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经典文献阅读要求

合集下载

研究生文献综述具体要求

研究生文献综述具体要求

研究生文献综述具体要求研究生文献综述是研究生阶段重要的学术写作任务之一。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遵循一些具体要求,以保证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文章中不得插入任何网络地址,避免使用http链接。

这是因为文献综述是一种学术写作形式,应注重文字表达,而不是通过链接引用外部资源。

文章中不得包含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

文献综述主要关注的是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而不是具体的数学或计算问题。

要确保文章内容的独一性,避免内容重复出现。

在撰写综述时,需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避免重复引用相同的内容。

文章要求结构合理,段落明晰,使用适当的标题,以增强阅读流畅性。

每个段落应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使用恰当的标题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不得使用或插入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

文献综述是一种文字为主的学术写作形式,不需要插入图像或图片。

避免使用依赖图像的语句,如“如图所示”等字眼。

文章应该通过文字描述和分析来传达信息,而不是依赖于图像。

不得在文章中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问题或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文章中不必过多自我介绍。

文献综述应注重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而不是个人的背景或经历。

文章应刻画明确,句式流畅,并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

避免使用重复的词汇或句式,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请尽可能使用准确的中文进行描述。

文献综述应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确保文献综述的内容准确无误,严肃认真,并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

文献综述是一种学术写作形式,应注重事实和准确性。

研究生文献综述的具体要求包括避免插入网络地址,不包含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确保内容独一性,文章结构合理,不使用图片链接或依赖图像的语句,避免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不过多自我介绍,刻画明确,使用准确的中文进行描述,内容准确无误,严肃认真,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

通过遵循这些要求,可以提高文献综述的质量和可读性。

易经与预测学博士招生简章

易经与预测学博士招生简章

易经与预测学博士招生简章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中国哲学、文化、历史的重要工具。

预测学则是对未来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而易经作为一种预测学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推动易经与预测学的研究,我院开设了易经与预测学博士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知识,熟练掌握预测学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具备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式该专业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博士生均有一名主导导师,同时具备一定研究方向的辅导导师。

在培养过程中,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实践。

课程设置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如下:1.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预测学基础理论–易经概论–易学数术(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奇门遁甲等)–建筑风水学基础–经典文献阅读2.学科专业课程–易经预测学–经学要论–玄学文化概论–阴阳五行应用研究–风水学应用研究–经典文献研读与诠释3.研究生论文–选题–论文综述–论文写作–论文答辩招生要求该专业招收基础宽厚、业务能力强、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型学生。

报考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同等学术能力;2.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研究体验;3.具备熟练使用电脑文献检索和办公软件的能力。

招生流程1.报名:学生填写报名表,提交个人简历和学习成绩单。

2.考试:学生参加笔试和面试,考试科目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能力。

3.录取:学院组委会根据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指标,确定招生名单。

联系方式•地址:XXX省XXX市XXXX路XXXX号•电话:XXXX-XXXXXXX•邮箱:***************.cn结语易经与预测学博士专业是我院新开设的学科,旨在为相关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我们希望有志于从事易经和预测学研究的研究生能够接受培养,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

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

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

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

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

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

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

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

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文献阅读方法(研究生必读)

文献阅读方法(研究生必读)

1阅读文献的方法总结/m/user_content.aspx?id=22154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检索到了大量的文献后,如何阅读是一个问题,在大量看文献前,需要不断总结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

结合一些论坛总结的经验和自己阅读文献实践,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一、文献阅读的顺序:找到相关文献后,一般先看文献的摘要,看看摘要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相关;接着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该文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阅读经典文献除外);然后再看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

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的阅读全文了。

二、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一篇文献看完摘要后感觉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帮助不大,仅仅能够帮助了解别人研究进展,读完摘要即存档不再继续读下去,这种文献阅读叫“略读”;除了读完摘要,还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的文献阅读叫“概读”;将全文看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这种文献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的启发和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样对一篇文献进行阅读叫“精读”。

在展开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使用,我的经验是“略读”、“概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70%,“详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20%,“精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10%。

三、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总结一套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几个月后一定要重新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在以后看文献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文献,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论文和笔记拿出来对照阅读。

