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PDF.pdf
国际理解教育计划
国际理解教育计划2016——2017学年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或曰是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开始倡导培养地球村市民的素质;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到国际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中..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培养地球村市民世界公民的教育使命和重要课题..为此;本校今年开发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具体计划如下:一、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知识;在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技能;形成和平、民主、发展的全球视野和胸怀;能够从全人类发展和全球进步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此;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如下..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具有面向他人的共感性;接受世界与自我的关系的意识;具有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具有正义感;能够与不同伙伴共同生存;能够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愿望..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互依存性、文化性、稀少性、公正性、纠纷性等中心概念;了解和掌握权利、原因、结果等关系概念;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等是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了解和掌握地球社会诸课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性;认识世界的关系;理解地球社会诸课题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关系;为了促进世界诸问题的解决;思考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够做出哪些贡献的知识和技能..3.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掌握搜集、选择、归纳、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和掌握批判地分析、多角度思考、选择与判断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和交往的能力;学会和掌握总结和表达的能力..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中心概念”2、“五大学习领域”..一六大中心概念1.相互依存性从全球教育意义上讲;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没有国际协作是难以克服的;因此;要使学生认识与理解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作用对于整个地球和世界的影响;确立相互依存的意识和观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2.文化多元性价值观、信念、习惯、传统、言语、技术、制度等文化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特征..要立足地球的视野和地域的角度;使学生掌握价值、规范、生活方式等概念;认识和了解其不同特质..3.社会公正性公正是人类社会所应该追求的基本理念..教育就是要广泛普及有关个人、地区、国家等地球规模的公平或者人权;改变地球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使学生树立为了世界的公正应该尊重所有人的权利;保障必要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意识..4.纠纷性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对立和纠纷;纠纷包含了产生在个人、集体、国家等各种层面上的不一致、紧张、对立、抗争等..要使学生把握与纠纷相关的概念;明晰纠纷的原因;从国家地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本国与邻国之间应该解决的诸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5.变化性变化是所有生命体和事物的普遍现象;是学科领域中不可回避的概念..与变化相关的概念;是使学生认识原因和结果、信息化、公正等..变化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应该使学生了解本国社会以及所处的社区、学校发生的变化..6.稀少性稀少性是针对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满足人类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言的..稀少性是基本的经济概念;它是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是认识和理解开发问题、环境问题等不可缺少的概念..地球资源的稀少和奇缺;要求我们增强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和观念;为人类的生存和未来着想.. 二五大学习领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与建议;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可分为如下五大学习领域..1.民族文化理解认同本民族文化;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等..包括本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异文化理解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以宽容、开放的视野去正视差异;尊重、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3.人权教育人权教育是关乎人类尊严的教育;通过人权教育;不断探索尊重人类尊严的行为法则;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尊严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4.和平教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和平氛围的创造是以对人的尊重以及对主权国家的理解、团结和宽容为前提的;人类要想实现持久和平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通过教育的途径;培养人类“真正理解”的理念;发展起追求和平的理性..5.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着眼点;实现人--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环境教育的三个视点是:关于环境的教育知识与技能;为了环境的教育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在与环境中或者通过环境的教育素材..三、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组织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世界各国要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专题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和教师培训课程之中;使学生认识和懂得“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题”;“为什么要成为地球村的市民”..因此;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纳入到学校课程计划之中;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我校通过两种模式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一是分科课程模式;专门开设一门新兴的学科“国际理解教育”;二是学科渗透模式;在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这两种模式类型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我校结合中国小学教育的实际;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分科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和类型..。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语言、信仰和价值观念,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促进全球化时代的和谐与发展。
而校本课程则是指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发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课程。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发和设计符合学校特点和国际理解教育要求的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1. 定位和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
学校需要考虑自身的办学理念、文化特点、学生群体和教师队伍等因素,确定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可以考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等方面的目标。
2. 研究和调研在确定课程目标之后,学校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调研,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实施情况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参观其他学校的实践和与专家学者的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和调研。
3. 制定课程方案在了解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之后,学校需要制定具体的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应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可以考虑开设跨文化交流、国际组织和全球问题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4. 实施和评估课程方案制定之后,学校需要进行实施和评估。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师的培训,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评估方面可以采用学生问卷、教师反馈和课程成果等方式进行评估。
二、校本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独特性和适应性校本课程的设计应具有独特性和适应性。
学校需要考虑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的课程。
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和实践,开发适合本地学生的国际理解课程。
2. 贴近实际和实践性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践需求。
课程内容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实际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核心素养下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发布时间:2021-09-18T16:07:00.144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8月作者:陈幸[导读] 基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时代背景、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基于学校办学目标的发展需要。
多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力图通过校本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系统开发与有效实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为基础,积极探索培养具有“民族胸襟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素养,正确认识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学会学习了解他文化,理解、尊重他文化,包容他文化,追求达到与他文化融合的境界,为学生未来参与到国际交流和世界大舞台提供先决保证。
陈幸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四川成都 610299【摘要】基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时代背景、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基于学校办学目标的发展需要。
