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竞赛题教案资料
初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案
初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竞赛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基础知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
2. 物理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
3. 物理竞赛题型及解题方法: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证明题等。
4. 物理竞赛策略:知识点拓展、难题攻克、考试技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方法。
2. 实验法: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年物理竞赛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5. 模拟考试法: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介绍物理竞赛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定律,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框架。
3. 实验技能培养: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
4. 竞赛题型解析:分析历年物理竞赛题目,讲解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证明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
5. 竞赛策略分享:分享知识点拓展、难题攻克、考试技巧等竞赛策略。
6.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解题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7. 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8. 课程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参加物理竞赛相关活动,提高自己的竞赛能力。
4. 定期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3. 模拟考试: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实验创新竞赛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实验创新竞赛课教案
实验课题: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验和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是学习好物理的关键并且跟生活和社会联系较为紧密,做好这个实验一定要使学生观察到气球向内和向外凸出的明显现象。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原实验装置是用手指围堵住注射器底部的小孔,向下和向上推动活塞,感受手指受到压力的情况,这样的演示实验无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注射器风气体压强的变化。
3、本实验的创新和改进之处
取一可乐瓶剪去底部,在底部扎上橡皮膜,在可乐瓶口套气球,向外拉橡皮膜和向内压橡皮膜,使瓶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和减小,观察气球的变化情况。
使演示实验现象更明显更直观。
4、实验器材
可乐瓶、橡皮膜、气球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尽量让气球套在瓶口的中心处,以便气球的变化情况容易观察;
(2)保持好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漏气。
6、实验过程
(1)取一可乐瓶剪去底部,在底部扎上橡皮膜,在可乐瓶口套气球
(2)向外拉橡皮膜,使瓶中气体的体积增大,观察气球的变化情况。
使演示实验现象更明显更直观。
(3)向内压橡皮膜,使瓶中气体的体积减小,观察气球的变化情况。
使演示实验现象更明显更直观。
(4)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7、实验效果:减少了误差,能使实验成功,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竞赛资料(最新编)
前言本资料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竞赛班预科资料,适合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使用。
资料总结了本人六年来培训教学经验,针对当今初中学生的学习特质及高中理科实验班的招生要求,编排题型时注重了前沿性、高效性。
为学生提供了尖端的辅导,为成就学生未来冲击高中理科实验班做了坚实的铺垫。
本资料按十四次课编写,安排如下:资料特点:1.对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引导、归纳和总结,难度设置上注重了梯度。
2.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的同时,更加强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建立。
资料要求:1.对学生而言,由于暑假是连续上课,要做到高效使用本资料,在竞赛班学习的同学们一定要做到积极主动,特别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练习巩固。
第一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提要】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5.知道骨传导的原理.6.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要点概述】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2.声音的传播:声音必须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都可以传声.真空中不能传声.3.声速:常温下(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4.人们感知声音的两种方式:空气传导: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一般来说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好些。
5.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
传导性障碍耳聋是可以治疗的,而神经性耳聋目前是不可以治疗的6.人们是利用“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方向的。
初中物理奥赛试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奥赛试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讲解奥赛试题,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奥赛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为参加物理竞赛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物理奥赛试题进行分析。
2. 讲解试题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分析奥赛试题的命题规律,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奥赛试题的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试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奥赛试题,详细讲解试题中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 分析试题:分析奥赛试题的命题规律,总结解题技巧,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4.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奥赛试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竞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赛试题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奥赛试题的命题规律,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奥赛试题中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学生能够分析奥赛试题的命题规律,提出自己的学习建议。
3. 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提问、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六、教学资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物理奥赛试题。
2. 相关物理知识点的资料和教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讲解的奥赛试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2. 自主练习相关奥赛试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撰写学习体会。
