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个人简介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隈研吾个人简介及案例分析

隈研吾个人简介及案例分析

作品四——高柳町社区中心
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草的屋 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 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 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 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双层和纸代 替了玻璃和铝板。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 都覆以和纸。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 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作品三——马头町广重博物馆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 为这个城市设计一个能 够容纳安腾广重精神和 作品的美术馆。 这个美术馆由很多 木头栅格组成,屋顶和 墙壁都是。随着照进来 的光线的变化,栅格也 改变它的本质:有时栅 格的模式变幻成了一架 固体的半透明飞机,然 而有时,它变化成一架 透明的飞机。而且,这 些栅格在有些日子比其 他时候更生动鲜明地展 示材料和色彩的特性。 通过使这个建筑完全超 越栅格系统,我们想把 它建成光的“传感器” 。
传统的回归。即使回归,也从来不是只撷取一些表面元素, 或徒有其表地怀旧。
作品一——Z58水/玻璃
这个别墅的设计受到“日向邸 ”很大影响,那是布鲁诺· 陶特在日 本留下的唯一作品。这个设也吸收 了陶特的哲学。他从 1933年到 1936年在日本,他一直在称赞桂离 宫。他称赞的原因在于桂离宫是构 成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相的 。 陶特特别注意到了桂离宫与自 然融为一体的构造:屋檐和竹制走 廊。所以在我们的别墅里,温柔覆 盖了建筑边缘的水的缘侧(译者注: 日式房屋中介于室内外之间的走廊 )相当于日向邸的竹廊。此外,铺 水的不锈钢天窗作为屋檐。水面蔓 延出去,连接到太平洋,一个玻璃 在衔接之处。通过重新定义和重建 日向邸哲学,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 系受到了很多挑战,然而仍保持了 它的本质。

竹屋

竹屋

中外建筑艺术设计赏析--长城脚下的公社一、设计师简介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著有“负建筑”、“十宅论”。

他的设计理念很独特“让建筑消失”“反造型”“竹屋”表现了隈研吾对建筑回归自然的精神,其中各种细节的调整可以看出他的精益求精。

二、地理位置北京市八达岭高速路水关长城出口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坐落在长城脚下的8平方公里的美丽山谷。

在“竹屋”的设计中,设计师的设计理念首先是学习万里长城的“建筑方法”,即建筑与用地的关系,试图在这个设计中反映出长城所具有的建筑形态和文化内涵。

他认为“长城是在保留了复杂的倾斜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延绵不断的连续体”,其本身不是单纯的,个体的,而是融入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的一部分。

这座建在狭窄的山岩上的建筑姿态舒展,与环境浑然一体,建筑师大量运用竹子,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竹子包起来,从屋外到屋内,甚至推拉的门窗和为生间的脸盆都尽可能使用竹子,光线透过竹架照射进来, 与深灰色的石头地面、光洁的落地玻璃窗形成对比, 虚实相生,冷暖相宜。

竹子的色彩、质感和纹理被原生态的展现,山风习来, 似乎可以闻到竹子的气息,倍感亲切。

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

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看,竹子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价值观念。

三、隈研吾他在未经修造的斜面上,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将细长的平面形小心翼翼地放了上去”,使得建筑以一种本质的状态存在于自然中。

他还力图使建筑的精度符合建筑场地所固有的“风景的精度”,将建筑“粗矿化”,使建筑与长城以及周边风景的那种粗矿(低精度)达到和谐的统一。

整个房子的形态及材料的选择都表现出基地所承载的内在信息,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之下,竹格栅有秩序的排列,似隐似现,宁静、淡泊,自然而不造做,象征性地表现了长城“墙”的特质,不但谦虚的融入了自然,还成为自然景观中的亮点,令自然充满灵气。

建筑大师隈研吾解析

建筑大师隈研吾解析

建筑大师隈研吾解析建筑自身存在的形体是可耻的。

我想让建筑的轮廓暧昧化,也就是说,让建筑物消失。

——隈研吾他曾是日本现代建筑的后起之秀,却在后现代主义的道路上走得更狂更远。

他曾遭遇重大挫折,却因祸得福站上世界之巅。

正负对撞,化整为零。

他用神奇的魔法,给一个个建筑作品披上了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

他用质朴的材料,醒每一个人对自然最原始的渴望。

用天然纯净之心,将时光细细雕琢。

他,就是隈研吾。

隈研吾(生于1956年8月8日)是在日本当代最著名建筑师之一。

他在21世纪对日本传统建筑元素的重新诠释包含了对天然材料运用、建筑的光和轻盈以及强化而非统治的建筑的创新。

他的建筑与多数日本当代作品不同,没有通过简单的手势试图淡入周围环境,而是试图采用传统元素让建筑仍然联系到其所在的地域中。

这些传统元素与高科技的混合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被证明是流行的,甚至在他他最近在中国和西方的作品中。

