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甲减的分类是什么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良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常伴有精神障碍,其发生率为25%~30%。
其中因分娩大出血引起者称席汉氏综合征,是指成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各种促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与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不足而发生的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减退相对应,出现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及牙齿脱落、畏寒、皮肤干燥、疲倦乏力等症状。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这些神经症状可以是本病病程中的特征,也可以是垂体前叶分泌的各种促激素不足所致的代谢障碍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所引起的。
对于本病,中医并无相应病名。
从其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看,可将其归为“产后虚劳”、“产后血晕”、“虚劳”、“闭经”、“血枯经闭”和“劳瘠”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可分虚实两种,但绝大部分属虚。
本病由精血耗失而得,脏腑虚弱,以虚为主,而实际上又虚中有实,血虚中有气虚,阴虚中有阳衰,阳虚中有阴失,互相掺杂,同时兼并。
由于产后大出血,气随血耗,血少而不能生精,至气耗津伤,血脱脉空,脏腑失却濡润,四肢百骸、皮毛筋骨失去润泽,致一派虚象。
血虚与肾阴不足,致肝失水涵血养,肝血虚极则生殖器萎缩,月事不下,性事减少,乳汁减少。
此外,产后血少气弱,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或脾肾阳虚寒凝经脉,或滥补致壅,致痰瘀互结胞脉瘀滞者亦非少见,可出现乳房胀痛、便秘、腰酸等。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垂体前叶激素功能的部分衰竭或全部衰竭,临床表现的轻重缓急,视垂体损伤的病因、程度和发展速度而定;大多系多种垂体激素缺乏所致的复合症候群,也可为单个激素缺乏的表现。
通常,垂体前叶组织毁坏在50%以上时,始出现临床症状;破坏在75%以上,症状明显;破坏达95%时,症状常较严重。
起病可隐匿和缓慢,症状有轻有重,病程可长至一二十年,轻者可不易引入注意,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
(1)垂体前叶激素功能不足的表现:性腺功能减退症候群通常是本病最早最显著的表现;此时可有体力衰弱、易于疲乏、精神不振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中医是怎么治疗“甲亢”和“甲减”的??
中医是怎么治疗“甲亢”和“甲减”的?中医是怎么治疗“甲亢”和“甲减”的?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问题1:什么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虽无甲亢病名,但其发病特点、临床证候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
古人将甲状腺肿大类的疾病归为“瘿气”“瘿瘤”,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归属于“瘿气”范畴,定义为以颈前肿大、善饥消瘦、急躁心急、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为主要表现的瘿类疾病。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甲亢的现代病名归类观点。
问题2:中医是如何认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关于甲亢的病因病机,虽各地医家各有偏重,但基本认可其病因与先天禀赋、情志内伤、饮食体质、水土环境等有关,病后失养、外感也可成为其发病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病因为体质与情志。
基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理论和临床探究,甲亢易发生于少阳及厥阴体质之人;甲亢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属于七情致病范畴,而心烦、失眠、抑郁等七情所扰之症归因于肝,长期忧思郁虑,肝失条达致气机郁滞,气不布津,津液输布障碍,易凝聚成痰,痰气凝结于颈项,发为瘿病。
病机:甲亢的病机多以“气”“痰”“火”“瘀”为主,与“阴虚”关系密切。
在脏腑病机方面,多位医家认为肝气郁结为甲亢的主要病机,肝郁进一步造成其他脏器失调,以心、肝、脾尤甚。
由于“气郁”与肝的密切关系,许多学者都以肝为切入点研究本病。
有专家认为甲亢基本病机属阴虚阳亢,但肝失疏泄在本病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问题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特色治疗?治疗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目前临床对于甲亢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
针对郁、热、痰、瘀、虚等将其分为以下5个证候:一是肝失疏泄,肝郁化热,治应疏肝解郁、清热消瘿;二是火炽风动,乘土侮心,治应清肝息风佐以消瘿;三是灼津伤气,阴虚风动,治应益气养阴、息风消瘿;四是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治应理气化痰、活血消瘿;五是气随液脱,真阳衰微,治应益气回阳固脱。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辨证分型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辨证分型
在个案报道中多为阳虚,在15例以上的临床资料中也多按阳虚之轻重分为2~4型。
而对痰浊之表现,由于其并非甲减之主要症候,故临床上未见以此立型的。
综合各家报道,大体可划分为以下五型: 1.肾阳虚衰形寒怯冷,精神萎靡,头昏嗜睡,动作缓慢,表情淡漠,神情呆板,思维迟纯,面色苍白,毛发稀疏,性欲减退,月经不调,体温偏低。
舌淡体胖,脉来沉缓细迟。
本型是甲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系中医分型中之主型。
2.肾阴阳两虚头昏目花,皮肤粗糙,干燥,少汗,动作迟缓、呆板,面色苍白,头发干枯、稀疏、脆弱,声音低嗄,大便秘结。
舌淡苔少,脉来迟细。
3.脾肾阳虚面浮苍黄或咣白无华,形如满月,神疲乏力,肢软无力,手足麻木,少气懒言,头昏目眩,四肢不温,纳差腹胀,口淡无味,畏寒便溏,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或见崩漏。
舌质淡胖,舌苔白滑或薄腻,脉弱或沉迟无力。
4.心肾阳虚形寒肢冷,心悸怔忡,面恍虚浮,动作懒散,头昏目眩,耳鸣失聪,肢软无力,嗜睡息短,或有胸闷胸痛。
脉沉迟微弱,或见结代,舌淡色暗,苔薄白。
