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防洪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防洪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防洪安全问题的现状入手,探讨城市防洪安全的挑战和防治策略。

目前,城市防洪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排水能力不足,一旦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就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发建设导致水源丧失、地表透水性下降,降雨无法迅速排泄,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城市发展过程中,水体和水流的自然状态被破坏,河流被堆填填埋、湿地被破坏等,使得城市无法有效地调节洪水,进一步增加了城市防洪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

增加城市的排水沟渠、排水管道等设施,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内涝风险。

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避免过度开发,保护水源和湿地。

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增加绿地和湿地的比例,提高地表的透水性,减轻降雨对城市排水的压力。

要加强自然水体的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河流和湖泊进行洪水调节。

加强河流和湖泊的治理,恢复自然的水体的功能,提高水体的储能和调节能力,降低洪水的威胁。

还要加强城市防洪安全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能力。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城市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洪水风险,提高防洪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城市防洪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防洪演练和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城市防洪安全人员的培训和配备,提高城市对抗洪水的能力。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加强自然水体的保护和恢复,加强技术支持和管理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城市防洪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现有防汛工作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范围内的洪涝灾害频发。

在中国这个拥有丰富水资源但同时也面临洪涝灾害威胁的国家里,防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防汛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规划不合理:部分地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水文条件,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势低洼或易积水等特点,导致洪水易于积聚并造成巨大损失。

2. 技术缺陷:现有的防汛技术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挑战。

缺乏高效、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以及快速应对措施,使得防汛工作效率较低。

3. 预案不完善:部分地区的应急预案缺乏实操性和操作性,严重影响了抗洪抢险和救援行动。

特别是在迅速疏散、安置受灾群众等方面,预案执行存在困难。

4. 部门协同不畅:防汛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但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并不紧密。

信息共享不顺畅,责任划分模糊,导致救援行动效率低下。

5. 基层调度不到位:防汛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而基层单位在组织、指挥和应对灾情方面缺乏经验与资源。

基层部门的薄弱环节容易成为灾害加重的因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 加强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并结合气候变化模型进行科学预测。

合理设置雨水排泄系统和积水区域,在城市建设设计中兼顾防洪需求。

2. 推进技术革新:加大防汛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监测、预警和救援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全方位覆盖的防汛监测体系,提前预测、快速响应灾情。

3.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注重实际操作和组织能力。

定期模拟演练,加强人员培训和装备设备更新,确保各级应急机构及部门具备独立、高效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4. 加强部门协同:建立联防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

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防汛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制定清晰的指挥体系,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形成合力。

新时代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国土上分布的各个城市所处地势与气候不同,所面临的降水量也不同,因此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洪涝灾害已经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的阻碍,也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针对性的进行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保证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对策1 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河流水位上升,倒灌后淹没河岸附近的城区;二是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不合理、不完善,致使雨洪不能被及时、顺利排出。

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防洪排涝借鉴模式有误我国早期的城市规划防洪排涝模式借鉴“苏联模式”,且其规划思想意识一直延续至今。

但苏联属高寒地区,降雨量少,城市下水道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模式与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地区不相匹配,在我国疆域辽阔、雨水充沛的城市里直接套用高寒少雨地区的城市设计标准,无疑不太合适。

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防洪排涝能力弱化或消失等,为城区防洪排涝留下了重大隐患。

1.2 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迟滞、落后新时代,我国城市呈跨越式发展,棚户区改造与建设的推广运行,致使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郊区变成了都市区,水泥建筑林立,高楼大厦不断崛起,树木、农作物、草地等绿化植被减少,地面坑塘、河道、湖泊等调蓄水面逐渐缩小或消失,地面设施硬化严重,地下基础排水设施建设迟滞、落后。

地表结构的变化改变了雨洪水渗、蓄、净、用、排的循环过程及地下水系的自然格局,使得城市内部水系受阻、整体排水不畅等。

这些都使得城市区域自然肌理遭到破坏,调节雨洪蓄水能力下降,雨水下渗能力降低,高径流系数增大。

特别是硬化地面,即不透水地面,也叫“死亡性地面”,遍布各大城市,给城市防洪排涝带来极大阻碍。

相关研究表明,一般绿地径流系数为 0.2 左右,水泥铺装或沥青道路径流系数为 0.9 左右,硬化地面的排水能力要低于绿地 8倍左右,高径流系数使得雨水迅速汇流、汇集,形成雨洪,一旦雨洪超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就会导致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常见不足及改进