物理初中奥赛讲解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奥赛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量、压强和浮力等;2. 热学:温度和热量、比热容、热机等;3.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磁感应等;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力;4. 练习:布置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5. 解答:引导学生分析习题,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7. 拓展:介绍相关的物理知识或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2. 演示法:进行实验演示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3. 练习法:布置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 激励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习题练习:批改学生的习题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竞赛成绩:关注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评估学生的物理素养;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力学竞赛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3. 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竞赛题目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
重点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力学竞赛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力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系统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选取数个力学竞赛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练习和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辅助手段:1. PowerPoint课件: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展示。
2. 教学实验器材:适当的力学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力学原理。
3. 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竞赛成绩:参加力学竞赛,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竞赛表现。
七、教学反思和改进:1.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上是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物理竞赛课教案物理竞赛技巧与实验设计
物理竞赛课教案物理竞赛技巧与实验设计【教案】主题:物理竞赛课教案——物理竞赛技巧与实验设计引言:物理竞赛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次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物理竞赛的技巧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物理竞赛技巧的提升1. 理解题意与解题技巧(500字左右)1.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要求;1.2 利用图像、公式、符号等进行分析和推断;1.3 学习具体的解题技巧,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化简、代入等;1.4 练习解题,熟悉题型并积累解题经验。
2. 物理竞赛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700字左右)2.1 单选题:理解题意,排除干扰选项,利用数据和计算方法求解;2.2 多选题:掌握各选项的含义与关系,结合物理原理作答;2.3 解答题:分析问题,列出逻辑清晰的解题步骤,合理选取计算方法;2.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问题,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如何备战物理竞赛(800字左右)3.1 阅读物理竞赛的参考资料与试题,了解竞赛的形式和难度;3.2 建立知识框架,注重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的训练;3.3 参加模拟竞赛,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3.4 学会总结和分析错题,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改进。
二、实验设计与物理竞赛4.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方法(600字左右)4.1 确定实验目标和背景;4.2 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合理调整实验仪器和条件;4.3 预测实验结果,提前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4.4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展示实验过程。
5. 物理竞赛中常见的实验题型与解题方法(700字左右)5.1 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5.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5.3 实验误差的估计和控制;5.4 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和展示。
6. 实验设计的技巧与注意事项(500字左右)6.1 对问题和实验背景的充分了解;6.2 确定实验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6.3 合理选择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6.4 考虑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影响;6.5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物理竞赛教案物理竞赛中的经典问题与解析
物理竞赛教案物理竞赛中的经典问题与解析标题:物理竞赛教案:经典问题与解析引言:物理竞赛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旨在介绍物理竞赛中的几个经典问题,并通过深入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
在解析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讲解物理原理和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经典问题一:抛体运动问题问题描述:一枚弹射出的子弹从水平面上方以指定的速度射出,求子弹落地点的水平距离。
解析:抛体运动是物理竞赛中常见的考点,核心在于确定子弹的初速度、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以及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我们先通过已知条件解算出子弹的初速度分解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并利用竖直方向运动的基本运动方程求解子弹的飞行时间。
随后,我们再利用水平方向运动的基本运动方程求解子弹的水平飞行距离。
二、经典问题二:杠杆原理问题问题描述: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放在杠杆平衡点的左边,而另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放在杠杆的右边,求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杠杆原理是解决平衡和运动问题的重要物理原理之一。
在此类问题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平衡条件,即杠杆对应力的平衡条件。
通过分析杠杆左右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并进一步推导出杠杆平衡时质量m1与m2之间的关系。
三、经典问题三:电路分析问题问题描述:一个电路由电源、电阻和电容器组成,求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关系。
解析:电路分析是物理竞赛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我们需要通过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分布来推导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关系。
在此问题中,我们将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情况,并结合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来评估电路的稳定性。
四、经典问题四:热力学循环问题问题描述:一个理想气体经历了一系列等温和绝热过程,求该气体的净功输出和热效率。
解析:热力学循环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循环过程中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我们可以推导出气体的净功输出和热效率的表达式。
初中:物理科学竞赛备战教案
初中:物理科学竞赛备战教案
1. 引言
•介绍物理科学竞赛的背景和重要性
•提醒初中学生对物理科学竞赛的兴趣和参与度
•简要概括本文档主要内容
2. 目标与方法
2.1 目标
•确定初中物理科学竞赛备战的主要目标和考核指标
•鼓励学生设立个人目标并跟踪进展
2.2 方法
•分析物理竞赛试题类型和常见考点
•探讨适合初中学生自主复习、提升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 学习资源推荐
3.1 教材资料
•推荐初中物理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如《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等3.2 网络资源
•提供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站,如中国科普博览、中国日报国际版等,方便获取最新的物理知识和竞赛信息
3.3 解题经验分享与模拟试题
•引导学生参加线上或线下解题讨论小组,分享解题经验并提供模拟试题4. 复习备考计划
•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分解学科知识点和技能
•强调复习的均衡性,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5. 知识点梳理与强化训练
•对物理竞赛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提供相关习题和练习册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6. 解题技巧和策略
