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矿区土地复垦实习报告

矿区土地复垦实习报告

矿区土地复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区土地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矿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减轻矿区土地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我参加了本次矿区土地复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方法和技术,提高我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河北省某矿区三、实习内容1. 矿区概况该矿区位于河北省某市,矿区面积较大,矿产资源丰富。

矿区开采历史悠久,但由于开采过程中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亟待开展。

2. 矿区土地破坏现状实习期间,我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矿区土地破坏的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等。

开采活动导致矿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土地利用价值降低,给当地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3. 矿区土地复垦方法与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矿区土地复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土壤重构:通过优化设计各个土层生态位、确定和优化关键层,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2)植被恢复:采用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对矿区土地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3)水资源调控:通过构建水源设施和水系网络,改善矿区水资源条件,为土地复垦提供保障。

(4)生态工程:运用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 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实地考察和调研,掌握了矿区土地复垦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专业的学生,肩负着为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的责任。

四、总结本次矿区土地复垦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对矿区土地复垦实际操作的能力。

陕北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研究—以陕西榆林西湾煤矿为例

陕北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研究—以陕西榆林西湾煤矿为例

陕北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研究—以陕西榆林西湾煤矿为例作者:侯健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10期摘要:陕北地区属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导致耕地面积少,加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水资源匮乏,故急需在当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工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有效利用陕北的矿产资源,促进陕北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由浅入深阐述矿产资源地区的土地复垦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矿产矿产资源是我们生产和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矿产资源,社会生产及生活将难以发展和维系。

但在上个世纪,由于工业革命后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被无序的过度开采,资源储备急剧减少。

陕西神延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榆神矿区西湾露天煤矿地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与神木市交界处,处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地带,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陕西省将加快建设四大基地之一,这个基地将利用陕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按照“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思路,尽快形成1000万吨采油、1000万吨炼油、100亿立方米天然气、1亿吨原煤、300万吨煤制油和300万吨煤制甲醇的生产能力,把陕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以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基地。

陕北地区属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导致耕地面积少,加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水资源匮乏,故急需在当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工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西湾煤矿土地复垦现状以农业复垦为主的做法,西湾煤矿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露天煤矿开采完成后,会出现大面积的复垦土地,土地平整、覆土后,近70平方公里的土地,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农业复垦可以通过种植榆林适宜的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等;另外还可以再造一个大规模成片的树木种苗基地,一是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露天煤矿论文土地复垦论文:试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实施过程中的表土资源管理措施

露天煤矿论文土地复垦论文:试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实施过程中的表土资源管理措施

露天煤矿论文土地复垦论文:试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实施过程中的表土资源管理措施摘要:煤矿开采业是我国现代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在开采煤矿的同时也会引起诸多的环境问题,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则是常见现象之一。

煤矿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案,保证土地复垦过程的有序进行,这样才能在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表土资源管理措施露天煤矿开采操作涉及到的范围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处理策略,这样才能确保生产流水线的持续运行的同时,又要做好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实施时表土资源的管理。

1 实例概况1.1 自然环境概况以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神华北电胜利露天煤矿为例,该矿区主要位置的气候状况为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天气寒冷且时间较长,夏季干热且时间较短,春秋季节温度差异较大,春温整体温度大于秋温,秋雨则比春雨更多,无霜气候时间较短,气温年、日差存在较大的差异,阳光充足且年平均气温-10℃左右;月平均风速4.9m.s-1,大风的天数平均每年达19.3d。

区域内地气候波动较小,东西两侧的海拔标高达780m以上,西南较低,海拔标高大672~381m,中部海拔标高达532~614m。

植被覆盖率达到65%以上。

1.2 土壤情况该矿区处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有效降水290毫米,蒸发量却多达1000毫米以上,内陆河水及地下水稀少,地表土只有一尺多的厚度,长草容易,但种树却很难成活,整个地表土壤受到了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了地形、气候、母质、植被等,这些对于煤矿开采后期的复垦绿化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流程的安排。