四、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对于“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但“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一定要找纸质文档来看,可以找期刊或论文集原本,也可以打印出来读,我大部分打印出经典的或重要的文献进行“精读”。

文献阅读量要求

文献阅读量要求

文献阅读量要求
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每位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课程研究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文献阅读量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建议阅读文献数量不少于20篇,其中包括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

对于硕士研究生,建议阅读文献数量不少于50篇,其中至少包括10篇国外高水平期刊的论文。

对于博士研究生,建议阅读文献数量不少于100篇,其中至少包括30篇国外高水平期刊的论文。

在进行文献阅读时,需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在选择文献时,应首先查找权威数据库和期刊,如SCI、SSCI、EI等,避免选择非学术性、偏题或不可靠的文献。

同时,还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现有研究成果,选择与之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总之,文献阅读是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基础,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教育技术学必须阅读的经典文献

教育技术学必须阅读的经典文献

教育技术学专业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PPT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

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第二学期期末上交两篇文献阅读报告(每一篇5000 字以上)。

完成发表(PPT 报告)与文本报告后,记 1 学分。

教育技术学专业经典文献:1.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施良方,崔允郭.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3.盛群力、李志强.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盛群力、褚献华. 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阎力(译). 学校中的多元智能[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霍力岩,房阳洋(译). 智力的重构—21 世纪的多元智力[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徐蕴,张军华(译). 写给教师的学习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俞国良,辛自强. 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1.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郑太年,任友群(译).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美]Walter Dick 等著. 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影印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美]Robert Heinich 等著. 教学媒体与技术(第七版影印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武法提著. 网络教育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英]约翰〃丹尼尔,丁兴富译. 巨型大学与知识媒体——高等教育的技术战略[M]. 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18 . Robert Reiser & John V. Dempsey. 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Technology[M]. Prentice Hall PTR, 200219.赵勇. 传统与创新-----教育与技术关系漫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丁新. 国际远程教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陈丽. 远程教育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美]基更. 远程教育理论原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3.Curren, 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24. Corson, D. Education for Work[M]. Longdunn Press Ltd, 1991 25. Feldman, R.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26. Pardey, D. Marketing for Schools[M]. London: Kogan Page, 1991 27. Peters, R. S.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M].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6728.保罗〃朗格让. 终身教育导论[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29.陈桂生. 教育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0.哈贝马斯. 交往与社会进化[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1.哈贝马斯. 交往与行动理论[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2. R. M. 基辛. 文化〃社会〃个人[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33.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4. J. J. 卢梭. 爱弥儿[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35.沛西〃能. 教育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36. J. 皮亚杰. 发生认知论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7.瞿葆奎.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卷、“教育与人的发展”卷、“教育与社会发展”卷、“教育制度”卷、“国际教育展望”卷[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993年版,199338.任钟印. 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9. B. F. 斯金纳. 超越自由与尊严[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0.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1.吴元训. 中世纪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2.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北京:三联书店,199143.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5.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6.张法琨. 古希腊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7.张焕庭.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研究生阅读要求

研究生阅读要求

研究生阅读要求
研究生阅读的要求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速度:研究生需要快速而准确地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因此阅读速度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研究生应该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和理解大量的学术论文和文献。

2. 阅读能力: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识别作者的观点和立场、理解专业术语和概念等。

3. 阅读技能:研究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技能,例如查找和筛选信息、分析和评估信息、归纳和总结信息等。

4. 阅读策略:研究生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例如预测和推断、重点标记、笔记记录、总结归纳等。

5. 阅读习惯:研究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定期阅读、集中注意力、避免干扰、保持专注等。

总之,研究生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全面的阅读能力,以便能够有效地获取、理解和应用相关文献和资料。

(完整版)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完整版)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

(已完成)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

(已完成)研究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

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

重要的如ISI,Medline,Ncbi等了。

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期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

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一、阅读目的
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前沿、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二、阅读范围
1. 专业核心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论文
2. 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3. 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位论文
4. 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阅读时间
每周至少阅读3-5篇相关论文或书籍章节。

