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为了实现经济与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保护环境作为基础条件,是组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将保护环境与生产力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环境友好型社会。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概况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了几点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挑战对策引言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同经济发展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模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1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发展初期,人类通过自身力量对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影响和改变的过程,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河床淤塞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存生活环境。

整体说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作用还没有完全达到引发全球环境问题的程度,人类未完全意识到社会发展与环境协调之间的规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使得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此时,人类社会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察觉到环境问题会制约经济发展。

为了继续发展,应解决环境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2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仍旧按照之前的速度持续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难以想象。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固然可怕,但是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更加可怕,会使自然灾害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不断加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3 . 资源 环境 约束 逐步增 强
到根本扭 转。2 0 0 1 年至2 0 1 2 年 ,投 资率 由3 6 . 5 %上升
到4 8 . 1 % ,消费率则 由6 1 . 4 %下降 ̄ J f 4 9 . 2 % ,其 中居 民
消 费 率 由4 5 . 3 %下 降  ̄ 1 J 3 5 7 % 。 同 时 ,从 产 业 发 展 的角
机构 改革是可持续 发展 的核 心 内容之一 。没有合理 的管理 机制 ,就 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机构改革要 涉 及到许多 方面 ,需要兼顾长期和短期 利益 ,协调整个 国家 与各 地 区之 间 的关 系 ,因此 考虑 不 同地 区 间的差 异 ,有 必要逐步推进改革 ,通过建立试点来积累经验。
度 考量 ,农业发展 的基础 尚不够 牢固 ,尤其是农业基础
我 国经 济 社 会发 展对 自然 资源 需 求呈 持续 上 涨趋 势 ,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明显偏低 ,粗 放型发展方式仍然 普遍存在 ,以土地 、能源、水为代表的资源约束 日趋 明 显 ,以煤为主 的能 源消费 结构仍 将较 长期持续。尽管生 产 了大量 出口产 品,但我 国的资源原材料消耗量 巨大 , 按照2 0 0 9 年的统计 ,我国消耗 的钢材 占全球的4 6 % ,煤 炭 占4 5 %,水泥 占4 8 % ,按 汇率计 算的单位 国内生产 总
3 4 I 中国国情国力 明
定 因素 明显 增 多 ,欧债 危机 尚未平 息 。 世界 主要 发 达 国家失业率居 高不下 ,政府 负债沉重 ,进 口需求 明显减
弱 ,消费市场 疲软 ,贸易保 护主义有所抬 头。气候 变化 以及能源 资源安全 、粮食 安全等全球性 重大 问题更 加突 出。这些 因素使得我 国经济 保持持续 稳定发展面 临着 更 加复杂 、多变 的外部环境 ,需要深入认 识我 国经济 在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部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外部因素,对我国出口和投资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压制。

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仍然突出。

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而高投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这种转型和升级。

大量刚性需求和产能过剩等内部问题也正在阻碍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也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新的发展模式亟需解决环保和资源问题。

为适应这些变化和挑战,我国需要实施以下一些对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一、加强创新促进新经济发展。

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同时从制度、政策和财税等维度提供创新发展的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着力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互联网+、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布局,推动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的提升转变。

二、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优势。

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发挥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企改革方面,深化股权和基层管理改革等方面,引领企业走向市场化发展,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实行税收、金融、环保等相关政策的积极调整以支持企业扩张。

三、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开放。

在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在区域内开展合作。

同时加强与各国合作,包括建立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经济秩序,共同应对跨越国际市场的挑战。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

加强环保和治理,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宜于人居的良好环境建设。

同时加快实施十大重点环保工程,提升海洋环保和灾害应对能力,确保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对于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业务的监管。

随着技术和模式不停更新、创新变化,各类新业态不断涌现,加强监管重点于数据管理、平台开放、服务方便性以及经营方式等方向,提升新生态发展蓝图,确保所有经济活动均符合市场化原则以及公共利益原则。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的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资源等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它不仅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还强调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1.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污染中国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土地的森林和湿地面积却相对较少。

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失衡我国农业发展大量依赖人力和化肥等投入,使得产能提高,但农产品质量并未跟上。

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农业资源的局限性我国农业资源的存量和品质都受到一定限制。

