想主流,具有开先河、启迪的作 用。4.由于认识不足,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 在技术层面上。
问题1:李鸿章等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 • • • • • • • •
我面对蓝色文明的海洋, 问何处是船,渡我华夏泊向国富民强? 问什么是灯,照我民族航船前途敞亮? 可那些阅尽历史风雨的智者, 兀自在继续他的哲学徜徉。 我忽然醒悟,岁月里潮退潮涨, 引领前沿的,始终是不断变革的先进思想。 惟此,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指南和力量! 惟此,继往开来高山流水长!
严复
问题2:了解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思想主张。 (自主学习)
代表 人物 康有为 主要思想 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变制度 伸民权、设议院 变君主专制 变法图存 为君主立宪 用民权否定君权 共同 思想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梁启超
共同点:挽救民族危机,倡西学,兴民权, 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严复
《天演论》
问题3: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 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 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特点:将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20课 西学东渐

20课  西学东渐
民 族 危 机 加 深
——学习器物
向 西 方 学 习 不 断 深 入
向西方学习 与 探索救亡道路 相结合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
——制度模仿

近代前期
西学东渐之向西方学习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内忧外患、西学广泛 传播) 甲午中日战争后 (经济、政治、思想)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 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制
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地主阶级抵抗派能挽救民族危亡吗?
局限性:①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 且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 ②目的在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二、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社会: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不同点 洋: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体西用) 顽:因循守旧、盲目排外、反对利用西方科技 洋务派和顽固派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相同点
的主要分歧是什 么?有何共同点?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 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 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 忧解难)。” 根据材料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什么?
三.早期的维新思想(19世纪60-90年代)早期维新派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就是学习西方,洋为中用,逐步深入,继承与发展的过程.①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实践也未触及封建专制制度.②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并付诸实践,提出“中体西用”的方针.甲午一战宣告失败.③早期维新派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侧重学习于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④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结合.使早期维新派的思想系统化,进而使这种社会思潮演变成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失败.⑤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理论,领导了辛亥革命.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失败.⑥民国初年,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进化论为思想武器,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形成新文化运动.⑦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第20课西学东渐【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必要性: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的爱国人士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向西方学习。

②可能性: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日益扩大;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2、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传教士在澳门,广州等地办的报刊.(《广州记录报》,英文,1827年创刊;《中国丛报》,英文,1832年创刊;《广州周报》,英文,1835年创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说课稿-教学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说课稿-教学文档

岳麓版历史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一个民族的最后失落是尊严的失落,尊严的最后的失落是文化的失落。

只有文化传承才能使一个民族走向更远。

作为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晚晴时期却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迷失。

此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踏上蜕变与新生的思想文化征程。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以下是我说课的基本流程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

而复习课则是以查漏补缺、矫正错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标。

为了达到此目标,复习课的教学就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适时点拔,反馈矫正,寓教于乐。

而传统的的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一般为:出示目标——基础知识梳理(一般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老师有侧重点的进行点拨形成知识网络)——考点精析(一般是把本节的重要考点列出来然后辅以典型例题和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耗时太多而且收效颇微,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四部八环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习绩效,最终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多媒体的运用为手段,以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和学会阅读解析史料为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与能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主要内容1.引、导:结合学情和考试说明制定详细具体的复习目标,然后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2.学、测:学生结合提供的复习目标和复习方法进行自主复习,自我检验复习的效果。

3.议、教:展示复习成果并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讲解,最终使某些重要知识得到提升或者系统化。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 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 过重大影响。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中国应对态度是怎样的呢?
一、开眼看世界(19c40年代)
●一场“辩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 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 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 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待也。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角度:近代化)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 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西方 科学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势力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要不要兴民权,实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 实 行 君 民 共 主 的 君 主 立宪政体 行君主立宪 反对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 坚 持 科 举 取 士 , 反 对 变法之本,在育人, 在开学;在变科举 革教育制度 西学


同学们思考一下西学东渐是否到此 就结束了,如果不是,本单元还有哪 些内容体现了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中宣扬的民主与科学、
自由等思想(21课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三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从唯物史观角度,解释西学东渐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主张;理解体用之争并说出和评价洋务派的思想、主张;说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其主张。

重点:林则徐思想及其评价;“中体西用”及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地位;维新思想的发展及评价。

