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资料的数学方法(PDF 43)

合集下载

《中级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

《中级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

《中级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参考书目
1、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出版社
二、其他参考书目
1、詹姆斯· M·亨德森,里查德·E·匡特,《中级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萨缪尔森,《经济分析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瓦尔特.尼柯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安德鲁.马斯—科莱尔等,《微观经济学》(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7、罗斯·M·斯塔尔,《一般均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高鸿业,《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9、瓦尔特·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0、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微观经济学数学基础.pdf

微观经济学数学基础.pdf

《高级微观经济学I》题库目录第一部分数学基础第一节齐次函数与欧拉方程第二节凹函数与拟凹函数第三节向量与矩阵第四节优化问题与包络定理第二部分偏好与效用第一节偏好与选择第二节效用函数第三节需求函数与显示偏好弱公理第三部分生产与消费理论第一节效用最大化问题第二节支出最小化问题第三节对偶问题与Slutsky方程第四节利润最大化问题第五节成本最小化第四部分 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第一节 彩票与期望效用第二节 风险厌恶第五部分 博弈论第一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二节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五节 重复博弈第六部分 市场结构第一节 垄断定价第二节 寡头竞争第三节 产业结构第四节 进入合作与退出第五节 外部性和公共品参考文献:Abadir and Magnus,2005,Matrix algebr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tkeson and Lucas, 1992,On Efficient Distribution with Private Inform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3),P.427-453。

Boyd and Vandenberghe,2004,Convex optimiz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ehle and Reny,2001,《高级微观经济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Rubinstein,2006,Lecture notes in microeconomic the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imon and Blume,1994,Mathematics for economists,W. W. Norton。

Sydsaeter,Strom,and Berck,2005,Economists' mathematical manual,Springer。

微观经济学电子书

微观经济学电子书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量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使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而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后而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pdf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pdf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pdf1、如何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分配。

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与效率问题。

2、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是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共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核心。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

它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

1、什么是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和供求定理?需求定理:需求曲线反映需求变化的规律性。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品的需求和该物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供给定理:供给曲线反映供给变化的规律性。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品的供给和该物价格成正方向变化。

供求定理:反映供求规律的变化。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与需求正向变化,均衡价格与供给反向变化,均衡数量与供给正向变化。

前两者是价格影响供求,后者是供求影响价格。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需求:1)商品本身价格:满足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即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购买者便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

同理,当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会增加。

2)消费者的平均收入:当平均收入变高时,人们会增加消费量,需求随之上升。

3)市场规模(用人口衡量):人口的增长即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需求增加。

4)相关物品的价格:主要为替代品和互补品,即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当一件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其需求会下降,则其替代品的需求会上升,互补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则相反。

5)爱好和偏好:不同的爱好和偏好会影响人们对不同物品的兴趣,从而影响该物品的需求。

6) 特殊因素:在一些客观因素和外界环境以及对未来的估计和期许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对不同物品的需求会受到影响。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单选题(含答案)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单选题(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单选题1.按照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学的正确分类?( D )A、人文经济学和自然经济学B、灾害经济学和收益经济学C、社会经济学和科技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2.奥地利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将微积分引入经济学研究,并催动了经济学的边际主义革命。

以下哪一项是对至少两个时间点上经济变量的经济分析?( B )A、绝对动态分析B、比较动态分析C、绝对静态分析D、比较静态分析3.从变量的角度而言,以下哪一项属于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市场?( C )A、地区市场B、全球市场C、单个市场D、多个市场4.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哪一项是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特点?( D )A、无限性和用途不可选择性B、无限性和用途可选择性C、稀缺性和用途不可选择性D、稀缺性和用途可选择性5.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以下哪一项属于经济学的起源?( B )A、古印度宗教学B、古希腊家政学C、古巴比伦建筑学D、古埃及种植学6.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以下哪一组是边际分析的含义?( A )A、增量和最后单位B、减量和最后单位C、增量和最初单位D、减量和最初单位7.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人的特征?( D )A、自立和感性B、奴役和理性C、奴役和感性D、自立和理性8.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GDP是以下哪一种类的经济变量?( D )A、重量B、总量C、单量D、流量9.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存量是在以下哪一种时间概念上观察所得的经济变量?( C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B、市场经济成熟时期C、某一时间点D、某一时间段10.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 C )。