多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力图通过校本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系统开发与有效实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为基础,积极探索培养具有“民族胸襟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素养,正确认识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学会学习了解他文化,理解、尊重他文化,包容他文化,追求达到与他文化融合的境界,为学生未来参与到国际交流和世界大舞台提供先决保证。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核心素养民族胸襟国际视野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8-205-0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国际理解”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点之一。
其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小学二年级国际理解教育教案
小学二年级国际理解教育教案《国际理解教育》第三课《走向海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更充分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资源,尤其是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海洋旅游资源与海洋空间资源等,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地图及阅读教材,认识到海洋日益成为我们人类尤其众多沿海人民的生命线,而中国也是海洋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培养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近几年发生的海洋事件如海豹被屠杀、钓鱼岛事件、索马里海盗事件等,让学生了解海洋所存在的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破坏和海洋污染、海上安全、领土争端等问题。
进一步启发学生意识到维护海洋安宁需要各国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朗诵表演、配乐图片欣赏、学生七嘴八舌举例等方式归纳总结海洋资源种类,重点推荐学生讲述旅游资源与空间资源。
通过看图分析、创设问题情境、步步深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海上交通的重要性。
通过视频展示、图片直观视觉与学生介绍各项事件,归纳总结,感受到海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通过《我为钓鱼岛做辩手》的活动让学生明白面对领土争端我们要维护海洋权益,面对其他海洋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人类共同的遗产,需要人类共同合作开发与保护海洋;同时意识到海洋的世纪已经到来,我青年一代要增强海洋意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对正义、和平的责任意识。
摒弃“重陆轻海”的旧观念、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走向国际合作是我们未来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海洋存在的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和保护海洋。
难点:面对领土争端一方面要维护海洋权益,另一方面要搁置争议、合作共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歌曲铺垫,朗诵导入:(课间重复播放《大海啊故乡》音乐)【提问】刚刚老师放的是什么歌曲?(答“大海啊故乡”)在这首歌里,将大海比作母亲、故乡,是人类对海洋的依赖与赞美。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就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她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她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就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就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幼儿园教案
国际理解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尊重多样化的文化背景。
2.了解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和重要的民间语言。
3.培养幼儿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调查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音乐、舞蹈、传统节日、服装以及历史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2.介绍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文字以及一些重要的民间语言。
通过各国的舞蹈、音乐、语言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
3.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比如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进行线上交流、制作手工艺品等交流活动。
在实践中加深幼儿对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了解和认知。
三、教学过程1. 给幼儿介绍文化差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书、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不同国家的饮食、音乐、舞蹈、传统节日、服装以及历史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幼儿会因此产生兴趣并对各国文化产生好奇心。
2. 介绍各国官方语言和民间语言在幼儿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之后,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幼儿介绍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文字以及一些重要的民间语言。
例如,先介绍一些欧洲国家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和德语等,然后再介绍亚洲和非洲的语言。
3. 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化,促进他们吸收与学习,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
例如:1.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进行线上交流,展示各自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2.制作手工艺品,让幼儿在制作中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艺术。
3.进行戏剧表演,让幼儿通过模仿其他国家的民间艺术表演,来感受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
这些实践活动都能够促进幼儿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专注程度,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整理幼儿的作品和轨迹记录,分析幼儿对不同文化和国家的认知水平。
3.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
五、课后作业1.继续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加深自己对各国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知。
国际理解素养课程设计教案
国际理解素养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念,掌握至少三个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地理概况及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国际交流中的基本礼仪,并识别文化差异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列举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并解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提升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某一国际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简单辩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价值观,激发他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愿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国际理解素养为核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强调跨文化沟通与实践。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对国际事务充满好奇,但尚需引导和培养跨文化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民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兴趣,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材章节:第一章世界文化与地理概览2. 文化差异与礼仪规范: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规范,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跨文化交流与礼仪3. 跨国组织与全球治理:介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探讨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4.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2020年整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pptx
关于礼仪,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 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 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礼”的重要。
学海无 涯
五、课程目标
年级
总体目标 年级目标
六年级
培养学 1. 初步了解中西文化中的常见问候、告别用语(含体态
同之处。 关英文词汇。
初步了 7. 知道外出旅游的礼仪规范,安全常识。记录该话题的 解 不 同 文 相关英文词汇。为今后学习做基本的知识储备和英语语言、
化、不同宗 词汇积累。
学海无涯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 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 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 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 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定义和意义三、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1.跨文化沟通2.国际政治经济3.国际历史地理4.全球问题与挑战四、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1.教师队伍建设2.课程融入与拓展3.国际合作与交流五、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成效与挑战1.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2.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提升3.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六、展望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中学教育逐渐意识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作为培养青少年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意识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定义和意义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指在中学阶段,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教育过程。
其意义在于帮助青少年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跨文化沟通: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礼仪,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2.国际政治经济:了解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国际组织、世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3.国际历史地理:学习世界历史、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发展变迁。