此区内土壤多数是黑钙土,最大的特点在于土壤内部具有很多有机物质,且土层上存在黑色或灰黑色肥沃的腐殖质层,该层下面的土壤里存在石灰富积的钙积层,该区腐殖质层厚度在35cm,有机质含量占3.0~4.0%,ph值在8.0~9.0,土壤质地是轻壤-中壤土,钙积层的埋深50cm,最佳厚度25cm,缺磷、富钾、氮中等是土壤当前的主要状况。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采矿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采成露天矿,而土地的大量开采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因此,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土地复垦是指通过对露天矿区非开采区域进行土地治理和绿化,使其重新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生产和利用的土地。

生态重建则是为了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空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不利影响,以期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和景观品质。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过程如下:1. 土地复垦预处理预处理是复垦工作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为复垦奠定基础。

露天矿区大多经历了环境破坏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复垦前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制定复垦方案,包括治理沙漠化、改善土壤养分、调节地表水和降低酸水渗漏等。

2. 土地复垦的技术应用在复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关技术,如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绿化等,来稳定土地,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形成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包括建设堰坝、沟渠、草皮和植被覆盖等,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并避免地面塌陷。

土壤改良则包括增加有机质和肥料的施用、土地平整等,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绿化是复垦中最重要的一环节,包括种植绿化树种、草本植物和花卉等,以优化生态系统。

3. 生态重建的技术应用生态重建的过程与土地复垦的过程类似,但其重点在于重建生态系统。

需要通过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方法,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包括湿地、水系、林地和草地等类型的修复,以达到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包括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恢复,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1. 充分发挥在采设施等治理、重建时的作用如果在矿区的建设过程中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概念纳入采设施的建设,那么复垦、重建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同时也为后续的复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利用生态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在复垦和重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创造经济效益,来提高复垦和重建工程的受益和可持续性。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露天矿区已经成为了各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地之一。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矿区的废弃,如何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露天矿区的开采对当地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矿区开采期间,地表被挖掘,植被被破坏,土壤质量受到影响,导致土地生态功能丧失。

一旦矿产资源开采完毕,矿区遗留下来的大量废弃土地成为了一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如何利用废弃矿区土地进行复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经验还相对欠缺,土地复垦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二、土地复垦的实践难点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并非易事,面临诸多的实践难点。

矿区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壤质量不佳,植被生长困难,这为土地复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复垦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技术上也需要高超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也是一大问题。

土地复垦的时效性要求较高,不能一拖再拖,需要尽快将废弃土地转化为有用的生产力。

监管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也给土地复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这些实践难点制约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进程。

三、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意义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土地复垦,可以恢复土地的自然功能和生产力,改善土壤质量,使废弃土地重新成为可用的土地资源。

生态重建可以恢复当地的植被,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平衡的形成。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四、解决方案探讨针对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鼓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合力。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理论与方法研究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理论与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被广泛开采,导致大量煤矿废弃。这些 废弃煤矿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废弃煤矿土 地复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现状、问题与 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摘要
目前,废弃煤矿土地复垦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废弃煤矿的地质条件复杂, 复垦难度较大。其次,复垦过程中需要解决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等问 题。最后,复垦后的土地利用方向需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市场需求,以确保土地 资源的合理利用。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理论与方法 研究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目录
05 结果与讨论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摘要
本次演示主要探讨了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复垦过程中的生 态恢复、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复垦方法和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复垦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煤矿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 地利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矿区周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键词: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土壤重构、植被重建
一、引言
一、引言
煤矿区土地复垦对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具有 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强,煤矿区土地复垦已成为矿业生 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的研究,发现其在改善生态 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
四、研究方法
3、数据处理:运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 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四、研究方法
4、综合评价:结合实验数据和矿区实际情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角度综合 评价矿区复垦土地的质量。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项目可研报告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项目可研报告

前言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

但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压占、施工等造成了土地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及时地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于2006年9月30日下发了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依据有关规定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对涉及土地复垦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