5.肝旺脾虚神疲乏力,浮肿恶寒,纳食腹胀,遗精多梦,健忘失眠,口苦心烦。
舌红苔薄,脉来弦缓。
本型较为少见,可能是甲亢向甲减演变过程中之残存的过渡性表现,不是本
病的主要证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一、成年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中年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5~1:10。 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有时可十余年 后始有典型表现。
1.一般表现
易疲劳、怕冷、少汗、动作缓慢、食欲减退而体重增加。记忆力 减退,智力低下,反应退钝,嗜睡,精神抑郁。典型黏液性水肿 的临床表现为: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眼睑浮肿,唇厚舌大,全身 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毛发脱落,指甲增厚变脆、多 裂纹,踝部可出现非凹陷性浮肿。
忧愁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土,或外感邪气,耗伤中气,以致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出现纳呆腹胀、面浮肢肿;气血生化乏 源,则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等。
3.久病伤肾,肾气衰微
久病伤肾,或素体虚弱,致肾精亏损,肾气虚衰,肾阳不足,致 形体失温,脑髓失充,见神疲短气、畏寒肢冷、智能下降等。肾 阳不足,可致心阳亏虚,心失所养,可见心慌心悸、胸闷气短。 病久渐至阳气衰竭,而见嗜睡、神昏等危重情况。
2.肌肉与骨关节
肌肉无力,收缩与松弛均迟缓,暂时性肌痛,肌强直、痉挛,咀 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手部肌肉进行性萎缩。腱反射的 弛缓期特征性延长。关节也常疼痛,偶有关节腔积液。
3.心血管系统
心肌黏液性水肿导致心肌收缩力损伤、心动过缓、心排血量下降。 由于心肌间质水肿、非特异性心肌纤维肿胀、左心室扩张和心包 积液导致心脏增大,有学者称之为甲减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本病 中高发,但因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在甲减时减轻。
4.消化系统
厌食、腹胀、便秘常见,甚至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或黏液水肿性巨 结肠。
5.内分泌系统
性欲减退,男性阳痿,女性多有月经过多或闭经、不孕、溢乳等。 如本病伴发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1型糖尿病,则称 为多发性内分泌功能减退综合征(Schmidt综合征)。
老中医:阳和汤加味治疗甲减,效果明显
阳和汤加味治疗甲减,效果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在现代社会甲减是常见的一个病症,按现代医学原理来看,甲减无法完全治愈的,只能通过服用药物,以及饮食控制达到缓解的效果。
对于甲减,中医里是没有这个名称的,根据传统中医进行研究甲减应该归为中医里的“瘿”、“虚劳”、“水肿”、“胆病”等范畴。
中医认为该病症是因气滞、痰瘀、血瘀所致。
病程的关键在于阳气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阳之所在。
真阳虚弱,使形体寒冷疲倦,表现命门火衰现象。
阳虚现象是“无阴阳不能长”的病理表现。
甲减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眼睑和脸颊肿胀、神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脱屑较多、非凹陷性水肿、脱发、手掌和脚掌发黄,少数患者指甲厚而脆。
根据中医的相关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徐书中医师,使用中医里的阳和汤治疗甲减疗效不错;另一位是国医大师段富津先生以补中益气、肾气丸、五苓散为常用方剂进行治疗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徐书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徐师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主要表现为气短、心慌、怕冷、乏力、水肿,表情淡漠,闭经,阳痿。
徐师认为甲减属于中医的“虚劳”“水肿”等范畴。
本病病机为脾肾阳虚为本,水、痰、瘀血是标。
治疗时以阳和汤加味,收效较速。
【病案】张某,女,53岁。
2012-06-18初诊。
病史:患者得甲减2年多。
曾求治多家医院,一直服用甲状腺片同时也服用相关中药进行治疗。
但未来获明显效果,近日乏力明显来本处求治。
刻诊:形瘦,精神差,甲状腺II度肿大,畏寒,乏力,厌食,脉沉弱、大便干结,舌苔白腻。
甲状腺B超示:回声偏低,明显不均。
甲功检查:T3:14ng/dl,T4:1.0ug/dl,TSH:60uU/ml。
诊断:癭病。
辨证:脾肾阳虚。
方药:阳和汤加减。
熟地黄30g,淫羊藿30g,黄芪24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鹿角胶15g,白芥子10g,炮姜10g,甘草6g、黄附片5g,麻黄5g,肉桂3g。
中医护理知识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辩证施治【优质推荐】
中医护理知识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辩证施治【优质推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导致机体代谢活动下降而表现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以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嗜卧,表情淡漠,浮肿,畏冷,纳差腹胀及便秘等症,且基础代谢率减低为主要临床特征。
根据起病年龄分为三型: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期或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者,称呆小病(克汀病);功能减退始于发育前儿童期者,称幼年型甲减;功能减退期始于成年期者,称成年期型甲减,多见于中年女性。
本病严重者,可发生黏液性水肿性昏迷,预后不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属中医的五迟、虚劳、浮肿等范畴。
辩证分型1)气虚血亏症状:面色苍白无华,神疲懒言,心慌气短,眩晕肢软,纳差、腹胀、便秘,记忆力减退,畏冷。
舌淡,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虚气弱,化源不足,精血虚少,肌肤失荣,则神疲肢软,面色苍白;脑失充养,髓窍空虚,则眩晕,记忆力减退;气虚血少,心肺失养,则心慌气短;脾虚纳运失常侧纳差、腹胀、便秘;气虚损阳,阳气渐弱而畏冷;舌淡,苔薄,脉细为气血两虚之征。