A、剩余价值B、资源掠夺C、资源配置D、基础价格11.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划分标准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D )A、国家模型B、文化模型C、地理模型D、经济模型12.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判断一个经济变量是外生还是内生的标准是( C )。

经济学的数学方法与模型

经济学的数学方法与模型

经济学的数学方法与模型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致力于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以及人们在有限资源下做出的决策和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经济学家采用了多种数学方法与模型。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与模型,并分析它们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

一、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与模型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关注经济主体(个人、家庭、企业)的决策过程和相互作用。

数学方法与模型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1.优化模型优化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常见的数学模型之一。

它通过建立数学函数,描述决策主体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例如,生产者如何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利润,消费者如何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

通过最优化模型,经济学家可以推导出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学结论。

2.需求与供给模型需求与供给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

需求与供给模型通过数学函数描述市场上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并通过市场均衡条件来确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该模型为我们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供需关系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通过对边际效用、边际成本等概念的分析,经济学家可以研究单位产量或消费增加对总体效用或成本的影响。

边际分析对于个体决策和市场分析都非常有用。

二、宏观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与模型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关注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宏观政策的效果。

数学方法与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之一。

它通过数学方程来描述经济增长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

例如,刚性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

2.商业周期模型商业周期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用于研究经济周期波动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通过建立经济体系的运行方程,来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

常见的商业周期模型包括凯恩斯模型、实物周期模型等。

3.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一种复杂的数学模型,用于研究经济体系中多个部门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决策制定过程。

微观经济学(数理推导及公式、计算)

微观经济学(数理推导及公式、计算)
3
Q = f(L,K)
(1)等产量曲线:
在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与资本不同组合的轨迹
(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
在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劳动与资本互相替代的比率
(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总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持续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能替代的另一生产要素的量交不断减少
它有两个假定:①边际产量递减②L和K相互完全替代
Q = ALαKβ
A:技术系数
α:劳动的产生系数
β:资本的产出系数
一般来说,α+β=1
2
Q = f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
在技术水平和其它生产要素抽入不变的条件下,持续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会使总产量增加,但超过一定临界点以后,总产量的增量会不断减少,直至出现负增长
(2)对生产函数数量规律的具体考察
3
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斜率较大的需求曲线对价格较迟钝,斜率较小的需求曲线对价格较敏感。
需求弹性ed=
(2)弹性计算
①弧弹性计算
/ed/=
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ed/=
③点弹性
/ed/= =
(3)弹性的类型
①高弹性ed> 1
②低弹性ed< 1
③单位弹性ed= 1
–例如:假定家庭收入为20000元时用于食品支出量为5200元;家庭收入增至30000元时,食品支出上升至6760元。求出食品的收入弹性:DQ % /DI % =(d Q /dI)( I / Q)
–= (1560/5980)/(10,000/25,000) = 0.652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两种不同的商品之间,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因此而发生变化的敏感程度。

曼昆 微观经济学pdf

曼昆 微观经济学pdf

曼昆微观经济学pdf《曼昆微观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经典教材,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曼昆(N. Gregory Mankiw)。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来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对于读者理解经濟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生动的例子和案例分析。

曼昆以拿铁咖啡为例,引导读者了解供求关系、市场的均衡等基本概念。

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了市场经济中买方和卖方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通过这些例子,读者可以很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中。

除了生动的案例,曼昆还对经济学原理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分析。

他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度,解释了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并进一步介绍了市场竞争、垄断以及其他市场形态下的效率和福利效应。

此外,他还阐述了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等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以及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定价和生产决策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曼昆微观经济学》还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从学术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曼昆注重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

他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激发讨论,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生活和经济问题。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读者可以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和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曼昆微观经济学》是一本生动、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

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同时,它还培养了读者的经济分析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和习题来帮助读者将经济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无论是对经济学专业学生还是对对经济学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