对应列入投资概算而未列入的或投资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准、核准立项。

”“对无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费未列入或概算不足的,不予批复设计文件和开工许可。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等七厅局以内国土资字[2007]54号文,下发了《转发七部委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土地复垦方案将作为建设用地审批的必备材料。

”“对没有土地复垦方案或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复垦义务人应补充、修改或完善,否则不予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据此,**露天煤矿技改工程项目是属于有复垦任务的生产项目,必须制定《内蒙古**市**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技改工程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该工程设计资料,结合**露天煤矿的实际,“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

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

编制《**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1) 避免复垦工程盲目性,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2) 保证土地复垦工程与煤矿技改工程建设协调进行;(3) 明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率;(4) 改善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露天矿是一种对土地资源破坏程度较高的采矿方式,其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和废弃,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如何对露天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国家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围绕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展开探讨,探寻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及问题1.露天矿区的土地破坏严重露天矿的开采方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土地表面被破坏,土地被挖掘、翻动,植被被破坏殆尽,土壤被大量剥离导致土壤侵蚀严重,土地被严重压实,地貌变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露天矿区的土地资源无法进行农业、工业或者居住等其他用途,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再利用。

2.露天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露天矿的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土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水土资源的流失加速,使得土地的再次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3.土地复垦存在技术和资金难题由于露天矿区土地资源的巨大破坏,对土地进行复垦和生态重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技术和资金。

土地复垦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工程,需要进行土地的改良、栽植植被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

而当前我国在土地复垦领域还存在着技术和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研究与实践为了解决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许多研究。

他们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土地复垦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复垦与重建方案。

国内外学者从生态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植被恢复、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等方案,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摘要】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议题展开探讨,通过对背景介绍和问题意义的分析,引出了在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在文章从现状分析、土地复垦技术、生态重建措施、成效评估以及挑战与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和思考。

在本文展望了重建成果、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对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视,促进相关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现状分析,技术,措施,成效评估,挑战,对策,成果展望,发展方向,政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露天矿区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之而来的土地荒芜、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挑战。

对于如何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不仅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有效的土地复垦技术和生态重建措施,可以改善露天矿区的土地质量,恢复植被覆盖,修复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可以有效减轻露天矿区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加强对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述。

1.2 问题意义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土地被破坏、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影响。

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意义在于通过对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实施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露天矿区已成为我国矿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露天矿区的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地变得贫瘠,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是指将被开采的矿区进行重新整治,使其适应农田、林地或其他经济用途的需要。

土地复垦应注重矿山地貌的恢复与改造。

在开采结束后,应尽快进行地貌的整治工作,消除露天矿区的坑塘和垃圾堆积,并对地势进行适度平整,以便于后续的农田或林地利用。

土地复垦还应注重土壤的改良与修复。

由于长期的开采,土壤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土壤肥力的提升工作。

可以采取添加有机肥料、施用矿物肥料以及改良土壤结构的措施,提高土壤质量,为农田或林地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土地复垦还应注重植被的恢复与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加速土地的植被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露天矿区生态重建是指在土地复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一系列生物措施,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应注重植物物种的选择与培育。

根据地貌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物种进行培育,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通过加强植物保护,减少人类干预,实现自然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应注重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

及时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有效解决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与监督。

政府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

政府还应加强对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项目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与合作,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与实施,才能实现露天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矿区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

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

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开采工作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矿开采后,大量的土地被破坏、沉陷和污染,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地复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以希望恢复煤矿区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土地复垦是指对经过开采的煤矿区进行环境修复和资源再利用的过程。

它包括煤矿采空区填充、地面平整、植被恢复等环节。

土地复垦不仅可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因此,进行土地复垦研究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采空区的填充是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填充材料多为矿石渣、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但这些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土壤和植被的恢复能力有限。

因此,如何选择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填充材料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目前,有些研究采用植物生长废弃物等有机物作为填充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还可以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和土壤便于根系扎根的环境,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