2)脾肾阳虚症状:全身明显浮肿,畏寒肢冷,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纳呆身重,神情淡漠,嗜卧,智力减退,皮肤粗糙,毛发脱落,腰膝酸软,阳痿不孕,或伴胸闷,心悸及气促。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水谷不化,水湿潴留,泛滥肌肤,而见纳呆身重,嗜卧,全身浮肿;脾肾虚弱,真元不足,精血失充,脑髓失养,元神失主测神情淡漠,嗜卧,智力减退;脏腑肌肤失养,则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皮肤粗糙,毛发脱落,腰膝酿软;水气凌心则心悸气促;命门火衰,则阳痿不孕,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均为脾肾阳虚或阳衰之征。
诊断要点1)婴幼儿发育迟缓,厌食腹胀,便秘,嗜睡,皮肤干燥、粗糙,体征可有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等。
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年妇女如见畏寒、乏力、嗜睡、反应迟钝、贫血、毛发脱落、食欲减退而体重增加者,即应当疑为本病。
从中医角度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
从中医角度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甲低,此病在中医学属于“虚劳”、“水肿”、“五迟”等病的范畴。
气血不足的患者多见,患者多呈阳虚气耗之象,多有水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发、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血、女性则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昏迷。
甲低、甲减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肾阳虚;或因外感邪气、饮食不节、多孕多产、手术及药物损伤,机体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亏虚或病程迁延日久,累及心肾之阳,损及宗气及元气,阳气无以生阴,气耗难以化血,以致阴伤血亏,或饮停血瘀而起病。
若迁延日久,引起血脉瘀阻则由气、痰、瘀三者合而交结为患。
中医认为肾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故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与胃共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煦,而肾气充沛,又靠脾胃化生气血之初养。
两者转相滋养,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众多的病例总结治疗分为两个类型:1、气血亏虚型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反应迟钝,纳呆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月经量少或闭经。
舌淡或胖,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补脾温肾。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黄芪30克肉桂3克(后下)大枣3枚随症加减:贫血严重者,加人参6克、阿胶9克、首乌15克,以加强益气养血;腹胀便秘者,加槟榔9克、枳壳9克,以理气通便;伴浮肿者,加猪苓15克、泽泻15克,以淡渗利水消肿。
2、脾肾阳虚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温阳利水,补益脾肾。
甲减类型简介
类型简介临床上,一般以甲减起病时年龄分类较为实用,可分下列三型:①机能减退始于胎儿期或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者,称呆小病(又称克汀病);②机能减退始于发育前儿童期者,称幼年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严重时称幼年粘液性水肿;③机能减退始于成人期者,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严重者称粘液性水肿。
甲状腺(一)呆小病(克汀病):有地方性及散发性两种:1、地方性呆小病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因母体缺碘,供应胎儿的碘不足,以致甲状腺发育不全和激素合成不足。
此型甲减对迅速生长中胎儿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发育危害极大,以致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本症。
某些胎儿在碘缺乏或甲状腺激素不足的情况下有易发生呆小病的倾向,其发病机能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尚待继续研究。
2、散发性呆小病见于各地,病因不明。
母亲既无缺碘又无甲状腺肿等异常,推测其原因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甲状腺发育不全或缺如:可能性有三:①患儿甲状腺本身生长发育的缺陷;②母体在妊娠期患某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血清中存在抗甲状腺抗体,经血行通过胎盘而入胎儿破坏胎儿部分或全部甲状腺;③母体妊娠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或其他致甲状腺肿物质,阻碍了胎儿甲状腺发育和激素合成。
(2)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常有家族史,激素合成障碍主要有五型:①甲状腺集碘功能障碍:影响碘的浓集,这种缺陷可能是由于参与碘进入细胞的“碘泵”发生障碍。
②碘的有机化过程障碍:过氧化物酶缺陷:此型甲状腺摄碘力强,但碘化物不能被氧化为活性碘,致不能碘化酪氨酸。
碘合酶缺陷:碘化的酪氨酸不能形成单碘及双碘酪氨酸。
③碘化酪氨酸偶联缺陷:甲状腺已生成的单碘及双碘酪氨酸发生偶联障碍,以致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合成减少。
④碘化酪氨酸脱碘缺陷:由于脱碘酶缺乏,游离的单碘及双碘酪氨酸不能脱碘而大量存在于血中不能再被腺体利用,并从尿中大量排出,间接引起碘的丢失过多。
⑤甲状腺球蛋白合成与分解异常:酪氨酸残基的碘化及由碘化酪氨酸残基形成T4、T3的过程,都是在完整的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中进行。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妙方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妙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分为地方性缺碘所致“呆小病”、散发性先天性“呆小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也称桥囊氏病)、手术后或放射治疗后甲低。
继发性甲低是由垂体萎缩等垂体病或下丘脑功能障碍所引起,较为少见。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严重者可以闭经、不育,轻者可以妊娠,但有可能发生流产、早产、IUGR、胎死宫内或胎儿出生后成为呆小病。
中医认为本病系先天禀赋不足,复因烦劳过度,或失治误治,损伤脾肾而成。
一、如何诊断1.病史:有甲低病史、甲状腺手术史。
