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 第三章ppt

合集下载

第3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3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④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 贴 帮助失业人员就业,提高其就业能力,缩短失业时 间以及提高再就业概率
⑤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二)失业保险津贴的支付标准
国际标准: (1)失业保险津贴的厘定,以失业者的投保费为依据; (2)失业保险津贴不低于失业者原有工资的50%; (3)失业津贴有上下限。
工作的重点人群是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
针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我国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 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 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 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 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 服务体系建设。
专栏3-1:稳定就业 民生之本的第一要义
为解决就业难问题,重点抓住3个方面: 一是平稳推进重点群体就业; 二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国际劳工组织定义: (1)没有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谋职业者; (2)目前可以工作,即可被雇佣或自谋职业者; (3)正在寻找工作,即在最近特定时期已经采取明确步
骤寻找工作或自谋职业者。
失业率标准
失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失业 水平是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社会一般劳动力之比。失业程度是 指社会失业时间的平均长度。 年失业率的计算公式:
强制性失业保险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的国家:大多国家实行,如我国。 实行任意性失业保险的国家:丹麦、瑞典和芬兰等。 实行双重失业保险的国家: 德国、瑞士、荷兰。
失业保险只能由政府举办,主要原因是存在市场失灵: 1.失业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同时,失业率难以被获知, 导致保险价格也难以制定。 2.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特别严重。
• 2017年7月5日,河南省印发《关于企业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使用 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

社会保障概论新编 第3章 (2)[59页]

社会保障概论新编 第3章 (2)[59页]
关键概念:
济贫法;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福利国家
第三章 社会保障发展论
第一节
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张
第三章 社会保障发展论
第一节
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一、西方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二、中国早期社会救济
第一节 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第一节 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一、西方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三)其他西方国家的济贫法制度
1788年,德国城市汉堡设立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事 业,全市分为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和救济员。
1763年,瑞典政府颁布《济贫法》,规定各市镇当局应该对贫 困人口提供救济,并可以征收济贫税,以便保障救济所需的费 用。
1536年,英国颁布的《亨利济贫法》规定,地方官员有义务分发教会收 集的自愿捐献物资,用来救济穷人、残疾人、病人和老年人。
第一节 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一、西方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二)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572年,英国国会颁布一项法令,规定每个公民都要缴纳为实施济贫而专门 设立的基金,还应该设立教区贫民救济委员会,专门负责贫民救济,并为身 体健全的无业者提供工作。
第一节 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一、西方传统社会救济的发展
(二)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对斯宾汉姆制度提出 批评。他们认为,这种以家庭人口数量为依据的救济制度有可能 导致人口的膨胀,并使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于是,1834年, 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其主要特点是实行院内救济,贫困者 必须进入济贫院中才能得到救济。
中世纪欧洲一些地方还以特许状形式规定市民的互助义务。 中世纪欧洲行会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救济作用。行会章程对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 ppt课件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  ppt课件
党为拉选票,将社会保障作为竞选纲领之一。
• 是贝弗里奇报告的重要理论依据。 • 影响英国社会保障政策长达30多年时间。
(二)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瑞典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并在此后得 到很大发展的学说。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达维 逊(Davd Davidson)、古斯塔夫·卡塞尔( Gustau Cassel)、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伊里克·林达尔(ErikLindahl)、 阿萨·林德伯克(Assar Lindbeck)等。主要观 点及主张: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大同社会论 (二)社会互助论 (三)仓储后备论 (四)社会救济论
二、西方古代社会保障思想
(一)空想社会论 (二)宗教思想 (三)人道主义 (四)社会济贫制度
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理论体系
•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 程度和技术水平,以便使他们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 从事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从而拉平一些收入上的不均 等状况;
• 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逐步 平衡财政预算。
(五)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
• 1998年9月,安东尼▪吉登斯出版了《第三条道路:社会 民主主义复兴》一书,提出“第三条道路”是超越左派社 会民主主义与右翼新自由主义的 政治理论、意识形态的 一种中间道路。
•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阐明“福利”系指个人获得的 某种效用或满足,但只有可以直接用货币来计算的那部 分福利,才可以称为经济福利。
• 经济福利的增大,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做蛋糕 )和分配的平均程度(切蛋糕)。他写道:“经济福利 在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 社会各成员间分配的方式” 。这是检验社会福利的两 个标准。

