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译文及分析
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及赏析诫子书原文及赏析原文: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赏析: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详细翻译,及单字解释.

《诫子书》详细翻译,及单字解释.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出自部编版七年级上《诫子书》译文注释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赏析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不仅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与殷切期望,更蕴含了他一生的智慧和经验总结。
以下是《诫子书》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接下来,让我们对这篇《诫子书》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开宗明义,指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静”是内心的平静,通过这种平静能够反思自我,修正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而“俭”则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律,能够避免过度的欲望和浪费,从而培养出高尚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诸葛亮对人生志向和追求的深刻思考。
淡泊名利,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迷惑,才能清晰地明白自己真正的志向所在。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喧嚣的干扰,才能朝着远大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才能真正地吸收知识。
而才华的增长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
同时,明确的志向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没有志向的指引,学习就会缺乏动力和方向。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言文】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及原文注释

【文言文】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及原文注释《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接下来分享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及原文注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一说通“冶”。
⑿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人生哲理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接下来,我们对这篇《诫子书》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开篇就点明了君子的行为准则,以“静”来修身,以“俭”来养德。
“静”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干扰,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身。
“俭”则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律和克制,避免过度的欲望和奢华,从而培养出高尚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静”和“淡泊”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看淡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如果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喧嚣的世界里,人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只有保持淡泊和宁静的心态,才能坚守自己的初心,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需要静心,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专注于知识的吸收和思考。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赏析翻译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赏析翻译导读: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诫子书(诸葛亮)。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注释:(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增长才干。
(10)成:达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励精:尽心;专心。
(13)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与:跟随。
(16)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17)日:时间。
(18)去:消逝,逝去。
(19)遂:于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22)穷庐:破房子。
(23)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简介:《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诫子书》主要描写了诸葛亮临终前对儿子诸葛瞻的期望和教诲。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注释: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一说通“冶”。
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放纵懈怠。
诫子书 原文拼音+译文+赏析

诫jiè 子zǐ 书shū诸zhū 葛gě 亮liàng 夫fú 君jūn 子zǐ 之zhī行xíng , 静jìng 以yǐ 修xiū 身shēn , 俭jiǎn 以yǐ 养yǎng 德dé 。
非fēi 淡dàn 泊bó 无wú 以yǐ 明míng 志zhì , 非fēi 宁níng 静jìng 无wú 以yǐ 致zhì 远yuǎn 。
夫fú 学xué 须xū 静jìng 也yě , 才cái 须xū 学xué 也yě , 非fēi学xué 无wú 以yǐ 广guǎng 才cái , 非fēi 志zhì 无wú 以yǐ 成chéng 学xué。
淫yín 慢màn 则zé 不bù 能néng 励lì 精jīng , 险xiǎn 躁zào 则zé 不bù 能néng 治zhì 性xìng 。
年nián 与yǔ 时shí 驰chí , 意yì 与yǔ 日rì 去qù , 遂suì 成chéng 枯kū 落luò , 多duō不bù 接jiē 世shì , 悲bēi 守shǒu 穷qióng 庐lú , 将jiāng 复fù 何hé 及jí !现代文翻译:一个道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需要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来修养身心,并通过俭朴的生活方式来培养品德。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原文注音版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年(nián)与(yǔ)时(shí)驰(chí),意(yì)与(yǔ)日(rì)去(qù),遂(suí)成(chénɡ)枯(kū)落(luò),多(duō)不(bù)接(jiē)世(shì),悲(bēi)守(shǒu)穷(qiónɡ)庐(lú),将(jiānɡ)复(fù)何(hé)及(jí)!《诫子书》原文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诫子书》原文与现代译解

《诫子书》原文与现代译解《诫子书》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旨在教育他如何做人、做事。
这封信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因其深刻的教诲和智慧而备受推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兴德之言,君子悉至,勉尔加斯矣。
现代译解第一段>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品德,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道德。
诸葛亮首先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修养品德的重要性,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内心平和”。
同时,节俭是培养道德的必要条件,这表明他倡导的是一种简朴、低调的生活方式。
> 如果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态,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宁静与淡泊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石。
没有对这些事物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人生容易迷失方向。
>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诸葛亮在这里提出了学习和才干的关系,指出学习和勤奋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关键。
没有志向,学习也就失去了方向。
> 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自己,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他警告儿子,懒散和急躁都是个人修养的大敌,会消磨人的意志和才能。
> 年纪随时间飞逝,意志随日子流逝,最终会变得枯萎衰败,多数人不能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贫穷的角落,那时再后悔又有什么用!这句话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强调要珍惜光阴,及时行动,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时才追悔莫及。
第二段> 那些提倡道德修养的话,君子们都应该听到并努力去实践。
诸葛亮在这里鼓励人们听取并实践关于道德修养的教诲,这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结语《诫子书》是诸葛亮人生哲学的缩影,它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所有人的宝贵建议。