2.临床表现:疲乏无力,纳差,畏寒,粘液水肿,便秘,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反应迟钝,不育,流产,早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史等。
3.化验检查:(1)原发性甲低:TSH升高;游离T4指数(FT4I)降低;T3、T3树脂摄取值(RT3V)下降。
(2)继发性甲低:TSH不高。
二、中医辨证论治1.寒湿凝滞:[证候]妊娠并甲减,出现颜面及四肢虚浮,畏寒肢冷,周身筋骨挛痛,倦怠嗜卧少神,厌食,腹胀,排便困难,舌胖,苔白滑,脉沉迟微弱。
[治法]温阳化湿安胎。
[方药]扶阳理劳汤加减:人参10g、当归10g、黄芪30g、肉桂6g、附子6g、淮山药10g、苍术10g、陈皮6g、生姜10g、大枣10g、茯苓10g、川断10g、杜仲10g、炙甘草10g。
2.脾虚湿盛:[证候]妊娠并甲减,出现面色苍白或蜡黄,且少光泽,怠惰嗜睡,畏寒,纳呆腹胀,气怯懒言,声调低微,亦可见颜面及四肢浮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细。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安胎。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0g、党参30g、茯苓10g、苍术10g、陈皮10g、柴胡6g、桂枝6g、砂仁6g、桑寄生10g、杜仲10g、炙甘草6g。
中医对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施治甲状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甲状腺结节等。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施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甲状腺疾病方面的治疗方法和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
一、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心悸、多汗、体重减轻等。
中医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气虚火旺的证型,治疗上以清热解毒,调和气机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能够平抑甲状腺机能,调节免疫反应,缓解相关症状。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属于气虚血瘀的证型,治疗上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归脾汤、四物汤等,具有补气益血、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3.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痰湿郁结的证型,治疗上以祛痰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逍遥散、消瘰丹等,能够调节甲状腺功能,缓解结节压迫症状,促进结节的吸收和消退。
二、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1.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强调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甲状腺疾病的中医治疗中,辨证施治理论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中医药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来说,中医药的调节免疫功能作用能够温和地调理患者的免疫系统,减少免疫反应的异常,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3. 中医药改善微循环甲状腺疾病会引起机体微循环的异常,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身体各部分功能受损。
中医药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机体的微循环,有助于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促进疾病康复。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内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内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知识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称为低下脑垂体甲状腺功能,是一种由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对于西医内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西医内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知识。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甲状腺素合成障碍、甲状腺炎、手术或放射治疗后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
此外,针对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多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
患者常会出现面部浮肿、皮肤干燥、肌肉无力、疲劳乏力等症状。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月经不调和不孕不育也是常见的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还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通过一系列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判断。
患者通常会抱怨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医生主要关注心率和心律、皮肤湿润程度以及腹部和肌力情况等。
此外,甲状腺功能试验是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手段,包括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抗体等指标。
辅助检查是确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并辅助观察甲状腺的异常改变。
此外,放射性碘摄取率测定、甲状腺显像和CT检查等也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首要目标是补充甲状腺激素。
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水平。
剂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来确定。
此外,饮食、运动和心态的调节也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八种证型中药验方治疗成人甲状腺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
