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设计现象批判

合集下载

中国被批评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

中国被批评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

中国被批评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
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曾经受到一些批评。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风格,它的特征是将传统的设计元素与现代的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风格。

虽然这种风格在中国的设计界里受到了欢迎,但是也有些人认为它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过于强调个性化和创新,而忽略了功能和实用性。

这种设计风格可能会导致一些设计品质上的问题,如不够耐用、不够舒适、不够安全等。

另外一些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过于注重表面效果而忽视了设计的内在意义。

这种设计风格可能会导致设计过于空洞和浅薄,缺乏深度和思想性。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设计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设计师们需要在注重个性化和创新的同时,保持设计的实用性和深度意义。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特征。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3、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
4.4 减少主义风格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4 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代表人物
减少主义风格是80年代兴盛的一个设 计风格。顾名思义,减少主义的特点就是 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一 种加尔文式的简单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
2、它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 历史风格,如果是单纯恢复历史风 格,也就没有什么后现代主义了, 充其量不过是历史复古主义而已。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风格采取抽出、 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这种折衷 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 构造基础之上的。
3、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
谢谢!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都有戏谑、调 侃色彩,反映了经过几十年严肃、冷漠的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垄断以后,人们 企图利用新的装饰细节达到设计上的宽松 和舒展。从思想动机来看,这种含糊倾向 是可以理解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强调 明确和高度理性化,长期以来作为设计的 基本原则,人们对这种设计形式上过于理 性化的倾向刚到厌倦后,自然希望设计上 有更多的非理性成份,含糊性是一个自然 的结果。
这个风格的设计充满了荒诞不羁的细节处理,表现 了设计师对于高技术、工业化的厌恶和困惑,是庞克文 化、霓虹灯文化的一种体现。
4.3 后现代主义风格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4 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代表人物
在产品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从建筑 设计上衍生出来的,大部分产品设计的后现代 主义设计家都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家。他们 通过产品,特别是家具和家庭用品,表现了与 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相似的倾向,即:

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之七

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之七

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之七标签: 后现代主义批评艺术1小时前风格亚斯·埃尔斯纳陈迟译对艺术史学家来说,风格是考察研究中一个基本对象。

——梅耶·夏皮罗《风格》风格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工具;和任何其它历史科目相比,它对艺术史尤为必要。

——詹姆士·S·阿克曼,《风格》现今在我的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情绪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尽管惠特尼·达维斯在最近的1990年还认为“目前大多数艺术史学家或许仍然”相信它(达维斯1990,18)。

几乎在整个20世纪,风格艺术史一直在这门学科中是毋庸置疑的领军者,不过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其地位不复存在了。

这一点可以从这本书的第一版中得到证实(1996),在精心挑选的艺术史批评术语中既不包括“风格”,也没有它的关键词如“形式”、“鉴赏力”这样的词,甚至是艺术史分析上用的很广的“艺术家”这样的词。

可是,即使将我的隐喻(男性的)从君权转向父权,那位父亲也不可能全然安息。

在那一刻,不只是一门学院学科开始进入一种规范,使我们转而开始对事物的过去体验产生不可避免的怀旧之情。

同时,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史——更多以方法论和理论为依据,更多历史主义者和上下文之间微妙的联系,更多政治上的细微差别和对社会性的明确——这一切看上去都缺乏风格艺术史最迷人的特质,即对于艺术品近乎触觉的直接认识和共鸣之情。

并且,其洞察力使这一领域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学者们,大多都是在传统的方式上受过训练,并在这一方面十分专业的:隐藏后的符号学的风格反映仍然有可能展现出来。

可能父亲已死,我们更无法确定他的后代和他有多大程度的相似。

那么当我们用“艺术风格史”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又是怎样保持着兼具明显性和相关性的呢?让我们从一幅作品和一些老艺术史家开始说起(就像所有好的形式分析那样),图板7.1是君士坦丁时期的一座凯旋门的局部,这个纪念碑位于古罗马城广场边上罗马圆形大剧场不远的地方,于公元315年落成。

