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设计与配筋构造

合集下载

梁配筋图解_(超全)_真心好方案

梁配筋图解_(超全)_真心好方案

谢 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改成了四、五行。
注释
图 2-1-2 梁的集中标注(习惯法)
第二节 梁集中标注逐项图解
一、梁的集中标注中第一行的习惯注法
小提示:设计院自已的习惯标注或该设计院 内部规定
图 2-2-1地下室层 梁的集中标注第一行
等级由HPB235提高到HRB335
图 2-2-10以框架梁第二行集中标注 图 2-2-11框架梁集中标注的四肢箍筋
(三)抗震梁同时有四肢或两肢箍筋的标注法
图 2-2-12框架梁同时有四肢或两肢箍筋的标注 在一根抗震梁中,同时配置双肢和4 肢:在加密区配置4肢;在非加密区 配置双肢。这种情况在园林景观中
第六节 箍筋集中标注与箍筋原位标注兼有情况
图 3-6-1梁的箍筋原位标注与集中标注并存 如某跨没有原位标注的,就执行集中标注内 容;如某跨有不同于集中标注的原位标注时, 便执行原位标注的内容。如集中标注与原位 标注的内容不一致时,原位标注内容优先原 则。
图 3-6-2梁的箍筋传统工程图
第七节 原位标注抗扭筋 图 3-7-1框架梁的抗扭筋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结构平法
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

剪力墙及简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

剪力墙及简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

剪力墙及简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1 连梁沿上、下边缘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且配筋不宜少于212;交叉斜筋配筋连梁单向对角斜筋不宜少于212,单组折线筋的截面面积可取为单向对角斜筋截面面积的一半,且直径不宜小于12mm;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和对角暗撑连梁中每组对角斜筋应至少由4根直径不小于14mm的钢筋组成。

2 交叉斜筋配筋连梁的对角斜筋在梁端部位应设置不少于3根拉筋,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连梁宽度和200mm的较小值,直径不应小于6mm;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应在梁截面内沿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设置双向拉筋,拉筋应勾住外侧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中暗撑箍筋的外缘沿梁截面宽度方向不宜小于梁宽的一半,另一方向不宜小于梁宽的1/5;对角暗撑约束箍筋的间距不宜大于暗撑钢筋直径的6倍,当计算间距小于100mm时可取100mm,箍筋肢距不应大于350mm。

除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以外,其余连梁的水平钢筋及箍筋形成的钢筋网之间应采用拉筋拉结,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400mm。

3 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宜按本规范第11.3.6条和第11.3.8条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对角暗撑配筋连梁沿连梁全长箍筋的间距可按本规范表11.3.62中规定值的两倍取用。

4 连梁纵向受力钢筋、交叉斜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且不应小于600mm;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5 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纵向构造钢筋在连梁范围内贯通。

当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3%。

连梁设计与配筋构造

连梁设计与配筋构造

7.3.2 连梁受弯承载力验算
利用上式得到连梁(梁端)主筋的面积As 查表可得到钢筋的数量与直径。 连梁要求对称配筋。所以上下两部分钢筋面积相同。 注意:连梁的梁端是双筋截面。两侧的钢筋有一部分是受压钢筋。
连梁弯矩设计值
上下受力钢筋重心的距离
受力钢筋面积
受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 连梁受剪承载力验算
深梁
跨高比 大于5为一般梁
交叉暗撑的配筋
箍筋防止斜筋压曲
受压斜筋端部箍筋需加密
back
适用:高跨比不大于2的核心筒和框筒的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配筋
作用:交叉暗撑承担大部分剪力有效改善了抗剪性能,提高延性。 斜筋形成交叉暗撑
连梁的交叉暗撑
连梁配筋构造要求 强制性条文 laE为抗震要求最小锚固长度 laE=1.15 la(一、二级); laE=1.05 la(三级); laE=1.0 la(四级) 这个要求与框架梁相同
连梁净跨
连梁和框架梁的强剪弱弯调整
VGb :梁在GEK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GEK=恒荷载+0.5活荷载 连梁净跨 对此取矩 注意符号:r=right 地震时,产生此弯矩时所对应的剪力。平衡
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的调整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GEK (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 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连梁跨高比的相关问题
随着跨高比减少,连梁中的剪切变形所占比例增加 跨高比=0.5时,剪切变形占连梁变形的90%以上 跨高比=5时,剪切变形占连梁变形的10%. 按跨高比对连梁设计 当跨高比小于2.5时,按连梁设计 当跨高比大于5时,按框架梁设计 当跨高比在2.5~ 5之间时,酌情考虑。 PKPM中允许设计人员设定把连梁转换撑框架梁的跨高比。例如可以选择3——跨高比大于3就按框架梁设计 注意:双肢墙的连梁一旦被按框架梁设计,则这个双肢墙就实际上是两个整体墙了。因此结构的内力、位移周期等都会发生改变。 跨高比不大于2时,宜设置交叉暗撑 跨高比不大于1时,应设置交叉暗撑