•教授一些物理竞赛中常用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如问题拆解法、逆向思考等方法
7. 模拟竞赛训练与反馈
•安排模拟竞赛,检验学生对物理科学竞赛的备战情况
•给予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8. 结语
•总结全文内容,并再次强调物理科学竞赛备战的重要性及方法
•提醒初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注: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教案内容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物理竞赛难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竞赛难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竞赛中常见的难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初中物理竞赛难题类型及解题策略。
2. 经典物理竞赛难题解析。
3.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初中物理竞赛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难题类型及解题策略:(1)力学难题: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浮力问题等。
(2)热学难题:如热量传递、比热容计算等。
(3)电学难题:如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等。
(4)光学难题:如光的折射、反射等。
(5)声学难题:如声速计算、声音传播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难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应的物理公式、定理和定律进行解答。
3. 经典物理竞赛难题解析:举例讲解经典难题,如“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题思路。
4.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道经典难题进行讨论,总结解题步骤和思路。
然后各组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心得。
5. 总结提升: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心得,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解题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初中物理竞赛题目集。
2. 物理实验器材。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物理竞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加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学重点:1. 力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
2. 学生在实际竞赛中的心理调节和策略运用。
教学难点:1. 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学准备:1. 力学竞赛教材及相关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竞赛模拟试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力学竞赛的兴趣。
2. 提问:力学竞赛有哪些题型?解题方法有哪些?二、讲解1. 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a. 计算题:掌握公式、单位、数据转换等基本技能。
b. 应用题:分析题目,找出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计算结果。
c. 实验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结论。
2. 常见力学知识点:a. 力的概念及分类。
b. 力的合成与分解。
c. 力的平衡。
d. 动力学基本定律。
三、练习1. 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讲解正确解题方法。
四、总结1. 总结力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2. 强调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举例说明力学竞赛中的典型题型和解题方法。
二、竞赛模拟1. 发放竞赛模拟试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解答。
三、分析1. 分析学生竞赛模拟试卷,找出错误原因,讲解正确解题方法。
2. 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总结1. 总结学生在竞赛模拟中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 强调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际竞赛中发挥出色。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对力学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
初中物理联赛试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联赛试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联赛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初中物理联赛试题的特点和类型。
2. 初中物理联赛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典型试题讲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初中物理联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试题特点和类型:分析初中物理联赛试题的结构、题型和解题要求,使学生了解试题的特点。
3. 教授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定律的应用,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典型试题讲解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练习和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解答,组织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6.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竞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解答能力: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情况,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初中物理教材。
2.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及解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加强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5. 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教案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物理教学目标:1. 通过物理竞赛辅导,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机械效率、浮力、压强等。
2. 热学部分: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机等。
3. 电学部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
4. 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5. 声学部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物理竞赛的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二、知识梳理(15分钟)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框架。
2. 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竞赛辅导(20分钟)1. 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竞赛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对自己在竞赛辅导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
2. 鼓励学生保持自信,积极面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竞赛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竞赛成绩、课后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竞赛辅导的方式,使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物理光学)教案
物理竞赛辅导讲座(物理光学)(Ⅰ)基础知识一、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简介微粒说(牛顿²英国)→电磁说(麦克斯韦²英国)→ 波动说(惠更斯²荷兰)光子说(爱因斯坦²美籍德国人)→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²法国)二、光的波动性1、光的速度v ,波长λ,频率υ和折射率n1)光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C=3.0³108m/s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的光速为v=C/n2)光的频率υ,波长λ,波速v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v=λ²υ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由波源发出的波,在同一时刻t 时,波所达到的各点的集合所构成的面,叫做此时刻的波阵面(简称波面,又称波前),在同一波阵面上各点的相位都相同,且波阵面上各点都可看作为新的波源(次级波源,所以这些波源都是相干波源)向外发射子波,子波相遇时相互叠加历时△t 后,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t+△t 时刻的新的波阵面,且波的传播方向与波阵面垂直。