难点:“中体西用”;康有为思想及评价。

概念阐释: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自主学习】一、开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改革派(抵抗派)的思想1.背景:①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冲击加剧。

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②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人物及活动:①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国报刊,译出《_________》,编译的《________》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②魏源:依据《四洲志》,编写成《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主张。

也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3.评价:①积极性:“_______________”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________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②局限性:重点学习西方的技术,局限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采取翻译著书的方式,无实践活动。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1.背景:①必要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西学东渐
第一阶段:明末清初 明万历年间,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为促 进传教,也介绍大量的西方学术,但大部分 著作深藏皇宫,没有普及到社会。 第二阶段:晚清 鸦片战争后,闭关的国门被打破。中国 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抗拒到接受。
C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 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 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 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 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 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 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 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1)根据材料,指出康有为对儒学的主张。 (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 学?
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文化变革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背 景
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战 内忧外患, 甲午战败,民族 败 统治危机 危机为西学在中 是近代中国一次 解放有重要 国的传播奠 思想解放潮流, 的启迪作用 基 在社会上起了思 想启蒙作用 1、向西方学习为核心。2、从学习器物到 学习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3、学 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西学”是手段
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封建统治
嫁接
西方先进技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权威,宣传变法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
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 议院、变法图存。
梁启超
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
严复
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1、背景:①必要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为了解西方;挽救民族危亡。

②可能性: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日益扩大;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2、代表人物: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介绍世界地理与历史;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评价:①学习西方从此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潮;②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1、体用的含义:①体(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②用(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

2、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3、影响:局限于军事、经济等物质文化层面,但冲击了保守观念,开始了现代化的第一步,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早期维新思想(中法战争后)1、背景:①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③洋务派失败教训。

2、代表:王滔、郑观应等3、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振兴工商业;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技。

4、评价:①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突破“中体西用”束缚,使西学东渐的内涵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②局限: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未进行实践活动。

四、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①必要性: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严重阻碍;②可能性: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维新思想与救亡图存的社会主题产生强烈共鸣。

2、代表:①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移花接木,托古改制;动摇封建顽固派思想基础;②梁启超:撰写《变法通议》;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必然性;提出变革科举。

③谭嗣同:著有《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可编辑全文

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可编辑全文

从至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思想开 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学习的层面由学造 器物到仿行制度的层递深化,而且经历了思想论战, 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 社会文明的发展。
课堂小结
思潮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④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下列思想中比较符合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洪秀全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魏源思想主张 4、影响:
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 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出发点和 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 夷长技” 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 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思考: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是学习哪一层面的内容?直接 目的?根本目的(实质)?有何局限性?
③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4、洋务派的实践及其结果: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评价“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 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哉 岂 因 祸 福 避 之 ! 趋 苟 利 国 家 生 以 , 死 ! ”
死 得 其 所 , 快 哉 ! 快
有 心 杀 贼 , 无 力 回 天 ;

谭嗣同
改革道路千难万难, 改革道路千难万难,请结合以下图片思 考他们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考他们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要点: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 要点: 创新精神; 2、创新精神; 不怕牺牲; 3、不怕牺牲; 勇挑重担; 4、勇挑重担; 5、……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你理解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
特 法思想 原 点:托古改制 借助儒家学说宣传维新变 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顽固派势力强大, 顽固派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 观看视频, 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 观看视频, 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从时代背景、政治经济主张、失败教训、思想影响等方面思考探究。) 提示:从时代背景、政治经济主张、失败教训、思想影响等方面思考探究。)
1、猛烈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思 猛烈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思 想启蒙作用 想启蒙作用 2、变法的中心目的是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 变法的中心目的是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要求改革旧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反映 要求改革旧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了时代要求。 了时代要求。 4、唤醒国人抛弃改良幻想,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 唤醒国人抛弃改良幻想,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 武装革命的道路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中学
西学
中学西传:以四大发明著称的东方文明
中心的中华文明,以其辉煌灿烂的文化 积极贡献于世界,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学
西学
西学东渐:随着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古老的中国文明日益黯淡,鸦片战争的
失败凸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中国被迫
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显示,近代西 方文化传入中国。
昂首阔步的西方
(2)没有付诸实践。
郑观应、王韬等
人物: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后期
体 西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用 文化:办学校 培养新式人才。
三、维新变法 行宪政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思想: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 的
工业化 理性主义 民主化 殖民扩张
固步自封的中国
小农经济 君主专制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梦幻惊醒 看世界