5.“后现代”批判

5.“后现代”批判

“后现代”批判一.“后现代”是否有确指二.“后现代”是个幻觉三.“后现代”是场危机一.“后现代”是否有确指本节的写作参考了刘放桐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5页《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倾向》一节。

NET小说网 www.N“…后现代主义‟本来是指称一种以抛弃普遍性、背离和批判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5页)哲学意义上的“后现代”一般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它的出现是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的趋势使然。

“后现代”曾被广泛炒作,它被认为是克服了既有哲学的矛盾,调和了不同思潮的对立,甚而被认为是西方哲学一次新的转型。

然而“后现代”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含义在哲学界并无一致的看法,“有理由把其所指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特定思潮扩展为20世纪上半期乃至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中的一种广泛的思潮”。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6页)“后现代主义”一词中的“后”一般是指现代之后,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是指现代的后期,还有人认为它是指现代主义已经结束而新哲学时代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利奥塔等哲学家则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不具有时间概念。

然而无论根据何种观点,都可以将“后现代”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

在西方文化中,“现代”通常是指以17世纪产业革命为标志的现代化运动以来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现代”何时结束或其后期何时开始,很难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

因此“后现代”不局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而可以上溯到之前的时代。

“从西方哲学的实际发展来说,既然从19世纪中期,特别是20世纪初就已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批判和否定近代哲学的思潮,自然可以说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第617页)因而“后现代”的含义是多重的、游移不定的。

软装风格剖析系列之——后现代装饰风格

软装风格剖析系列之——后现代装饰风格

软装风格剖析系列之——后现代装饰风格软装风格剖析系列之——后现代装饰风格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会获得自身的规定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而这种厌倦正是后现代主义对过去50年的现代主义的典型心态。

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后现代风格的设计理念一、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后现代语境下服装设计中的挪用探析

后现代语境下服装设计中的挪用探析

后现代语境下服装设计中的挪用探析近年来,后现代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服装设计领域也不例外。

挪用(Appropriation)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服装设计中。

本文将探析后现代语境下服装设计中的挪用现象。

挪用是指将一个元素从原本的语境中抽离出来,放置在新的语境中,以产生新的意义和价值。

在服装设计中,挪用常常涉及到对不同文化、历史、时尚元素的借用和再创造。

通过挪用,设计师可以打破传统的划分和界限,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层含义的作品。

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挪用成为一种表达和批判的手段。

通过对不同元素的挪用,设计师可以呈现出多样性、混杂性和自由性,突破传统的束缚。

同时,挪用也使得服装设计充满了争议和争议。

有人认为挪用是对原创性的侵犯,抨击其缺乏创造力和尊重。

然而,也有人认为挪用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方式,能够创造出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在后现代语境下,服装设计中的挪用可以表达出对权威的批判和反叛。

挪用可以是对主流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反击,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重新组合和改造,设计师可以传达出对现状的不满和不同的审美观念。

例如,许多设计师通过挪用传统民族服饰元素,向世界展示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美。

另一方面,挪用也可以成为一种商业策略和营销手段。

在后现代社会中,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兴起,使得挪用成为一种迎合市场需求和吸引消费者的方式。

通过借用流行元素或名人形象,设计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销售额。

尽管挪用在后现代语境下的服装设计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过度的挪用可能导致文化的剥夺和滥用,造成原创性的缺失和文化价值的流失。

因此,在进行挪用时,设计师应该尊重原始文化和元素,避免对其进行歪曲和滥用。

综上所述,后现代语境下,服装设计中的挪用是一种多样、自由和具有争议性的表达形式。

通过挪用,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作品,打破传统的束缚和界限。

然而,设计师也需要在挪用中保持尊重和创造力,避免滥用和剥夺文化的现象。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批判反思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批判反思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批判反思摘要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为重塑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而发展起来的,包括复兴主义、拼贴主义、地域主义和解构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现象,有其自身的社会背景和存在基础,其最初是一种语言学哲学,其核心概念是反中心、反秩序、反权威和反二元对立。