(如图1所示)2)惠——菲原理是波动光学的理论基础,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体现。
3)平面波、球面波及柱向波(1) 平面波:波阵面是一个平面的波,其传播方向与平面垂直。
(2) 球面波:波阵面是一个球面的波,其传播方向为沿球面的半径方向。
(3)柱面波:波阵面是一个柱面的波。
3、光程1)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r 与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n ²r 。
2)引入光程这个概念后,就可以将其在介质中走过的几何路程换算为光在真空中(同一时间间隔内)的等价路程,从而可以对光在不同介质中所走的路程折算为真空中的光程进行比较。
例,在t 时间内,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走过的几何路程为r=m λ(λ为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并设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且n=λ0/λ,则在时间t 内光在真空中的几何路程r 0=m ²λ0=m ²n λ=n ²m λ=n ²r 。
物理竞赛公开课教案初中
物理竞赛公开课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竞赛的基本要求和规则;2. 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物理竞赛题目解题方法;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物理竞赛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2.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物理竞赛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物理竞赛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曲速飞船、光子沉船等。
二、了解物理竞赛(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物理竞赛的基本要求和规则,包括竞赛的时间、题目类型、评分标准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竞赛,并提醒他们参赛的重要性和好处。
三、物理竞赛题目解析(30分钟)教师将准备的常见物理竞赛题目展示给学生,并一起逐题分析解答方法和步骤。
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灵活运用思维方法。
例如,对于力学类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对于电磁学类题目,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麦克斯韦方程等。
四、解题技巧分享(15分钟)教师总结物理竞赛解题的一些常见技巧,并与学生分享。
例如,分析问题前先明确问题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多思考一些特殊情况和边界条件等。
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和模拟竞赛,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五、小组合作竞赛(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题,并在限定时间内合作解答。
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性。
同时,教师可以在解答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展望物理竞赛的挑战和未来。
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参与物理竞赛,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参赛机会。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练习一些物理竞赛题目或者进行一些科学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公开课主要通过介绍物理竞赛的基本要求和规则,以及解析常见的物理竞赛题目,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竞争性。
初中物理竞赛教案
初中物理竞赛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物理竞赛教案教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准备学生参加初中物理竞赛,提高竞赛成绩。
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复习和拓展:通过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拓展相关物理概念和定律,为竞赛做好理论准备。
2. 实验和实践操作:通过进行一系列与竞赛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解题技巧和策略:教授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竞赛中的各类题目,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和拓展理论知识1. 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等。
2. 拓展相关物理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第二步:实验和实践操作1. 设计一系列与竞赛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操作,如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第三步:解题技巧和策略1. 教授解题技巧和策略,包括分析题目要求、理清思路、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等。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竞赛题目,引导他们运用解题技巧和策略解决问题。
第四步:竞赛模拟和讨论1. 进行竞赛模拟,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竞赛,提供真实的竞赛环境。
2. 分析学生在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和解答,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教学评估:1. 日常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实验操作技巧和解题能力等。
2. 模拟竞赛评估:评估学生在模拟竞赛中的表现,包括解题准确性、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等。
3. 作业和考试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件: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的教材和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提供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3. 竞赛题目和模拟试卷:提供一些典型的竞赛题目和模拟试卷,供学生练习和模拟竞赛。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竞赛要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初二物理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讲义
初二物理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讲义
这份资料包括12门课程,旨在帮助初二学生考取物理竞赛的好成绩。
以下是每门课程的简要介绍:
第1讲:物理竞赛基础知识与技巧
介绍了包括参加竞赛前的准备、研究方法、解题技巧等在内的基本知识。
第2讲:力学中的几何解法
介绍了使用几何学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
第3讲:热学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介绍了热学和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4讲:电学与磁学
介绍了电学和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5讲:光学基础知识
介绍了光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线、光程和光谱等。
第6讲:机械波和电磁波
介绍了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7讲:基本电路与晶体管
介绍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第8讲:行星和天体物理学
介绍了行星和天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9讲: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
介绍了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10讲: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介绍了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11讲:相对论和宇宙学
介绍了相对论和宇宙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12讲:物理竞赛考试技巧和策略
介绍了物理竞赛考试中使用的技巧和策略,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该资料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方面,非常全面。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竞赛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竞赛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物理竞赛。