Hale Waihona Puke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和《海国图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 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思考: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表现 出怎样的趋势?出现这样趋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什么?
趋势和影响因素:
趋势:由浅入深,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
方向是明确的 历程是艰难的 过程是渐进的 效果是明显的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 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 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西学东渐
• 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 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 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 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 民初(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 运动前后)两个时期之中,欧 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抵抗派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外国资 (封建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本主义的冲击 主阶级) 魏源
曾国藩 洋务派 李鸿章 (封建地 左宗棠 主阶级) 张之洞 资产 早 阶级 期 维 晚 新 期 派
中体西用
二鸦战败(外); 太平天国运动(内)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学东渐的冲击,先进的中国 人是如何应对的? 派别 代表人 核心主张 背景 评 价
民资初步发展
1 维新 代表及 其主张
维新代表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主张
借助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 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 专制的必要性;变科举;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 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行变法维新;
中体西用
资产 阶级 维 新 派
早 王韬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 ,和外国进行商战 期 郑观应 政治:君主立宪制
晚 康、梁 期 谭、严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学东渐的冲击,先进的中国 人是如何应对的? 派别 代表人 核心主张 背景 评 价
抵抗派 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 (封建地 师夷长张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 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 近代科技,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 下的清王朝。

20课 西学东渐

20课 西学东渐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 2.目的: 3.内涵: 4.论战: 5.评价:
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 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材料一:顽固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 御外侮。 材料二:“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 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 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学为用”。 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013· 重庆文综· 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 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 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 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 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 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 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影响 推动了维新变法,形成了,起到了,促进了
特点:
(1)层面上: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2)两面性:一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 记,另一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评价:
实质: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的西学思潮。
积极: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蔚然成风、 社会思潮、主流思想 局限: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 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 不敢触 及封建制度,并维持封建统治。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山庄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从图片看,在近代前夕,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如何?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在观念上处于一种什么状况?鸦片战争中西联系相应扩大中国封建专制日益衰弱(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日渐崛起(侵略扩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图片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局面?内忧外患西学传播扩大,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三.维新思想三.维新思想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三.维新思想材料二:瓜分危机加速了1898年维新运动的到来,实际上这场运动已积蓄了十年的能量,因为自从1885年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无可否认地证明自强运动的失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民族工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马关条约》签订甲午战后民族危亡加深洋务运动失败暴露问题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三.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康、梁、谭、严的维新思想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积极宣传民权思想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必然性;(浙江)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第20课《西学东渐》王敏课件.ppt

第20课《西学东渐》王敏课件.ppt
推荐书目: 《西学东渐与晚晴社会》熊月之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西学东渐记》容闳
推荐视频: 《燃烧的黄龙旗》纪录片 《凤凰大视野·回望梁启超》纪录片
——林则徐
林则徐
分析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的作 为和地位。
一、迷梦惊醒 看世界
我们不知道的林则徐
他虽然不以英国为蛮夷之邦,却仍不免认为英 国人离不开中国的茶叶、大黄等等,隐隐有以“闭 关绝市”来威胁英国女王的意思,他虽然意识到中 国的大炮在威力和操作方便上都颇不如对手,却仍 自信英国人的战船太大,不能驶入中国江河,并且 “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 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 为。”
——刘大椿:《新学苦旅——科学、社会、文化》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 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如一间破屋子, 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
——李鸿章
三、托古改制 行宪政
合作探究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爱国人士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入选,假如你们是组委会成员 请大家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分成四组各为他们写一份颁奖词。 (用第三人称,100字以内)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京师设立铁 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 发明;裁汏绿营,精练新军;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 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八股。
这些变法的措施,与维新思想家宣传的主张 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维新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我读民国那些大师们的传记的时 候,发现几乎所有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受到过 梁启超他们深深的影响。……除了知识分子之 外,还有一般民众。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像 法国那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 家,那就是梁启超他们。