另外,地面平整和植被恢复也是土地复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地面平整可以提供优良的生境条件,为植被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基础。

植被的恢复则是整个复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研究表明,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并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保护和引入一些保护性生物如蚯蚓、蜜蜂等对土壤的改良和植被生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土地复垦过程中要注意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使得土地复垦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最大化。

例如,研究发现在煤矿区再利用包括污水处理厂的排泄物等废弃物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

此外,将土地复垦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比如,通过适宜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管理,可以增加土地的经济收益,为煤矿区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对于改善煤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普及,我国已经逐步加强对露天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露天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区域,但与此同时,露天矿区的开采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对这些污染地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就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复垦是指通过对矿区地貌、土壤、植被等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等综合治理措施,使矿区的土地得到重新利用,并恢复其原有水平的过程。

土地复垦的目的是恢复和改造土地资源,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生态重建是在进行土地复垦的同时,制定出完善的生态保护计划,通过人工造林、生态修复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并确保生态系统在复垦中良好发展和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自然状态。

1、土地资源的浪费。

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长期以来一直不高,露天矿区的矿山废弃区域的土地资源在复垦前几乎无法使用,造成了浪费。

2、矿山废弃区域生态环境恢复较缓慢。

由于露天矿区的开采给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复垦过程还需要面对一系列环境恢复问题,使得生态环境恢复的模式、速度和效果比较缓慢。

3、生态系统恢复难度大。

矿区的地形结构变化较大、土壤质量并不稳定,因此将原先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成一个具有良性生态功能的绿色环境需要时间和技术的共同支持。

4、投入回报不成比例。

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工作具有较高的资金、技术与人力成本,但由于市场不成熟等因素,这些劳动的投入回报不成比例。

1、精准规划。

在矿山开采之初要根据地貌和破坏程度制定合适的复垦和生态修复规划方案,并在开采的同时对废弃矿区进行必要的治理和管护。

2、生态修复技术创新。

应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植被、土壤等生态修复系统,多开展自然复垦工作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露天矿区不断增多,大量土地被开采并荒废,矿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周边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露天矿区持续发展所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

土地复垦是指在矿区开采结束后,为恢复其原来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把荒废的矿区土地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和手段恢复到一定的生态功能,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第四个环节。

相对于露天矿区的开采阶段,土地复垦阶段更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传承资源、培育产业、造福民生是土地复垦的目标。

而生态重建是指在矿区开采结束后,针对荒废土地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水土流失、能源消耗等问题,通过生态工程手段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是整个土地复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不仅是归还土地资源和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而且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矿区所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土壤等特点,掌握荒地的状况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在进行绿化修复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掘资源,鼓励现代农业、观光旅游、轻纺等产业的发展,使露天矿区逐渐恢复成为一个兼具生态、环保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区域。

其次,矿区采用分段复垦的策略,先行复垦满足开发区规划建设需要的区域,并逐步铺展至周边地区,尽量减少随意转移耕地和林木伐除等对环境的影响。

与此同时,应把种植和生态恢复充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地方特产,例如食用菌、松露等等不仅符合当地的产业结构而且更为环保。

最后,由于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均涉及到多种因素,要取得实质成效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扶持政策必须得到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健全相关政策、营造政策环境,放宽土地流转、融资等制约因素,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露天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探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露天矿区的开采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露天矿区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一、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露天矿区开采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破坏和废弃。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的露天矿区土地面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大量的废弃土地则成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源头。

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对于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已经比较完善,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一方面,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一些矿区企业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忽视了对土地的保护和修复。

政府对土地复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生态重建的必要性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不仅仅是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土地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生态重建,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重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必须要重视和推动。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露天矿区开采所造成的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植被的破坏导致了土壤流失、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加剧,水资源的渗漏、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些问题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更给未来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推动生态重建是当务之急。

三、改善措施1. 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具体、有效的法律法规,规范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整个过程。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的财政支持,确保资金的充分投入。