物理竞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备战初中物理竞赛,我们特设计了一节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竞赛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初中物理竞赛的考试范围、题型及难度,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公式,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1. 初中物理竞赛考试范围及题型分析2. 基本物理概念和公式的讲解与应用3. 解题技巧与策略4. 实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初中物理竞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 初中物理竞赛考试范围及题型分析:介绍初中物理竞赛的考试范围,分析题型及难度,让学生对竞赛有全面的了解。
(2) 基本物理概念和公式的讲解:讲解力学、热学、电学等基本物理概念和公式,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3) 解题技巧与策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经验和技巧。
3. 实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竞赛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竞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实例分析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解题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2. 教辅:初中物理竞赛题库、解题技巧手册等3. 实验器材:力学、热学、电学等实验器材4.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公开课,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对初中物理竞赛有更全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公式,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参加物理竞赛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竞赛题初二物理竞赛题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选择题(共16小题48分)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4.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A.B.C.D.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6.小靖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A.密度B.沸点C.凝固点D.比热容7.现在室内墙壁上悬挂着的温度计的示数为25℃.李霞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球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酒精会迅速蒸发.下列描述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T﹣﹣t图象中,比较正确的是()A.B.C.D.8.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9.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②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③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④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A.ae B.ad C.bc D.bd11.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射向地面,若将此光引向竖直向下的井里,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55°B.65°C.75°D.85°12.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13.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速度2m/s 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B.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D.在S上看到的像沿S′S方向以速度2m/s向S靠近14.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16.用厚度不计的玻璃制成一空气三棱镜,放置于水中,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底边ab的单色光线射向侧面ac,并从bc侧面射出,此时,光线将向()A.向底边偏折B.向顶角偏折C.不发生偏折D.与入射光线平行,但不共线二.填空题(共10小题30分)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h.18.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其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19.小华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她观察到吉他演奏者在演奏时,不断用手按住弦的不同位置,她经过思考猜想:弦的长短可以影响音调;除了弦的长短可以影响音调外,请你再写出两种影响弦音调的因素:(1);(2).20.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21.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你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两条):(1);(2).22.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物质在降温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判断此物质是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t=0起经过min 后该物质完全变为固体,在这个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部分.(2)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1 2 3 4 5 6 7 8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时需要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质量较大的是(选填“a”或“b”)2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5.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2)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26.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三.解答题(共4小题22分)27.“猴子望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小猴子看见水中月亮之后惊呼“月亮掉水里了”,惹得众猴子争相捞月.如图所示,小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小猴子看见的水中月亮,用点B表示,请你画出小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要求画出真实的位置(用点C表示),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28.小罗在湖边看到了奇怪的现象:水中的鱼的附近有只小鸟,如图所示,A 点是小罗眼睛所在的位置,B′点是看到的小鸟的虚像位置,C′点是看到的鱼的虚像位置.请在图中画出:(1)小鸟的实际位置B;(2)从鱼射入小罗眼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9.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30.一位同学对变速运动产生了兴趣,他查阅资料后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开始时刻的速度和结束时刻的速度的平均.已知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刻的速度为2m/s,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为s=2t+t2,则物体在4秒内运动的路程为m,在第4秒末的速度为 m/s.初二物理竞赛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是向南运动的,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北运动,则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不可能看到乙车向南运动,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解答】解:t1=20min=h=h,s1=v1t1=30km/h×h=10km,t2=40min=h=h,s2=v2t2=60km/h×h=40km,v====50km/h.故选D.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解答】解: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A.B.C.D.【解答】解:(1)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同,小球的路程逐渐变大,因此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始终向下,速度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题干所示四个选项中只有图C与小球的速度相符;故选C.