结构设计——梁配筋原则

结构设计——梁配筋原则

二.梁配筋平面图1.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号、次梁定位、节点编号以外,其他的图层线都应与平面布置图一致。

2. 梁配筋放大原则:超静定次数越多,放大系数越小;超静定次数越少,放大系数越大。

这样,悬挑梁和单跨梁、框支梁应适当放大,大跨度梁可适当放大。

其它梁配筋可以少放大甚至不放大。

楼梯间的梯梁梯柱布置与平面输入可能有不符,楼梯边梁应考虑这些原因,适当放大。

另,注意三跑四跑楼梯,荷载不要漏3. 梁配筋尽量配一排;配筋大可考虑配两排;尽量避免在简单的梁里出现三排钢筋-----因外排钢筋更有效。

另可以定个这样的原则,梁高470以内不允许出现三排钢筋的配法。

4. 拉通筋尽量可以用小的钢筋-----应用在住宅等小跨度梁里。

多直径搭配直径差距不宜超过两级。

如果在公建、商铺等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梁中,尽量用大钢筋拉通,以减少根数,达到第3条的要求。

5. 第4条拉通筋用小的时候,局部可考虑2ф16+2ф20、2ф16+4ф20这样的配法,以满足配筋要求以及第3条要求;梁端支座如果宽度240,尽量用16及以下的支座筋,满足锚固平直段0.4LaE的要求。

(LaE看《高规》6.5.5)6. 局部薄弱部位和屋面可考虑3根面筋拉通,或者局部加强。

7. 梁底筋有条件的尽量用3根,比如原来配2ф16,可考虑配成3ф14。

小梁可配成2ф14。

框架梁建议梁底不少于3ф148. 顺梁方向支座(墙、柱)宽度为240时,梁纵筋单排尽量不超过3根。

支座宽度大于梁宽不受此限制。

9. 隔墙下小梁和简支次梁,其架立筋和支座筋可用2Ф12。

局部梁支座或与剪力墙搭牢的小梁计算负筋较大,实际配筋减小时,应注意本梁的调幅以及相关搁置梁抗扭、抗弯的受力变化。

10. 注意双节点柱的计算,以及两个方向梁计算与配筋的变化,可考虑实际受弯情况和约束可能人为调整。

11. 要注意:标准层的梁高,到最上一层和最下一层(特别是下面与商铺交接的部位)是否有必要和标准层一样,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变截面和过小截面。

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连梁编辑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在11G10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 (DX)。

参见下图。

2梁暗撑做法编辑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

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

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附: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1第76页。

11G101跨高比跨高比是简支梁计算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这个比值通常影响梁的稳定性,一般比较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

《高规》6.3.1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

在计算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需要掌握的设计要点1)钢筋混凝土梁的跨高比对它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连梁设计及配筋

连梁设计及配筋

连梁设计及配筋摘要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此外,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

在设计时,即使采取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增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进行调整等,仍难使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提供连梁设计的几个建议,并且讨论连梁设计时的配筋计算。

关键词高层结构;连梁计算1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连梁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

同时连梁端部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可分两种,即脆性破坏(剪切破坏)和延性破坏(弯曲破坏)。