4.全球问题与挑战: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恐怖主义等,增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
四、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1.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2.课程融入与拓展: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或开发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3.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如姊妹学校、短期留学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
五、中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成效与挑战1.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拓展国际视野。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精品文档]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得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得教育活动.其宗旨就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得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她国家、民族、地区文化得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她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睦相处得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得不同国家与人们之间得相互了解与尊重得意识.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得.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得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得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得21世纪国际型人才"得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得英语学科特色.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得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就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得基本要求.经济得全球化与社会生活得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得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得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就是基础教育发展得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得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得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得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课程设计
国际理解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理解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国际理解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了解国际和全球性问题。
技能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增强学生的全球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和解决全球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理解的基本概念、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国际和全球性问题。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国际理解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国际理解的概念和定义•分析国际理解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章: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介绍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规范•分析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第三章:国际和全球性问题•介绍国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全球性问题如环境、贫困、恐怖主义等与国际关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将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知识,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理解的相关内容。
讨论法将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法将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实验法将用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模拟实验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选用权威的教科书,提供系统的国际理解知识。
参考书将包括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书籍,为学生提供深入的理论支持。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项目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理解教育项目,激发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拓展国际视野的能力。
2. 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具备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3. 培养国际人才:通过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背景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项目内容1. 跨国互访项目:安排学生赴其他国家进行短期访问学习,与当地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并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和教育体制等。
2. 线上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国际学生在线进行文化体验、主题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国际项目合作:与其他国家的学校或组织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和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方式1. 学校合作:各学校可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互派学生参与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2. 师资培训:加强对参与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的教师的培训,提升其跨文化教育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
3. 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 社会资源整合:整合社会资源,邀请企业、NGO组织等参与项目,提供学生实地考察、实习等机会,丰富项目内容。
五、评估方法1. 知识与技能评估:通过考核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了解程度、跨文化交流技巧等,评估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 项目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成果,包括展示报告、作品展示、项目合作成果等方面。
3. 学生反馈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问卷、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为项目改进提供参考。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掌握全球化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特点,增进对世界各国的基本认识。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国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国际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国际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2. 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国际理解教育,激发对人类和平、共同发展的关注,培养友善、公正、包容的品质。
本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学科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国际理解教育概述2. 知识传授:讲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目标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跨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 教材章节:第二章,世界各国文化差异及交流方法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国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客观评价。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国际问题分析5. 技能训练:教授信息搜集、整理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信息搜集与处理;第五章,批判性思维6. 小组讨论:围绕国际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范文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简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的差异。
这个课程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全球化和全球交往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懂得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胸怀。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课程内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一般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全球历史和社会背景了解全球历史和社会背景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各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跨文化沟通和协作在现代社会,跨文化沟通和协作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协作,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全球经济和商业全球经济和商业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全球经济的现状,包括全球贸易和投资,了解各个国家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文化,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商业观念与全球化趋势相结合。
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了解全球安全和和平问题的现状,了解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如何倡导和推动全球和平与安全事业。
实施方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教师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差异,以及全球化趋势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之间的差异,并学会沟通和协作。
小组合作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扩大学生的视野。
