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

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

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五、【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六、【教学过程设计】: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

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2)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教材中的地位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所以,本课内容的核心应该是进一步加剧民族危机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以及在甲午战后,各国在利益驱使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本教材是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展开。

我准备通过“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过程,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得出该条约签订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较弱,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

为此我采对策:读图学史,创设情境,形象掌握史实。

通过研读史料由浅入深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攻克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教材和史料,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瓜分”中国狂潮之间的关系;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3.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难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及其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在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逻辑顺序上来看,甲午中日战争上承第4课的《洋务运动》,下启第6课的《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这次战败又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发起的戊戌变法。

从中国社会性质来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继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综上所述,本课将本单元的主题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连结在了一起,具有重要的单位地位。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本课子目呈现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甲午中日战争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为因果关系,层层递进。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漫画、文字、图表等多种史料的研读,学生能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阅读和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学生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时空观念得到增强。

3.通过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争史实,学生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旅顺大屠杀的学习,学生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1. 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2.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一)新课导入以“不同时空的三个甲午年”导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此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大损失,激发爱国情怀,警醒国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中国历史进程的改变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史料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展示: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朝鲜半岛危机、中日实力对比•经过:黄海海战、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刺激列强瓜分中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案例一、授课内容简介本课程将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展开。

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所面临的严峻外部挑战,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困境与出路。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结果。

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重大影响。

认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中的重要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大大加深。

教材通过对战争的详细阐述和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为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史实。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式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讲授新课内容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认识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深入分析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分析清朝的衰落、日本的崛起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使学生掌握战争的基本经过。

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阐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4.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

5. 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讲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6. 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分析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利益分配等,让学生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7. 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阐述列强瓜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苦难历程。

8. 反抗列强瓜分的斗争:讲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

9.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通过识读地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实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3.通过观看“黄海海战”视频片段,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随堂练习1.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B ) ①割占土地②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1895年7月15日,《申报》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其卖国罪行,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台湾各族人民也组织起来大量义军誓死抗倭报国。

材料反映了( D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B.《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侵犯C.《马关条约》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甲午战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C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讲述: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剖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方式,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2.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其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分组讨论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全班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2)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举措;(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内在联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教训;(2)引导学生反思历史,珍爱和平;(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历史观树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地理背景。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研究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育学生珍惜和平,努力奋发图强。

二、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条约的签订背景。

条约的主要内容。

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战斗。

《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具体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行动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列强在中国瓜分过程中的具体行动,以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4. 期末考试:对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点的考核。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和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教学评价: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未能全面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三)改进措施
1.优化课堂管理: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有序进行,同时鼓励内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整体学习效果。
2.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条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简化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当堂检测:
1.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它发生在哪一年?
2.《马关条约》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4.请简要描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5.请列举两个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重要事件。
6.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之间有什么联系?
7.请谈谈你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甲午中日战争全史》、《马关条约与中国近代化》等。
-纪录片:《甲午大海战》、《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
-文章:《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甲午战争与近代化的机遇》等。
-博物馆和纪念馆: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如甲午战争纪念馆等。
2.拓展建议:
-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能力,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4.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中的战术选择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三框《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如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斗的图片,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地图和图表。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情况。
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需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战争游戏或战略讨论,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如地图、棋子等,并确保学生的安全。

【教学建议】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策略

【教学建议】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策略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策略教学建议和案例1.诗歌诵读,体验探究案例1 导入环节(1)出示丘逢甲的《春愁》和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2)学生朗读这两首诗,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及所要表达的思想。

(3)师生共同探究这两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总之,利用丘逢甲的《春愁》和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两首诗作为本课的导人,让学生体会、感受作者对祖国领土丧失的悲愤心情和盼望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愿望,探究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2.情景再现,情感升华案例2 甲午中日战争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邓世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抗敌的情景。

教师设问:(1)大家观看影片的感受是什么?(2)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切身感受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在这场战争中所显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爱国情感,突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将清朝统治集团的颟顸无能表露无疑。

这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理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3.对比分析,层层递进案例3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绘制表格。

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师生共同探究,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中国所签订的危害最严重的卖国条约,由此突破教学难点。

4.材料感知,解疑探究案例4 瓜分中国狂潮(1)出示《时局图》。

(2)出示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的照会。

结合图片与材料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学生活动:第一,依据《时局图》找出列强强租的海港、划分的“势力范围”包括哪些地方。