同时,它试图创造有意义的建筑语言,解构主义包含两个方面:形式主义和符号学,在形式主义方面,解构主义建筑通过其形式传达和表达了不同的意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它通过对语言结构的重组来打破西方思想史中理性、真理、二元对立等基本观念,尽管解构主义建筑存在一些争议,但它具有尊重地域性、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等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批判反思。

介绍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Venturi(1966)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其丰富多彩的风格和装饰,试图重塑现代主义建筑僵化和非装饰性的形式,强调建筑的多样性、继承性和地域性;1Stern and Davidson (2010)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建筑学在努力超越前20年的局限性方面最积极的方向。

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批判,形成了各种建筑风格和流派,包括复古主义、拼贴主义、地域主义和解构主义。

2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一部分,解构主义建筑开始得到发展,解构主义建筑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对历史传统、尊重地域性以及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旨在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批判性反思。

概述法国哲学家Jacques Derrida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分析符号学的形式,最初它是文学批评中用来解释一种阅读方法的术语,在这种方法中,矛盾的字面意义被证明削弱了任何固定的解释。

3自那以后,它被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视觉艺术和建筑。

在这种情况下,解构并不是一种任意的设计方法,相反,它有意识地打破了整个结构,然后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断裂”空间(图1和图2),即对建筑进行分解、反转、结构转换和重构,得到有机拼凑的新结构。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评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评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评析摘要:一、引言1.介绍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概念2.阐述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1.建筑领域2.绘画领域3.雕塑领域4.摄影领域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及作品评析1.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2.塞尔盖·特卡乔夫(Sergei Tchoban)3.杰夫·昆斯(Jeff Koons)4.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四、我国后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及代表作品1.发展概况2.代表性艺术家及作品五、后现代主义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对传统文化的反思2.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3.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六、结论1.总结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及影响2.展望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后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文化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后现代主义艺术,简单来说,是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动。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界限,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和解构主义。

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呈现出以下特点。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涵盖了建筑、绘画、雕塑、摄影等领域。

1.建筑领域:弗兰克·盖里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如巴黎的“玻璃博物馆”和洛杉矶的“迪士尼音乐厅”,都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奇幻与独特。

2.绘画领域:塞尔盖·特卡乔夫的画作以极具个性的画风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而著称。

3.雕塑领域:杰夫·昆斯的雕塑作品如《兔子》和《气球狗》等,以极具讽刺意味的造型和材料运用,体现了后现代主义雕塑的特点。

4.摄影领域:达米恩·赫斯特的摄影作品以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和再构为主题,展现了后现代主义摄影的魅力。

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及作品评析1.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被誉为“后现代建筑之父”,他的作品以极具创意的造型和材质运用,颠覆了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

走向现代新建筑—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反思

走向现代新建筑—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反思

走向现代新建筑—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反思胡思润王力(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摘要:由于中国缺乏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后现代理论的引人使建筑创作丧失了理性原则,结合切身的体验,得到一些启示,提出来与大家探讨关挂词:后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批判与反思MOVE TOW ARDS THE NEW AND MODERN ARCHITECTURES--CRITICISM AND INTROSPECTION OF POSTMODERNISM IN CHINAHu Si- Hu Sirmr Wang Li(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Abstract:Being shorty of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of post-modernism deprived that an architectura1 creation should architectural creation of rationality.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a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should absorb the inspira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Keywords:post-modernism architectural creation criticism and introspecfon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汪坦先生主编的《建筑理论译丛》问世,西方后现代建筑理论被引入中国。

后现代主义又称之为历史主义,是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向多元论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出自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

它抛弃了现代建筑的极端理性主义和技术至上,不断趋于感性化,它在哲学上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在审美上体现了古典化和地方化的倾向。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

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二十世纪末以来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和思维方式,它对传统设计观念进行了颠覆和重构,以反叛和自由的姿态表现出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拒绝规范和限制。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传统规范和限制的抵制,追求自由和多样性。