隈研吾出生于横滨,于1979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在当地工作几年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研究,直到1986年他的第一次实践”空间设计工作室“,之后的1987年他又成立了工作至今的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并且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他早期的作品充满了后现代趋向,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上世纪90年代“失去的十年”中环境无法支持这样奢侈的建筑。

与他的许多同行出国深造的选择不同,隈研吾借机寻找与小规模较小的工匠的联合,这重振了他的风格,关注点从大图景变化为小元素的重复使用。

这也是让他注重重塑天然材料的机会。

传统的日式建筑非常关注节奏和轻盈感,但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天然材料达到这个高度则会限制你的材料搭配。

因此,隈研吾开始采用如石头一般的材料,将它们当做轻盈的木材或玻璃,将材料切成薄片并作为粒子来利用。

他的那须石头博物馆(2000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当地的石头打造了柔软多孔的墙,让光在其中穿梭。

隈研吾的其他著名建筑包括长崎县立美术馆(2005年),浅草文化旅游中心(2012)以及中国的长城公社(2002年)。

隈研吾_精品文档

隈研吾_精品文档

隈研吾隈研吾:现代建筑之美引言:隈研吾(Kengo Kuma),一个备受推崇的日本建筑师,以其极富创造力的作品和对自然材料的独特运用而闻名于世。

通过将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他致力于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本文将介绍隈研吾的背景、他的设计原则以及一些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一、背景:1. 个人背景:隈研吾于1954年出生在日本岐阜县,现为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

2. 教育背景:他在东京大学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并在美国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

3. 职业经历:隈研吾曾在纽约工作多年,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建筑的设计理念,这对他后来的设计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设计原则:1. 自然与建筑的融合:隈研吾坚信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他的设计常常融入了自然元素,例如利用纤细的木材构造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亲和。

2. 回归本质:他倡导采用简洁的材料和纯粹的形态,力求将建筑还原到其最基本的本质。

这种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使他的建筑作品不仅能够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同时也展现出内在的美。

3. 材料的运用:隈研吾偏爱使用自然材料,例如木材、竹子等,他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使建筑呈现出温暖、柔和的感觉。

三、代表性建筑作品:1. 鸢嘴草庙堂(Kumamoto Artpolis):这是一个位于日本熊本县的庙堂,建筑外形细长而曲折,仿佛一株高耸的鸢嘴草。

隈研吾将竹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运用了传统的竹结构技术,使建筑在视觉上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2. 东京森美术馆(Tokyo Olympic Stadium):这是隈研吾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他将建筑与周围的公园结合起来,使整个场馆呈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它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石材,营造出一种温暖、人性化的氛围。

3. 过去未来博物馆(Museum of the Future):这是隈研吾在迪拜设计的未来博物馆。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创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效果。

内部空间设计了多个自然光线透过玻璃照射进来的开放空间,使参观者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1. 隈研吾是谁?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物——隈研吾。

如果你对建筑有点兴趣,肯定听说过他。

他是个日本建筑师,设计风格非常独特,能把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起来。

就像你在看一部老电影,但突然发现里面加入了超级炫酷的特效一样。

隈研吾的建筑设计不仅看起来像是从梦中走出来的,还能跟自然融为一体,这才是他的绝技。

你可能会想,这家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别急,我们接下来就会深入探讨。

2. 隈研吾的设计风格2.1 自然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首先,咱们来说说他的设计风格。

隈研吾可是把自然和现代结合得天衣无缝的高手。

他的建筑常常让人有种在森林里穿行的感觉。

比如说,他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外观就像是用竹子编织的,大伙儿看了都觉得这设计好像能跟自然合二为一。

在他的作品中,木材、石头这些自然材料总是被巧妙地运用,看起来不仅有质感,还特别有历史感,就像你在看一幅古老的画作但却是用现代的技法创作的。

2.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且,隈研吾特别注重人的体验,他的建筑设计往往是围绕着人的生活来展开的。

他喜欢把建筑设计成一个人们可以自然地交流、互动的空间。

就像他的“北九州现代美术馆”,你可以看到设计师特别在意访客的流动路径,怎么让人走起来更舒适,甚至连坐在哪里休息都经过精心考虑。

这种设计理念,就像是为了你特别定制的服务一样,让你感受到特别的关怀。

3. 隈研吾的经典作品3.1 杭州“腾讯滨海大厦”说到隈研吾的经典作品,那可真是不胜枚举。

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杭州的“腾讯滨海大厦”。

这座大厦的外观设计得像是一朵盛开的花,光看外面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自然气息。

而且,这栋楼不仅美观,还特别环保,采用了很多可再生的材料。

真的很棒是不是?它在大厦和环境之间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一片现代的森林。

3.2 京都“东福寺塔头”另外,不能不提的还有京都的“东福寺塔头”。

这座建筑是隈研吾对传统寺庙建筑的现代演绎。

隈研吾 负建筑 简介

隈研吾 负建筑 简介

隈研吾,1954年出生,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在建筑界被誉为“新弥生派”的代表人物,其设计有着日本艺术品般朴素优雅的形式美。