2. 强化企业责任。

相关企业在进行矿区开采时应该建立起“先破坏、后修复”的理念,做好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企业还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建设,回馈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 029200摘要: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是土地地质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能改善露天煤矿区域环境,形成理想的采矿工业景观,树立绿色采矿思想,使采矿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修复技术的合理科学应用,促进了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活动的推进。

关键词: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引言为进一步迎合社会能源的需求,在加大矿产资源开采力度的同时,会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露天煤矿开采容易威胁矿区和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施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工作,结合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制订有效治理方案,进而促进煤矿实现绿色发展。

1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活动开展的意义在露天煤矿开采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废弃地为特殊、受损的生态系统,如排土场、露天采场等。

从其受损严重程度来看,会比生态系统恢复力承受限值更高,需采取有效的人为干预措施,或利用一些现代化辅助技术手段,有效恢复采场的结构与功能,进而恢复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项目,复杂程度较高,为了此项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能充分体现出来,需将生态学理论作为基础,如植被演替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进一步合理科学地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常用的土壤改良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土壤种子库技术、景观恢复技术等,达到有效修复露天煤矿区域受损生态系统的目的。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作业开展期间,需以生态学为角度,确保复垦矿区植被能有效恢复,起到保护地域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方法,恢复矿区受损的生态格局情况,将采矿剥离物视为基质,优化配置重构土壤,以“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做好土壤改良工作,使土壤功能有效恢复,为植物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另外,土地复垦作业过程中,有必要充分重视土壤功能提升、生态功能恢复,持续优化区域景观环境,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

露天矿开采后土地复垦方式探讨

露天矿开采后土地复垦方式探讨

节能与环保—338—露天矿开采后土地复垦方式探讨郭永琪(天博辰业矿业有限公司,新疆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833400)引言:探讨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意义,分析了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探究制约土地复垦的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露天采矿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围绕土地复垦提出了具体对策,希望推动生态恢复的进程。

1矿区土地复垦及其技术1.1矿区土地复垦的内涵土地复垦是指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是一种人为扰动其强烈的过程,将在中国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存在。

土地复垦研究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复垦工程、复垦工艺与复垦效益;复垦活动因复垦对象的多样性、复垦充填物质的多样性和复垦方式的复杂性往往造成矿区土壤的形态、结构、性质、功能等复杂多样。

1.2矿区土地复垦的技术土地复垦的基础是再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层次,为植物生长提供必备的土壤环境。

中国各矿区结合实际状况,在复垦方式方面因地制宜做出了很多实践和探索,由最初的非充填复垦技术到充填复垦技术,由于这两种治理技术都是先破坏、后复垦,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了边采边复技术、微生物复垦技术等。

非充填复垦技术包括疏排法、挖深垫浅法、泥浆泵法等。

充填复垦技术包括煤矸石填充复垦技术、粉煤灰填充复垦技术、河湖泥沙填充复垦技术、垃圾填充复垦技术等。

边采边复技术是将地下开采与地面复垦措施相结合,通过调整土地损毁的开采措施实现采矿与复垦同步进行的一种复垦技术。

将复垦技术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与治理”,增强了土地复垦效果。

微生物复垦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接种优势,对复垦区域土壤进行综合治理和改良的一项生物技术措施,多应用于矿区土壤结构改善、养分增加和酶活性提高等方面,可以加速矿区的生态恢复速度,有效提高复垦土壤的肥力,促进植被恢复,改变土壤生物活性,提升土壤生物多样性。

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的实践与经验

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的实践与经验

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的实践与经验近年来,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地纷纷开展了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和经验,以期为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工作的第一步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有效的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土地的功能分区,保证矿区土地复垦和农田恢复的顺利进行。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的质量、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和监管,确保规划落地,落实好矿区土地复垦和农田恢复的各项措施和要求。

二、推动矿区土地复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矿区土地复垦的关键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使矿区土地能够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功能。

在复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综合手段,修复土地的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同时,可以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复垦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复垦方案,确保矿区土地的复垦质量和效果。