谈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三种有效方法

谈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三种有效方法

谈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三种有效方法[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基础课之一。

由于该课程中较多地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长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采用教具演示法、比较分析法和数学推导法给学生讲授该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收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具演示法比较分析法数学推导法[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116-02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基础课之一。

学好这门课将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该课程较多地使用高等数学、立体几何等知识,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长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该课程的难点和重点。

一、教具演示法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线是理解消费者均衡和厂商均衡的关键工具。

无差异曲线也称等效用线,是序数效用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消费者均衡是反映消费者在给定消费函数和收入约束下消费两种商品,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解。

这个均衡点图形实际上是立体的,所有的无差异曲线都分别在空间上,商品2和商品1的数量在平面坐标系上分别用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

由于无差异曲线在空间上,映射到平面上就是凸向原点的连续曲线。

学生对这方面理解还是有些困难。

等产量线是反映厂商均衡的关键工具,它也是在空间上。

假定厂商投入资本和劳动,在一定的生产函数和成本约束下,实现厂商的产出最大化。

将空间中的等产量线映射到平面上就是凸向原点的连续等产量线。

在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中同样用到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厂商的等产量线。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线。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教学模具来演示讲授。

这个教学模具简单实用,它是一个长方形铁皮,纵坐标是商品2 的数量(x2),横坐标是商品1的数量(x1),原点为o在左下角,原点处平面的上方有一根铁丝与该平面垂直,在平面x2ox1的上方放一个圆锥体,从该圆锥体的顶点向下垂直切一刀将右半部拿走,剩下的部分不动,那么半个圆锥体从其顶点到该平面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即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不变,效用值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实证分析应以规范分析为前提和归宿。 实证分析应以规范分析为前提和归宿。
2.经济模型分析 2.经济模型分析
经济模型: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排除了 经济模型 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排除了 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 次要因素之后,建立起的描述现实经济世 次要因素之后, 界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的模型。 界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的模型。 如:完全竞争市场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用于描述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 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模型。 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模型。 数学模型把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数量 使经济学更加精确。 化,使经济学更加精确。 例如: 例如:Qd=f(P) ( )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分析客观经济现象内在因果关系, 实证分析 分析客观经济现象内在因果关系, 分析客观经济现象内在因果关系 从而揭示其运行规律的分析方法。 从而揭示其运行规律的分析方法。它回答的 是什么“ 为什么”的问题, 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陈述 事实。 事实。 规范分析:分析和判断经济现象的好坏, 规范分析 分析和判断经济现象的好坏,进而论 分析和判断经济现象的好坏 证经济现象应该如何运行的分析方法。 证经济现象应该如何运行的分析方法。它回答的 应该是什么” 应该如何运行” 问题, 是“应该是什么”和“应该如何运行”的问题, 其目的在于价值判断。 其目的在于价值判断。 二者关系:规范分析应以实证分析为依据, 二者关系:规范分析应以实证分析为依据,
5.心理因素分析
西方经济学认为, 西方经济学认为,欲望是推动一切经济活动的原 动力。因此,他们十分强调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 动力。因此,他们十分强调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
例如:消费者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 例如
3.均衡分析
均衡: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系 均衡 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系 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稳而不再变动 的状态。 的状态。 均衡的二个特征: 1.经济处于均衡时,均衡状态有一直 经济处于均衡时, 经济处于均衡时 维持下去的趋势。 维持下去的趋势。 2.经济处于失衡时 总会产生一种力量, 经济处于失衡时,总会产生一种力量 经济处于失衡时 总会产生一种力量, 使之朝均衡状态前进. 使之朝均衡状态前进

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资料

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资料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
(1)定义: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 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生产组 苹果