8 个中医妙方专治成人甲减甲减,一种被称为是“沉默的杀手”的疾病,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如下八型论治。
1.脾肾阳虚证主症:素有瘿肿(甲状腺肿大),或瘿肿术后,渐觉畏寒怕冷,或渐感精神疲困,四肢乏力,关节酸痛,身重渐增,皮肤干燥,毛发脱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健忘思睡,神情呆滞,言语不清,举止迟钝,舌淡苔白,脉沉缓。
证属肾阳伤损,脾气失运。
治法:温阳益气,健脾渗湿。
方药:羊靥益甲丸。
处方:制附片9g,干姜9g,茯苓9g,焦白术9g,当归12g,党参9g,远志6g,石菖蒲9g,羊靥60g,泽泻15g,巴戟天9g。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每日2 次。
若四肢酸软、疼痛者,用生黄芪30g、陈皮9g、半夏9g、羌活9g 煎汤送服药丸;若毛发脱落较重,眉梢、头发渐疏者,用何首乌15g、黑芝麻15g、菟丝子9g、羌活6g 煎汤,送服药丸。
2.阳虚湿盛证主症:面色苍白,面部浮肿,面广唇厚,语言喋喋,声调低沉,全身肿胀,四肢厥冷,畏寒怯冷,常欲厚衣取暖,腹痛,腹胀,皮肤粗糙,常有脱屑,肤色蜡黄,小便短涩,舌体淡白胖大,苔白滑厚腻,脉沉迟濡。
证属脾肾阳衰,水湿停滞之阴水。
治法:温补肾阳,健脾利水。
方药:温肾实脾饮。
处方:仙灵脾10g,人参6g,肉苁蓉12g,白术9g,生苡仁15g,白茯苓12g,干姜9g,车前子9g,制附片12g,生黄芪30g。
若小便困难,肤色蜡黄者,加猪苓、茵陈;若体倦乏力者,加生麦冬、党参;若腹痛腹胀者,加大腹皮、木香、草果;若皮肤干厚脱屑者,加玄参、当归。
3.心阳虚损证主症:心虚气促,体温偏低,畏寒,四肢逆冷,心动过缓,心音遥远,心搏微弱,健忘失眠,智力降低,表情呆滞,忧虑不解,或有胸痛气急,心慌烦乱,恐慌等症。
舌淡白,苔白厚,脉沉迟弱。
证属心阳不足,心神失养。
治法:温补心阳,益智醒神。
方药:沉附汤(《朱氏集验方》)加味。
处方:制附片12g,沉香3g,桂枝6g,党参9g,石菖蒲9g,远志6g,郁金9g,茯苓12g,甘草9g,羊靥6g(冲服)。
中医辨证治甲减
智汇大家说-254 - Family life guide张宜君 (眉山市仁寿县运长医院)文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它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由多种原因所引起,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素合成与分泌不足、生物利用度相应不足。
中医将甲减归为“虚劳”病症范畴,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可能和劳倦过度、情志不和等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其病症发生与机体肝、肾、脾三脏均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其中,精气血虚衰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根源。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甲减患者单纯采用西医药物服用进行病症治疗的效果改善和提升不够理想,使得中医辨证医治甲减越来越受到关注。
那么,中医对甲减有哪些认识?又是如何通过中医辨证理论对甲减患者进行有效施治呢?甲减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甲减的主要临床症状基本表现如下:(1)畏寒、少汗、软弱无力、动作迟缓、少言懒动、嗜睡、自感肢体僵硬、记忆力减退、打鼾、反应迟钝、思想不集中、偶有精神失常(比如痴呆、抑郁等)。
(2)体重增加,且面部与四肢存在肿胀变化,尤以下肢胫前黏液水肿常见。
(3)食欲不振,存在便秘、腹胀等症状。
(4)皮肤逐渐变得干燥、粗糙,存在毛发脱落等症。
(5)女性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或闭经,少数患者可出现溢乳等;男性患者则容易出现阳痿,两性患者均可存在性欲减退情况。
(6)出现心慌、气短,偶尔存在心前区疼痛或产生压迫感。
(7)肌肉与关节出现疼痛,手足表现不灵活。
(8)存在耳鸣、听力减退以及声音嘶哑等。
中医是如何认识甲减的?中医将甲减归于“虚劳”“水肿”以及“五迟”等病症范畴,并且患者一旦存在甲减病症后,在临床中会表现出阳虚气弱等征象,且多数患者存在非凹陷性水肿之症,以面色萎黄、苍白,神疲无力,形寒肢冷,表情淡漠,四肢乃至全身出现浮肿,同时伴有嗜睡、头晕、腹胀、纳差等,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贫血,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严重情况下一些患者还会发生危重黏液性水肿昏迷情况,对患者的机体健康状况、甚至是生命安全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威胁。
中医能治疗甲减吗
中医能治疗甲减吗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医疗门诊部,是国立中山医科大学直属专家门诊。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在该院就读并从事革命活动,195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学院命名为中山医科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64所重点大学之一,全国4所重点西医院校之一,1997年,升级为"211"重点大学。
作为中山医科大学所属的甲状腺临床教学专科医院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甲状腺专科专业治疗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等甲状腺疾病!中医学中的甲减中医学中的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减。
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代谢活动下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成人后发病的称为成人甲减,重者表现为粘液性水肿,故又称为粘液性水肿,昏迷者称为粘液水肿性昏迷,胚胎期或婴儿期发病者,严重影响大脑和身体生长发育,成为痴呆侏儒,称呆小病或者克汀病。
中医学中的甲减,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损伤脾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水谷精气不充,脾肾双亏。
久病或新疾,用药不当,苦寒太过,吐泻失度损伤脾胃,耗伤阳气。
过度劳累,房室不节,纵情色欲,损伤肾气,本病主要病机为脾肾阳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减,导致虚劳、水肿。
中医学中的甲减,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由甲状腺、垂体、下丘脑的功能异常引起。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为饮食中碘不足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的增生肥大。