耕地质量下降,资源与环境成本的增加,都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加强土地、水和物质循环利用的措施在法规和政策的引导下,农业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农业种植技术和研究,增强土地的水保、肥保、生态保等功能。

2.挖掘潜力,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对现有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资本配置,才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统筹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以及创新财政、税收等产业扶持手段,吸引私人项目资本投入。

3.提高农业生产和质量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国家应加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引导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质量和效益。

四、总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需要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和规定和科技的支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比 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仅 为世界先进水平的1/2左右
多数城市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率达 20%以上
低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浪费大
生产、建设、流通、消费 各领域资源浪费严重
大面积、高 标准住房
大排量汽车
产品过度 包装
高消耗:单位面积建筑采暖能耗相当 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30
千克标准煤 20 /平方米 10
0
25
北京
8
欧洲同纬度
高排放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 量。
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 有1/5城市人口居住在空气严重污染的
环境中。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 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6
1/4
森林面积
6
1/5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 之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 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
60% 50% 40% 30% 20% 10%
0%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
25% 淡水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走向21世纪 的政策指向,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它将经济、社会、 资源、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复合系统,构筑 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框架。本书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 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 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62% 煤炭
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

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拥有各种优势。

挑战:
1.结构性问题:我国经济还存在着结构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
的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内需和消费的促进,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资源环境压力: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加大
了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和实施绿色发展对我国经济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

3.人口结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我国面临养
老、医疗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不稳定、贸易摩擦、地缘政
治风险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优势:
1.人力资源优势: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
规模大,具备一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同时,我国中等技术劳动者和高技术人才也逐渐增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2.市场潜力: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尤
其是中产阶级的快速崛起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支撑。

3.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高速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

4.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在高铁、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领
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有助于推动经济升级和转型。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具备诸多优势。

解决挑战,发挥优势,需要加强改革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发言稿

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 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领域实现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经验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环境保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 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4.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例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5.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我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1)资源约束趋紧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对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2)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3)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2. 对策(1)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2)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环境监管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监管,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论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首先,作为一个超大国家,中国的发展必须支持及需要从更大的角度考虑和考虑。

这涉及到碳排放,财政制度,对外贸易、财税改革,社会保险,教育和研究等领域,均需要新的全球性视野。

其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传统企业变革的挑战。

中国目前经济体系承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供给,科技、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经济转型十分需要多元发展的初创企业。

此外,经济发展中的财政政策也必须科学准确,以及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在诸多经济发展机遇背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加强财政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改革财政政策,优化财政结构。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还包括科技发展的机遇。

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激发新的产业增长点,而这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机遇将为中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

再者,中国的发展必须面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挑战。

这涉及投资环境、国际贸易和投资、货币政策等。

特别是在多发消息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发展必须既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又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机遇。

最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因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社会问题。

例如,经济发展中还有转型百年中所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粮食安全、能源短缺、天然气储备、安全供水、污染等增加挑战时,体现出社会发展不平衡,也有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总之,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和谐,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经济体制改革,重视科技发展,有条不紊地处理国际环境变化的机遇与挑战,采取力度最大的措施来缓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挑战,以便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一个关系到我们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能够共同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积极贡献。

一、环境保护的现状与进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当前环境保护的几个主要现状和进展:环境政策与法规的完善:全球协定:《巴黎协定》、《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境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协议通过制定减排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合作。

国家法规: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清洁空气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规的实施有助于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

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

清洁能源的推广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提升了环境质量的监测能力。

这些技术能够实时检测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帮助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教育:环保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媒体宣传等途径,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绿色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生活方式,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这些行为的改变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前阶段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当前阶段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当前阶段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阶段,要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还需要有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

美国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加征关税,严重影响中国出口,加剧了国内经济下行压力。

因此,中国应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推进国内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其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压力和医疗健康问题愈发严峻。

政府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大扶贫力度,助力农村地区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环境污染影响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环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跨国投资更是要求实现绿色生产。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政府应该加强环保监管力度,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提升清洁生产能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对于实现绿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产业转型升级挑战重重。

如今,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信息和智能科技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面对这个挑战,政府应该加快实施工业强基计划,加大研发资金和技术上的投入,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最后,就业问题也是当前重大挑战。