连梁在发生脆性破坏时就丧失了承载力,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将成为单片的独立梁。

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变形加大,墙肢弯矩加大,并且进一步增加P—Δ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并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

为了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推迟剪切破坏、提高延性,《高规》7.2.22给出了连梁剪力设计值的增大系数,9度抗震设计时要求用连梁实际抗弯配筋反算该增大系数。

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绞,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

连梁

连梁

一、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连梁是建筑物中常见的受力构件,通常用于承担水平荷载及重力荷载。

在连梁的设计中,配筋构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配筋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用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配筋构造不仅对于连梁的受力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还与梁的变形和裂缝控制密切相关。

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求。

一、强度要求连梁是受力构件,其强度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为了保证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配筋构造的第一个要求是满足预设的构造尺寸和截面尺寸。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超筋方式实现,即在设计时在钢筋数量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加筋。

钢筋的数量和配置应按照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从而保证连梁在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

二、耐久性要求与其他建筑构件一样,连梁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耐久性要求。

在设计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水泥强度及钢筋材质等多个影响因素,以保证连梁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通常,钢筋的质量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对于连梁的耐久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注意钢筋与混凝土交界处的细节,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三、变形控制要求连梁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变形控制的要求。

配筋构造的作用是增加连梁的刚度,从而减小变形量。

当连梁发生变形时,配筋能够起到支撑和限制变形的作用,使连梁在变形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失控和破坏。

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到钢筋的数量、布置和隔开距离等因素,以保证连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四、裂缝控制要求连梁裂缝的问题一直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难点。

裂缝不仅会对建筑物的美观造成影响,还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连梁的配筋构造时,需要考虑到裂缝的控制要求。

配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承载能力,从而减小区间内应力的大小,控制裂缝的数量和宽度。

此外,配筋构造还能起到防止裂缝扩散的作用。

在设计配筋构造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连梁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考虑不同的配筋方案,以满足裂缝控制要求。

基础连梁的配筋表示

基础连梁的配筋表示

基础连梁的配筋表示可以参考如下示例:
1. 如果连梁截面尺寸为200mm×450mm,配筋为上部钢筋4Φ12,下部钢筋4Φ22,箍筋Φ6@150,则表示为:XX-C200×450/4Φ12、4Φ22;箍/Φ6@150。

2. 如果是独立基础连梁,上部钢筋在D边,下部钢筋在H边,箍筋Φ8@200,则表示为:D-K(4)/H-8(2)。

其中梁配筋表中:KL表示框架梁;XL表示悬梁;BL表示B排连梁;WL 表示屋面梁。

配筋包括底筋、面筋及箍筋和其它构造。

在梁上生根和伸展的钢筋有上部贯通筋(主筋)、下部贯通筋(主筋)、侧面筋(箍筋)、腰筋、拉结筋等。

具体到实际应用中,配筋还需要考虑梁的跨度、承受的荷载、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例如,如果梁的跨度较大,需要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并配置相应的预应力筋。

同时,配筋率也是配筋的重要因素,过高的配筋率可能会对梁的延性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配筋情况还需根据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连梁的计算公式及方法

连梁的计算公式及方法

连梁的计算公式及方法双排桩的力学性能的优势主要是依靠前后两排桩和连梁刚接形成的刚架结构。

双排桩能否充分发挥其特点,连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关双排桩连梁的计算和构造要求,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构造要求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有关要求4.12.6:双排桩排距宜取2d~5d。

刚架梁的宽度不应小于d,高度不宜小于0.8d,刚架梁高度与双排桩排距的比值宜取1/6~1/3。

4.12.9:前、后排桩与刚架梁节点处,桩的受拉钢筋与刚架梁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1.5倍,其节点构造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要求桩梁节点按照框架顶层处理,相关规定可以查看9.3.7节相关内容。

二、连梁配筋计算《基坑规程》中对连梁的配筋计算要求仅下面一条。

4.12.8 刚架梁应根据其跨高比按普通受弯构件或深受弯构件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

