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本概念
1.安慰剂效应:人们往往因为相信已经服用了有效药物而出现行为变化。
2.暗示的力量:安慰疗法与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
3.暗示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
4.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
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成为“巴纳姆效应”。人难以脱离自己,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审视自己,只能参照周围人来认识自己,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也叫“巴纳姆效应”。该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更相信他人给自己的评价;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5.保守主义:一旦人们形成了对某一事件的概率判断,那么当呈现给他新信息的时候,
他改变其原先判断的速度是比较慢的。这种不愿意改变先前概率估计的惰性被称为“保守主义”。
6.比较情感(emotions of comparison)
7.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损失规避的直接效应就是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
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即他们的“禀赋”,来换取在其他情况下自己喜欢的东西。损失的心理效用大于等量收益。因此,人们倾向于偏爱现状或事物本来的样子。
8.补偿性决策策略(compensatory decision strategies)是指用一个维度补偿另一维度
的策略。
9.布里丹毛驴效应:在心理学中,把决策过程中那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
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10.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的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别人厌倦、反感和不耐
烦的心理现象。
11.出生次序与人格特质:
12.从众(conformity):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
13.代表性直觉:因为一个事件可以成为另一个事件的典型代表。
14.登门槛技巧(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一旦人们有一只脚跨入了门槛,就能
够利用你的承诺感增加你随后的依从性。
15.低自我监控者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与其内在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一致性,他们并
不是为了行为线索而监控情境,他们往往持有旨在满足价值表达的态度。
16.敌意媒体效应:每一党派的人都会认为,媒体就某一颇有争议的报道是不公平的,
且偏向他们所支持立场的对立面。
17.定势(set)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种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定势有运
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等三种。
18.妒忌心理:人们在看到比他们低微的人在追求光荣或快乐方面接近或赶上他们时,
他们就感觉到的那种情感。
19.顿悟(insight)是对一个问题或策略形成独特的、有时看起来很是突然的理解,它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0.恶意(malice)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喜悦,并无任何友谊或敌意引起这种关切或喜
悦。
21.非理性的信念坚持(irrational belief persistence):它是指来自于搜索证据和推论中
的固执己见偏差。
22.分裂人格:过度把自己隐藏起来,过度地划定自我的界线。心理学上称之为人格分
裂。
23.釜中蛙综合征:持续或不变刺激降低了人的反应性。
24.感觉(sensation)指的是有机体在其各个接收器部位探测内外刺激的过程。
25.高自我监控者是非常注重适应社会环境并为之努力的人,他们总是仔细监控着情境
以获得关于他们该怎样展现自己的线索,他们往往持有旨在满足社会适应功能的态度。
26.个人层面的研究(individualism-level studies):把每一个被试的数据当作一个单独
的个案的研究方法。
27.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人们总是在调整和保持彼此之间的适当距离,似乎每
个人身体周围都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圈子,使外人不能随便进入其个人空间,在那个“圈子”之内属于私有空间,可以由个体自己控制。可见,个人空间实际上是自己身体向环境的一种外延。对个人空间的保持和调整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8.工具性学习(“操作性学习”)
29.公民均值(citizen mean):描述一国普通民众的某种特质的分数,是通过先分析个
人层面的数据,然后再累计到国家层面上计算出来的。
30.沟通过程是“信息发送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信息接受者做出反应
的过程”。
31.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相互理解。
32.观察性学习是一种间接的、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因此,“观
察性学习”也被称为“替代性学习”。
33.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34.归因:归因是探索观察到的行为的原因的过程。不论对错,我们通常会为自己或他
人的行为做出因果解释。理解人们是如何形成归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会极大地影响组织行为。
35.国家层面的研究(national-level studies):每一个国家的样本中可获取变量的所有
数据先平均,再把每个国家当作一个个案来分析的研究方法。
36.国民均值可以让我们估计出是否在一个给定的总体中有相当可观的人数具有一种
特定的心理属性。较高的均值必然意味着该属性为相当多的人所共有。
37.过度曝光是指,如果信息呈现过于频繁,人们对于信息的反应就会变坏。
38.过度行动信念(belief overkill)是指倾向于否定冲突性证据,即使根本无需这么做。
39.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技能、知识或判断的过高估计。
40.合群需要(need to affiliate):个体希望得到他人接纳的需要。人们更倾向于找那
些和自己处境相似的人做伴。
41.互动情感(emotions of interaction)
42.互惠规范(reciprocity norm):当某人为你做了些事情,你也应该为他做些事情。
这就是互惠规范。
43.互惠性利他主义(reciprocal altruism):这个概念表示人们之所以做出利他行为,
在某种意义上是希望其他人也会对自己做出利他性行为。
44.鸡尾酒会效应:选择性注意是有意将注意力集中于一部分感觉输入。
45.基本属性偏见:指按个人特征而不是情景因素区分人类行为的认识偏见。
46.极权主义自我:安东尼·格林沃尔德把人类心理比喻成一个极权主义国家。在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