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通常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传统。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以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各种人文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人文事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一名词。

洪堡、李特尔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哈特向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6、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禹贡,成书于公元前500年。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和竺可桢,他们于1909年创立了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

7、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了自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8、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景观、文化整合。

9、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种类型。

10、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11、功能文化区:指在非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12、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13、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到向的经济。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或叫人口的空间形式。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拥有的人口数量。

人口经济密度是指某一地区达到一定经济水平时所拥有的人口数。

比较密度是指单位农业用地面积上的人口数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是人口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的身体素质是指身体的健康水平和大脑机能状况,包括人们的身体发育的健全程度,体质的强弱,生命的长短,智力的完好与否,耐力的持久状况,心理素质等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口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经济管理才能等。

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的思想意识状况,其中主要包括人口观、道德观、传统习惯、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纪律和法制观念等。

人口结构是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或标志)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既各特征的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也称人口构成。

包括自然结构(年龄、性别、种族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民族、产业与职业、文化教育、宗教结构),地域结构(城乡结构以及政区或自然区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在一个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反映了过去人口发展的历史,涉及地区劳动人口的比例及其未来变动趋势,影响到未来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

年轻型预示着未来人口增长压力大,将以数量扩张式发展,又称扩张型。

老年型表明人口增长后续乏力,将以数量收缩形式变动,又叫收缩型。

成年型各个年龄组人口分布均匀,呈稳定状态,又叫稳定型。

人口移动其含义十分广泛,凡是为了某种原因从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活动行为,不论其移动时间的长短,移动距离的远近,移动方式是集体还是个人,移动动机是被迫还是自愿,移动者返回原地与否,都称之为移动。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常考20个名词解释总结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涉及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多个分支,旨在全面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由人类活动所塑造和影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的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建筑物、道路、农田等有形文化元素,还涵盖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无形文化特征。

文化景观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3.文化区:文化区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域范围。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

文化区的形成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划分文化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4.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

它主张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和资源等,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批判,因为它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5.文化扩散: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特征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这种扩散可以通过贸易、迁移、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

文化扩散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还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扩散方式和速度的不同,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等类型。

— 1 —6.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对于制定人口政策、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7.迁移流:迁移流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现象。

它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的科学。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地理关系的‎一种简称,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现‎象。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4.人地系统中‎的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的人‎。

5.人地系统中‎的地:是指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的‎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规律‎,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或称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6.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在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因地制宜的‎规划、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

7.工业: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和原料,并把他们在‎工厂中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8.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9.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是人口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10.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或标志)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特征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也称人口构‎成。

11.人口移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改‎变统称人口‎移动。

12.聚落:是指人类的‎各种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作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民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流派regional geography区域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源自19世纪德国的赫特纳。

观点: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cultural geography文化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卡尔· 索尔观点: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humanistic geography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 geography计量-空间地理学派代表人物很多观点:利用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空间活动,并建立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型。

radical geography激进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空间特点和规律。

feminist geography女性(女权)主义地理学观点: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旧女权主义有差别)女性主义地理学着眼于社会如何创造性别结构形式,怎样致力于通过社会变化结束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项目中改变空间形式。

(旧)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后现代地理学post-modernism geography代表人物:索哈(E. Soja)观点:反对传统的、规范的、普适的地理规律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地理学实证主义地理学注意两点:1)实证主义不是举实例2)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对经验的归纳或对理论的演绎,而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结构主义地理学表层结构(空间现象结构)——多样的深层结构(文化内具有共通性)——不变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与影响。

人文地理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到经济活动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人文地理的概念人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貌、地理分布以及地理特征的影响。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理现象,探究人类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它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和发展。

二、人文地理的意义1. 了解人类活动空间分布:人文地理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环境变化等问题。

2. 探索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人文地理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和内在联系,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

3. 优化空间规划布局:人文地理研究可以用于空间规划与布局,帮助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完善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促进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人文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科学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

三、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1. 城市与乡村:研究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分布、发展过程、历史演变以及城乡关系等问题,揭示城市与乡村在人类活动中的不同角色与价值。

2. 文化地理: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文化特征、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与交流,探究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态与文化习俗的影响。

3. 社会地理:研究社会行为的地理模式、社会组织的空间结构,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4. 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格局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的问题。