研究项目和报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项目和报告,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际化的教育课程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教育改革对于未来的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化教育体系成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课程体系目标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为宗旨,通过创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全球视野、理性思维和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课程,帮助学生逐步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培养独立思考、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创新等能力。
二、课程内容1.世界历史与文化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历史、文化、宗教、风俗和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化和文化差异,了解世界上不同的历史轨迹和演变过程,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拓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全球热点问题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全球范围内的一些热点问题和争议性的事件,如气候变化、资源分配、贸易争端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全球视野和理性思维。
3.国际交流与合作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假期参加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国际志愿服务、国际交换生和留学等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提高语言沟通和交流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世界语言课程:该课程主要推荐学生学习世界主要语言之一,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通过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语境,提高跨文化交际和学科水平。
三、教学模式1.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积累,以学科为基础,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的课程内容,推进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项目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着重于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和合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
国际理解,让教育传递芬芳的气息——港区中心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
国际理解,让教育传递芬芳的气息——港区中心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不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是不行的。
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世界胸怀和眼光的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一、实施背景1、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教科书不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
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客观平等的态度,较强的交往能力和敏锐的信息处理能力。
2、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校适时提出了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意在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学生国际视野,为学生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郑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先向前迈进,已经进入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尤其是我们航空港区,地处新郑国际机场,未来要建设成中国的“孟菲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二、实施目标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让孩子能在学习中培养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相处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校的愿景是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探索培养学生全球理解之路,让学生用国际视角去看待和理解问题,培养世界公民的眼光,把学校建成整洁美丽的花园,和谐温馨的家园,平等对话的学园和师生生长的乐园”。
1、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本土文化认同与爱国情操,实现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2、引导学生理解全球意识、全球智能、全球公民责任感及全球行动力和多元的社会文化。
3、培养学生尊重与欣赏不同文化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懂得国际规则尊重各国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三、校情分析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先后开设了书法、礼仪等校本必修课程。
自2005年,学校研发校本礼仪课程,并在六年级试行,至2008年形成较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每年在六年级开设,并由专门老师任课。
学校多年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此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访,形成了“多元开放教育”特色。
我校多年拥有外籍教师授课的经历,本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渗透英美文化介绍,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的英语学科特色,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四、理论依据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
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其核心是: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家之间的冲突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
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旨在国际理解、国际协作、国际教育与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教育建议》。
1994年10月该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了"和平文化"概念,直指教育应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信仰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吸纳精神的地球市民。
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加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提出培养的学生能“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关于礼仪,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礼”的重要。
五、课程目标
六、课程内容
初步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中西文化对比,中西礼仪的文化特点、内容。
外教课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课上由外教介绍西方文化,同时带领学生进行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对比的目的不是一比高低,而是中西文化相互借鉴和学习,把彼此文
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嫁接在一起,最终达到融合平衡。
具体内容如下。
1、
七、课程实施
1.总体情况
任课教师情况:James King 52岁,美国国籍,擅长西方文化教学。
该课程分别在六、七、八年级每班每周一课时利用外教课时间予以实施。
通过对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将国际理解教育落实到外教课堂教育的每个环节之中。
教学内容,由学校外语教师与课程任课教师/外教商定话题,任课教师负责具体内容的准备。
外教提前超周提供教学课时计划及相关视频、PPT等教学用资料,中方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审阅,就话题具体内容、语言难度、活动安排等提出修改意见。
每节国际理解教育课有至少一名中方教师作为助教听课,负责课堂纪律,对外教所讲学生听不懂的,给以必要的解释和适当的帮助;课后,对该节课的亮点及需改进的地方与外教进行沟通,共商改进意见。
中方教师定期汇总听课意见,与外教开展教研活动,讨论课程的落实情况,内容、进度等,以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科学推进
为使课程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课程参与教师以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对该课程进行课题实验,边实践,边研究;课题预期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中国意识、礼仪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及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课题初期、终期对学生进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前测、后测,对实验期的前后测成绩、试卷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保存,为终期结题提供数据比较。
3.时段安排
2016.9—2017.1 主要进行摸索、实践、调整,三个年级话题相同,语言难度、梯度不同;内容深度、广度不同。
2017.2—2017. 6 完善六、七年级已用材料。
摸索、实践、调整八年级学习内容。
2017—2018学年度完善各年级已用材料,基本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八、课程管理与评价
1.课程小组及职责
课程总负责:邱克稳校长,负责确定课程方向、审议课程方案。
教务处何馥主任负责制定课时计划,确保课程落实。
课程参与教师:李辉、周金苓、徐艳华、韩伟丽、卢英、孙学琴、杜杨、胡娟、仝微、王玲琴、李媛、赵娜、李建、张燕、李汝玲、穆蕊(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11人),在校长、主任领导下负责话题的具体确定,审阅James King 的教案及其所提供的教学资料,并提出改进意见;且作为中方教师负责听国际理解教育/外教课,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外教沟通、交换意见,关注该课程进展情况、定期汇总课程改进意见,讨论微调方案等。
2. 课程评价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课堂活动情况、听课是否认真、积极思考质疑、团队合作意识等)进行现场评价,以小组加分的形式进行。
以形成性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点滴进步、成功体验。
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对课程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助教进课堂听课,每月以年级为单位汇总各年级中方教师的听课反馈意见,对该课程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由项目教师与任课教师沟通、反馈。
编制关于跨文化能力的问卷,同时进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前测、后测。
分别在项目初期、终期对参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以实验研究的方式对学
生跨文化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进行比较,关注其发展变化,得出科学结论。
聘请校外课程专家对课程进行指导和评价。
听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委派的专家组(上海浦东教育中心)对该课程的中期、终期评价和指导意见,及时调整方案,逐渐完善课程体系。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