它摒弃了传统设计中的统一风格和标准化要求,鼓励设计师在创作中突破常规,展现个性和创新。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品常常呈现出多元、混合、碎片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设计的规范框架。

二、强调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设计关注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设计作品表达对传统权威和权力的批判。

它试图揭示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拒绝简化和二元对立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设计通过设计师的观点和态度,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三、追求个性和情感。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情感表达,设计师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体验融入到作品中。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常常充满情感和表达力,通过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传达设计师的内心世界。

设计师不再追求客观的美和完美的形式,而是注重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观。

四、注重体验和互动。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观众的体验和参与,设计师在创作中考虑观众的感受和反应。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常常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操作或参与其中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后现代主义设计试图打破传统设计中观众与作品之间的隔阂,实现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和共享。

五、追求非线性和流动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时间、空间和形式的非线性和流动性。

它摒弃了传统设计中的线性结构和固定形式,倡导多样性和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常常呈现出碎片化、跳跃式的结构和形式,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和转换展现出动态和流动的效果。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设计的束缚,充分表达了设计师的个性、情感和观点。

它强调反思、批判、互动和非线性,通过多样性和自由性的表达方式,引发观众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后现代主义设计分析、感想

后现代主义设计分析、感想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60年代反文化运动、波普艺术思潮影响下从建筑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鲜明的设计运动,在90年代初期开始没落。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第一,重视产品的装饰效果。

第二,注重形态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第三,强调设计的精神娱乐功能。

第四,后现代主义设计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

在后现代主义中,美国的建筑设计师罗伯特·文丘里和查尔斯·詹克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

作为“后现代主义奠基人”之一文丘里也是迄今为止具有相当影响的国际建筑大师。

文丘里1925年6月25日出生于美国的费城。

194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学习,毕业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欧洲传统的建筑体系,他又到意大利罗马的美国学院学习深造。

回国后曾在三个非常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手下工作,一个是奥斯卡·斯托罗诺夫在费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一个是功能主义大师埃罗·沙里宁在密执安布鲁姆菲尔德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后是路易·康在费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跟随这三个风格不同的大师工作,文丘里学习到许多东西,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几位大师企图突破密斯风格垄断的努力印象深刻。

1964年,他与友人约翰·劳什、妻子丹尼斯·布朗合作,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始了他漫长的设计生涯。

文丘里重视理论研究,因此从1957年开始,一直到1965年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担任教学,通过教学他一方面把自己的设计思想传授给学生,影响下一代,另一方面利用学院的研究条件来丰富自己的设计思想。

他于1966年出版了自己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重要著作,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里程碑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要采用折衷的装饰主义来修正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刻板面貌,特别要折衷地使用历史建筑风格,波普艺术的某些特征和美国的商业建筑的细节。

他强调建筑应该不明晰、形式含糊和具有复杂性,提出要创作“杂乱的活力”来取代缺乏生气、缺乏趣味、单调和刻板的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风格赏析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风格赏析

设计主张:线条和色彩 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 许独立存在。只有用最 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 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 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 画。 设计元素:红、黄、蓝 几何化图形(横竖结构) 蒙德里安

《海堤与海· 构成十号》, 1915年,布上油画,荷 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 术馆藏。海面重复的波 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 化,被提炼为诸多由水 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 成的十字形。这些十字 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 连续地排列。线的长短 不一呈现出线状图形的 充满节奏的颤动 。
帕特· 切尔 餐桌 美国 1981年 帕特· 切尔 美国 1982年 沙发 沙发靠背采用了不对称的方法,在黄、桔红、紫 相间的颜色衬托下,具有浓郁的巴西风情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拒绝这种僵硬的定义,它称自己是一 种针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一套消解语言及其意 义确定性的策略。
Saltzman House
Richard Meier(1967~1969)
孟菲斯集团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面对工业文明的种种危机现象,西方意识形态领 域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的、反物质文明的思想潮流, 这反映了人们在工业社会中寻找精神坐标的需求。 受年轻人以人为核心的自我装饰、热衷于时髦产 品、追求艳俗的色彩和新奇的快乐所影响。其设 计观也暗示着一种颠覆性、玩世不恭的视觉语言。
阿诺和罗杰斯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1976年
“SM2000”型直接驱动电唱机
意大利设计师马内奥•波特设计的金属椅子
雷蒙· 罗维 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 20世纪40年代末