社会保障学PPT全套课件

社会保障学PPT全套课件
下图为以载体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政府: 筹资功能、经济政策
企业、各种社会组织 (以载体为核心)
大企业、小企业联合
行业协会、社区等
非营利组织、社团组织
城镇和农村社区
城镇职工及家属 社会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 保险
贫困者 的社会救助
农村居民和城市未覆盖居民的 社会保障







择 性

福位福 福

福 利


退



伍 军
役 军

人 退
人 就 业 安 置
人 及 其 家 属 优
烈 属 抚 恤
休 生 活 保 障

资金保障
政策、财政支持
服务供给
图1-2
社区落实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 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公共管理方式(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社会保险法》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缺陷之一:收入分配缺陷:两极分化(重效率、 轻公平)
——其解决措施是政府介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社会保障制度关键在公 平可持续 视频链接:
导读——熟知也许非真知
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报道还是政 府的工作报告中都被频繁提起。可以说,社会 保障制度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所关心。然 而熟知也许非真知。
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震荡。
美国: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 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背景2: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残酷的世界大 战——构成建立社会保障的政治压力。

社会保障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学第三章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统账结合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 上首次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 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 即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 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既体现了社会 保险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 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 机制。
3、部分积累制 、 这种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 混合物。在初始时,它的费率高于随收即付制度 而又低于完全积累制度,在准备金方面,它会多 于随收即付制度而低于完全积累制度。 这一制度是要在迎接人口老龄化和初始的高 保费制度中寻找一条中间道路。通常的做法是将 原来随收即付制度所交保费中的一小部分积累于 个人账户制度,或在原来制度之上提高费率,并 将增量部分全部积累于个人账户制度。这一制度 也同样面临基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问题。 中国1997年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采用 了这种混合财务制度,称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制度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基本养老保险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 它是按国家统一规定强制实施的位保障广 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 险制度,是第一层次的养老保险,也是最 高层次的。 基本养老金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 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亦称为企业年金,是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 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位本企业员工所建立的 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第三章 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 之一。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 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 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 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 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ppt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ppt
• 儒家的“仁政”思想 • 儒家的赈灾赈济思想 • 墨家的:“兼爱”思想 • 道家的互助互利思想 • 佛教的行善积德思想 • 大同社会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选自《礼记·礼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社会再 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原 理,是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从经典作家和理论家的论述中可以将马克 思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概括为以下主要观 点:
一、满足人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满足人的需要是人 们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 目的,这一基本观点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之 一。
三、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四、瑞典学派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 想及其政策主张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否定 社会救济作用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府 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一) 代表人物:古斯塔夫.施穆勒、布伦坦诺
强调自由主义立场相对性,突出国家地位与作用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 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
➢ (一)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目标:消灭贫富的巨大差距和对立,使全民共享社会经
(1)国家不仅应该提供适当水平的养老金,而且应支持强制 性的养老储蓄。

社会保障ppt

社会保障ppt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1)两者的性质不同 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的特点,由国 家立法强制执行,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必 须参加,无选择的余地。 商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投保人可 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国家的法律保护下 自愿选择参加。商业保险是面向全体公民 举办的。
(2)两者的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的建立是为了在劳动者丧失 劳动能力或失去就业机会时,能够保障其 基本生活,使得劳动者能实现生存权利。 商业保险属于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企 业经营活动,保险金待遇只考虑缴纳保险 费的多少,而不管是否能够维持投保人的 基本生活需要。也不考虑劳动者曾经作出 的社会贡献。
房主参加了保险,缴纳了110元 火灾发生,避免了10万元损失,成本仅为 110元 火灾未发生,承担了110元的风险成本,但 却因10万元的投资运用而获得了9890元的 收益 (=100000×10%-110)
社会保障能力

范围 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 的概念。 量:有高低之分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费用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作为公民应当
享受的权利。对于遭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 祸、失业待业、鳏寡孤独、生老病痛、身 心障碍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以及低于国 家规定最低生活水准的社会成员,国家和 社会应向其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 帮助。源自优抚保障:它是国家和社会对
法定的优抚对象,按照规定提供确保一定生 活水平的资金及服务,它是一种带有褒扬和 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 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的对象:劳动者 社会福利的对象:全体公民 社会优抚的对象:军人及军烈属 社会救济的对象: 贫困者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上篇基础理论篇第1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1.1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制度简史1.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年至1934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的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这一时期的发端标志是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继德国之后,其它欧洲国家也纷纷出台单项社会保险立法,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在欧洲大陆的确立。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年至1947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以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的,在这个法案中第一次出现“社会保障”一词,美国人创造社会保障这个词是以其全民化和统一管理为特点的,区别于德国以与职业相关的分散管理为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