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常见不足及改进

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常见不足及改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地纷纷制定了城市内涝应急预案。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应急预案往往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改进。

一、常见不足1、风险评估不够精准部分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在风险评估环节存在疏漏,对可能导致内涝的因素考虑不全面。

例如,没有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降雨频率增加,或者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老化和损坏程度估计不足。

这导致预案在应对实际内涝灾害时,无法准确预测灾害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从而影响了应急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预警机制不完善有效的预警是城市内涝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但一些预案中的预警机制存在缺陷。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单一,往往仅依赖于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而对新兴的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程序利用不足,导致信息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

此外,预警信息的内容不够具体和明确,缺乏对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关键信息的准确描述,使得公众难以做出有效的应对准备。

3、应急响应行动迟缓在一些城市内涝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的流程繁琐,决策环节过多,导致在灾害发生时无法迅速采取行动。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存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同时,应急资源的调配也不够及时和合理,例如抢险设备和物资储备不足,或者在需要时无法迅速调配到受灾区域,延误了抢险救援的最佳时机。

4、公众参与度不足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往往侧重于政府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的行动,而对公众的参与重视不够。

公众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应急措施不了解,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在灾害发生时,公众往往处于被动等待救援的状态,无法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应急处置工作中,从而增加了灾害损失。

5、后期恢复重建规划缺失一些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只关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而对后期的恢复重建工作缺乏规划。

在灾害过后,如何尽快恢复城市的正常运转,包括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安排。

城市防洪应急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城市防洪应急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区设置 洪水风 险警示牌 ,在警示牌上还要标注好主
意事 项 和 避 险 路 线 ,引导 处 于危 险 的人 员及 时 转 移 ,
中导致死亡 , 根本原因是相关部 门发布 预警不及 时, 宣传 内容没有指 出台风的危害性 ,同时相关群众缺
乏 自我保 护意识 , 该城市的应急处理能力亟待 提高。 加之最近一个时期 以来 ,极端天气 多发 易发 ,大大 增加了城市防洪方面的不确定 因素 ,因此 ,各个城
症 下 药 ,根 据 问题 落 实 方 案 , 重 点 突 破 , 尤 其 要 强 化 对 商 业 中心 、居 民集 中 区 、 医 院 、 学 校 的 防 洪 安
急管理工作 ,提 高城市防洪的预测预报 能力 ,完善城市防
洪 的应急管理制度 , 对发现的防洪安全隐患及 时进行处理。 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 了分析,希望给有关人 士一些借 鉴。
测预报 能力 ,使 用先进 的监测手段强化对城市极其 周 围气 象 站 、水 文 站 的 建 设 ,合 理 进 行 布 局 的 优 化 ,
提高洪 水的预测 能力预报能力 ,进一步扩大监测范
财 产 安 全 。基 于 这 一 防 洪 理 念 就 应 该 进 一 步 加 强 预
降低人 员伤亡 。 对 于 在 城 市 中 的 下 沉 式 立 交 桥 、排 水 口 等 要做 做重 点监测,发现有紧急情况及时落实应急 预案 , 将人 员安全作 为管理的第一位 。强化对抢险 队伍 的 建设,可 以利用多元化 的方式逐渐抗洪抢 险力量 , 基层的消防公安人员,工矿企业工作人员 ,社会 群
城市防洪应急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 步高翔 常立云 鹿丙全
【 摘 要】城市防洪应急管理 中还面 临很 多问题 ,如在 分发挥城 市周边河 、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问题较为严重,城市洪涝灾害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因此,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可以有效降低洪涝对城市的影响作用,使市民免受洪涝灾害的侵袭。

当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阻碍了防洪排涝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分析洪涝问题的成因以及防洪排涝的难点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可以有效解决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本文基于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和认识,对城市防洪排涝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以期为城市防洪排涝的顺利进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防洪排涝;问题成因;解决对策引言城市是高度集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聚集的区域,城市一旦遭受灾害的侵入,必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城市防洪排涝问题需要大力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大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目前,在洪涝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现状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加大防洪排涝的力度,从而降低洪涝的灾害性和威胁性,保证城市的顺利建设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

1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成因分析1.1 暴雨频发且强度加大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各地出现了强降雨的气候特征,而且降雨强度逐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这就导致降雨量过多的地区面临洪涝灾害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给人们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暴雨的频发是城市洪涝形成的直接原因,当城市雨水排放力度不足时,雨水就会出现淤积,导致更高水位的洪水发生,由此就极易造成城市的洪涝问题,对城市将产生摧毁性的作用。