四、阅读方法
1. 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论文进行精读,其他文献泛读。

2. 读后做好读书笔记,归纳总结每个文献的核心观点和学术贡献。

3. 与导师及同学讨论交流阅读心得,互相提供补充或不同观点。

4. 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如何将文献内容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

五、阅读效果评估
每月撰写一份阅读总结,反思阅读情况并调整后续阅读计划。

六、阅读资源获取
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等方式获取相关文献资源。

七、阅读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表
(包括时间、文献题目、关键内容、心得等)
通过认真制定并执行阅读计划,期望能够系统地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开拓研究视野,为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代码:05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与方向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他新闻和传播现象的学科。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闻学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

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

我国新闻学科创建的起点,是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传播学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

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称为“新闻传播学”。

学科按照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新闻的采、写、编、评的理论研究和技能培养。

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与人类社会变迁、民族文化、媒体融合发展等领域。

传媒经济与广告学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以及广告传播理论与历史、广告运作与管理、品牌策划与创意等。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向包括:(1)新闻学;(2)传播学;(3)传媒经济与广告学。

二、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宽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经过规范的学术训练,熟悉新闻传播实践,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才。

具体包括:(1)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著作,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有比较系统的阅读和掌握;(2)对于新闻传播的知识有系统掌握和透彻理解,能创造性地从事新闻实践工作;(3)对于本专业的研究及其成果,有全面和深入掌握;(4)掌握基本研究方法,能够根据选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5)对于学术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德;(6)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其中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

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经学院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提前申请学位(毕业),但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年。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中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中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中专业文献阅读计划本文旨在介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中的专业文献阅读计划。

专业文献阅读是研究生阶段最核心的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术水平、开拓研究视野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应制定不同的文献阅读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领域内经典文献:研究生应该首先了解本专业领域内的经典文献,这些经典文献是建立该领域基础知识体系的重要依据。

在阅读经典文献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关注前沿研究成果:研究生在阅读经典文献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本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往往代表了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研究生需要及时了解并汲取其中的经验和启示,以便自己的研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阅读相关学科的文献:研究生的研究领域通常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阅读相关学科的文献也是提高自己学术水平的必要手段。

研究生应该广泛阅读相关学科的文献,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便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

4.定期总结和反思:研究生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应该定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阅读成果。

这些总结和反思可以包括对文献的理解和思考、对自己研究工作的启示和思考等内容。

通过定期总结和反思,研究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本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专业文献阅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研究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与规范要求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与规范要求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与规范要求1. 引言1.1 概述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文献引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引用相关的文献,不仅可以加强论文内容的可靠性与权威性,还能为读者提供更多参考资料和进一步阅读的机会。

因此,正确地进行文献引用并符合规范要求是每位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着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与规范要求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概述文章结构。

接下来,论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文献引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将详细说明文献引用的规范要求;第四部分将探讨常见的文献引用错误及其解决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在论文写作中对于文献引用和规范要求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帮助研究生了解并准确理解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文献引用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文献引用的规范要求,同时帮助读者避免常见的文献引用错误。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2. 文献引用的重要性2.1 文献引用的定义与作用文献引用是指在研究生论文中援引他人已发表的学术成果、观点和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研究目的、论证思路和结论。

通过文献引用,可以向读者展示自己在相关领域中所进行过的深入阅读,并表明自己论述观点的可靠性和学术价值。

文献引用不仅能够丰富文章内容,还能体现学术诚信原则,充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同时也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通过合理使用文献,可以对先前工作进行评估和升华,并帮助进一步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2.2 文献引用的价值与意义首先,文献引用能够增强论文观点的说服力。

合理、恰当地使用外部文献,在逻辑上使你所提出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通过引述过去专家学者对问题做出的阐述和实验结果,在你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时,就像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其次,文献引用可以加强论文的可信度。

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其他经过严格审核并被接受发表的研究成果时,读者会认为这些观点是有依据和根据的。

法学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法学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年第1期法学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谭冰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对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而言,最大的任务莫过于阅读和发表。