20课 西学东渐

20课 西学东渐

第(1)同:反对儒学独尊。

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略”(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20课西学东渐编制:徐书芹审核:王英时间:2015-10-11【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重点难点】:各个派别的主张及其历史影响【自主探究】:一、看书概括总结新思想的萌发的背景、人物及其影响?二、探究洋务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主张、目的、影响?三、维新思想(一)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特点、(二)思考:早期维新思想及影响(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的论战内容(3)、实质、影响(5)【巩固练习】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A.根本目的之争 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 D.政治体制之争2.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其主张属于()1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3.鲁迅有段评述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持有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①林则徐②洋务派③早期维新派④维新派()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 ②③4.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源是()A.国际环境不同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目标不同D. 思想观点不同5.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主张“君民共主”③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对洋务运动有所批判()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 ②③6. (2007海南历史卷)“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第20课 西学东渐的知识点总结

第20课  西学东渐的知识点总结

第20课西学东渐开眼看世界一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思想核心、目的、实质。

1思想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目的: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秦王朝的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3实质: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的西学思潮。

4特点: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

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外国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三如何评价“开眼看世界”?积极:“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消极: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并维护封建统治,仅限于知识分子阶层个人行为的介绍性著作。

体用之争一体用之争出现的背景。

(中体西用思潮出现的背景)(1)政治上:清政府内忧外患。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威胁清朝统治。

②外患:二鸦后列强侵略进一步加深。

(2)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3)思想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学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二、体用之争的双方是谁?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地主阶级洋务派和地主阶级顽固派。

2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核心):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顽固派主张:反对西学,主张原封不动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四、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1同: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2异:对待西学的态度不同。

五、中学的含义、中学为体的含义;西学的含义、西学为用的含义1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封建制度和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为立国的根本。

2西学:主要指近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荣禄 严复 慈禧 梁启超 李鸿章
康有为
谭嗣同
顽固势力
慈禧 荣禄 李鸿章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1)双方: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顽固派
论 战
(2)内容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实质: 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专制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4)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 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 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 赋税、武备等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VS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 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A 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B 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 播,没有实践
第20课 西学东渐
《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 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 观点,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 本书了解到现在世界的发展状况,产 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很短的时间 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 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对日本后 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 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 况的书籍,它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 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了,反 知终于有了一次质的改变。魏源也成 过来侵略了中国。 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 先行者之一。 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远东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顽固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 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御外侮。
材料二:“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 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学为用”。 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概念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 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 过重大影响。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⑵两面性: 一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记,
另一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评价: 实质: 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的西学思潮。 积极: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
谋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 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局限: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 治经济制度。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 并维持封建统治。且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合作探究
同: ①阶级属性:地主阶级 ②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异:方式不用 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 局,反对任何变革。 —— 中体中用
评价:
基础知识
1、实质:地主阶级内部就何种方式来维护清王朝统治
2、作用:
本单元 方法突破
【特征】 ①学习西方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 ②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器物到制度 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③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有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 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 武器 【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到“走自己的路”
在我国近代思想界中,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
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A.资产阶级改良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出国留学生
D.地主阶级洋务派
请阅读材料回答:
同步训练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 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 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 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 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 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 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要先从洞悉夷情开始,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 夷长技”,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渐的开始。
思考:林、魏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何特点? 该如何评价?
思考:林、魏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何特点? 该如何评价?
特点: ⑴层面上: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
背景:
基础知识
(1)社会: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危加深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2)思想: 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猛烈碰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历史概念
(1)中学:
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2)西学:
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积极:冲击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指导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局限:仅局限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没有触动
封建制度
3、结果:
中法战争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派分化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二、中体西用
同步训练
1、洋务派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含义包括 ①不改变中国现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②采
中国应对态度: 排拒---接受---全盘西化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基础知识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失败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政治)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经济) ③闭关锁国打破,中西联系扩大(对外) ④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眼光审视世界(思想) 2、代表人物: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 设译馆, 编译《四洲志》,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 的先河。 魏源: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编成《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之 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
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求强”“求富” ③学习西 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 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压挤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中学为体”: 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4)“西学为用”:
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仿效其教育、赋税、武备等 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代表人物:奕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学习层面:仍集中在科技教育军事,属于“器物”阶
体用之争
基础知识
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 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同步训练
3、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4、《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
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
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注:朝廷部分
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