5. 人口地理:研究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与人口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人口变迁对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其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限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其特征是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内缺乏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往往通过某种利益的活动集中表现出来,或者扎根于当地民俗之中。

/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以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的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

名词解释:1.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低于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3.人地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起源以来存在的客观关系。

4.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之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5.文化源:文化进步,文化地理环境质量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区。

6.文化区: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理区域,它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7.形式文化区:某种(习俗)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民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8.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9.乡土文化区: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10.文化传播与扩散:指某种文化从一地区扩散到另一地区,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包括扩散、交流、传承等意,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过程。

11.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其居民,不断向四周传递、辐射、占据空间扩大的过程。

12.接触扩散: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

13.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中,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的扩散过程。

14.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播到另一地后,保留了思想是指而摈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

15.迁移扩散: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

是指由一种文化以人为载体,从一地长距离带到另一地的扩散过程。

16.文化生态:研究人类、植物、动物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建立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是人地关系论。

17.文化地域综合作用:任何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受环境中各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影响,而地区的文化发展和化是各因素的组合。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在地球上的分布、组织和行为,以及他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1.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2. 文明(Civilization):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中,通过发展生产力、建立政治制度、发展科学技术、创造艺术和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3. 文化(Culture):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艺术、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土地利用(Land Use):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行为,包括农业、工业、道路建设、城市化等各种活动。

5. 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以及城市规模、功能和影响的扩大。

6. 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发展的空间模式、城市区域的区分、城市社会经济问题、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7. 社会空间(Social Space):社会空间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特定含义和功能的地理空间,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娱乐空间等等。

8. 地方(Place):地方是指具有独特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的一定空间范围,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人文环境。

9. 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依存程度加深的过程,导致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

10.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可以用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以上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对于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区。

3.功能文化区:是改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扩展扩散:是指谋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6.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

9.迁移扩散: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10.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协调。

11.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1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3.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

14.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15.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

16.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17.城市化:以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二元论
二元论(非决定论)是人地关系研究中否定或贬低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派观点。
反对地理学的一元论,主张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也就是只研究自然环境,而人类活动不在其研究范畴之内。
反对地理学的人文方向,反对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因果关系的研究,人地关系研究被彻底抛弃。
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
环境伦理—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环境伦理(也称生态伦理)就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对传统人地关系思想中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反思
走出只关心一个物种——人 的传统伦理学,提倡还要关心地球上千百万物种、生态系统乃至整个大自然;
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 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Carl Ritter,1779~1859)柏林大学教授——近代人文地理学创始人,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洪堡德和李特尔是地理学的先驱。他们从凌乱无序的地理事实中开辟出一条新途径。洪堡德注重生物和地形,可说是自然地理的开山祖师;李特尔强调人文现象,可说是区域地理的开创者。
人地关系论
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他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变化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地理学家之一。

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卡尔.李特尔:李特尔是肩带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也是对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地理学家。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要求人们将其活动及其空间作为一个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仅仅是这个舞台本身,而是其与人的关系。

他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这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他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这是他学术思想的重大缺陷。

拉采尔: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释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的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3.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4.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5.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6.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7.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8.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9.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

10.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11.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12.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3.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人文地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

3.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

4.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5.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6.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7.文化适应:人类为了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步创造的工具、技术以及组织形式等被称为文化适应。

8.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9.人口政策:以调节人口数量和质量为任务的一种社会政策,它是为达到特定目标,在国家的领导下,对人口过程进行调节和干预。

10.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

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11.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逐渐驱于老年型的过程。

12.种族: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型、血型等)的人群,属于人的生物学方面的属性。

13.地理人种: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人文地理学知识

人文地理学知识

人文地理学知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与活动。

本文将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的学派流派。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居住、交通、产业、城市发展等方面,旨在深入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表现、演化和影响。

它探讨了人类的居住区划、城市化过程、经济产业和农业发展等方面,通过分析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行为和选择,揭示了人类如何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资源。

2. 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不同的地理条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通过分析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揭示了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塑造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塑造。

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人类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

人文地理学根据地理环境条件解释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重要的学派流派1. 重点区域研究学派重点区域研究学派注重对特定地区的深入研究,探索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波斯尼亚的人类地理学”和“中国的人类地理学”。