3.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年至1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是以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的。

这阶段社会保障繁荣发展发展有四重含义:(1)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2)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3)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4)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79年以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

70年代西方出现“滞涨”现象,曾经是福利国家为之骄傲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它的经济增长来说已成为国家的负担。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新经济自由主义批评和攻击社会保障制度,主张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方面,西方福利国家纷纷提高工人和雇主的缴费比例,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1.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本质特征(1)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①社会保障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是国际劳工组织常称的社会保护制度,它是指一个社会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为它的国民提供的安全保障。

②在较次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定目标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论社会保障制度概论ppt课件

社会保障论社会保障制度概论ppt课件
• 社会保险制度一般都是就业关联制度(employment related scheme)。 • 非费税制度下,受益人的受益与义务无关,资金来源于财政支出。按保障的对象,这一制度下
又有两个子制度:一是普惠制度,一是收入状况调查制度(means-tested)。
• 按项目保障的风险及提供的需求,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保障分为九类:老年、遗属、残障、工 伤、疾病及健康、家庭、失业、住房、公共救助及其他。
国内一些学者以讹传讹,认为全世界都在搞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
编辑课件
17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
1
社会保障制度是 风险分散机制
2
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
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3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 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
4
5
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 是国家和政府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 保证社会公平
编辑课件
19
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 救助
社会 保险
社会 福利
特殊 保障
•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通过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 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政府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 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保障制度。
编辑课件
15
概念 区分
社会保护
社会保障
定义
正式和非正式 制度安排
正式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 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 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 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 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 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 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_李珍_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_李珍_第三章

第三节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 响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三、社会保障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一)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2、通过收入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
3、通过对劳动力的修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4、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
➢ 戴蒙德:根据世代交叠模型得出了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会使得私人 资本存量减少的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通常存在着永久性收入状态的广泛的不平等,那么,由国家进行再分 配以消除这种不平等将不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如果要消除的是暂时性要素方面的 不平等,则有可能减少私人储蓄。
(二)挤进储蓄论
有关社会保障增加储蓄的观点首先来自“短视论”。
(三)中性理论
巴罗质疑由生命周期理论得 出的社会保障影响储蓄的观点, 提出了“中性理论”。他认为, 只有当私人储蓄是消费者在一生 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的收入转移即 储蓄仅仅源于“消费动机” (consumption-motive)时, 社会保障才可能挤出私人储蓄。
赞同巴罗模型的学者 世界银行
述评
➢第一,资产替代效应是存在的,但可能会因受到资本市场 不完善、人们的收入水平差异和消费倾向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而被弱化。
➢第二,引致退休效应也是存在的,但其强弱在不同的国家或不 同的制度下是不同的。
➢第三,对于那些短视、认识到为养老进行储蓄的重要性或者 自我控制力差的人,社会保障确实有促使其增加私人储蓄的作 用。
➢第四,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对私人储蓄既有挤出效应又有 挤进效应,其相对强度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储蓄习惯和社会初次 收入分配状况。
第三章 社会保障与资源配 置理论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
11
(3)孙光德、董克用(人大教授)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
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
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
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
度。
理解:
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政府
有能力、有效率、有动因
2.社会保障的依据:社会保障立法
Social Security
Social Security
.
5
2. 德国
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 保障制度的发源地。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 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所遵循的是特殊性原 则,强调个人在其中的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即 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旨在为因生病、残疾、 老年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 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使其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 争的机会。即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 的基本生活保障。 (保障公平竞争)
美国总统林肯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告诉 世人:“人是生而平等的”。
我国的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篇》则记载了:“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这些传统思想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 互助互爱,众生平等,扶贫济困,这就形成了现代
Social Security
.
28
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
1.基本保障 2.广泛覆盖 3.多个层次 4.逐步统一
Social Security
.
29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绩及面临问题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 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
反过来,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普遍性原则
1、基本含义
指把社会成员中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都纳入到社会 保障体系中来,使他们的生活、劳动、收入都有所保 障,即使遇到意外情况陷入困境,也能得到社会妥善 帮助。
第3章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3.1 3.2 3.3 3.4 3.5
社会保障的基本涵义 社会保障的特性与模式 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原则 社会保障体系
3.1 社会保障的基本涵义
基本概念 税收方式与保险方式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财务方式 给付确定制和缴费确定制
基本概念
社会保障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的概念,随着社 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是在不断发生变 化。而且,由于各国或某一国家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经 济,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社会保障的内涵 和外延也就有所不同。
效率原则
2、遵循效率原则的意义
从70年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改革和修正原 来的社会保障模式,在福利领域强化市场经济因素, 以提高社会保障的效率,从而更有利于整体社会效率 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认识到了效率的重要性,提 出并实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
效率原则
3、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
发展
保证社会公平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国民收入适当 地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流动,从而缩小公民之间不 合理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
3.4 社会保障原则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普遍性原则 对等原则
公平原则
1、基本含义
从公平的本原上说 从公平的适用领域上说 从公平的规则体系上说 从人们的贡献与获益的过程上说