因为碘缺乏,甲状腺细胞过度激活增生以便从血液中吸取更多的碘,最后导致甲状腺增大。
母体在妊娠期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致甲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也都可导致新生儿甲减的发生。
成人甲减最常见原发于甲状腺本身的损害,主要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病)的后期发展结果所致,是40岁以上女性较多患成人甲减病因。
其次因甲亢进行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核素治疗引起的甲减,偶尔见于甲状腺痛颈部放射性治疗后,急性甲状腺炎等,除甲状腺本身疾病外,少数可因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障碍而发生甲减。
甲减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法
甲减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法导读:一旦发生了甲减这种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好尽快采用综合全面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很多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用药法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医认为,辨证属于肾阳虚弱的患者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温肾助阳、益气祛寒。
甲减指的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身体素质会大大降低,因此应该尽快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治疗。
而中医辨证用药治疗加减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也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甲减的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法,供大家参考:(1)肾阳虚衰:属于这种类型的甲减患者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温肾助阳、益气祛寒。
可选用的组方成分包括了党参、黄芪、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熟地、桂枝。
使用方法为每日水煎一剂取汁内服。
辨证加减药物方法:阳虚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同时加用附片、肉桂;性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可以加入淫羊藿和巴戟天。
(2)肾阴阳两虚:对于属于此型的甲减患者来说,使用可以滋阴润燥、补肾益气等作用的药物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可选用的处方成分包括了生地、山萸肉、黄精、菟丝子、苁蓉、首乌、当归、枸杞、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
辨证加减方法:如果患者同时伴随着皮肤干燥症状,可以在方剂中加入白芍、生芪;大便秘结的患者可以同时加入蜂蜜和火麻仁。
(3)脾肾阳虚:属于这种病理类型的甲减患者应该使用可以健脾助运、温肾益气等作用的药物,常用的处方成分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升麻、巴戟天、桂枝、陈皮、干姜、红枣。
辨证加减方法:如果伴随着纳少症状的患者,可同时加用木香、砂仁;腹胀的患者可加入大腹皮;伴随着下肢浮肿症状的患者,可以加用的药物为茯苓、车前子。
甲减的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法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看完后对甲减的防治有所帮助。
患者朋友们在辨证用药治疗期间还应该注意做好各项保健保养措施,尤其要注意放松精神状态,千万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才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中医怎样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
中医怎样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导致机体代谢活动下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此病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嗜卧、表情淡漠、食欲减退、浮肿、畏冷、腹胀、便秘等基础代谢率减低的症状。
中医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属于“五迟”、“虚劳”、“浮肿”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养护失宜或在进行手术、服用碘-131等放射性药物后损伤元阳而导致的。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两个类型,即气虚血亏型和脾肾阳虚型。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两种类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特点及如何选方用药进行治疗。
1.气虚血亏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无华、神疲懒言、心慌气短、眩晕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记忆力减退、畏冷、舌淡、苔薄、脉细等症状。
治疗此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坚持益气养血、补脾温肾的原则,可选用加味八珍汤进行治疗。
其方药组成是:炙黄芪30克,当归、白术、川芎各9克,白芍、熟地各12克,党参、茯苓各15克,肉桂(后下)、甘草各3克,大枣3枚。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也可在药店直接加工成袋装的药液,放于冰箱中保存),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患者若出现严重的贫血,可在此方中加入人参6克,阿胶9克,首乌15克。
患者腹胀、便秘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槟榔、枳壳各9克。
患者若出现浮肿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猪苓、泽泻各15克。
2.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明显浮肿、畏寒肢冷、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情淡漠、嗜卧、智力减退、皮肤粗糙、毛发脱落、腰膝酸软、阳痿、不孕、胸闷、心悸、气促、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等症状。