因为新的就业形势、新的就业机会会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政府应该继续推进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来到重点产业工作,鼓励多元就业,加强职业教育,为大学生和非大学生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在当前阶段,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都很大,但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就可以破解难关,助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应对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时,也需要注重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接下来,我将从改革、人才、金融等方面探讨应对措施。

首先,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化、法治化、全球化的推进。

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有哪些

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有哪些

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有哪些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关乎着粮食安全、生态平衡以及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可持续农业发展作为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当今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其推进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资源短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但如今水资源的匮乏和不合理利用现象十分普遍。

许多地区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灌溉方式粗放,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

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受到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用水的紧张局势。

土地资源方面,过度开垦、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以及土壤污染等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

此外,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肥力降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涝、暴雨、台风等,给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改变,增加了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再者,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使得农村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同时,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农业科技方面,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许多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资金短缺等原因,难以掌握和运用新技术。

此外,农业科研与实际生产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部分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面对以上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在资源管理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减少水污染。

对于土地资源,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的非法占用和过度开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指引方向。

一、经济增长问题:1.1 经济增速下滑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对此,应加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放力度,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需注重发展独特优势产业,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1.2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

1.3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撑。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应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人 capital力培养,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二、社会不平等问题:2.1 收入差距加大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严重滞后。

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2.2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2.3 教育资源不平等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应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及优化教育体制。

三、环境污染问题:3.1 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我国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其中包括土地沙化、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空气和水质污染我国城市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与对策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与对策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与对策关于《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与对策》,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使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对工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诸多因素,使得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脆弱。

十八大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建设发展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再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可持续发展明确指出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人类要发展,但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机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是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目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成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高度依赖煤炭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

能源技术水平低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等问题,导致中国能源产业呈“高碳化”特征,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消费结构不仅关系着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而且也关系着人类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刘治彦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我国拥有全球1/15的陆地面积,目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的失误,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急剧提高,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因此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多年前,随着世界第一台蒸汽机在英国诞生,轰轰烈烈的工业化革命开始了。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耗竭。

40年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令世人震惊。

10年后,也就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环境报告———《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要注意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

同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在会后的20年里,人类围绕着环境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艰辛的探索。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了《21世纪议程》。

几个月前结束的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作为新世纪首次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在人类环境与发展文明史上又谱写了新的篇章。

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执行计划》,这表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家园的关注和忧虑。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环境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近几年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的国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挑战,并积极应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探讨。

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挑战与机遇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例如,贸易战的爆发可能导致出口下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机遇,比如贸易摩擦加速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推动自主创新。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背后蕴藏的机遇,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应对和调整。

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重要挑战与机遇我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阶段,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环境压力等问题,而新兴产业则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挑战与机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龄人口增加会带来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会激发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

我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让人口结构变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之一。

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然而,这也是一次推动我国经济和技术转型的重要机遇。

我们应积极应对环境挑战,加快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科技创新的挑战与机遇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保护对策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飞速变化。

然而这所有的变化所带来的最大的问题,便是环境卫生!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早些年我国就倡导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环境保护要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关键词:环境;绿色;可持续前言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以城市景观、绿化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工作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主要宗旨。

我们必须通过多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应用到环境保护中来!一、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

”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水平也获得了极大提升,经济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重大环保工程、完善政策措施”,这突显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谐的关系,而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现阶段,人们最热切关注的问题就是空气质量问题。

尤其是在前段时间“穹顶之下”曝光后,更多的人关注空气质量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雾霾可怕在哪里。

只有了解了雾霾的可怕,人们才能自觉配合环保工作人员,爱护环境!1、影响人体健康由以上对雾霾成分的分析我们知道,PM2.5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它会进入人的呼吸道和肺部,生活在雾霾中会使人出现咳嗽、困乏、恶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这种污染得不到控制,长期下去甚至会诱发肺癌。

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优势的推文

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优势的推文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优势。

这些挑战和优势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优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挑战1.经济结构转型困难我国经济目前依然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2.人口结构老化我国人口结构老化严重,劳动力资源将会变得更加紧缺,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

3.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优势1.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