三、积极推进农田恢复与农业发展农田恢复是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农田恢复过程中,可以采用绿肥轮作、有机肥料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的生产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同时,要积极扶持和支持农民的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经验的总结和交流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经验的总结和交流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集结各地的专家和实践者,分享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共同探讨矿区土地复垦与农田恢复的难点和对策,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对策

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对策

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对策摘要: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给我国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约为12%。

由于缺乏完善的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频繁发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做好露天矿的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管理已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本文重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对策1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意义1.1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态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物质和资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人类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他们开始不受约束地追求自然。

他们为了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露天开采往往会对岩层、土壤、地形和地表附着物造成破坏性破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土地复垦的意义在于通过景观再生产、地貌重建和植被再生产,使受损的土地再次可用。

同时,生态、政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不可分。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

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可以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化。

因此,只有有效实施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才能保证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的意义十分重大。

2露天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概述2.1地质灾难严重露天开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边坡,造成了不平衡。

地表和边坡对山体和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浅谈露天煤矿绿化复垦可行方案与政策

浅谈露天煤矿绿化复垦可行方案与政策

浅谈露天煤矿绿化复垦可行方案与政策露天煤矿开采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矿山复垦势在必行。

然而推进矿山绿化复垦尚存一些问题,此文主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联系“碳汇”等新政策,研讨出露天煤矿绿化复垦的可行性方案。

标签:绿化复垦;技术方案;物种研究;森林碳汇前言露天煤矿的开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开采过程中占用并破坏土地、污染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也受损害。

需进行土地绿化复垦恢复生态系统,调整生态结构,稳固水土改善自然环境,这是生产建设方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原则。

但对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还有政府而言,尚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惩罚机制。

且矿山复垦投资数额巨大,回收期限长资金难落实,严重制约了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

通过对以往露天煤矿的复垦技术方法研究,在各案例中总结了好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可行方案。

1 复垦的技术及方式方法矿山资源枯竭时,会留下荒山沟壑、秃岭深坑,原来的植被被破坏,破坏的土地被废弃。

矿山生产建设方和资源管理者需遵循“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进行矿山绿化复垦。

维持矿区生态系统稳定、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露天煤矿复垦做的较好的如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土地复垦区,通过过程控制,实施“边生产,边损毁,边恢复”的举措;统筹规划,保护性开采确保生产保护同步进行,减少或减轻生物多样性的损毁,并将土地复垦资金纳入生产成本里;表土剥覆,土壤种子库保护;开发清理植被,土壤转移、存放和替代,生物链重组,养护恢复等技术,通过生物多样性的重组技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种植蔬菜、养猪、羔羊、养殖牛场,获得收益。

2 绿化复垦存在问题2.1 土地复垦的配套法律与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涉及到矿山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大多限于“三废”污染与治理,而对矿山存在的其他环境问题关注不够,无法律来进行规范就无发保障矿山复垦落到实处,就缺少对矿山复垦工作的有效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首先讲述了矿业土地复垦概述,然后介绍了矿业土地复垦的现状与治理对策,接着讲述了矿区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和现阶段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特点,最后介绍了土地复垦后的环境恢复。

标签:露天煤矿土地复垦1前言土地复垦是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事情,对于煤矿土地复垦必须重视,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2矿业土地复垦概述2.1武家塔露天煤矿简要介绍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武家塔露天煤矿,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边缘、陕蒙交界处的神东矿区腹地,2004年改制为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改制后武家塔矿成为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龙头企业。

武家塔露天煤矿井田总面积9.16平方公里,1988年开始筹建,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现代化建设开采。

2008年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年产能达到300万吨,率先跨入大中型露天煤矿行列。

2.2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概况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家塔露天煤矿除了对煤矿排土场进行复垦绿化外,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生态农业,使排土场成了生态区。

从2004年开始,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年对矿区排土场进行复垦建设,至2013年已建设规模排土场顶面1900亩、坡面1300亩,复垦区绿化面积已经达到85%以上。