1.2 河道淤塞致使泄洪能力不足城市以及城市周边的河道是城市泄洪的主要渠道,河道的泄洪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

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城市河道及周边河道长期得不到疏通,一些城市管理者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未对河道进行及时的清理,由此导致河底标高上升,河床宽度和深度都缩小,水流不顺畅,因此,一旦出现高强度的降雨,河道就难以发挥泄洪的能力,导致水流的堆积,威胁城市的安全,造成城市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局面。

城市水利工程防洪防涝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改善措施

城市水利工程防洪防涝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改善措施

城市水利工程防洪防涝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改善措施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许多地区的洪灾频率也有所增加,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洪水灾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洪水灾害,主要由大气降雨、大规模冰雪融化、溃坝等引起;二是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雨和暴雨无法及时排泄形成径流所致。

洪水灾害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极大的破坏。

例如,农田作物被淹,房屋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弄清防汛防涝的关键问题,提前设计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洪防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水利工程;防洪防涝;关键问题;改善措施1防洪防涝的关键问题分析1.1城市防洪安全问题靠近河流的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洪水威胁。

这些城市的防洪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也是我国城市防洪工作的重点。

这些城市的防洪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城市蔓延无序,河流两侧扩张严重,排洪空间被大量占用,对洪水灾害的承受能力减弱。

这些城市通常是以水为基础建造的。

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充分依托当地的地理优势,在河流附近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

泄洪空间日益缩小,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此外,洪水灾害一旦发生,经济损失就更加严重。

1.1.2 城市河道堤防工程建设不足,难以满足防洪标准要求,保证防洪安全。

城市海岸堤防工程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的关键工程。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城市的堤防工程不符合相应标准,城市的防洪能力不足,遭遇洪水的风险很高。

1.2防涝的关键问题1.2.1 老城排水管网建设相对较早,建设标准相对较低。

虽然已多次重建,但部分管段的管径仍相对较小。

一旦发生暴雨,道路上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大面积积水。

目前,沙子口地区正在进行重建。

该区域的雨水通过明沟排入附近的水池,但雨水管道不多。

区域内雨水和污水均通过明沟直接排入河道,未经处理将对附近流域造成严重污染。

在雨水管网建设初期,设计单位没有重点设计雨水格栅。

城管城市防汛防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管城市防汛防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管城市防汛防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管城市防汛防涝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防汛设施不完善:部分城市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设施,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城市内涝。

2. 规划设计不科学: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未考虑到雨水的排放和集中问题,导致排水系统的连通性不足,抗洪能力差。

3. 城市污水处理不合理:部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污水难以正常排放,加剧了城市的内涝问题。

4. 监管不到位:有些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的防汛措施和设施的检查力度不够,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城市防汛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设施的投入,确保其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排水,并及时处理雨水。

2.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雨水的排放和集中问题,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增加抗洪能力。

3.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确保污水能够顺利排放,不对城市的防汛产生负面影响。

4. 加强监管和检查力度:加强对城市防汛设施和措施的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城市防汛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 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对城市居民的防汛意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汛意识和应对能力,形成全民参与城市防汛的良好氛围。

处理城市内涝时遇到的困难

处理城市内涝时遇到的困难

处理城市内涝时遇到的困难
处理城市内涝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规模建设与城市更新困难:城市内涝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和升级,包括雨水排放管道、排水渠、雨水花园等等。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大规模的建设和城市更新往往需要庞大的投资和耗费时间,这会增加处理内涝的困难。

2. 城市地势问题:城市内涝的处理受到城市地势的限制。

一些城市具有较低的地势或地势平坦,排水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内涝。

这些地区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造和排水系统的整治,但耗费时间和资源较多。

3. 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完善也是处理城市内涝的困难之一。

城市规划时缺乏对排水系统的考虑,导致一些地区排水设施不足或设计不合理。

此外,城市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如乱倒垃圾、占用排水渠等,也可能加剧城市内涝问题。

4. 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城市内涝的处理造成困难。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强降雨、暴风雨等,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城市降雨模式的改变,城市的排水系统需要随之调整和改进。

5. 社会认知和参与问题:城市内涝问题的认知度和社会参与度不高是处理困难的因素之一。

一些居民可能不了解内涝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缺乏应对和预防内涝的意识。

同时,社会参与度
不高也限制了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社会参与的力度。

总的来说,处理城市内涝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管理、天气变化、社会认知等多个因素,需要政府、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的合作和努力。