House Ⅱ
比较迈耶和艾森曼,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70年代 末,他们的作品从形象上来看还是非常相似的,艾森 Peter Eisenman(1969~1970) 曼的住宅二号与迈耶的萨斯曼住宅非常相似,都带有 明显的风格派的影子,把现代主义中的一些经典手法 运用的非常娴熟。

探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理念的风格特征——以孟菲斯设计组为例

探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理念的风格特征——以孟菲斯设计组为例

探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理念的风格特征——以孟菲斯设计组为例探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理念的风格特征——以孟菲斯设计组为例摘要: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设计史上对美学设计加以重构的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它所展现的多元化和具有特点的艺术流派,无论从风格上还是设计特征上使得我们难以对其加以清晰的描述。

通过孟菲斯设计我们提炼它的个性色彩,美学视角来了解其理论思想和设计风格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特征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特征是历史主义、装饰主义、折衷主义、娱乐性、含糊性;是对原有标准、规律、秩序、模式的或吸取、或反叛、或混合。

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使得我们很难去分析和批判,但是正是因为后现代主义的不可或缺性使得设计风格迥异。

后现代主义设计从一开始就反对主流设计的教条诚信,反对理性逻辑下的冷漠产品,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是对单一功能的反抗,是多元化重构设计的体现。

通过对传统设计规则的继承采用抽出、混和、重构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对富于民族化,大众化,装饰性产品的追求。

人存在感的突出正是因为人文情感需求的体现,冷漠单一的色彩和材料淡出人们的视线,新材料的使用考虑了大自然地循环发展,装饰的色彩斑斓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时代需求,采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设计,使得产品通俗化,平民化。

考虑了生态循环再利用、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遵循设计源于生活,让产品与消费者和谐的互动的一种风格。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个性和风格依据1.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个性后现代主义产品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个性,产品的时代性反映这设计师的思想融合,从建筑设计到家具设计都体现了新奇、混杂、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突破教条式的,是自由的、惬意的,给世界产品设计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产品设计实践中,可以看出其设计特点:(1)在新奇、洒脱或自由的设计手法中混杂着传统设计规则。

(2)绚丽多彩的色彩体现。

(3)为纯粹装饰而设计的部件。

(4)运用新材料,考虑生态循环。

(5)设计趋向自由自在,抒发个人情绪。

后现代主义风格 详细分析

后现代主义风格 详细分析

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

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为了挑战现代主义的极限,艺术家与设计师于是以后现代主义来统称当代各种主义,如:女性主义、多元文化、解构主义、时间元素、媒体应用、物质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

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

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

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

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

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后现代主义艺术批判

后现代主义艺术批判

层面上达到对理念的表现,而偷偷躲藏在物质层面下享 种再造却希望以创造的面貌出现,就仿佛小丑希望别人
受简单的复制与无性繁殖的快感。
都以为自己是个大人物一样。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艺
再者,进入市场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其纯粹的营利 术只是艺术领域中的伪革命姿态,是一种反艺术的世俗
目的,使得艺术品成为复制品的源头,关注的是复制的 平庸性,甚至是消费时代文化的卑劣显示。总之,是一个
袖人物,因而后现代主义艺术无法具有其前卫与先锋的 类在意象中形成了意识”⑦。— ——但在这里,我只是借用
特征。后现代艺术在其开放与拥抱一切的信条之下,只 一下这个词语,来表达后现代主义艺术后创性的可能几
是完成了一种虚伪的“革命”矫饰,它并没有力量在精神 乎没有,而是一种对前期人类艺术的总结与再造,而这
否定了自己的价值和信仰。鲍德里亚说:“众神被赶走
Criticism An d Cr e a t i o n