他曾受邀参加了“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设计了竹屋。

一.书名解释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新作《负建筑》,一经出版,就在业内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时间《负建筑》成为建筑设计领域里的畅销书目。

《负建筑》也是隈研吾的代表作。

可能大家会对这样的一个名字感到奇怪,负建筑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负建筑”,顾名思义就是“胜建筑”的反义词。

建筑作为凸出来的超大物体,它打破了自然物理结构,一定程度破坏了生态平衡,割裂了与自然界的天然联系,与文化出现差异性。

高大的建筑,往往浪费资源巨大,加上,建筑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性,赋予了人类对征服自然的心理。

所以建筑,总是以“胜”的姿态的出现。

而负建筑,则表现的是,安静、与自然融为一体、还原建筑本身的建筑。

是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建筑。

该书的序言将负建筑,理解为适宜的建筑,我认为解释为“和谐的建筑”,或许更贴切一点。

这就是本书书名的定义。

二、内容介绍《负建筑》一书是隈研吾在1995年以后发表的文章的文集。

在第一节《分割、批判、形式》里,主要讲解了建筑存在,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形式?1.在隈研吾看来,建筑令人生厌主要有三点理由:一是体积庞大,越建越大,越大越障眼,也越受到人们的厌恶。

二是对物资消耗巨大,地球资源有限,并开始枯竭,对资源浪费巨大的建筑没有理由不受到人们的厌恶。

三是不可逆转性——一旦完工就不可能轻易拆除。

建筑的长寿,与人的生命相比,似乎是在嘲笑人类短暂的生命,由此可见,建筑物这种时刻张扬的不可逆转性实在令人生厌。

但反过来,由于以上三点,又是建筑长处,与其他事物相比,强者的建筑毕竟显的稀少,因此又能得到宽容。

2.论述经济、政策对房屋建设的影响。

从分析了欧洲的公共集体住宅和美国住房贷款抵押政策,重点分析凯恩斯主义的“大建筑方案”的利弊。

隈研吾

隈研吾
• 20世纪的建筑师都偏好使用对比,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新”,“新”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石材美术馆没有用这种野蛮的 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渐变这种 温和的方法。
一个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一般的设 计都是按照日程论的方式进行,一开 始有一个大的框架,有一个总图决定 布局,然后是平面图,再慢慢细化,在细 化过程中决定细部。
隈研吾的作品似乎溶化成既没有轮廓鲜明的边线,又没有突出的焦点 的无限的混合物
石头博物馆
水玻璃
• 隈研吾的建筑与它们的环境和平共处,并且不试图破坏或战胜它 们的直接背景。
• 它们的构成简单、直接,并且尊重一直在这儿的东西。隈研吾设 计的博物馆、神庙和住宅,大部分建筑在日本,使用本地的材料。 这些材料是泥土、木材、竹子、石头和脆弱的米纸。在它们的水 平方向和垂直线构成的标准建筑物上,这些占突出地位的小规模
的诗一般的建筑物,暗示下降的雨水或很快经过的水流。
中川町马头广茂艺术馆
竹屋
• 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 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
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
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
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
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 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适应现代流动性的生活 (透明性)
密封处的处理
更有透明性
用渐变修复割裂,限制是万物之本,限制孕育一切。 而且,自然就是限制的别称。
——《自然的建筑》
——
作 品 分 析 石 材 美 术 馆
20世纪是怎样的时代?——是混凝土的时代
混凝土的随意性 ——可以做出任何造型
——就如同我们在制作模型一样 在图纸上画出自己想要设计的外形轮廓,只需在里面填进混凝土
建筑施工的真实情况———— 建筑物的奢华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

隈研吾建筑作品及介绍1. 隈研吾是谁?要说到日本建筑界的大腕,隈研吾绝对是个不能绕开的名字。

咱们都知道,日本的建筑风格一向有点特别,什么“和风”啊、“现代”啊,总之就是别具一格。

而隈研吾,这位设计师,可谓是现代日本建筑的代表之一。

他那种用自然材料和独特设计理念,常常让人看了都不禁感叹:“哇,这居然是建筑!”1.1 隈研吾的设计风格隈研吾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用几个词概括:自然、亲密和独特。

你看他的建筑,不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像是跟周围环境有个小秘密似的。

比如他特别喜欢用木材和石材,这种材料不仅能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还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简直就像是穿了一件舒适的毛衣一样,让人感觉特别放松。

还有,他很注重光线的运用,通过各种巧妙的窗户和墙面设计,把自然光引入室内,真的是让整个建筑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1.2 隈研吾的代表作品说到隈研吾的代表作品,咱们首先得提一个,那就是他设计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这个建筑位于东京的浅草,外观一看就知道是不一样的。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的日式纸灯笼,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巨大的灯笼悬挂在街头,真的是别具一格。