一线城市的雨水防涝减灾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线城市的雨水防涝减灾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线城市的雨水防涝减灾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由于天气气候的影响,个别城市的超标暴雨频繁,排涝设施不完善以及应急管理、雨水调蓄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在极端天气下的防洪设施非常脆弱。

建造智慧城市防涝体系,解决存在的城市防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雨水防涝;补短板;防涝体检;行洪调蓄;源头减排一、一线城市防涝减灾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各个城市的强降雨有所增加。

如果在降雨的早中期得不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后果非常严重。

当前,从各个城市的暴雨预警及蓄水到排水过程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一旦发生强降雨,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造成人们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

(一)降雨预测不精确及雨水缓释空间缺乏(1)天气监测预警信息不准确,加大了各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

城市内涝的关键是一些强降雨造成的,每个城市的降雨量都大不相同。

目前,我国各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大多以大空间区域为主,大雨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较低。

大多数暴雨天气预报是基于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

借助天气预报人员的分析判别,天气预报的结果与具体的降雨量有很大差异。

因此,只有准确预测分析,提前做好强降雨对策,才能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城市规模化开发设计。

原有的绿色生态室内空间被破坏,导致雨水接收和减缓能力不足。

由于一线城市人口众多,为了提高商业用地利用效率,城市不断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向周边城市扩张。

随着硬化地面的总面积增加,其渗漏和蓄水作用会降低,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敏感。

暴雨时,城市蓄水更加严重,原有的城市排水管网已无法满足今天的具体要求。

因此,即时高效的雨水储存不仅可以减少暴雨对城市的破坏,而且可以在旱季开发利用,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河流水体遭到破坏,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一线城市的高韧性发展趋势破坏了固有的水体,缺乏防洪效果,主要在大雨发生时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

由于一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改善土地,一些城市采取了河道回填、填埋等对策,断开了城市原有的排水设备,断开了周边城市立即排入河中。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

浅析城市内涝治理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于城市,城市的土地开发与利用逐步趋于极限。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

内涝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对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城市内涝的成因,探讨现有治理策略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1.1 自然因素1.1.1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使得城市面临的降水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这种情况下,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无法迅速排除积水,导致内涝问题的发生。

例如,郑州的“720”特大暴雨事件中,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力,导致大面积内涝。

1.1.2 城市地形和水文特征:城市的地形地势对内涝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低洼地区、河流两岸及湖泊周边等地势较低的区域更易发生内涝。

此外,城市的水文特征,如河流分布、地下水位等,也会对内涝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河道的改造和填埋,导致河道蓄水、排水能力下降,加剧了内涝风险。

1.2 人为因素1.2.1 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合理规划: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大量自然土地被硬化为不透水的混凝土、沥青地面,减少了地表的自然渗透能力,导致更多的雨水成为地表径流。

与此同时,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忽视,未能同步扩容或更新排水设施,导致新建区域内涝频发。

例如,北京市的一些新区由于开发速度快,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每逢大雨即发生严重内涝。

1.2.2 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与现实需求脱节: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于数十年前,设计标准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排水需求。

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原有排水管网的设计能力逐渐无法满足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排水需求,导致排水不畅、管道堵塞等问题频繁出现。

此外,部分老旧管网由于维护不善,年久失修,进一步降低了其排水能力。

1.2.3 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城市开发过程中,绿地和水体的减少使得雨水的自然滞蓄功能大幅降低。

浅谈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措施

浅谈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措施

浅谈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措施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变化,极端性气候灾害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城市洪涝灾害日趋严重,城市的内涝问题日趋凸显,直接影响了城市安危以及市民日常生活。

本文就城市防汛排涝工作的现状以及城市防汛排涝面临的挑战,探讨解决中小城市防汛排涝问题的措施,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市排涝防汛调度的综合管理。

关键词:防汛排涝;城市内涝;应急抢险设备;综合调度;信息化前言一、城市防汛排涝现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地面硬化率的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城市的雨水净流量总和不断增加,城区的排涝系统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现阶段我国城市的防汛排涝工作总体现状如下:1、城市的防涝标准很低,以往城市排水管径多按照0.5年一遇的雨量标准进行设计,许多城市的设计标准甚至低于0.5年一遇。

目前,一般大中城市的排水标准为2~3年一遇,个别城市达到5年一遇标准,挡不住大暴雨的袭击,形成大面积的内涝。

2、城市新区建设速度过快,“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严重,防洪排涝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

许多河道被填平盖房或者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大大减少了城市的滞蓄水量。

3、城市防洪排涝设施配套不足且运行不力,部分老城区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且防洪排涝设施标准低、设施老化。