治疗此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坚持温阳利水、补益脾肾的原则,可选用真武汤、防己黄芪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进行治疗。
其方药组成是:黄芪30克,泽泻15克,熟附子、防己、大腹皮、白术、山茱萸各9克,茯苓、熟地、山药各12克,肉桂(后下)、干姜各3克。
中医治疗甲减处方
中医治疗甲减处方中医治疗甲减,即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根据中医理论,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传统医学方法。
以下是中医治疗甲减的处方示例: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甲减首先需要进行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确定病因和病机。
2. 中药处方:- 阳虚型:主要表现为怕冷、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干姜等,以温阳助火,驱散寒邪。
- 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口干、五心烦热、夜寐不安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生地、麦冬、玉竹等,以滋阴降火,润燥生津。
- 气血两虚型: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等症状。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等,以补气养血,增强体力。
3.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太溪等,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
4.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食用温补性质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核桃等,避免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如西瓜、梨等。
5. 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绘画、书法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7.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药物煎煮:中药的煎煮方法也很重要,需要按照医嘱进行,以确保药效。
9.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需要个体化调整。
10. 配合西医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中医治疗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处方仅为示例,具体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诊断来确定。
在使用任何中药或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中医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王宝林 l 认为 ,本病发病关键 在于元阳不足 ,治 当壮 阳益 气活血 ,用 自拟壮阳益气活血剂 ( 党参 、茯苓 、仙茅、淫羊藿、 炮穿 山甲、巴戟天 、赤芍、生地黄 )治疗 4 9例 ,痊愈 3 例 , 8 显效 4例 ,有效 3例 ,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 . %。余江毅【】 59 2 l 2 自拟温 肾方 ( 淫羊藿、麻黄 、防己、补骨脂)治疗小 鼠因 自身
大量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 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具有肯定 的疗效 。近年来 ,已总结开发 出了较 多新 的
治疗方剂 ,在改善症状 、调节 人体免疫机制等方面都显示 了独 特 的优势 ,临床疗效有 了进一步的提高,且副作用小 ,复发率
低 , 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揭 示 了 中 医药 治 疗 原 发 性 甲减 的 作 用 机
3 结
语
面色苍 白、男子遗精阳痿、女子 月经量少 、舌淡胖 有齿 印、苔
白、脉弱沉迟 。治以温 肾健脾 ,益气温阳 ,采用右 归丸加减或 附子理 中丸合右归丸加减治疗 。 常用药有附子、肉桂、巴戟天、 鹿角胶、杜仲 、山药 、白术 。②心肾阳虚型 :症见形寒肢冷、 心悸怔忡 、腰膝酸软、舌淡舌体胖大 、舌苔滑腻,脉沉迟或见
C C 中医临床研 究 2 1 JM 0 2年第 4卷第 4期
.1 6.
中 医 对 甲 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症 的 认 识 及 治 疗 概 述
Un e sa d n n v r iw fh p t y o d s i CM d r tn i g a d o e v e o y o h r i im T n
[ src] Eilg , a o eei sn rme y e f y o yo i wee i usdtru h h u yo lvn trt e Ab tat t o ypt gn s ,y do p p t ri s o h s t oH h d m r s se,ho g e td feea ti a r dc t s r le u
甲减药膳兼食疗
甲减中医药膳及食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导致体内代谢活动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畏寒、汗少、动作缓慢、精神委靡、肌肉无力、嗜睡、性功能减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一般以20~50岁多见,多见于女性。
起病缓慢。
根据临床症状轻重,可分为重度甲减(黏液性水肿,即由于皮肤被黏蛋白和黏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致昏迷;轻度甲减;亚临床甲减(无甲减症状,血清正常或稍低,TSH明显升高)和暂时性甲减。
属于中医学中的“虚劳”、“虚损”、“水肿”等范畴。
甲减的食疗方法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导致体内代谢活动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对于甲减的治疗,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患者在日常还需注意饮食的调养,这对疾病的控制和恢复起着很好的疗效。
甲减的营养膳食:1、小豆煮鸡汤材料及做法:雄鸡五只去毛、内脏,洗净后入锅,加水、赤小豆100克同煮,炖烂食,并饮汁。
功能:主治甲减,症见面浮肢肿,神疲乏力等。
2、甘草人参汤材料及做法:生甘草10克、人参8克加水适量煎汤。
服300毫升/日,15日/疗程。
功能:温肾益气,健脾助运。
主治脾肾阳虚型甲减。