《社会保障》课件——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

《社会保障》课件——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
83
• 一方面,人类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取得人类 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 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再生产实现人类的延续和 劳动力的更新。
•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互为前提,互为 条件,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制约。这两种 再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才能 协调发展。
84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第三,庇古依据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收入均 等化”的转移措施。
• 第四,庇古反对无条件的补贴,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 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
94
新福利经济学
• 新福利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罗宾斯、希克 斯、卡尔多、霍特林的补偿原则以及柏格森和萨缪尔森等 的社会福利函数论为代表。称其为新福利经济学,是因为 它继承了旧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一些基本论点,但在 研究方法和观点上有较大差异。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
71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社会保险的理论基础 • 实质是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基本权利 • 卢梭 • 这种人人共有的自由,是人的本性的结
果。人的第一条法则是维护自己的生存。 • 伏尔泰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等人,显然都是
平等的。
72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杰弗逊: • 在自然法则下,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来
• 第三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社 会保障进行一定的补助,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
82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三、“两种生产”理论 •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其中包括“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 •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中心内容,劳动力再生
产(人口生产)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因为劳动力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承担者。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理论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理论

概念
在职一代为自己的 退休缴费养老,基 金以个人账户的形 式存储,保持一生 收支平衡。
优点
⒈财务不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 响。 ⒉缴费确定制,政府风险小。 ⒊激励作用强,效率高。 ⒋利于储蓄。
弊端
⒈缺乏再分配功能,影响社会 保险功能的发挥。
⒉个人帐户本身具有的风险:
• 退休基金压迫消费供给风险; • 通货膨胀风险; • 政治经济不稳定的风险; • 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 • 长寿风险。
所以,在目前的人口结构下实行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 使得基金积累制度非常不经济。
在给付水平一定时,“统账”制度会比现收现付制度要 求更高的保费率。
(三)基金收益率与制度的收支平衡关系
基金的实际低收益率对统账制度产生了两重负效应:第一,基金收益率低于工资增长率,在理论上抽掉了部分积累制度 合理存在的基石,在实践上加重了制度的负担;第二,基金的贬值使原本不多的积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显得更少,加剧 了制度支付的困难。
⒉更具体地说:
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制度负担;
降低替代率会减轻制度负担;
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退休后的时间,减低自我负 担率,对降低制度负担具有双倍的作用;
提高覆盖率、增加覆盖人数,对制度负担没有影 响。
基金收益率对制度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⒊政策意义 ⑴退休年龄问题 ⑵基金投资问题 ⑶基金管理问题
(三)现收现付制度与基金积累制度的 比较分析
优点
⒈再分配功能强,具有明显的 公平性质
• ⑴年轻人向老年人的再分配。 • ⑵富人向穷人的再分配。 • ⑶在“生物回报率(人口增长率+实际
工资增长率)”大于市场利率的前提 下,可以实现代际之间的帕累托改进, 即在人口结构年轻和经济快速增长时, 现收现付制度是一个每代人都获利而 不受损的制度。。

社会保障学课件(共30张PPT)

社会保障学课件(共30张PPT)
❖ 目前,社会保障学的理论体系尚未最终确立,其理论框架亦未定型。在这种条件下 ,只能先将社会保障在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化,然后再进行范畴化的研究。不过 ,根据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法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以及发达国家对社会保 障问题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状况,仍然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 架。
比较项目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保障对象
劳动者(国民)
无法维持生活 的人
全体社会成员
权利义务关系
部分义务对应全部 权利
受益者单方面 权利
受益者付出劳动代价
保障水平
劳动者及家庭成员 的基本生活
水平最低
部分福利项目达到高 水平
管理与实施方式 统一、强制性
官民结合
官民结合
资金来源
保险费(税)
国家财政预算 拨款
❖ 社会学家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 学的一个领域,强调社会保障行为是社会控制,其内容和任务是解决各种特定的社会 问题,以达到社会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
❖ 政治学家认为社会保障属于政治学范畴,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 的社会政策,其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稳定这一特定目标服务。