第二,结合材料分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三,结合图片和材料,谈谈看法。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中日甲午战争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精彩导入】
展示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的歌词,提问: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研学前置】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时间、重大战役;
2.《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精讲简评】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指导同学们阅读教材,介绍“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2.多媒体展示《时局图》,介绍“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研讨分享: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梳理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也刺激了列强侵华野心,从而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2020学年第一学期
备课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上课时间
第2周
课 题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方面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引导学生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能力方面
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当堂检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战争课件、战争相关资料、历史地图等。

2.学生准备:预习战争相关内容,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一、教案名称:甲午中日战争导火线——朝鲜半岛危机教学目标:1. 了解朝鲜半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状况;2.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3. 分析朝鲜半岛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朝鲜半岛的政治状况;2. 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教学难点:1. 朝鲜半岛政治状况的理解;2. 朝鲜半岛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历史资料;2. 朝鲜半岛地图。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朝鲜半岛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朝鲜半岛的政治状况,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朝鲜半岛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关系;二、教案名称:甲午中日战争——海战篇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情况;2. 掌握威海卫战役等海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威海卫战役等海战的基本过程;2. 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海战过程的详细理解;2. 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作用的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历史资料;2. 甲午中日战争海战地图。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讲解:详细讲解威海卫战役等海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分析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海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意义;三、教案名称:甲午中日战争——陆战篇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陆战情况;2. 掌握旅顺战役、平壤战役等陆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旅顺战役、平壤战役等陆战的基本过程;2. 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陆战过程的详细理解;2. 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作用的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历史资料;2. 甲午中日战争陆战地图。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讲解:详细讲解旅顺战役、平壤战役等陆战的基本过程及影响;3. 分析:分析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作用;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陆战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意义;四、教案名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对华政策篇教学目标:1. 了解列强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对华政策;2. 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及其影响;3. 分析列强对华政策的动机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时间、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史实。

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3.认识《马关条约》如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甲午中日战争一、导入新课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如何?鉴真东渡日本向中国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

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中国与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的道路。

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

二、学习新课(一)甲午战争的背景1.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

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

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

大家来看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侵占朝鲜、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

为了实现扩张意图,日本积极扩军备战。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已学知识,知道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2.观看视频,再现甲午战争的过程;列举感受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识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它的内容,分析、归纳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研读史料,知道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5.分析图表,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简析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自主学习,讲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况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本课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研读史料、图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视频(如《甲午战争,余音回荡》)中收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准备好相配套的图册。

四、教学过程
和《时局图》,你发现
了什么?
严重的生存危机。

课堂小结(1)根据板书进行知
识的梳理,点题
(2)以史为鉴:作为
中国青少年,你对这
段屈辱的历史有着怎
样的思索与感悟?
回顾整堂课的知识,
说出本课标题:甲午
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
的狂潮。

国耻永不忘,民族当
自强。

通过本环节,师生互
动,梳理本堂课的知
识点并点题,不仅可
以为学生构建知识框
架,更能让学生通过
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有
所收获,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本强大,图谋侵华(根本原因)
朝鲜起义,挑起事端(直接原因)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该教学设计合理,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逻辑,从原因、过程、影响等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学得很扎实。

主要通过合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来实现教学目的,运用“讲述法”和“前后比较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透过对史料的解读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和观点,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2)本堂课导入简洁、自然。

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以天干地支来命名,为以后的历史教学作好的铺垫。

(3)本课围绕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一主线,重点讲述了甲午战争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知识,同时也抓住“反侵略“这条辅线,突出黄海海战中的邓世昌等爱国官兵、台湾民众的抗争等英雄事迹,描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精神,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情感教育。

(4)本课设计最大的亮点是难点突破非常到位,教师展示《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设问:“从前后条约相比,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哪些新的侵略权益?”这个问题设计得很有弹性,再通过史料的印证补充对比归纳总结,最后得出《马关条约》签订不仅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得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这样的设计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效地加强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败笔之处:由于本课内容繁多,如何取舍教材内容我们觉得很困惑。

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很得当,如没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这主要因为:一,考虑到教学时间的紧张;二,在前面两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中已涉及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大都大同小异,所以本课教学时就舍掉不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