主要栽种的是抗旱能力强的沙柳、苜蓿、杨树、榆树等植被,并且建设有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经济作物育苗基地和各类家禽牲畜繁殖养殖基地。

现如今,走进这片矿区,仿佛置身在乡村田园一般,让人备感悠哉惬意。

而且,武家塔煤矿排土场复垦建设的步伐还远未结束。

未来十几年,该公司将继续在坚持煤炭安全生产的同时,在煤矿复垦区建立集农、林、渔、牧、工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并且最终要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

3矿业土地复垦的现状与治理对策3.1矿业土地复垦取得的成绩自198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后,土地复垦工作已逐步引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重视。

国土资源部除了在采矿权登记会审工作中纳入土地复垦的评价因素外,每年还利用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同时,在2003年印发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规划了冀东煤炭钢铁基地、晋陕蒙煤炭化工基地等11个土地复垦重点地区,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

如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宁夏、辽宁、海南等地,就在一定范围内针对某一种类型的生产建设破坏土地的复垦,规定了收缴土地复垦费或收缴土地复垦保证金;浙江、山东、内蒙等地则以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形式对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出了要求。

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国土地复垦率已明显上升。

3.2矿业土地复垦存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由于矿产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挖废、塌陷、压占等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况且我国现又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挖废、塌陷、压占的土地资源更加急剧,使原本就十分紧张的耕地保护形势更为严峻。

而且土地复垦旧账未还、新账又欠,土地复垦速度还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

据粗略估算,目前我国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约1333万公顷(2亿亩)左右,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其中仅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就达600万公顷(9000万亩),土地复垦率在12%左右。

虽然对由于矿业引起的土地问题进行复垦在进行中,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和社会对于土地复垦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将GDP的增长看成是衡量政绩的主要指标。

一些地方官员虽已意识到一些生产建设项目特别是采矿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灾难,影响了社会稳定,但在处理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时候,往往更关心本届政府的财税收入和眼前的发展。

对于地方如何可持续发展,子孙如何生存则作为不大。

不少地方政府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希望中央资金能解决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对履行政府监管职能,要求企业执行“谁破坏、谁复垦”的法律规定存在畏难心理。

还有就是土地复垦的法制体系建设仍需加强,1989年《土地复垦规定》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初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变迁、企业所有制形式的改变和土地管理方式等的变化,一些条款已不适应土地复垦实际需要。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现行的《煤炭法》、《铁路法》等法律中虽然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但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采矿用地管理比较混乱、采矿用地的收回政策不明晰、复垦土地的退出机制需要深化和复垦利益分配机制不清等方面。

土地复垦工作需要在制度、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远远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我国解放后建立的矿区(煤炭基地),到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到了资源枯竭时期。

因此,目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土地复垦率仅有12%左右。

正是由于问题的大量存在,矿业土地复垦治理对策应当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在公众范围内大量普及矿业土地复垦的重要性及极力推广公众参与矿业土地复垦意识,让公众积极参与矿业土地复垦活动,并根据“谁破坏,谁复垦”原则形成一种复垦责任,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下来;其次,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土地复垦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对土地的破坏80%未得到及时恢复利用,很多是历史遗留废弃地。

中央加大了对历史遗留废弃地的复垦投资力度,2001年至2006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规模达300亿元,开发整理复垦土地162万公顷,但土地复垦投资仅36亿元,复垦土地规模仅10万公顷。

投资规模与土地复垦任务不匹配。

因此应当加大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不能仅靠单位或者个人的力量,而是可以建立相应的土地復垦资金贷款制度;政府应当加大力度鼓励和指引土地复垦。

对于历史遗留废弃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投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复垦,投资者依法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

4矿区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

面对如此复杂的矿区环境问题,以及由此诱发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当代人再也无法回避而且必须做出回答,目前可行的解决办法可从恢复生态学中找到。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在80年代得到有力发展的现代生态学分支。