但是,一方面,文献浩如烟海,究竟是开卷有益、泛泛而读,还是到应当有所取舍、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发表的基础是论文,为什么我们的投稿总如石沉大海、屡屡遭拒,论文写作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些恐怕是不少研究生萦绕心头的困惑。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项比较个性化的工作,无论读书还是写作,都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以下仅结合个人经验,尝试就其中的一般性问题为研究生提些建议。

一、文献阅读的进阶策略学术研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没有系统的文献掌握和充足的资料储备,就不可能有效展开研究。

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初学和摸索阶段,研究生不能仅凭兴趣漫无目的的阅读,而要进阶阅读、深入挖掘。

在阅读过程中,主要涉及三大类文献:专著、论文和法律资料。

与过去相比,信息时代的学术文献呈爆炸式增长,获取也更为便宜。

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如何去粗取精、高效阅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问题。

(一)专著阅读建议求学路上,我们可能会从各种渠道接收到各种经典名著的书单,从柏拉图的《法律篇》到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从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到德沃金的《认真对待权利》。

一些老师强调多读经典,这当然不错。

学术是有传承的,读经典可以追根溯源、固本强基。

但对初学者而言,一味追逐经典也有弊端:一是由于年代久远、时空变幻,一些名著对于现时代的初学者而言不免晦涩,有的甚至需要其他的知识背景“脑补”才能了然。

强行去“啃”,难免不得要领。

二是囿于历史局限,这些名著很多并非都以严格的学术体例写就,其长在于思想性、原创性,如果只是泛泛阅读,恐怕难以从中获得体系化的知识滋养。

对此,我建议避免盲目追求阅读面和阅读量,重点选择若干体系性强、体现通说、水准公认、深入浅出的本学科专著仔细、反复阅读,力争“看一本是一本、读一本用一本”。

研究生阅读文献经典心得

研究生阅读文献经典心得

一.首先,是读文献问题。

导师要求研究生读的文献基本上全部都是英文版的。

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

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

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

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

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二.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我的师兄(我导师的最早几届学生,在日、美、德做了三个博士后之后,回校任教)曾说到:作为你们的师兄,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

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

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

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

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我在国外时,晚上在实验室基本呆到23:30才回宿舍,弄完自己的琐事后,还要帮导师写书写到2点多,睡觉,早上照样得8:30之前到实验室。

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Stanford,Harvard,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个人心得姓名:地地道道班级: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学号:琐琐碎碎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绝大多数在读研究生也能够兢兢业业,好学力行。

但是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

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媚于世俗、热衷炒作、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以不正当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

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损害学术形象,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

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文献目录要求:1.每名同学结合本专业某一部经典著作写一份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入学时交到学院办公室。

2.每位硕士阅读经典文献时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监督课外阅读。

必须在第二学期期末之前提交一份2000字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无机化学专业学术规范与科技写作: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中国出版,2002(9)。

高等有机化学:1.K. Fukui, “Molecular Orbitals in Chemistry,Physics, and Biology,” P.0. Löwdin and B.Pullman, Ed., Academic Press, New Y ork, N. Y., 1964, p 513,2.R.B.Woodward and R.Hoffmann,J.Am.Chem.Soc.,87,395(1965)3.Alvarez S, Vicente R, R. Hoffmann, J.Am.Chem.Soc.,107,6253-6277(1985)4.Cao Y W,Cai X D, Li T J et al. mon, 1999:16055.Pope M, Kallmann H P, Magnante P. J Chem Phys, 1963,38:2042.配位化学:1.Stynes, H. C. and Ibers, J. A. Inorg. Chem., 1971, 10, 2304.2.Gaswick, D. and Haim, A. J. Am. Chem. Soc., 1974, 96, 7845.3.Basolo, F., Gray, H. B. and Pearson, R. G. J. Am. Chem. Soc., 1960, 82, 4200. 4.Cannon, R. D. and Gardiner, J. Inorg. Chem., 1974, 13, 390.高等无机化学:1.Ralph G. Pearson, J. Am. Chem. Soc.; 1969; 91(5); 1252-1254.2.Steven A. Sunshine, Douglas A. Acc. Chem. Res.; 1987; 20(11); 395-400.3.William C. Bray, Chem. Rev.; 1932; 10(1); 161-177多酸化学:1.Pope, M. T., Heteropaly and Isopaly Oxometalates,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 Verlay,1983.2.王恩波,等:《多酸化学导论》,北京化工出版社。