桃子A 100来自B7.55
C5
10
D 2.5
15
E0
20
桃 子 10
5
5
10 苹果
(2) 生产点
产品 B
在PPC上为有效生产点(Efficiency) 在PPC内存在失业
发展理论,搜集分析能证明这些理论 的数据
观察、理论和更多的观察!
2.假设的作用
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 科学思考的艺术就是决定作出什麽假设 经济学家运用不同的假设去回答不同的问题
问题:如何理解假设?
3.经济模型
经济学家利用模型简化世界,来提高对 世界的了解,是一个复杂现象的高度简化 两个最基本的模型包括:
生产可能性曲线
循环流向图
3.经济模型----从模型到理论
模型是理论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推测可能的 结果。
理论是以一组基本规则和假设为前提来解释所 观察的现象。
求证理论
• 一种理论的有效性取决于在给定假设前提下预测 的准确性。
理论的完善
• 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科 学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理论进行不断的验证 和修正。
第四,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实 证经济学结论的运用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分 析。
第五,实证分析是当代经济学的主流。
主动学习
区分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
下列表述哪些属于实证表述,哪些属于规范表述?为 什么? a. 当政府增加货币数量时,物价上涨 b. 政府应该印刷更少的货币 c. 为刺激经济,政府应该减税 d. 墨西哥卷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录像租赁需求增

微观经济学题库(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引论一、单选题(70题)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A. 一般物价的膨胀;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C. 总产出的增长率;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个人的生财之道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C.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一点D.不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A.股市持续走强 B.通货膨胀C.有用资源被发掘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12.计划经济体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方式有()。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时候,E就是我们可以观测的个体的行为,在
模型中,它往往属于内生变量,选择变量或
者称为行为变量。而C就是行为主体面对的环
境变量,属于外生变量或者称为前定变量。
方法论简述
科学认知的逻辑
理论的逻辑结构
• 上述三部分中,A是抽象的理论部分,而C和E
则属于真实世界里面的经验内容。重要的是,
局限条件和结果之间的稳定关系属于经验世界
(1)对影响因素或者问题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我们就获得了
思考一个问题的框架。
(2)设定哪些因素可变,哪些因素不变,正是因为这种方法
的运用,理论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其他因素不 变的前提下,或者说其他因素不变时理论关系成立的前提 条件。
方法论简述
理论与现实世界
如何理解理论模型的现实性
(1)完全的现实是做不到的;
• 因此,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发现和解释现象
规律的科学。
方法论简述
科学认知的逻辑
• 科学研究中的现象必须是现实中的可观测的事 物。 • 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间稳定的关系被称为规律,稳定的含义是
说这种关系在相同的条件下会重复。
• 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科学研究主要考察
的是因果关系。
• 用简单的理论处理复杂的世界的含义是说科学
研究采取简化的方式看世界,有时也称为抽象
的看问题。
• 但是对于简化的看问题,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的
批评。最常见的批评意见认为简化的看问题导
致了片面性。
方法论简述
理论与现实世界
• 遵循简化的看问题的方法,我们用理论模型理解这个世界。
• 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简化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的规律,而公理化假设就是为了解释这些规律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详解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详解完整版

2. 边际分析法的特点
其一,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 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 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 定量分析更严密。
其二,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 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如何突破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制度的变革。 Economic Institutions
原子弹
15 A B
12
CH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9
D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6
E
市场经济制度
3
计划经济制度
F
0 1 2 3 4 5 粮食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
4、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 》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5、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配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1.价格弹性:价格弹性用于衡量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2.收入弹性:收入弹性用于衡量需求量对收入的反应程度。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3.交叉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用于衡量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交叉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另一种产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4.边际产出:边际产出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出。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边际产出=(产出的变化量/投入的变化量)5.平均成本:平均成本表示每单位产品所需的平均成本。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平均成本=(总成本/产出数量)6.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输入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Y=f(K,L)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

7.边际效用:边际效用表示通过消费或使用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额外效用。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边际效用=(效用的变化量/单位产品的变化量)8.限制边际效用:限制边际效用表示消费者在不同产品上使用相同金额的预算时,边际效用的最大值。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MUx/Px=MUy/Py其中,MUx表示产品x的边际效用,Px表示产品x的价格,MUy表示产品y的边际效用,Py表示产品y的价格。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个体、市场和行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式量化经济现象,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圣才】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圣才】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具)【圣才】第2章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具1.假设⼚商有⼆次利润函数π(Q)=hQ2+jQ+k,其中Q为产量,h、j、k为参数。