你站在远处一瞧,哇,怎么这么有趣的建筑?再近点看,细节的处理就更让人惊叹了。

那些木条的层叠设计,简直像是用心雕刻过的艺术品。

再来说说“上野东照宫表门”。

这座建筑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元素,外观上有点像是个大牌子,但是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木板,都经过精心设计,让人一进门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氛围。

特别是那精致的木质细节,真是让人不得不低头致敬。

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个观光地,更是个能让人静心的地方。

2. 隈研吾的建筑理念2.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隈研吾的建筑设计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他总能把自然和人文完美融合在一起。

他喜欢让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面上长出来的,尽量少用那些过于冷硬的现代材料,而是用木材、竹子等自然材料,创造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你可以看到他设计的建筑总是能融入周围环境,不会显得突兀。

隈研吾建筑思想与作品分析优秀课件

隈研吾建筑思想与作品分析优秀课件
《十宅论》: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
5
——
负 建 筑
在 消 除 建 筑 界 线 中 的 三 种 策 略
6
《负建筑》一书,作为隈研吾本人 的建筑宣言,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建 筑创作的内容,而更多的偏向社会 学以及建筑历史学范畴的评述。那 么,何谓“负建筑”,他只是在序 言当中淡淡的讲出要建立一既明快 又能承受各种外力的建筑。而在后 来与朱锷的对话中,隈研吾给自己 所说的“负建筑”下了个定义—— 因地制宜的建筑。 他主张建筑设计从建筑物所在的场 所出发。他把场所定义为各种素材, 以及围绕各种素材展开的生活。这 个素材包括自然景观,城市景观, 人文景观等。因地制宜的建筑是按 照不同的场所,设计不同的建筑。
14
室内:虽然竹屋里的家具与设备足够现代, 但是无论从哪一处细节都能感受到一缕淡淡 的禅意。比如屋内的石板桥、非常日式风格 的盆栽甚至是卧室里散放的蒲团。
15
道可道——四川新津 志博物馆
项目概况 建设地点:四川成都新津老君山山脚 建筑层数:地上3层,地下1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 建筑造价:3000万人民币 用地面积:2580㎡ 建筑面积:2353㎡ 设计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12月 建设周期:2010年1月~2011年12月
在堪察了基地周遭环境后,隈 研吾尝试將长城特有的“就地 构筑”方式运用到此设计中, 他保留了坡地凹凸不平的地面 ,小心翼翼的將分段的細长平 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 一個完整的连续体。
将长城的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 上,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 。 用竹子做材料,视竹子的密 度与直径,它提供了各种不同 的空间分割。我们决定放置一 个竹子墙,就像长城一样沿着 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

隈研吾——负建筑

隈研吾——负建筑
传承
创新与传统的 结合:将传统 建筑元素与现 代设计理念相 结合,实现创 新与传统的完
美融合
负建筑理念的意义
05
与价值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强调建筑与环 境的和谐共生, 注重生态环保
强调建筑与人 的互动关系, 注重用户体验
强调建筑与文 化的融合,注
重地域特色
强调建筑与科 技的结合,注 重创新与可持
创新构造:采用新型结构、技术,如悬挑、折叠、旋转等,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强调功能性: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人文与历史的传承
尊重历史:在 设计中保留历 史遗迹,尊重
历史和文化
融入自然:将 建筑与自然环 境融为一体, 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注重细节:注 重建筑细节的 设计,体现人 文关怀和历史
尊重自然环境: 尽量减少对自然 环境的破坏,保 持生态平衡
采用环保材料: 如木材、竹子、 石材等,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融入自然景观: 如将建筑设计成 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的形状和色彩
空间与功能的优化
利用自然光:通过天窗、落地窗 等设计,让自然光进入室内,减 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功能整合:将多种功能整合到一 个空间中,如客厅、餐厅、厨房 等,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对社会文化的贡献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可持续发展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强调建筑与社区的互动,促进社区参与和社区发展 强调建筑与文化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负建筑理念在实践
06
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某住宅设计
设计理念:以自然为灵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特点: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强调建筑的自然质感 空间布局: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融合,创造开放、通透的空间体验 环保理念:注重节能、环保,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如太阳能、雨水收集等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作者:11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c班某某某学号:11xx03030xx一、建筑师简介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生于1954年,其作品惯用竹子、木材、泥砖、石板、和纸等自然建材,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的风格,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

其设计理念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隈研吾也将其作品与建筑理念写入作为畅销书的著作中。

二,建筑材质产品的材质有时能很大地影响人们对产品的看法,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善于采用各种建筑材料,竹木材质的自然、温和、典雅,石质的朴实、庄重、威严,玻璃制品光鲜亮丽和现代感都能让作品散发出材质特有的气息。