3、六味地黄粥材料及做法:六味地黄丸100克,红枣10颗,红糖2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熬粥作饮。
早、晚餐服,1剂/日,2周/疗程。
功能:补肾益气,滋阴填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
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
4、山里红鸡汤材料及做法:红花锦鸡儿、山里红适量煎汤服。
功能:平补阴阳。
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症见头晕目花,皮肤粗糙,干燥少汗,动作迟缓,神情呆板,面白无华,头发干枯、稀疏、色黄,声音低嘎,大便秘结,舌淡苔少,脉迟细。
5、红烧狗肉材料及做法:狗肉200克,生姜3片,葱、黄酒、酱油等佐料各适量,加适量水,红烧炖烂食。
功能:温补,主治甲减。
6、生脉桂圆粥材料及做法:龙眼(桂圆)肉50克,人参、五味子各6克,麦冬10克,粳米100克,共加水适量熬粥。
甲低、甲减中医辨证论治
甲低、甲减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甲低、甲减的发生常与以下因素有关:1.情志刺激:由于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肝郁致脾虚,则运化失常,内生湿痰。
2.饮食不当:由于饮食不当,损伤脾胃,中气不足,运化失常,饮食水谷不得运化,痰饮内生;痰湿壅盛,阻碍气机,损伤脾阳。
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弱,日久则肾火滋养,以致脾肾双亏,则见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懒动、全身浮肿等症状。
3.外邪侵袭:多见风热毒邪,从口鼻入侵,毒邪结聚于颈前,则见咽部及颈前肿、痛;若过用寒凉之物,内伤阳气,虽颈部热毒祛除,疼痛消失,但可见发音低沉、怕冷,甚至浮肿等症。
4.手术创作或药物中毒:由于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或服用某些有毒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西药),损伤人体正气,致使脏腑失养,机能衰退,可表现一系列虚损证候。
本病的病程关键为阳气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且为真阳所居。
真阳虚微以致形寒神疲,可见命门火衰之象。
但甲状腺激素之不足是其基本原因,故其病理还涉及肾精不足,阳虚之象是“无阴则阳无以生”的病理表现,是阴病涉及阳所致。
部分病人有皮肤干燥、粗糙、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等症,也是阴津不足之象。
甚至出现肾阴阳两虚的证候。
此外,肾阳虚衰,不能温暖脾土,则脾阳也衰,肌肉失去濡养,则见肌肉无力,或肢体肌肉疼痛。
脾主统血,脾虚则血失统藏,妇女可见月经紊乱、崩漏等症,常伴有贫血。
肾阳不足,心阳亦鼓动无力,可见心阳虚衰的证候,以脉沉迟或缓多见,至此全身温煦功能更差,以致肢冷、体温下降,甚至津血运化失常,聚而成湿、成饮、成痰而见肌肤浮肿。
总之,甲低、甲减这种病,肾虚是其主要病理,其中肾精不足是其根本因,肾阳不足则是关键,病变又常涉及心脾两个脏器,导致脾肾阳虚和心肾阳虚。
中医将甲减分为三类,分别是心肾阳虚、阳气衰竭、脾肾阳虚。
治疗甲减需对症下药。
1、心肾阳虚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角度甲减的分类是什么
甲减是一个较为难缠的疾病,它的治疗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慢慢进行,不能一下就给治好。
但是患上了这种疾病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因为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下面请专家翟章锁介绍一下甲减的出现都有哪些原因。
对于胎儿期的甲减,最常见的还是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由于妊娠母体内缺碘,或者后期合成甲状腺激素功能不全,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胎儿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引发胎儿甲减。
饮食对于甲减患者也是密切相关的:平时饮食的不当,会导致患者脾胃损伤,中气不足,运化失常,饮食水谷不得运化,痰饮内生;痰湿壅盛,阻碍气机,损伤脾阳。
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弱,日久则会出现肾火滋养,以致脾肾双亏,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懒动、全身浮肿等症状。
甲减有哪些治疗方法甲状腺是存在你脖子里的一种腺体,负责人体的新陈代谢。
如果甲状腺出现问题,那么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
相反的,如果甲状腺过分活跃,那么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极度活跃。
甲状腺过度的不平衡很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影响是很慢的。
一、分型论治
1、肾阳虚:症见畏寒肢冷、面色咣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颜面或肢体浮肿,以腰以下为甚,男子遗精阳痿,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2、脾肾阳虚:症见形寒肢冷、面色咣白、神疲乏力、少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余沥不尽,认错尿频繁,或小便不利,颜面肢体浮肿,男子遗精阳痿,妇女宫寒不孕、带下清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迟而弱。
3、心肾阳虚:症见形寒肢冷,心悸怔忡,身倦欲寐,唇甲青紫,肢体浮肿,尿少,舌质黯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
4、阳虚水泛:除具有脾肾阳虚之候外,尚可见全身浮肿,以腰以下为甚,小便量少,胸腹满闷,全身困重,腰膝酸软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印,苔白腻,脉沉迟无力。
5、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反应迟钝,口淡纳呆,大便溏烂,手足欠温,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6、痰瘀阻络:除具有脾肾阳虚证候外,还兼有皮肤粗糙、肢体麻木刺痛等症,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厚腻,脉沉迟涩。
甲减的出现都有哪些原因,甲减有时是由于医源性因素引起的,甲减患者的发病与患者先前进行的甲亢手术或者放射性碘治疗,或者体内碘化物摄入过多、过少,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引发甲减的产生。
婴幼儿有的是先天发育不足而产生的甲减,遗传因素也会导致小儿甲状腺发育缺陷,不能正常分泌甲状腺激素,或者后天甲状腺疾病导致甲状腺功能破坏,引发患者造成甲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