4、城市防汛排涝设施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维养,排水管网堵塞、破损、积淤严重,排水泵站设备陈旧、效率低下、运行不稳定,大大削弱了排涝设施原有的功能。

二、城市防汛排涝面临的挑战一是在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外洪内涝交织、城市排水能力尚未全面提高的条件下,如何强化城市防洪防涝综合预警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现有排水设施功能、提高应急抢险能力、提升防汛排涝数字化水平,是城市防汛排涝面临的挑战。

二是在GIS技术、远程监测技术和模型模拟技术等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评估排水系统运行状态、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智能化”水平,是城市排水管理面临的挑战。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以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并针对问题从健全和完善防洪排涝管理体系、制定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做好相关配置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讨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对策,以期为保障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标签:防洪排涝;城市;问题;对策1、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1管理职责不明确目前,我国防洪排涝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着重关注工程建设周期,严重忽略了防洪排涝体系管理责任人的职责,从而造成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防洪排涝体系逐渐走向分解。

防洪排涝是一项全生命周期工程,关乎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和安全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管理中,建设单位若将防洪排涝工程肢解成若干小的部分,城市外河道和城市内部排涝管工作的主管单位分别为水利部门、排水管理部门以及城市建设部门,管理的分解不仅会导致责任主体的分解,也会大大增加防洪排涝建设工作难度,最终导致防洪排涝工程在关键时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1.2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化、合理化建立防洪排涝体系之前,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进而保障防洪排涝工程的有序展开。

比如调查规划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目标、不同城市构建防洪排涝体系的方法等。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大部分城市在构建防洪排涝体系时,仍然照搬他国相对较为成熟的建设方法,应用他国相对科学完善的设计方案,从而忽略了我国城市发展情况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现状。

其后果是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我国防洪排涝体系的不完善、不科学。

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一旦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系统的实用性,需要确保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与建设目标与城市整体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相吻合,从而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步伐能够适应城市发展速度。

1.3不完善的配置设施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速度相对缓慢,且处于极度失衡的状态。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经验。

这工作可真是不好做,到处都是问题啊!我觉得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排水设施老化。

就像我们城市有些老城区,那地下管网估计还是几十年前的,好多地方都裂了破了。

一到下大雨的时候,水就堵在那里,根本排不出去。

我曾经遇到一次,某个老街那积水都到膝盖了,老百姓进出都困难,街边的小店铺好多都进水了,损失惨重。

这排水管网就是城市的血管啊,现在血管都堵住了,怎么能行呢?哦对了还有,规划不合理也很要命。

新城区开发的时候,有的建筑就直接盖在排水通道上了。

我感觉那些人就只想着盖房子赚钱,完全不考虑排水的事儿。

你说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就好比你盖房子在河道上,水一来不把房子冲了才怪。

这时候再想改排水管道,成本又高得吓人。

再一个就是维护不到位。

我之前见有些排水管里堆满了垃圾杂物,有的是居民乱扔的,有的是从建筑工地流进去的泥沙。

这就好比人的鼻子里堵住了异物,那不得呼吸不畅嘛。

可是这维护工作又缺少资金和人力,想要全面清理和维护很难。

比如说负责维护的工人就那么几个,怎么能管得过来整个城市的排水管呢?我觉得要改善这些问题啊,对于排水设施老化的,政府要舍得投入,逐步的把那些老管网给换了翻新了。

我知道这需要很多钱,不过可以分阶段进行,先从最容易积水、居民反映强烈的区域开始。

对于规划不合理的,规划部门要严格审批流程,不能只看效益不看后续影响。

有时候虽然拒绝一些项目会得罪人,但为了城市长期发展也必须这么做。

维护方面嘛,一方面要多宣传,让老百姓不要乱倒垃圾,另一方面,我感觉可以增加维护工作的投入,比如多雇一些临时工,定期大规模的清理一次排水管道。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

我也知道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

比如说资金不足,可能就需要看看能不能有一些社会资金投入。

土地开发和排水规划之间的矛盾就要靠政策去调和。

但是不这么做的话,城市的排水防涝就一直会是个大问题。

还有些城市在借鉴其他先进城市的经验,像是采用一些先进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既解决了排水压力,还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呢。

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城市防汛应急预案存在问题一、信息收集和分析不足在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时,必须对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洪水数据等进行充分的收集和分析。

一些城市的预案制定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充分。

这可能导致预案无法准确预测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GIS和遥感技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二、预案内容过于笼统一些城市的防汛应急预案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责任分配。

