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合集下载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
|
0.1265
|
-0.1445
|
1.892
|
1.881
|
0.6155
|
0.159
|
-1.5525
| -4 0.663 0.375 28.8 -0.3 0.743 0.568 17.5 3.9 0.832 0.498 33.4 -4.6 0.417 0.218 19.9 -0.4 0.993 0.612 38.1 0 1.518 1.338 18 -0.1 2.412 1.729 68.3 -0.1 1.937 1.618 31.9 3.1 0.942 0.762 18 1.6 -6.9 2.753 2.462 29.1 -7.2 1.958 1.822 13.6 -3.3 2.752 2.372 38 -7.9 2.36 2.157 20.3 -8.3 1.861 1.48 38.1 -8.3 2.039 1.858 18.1 -8.4 1.165 0.481 68.4 -8.5 0.486 0.198 28.8 -5.4 1.912 1.748 16.4 -3.8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后尺1# 前尺2# 后-前 后尺2# 前尺1# 后-前 0.519 2.609 -2.09 0.655 1.883 -1.228 0.662 2.562 -1.9 0.345 2.259 -1.914 0.802 1.672 -0.87 1.428 1.949 -0.521 2.071 0.822 1.249 1.778 0.341 1.437 0.853 1.828 -0.975 5.304 7.295 -1.991 5.342 6.671 -1.329 5.452 7.25 -1.798 5.032 7.046 -2.014 5.59 6.359 -0.769 6.114 6.735 -0.621 6.858 5.511 1.347 6.464 5.13 1.334 5.64 6.514 -0.874 2 1 1 0 -1 1 -3 -1 -2 0 0 0 -1 0 -1 1 1 0 0 -2 2 1 -2 3 0 1 -1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精.选)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用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站编号
点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m)
K﹢黑﹣红
平均高差(m)
备注
下丝
下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
d(m)
∑d(m)
1
后视K2
K为尺常数:
K1=4.787
K2=4.687
前视K1
高差
2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后视K2
前视K1
高差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后视K2
盘右
盘左
盘右
附表2:水平距离观测
目标
盘位
观测值
m
半测回平均值
m
一测回平均值mLeabharlann 备注2-1左
右
附表2:闭合导线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
(°' ")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 ")
坐标方位角
(°' ")
距离(m)
增量计算值(m)
改正后增量(m)
坐标值(m)
备注
X
Y
前视K1
高差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每页校核
水准测量高差配赋表
点号
测站数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高差
/m
高程
/m
点号
备注
∑
检核
导线用表
附表1:水平角观测记录表
测站点
目标
盘位
度盘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站编号
点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m)
K﹢黑﹣红
平均高差(m)
备注
下丝
下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
d(m)
∑d(m)
1
后视K2
K为尺常数:
K1=4.787
K2=4.687
前视K1
高差
2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后视K2
前视K1
高差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后视K2
盘右
盘左
盘右
附表2:水平距离观测
目标
盘位
观测值
m
半测回平均值
m
一测回平均值mLeabharlann 备注2-1左
右
附表2:闭合导线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
(°' ")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 ")
坐标方位角
(°' ")
距离(m)
增量计算值(m)
改正后增量(m)
坐标值(m)
备注
X
Y
前视K1
高差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每页校核
水准测量高差配赋表
点号
测站数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高差
/m
高程
/m
点号
备注
∑
检核
导线用表
附表1:水平角观测记录表
测站点
目标
盘位
度盘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1.842 31.1 3.1
1.856 28.0 3.7
k1
1.715 6.401
1 -0.0270
-0.027 0.073 0
23 ZD18-ZD19
0.983 1.186 20.3 -2.8
1.560 1.791 23.1 0.9
k1
1.083 5.771 -1
k2
1.676 6.462
1 -0.5920
备 注
1
4
后
3
8
14
2 9 11
5
前
10 12
后-前
6 15
7
13
18
16
17
0.579
2.620
k1
0.609 5.297 -1
25 DS5-ZD20
0.639 6.0 -0.8
2.688 6.8 -1.6
k2
2.654 7.441
0 -2.0445
-2.045 -2.144 -1
26 ZD20-ZD21
k2
2.201 6.989 -1 -1.1900
-1.190 -1.290 0
k2
0.898 5.683
2
k1
2.299 6.984
2 -1.4010
-1.401 -1.301 0
7 ZD6-ZD7 8 ZD7-DS2
0.544 0.699 15.5 -0.5 0.857 0.989 13.2 -2.2
2.371 2.472 10.1 1.0
0.859
k2
2.421 7.208 0
0.950 9.1 -0.7
k1
0.904 1.517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量:
记录:
计算:
监理:
测 站 编 号
测点 编号
后 尺
上丝 前 上丝 下丝 尺 下丝 后距 前距 视距差d 视距差Σ d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面 (m) 红面 (m) K+黑减红 高差中数 (mm) (m) 备注
31
32
BM1924
33
34
35
36
37
BM1925
38
39
40
1812 1409 40.3 -0.7 2092 1630 46.2 1.4 1330 0913 41.7 0.8 1899 1470 42.9 1.1 1772 1350 42.2 -0.7 1880 1402 47.8 -0.2 1533 1427 10.6 2.2 0722 0428 29.4 -0.8 2023 1634 38.9 -0.2 1804 1399 40.5 0.5
标尺读数 黑面 (m) 0884 1353 -0.469 红面 (m) 5671 6042 -0.371 K+黑减红 高差中数 (mm) (m) 0 -2 2 备注
-0.470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测量:
记录:
计算:
监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测后上丝前
上丝
标尺读数
测 站 编 号 21
测点 编号
后 尺
BM1921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951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2786 333 2453 2789 654 2135 1786 1234 552 1299 1218 81 371 2758 -2387 2707 622 2085 1045 1651 -606 2335 2677 -342 2577 486 2091 2624 426 2198 1787 2359 -572 644 2407 -1763 625 1609 -984 317 2760 -2443 1430 1671 -241 1323 1735 -412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2 -2 0 -1 1 -2 -1 1 -2 0 -1 1 -1 -2 1 -1 -1 0 -1 -1 0 0 -2 2 0 0 0 -1 -1 0 -1 -1 0 1 1 0
2453
2135
552
81
-2387
2086
-605
-342.5
2090.5
8
-366
9
-2163
10
2168
11
-2332
12
-1341
13
2447
271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856 14 1.8 2719 2859 14 -2 1493 2079 58.6 2 1157 1441 28.4 -0.8 126 616 49 -2.2 2426 2988 56.2 2.2 801 1289 48.8 -2.6 2078 2592 51.4 -1.2 2321 2833 51.2 1.4 2374 2874 50 -1 1548 2026 47.8 1.8 504 784 28 0.8 413 837 42.4 -1.4 127 507 38 -2 1275 1585 31 -1.6 1179 1467 28.8 -0.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填写天气,仪器,风向,土质等项,以备以后出现问题可以有个参考,要是三四等水准测量先填写前后视距的差值,先是下丝,后是上丝,计算前后视距差,然后累加,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有限差。
然后是黑红面或主辅,计算黑红或主辅差值,等级水准测量也有限差。
假如都不超限,就可以继续了。
水准测量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水准网来定的。
国家水准网布设成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
其布设原则采用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置,逐级加密的原则,等级划分是根据环线周长、附和路线长、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来分的。
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
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