更何况也许对于东方设计师来说,木竹之类的传统建筑材质更能引起人心中的共鸣;而新兴起的金属玻璃制品,则能够代表时代向前发展的脚步。

隈研吾注重建筑能表现出来的自然与亲切感,建筑能体现的自然与亲切能体现材质上。

隈研吾的家具屋是由竹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构成的,据说为了使建筑更加坚固在作为梁和柱的竹子中加入了混凝土,竹子只是让建筑与自然更趋向融合的外壳。

而且竹屋使用的竹子是经过传统方法用油浸泡,从而使建材、建筑更加坚固和结实。

山林中竹子建造的房屋,是隐士般的平和,又有一种坚韧。

竹屋而莲屋里的水元素则是附加的柔和。

具有东南亚的吊脚楼的感觉。

水流在房子和地面之间,制造出环绕的效果。

在石料,不锈钢和玻璃的“硬朗”下,捧着莲花的水池展现出柔软,整体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

池水的灵动使莲屋仿佛有灵性的仙子,就连池中的石块都像是浮在水面上。

宁静得富有东方的禅意。

就算石质和钢管代表了现代风格,那也是不改优良传统的东西结合。

莲屋口腔博物馆外部局部位于日本爱知的GC口腔科学博物馆则是完全由木质构成,犹如玩具般的构造更让人感到童趣。

用传统的办法使木条固定而不使用钉子,精密的构造让人相信。

古意中透出智慧,木质中透着传统。

日本由于多地震发展的木造建筑发展的结果和人类才智的体现,更能代表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高柳町社区中心是建筑师在日本的作品,透着浓浓的日式风情。

隈研吾建筑中的材料运用分析

隈研吾建筑中的材料运用分析
因安此养, 寺特木天定如场来然所坐素的像素收材材藏:也设是施丰必浦定具粘有土该场砖所的特性。
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但其目的最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造型。
高柳町社制区 作方法(原始技法):将泥和草的混合物贯注到一个薄木板做成模子中制成砖,现规格为 360 x 325 x
安藤广重美术馆
近代社会,人们自身延续下来的地缘和血缘遭到破坏,近代家庭作为孤立的个体漂泊,没有明确的形式,因此希望混凝土这种坚硬的材质来给予家庭安定感。
”存在“是某个内事物气被候创造条的件结果就,可即生以产得的到结果满。足 。
混凝土背后的社会文化 安养寺木如来坐像收藏设施
困境: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运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填上粘土砌块
作者认为”自然的建筑“是建筑在场所中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能够带给人幸福感。
实例分析
高柳町社区 安藤广重美术馆 长城脚下的公社 水玻璃
高柳町社区
高柳町社区
天然素材:手工和纸 制作方法(原始技艺):用魔芋胶和柿漆做防水处理,制作成双层和纸,同木材一起成为建筑的围合材料 地点:日本柏崎市高柳町的原型村落 设计构思:这个村中保留了大量的茅草屋顶民居,屋顶的比例非常大,在这样原始优美的村庄中嵌入钢和玻璃
‘“负建筑”不是失败的建筑,而是无中生有、 以柔克刚,表面上是对“强建筑”的一种示弱,实 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
——原研哉 负建筑的人性化“令失去安全感的现代人感受到
20世纪是怎样的时代?
是混凝土的时代
1. 混凝土的随意性 1.1 不挑剔场所
材料普遍、施工方式简单、一项技术统治全球
1.2 造型的随意性
隈研吾
三个阶段
1.带有批判特色的后现代主意风潮期
1970年,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西方世界,日本也 出现了黑川、矶崎新等建筑师。1991年,隈研吾为马自 达公司设计的M2项目,被贬为“都市恐怖主义”,是日 本泡沫经济崩溃前建筑师追求标新立异的最疯狂表现。随 着经济泡沫破裂,“M2”成为殡葬场。

隈研吾

隈研吾

隈研吾kengo kuma 狮子座1954年盛夏出生于神奈川。

在东京的教区长大。

最初一家人住在20年代的日体旧式房屋里。

用途和石头堆成的墙壁。

高高的木头房梁和竹子,是隈研吾儿时记忆中最熟悉的部分。

隈研吾的祖父是一位医生,平日的爱好就是在院子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

正是小时候与花草打交道多了。

他——了些许植物学知识。

对纯自然材料的这种眷恋,一直影响了他许多年。

正如那句名言“一个好的建筑师,也是一名好的植物学家。

”人们最早认识隈研吾,起于长城的竹屋。

他利用竹子建造出独特的空间。

这种质朴的材料,仿佛打造出一条时光隧道,连接过去与未来。

竹屋的内部被不同直径的竹子排列而成的竹墙和竹柱分割为各种不同空间。

竹墙界定了空间却遮挡不住视线,阳光透过竹子的缝隙射入,虚实相生,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置身其间,四周山色尽现眼前。