纵 横
理 论 与 创 作
108
艺 苑 纵 横
2 0 0 7 年 第 3 期
了。但他们的鬼魂却盘旋在后现代主义的沙漠。”它们像 19 世纪的戈蒂叶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被舍恩贝
一群孩子在街上撒野,推倒栅栏,冲破铁丝网,却止步不 格极端化为“有用之物不能成为艺术”的律令,那么,当
因为“后现代主义是历史的一种回归和倒退。毋宁说,这 “艺术就是想象”的观点。而想象出来的形式又是由艺术
是对过去的一种倒退。它没有面向未来意义上的超越, 家运用他的独特的艺术符号来表现出来,因而艺术就成
而是在恶的未来意义上的— ——迂回弯曲”。
为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③ 因此,艺术就
否定中心、否定任何一种律令的后现代主义,就像 是表现的艺术,是用艺术符号来表现直觉的艺术。通过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视觉文化与视觉知识下的包豪斯以来的艺术形态——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关键词:多元化、混合性、娱乐性、含糊性内容提要:方法——结合社会背景,从意识形态、设计形式、装饰动机、生产方式、设计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角度,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古代制造、传统手工业、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分析与认识,从中总结出狭义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

结论——意识形态上向为全人类、整个地球服务的方向发展;设计形式上采取历史装饰、折衷处理的方式, 具有多元化、混合性、娱乐性、含糊性的趋势。

自从古代,人类脱离了愚昧时期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会制造工具,起初利用工具的方便和实用性,进入文明时期,对工具的美观性开始注重,因此在工具上进行装饰。

这些活动就是早期的设计方式,包括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

古代制造的设计是为工具服务的设计,设计者同时也是制造者,特点是实用便利,采用手工。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除了原来简单的功能性考虑以外,装饰性、象征性、社会性也随即产生。

18世纪的设计活动主要是基于手工业为中心的活动,并且设计者和制作者往往是同一人,并没有精细的职业分工,而且设计已经不是为制作简单的工具服务了,而是为权贵和上层贵族阶级。

为了满足他们奢华的要求,在设计上自然出现了矫饰的、人为做作的风气。

传统手工业时期的设计服务对象是贵族阶级,设计者和制作者不分开,特点是繁琐、矫饰、做作,采用手工工艺。

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完成。

工业化的过程,使产品两级分化,因而设计家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过分装饰,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二是另知识分子感到震惊甚至恐惧的工业化生产的外型粗糙简陋的产品。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出现。

针对以上的现象,约翰·拉斯金提出了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结合,强调设计的民主特性,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批判性--从意大利激进设计说起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批判性--从意大利激进设计说起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批判性--从意大利激进设计说起
王琛;饶沁雨
【期刊名称】《文学艺术周刊》
【年(卷),期】2022()9
【摘要】一、批判性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艺术通常指现代主义之后的艺
术趋势,部分评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一词只是一个普通的流行词。

英国著名当
代文化批评家迪克·赫伯迪格在其著作《隐在亮光之中:流行文化中的形象与物》中
写道:“当人们可以将房间的装饰、建筑物的设计、电影的故事情节、唱片的制作、电视广告或艺术纪录片等,将这些事物描述为‘后现代’时,那么很明显我们正处于
一个流行词中。

”具体而言,一些评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毫无意义,同时对于后现代
主义的批判通常是针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定分支,例如后现代哲学、后现代建筑和后
现代文学等。

一些支持者在这一时期也为“后现代主义”的不同含义进行正面辩护,如英国当代史学家佩里·安德森声称它们只是在表面上相互矛盾,通过分析后现代主
义可以提供对当代文化的洞察力。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王琛;饶沁雨
【作者单位】曼谷吞武里大学;三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后现代主义的前导--论战后意大利的激进设计
2.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意大利激进设计
3.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意大利激进设计
4.从孟菲斯设计看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
5.意大利的现代家具设计(三)——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流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
132
ART EDUCATION 2012 · 05
■ 沈静
后现代设计现象批判
后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设计呈现出独特的现象。