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解答】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t1==0.16s,∵v=,∴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v波•t1=340m/s×0.16s=54.4m;波1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经过的时间为t2==0.12s,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t2=340m/s×0.12s=40.8m,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s AB=s波1﹣s波2=54.4m﹣40.8m=13.6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B点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4.17m/s.故选D.6.小靖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A.密度B.沸点C.凝固点D.比热容【解答】解:依据题意:地沟油在7℃时,由液态变为固态,而根据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所以答案C、凝固点符合题意.故选C.7.现在室内墙壁上悬挂着的温度计的示数为25℃.李霞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球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酒精会迅速蒸发.下列描述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T﹣﹣t图象中,比较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5℃.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A、B、C不合题意,D合题意.故选D.8.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解答】解:(a)图中的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但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故①说法正确;(b)图中的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但液体的温度不同,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故②说法正确;(c)图中的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相同,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衣服干的快慢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关系,故③说法正确;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故④说法正确;故选D.9.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②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③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④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答】解:“冰花”是固态,是在严冬窗玻璃上形成的,严冬气温都在零下多少度,窗玻璃温度也在零下多少度,所以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不会液化而是直接凝华变成固态,而形成“冰花”.故①错误,②正确.又因为室内温度比玻璃高,所以室内水蒸气遇到零下多少度玻璃直接发生凝华,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故③正确.外边水蒸气比玻璃温度还要低,不可能遇到比它温度还高的玻璃发生凝华,冰花不会出现在窗玻璃外侧,故④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A.ae B.ad C.bc D.bd【解答】解:如图所示,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bd.故选 D.11.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射向地面,若将此光引向竖直向下的井里,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55°B.65°C.75°D.85°【解答】解:阳光竖直射入竖直向下的井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阳光射入竖直井内,则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已知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60°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90°=150°,反射角为=75°,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75°=15°,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60°=75°.故选C.12.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解答】解: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积水面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故选B.13.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速度2m/s 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B.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D.在S上看到的像沿S′S方向以速度2m/s向S靠近【解答】解:由几何定理知,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假设S点到平面镜的长AB=2,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S点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AC=.因为光源S以速度2m/s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发光点S接近镜面的速度为m/s,而像点接近镜面的速度也是m/s,所以S与像点接近的速度是v=2m/s.故选D.14.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所以人离镜子2m 时,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分析过程示意图如下:故选A.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故选A.16.用厚度不计的玻璃制成一空气三棱镜,放置于水中,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底边ab的单色光线射向侧面ac,并从bc侧面射出,此时,光线将向()A.向底边偏折B.向顶角偏折C.不发生偏折D.与入射光线平行,但不共线【解答】解:首先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后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折射光线将向顶角偏折.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1.5h.【解答】解: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t===1.5h.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18.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负方向,其平均速度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4.5 m/s.【解答】解:(1)因为三个水波的圆心在y轴上,而且沿y轴负方向水波半径越来越小,所以蜻蜓应沿y轴负方向飞行;根据三个水波内切,即蜻蜓点水时先点水的水波恰好传到后点水的位置,所以蜻蜓的飞行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故答案为:负方向、等于.(2)蜻蜓三次点水的坐标依次为:(0,10m)、(0,3m)、(0,1m),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飞行的路程s=10m﹣1m=9m,时间t=2s,飞行的平均速度v===4.5m/s;故答案为:4.5.19.小华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她观察到吉他演奏者在演奏时,不断用手按住弦的不同位置,她经过思考猜想:弦的长短可以影响音调;除了弦的长短可以影响音调外,请你再写出两种影响弦音调的因素:(1)弦的粗细;(2)弦的松紧程度.【解答】解: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在研究音调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即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研究音调与它的关系;当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高;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故答案为:弦的粗细,弦的松紧程度.20.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25℃.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50℃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解答】解:(1)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27℃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则:t=50℃.故答案为:25;50.21.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你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