长城下的公社,隈研吾的竹屋,他的感觉不像是一栋房子,更像是自然景观中的一个片段,他的竹屋也在长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空间的这种解读,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用外墙来区分内外的空间,而是成为一个有墙的存在而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隈研吾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这不是山,这是我的建筑。

”在我看来这是多么嚣张的一句话,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没错,这是不是山,这是他的建筑。

在这里,他的竹屋是跟山坡长在一起的。

沿着山坡地势,在长城的脚下,想变魔术一般,营造了恬静的竹屋,抛弃了现代文明的喧嚣,竹屋激活了一个民族的中国梦。

真正实现了“结庐在人境。

”优秀的建筑作品无处不体现着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就像每个沉浸于建筑设计中的大师一样,他们所求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自然舒适,更是心灵上的怅然回归。

他们都是生活的“着装”,"——“和“绿意”的搭配,空旷的几何体与简单的家具搭配,一切都透着极简的美,丝毫不感空荡——对他来说,不过是尺度上的大小。

比例上的问题而已。

有了他的思想成就,就做什么设计都无所谓这位建筑大师最善于发挥的材料是原始质朴的光辉,他的加加减减之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不着痕迹,世界却已然改变。

极简主义风格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人物简介

极简主义风格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人物简介
• 如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牌奖、美国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奖等
• 这些奖项进一步证明了隈研吾在建筑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2009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 这是对隈研吾建筑成就的高度认可
• 隈研吾成为日本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建筑师
隈研吾对建筑界的创新与贡献
隈研吾的极简主义建筑风格,为建筑界带来了新的启示
极简主义风格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隈研吾简介及设计风格
隈研吾的生平与背景

195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
• 父亲是一名建筑师,对隈研吾产生了很大影响
• 在东京大学学习建筑,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
• 1987年成立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 采用自然材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注重光线与通风,提升建筑的舒适度
自然与人文的平衡
• 尊重原有环境,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 强调人与建筑的互动,使建筑更具人性化
• 融入当地文化,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空间与功能的统一
• 通过简洁的线条与几何形状,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 强调开放性与灵活性,使建筑适应多种功能需求
• 融入东方哲学与西方建筑理论,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 采用自然材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隈研吾对建筑设计的持续影响与贡献
隈研吾的极简主义建筑,将为建筑界带来新的启示
• 通过简化空间与功能,使建筑更具实用性
• 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平衡,提升建筑的舒适度
• 注重细节与工艺,提升建筑的品质感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将持续影响建筑界的未来发展
05

隈研吾案例分析_图文

隈研吾案例分析_图文

竹子在作为其原生态的时候,给人一种很强的柱 子感觉 \因为竹子是一个很容易裂的材料,如果 要做支撑结-负建筑
保温功能
光线---空间感
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其目的最 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造型 。勒·柯布西耶做混凝土的造型建筑,密斯追求透明 性,但其本质是以玻璃的造型体与自然进行对比。
2001 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
2000 “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
1999 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
1999 设计奖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为凹陷隐蔽的 形式。
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 为凹陷隐蔽的形式
在原来山顶公园的地面上 ,筑造一个剖面呈U字形的 混凝土构造体,然后在上 面堆土、植树,恢复山的 原来形状。/ /采用了造型 的逆转形式,建筑的形态 被抹消了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隈研吾案例分析_图文.ppt
个人资料
出生年月:1954国籍:日本 专业:建筑设计
个人概况:【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 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 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和1995年威尼斯双年 展“日本馆”等,并赢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 (2002)、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0)和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等。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

“这是一个以桥形设施连接两个公共建筑的项目 ,这两个公共建 筑长期被马路阻隔。它的功能不仅是两个建筑之间的通道,同样 也是住房和工作间,是艺术家创作中心的理想地点。在这个项目 中,我们挑战一项由小部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参考古代中国和日 本经常使用的悬臂结构。它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因 为你可以不使用大尺度的材料来实现一个巨大的悬臂结构。”
长冈市政厅 2012年
长冈是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旅游型小城 市,这里的市政厅被隈研吾塑造成了一 个带有顶棚的开放广场,能够让人们经 常在此聚集、相遇。在这里,办证反倒 成为一个很小的功能,5000人的体育馆 位于其中供人使用。
在建造时,甚 至征求孩子们 的意见,并依 据他们的意见, 在市政厅内种 上了许多树木。 由于市民对于 它的满意度非 常高,使用频 繁,也让这幢 建筑有了极大 的活力。
浅草观光文化中心 2012年
浅草观光文化中心位于东京早期木结构建筑保留最多的地区,隈研吾 在这座建筑上,也大胆地使用木头。他纵向排布木头,来让建筑显得 纤细、透明,还可以滤减光线,使之更加节能。在文化中心的顶层, 你还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遥望浅草寺对面的东京晴天塔。隈研吾说: “这里是东京最棒的地方!”
“我的老师们总会批评丹下健三的作品太过宏大,他 们认为,尽管丹下健三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但城市 并不需要里程碑式的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人性的 空间。” 人性空间远高于里程碑式建筑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2015
博物馆坐落于中国美院的象山校区。博物馆的 建筑形式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呼应,以温和的 形式嵌入到绿色环境中。为了将建筑与景观相 融合,建筑物的屋顶由一些废弃的屋瓦覆盖着, 使建筑别有一番当地乡村小镇风情。
“竹屋” 2002年
按传统做建筑,首先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 但“竹屋”建在一条山沟上,“如果平整土地,会破 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隈研 吾充分地利用地形,“竹屋”的下一层在山沟的底下, 上一层在山沟的上面,外表用当地的竹子包围。