4.12.8条文说明:双排桩刚架梁两端均有弯矩,在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判别刚架梁是否属于深受弯构件时,按照连续梁考虑。

1、深受弯构件的定义规程中提到的“深受弯构件”是如何定义的,《混规》在条文说明中给出了答案。

跨高比小于2的简支梁及跨高比小于2.5的连续梁视为深梁;而跨高比小于5的梁统称为深受弯构件(短梁)。

梁的跨高比,就是梁的跨度与梁的高度的比值。

梁的跨度值,是按照支座中心间距与1.15倍净跨值的小值选取的。

由于深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与普通梁不同,因此,在双排桩连梁设计计算中,需要根据跨高比确定连梁的类别。

在理正深基坑软件中,可以自行选择连梁是否按照深受弯构件计算。

2、深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那深受弯构件和普通梁内力计算公式有何不同?《混规》附录G及其条文说明详细地介绍了深受弯构件。

首先是深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采用的是内力臂表达式。

在跨高比等于5时,跟普通梁的计算公式是相同的。

条文说明中给出,试验表明,按照深受弯构件配置的水平分布钢筋,能够承担受弯承载力的10%~30%,而公式中并没有体现这部分钢筋的作用,因此这样设计是偏于安全的。

02-结构梁板配筋技术措施

02-结构梁板配筋技术措施

结构技术措施梁、板2019年10月抗震等级二、三、四级不小于1.5h 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A.架立筋:一般用12mm,《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C.梁侧构造筋:非连梁: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 w)的0.1%;连梁:所有连梁均需要标出扭筋,间距不大于200,连梁跨高比>2.5时,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 w)的0.1%,连梁跨高比≤2.5,两侧腰筋总配筋率不小于3%。

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截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D.附加横向钢筋:一般次梁两侧各设3个箍筋,金科要求塔楼每侧附加2道箍筋。

4.注意事项A.当梁段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上部设构造筋,其截面积不应小于下部跨中纵筋1/4。

B.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受压钢筋直径的1/4。

C.沿全长的顶面、底面的钢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C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纵筋中较大截面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C12。

(配筋率=配筋面积/截面有效面积{bxh0,h0指合力作用点至梁截面边距离})D.贯通筋与柱截面关系: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钢筋直径,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截面,不应大于矩形柱该方向尺寸的1/20,不应大于钢筋所在位置圆柱弦长的1/20;对于其他结构类型,“不应大于”改为“不宜大于”。

5.塔楼梁配筋原则A.梁配筋原则:梁面筋应严格按计算值配筋,不得放大,特殊情况可经专业负责人确定。

大跨梁底筋可适当放大,一般不得超过20%和2根钢筋。

梁配筋图解(很全)

梁配筋图解(很全)
梁的配筋计算
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
总结词
受弯构件在承受弯矩时,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纵向钢筋来承受拉压应力,确保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
详细描述
在受弯构件的配筋计算中,需要考虑弯矩大小、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等因 素,通过计算确定纵向钢筋的数量、直径和间距,以满足构件的承载力要求。
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
的影响。
03
梁的钢筋种类
受力钢筋
受力钢筋
是梁中承受拉应力和压应 力的主要钢筋,通常采用 直径较大的钢筋。
受力钢筋的放置
根据梁的跨度和受力情况, 受力钢筋放置在梁的上部 或下部,具体位置根据计 算确定。
受力钢筋的连接
受力钢筋通常需要焊接或 绑扎连接,以确保其整体 受力性能。
箍筋
箍筋
是用来固定受力钢筋位置,传递 剪力及限制混凝土裂缝开展的钢
架立钢筋可以确保梁中其他钢筋 的位置正确,使整个梁的钢筋网
保持稳定。
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
是用来传递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的钢筋。
分布钢筋的形式
分布钢筋通常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以垂直或水 平方向布置在梁中。
分布钢筋的作用
分布钢筋可以均匀传递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防止 混凝土在梁中产生裂缝。
04
配筋方式
基础梁的配筋方式通常为 上下两排钢筋,上排钢筋 主要承受拉力,下排钢筋 主要承受压力。
主梁
定义
主梁是指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梁,通常位于楼板或屋顶之上。
特点
主梁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因此其截面尺寸和配筋都比较 大。
配筋方式
主梁的配筋方式通常为上下两排钢筋,上排钢筋主要承受 拉力,下排钢筋主要承受压力。此外,主梁的两侧通常还 会设置箍筋以提高梁的抗剪承载能力。