区别于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追随功能”,后现代设计对形式与功能
有特定的理解;同时反设计、非物质化的设计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对后现代设计的思考也是关于对它的批判,在批判中,设计显露出其本性。

后现代 反设计 非物质化
内容摘要:关键词: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后现代,信息技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认知领域和行为模式。

“我们正在从一个讲究良好的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转向一个非物质的和多元再现的文化。

这种文化被恰当地说成是严密的逻辑原则的衰败,其特征是相反的和矛盾的现象总是同时呈现。

”[1]
由此而来的是,后现代设计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

现代主义倡导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这种模式奉行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标准,其中心则是一套去除差异而求同一的整体性观念,亦即寻找一种把握和认知世界的本体论根源。

所谓本体,亦指终极的存在,也就是表示事物内部根本属性、质的规定性和本源。

这种自启蒙时代以来的哲学根本上是一种本质主义哲学,它追求永恒自明的真理,追求确定性和明晰性。

现代主义设计奉为经典的“形式追随功能”就是这种哲学的反映。

作为产品的形式和功能,本是合二为一的,但在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中,功能作为本质对于形式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形式只不过是功能的附庸。

如此,“形式追随功能”也就意味着设计的美感来自纯粹的功能,此种功能主义亦即本质主义。

因为,对于产品而言,只有作为本质的功能才是永恒自明的真理,只有功能才是确定的,才是变中之不变者,流动中之恒定者。

而形式是短暂的、瞬间的、变化的。

正如穆特休斯所言,“我们想在机械产品上看到的,是平滑的形式,简化到只剩下了最基本的功能。

”现代主义设计正是基于这种本质主义而与历史主义划清界限,从而实现了它的民主化和大众化。

现代主义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和终极性价值,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扬弃,“在走向后现代的历程中,那种作为对科学、道德、宗教和艺术所提出的永恒性(本体
论)问题或认知(认识论)问题的仲裁者的哲学已经终结,在新解释学与解构哲学声势夺人的今天,再认为存在一门只关心具有根本性问题的超级科学已值得怀疑;再抱持在人类生活的思想和艺术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第一原理的看法,已显得相当可笑;再固守有独立于历史和社会发展之外的永恒不变的哲学问题,似乎就有些荒诞了。

”[2]
后现代主义对终极价值观的否定,意味着在对产品功能的理解上,功能不再是产品追求的终极价值。

对于产品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理由。

由此,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中,形式挣脱了功能的束缚而获得独立,形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功能,其本身也是一种造型符号,承载着某些特定的内涵,甚至当形式与功能发生矛盾时,形式也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于是,我们也须进一步追问何为功能?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产品的功能是确定的、明晰的,功能亦即实用。

而在信息时代,现代精神遵奉的这种确定性和明晰性让位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于是,后现代设计在功能上模糊了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目的可以不再是实用功能,从而后现代设计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反设计现象。

“后现代主义是以消解认识论和本体论,即消解认识的明晰性、意义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永恒性这一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游戏’态度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

”[3]后现代主义这一反认识论、反本体论的立场,是基于反中心性、反元话语、反二元论、反体系性的思维向度的。

这种“反”的经验是后现代时代独特的产物。

对于设计而言,这种“反”的现象迫使我们追问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好设计。

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已开始了推翻现代主义设计标准的征程,并发展了一套新的设计标
准。

传统的“好设计”开始受到质疑,无视“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运动理论,强调产品的趣味性和可消费性,并且认为“对于产品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它的象征、风格和时尚,而不是赋予它的任何理性或者是道德理由”。

很多波普风格的家具作品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在体型上含糊不清,在视觉上通过与其他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功能。