对隈研吾的分析

对隈研吾的分析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隈研吾极力避免混凝土却对自然材料的研究与创新充满热情广重美术馆利用了当地的杉木芦川石材美术馆利用了当地产的石材高柳町的阳乐屋和三得利美术馆利用了看似柔软的日本和纸长城下的竹屋利用了中日文化中柔弱却充满力量的竹子这都是隈研吾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创造出以柔克刚的建筑的典型例子
隈研吾
日本建筑大师分析介绍
在内部空间的构造方面 是更显优雅清静.
THANK YOU
Just use it for f,同时也突出了整个 建筑倒三角的形式特点。地面与天花板之间被玻璃板包围 起来,为公共大厅和每个展厅提供了向外观景的良好视野 。
关注过建筑师隈研吾的“莨。 茶室”,那是他为北京798的深 圳梁子服饰做的展品。对于他 的最有特色的杰作之一“莲花 屋”,结合日本古典文化和西 方现代文化,独特的垂直相交 式楼层的特点和房屋与自然景 观的完美融合,还有那种通过 结构和色彩的搭配,使房屋本 身和自然之间被完美打造的那 种平衡感。
建筑作品
梼原木桥博物馆
由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位于日本高知县。这个方案将日本传统美学 与当代建筑语汇相结合,力求让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和谐共处。
KOMONDOR