梁配筋图解-(超全)-真心好

梁配筋图解-(超全)-真心好

腰筋通常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以垂 直或倾斜的方式布置在梁的两侧。
03
梁的配筋计算
承载力计算
计算梁的承载力
根据梁的跨度、荷载类型和分布情况,通过力学分析计算梁 的承载能力。
确定梁的弯矩和剪力
根据梁的承载力要求,确定梁所承受的弯矩和剪力,为配筋 提供依据。
稳定性计算
计算梁的稳定性
考虑梁的长度、截面尺寸、材料 特性等因素,通过稳定性分析计 算梁在受力状态下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梁的承载力不足会导致结构 变形、损坏或倒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重新评估梁的计算模型和设计参数, 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梁的稳定性问题
详细描述:梁的稳定性问题可能 导致结构变形、摇晃或倒塌。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
1. 加强梁的支撑和锚固,提高其 稳定性。
悬臂梁
预应力梁
悬臂梁的一端固定在支承上,另一端自施加预应力,以提 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
梁的结构
01
02
03
梁的截面形式
梁的截面可以根据实际需 求选择不同的形式,如矩 形、T形、工字形等。
梁的材料
常用的梁材料包括钢材、 混凝土等,不同材料具有 不同的力学性能和适用范 围。
质量和浇筑的顺畅。
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和振捣方式,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 量缺陷。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05
梁的加固方法
粘钢加固法
总结词
通过粘贴钢板来增加梁的承载能力
详细描述
粘钢加固法是一种常见的梁加固方法,通过在梁的受拉或受压侧粘贴钢板,提 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该方法施工简便,对原结构影响小,适用于承受 静载和次动载的梁的加固。

梁配筋图解-(很全)课件

梁配筋图解-(很全)课件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结构平法
小提示:只有图1-3-1这样的平 面图,还是不能施工。还要根据 设计说明,知道该梁是不是抗震 设防?如是抗震,是几级抗震? 根据这些信息去查《03G101-1》
构造详图
图 1-3-3 三、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 KL
图 1-3-4 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梁KL箍筋配 置
第二讲 梁的集中标注

图 3-3-1单跨框架梁的原位标注
下部“2Φ16”是梁下部布在角 部的通长筋,形状如下:
图 3-3-2单跨框架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 3-3-3不等跨梁的原位示意
第四节 梁的箍筋原位标注与负筋省略标注 图 3-4-1梁的箍筋原位标注
第五节 梁的箍筋全部为原位标注 图 3-5-1梁的箍筋原位标注
梁宽 为 350, 故箍 筋为 四肢
第一节 梁的构件代号与梁的集中标注形式
一、 梁的构件代号
小提二示:、如梁果的贴集近中梁标的注地 方,没有不同于梁的集中 标注的内容时,全梁都要 执行集中标注的内容。
注释
图 2-1-1 梁的集中标注
小提示:也有的设计图,把对梁 的集中标注,用习惯方法标注。 把第二行中的通长筋,写在了第 三行。规则中的三、四行,依次
力筋”位于一排中部
位于角部
图 2-3-2框 架梁中通长筋的标注 位于梁底部
图 2-3-3梁集中标注的通长筋和架力筋
图 2-3-4梁通长筋和架力筋轴测图
图 2-3-5梁的上下部通长筋的注法
图 2-3-6梁的上下部通长筋及架力筋的注法
图 2-3-7框架梁的上下部通长筋及中部架力筋的注法
四、梁的集中标注中第四行的习惯注法
比较少见。
(四)抗震梁中在箍筋加密区标注箍筋数量的方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 VGb
---梁的净跨;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GEK (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 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l r M b , M b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l r M bua、M bua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考