这可能导致在洪水灾害发生时,相关人员无法迅速有效地执行预案。

因此,我们建议在预案中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并进行定期的演练。

三、忽视社区和公众的参与社区和公众是防汛工作的重要力量。

一些城市的防汛应急预案忽视了他们的参与。

这可能导致在洪水灾害发生时,社区和公众无法有效地协助防汛工作。

因此,我们建议在预案中加入社区和公众的参与机制,如设立社区防汛志愿者队伍,进行公众防汛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四、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洪水灾害的形式和程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防汛应急预案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些城市的预案过于僵化,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洪水灾害。

因此,我们建议在预案中加入灵活应变的措施,如设立应急决策小组,根据实时的洪水情况调整预案的执行。

五、维护和更新不及时防汛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城市的变化和新的防汛经验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

一些城市的预案长时间未进行更新,无法适应当前的防汛需求。

因此,我们建议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预案的维护和更新,定期评估预案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显著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但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对缓解我国防洪抗灾压力、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

为了保证我国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建立并完善城市防洪抗涝体系建设工作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我国城市防洪抗涝建设体系的基本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若干现实影响因素,提出了积极应对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现实问题;解决策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率持续提升。

作为一个承担着庞大人口经济、文化、政治需求的供给集中体,现代城市的职能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发展趋势,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几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极端暴雨天气时有发生,我国许多城市均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状况,这对于我国城市的正常管理建设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优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与完善相关管理体制的是城市管理人员的必要选择。

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主要由城市内部排涝以及城市外部防洪两方面组成,即城市排水与防洪两套建设体系。

城市内部的排水管道系统主要解决城市内部地表径流积累的问题,这一体系划分于市政管理部门;城市外部的防洪堤坝主要是阻挡洪水对城市的不利影响,隶属于水利部门管理。

这两道系统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属于不同的专项规划内容,但共同作用构筑了城市防洪抗灾保护网。

两者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应依据建设城市的实际地理等情况,充分考虑其用地与布局规划需求。

目前,在我国国内城市的防洪抗涝体系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地表径流不正确引导、排水疏导设施老化失修、排水管网系统规划不合理、排水管道设计规格偏低、防洪细节设计不科学、设备管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显著增加了我国城市内部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与影响程度。

浅析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版】

浅析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版】

浅析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有机体,正在发挥着工业生产基地、商品流通枢纽、科教文化中心、对外开放窗口、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多种功能,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中起着先导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地频繁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多次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暴雨灾害,在全球发生的更为频繁,而我国也频频位于受灾之列。

几场大雨,城市变泽国。

我国一些城市因暴雨来袭而成内涝的事件频频发生。

城市看海、马路成河、汽车潜水、市民游泳......排水不畅带来的城市应急管理短板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

城市内涝灾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区域内气候原因,如降雨量大,强降雨多;二是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速度太快,城市建设跟不上,排水系统失效等,一旦发生内涝,影响面越来越大,影响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三是城市应对突发内涝的应急管理能力的欠缺,由于管理不当或反应迟钝而使城市内涝越发严重,最终形成灾害。

在城市内涝发生的时候,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应急体系的不完善、各部门缺少联动机制、应急等级划分不明确、应急处置缺少全局观、应急管理缺少长效机制等。

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应急能力,我们正确面对现实问题,积极研究对策,丰富和完善城市防涝应急管理理论体系。

一、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城市灾害协调机构不够集中我国城市缺乏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城市灾害领导或协调机构。

目前我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基本上是分类别、分地区、分部门,根据灾害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各个环节,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

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职能部门、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在一般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体现出较高的效率。