19997年版无机物研究法:1.王恩波,等:《多酸化学导论》,北京化工出版社。

19997年版。

2.周公度:《无机结构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7年版。

先进功能材料导论:1.Tang C W, V anslyke S A. Appl. Phys. Lett., 1987, 51: 913.2.Buono-core G E, Li H, Marciniiak B. Coor. Chem. Rev., 1990, 99: 55 and refercences therein.3.Y u L M, Ying L M, Zhao X S, Xia W S, Huang C H,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97, 7: 692.4.Sun P P, Duan J P, Shih H T, Cheng C H. Appl. Phys. Lett., 2000, 81: 792.5.Kleinerman M. J. Chem. Phys., 1969, 51: 2370.6.Nature, RSS Publications, /7.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CS Publications, 8.Advanced Mateeials, WIS Publications, /9.Y oung J M. Opt World, 1989, 18(124): 10.10.Beecroft L L, Ober C K. Chem. Mater., 1997, 9: 1302.11.Sanchez C, Lebeau B, Chaput F, Boilot J -P, Adv. Mater., 2003, 15: 1969.现代仪器分析技术:1.裘祖文,裴奉奎,核磁共振波谱。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裘祖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3.四川大学,分析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Jane Frommer,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n Organic Chemistry,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2. 31, 1298-13285.R. J. Hamers, Scanned Probe Microscopies in Chemistry,J. Phys. Chem. 1996, 100, 13103-131206.Lawrence A. Bottomley, Joseph E. Coury, and Phillip N. First,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Anal. Chem. 1996, 68, 185R – 230R7.Lawrence A. Bottomley,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Anal. Chem. 1998, 70, 425R – 476R 8.Jack M. Hollander, William L. Joll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cc. Chem. Res. 1970, 3, 193-2009.Hercules, D. M., Electron spectroscopy. II. X-ray photoexcitation, Anal. Chem. 1972, 44, 106R-112R10.Hercules, D. M.,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and electron excitation,Anal. Chem 1974, 46, 133R-150R11.Hercules, D. M.,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and electron excitation,Anal. Chem. 1976, 48, 294R-313R12.Brian L. Cushing, Vladimir L. Kolesnichen ko, and Charles J. O’Connor. Recent Advances in the Liquid-Phase Syntheses of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Chem. Rev. 2004, 104, 389313.Kronberg L T, Cambero A, Santos A S, et al Colloids & Surfaces, 1988, 18, 41114.Ermolenko N F, Ulazova A P, et al Sorbtsya iz Rastvorov V ysokopolierami i Uglyami. Minsk: Khimiya, 1961有机化学专业学术规范与科技写作: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中国出版,2002(9)。