❖ 凡未按照规定交纳保险费者,则对其津贴标准相应予以降低。病、伤、残和产妇还可以 享受一定程度的免费或低费医疗待遇,死者遗属可以领取遗属年金和死者丧葬费。
❖ 社会救济是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是社会保险的补充。那些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 幸事故以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城乡贫困户;那些没有固定职业或就业不充分,无 力缴纳保险费而无权领取社会保险津贴的人;那些虽然可以领取社会津贴,但津贴 数额不足于维持最低生活需求者;那些领取社会保险津贴的期限已满仍无其他收入 来源的人,可以申请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支付。社会救济的标 准低于社会保险津贴。社会救济机构一般要对社会救济申请人进行生活状况调查, 在证明申请人符合条件后方可批准给予救济。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 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另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 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 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
课程结构
社会保障理论(Lecture第5、6、7周)(Seminar第8周)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Lecture第9、10、11、12周)(Seminar第13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简介(Lecture第14、15周) 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结构(Seminar第16周)
参考文献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李珍. 社会保障理论.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中国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大同社会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 社会财富归全体成员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人人尽自己的努力 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保障
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 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在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养老保险财务制度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
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以储蓄为中间变量,另 一种思路则是不考虑储蓄这一变量,而基于经 济增长的“黄金律”理论。 1、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eudson)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的 Sameudson)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的 研究。
1.Aaron, Henry, “Soci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In 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of Income Maintenance, edited by Otto Eckstein, 1967,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e. 2.Feldstein, Martin, “Social Security, 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2, No. 5, September/October 1974, pp. 905-926.
(三)中性理论
巴罗质疑由生命周期理论得 出的社会保障影响储蓄的观点, 提出了“中性理论”。他认为, 只有当私人储蓄是消费者在一生 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的收入转移即 储蓄仅仅源于“消费动机” (consumption-motive)时, 社会保障才可能挤出私人储蓄。 赞同巴罗模型的学者 世界银行
述评
第一,资产替代效应是存在的,但可能会因受到资本市场 不完善、人们的收入水平差异和消费倾向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而被弱化。 第二,引致退休效应也是存在的,但其强弱在不同的国家或不 同的制度下是不同的。
Thanks!
(二)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
1、推迟劳动者进入劳动力队伍的时间 3、使工作者减少劳动力供给 4、引致提前退休
2、使失业者推迟或不再重新就业
(三)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净影响
主要是取决于上述各种力量的对比。而这些力量的大小不 仅取决于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设计,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劳动 力丰裕程度、人们对待劳动与闲暇的态度等。
(二)戴维斯(E.P.Davis)有关理论 戴维斯( )
戴维斯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对养老保险基金对于个人生 命周期储蓄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C,Y,A Ccp Cc Cu Acp Ac
Au
R
t
养老金基金这种强制性储蓄就会对个人的储蓄行为产生影 响。 戴维斯认为,短视行为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私人储蓄行为的影响也很复杂。 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私人储蓄行为的影响也很复杂
三、社会保障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力 流动的速度;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合适度;劳动力资源 配置的成本。 首先,在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市场机制 缺陷的一种弥补,起到了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是否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的可携 带性如何都会对劳动力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第三,一些社会保障政策一般会可以直接提高劳动力 流动的速度,降低劳动力配置的成本。 最后,另外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对 雇主解雇雇员的严格限制,会直接妨碍劳动力的自由 流动。
结论:基金制养老计划对私人储 结论: 蓄的影响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即针对一个具体经济而言,通过 养老基金而实行的强制储蓄和私 人储蓄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可以 进行有目的的调整的。
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储蓄的 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安排不是影响储蓄的主要 原因,储蓄的变化更多的是缘于社会保障制度 本身的发展和变化。 不论采取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的财务制度, 当一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时,人们对未来的预 期普遍比较乐观,因此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量,即对储蓄产生“挤出”作用;相反,当一 国保障水平降低时,人们就会减少消费而增加 储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对储蓄产生“挤进 ”作用。
如果一个国家通常存在着永久性收入状态的广泛的不平等,那 么,由国家进行再分配以消除这种不平等将不会导致储蓄率的 下降;如果要消除的是暂时性要素方面的不平等,则有可能减 少私人储蓄。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挤进储蓄论 有关社会保障增加储蓄的观点首先来自“短视论”。 有关社会保障增加储蓄的观点首先来自“短视论”