如有些城市先后建立了抗震救灾委员会、防汛指挥部、防火安全委员会等。

但这仅仅是基于单一灾种的简单合成,在同时发生次生灾害或同时爆发多种灾害时很难发挥作用。

2、城市防涝应急管理的基层建设不足(1)基层组织应急管理意识弱。

浅析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严格按 照标 准 , 尽可能加强河流堤 防的建设 , 提高其抗洪能力。
j 3制 定防 洪 排 涝 意识 淡 薄 主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方 面 : 首先 , 很 多
城 市防洪标准 , 即采取 ] _ 程措施 和非 丁程措施 后 , 城 市所 具 有 的防洪能 力, 一般以所防御洪水 的频率或霞现期表示。此标准 越高 , 防洪安 全性 就越 高 , 可 以抵御 比较稀遇 的洪水 , 但相对 的, 所需投资就高 ; 想 要投资少 的话 , 城市防洪标 准就低 , 但 弊端 是 遇到洪水无法保证其作用 ,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 。因
交通瘫 痪 , 城市 甚至一度 陷于瘫痪 境地 ; 发 生于 2 0 1 6年 夏 季 的
自救意识 。同时 , 一些有条件 的高校 、 研究院所等都可以对防洪
相关课题进行深 入研究探讨 ,创办学 术性 强的防洪类相关报 刊 杂志 , 以此来 全方位地提高我 城市的防洪救灾水平 。
3 2 疏 浚 河流 水 系 , 提 高泄 洪能 力
生, 除此 之 外 , 还 需 要 一 些 较 为 先进 的 技 术 手 段 、 管 理 手 段 加 以
富 此处高度集 中, 可以说 , 城 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辐射 范围的 核心 , 承担 着当地 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城 市一 旦发生灾害 , 造
成 的损 欠 不 可估 量 。截 至 目前 , 洪 涝 灾 害 已经 成 为 危 害 城 市 安 全
论知识与工作经验 , 提 出切 实 可行 的应 对 措 施 , 为城 市 防 洪排 涝 工作 提 供 一 定 的 借 鉴 。 关键词 : 城 市防洪; 问题 ; 对 策
浅析我 国城 市防洪排 涝存 在的问题 及对策
临安 市 水 利 水 电局 方 文 忠

防汛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防汛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防汛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防汛形势日益严峻。

近年来,我国频发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防汛应急预案作为应对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防汛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防汛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1. 预警机制不健全尽管我国在气象、水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预警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预警信息传播速度不够快,导致部分地区无法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其次,预警信息传播范围有限,难以覆盖所有高风险区域。

最后,预警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应急预案不具针对性目前,我国防汛应急预案普遍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即不同地区、不同风险等级的防汛应急预案相差无几。

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地区的防汛应急预案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3. 应急资源配置不合理在防汛应急预案中,应急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一方面,部分地区防汛物资储备不足,难以应对严重洪涝灾害;另一方面,部分地区防汛物资过剩,造成资源浪费。

4. 应急预案实施力度不足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政府对防汛应急预案的实施力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应急预案启动条件过于宽松,导致应急预案频繁启动,影响其实施效果;二是应急预案执行过程中,部分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影响应急响应速度;三是应急预案结束后,缺乏对应急预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5. 社会参与度不高防汛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制定应急预案时,未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导致应急预案与实际需求不符;另一方面,在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参与度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二、防汛应急预案对策1. 完善预警机制首先,提高预警信息传播速度,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预警信息快速传播;其次,扩大预警信息传播范围,确保高风险区域居民都能及时获取预警信息;最后,丰富预警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防汛内涝应急预案总结

防汛内涝应急预案总结

防汛内涝应急预案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防汛形势。

内涝灾害作为城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城市内涝灾害的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纷纷制定和实施了防汛内涝应急预案。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防汛内涝应急预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一、防汛内涝应急预案的现状1. 应急预案的制定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的防汛内涝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级别、应急措施和救援保障等内容。

2. 应急预案的演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内涝应急预案的演练,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各级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演练内容主要包括预警发布、应急队伍集结、抢险救援、转移安置等。

3. 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各级政府积极开展防汛内涝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普及防汛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应急预案的救援保障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防汛内涝应急预案的救援保障力度,配备了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建立了抢险救援队伍,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二、防汛内涝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1. 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不强部分应急预案制定时未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导致在实际应急过程中难以操作和执行。

此外,部分应急预案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操作流程。

2. 应急预案的协同性不足在实际应急过程中,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尚需加强。

有时会出现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分配不均、应急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3. 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不够普及尽管各级政府开展了一定的防汛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但仍有部分群众对防汛内涝应急预案的了解不足,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

4. 应急预案的救援保障不足部分地区的抢险救援物资和设备配备不足,难以应对大规模的灾害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有机体,正在发挥着工业生产基地、商品流通枢纽、科教文化中心、对外开放窗口、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多种功能,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中起着先导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地频繁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多次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暴雨灾害,在全球发生的更为频繁,而我国也频频位于受灾之列。

几场大雨,城市变泽国。

我国一些城市因暴雨来袭而成内涝的事件频频发生。

城市看海、马路成河、汽车潜水、市民游泳......排水不畅带来的城市应急管理短板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