2.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3.产业升级的基础我国制造业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伴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应对策略1.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劳动力市场灵活就业,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3.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优势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合理的政策支持,我国经济能够充分发挥优势,有效应对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开放合作促进经济发展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面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通信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需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作者:曾凡慧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15期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在内的整个社会系统内要素的协调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主要聚居地和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正视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可行的对策是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资源缺乏,能源紧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紧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目前有2/3的城市供水不足,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尖锐。

2006年底全国总耕地面积18.27亿亩,按中央提出的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仅有2700万亩土地可用于建设。

能源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以来我国原油年均消费增速都超过8%,2006年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

而我国资源利用低效和粗放有目共睹,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和4.4倍,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缺乏适宜的人居环境。

2006 年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仅占4.3%。

流经城市的河道90%受到污染,环境污染不仅恶化居民的生存环境,而且加剧了自然资源的人为短缺。

(二)经济结构失衡,增长方式粗放,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失衡。

经济的快速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贡献低。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62%下降到2006年的51%,居民消费率从1991年的48%下降到2005年的38%。

经济增长依赖资源高投入来实现,增长方式粗放特征突出。

2003-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8%,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城市缺乏强势产业和特色,热衷人为造市。

环境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环境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环境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然而,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挑战1.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导致大量资源的损耗和浪费。

例如,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使得水资源的供应不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2.能源依赖:环境污染一方面来自于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对能源的需求。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但传统能源的使用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这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3.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破坏了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灾害性影响,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二、对策1.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推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境治理技术的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污染资源的有效治理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促进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来共同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环保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

5.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

例如,对环保技术研发给予税收优惠,对环境治理效果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提高环保意识和积极性。

结论:环境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但通过加强环境管理、推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建立激励机制等对策,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来自国内的问题,也来自国际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之一是产能过剩。

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中,我国在一些行业形成了庞大的产能。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减弱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挑战,我国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模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随着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我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应加强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推动人口结构调整,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第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果,但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差距。

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构成了威胁。

为解决这一挑战,我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金融风险和不平衡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益突出,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刘治彦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我国拥有全球1/15的陆地面积,目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的失误,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急剧提高,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因此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多年前,随着世界第一台蒸汽机在英国诞生,轰轰烈烈的工业化革命开始了。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耗竭。

40年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令世人震惊。

10年后,也就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环境报告———《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要注意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

同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在会后的20年里,人类围绕着环境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艰辛的探索。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了《21世纪议程》。

几个月前结束的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作为新世纪首次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在人类环境与发展文明史上又谱写了新的篇章。

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执行计划》,这表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家园的关注和忧虑。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环境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近几年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主要内容。

先后实施了一些重大的治理工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

在环境污染治理上,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重点水域污染治理、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等。

可以说,近10年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上最为重视、投入最多的10年。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在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且确立了走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累积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长抓不懈。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与资源问题煤烟型大气污染和城市交通污染严重。

我国能源结构中有75%是以煤为原料组成的。

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超标,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全国城市半数以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因此发展煤炭气液化、水电、风能、太阳能、核聚变能等清洁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大气质量是一项艰巨的环保任务。

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

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约2.8万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及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而且水资源空间匹配欠佳,北方城市普遍缺水。

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农业的面状污染和城镇、工矿业的点状污染,全国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水系污染均比较严重,一类至三类,也就是较好的水质,所占比例不到三成。

改善水质状况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用有机肥料,利用生物措施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积极筹措社会各方面资金,建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用水方式。

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约550吨,其中农业用水占总量85%,灌溉用水效率只有25%—40%,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

为解决北方用水问题,国家已开始实施南水北调计划,调长江水以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垃圾处理率较低。

垃圾来源一是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全国目前年产生量达8亿多吨,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

但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已超过50%。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集中在煤炭、采矿、冶金、化工等行业,仅煤炭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就占一半左右。

全国历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占地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累计贮存量近70亿吨;垃圾的另一个来源是城镇生活垃圾。

现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过1.5亿吨,与20年前相比增加了近6倍,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到5%,历年城市生活垃圾堆放量达65亿吨左右,占地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全国有2/3以上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在城市周边郊区自然堆放,对水体造成较大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我国国土近2/3是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16.7%,年水土流失总量达46亿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黄河中下游的河床不断淤积、抬升,已成地上悬河。