高等有机化学:1.K. Fukui, “Molecular Orbitals in Chemistry,Physics, and Biology,” P.0. Löwdin and B. Pullman, Ed., Academic Press, New Y ork, N. Y., 1964, p 513,2.R.B.Woodward and R.Hoffmann,J.Am.Chem.Soc.,87,395(1965)3.Alvarez S, Vicente R, R. Hoffmann, J.Am.Chem.Soc.,107,6253-6277(1985)4.Cao Y W,Cai X D, Li T J et al. mon, 1999:16055.Pope M, Kallmann H P, Magnante P. J Chem Phys, 1963,38:2042.配位化学:1.Stynes, H. C. and Ibers, J. A. Inorg. Chem., 1971, 10, 2304.2.Gaswick, D. and Haim, A. J. Am. Chem. Soc., 1974, 96, 7845.3.Basolo, F., Gray, H. B. and Pearson, R. G. J. Am. Chem. Soc., 1960, 82, 4200.4.Cannon, R. D. and Gardiner, J. Inorg. Chem., 1974, 13, 390.金属有机化学:1.A. H. Stoll, P. Mayer, P Knochel;Preparation of Di-, Tri-, and Tetra-Substituted Functionalized Ferrocenes via Magnesium Organometallics;organometallics;2007 27(26):6694 - 6697;2.Q. Wang, H.Sun, S. Fang; An Extension of the Wittig Reaction: Attack of Phosphorus Ylides at Acyl Groups in Organocobalt Complexes,organometallics;2007 27(26):6805 - 6811;3.G. Gerdes and P. Chen; Response to: "C-H Activation by Platinum(II): What Do Gas-Phase Studies Tell Us about the Solution-Phase Mechanism?" ; organometallics;2006 25(4): 809 - 811;4.M. Nanjo, K. Matsudo, M.Kurihara; Prepara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Silyl- and Germylborates; organometallics;2006 25(4): 832 - 838;5.A. J. Boydston, J. D. Rice, M. D. Sanderson; Synthesis and Study of Bidentate Benzimidazolylidene-Group 10 Metal Complexes and Related Main-Chain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organometallics;2006 25(26): 6087 - 6098;6.A. Ros, D. Monge, M. Alcarazo;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s of N-Dialkylamino-N'-alkylimidazol-2-ylidenes as a New Type of NHC Ligands; organometallics;2006 25(26): 6039 - 6046;7.J. J. Eisch, S. Dutta, J. N. Gitua; Unexpected Benzylic Carbon-Carbon Bond Cleavage by Transfer Epizirconation: Indications of an SET Pathway and Implications for Alkane Metathesis; organometallics;2005 24(26): 6291 - 6294;8.M. Karni, Y. Apeloig, N. Takagi; Ab Initio and DFT Study of the 29Si NMR Chemical Shifts in RSiSiR; organometallics;2005 24(26): 6319 - 6330;有机合成化学:1.Corey, E. J. General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Complex Molecules. Pure & Appl. Chem. 1967, 14, 192.Warren S. designing organic synthesis, A programmed introduction to the synthon approach. Chichester, Wiley, 19783.Warren S. Organic Synthesis, The Disconnection Approach. Chichester, Wiley, 19784.Fuhrhop J. and Penzlin G. Organic Synthesis. New Y ourk: VCH, 19835.Fuhrhop J. and Penzlin G. Organic Synthesis. 2nd Ed, New Y ourk: VCH, 19946.Hendrickson J. B. General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Synthesis Design, Topic in Current Chemistry, 1976, 62, 497.Turner S. The Design of Organic Synthesis. Amsterdam: Elsevier, 19768.Anand N., Bindra J. S., Ranganathan S. Art in organic Synthesis 2nd Ed, New Y ourk: John Wiley & Sons, 19889.Corey, E. J., Cheng X.-M. The Logic of Chemical Synthesis. New Y ourk: John Wiley & Sons, 198910.Smit W. A., Bochkov A. F., Caple R. Organic synthesi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Art.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998有机波谱化学:1.Reinecke, M. G. J. Nat. Prod.; 2004, 67; 2158-21582.Baudrillard, V.; Ple, G.; Davoust D. J. Org. Chem.1995; 60, 1473-1474.3.Genov, D. G.; Tebby, J. C. J. Org. Chem.1996, 61, 2454-2459.4.Gilson, H. S. R.; Honig B. H. J. Am. Chem. Soc.1988, 110, 1943-1950.先进功能材料导论:1.Tang C W, V anslyke S A. Appl. Phys. Lett., 1987, 51: 913.2.Buono-core G E, Li H, Marciniiak B. Coor. Chem. Rev., 1990, 99: 55 and refercences therein.3.Y u L M, Ying L M, Zhao X S, Xia W S, Huang C H,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97, 7: 692.4.Sun P P, Duan J P, Shih H T, Cheng C H. Appl. Phys. Lett., 2000, 81: 792.5.Kleinerman M. J. Chem. Phys., 1969, 51: 2370.6.Nature, RSS Publications, /7.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CS Publications, 8.Advanced Mateeials, WIS Publications, /9.Y oung J M. Opt World, 1989, 18(124): 10.10.Beecroft L L, Ober C K. Chem. Mater., 1997, 9: 1302.11.Sanchez C, Lebeau B, Chaput F, Boilot J -P, Adv. Mater., 2003, 15: 1969.现代仪器分析技术:1.裘祖文,裴奉奎,核磁共振波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