求:当利润函数同时满⾜下述条件时,参数须满⾜何种条件?(1)产量Q为零时,利润为负。

(2)利润函数为严格凹函数。

(3)利润最⼤化的产出⽔平为正。

解:(1)由Q=0,π(Q)<0,则有:π(0)=k<0。

故产量Q为零时,利润为负时,h、j为任意常数,k<0。

(2)由π(Q)=hQ2+jQ+k可得:π′(Q)=2hQ+jπ″(Q)=2h若利润函数为严格凹函数,即有:π″(Q)=2h<0,即h<0。

(3)利润最⼤化时,有π′(Q)=2hQ+j=0,π″(Q)=2h<0,即有:2hQ+j=0,2h<0。

若利润最⼤化的产出⽔平为正,即有Q=-j/(2h)>0,则可得:h<0,j>0。

综上所述,当利润函数同时满⾜这⼏个条件时,参数满⾜:k<0,h<0,j>0。

2.给定如下⽅程F(y,x)=0:(1)x3-2x2y+3xy2-22=0;(2)2x2+4xy-y4+67=0。

在点(y =3,x =1)附近能确定⼀个隐函数y =f (x )吗?若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隐函数法则求dy/dx ,并在点(y =3,x =1)处计算其值。

解:(1)由点(y =3,x =1)满⾜⽅程x 3-2x 2y +3xy 2-22=0,且F x =3x 2-4xy +3y 2和F y =-2x 2+6xy 是连续的,在点(y =3,x =1)处F y =16≠0。

因此能确定⼀个隐函数y =f (x )。

则dy/dx 在点(y =3,x =1)处的值为:222d 343189d 16826x y F y x xy y x F x xy-+=-=-=-=--+ (2)同(1)可知,点(y =3,x =1)满⾜⽅程2x 2+4xy -y 4+67=0,且F x =4x +4y 和F y =4x -4y 3连续,F y =-104≠0。

微观经济学数学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数学分析方法.