城市内涝灾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区域内气候原因,如降雨量大,强降雨多;二是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速度太快,城市建设跟不上,排水系统失效等,一旦发生内涝,影响面越来越大,影响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三是城市应对突发内涝的应急管理能力的欠缺,由于管理不当或反应迟钝而使城市内涝越发严重,最终形成灾害。

在城市内涝发生的时候,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应急体系的不完善、各部门缺少联动机制、应急等级划分不明确、应急处置缺少全局观、应急管理缺少长效机制等。

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应急能力,我们正确面对现实问题,积极研究对策,丰富和完善城市防涝应急管理理论体系。

一、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灾害协调机构不够集中
我国城市缺乏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城市灾害领导或协调机构。

目前我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基本上是分类别、分地区、分部门,根据灾害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各个环节,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

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职能部门、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在一般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体现出较高的效率。

如有些城市先后建立了抗震救灾委员会、防汛指挥部、防火安全委员会等。

但这仅仅是基于单一灾种的简单合成,在同时发生次生灾害或同时爆发多种灾害时很难发挥作用。

2、城市防涝应急管理的基层建设不足
(1)基层组织应急管理意识弱。

一是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少数基层单位特别是普通群众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对整个应急管理的内涵、作用和意义等缺乏足够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对待防涝应急管理工作的态度。

二是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

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资源掌控和调配能力与行政级别是成正比的,基层掌握的资源相对较少,特别是街道级最基层政权组织,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时,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责大权小”的尴尬局面。

三是应急力量还需进一步落实。

如一些老旧小区周边的排水设施,没有具体人员负责,平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无人知晓,在强降雨发生的时候,基层群众的先期处置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3、各部门缺少联动机制
(1)应急联动缺乏相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

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一些应急措施的采取与否往往不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而是依靠领导人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由于缺乏相应的程序规则和权力对抗规定,容易造成应急权力失控和资源浪费。

(2)缺乏统一有力的指挥调度平台。

按部门、行业或条块建设的信息系统普遍缺乏辅助决策支持功能,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国内大城市的安监局、灾害办、公安110指挥中心等应急机构都建有自己的应急指挥中心和针对各自领域的应急救援体系。

但是面对日益频繁的重大突发事件,尚缺乏面向高层次的指挥调度平台。

现有的指挥系统大都局限于各自的部门、行业和专业管理领域,普遍缺乏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系统功能参差不齐,一旦特大事故超出各自职权范围,就会出现应急处置反应速度慢,应变能力差,信息失真,决策不力,必要的联合行动、技术力量和资金难以按要求及时到位的现象。

二、完善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的对策
1、常设专门的灾害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灾害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减灾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都有指挥灾害应急处理的权利,民政、地震、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在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设置专门城市防涝应急管理机构是完善我国城市防涝应急管理机制的组织保证,是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战略性和规划性,提高应
急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这也有利于城市防涝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

建议在各地方(市、县)设立城市防涝应急管理办公室,平时负责编制应急管理预案,进行灾害应急知识宣传、基础设施建设。

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当地应急管理办公室统一指挥、协调各项应急管理活动,如灾情严重无法由本地应急管理部门独立解决,则上报上级应急管理办公室请求支援,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应急管理物资的资源共享。

2、建立完善的城市防涝应急法律法规
城市防涝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选址、城市规划设计、城市下水道工程、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城市内涝防治演习、城市居民防涝能力建设、城市内涝应急、城市内涝防治相关法律责任。

其中应明确,对于新建城市的选址要有明确的内涝防治要求,对新建城市的排水防涝有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城市规划设计要注意地方排水系统的相互联系,防止各自为政,建立城市防涝的主体排水工程;对于城市积水,要以疏导为主,建设与自然水域有机结合的排水系统。

3、加强城市防涝应急管理的基层建设
首先要注重培养居民的应急管理知识。

在平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对在校学生进行灾害应急知识教育,对社区人员通过社区组织的专题报刊、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教育,培养居民的灾害应急能力。

社区宣传是组织居民学习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急技能的有
效方式,可以通过社区报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居民讨论社区内的灾害应对方案,提出灾害应急设施建设的建议,建设”防灾型社区”。

社区等组织是居民开展自救的有力领导部门。

社区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灾害发生后迅速成立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利用熟悉当地环境、地势、居民的优势,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救。

政府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协商制定本社区的灾害应急规划,制定本社区灾害应急管理的正常法规,完善社区管理制度、规范土地占用和电力通讯设施的架设等,建立社区内建筑物、居民等信息的专门资料库,一旦发生灾害能够利用掌握的资料迅速开展营救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