由于生态破坏和植被退化,水土流失正威胁着三江源,如果不尽快遏止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

为此,国家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并正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展,其危害不亚于沙漠化。

水土流失的原因在于山地植被稀少,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6.5%,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7%。

荒漠化与沙尘暴形势严峻。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沙质荒漠化,即沙漠化占绝大部分,约为国土面积的18%左右。

目前每年沙漠化吞噬的土地为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的县,同时沙漠化所引发的沙尘暴也日趋频繁。

沙漠化与沙尘暴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转暖和持续干旱,拉尼娜(反厄尔尼诺)天气现象的出现;二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如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水资源等。

其形成机制是人类活动诱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交互作用、不断恶性反馈的过程。

基于过去的教训,当前防沙止漠的思路正从单纯植树造林转到促进沙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实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治沙与治穷并重”的战略。

生物多样性减少。

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立法、科研、宣传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遏制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

全国共有自然保护区面积98万平方公里,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华南虎以及银杉、冷杉等一批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繁殖。

但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需要全社会的继续努力。

战略性矿产资源短缺。

我国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能源矿产8种,水气矿产3种。

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

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几种主要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左右。

铁矿品位低,石油储量小,战略性资源总体不足,但煤炭、钨、稀土等矿产资源及建材用矿产资源较丰富。

能源利用技术有待改进。

我国煤炭利用工艺比较落后,在脱硫、除尘、气化、液化等方面亟待加强。

全国水能蕴藏量6.76亿千瓦,可能开发率达56%,年发电量可达2万亿千瓦时,但目前水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为8%。

有关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核聚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开发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但在我国推广应用尚需时日。

海洋资源亟待合理开发与保护。

我国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拥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

从海洋生物资源来看,有海洋鱼、虾、贝、蟹、藻类上万种,目前海产品年产量已达2540万吨。

我国海域石油储量大约有40亿至18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也相当可观。

大洋锰结核是以锰为主,镍、铜等多种有色金属聚合成的结核状矿床,是未来重要的金属材料的来源。

另外,海水中有氯、钠、钙、钾、镁等多种重要化学元素,是“液体矿物”,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无尽的矿藏。

我国潮能和波浪能的理论蕴藏量分别为⒈1亿千瓦和⒈5亿千瓦,而温差能可开发量更为巨大。

此外,海上城市与海上旅游将成为21世纪生活、娱乐的新时尚。

但由于陆地污染源,我国每年向海洋排放数百亿吨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近海海域中无机氮、磷酸盐、油类、汞及铅等重金属严重超标,赤潮频发;同时因过量捕捞,近海鱼类锐减。

加强向海洋排污的管理已成为保护海洋生物和海产品卫生安全的当务之急,必须通过各种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措施予以解决。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有效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今后工作要在约束机制与投入机制上下功夫。

尽管现在颁布了很多环保方面的法规,但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将环境成本外部化的行为屡屡发生,这不仅需要完善立法,更要加大执法力度。

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有个严格的执法队伍和严格的监督也难于发挥作用。

我们现有环保投入仅占GDP的1%,还要用来解决所有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这些钱分到全国各个环节,就是杯水车薪。

要想根本解决环保的资金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让环保产业化,也就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的环境治理。

除了一些利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大工程由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负责外,我们认为其他的环保工作完全可以依赖环保产业的良性循环来自行解决。

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扶植环保企业,给它们资金上的、政策上的支持,引导、培育环保市场。

同时,居民也要有环境成本意识。

企业本身控制技术成本,推广环保产品也很重要。

环保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开始的回收环节到处理后的利用环节应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才有利于环保产业化的实现。

与环境污染治理相比,生态环境破坏后,生态修复更困难,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怎样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活动是关键。

生态环境的治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当地人的生存问题,否则破坏的速度会远远大于治理的速度。

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是要尊重自然,只要不去破坏它,给自然一段时间,就会自然修复。

总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引起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矛盾的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全人类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共同美好的未来。

当然,也不可持盲目的乐观态度,因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也是需要时间的,科学家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尝试,而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的。

人类还没有逃脱地球,环境坏了、资源没了,我们怎么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所以我们应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要建立良好机制,善待环境,顺应自然,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