d 2 z dx1 , dx2 dx n
dx1 , dx2 dx n
t
海塞矩阵(二阶导数矩阵)
f11 f 1n f f 21 2n H f n1 f nn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数学方法
凸集
• 定义
如果u S , v S , 满足u (1- )v S, 0 1,则集合S为凸集
例子
• 1维空间:单个点 • 2维空间: 直线、射线、线段 圆、椭圆、矩形、梯形、三角形等
三维空间呢?
总结
• “没有任何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缘不能有缩进”
2 f 2 f 2 f dx2 dx1 dx2 dx2 dx2 dxn x2x1 x2x2 x2xn
2 f 2 f 2 f dxn dx1 dxn dx2 dxn dxn xn x1 xnx2 xnxn
z
图示
C B D A
y
总结
• 在曲面上,任何两点的连线均在对应的曲线的下方,则称 为凹函数。
一阶导数的定义
当且仅当:
f u1 , v1 f u2 , v2 f v f u v1 u1 v2 u2 u1 u2
凹函数的二阶导数的判定方法
• 若函数存在二阶连续偏微分,则:
当且仅当d z 0时,z f ( x )为凹函数。 2 当(非当且仅当) d z 0时,z f ( x )为
2
严格凹函数。
与上述判定方法等价的方法:引入海塞矩阵
• 多变量函数: z f x1 , x2 xn
凹函数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凹规划……………………………………………………………………22 F.1.1 凸集…………………………………………………………22 F.1.2 凸函数………………………………………………………22 F.1.3.凹函数………………………………………………………2…………………..24 F.3.拟凹函数、拟凸函数……………………………………………..25
从这样的角度看规划问题,我们可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目标函数的性质和 可行集的性质两个部分。
x2
S
grad f
f(x)=k
x1 图 A.1
B.梯度向量
梯度 grad f 的概念一般和目标函数的等值线(面)的变化有关。我们分两 种情况来从梯度的角度看最优化问题。
B.1.无约束极值问题:
一维情况下: df (x) = f ' (x) ⋅ dx
此时,目标函数值的变化,是两部分的乘积,第一部分是导数,第二部分是 x 的微分,或者说是 x 的变化,可以取正也可以取负。
若 f '(x) > 0 ,则可以取 dx > 0 ,使得 df (x) > 0 ,即通过点 x 的移动,可以
使目标函数值增加;若 f '(x) < 0 ,则可以取 dx < 0 ,从而 df (x) > 0 ,目标函数
H.比较静态分析……………………………………………………………33 H.1.基本思想 …………………………………………………………33 H.2.一般方法……………………………………...……………………34
I. 包络定理…………………………………………….…………………….36 I.1.最大值函数…………………………………………………………36 I.2.包络定理……………………………………………………………37 I.3.拉格朗日乘子的含义………………………………………………39 I.4.包络定理的应用……………………………………………………40
2
A.最优规划问题:
max f (x)
x
s.t. g(x) = c
这样一个规划问题可以用来表达一个在一定资源约束情况下的经济决策问
题,其中 f (x) 称为目标函数, x为选择变量, g(x) 为约束函数。如果用集合 S
={x|g(x)=c}表示约束,则此规划问题可以看作是在集合 S(可以看作是欧氏空 间的一个子集,称为可行集)上选择一个点 x(或向量),使得目标函数 f(x)的 值最大。如下图,在二维情形下,S 表示可行集,f(x)=k 表示目标函数的等值线, 则上述规划问题就变成了在 S 中找一点,使得目标函数的等值线达到一个最高 的位置。
dx1 df (x) = f x ⋅ dx = ( f1,L, f n )M = f1dx1 + L + fn dxn
dxn
B.1.1 几何意义:向量的内积 x,y 是两个向量,其内积定义为: y1
E.1 无约束极值问题…………………………………………………14 E.1.1 泰勒展开…………………………………………………..14 E.1.2 二次型…………………………………………………….16
E.2 等式约束极值问题……………………………………………….17 E.3 不等式约束问题………………………………………………….21
3
值还可以继续增加。因此,当 f(x)取得极值,即目标函数值不再增加时,上述 情形不可能发生,即有 f '(x) = 0 。
含义:一维无约束极值问题中,目标函数的梯度就是导数,表示目标函数 值变化(增加)的方向。
多维情形下: df (x) = f x ⋅ dx
此时, f x 即为 f (x) 在点 x 处的梯度向量,为横向量( f1,L, fn ) ,其中每一个分 量为偏导数; dx 为纵向量,表示 x 的变化。上式表示目标函数 f (x) 的变化可以 用梯度向量和 dx 的内积来衡量:
他是个顽皮的孩子,不肯就安分的待在身旁;我们要做的是,不能让他的玩耍脱离我 们的视线。
1 欢迎指出错误及评论。qufeng@ 1
目录
A.最优规划问题…………………………………………………..………..3 B.梯度向量…………………………………………………………………3
B.1.无约束极值问题…………………………………………………..3 B.1.1 向量的内积…………………………………………………4
B.2.约束极值问题……………………………………………………..6 B.2.1 雅克比矩阵…………………………………………………8 B.2.2 隐函数定理…………………………………………………8 B.2.3 超平面………………………………………………………9
C.等式约束极值的拉格朗日求解法……………………………………..10 D.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库恩-塔克条件…………………………..11 E.二阶条件………………………………………………………………..14
G.最优化问题的解…………………………………………………………28 G.1.基本概念…………………………………………………………..28 G.1.1 紧集…………………………………………………………28 G.1.2.函数的连续…………………………………………………28 G.1.3 韦氏定理……………………………………………………28 G.2.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29 G.2.1.存在性定理…………………………………………………29 G.2.2 唯一性定理…………………………………………………30 G.3 分离……………………………………………………………….31
A Brief Lecture Notes on Optimization for Microeconomic Analysis1
冯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第一稿 2003 年 1 月
一切匠心都归功于 Dixit, Chiang, Takayama 等杰出的前辈;所有的错误、遗漏为编者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