6、7度时折减系数不小于0.7; 8、9度时折减系数不小于0.5。

给出一个下限的原因是:连梁能够有足够的承载力承受 竖向荷载。
2、折减组合设计值-组合后调整(略)

连梁跨高比的相关问题

随着跨高比减少,连梁中的剪切变形所占比例增加


跨高比=0.5时,剪切变形占连梁变形的90%以上 跨高比=5时,剪切变形占连梁变形的10%. 当跨高比小于2.5时,按连梁设计 当跨高比大于5时,按框架梁设计 当跨高比在2.5~ 5之间时,酌情考虑。 PKPM中允许设计人员设定把连梁转换撑框架梁的跨高比。 例如可以选择3——跨高比大于3就按框架梁设计

3、判断墙肢属于大(小)偏心受压(7-1)。◇ 4、”正截面”设计:确定端部纵筋截面面积(定钢筋数与直径) ◇ 5、斜截面设计:用初选水平分布钢筋验算抗剪承载力(7-18) ◇ 6、对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确定体积配箍率(7-22) ◇ 。 7、连梁设计◇

连梁的强剪弱弯调整 连梁抗弯计算决定主筋(7-24) 连梁抗剪计算决定箍筋配筋(7-25)
Vb Vb
1
RE
1
(0.42 f t bb hb 0 f yv
Asv hb 0 ) s Asv hb 0 ) s
(7 25b) (7 25c)
RE
(0.38 f t bb hb 0 0.9 f yv
剪压比限值-防止斜压破坏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跨高比 大于5 为一般 梁 深梁
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锚固和连接
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构造-搭接
楼板与剪力墙连接部位配筋构造
墙肢和连梁的洞口补强配筋构造
洞口补强和错洞墙洞口配筋构造
作业


如何避免墙肢截面的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 写出墙肢截面的强剪弱弯计算公式 写出连梁强剪弱弯调整的计算公式 简述墙肢中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 思考题:剪力墙截面尺寸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VGb :梁在GEK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GEK=恒荷载+0.5活荷载
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的调整
两个公式,三个数,取大值 一、二、三级框架梁和剪力墙连梁 两端Vb取大值
Vb Vb
l r Mb Mb VGb ln
l r M bua M bua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Vb 1.1 VGb ln
剪力墙截面设计过程概要

1、已知墙肢、连梁内力设计值(组合、调整后的结果)。初选墙肢混凝土 等级。 ◇ 2、按轴压比校核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等级。◇


验算轴压比(表7-3)。确定是否应设置边缘构件。
根据构造要求初定两种分布钢筋的层数、直径和间距。◇ 验算墙肢剪压比(7-20),连梁剪压比(7-26) ◇
砼轴心抗拉 强度设计值 连梁截 面宽度 连梁截面 有效高度 竖向箍筋全 部截面面积
无地震作用组合
Vb 0.07 f t bb hb 0 f yv
强剪弱弯调整后 的剪力设计值
Asv hb 0 s
(7 25a)
箍筋间距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有地震作用组合
跨高比大于2.5时: 跨高比不大于2.5时
Vb 0.25 f cbb hb 0
ln / hb 2.5 : ln / hb 2.5 : Vb 1
7 26a
0.2 f c bb hb 0 RE 1 Vb 0.15 f c bb hb 0 RE
(7 26b)

这里在已知剪力设计值后验算是否满足剪压比的 要求,不能满足时,需要调整尺寸。调整方法:
地震时,产生此弯矩时 所对应的剪力。平衡
连梁和框架梁的强剪弱弯调整
l r (Mb Mb ) Vb VGb ln
对此取矩
l r (Mb Mb ) Vb 1.1 VGb ln
连梁净跨

Vb Vb
l ln Vb VGb ( M b M br )
注意符号:r=right
虑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
Vb
---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3,二级为1.2,三级为1.1。
注意:框架梁和连梁的剪力增 大系数相同。小于墙肢的系数
7.3.2 连梁受弯承载力验算
连梁弯矩 设计值 受力钢筋抗拉 强度设计值 受力钢筋 面积 上下受力钢筋 重心的距离
Mb
连梁设计
连梁的强墙弱梁调整 连梁的强剪弱弯调整 受弯承载力验算 受剪承载力验算
1.
2.
3. 4.
7.3 连梁设计