戒子书文言文解析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解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开篇即点明君子之行为准则:修身养性应以宁静为本,培养品德应以节俭为要。
君子当以内心的宁静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以简朴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进一步阐述,若非内心淡泊,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若非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表明,君子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专注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强调,学习必须保持静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才干。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能。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认为,不学习就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自己的学业。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指出,放纵懒散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险无法陶冶性情。
君子应避免这两种不良品质。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以形象的比喻告诫儿子,时光如梭,意志随岁月流逝,若不努力,最终会落得凄凉孤寂的下场。
翻译:The conduct of a gentleman should be based on tranquility for self-cultivation and frugality for moral development. Without a tranquil mind, one cannot clarify one's aspirations; without peace, one cannot achieve great distances. Learning requires tranquility, and talent comes from learning. Without learning, one cannot broaden one's talents; without aspirations, one cannot achieve one's studies. Indulgence and idleness cannot inspire one to strive, and impetuosity and restlessness cannot temper one's nature. As time flies by, aspirations fade away with the days, and eventually one becomes withered and barren, mostlydisconnected from the world, mourning in a desolate abode, and regretting it all too late.此《戒子书》虽短,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对后世学子修身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为人处世之道和修身养性之理讲述得清晰明了,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以下我们对《诫子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原文及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
在他临终前,写下这封《诫子书》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希望他能在日后成长的道路上,时刻铭记这些教诲,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才华、有志向的人。
三、重点字词解释1、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以:用来。
6、修身:修养身心。
7、俭:节俭。
8、养德:培养品德。
9、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10、明志:明确志向。
11、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12、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13、须:必须。
14、广才:增长才干。
《诫子书》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诫⼦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诸葛瞻的⼀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修⾝⽴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位品格⾼洁才学渊博的⽗亲,对⼉⼦的殷殷教诲与⽆限期望尽在⾔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字,将普天下为⼈⽗者的爱⼦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留存有多篇《诫⼦书》。
《诫⼦书》是修⾝⽴志的名篇,其⽂短意长,⾔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勤学⽴志,修⾝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章概括了做⼈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个“躁”字,对⽐鲜明。
原⽂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 君⼦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的⽬标。
学习必须静⼼,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从拓⼴才识,不⽴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飞驰,意志也随光阴⼀⽇⽇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多不能融⼊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注释 (1)夫(fú):语⽓词,放在句⾸,表⽰将发议论。
(2)君⼦:品德⾼尚的⼈。
(3)⾏:指操守、品德、品⾏。
(4)修⾝:个⼈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恬淡,不慕名利。
清⼼寡欲。
(6)明志:表明⾃⼰崇⾼的志向 (7)宁静: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
(8)致远:实现远⼤⽬标。
(9)⼴才:增长才⼲。
(10)成:达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励精:尽⼼;专⼼。
(13)险躁:狭隘、浮躁,与上⽂“宁静”相对⽽⾔。
《诫子书》原文、赏析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赏析及翻译?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原文及翻译?诫子书原文及译文朗诵?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诸葛亮诫子书全文?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诫子书》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解析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重点虚拟词:1、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以修身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淫慢则不能励精则:副词,就。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 234 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注释(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增长才干。
(10)成:达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励精:尽心;专心。
(13)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人生哲理传递给后人,成为了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接下来,让我们对这篇《诫子书》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开宗明义,指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静”是一种内心的宁静,通过这种宁静,可以反思自我,去除杂念,从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俭”则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简约,避免过多的欲望和奢求,以此来滋养自己的德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静”和“俭”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看淡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如果内心不能保持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能够保持淡泊和宁静的心态,实属不易,但也尤为重要。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需要静下心来,只有心无旁骛,才能真正地吸收知识。
而才华的增长离不开学习,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
同时,没有坚定的志向,也难以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这对于我们现代的学习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诫子书赏析(附译文+作者简介)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作品赏析】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1.君子的操守,(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心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的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2.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