这个好像漂浮在空中的建筑由无数相互交织排列 的木梁架组成,所有结构都由建筑底部的一根中 心支柱支撑。博物馆两头设有两部全玻璃升降电 梯,这两个透明的玻璃长方体被巧妙的掩藏在背 后的植物景观中,突出了全木质结构的建筑主 体。
著作思想
著作
隈研吾的“负建筑”,是消弭了建筑和 环境割裂的建筑、对人类释发善意的建 筑,不张扬,不卑不亢,关照生活的初 衷,诚实,坚持空间与时间的对话,温 暖,朴实,从建筑本位和单体层面都回 归生活,造就以人以生活、而不是以建 筑为中心的场景。 “负建筑”“弱建筑”的理念,那就是 要“把建筑作为配角、而要把环境放在 主要位置”。他认为,与“强建筑”相 比,“弱建筑”或许更经得起冲击,而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失去安全感的 现代人感受到传统建筑的温情和柔性之 美。 用设计家原研哉的话来说就是, “负建筑”不是失败的建筑,以柔克刚, 表面上是对“强建筑”的一种示弱,实 际上却是一种以退为进。在日语的语境 里,“负”还有“适宜”的意思,“负 建筑”也就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水玻璃 用途:宾馆 建筑面积:568.89㎡ 项目地点: tami, Shizuoka Prefecture 结构:钢筋混凝土 最大高度:13310㎜ 建筑设计: 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结构工程师: K.Nakata & Associate 机械工程师: Kawaguchi工程顾问
作品一——Z58水/玻璃
展览
1999 、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2000 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 1997 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 1995 米兰双年展,意大利 1996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
谢 谢!
用水创造人与自然的连接和融合
作品二——根津美术馆
项目名称:根津美术馆 项目地址:日本东京都港区 项目面积:4,014.08平方米 空间性质:艺术博物馆 设计: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客户:根津美术馆 位置:港区,东京 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工程:清水建设 设备:清水建设 照明计划:松下电器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Seifuen 设计时间:2004年-2007年 建设周期:2007年-2010年
作品二——根津美术馆
美术馆就是一个整合城市与森林的装置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一个城市设计博物馆的实验。在Omotesando大街上,这里高端品牌的商店和精品店互相竞争,该建筑 起始于明治神宫的树林,终止于根津美术馆南面的大片绿色中。超过20,000㎡的场地过去曾是根津家族的私人住宅。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珍贵 的日本及东洋古董,同时还设置了日式花园及茶室,自从1914年开幕起美术馆一直享有盛誉。重建之际,我们试图设计一种哑铃形状的场馆 从而达到同时拥抱两端的两个树林的效果。老旧的仓库和展馆被新建筑所取代,这个“新”的建筑重建于1990年,是仓库和管理房屋的翻新 。 我们希望坐落于繁华商业区与树林之间的新美术馆能通过缓坡屋顶营造的阴影达到更自然的气氛。带着较低房檐的分层瓦片屋顶继承了 美术馆的原始样貌,并协调了新建筑与花园之间的关系。我们试图混合线性边缘于周围的树林中。圣像的末端是经过磷酸处理的极薄钢板, 以便其可以匹配美术馆中的优雅展示,并抹去主题公园般的虚幻感觉。磷酸的处理手法也同样运用于墙面的钢板(作为一种可以吸收阴影的 材料)。
1995 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1993 迷宫城市,东京都丰岛区涩谷艺术博物馆/兵库县 尼崎市Tsukashin Hall 1992 个展——东京M2专栏,东京都世田谷区 2008中国展
日本式的自然观认为:自然与人工不是对立的,二者是延续的关系。 隈研吾将这种延续性运用到他的建筑中,流畅的、透光的、 水平的、温和的,隈研 吾的建筑中经常包含着这些特质。这里有对 竹、木、纸等自然物质的尊敬,也有对
代表作品:Z58水/玻璃,那须历史探访馆,马头町广重博物馆等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日本建筑师隈研吾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隈研吾-著作
传统的回归。即使回归,也从来不是只撷取一些表面元素, 或徒有其表地怀旧。
作品一——Z58水/玻璃
这个别墅的设计受到“日向邸 ”很大影响,那是布鲁诺· 陶特在日 本留下的唯一作品。这个设也吸收 了陶特的哲学。他从 1933年到 1936年在日本,他一直在称赞桂离 宫。他称赞的原因在于桂离宫是构 成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相的 。 陶特特别注意到了桂离宫与自 然融为一体的构造:屋檐和竹制走 廊。所以在我们的别墅里,温柔覆 盖了建筑边缘的水的缘侧(译者注: 日式房屋中介于室内外之间的走廊 )相当于日向邸的竹廊。此外,铺 水的不锈钢天窗作为屋檐。水面蔓 延出去,连接到太平洋,一个玻璃 在衔接之处。通过重新定义和重建 日向邸哲学,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 系受到了很多挑战,然而仍保持了 它的本质。
隈研吾这个人(一)
隈研吾
外文名:Kengo Kuma 国 籍:日本
出生地:日本神奈川县辖区
出生日期:1954年 职 业:建筑师 毕业院校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 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 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著有《十宅论》、《负建筑》
项目名称:安藤广重美术馆 建设时间:1998-2000 项目地点:Batou, Nasu-gun, Tochi gi Prefecture 用途:美术馆 基地面积:5586.84㎡ 建筑面积:2188.65㎡ 总楼层面积:1962.43㎡ 一层面积:1919.70㎡ 结构:钢筋混凝土;一层 最大高度:6600mm 建筑设计: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 所 合作建筑师:Ando建筑设计室 结构工程师:Aoki 结构工程 机械工程师:P.T.Morimura 及其合 伙人事务所 承包商:Obayashi 公司 完成日期:2000年3月
《十宅论》: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 《负建筑》:让建筑消失。 《再见.后现代》 《建筑的欲望之死》 《自然的建筑》
获奖
2002 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 2001 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 2000 “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 1999 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 1999 设栏。相反,它是开放的。人们 可以通过竹林灌木丛进入,它是一个城市设计博物馆的实验。人 们沿着深深的屋檐下的竹林行走,犹如从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走 向美丽的森林。比如茶室的入口‘Roji’,访客到此需要转一个弯 从而改变他们的情绪,并且这里是明治神宫和Omotesando的节 点(字面意思是接近神庙)。美术馆内部被轻柔的来自青岛的珊 瑚灰石包裹着,石头与竹林传达着相同的信息,并且将花园引入 房檐的深深阴影中。具有分层的‘neritsuke’式竹薄屋顶(将薄削竹 粘在胶合板上)内部结构带给人们所有美的感受。 花园里的咖啡厅被更完善的更新,保留了它原本的石头墙和 旧根津住宅火炉的区域。这里为访客提供了另一种享受花园自然 的机会。因此,你可以说这个美术馆就是一个整合城市与森林的 装置。
作品四——高柳町社区中心
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草的屋 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 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 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 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双层和纸代 替了玻璃和铝板。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 都覆以和纸。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 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作品三——马头町广重博物馆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 为这个城市设计一个能 够容纳安腾广重精神和 作品的美术馆。 这个美术馆由很多 木头栅格组成,屋顶和 墙壁都是。随着照进来 的光线的变化,栅格也 改变它的本质:有时栅 格的模式变幻成了一架 固体的半透明飞机,然 而有时,它变化成一架 透明的飞机。而且,这 些栅格在有些日子比其 他时候更生动鲜明地展 示材料和色彩的特性。 通过使这个建筑完全超 越栅格系统,我们想把 它建成光的“传感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