–卡甘:提出社会保障具有认识效应,支持社会保障增 卡甘: 加储蓄的观点。 –卡特纳:以心理渴望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目标梯度假说。 卡特纳:以心理渴望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目标梯度假说。 –泰勒和谢夫林:把心理学引入生命周期理论, 泰勒和谢夫林: 形成了行为生命周期模型(BLC),并提出了 形成了行为生命周期模型(BLC),并提出了 自我控制论。 –本海姆和舒尔茨以及盖尔:对于低收入家 本海姆和舒尔茨以及盖尔: 庭与高收入家庭,养老金对其他财富的替代 效应是不同的。社会保障再分配会导致私人 储蓄的增加。
本章小结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 本章讨论了社会保障对储蓄、资本市场、劳动 力等资源配置的影响作用、方向及传递机制, 并讨论了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通过储蓄等中间变 量影响经济的增长的相关理论。 通过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社 会保障制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 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过程中尽力避 免资源的误配置,提升社会保障制度资源配置 效率。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
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 二、养老保险财务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一方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 面,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 础,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产生和不断发展 的物质保证,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覆盖范围 、保障水平等都倚赖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它既能为经 济增长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可以 通过影响储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因素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章 社会保障与资源 配置理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现收现付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基金积累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储蓄的影响
一、现收现付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一)挤出储蓄论 西摩·哈里斯: 西摩 哈里斯:社会保障的发展可能阻碍私 哈里斯 人储蓄的增长。 莫迪里亚尼等人: 莫迪里亚尼等人:提出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 期理论。 马丁·费尔德斯坦 费尔德斯坦: 马丁 费尔德斯坦:资产替代效应 ;引致退 休效应
二、基金积累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一)世界银行的观点
实行完全积累制的老年保障计划,一方面 实行完全积累制的老年保障计划, 要求人们积累一定的储蓄额, 要求人们积累一定的储蓄额,另一方面会减弱 现收现付制对储蓄消极影响, 现收现付制对储蓄消极影响,从而增加完全积 累制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累制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雇主因社会保障征税或收费是否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 能否把这种新增的成本转嫁出去? 能否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赢利或亏损水平还是雇主可以接受的吗? 总之,社会保障通常会导致劳动力的需 求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是不同的,这取决于雇主与雇员的力量对比、 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雇主可接受的赢利或 亏损水平等因素。
(一)以储蓄为 中间变量的分析
2、基金优势论者的观点。
(二)以经济增长黄金率为基础的分析
费尔普斯1961年发现的“经济增长黄金律” 费尔普斯1961年发现的“经济增长黄金律”表明,如果对 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得其边际产量(MPK)等于折旧率(δ)、人 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得其边际产量(MPK)等于折旧率(δ)、人 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之和,那么,人均消费水平就 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之和,那么,人均消费水平就 会达到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PK=δ+n+g。 会达到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PK=δ+n+g。
引起了两方 面的争议:
第一,引致退休效应是否存在? 第二,社会保障挤出的私人储蓄到底有多少?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果考虑到现收现付的社 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明显的再分配功能,其对 私人储蓄的挤出效应将更为显著。 戴南、斯金纳和塞尔德斯: 戴南、斯金纳和塞尔德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 ,持久收入越高的家庭储蓄率越高。 戴蒙德:根据世代交叠模型得出了现收现付的 戴蒙德: 社会保障制度会使得私人资本存量减少的结论 。
第三节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 影响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三、社会保障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一)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2、通过收入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 3、通过对劳动力的修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4、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
一、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资本市场 原因…… 原因…… 二、社会保障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二、社会保障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 促进其他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 促进资本市场竞争。 促进金融创新。 促进理性投资。 促进市场交易现代化。 参与公司治理。 养老金基金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有利于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第三,对于那些短视、认识到为养老进行储蓄的重要性或者 自我控制力差的人,社会保障确实有促使其增加私人储蓄的作 用。
第四,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对私人储蓄既有挤出效应又有 挤进效应,其相对强度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储蓄习惯和社会初次 收入分配状况。 第五,自愿性的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确实存在,因而会对社会 保障的挤出效应产生一定的抵消,但是这种抵消在不同的国家 是不同的,但通常难以抵消干净。
(三)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混合优势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