它所研究的对象是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得到重建的问题。

它涉及了大量在自然生态系统过程中未曾涉及的方法学问题。

恢复或重建过程是破坏过程的逆向演替,这一逆向演替可能是沿着被破坏时的轨迹复归,也可能是沿着一种新路径去恢复,可能是自然地进行,也可能是借助人工支持和诱导的过渡过程。

5现阶段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特点目前,露天矿常用的开采工艺系统主要根据开采的物料流是否连续进行划分,分为间断式(亦称周期式)、连续式和半连续 3 种,也有将其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2种的分类方法(如美国露天采煤工艺分类法);也有根据开采工艺的主要环节(采掘、运输、排卸)是否由不同设备完成分为独立式与合并式开采工艺系统两类。

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系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煤层的赋存条件和设备制造能力。

1980 年以来,我国新建的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剥离以单斗汽车工艺为主,5大露天煤矿(伊敏河、霍林河、安太堡、黑岱沟、元宝山)均采用了此类工艺;后续建设的露天煤矿也纷纷采用单斗汽车工艺系统用于剥离;表土剥离在条件适宜的矿山采用了连续工艺系统,例如黑岱沟、元宝山、哈尔乌素,布沼坝;煤炭开采以半连续工艺系统为主,所列生产能力在百万t 以上、开采深度超过100 m 的露天煤矿莫不如此;大型矿山均采用了综合开采工艺系统,即单一矿山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开采工艺系统同时运行;具备条件的矿山开始考虑引进大型拉斗铲倒堆工艺,如黑岱沟、哈尔乌素等;开采运输设备大型化趋势加速,单斗挖掘机由过去斗容34 m3 提高到25~27m3;运输汽车载重由20~232t提高到154~2190t。

露天开采工艺系统的发展,取决于开采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程度。

我国露天采煤的年生产能力在全国煤炭生产能力中所占比例不高,一方面是煤层赋存条件复杂,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比例不高;另一方面设备制造能力跟不上,国外设备占据大部分份额。

实际上,我国探明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已经超过400 亿t,加快露天开采矿山的建设速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6土地复垦后的环境恢复6.1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是矿区内林地面积、草地面积与农作物面积之和占矿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它在保护和改善矿区宏观生态环境上有着重要作用,是衡量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比的一个重要指标,复垦后的增加值越多,说明复垦项目给矿区所带来的生态效益越大。

在计算绿色植被覆盖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土地破坏类型的矿区,在一段时期内,采矿对于矿区范围内绿色植被的总破坏面积与总复垦面积。

6.2矿区所在地景观生态效果矿区所在地景观生态效果反映矿区土地质量项目实施构建的景观对矿区所在地生态的改良程度。

在土地生态学和土地规划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矿区土地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一方面,要完善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消除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另一方面,则要改变过去田块破碎、沟渠路分布杂乱的景象,将矿区工农业生产与大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结合起来,以形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增强矿区的景观美感和视觉效应。

6.3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煤矿快速发展的几年中,武家塔露天矿排土场堆积了9000多万立方米的采煤剥离废弃物,其中含有的碎石、煤矸石以及不断风化之后产生的粉尘颗粒,给矿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脆弱的环境加上冬春季节的大风,让这里一度成为沙尘暴频发的区域。

是沿袭全国大部分露天矿传统的堆积排放方式还是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崭新模式,成为摆在武家塔露天矿和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6.4武家塔露天煤矿复垦问题的解决办法武家塔人首先用网格状的沙柳锁定流沙,然后种下防风耐寒能力强的苜蓿、柠条、沙打旺等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

2005年春天,从武家塔露天矿排土场破土而出的第一片大面积的绿色出现在了中国西部这片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的土地上,武家塔人的绿色梦想第一次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在随后的几年里,武家塔人在矿区周边种下了大量的杨树、松树和果树。

乔灌草相结合、高中低相配套的立体防护网绿意渐浓,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片片绿洲,往日粉尘弥漫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清香的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