而意大利的激进设计则是这种反设计的典型形态,它宣布了绝对随意性、新模糊性时代的来临。

对于激进设计而言,重要的不是产品的功能,亦即产品不只是实用功能的载体,实用功能只是产品与生活的一种关系,设计也不再只是设计一个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的理性分析导向必须用情绪、感官的价值取代。

激进设计从一些纯艺术运动获得设计的灵感,产生了很多概念化的作品来嘲讽经济和文化现象。

他们致力于一种“逃避的设计”,用如诗般的和非理性的方法表达了从可怕的日常生活逃脱的尝试。

索特萨斯曾于1970年发表过这样的论述:“我只是想知道,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否存在这样的关键点——它能帮助人们以某种方式生活,我的意思是以某种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并解放自己。


意大利的激进主义设计师们认为,设计师应该肩负的重任是设计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是追求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物品应该具有内省的功能,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同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运用创造力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助长不可避免的资本积累。

事实上,激进主义设计师对于消费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的,Superstudio自称他们的定位是批判地和社会发展相对峙。

反设计明确提倡坏品位,一般人对好的设计与庸俗的看法被颠倒过来,通俗文化被风格化成真正的高层文化,Mendini本人曾主张把“平
设计学
133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05庸地规划”当成革命性的设计思想,1979年Alchimia的首批作品就是通过用彩绘异化经典家具的方式,讽刺、机智地将包豪斯传统庸俗化。

平庸设计提供了一条通向艺术的道路。

由此,设计作品模糊了同艺术品的边界,“在这一非物质社会中,设计产品正在迅速地与艺术产品靠拢,设计过程正在与艺术创造接近。

”[4]边界的模糊,亦即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的瓦解,传统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对立、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艺术与科学的对立,在后现代时代都消失了。

反设计这种独特的现象表明了不同于传统产品设计美学的另一种可能,即设计中正邪不两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后现代设计另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设计的非物质化,“形式必须追随机能,而设计便是实现这个法则,这句无声的指导原则,此刻已经落伍了,因为电子时代的功能概念已经超乎人的想象以外了。

一件微处理器的结构,在感觉上既无法掌握,而且是无法透过形式传达的。

”[5]在机器时代,人与产品的关系非常明确,人体工学决定产品的尺度,形式由功能的视觉化而
产生。

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电子科技的引入,产品真正的工作方式已不可见,形式自身变成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甚至形式不再表现功能,而功能已变成超级功能。

由此,决定设计品质的,不再是结构上的效能,而是产品语言。

利奥塔认为,在现代主义的传统里,人与物质的关系由笛卡尔的思想确立,而在后现代,则是一些以非物质方式传达的资讯,电脑和信息传播已经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功能,知识被大规模移入电脑,使其成为可操作运用的资料,所有知识都必须转化为电脑语言,任何无法变成数码而加以传达的知识,都将被淘汰。

这种从物质到资讯的更迭表明了语言的模式取代了物质的模式,“从此以后,我们的多数努力都会用到管理信息而不是管理物品。

现在的所谓物品,不过是远距离操纵的机器人生产出来,操纵这种机器人的是某种隐蔽的程序,不可见的模式和一种隐在的创造者。

”[6]于是,设计师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非物质性的。

如果说以前的机械产品是由内向外塑造而成的,设计师的工作像雕塑家用手赋予物造型的话,那么,在大众传播时代,设计师
传递出去的则是讯号,这种讯号作为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的媒介,必须被双方所接受。

因为有了微处理器,技术部分不再被呈现出来,这使得电子产品其他的操作元素必须特别明显地予以造型,加强其提示功能,由此,产品的语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后现代设计所呈现出的这些独特的现象,是这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后现代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现代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的姿态迫使它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精神的价值体系,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价值标准提出挑战。

由此,后现代设计同时也呈现为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多元化也正契合后现代的“怎么都行”的基调。

参考文献:
[1][4][6]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3,4,38.
[2][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台北:淑馨出版社,1993:9,12.
[5]Bernhard E·Burdek.工业设计——产品造型的历史、理论及实务[M].胡佑宗,译.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2001:358.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王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