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1)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使才智广博。
(10)淫(yín)漫: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1)励精: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12)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3)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4)与:跟随。
(15)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6)日:时间。
(17)遂:于是,就。
(18)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9)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20)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1)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重点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上文中,诸葛亮所提“德、志、学”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可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学习成绩;“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与心灵的美,而这几方面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所以,后来也不再过多提及,主要指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现在看来,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否则,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1、本文的主要内容?答: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需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2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时间,勉励他刻苦学习。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非澹泊(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诫子书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答: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与立德。
5、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从品行,学习,志向三个方面。
讲: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论述。
6、本文表达中心的句子是什么?答:非澹泊(或者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折叠关于道德修养其实,中国自古至今,从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家、教育家,到诸葛亮及近现代的每一位伟人,均首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与提高,不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则难以胜任社会的需要,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
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
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
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
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第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
每个人并非生就即成为伟人、圣人,孔老夫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虽有鸿鹄之志,然而,却没有能够亲自去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不能改变历史进程。
然而,他的儒家思想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中国人民居然产生了二千多年的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设想由自己来改变历史,由自己的努力来控制谁、操纵谁。
唯有清心寡欲,方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目标,孜孜以求之,哪怕奋斗终生亦未取得成功,起码说明我们已经付出了努力,并非三心二意,也未朝令夕改,我们是有信仰的,是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折叠关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一学习中的锻炼当前的实际是大家的学历越来越高,无疑来到我们中间的年青贱卖是经过了长期的刻苦学习的,如果没有长期的努力,也不会成为我们中的一份子。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这样一个现实,当你来到实践中之前,你学习的毕竟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是否已经足够丰富、渊博,是否能够得到应用,是需要实践工作的检验的。
公认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所普遍存在的,并非说说而已。
如何使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且可用,必须要做到:第一,应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检验,可以将理论知识的适用起到进一步的发展作用,不至于使理论知识成为僵化的、无法使用的东西。
第二,要不断加强实践,因为理论常常是落后于实践的,不少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就是实践的扩展打开了空间,实践丰富了,反过来可以影响理论的修正和不断完善,这其实也是我们人类加强自我完善的一个良好途径,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呢!学习中的锻炼和锻炼中的学习,都在于鼓舞人们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求得理论的更新与发展。
二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前,有不少人因为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便不再努力,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与研究方向,最终真的一事无成。
对于此,似应学习孔明先生所倡导的坚定不移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不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真的就可能轻言放弃,最后变得禄禄无为。
我想每个人都不想成为没有理想的人,也不想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大家都在考虑以百倍的信心,千倍的热情,万倍的努力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成功远远大于失败的可能性。
尤其是当我们面前有了成功的榜样,我们还会犹豫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榜样带给我们前进和奋斗的力量。
唯有踏踏实实,多下苦功,才能学到扎实的知识,才能胜任我们繁重的司法审判工作;坚持经常性的学习,经常性的知识更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事实的实践中发挥出无尽的力量,也才能无愧于时代的要求,不辱没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古人的教训,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遵从,一直成为后人的榜样,年代越久远,似乎这种榜样的力量和影响越强大,越能鼓舞每一个后来人学好、用好我们的理论,促进理想的达成。
三积累的功效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积累和总结的,尤其值得年青一代在自己学业的进展中应当加强知识的积累,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不同科目、不同时期的知识,在总结中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日后的创造和创新奠定基础。
同样的,在进入工作状态后,经验的得得和总结依然至关重要。
为什么初涉裁判工作的人会有与老同志许多不同的想法,对同类型案件的处理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实际上就差在对实践经验的体会和总结上。
如果没有取得基本的经验,肯定对同一类问题的思考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会发生朝令夕改,甚至完全相佐的处置意见。
幸好我们所从事的是社会科学工作,有相当的弹性可言,而如果从事的是自然科学的工作,或者医学工作,可能会由于计算数据的错误,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设计失败,也可能会将病人身体乃至生命毁于一旦。
这虽然是一些常规性的经验积累和反复检验,可以得出明确的带有规律性的操作方案、规范,而如果有意、无意地放弃对规律性的总结,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呢?无非是刚愎自用、先入为主,将来会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地行事。
这能够成就远大理想而被社会和人民所认可吗?是否取得成就,不完全在于个人单枪匹马地奋斗,许多场合要靠集体的力量,要依靠前人的经验与成就的支持。
任何幻想自己能够成就某一事业的想法都是幼稚的,那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难以成就气候。
折叠避免虚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讲到了不能够把握时机勤奋学习,或者虚度光阴,终将一事无成的后果,也告诫他的子孙后代们不要到时再后悔而来不及。
有恒心、有毅力终将会取得成功,只不过是成功的大小不一样,程度有区别,一旦努力了,把握住了所有的机会,就意味着将来的成功的到来。
只要尽到了努力,哪怕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光辉顶点,也用不着在后悔,因为我们终于成了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的所作所为无悔于时代的要求!一要切忌天天立志,天天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