2. 社会文化地理学派社会文化地理学派将人文地理学与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相结合,关注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表达和演变。

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社会文化变迁”和“地理的发明”。

3. 偏向理论研究的学派这个学派关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建构和方法论,探讨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科的边界。

代表作品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与理论”和“重塑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大全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大全
白兰士 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 近代地理学的创 建人,他致力于 人文地理学和区 域地理学的研 究,并长期任教, 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 ,如加卢瓦、白 吕纳、马东、德 芒戎和布朗夏尔 等。在他的倡 导下,法国地理学 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
白吕纳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生 于图卢兹,卒于 塞纳河畔布洛涅 。法国科学院院 士。曾任瑞士 弗里堡大学和巴黎 法兰西学院教授,在瑞士洛桑大学开办欧美第一个人文地理学讲座。他继承和发展了维达 尔-白兰士的人 文地理学思想,认为人 文地理学应着重 研究人在地表所 做的事业,并把 这些事业称为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 事实;主张人地关系的 可能论,认为人 对人地关系的形 成具有选择的可 能和自由。著有 《人地学原理》、 《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学》等。
赫特纳 赫特纳( Hettner,Alfred ,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 人。生于德 累斯顿,卒于 海德尔堡。哈雷大学博士。 1882~1890 年先后两次去南美洲旅行考察。 1895 年创 办《 地理杂志》,并长期任主编。曾任海德尔堡大学教授 。到过俄国、北非和亚 洲等地旅行。赫特 纳强调地理学 的区域特性。他的《地理学 :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叙述了地理学的 历史、性质、 任务、 研究方法、概 念和思想的构成 、地图和图片 、文字表达以及 地理学教育, 系统地阐明地理 学理论,是其 地理学思想的代表作。还著有《 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森普尔 美国地理学家。地理环 境决定论的代表 人物。又译辛普 尔。生于路易斯 维尔,卒于西 棕榈滩。曾任克拉 克大学教授。她致力于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思想文化、经济发展与国家历史的影响 ,强调自然地 理条件的决定性作用 。著有《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中海地区地理及其与历 史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作者:姚峰满qq:172962751
1.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2.埃拉托色尼: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洪堡: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注重野外考察,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

4.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并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并创立了范围原则。

5.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地理环境是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种族的发展,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分布、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进程;在所著《政治地理学》中,把国家比做生命有机体,认为向邻国扩张领土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6.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是人地相关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其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7.赫特纳:是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

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注重空间分布的研究。

其代表作是《地
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8.哈特向:美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区域差异的研究,其代表作有《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9.施吕特尔:是德国地理学家,景观学派创始人,他提出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

10.阿努钦:是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学者,他在《地理学的理论问题》中抨击了非人文的自然地理学和非自然的经济地理学,强调统一地理学的观点。

11.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2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理论的概括,是对人地相互作用哲学观的探讨。

1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14.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

15.人口转变模式:是指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16.人口构成:是指人口系统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也称人口结构。

17.人口移动:是包括所有人类个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

18.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19.人口流动:是指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

20.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2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22.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23.文化适应:人类为了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步创造的工具、技术以及组织形式等被称为文化适应。

24.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25.文化整合:是指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26.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7.地理人种: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地理隔离所形成的在体质、
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

28.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9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俗、习俗。

30.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31.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的虚幻反映。

32.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33.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34.旅游业:是指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

35.旅游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旅游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36.旅游地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

37.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是指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程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就会作出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就称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38. 托马斯·库克:近代旅游的先驱者,1841年7月5日第一个组织团体包价旅游;1845年开办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39.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40.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第二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居民点。

41.农村: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

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42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43.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及城市在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中的作用和职能。

44.城市体系: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城镇有机整体。

45.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地城内,与各种功能活动相应的地域分异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

46.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及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47.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
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48.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

49. 政治实力结构:是由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

50.国家:国家可以定义为: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51.综合国力(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52.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各个国家、国家集团、国家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地域结构及其表现形态。

53.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54.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

55.意境地图(mental map):意境地图亦称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象。

56.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57.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
之能力的发展。

答案参考:赵荣王恩勇《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2011年7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