破坏形式:斜裂缝 特点:跨高比很小-剪切变形大(深梁)。


水平荷载下,连梁两端作用着符号相反的弯矩,剪切变形较大,容易出现剪切 裂缝。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斜裂缝会很快扩展到对角,形成交叉的对角剪 切破坏。跨高比小于2.5时连梁抗剪承载力更低。 深梁:跨高比<2.5; 一般梁:跨高比>5;2.5< l / h <5为过渡状态。 跨高比>5时正界面设计按一般受弯构件。
箍筋防止 斜筋压曲
back
连梁的交叉暗撑
连梁配筋构造要求
强制性条文

laE为抗震要求最小锚固长度 laE=1.15 la(一、二级); laE=1.05 la(三级); laE=1.0 la(四级)
这个要求与框 架梁相同
框架梁腰筋的构造要求(三、四级)
≧450需 设腰筋

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应各 配置两根通长纵向钢筋(在角 部),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 支座处上部钢筋中较大截面 面积的1/4。且不小于2Φ12

按跨高比对连梁设计



注意:双肢墙的连梁一旦被按框架梁设计,则这个双 肢墙就实际上是两个整体墙了。因此结构的内力、位 移周期等都会发生改变。 跨高比不大于2时,宜设置交叉暗撑 跨高比不大于1时,应设置交叉暗撑
连梁的强剪弱弯调整
连梁净跨 纯弯曲时: 即: 考虑强剪弱弯:
l Vbln M b M br

表示:LL连梁;LL(JC)有交叉暗撑;LL(JG)有交叉钢筋。 设计原则:延性构件,强墙弱梁、强剪弱弯 目的:延性和耗能 设计内容:



经调整得到弯矩和剪力的设计值 连梁正截面设计配主筋 斜截面设计配箍筋 构造措施
连梁的强墙弱梁调整



1、刚度调整-计算前调整: 原理:按刚度分配使得刚度小的构件内力减小。 目的:通过降低连梁刚度,减小弯矩和剪力的设计值。 方法:
承载力抗震 调整系数
1.
1
RE
f y As (hb 0 a ' )
(7 到连梁(梁端)主筋的面积As 查表可得到钢筋的数量与直径。 连梁要求对称配筋。所以上下两部分钢筋面积相同。 注意:连梁的梁端是双筋截面。两侧的钢筋有一部分 是受压钢筋。
2 连梁受剪承载力验算
腰筋的直径宜偏小取用, 长度贯通梁全长,在节点 处符合锚固要求
宜用拉筋连接, 拉筋直径与箍 筋相同, 可采用10mm
连梁箍筋构造要求

三级剪力墙连梁高度<600时,箍筋间距小于150 纵筋直径小于20mm时,箍筋间距小于150
连梁配筋构造
门洞连梁的配筋构造
边缘构件纵筋

其中laE为抗震要求的最小锚固长度 laE=1.15 la(一、二级);laE=1.05 la(三级);laE=1.0 la(四级)

1.减小连梁的截面高度。 2.降低连梁刚度的调幅可降低Vb,致使上式满足。 3.大震时认为连梁不参与工作-假定为铰接连杆。
交叉暗撑的配筋


适用:高跨比不大于2的核心筒和框筒的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配筋 作用:交叉暗撑承担大部分剪力有效改善了抗剪性能,提高延性。
斜筋形成 交叉暗撑
受压斜筋端部 箍筋需加密
l M b M br Vb ln l M b M br Vb vb ln
乘以剪力增大系数 一、二、三、四级 1.3 1.2 1.1 1.0
再考虑重力荷载 引起的的剪力:

l M b M br Vb vb VGb ln

经过刚度调整后,弯矩已比较小了--实现了强墙弱梁 在获得最不利组合弯矩以后,按上式获得的剪力作为剪力设计 值。实现强剪弱弯。 至此已经获得了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全部内力设计值(弯矩和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