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

合集下载

家长学校培训讲稿:家长引导孩子走出“摆烂”困境的三个关切点

家长学校培训讲稿:家长引导孩子走出“摆烂”困境的三个关切点

家长学校培训讲稿:家长引导孩子走出“摆烂”困境的三个关切点·摘要·孩子苦恼于班级内盛行的“摆烂”文化,不敢努力,害怕被贴上“卷”的标签,家长该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首先要弄清现象背后的缘由——因为想要融入同伴群体而错把努力当成内卷,引导孩子及时调整不合理信念;其次,了解行为背后的意图——“摆烂”文化背后是孩子对自我价值的保护,引导孩子积极归因,保护自我价值;最后,通过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引导孩子相信人的智力、能力、技能和天赋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

朋友的孩子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

小姑娘刚进学校的时候动力满满,但是班上的同学总是高喊着摆烂、躺平,她很受困扰。

最近她的朋友小兰经常问她,“你怎么这么卷?不累吗?”每次被问的时候,她会立刻变得局促、尴尬,有些不知所措,那一瞬间说不上是羞愧还是其他什么,只想遁地而逃。

有一天做早操的时候,小兰拉着她,指着队伍后面正在背英语单词的小刚,一脸嫌弃地说道:“你看他,最近也太卷了,连做操排队都在背英语单词,‘卷王本王’吧。

”以至于这之后,每当小兰走近她的座位,她都会下意识地合上手头的课本或者笔记,每次学习的时候都好像做贼心虚,好几次回家都愁容满面的……每每听到这些,朋友心疼又无奈,想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所谓“内卷”,又不知道从何说起,说着说着就是老生常谈的那些“肯定要努力的”,结果孩子不爱听,有时候还会起争执。

她既担心孩子会因为同伴压力不再努力,真的摆烂,又害怕人际关系中的这些矛盾会最终导致自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学期过去一半,朋友把孩子带到我这里,让我看看孩子目前的心理状况,能不能引导她正确看待“内卷”,走出“摆烂困境”,不要受身边同学影响,以及作为家长,他们能帮忙做些什么。

通过与孩子的会谈,我发现女孩很上进,也愿意表达。

她坦承了自己目前的矛盾:愿意努力但又不想合群,担心同学觉得自己太“卷”因而不喜欢自己。

会谈中,我发现她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混淆了努力和内卷的含义,常常会因为不想被同伴排挤而出现一些从众行为,让自己很矛盾。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积极归因是指个体在评价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时,将原因归结于自身努力、能力或运气等内在因素,而不是归咎于外部因素,如难题太难或运气不佳等。

积极归因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成功思维模式,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

一、理解积极归因的重要性1. 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积极归因能让孩子理解,成功并不只是依赖于运气,而是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息息相关。

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可以知道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从而更有自信心;而当他们遇到失败时,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寻找改进的方法,而不是消沉和放弃。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归因能使孩子产生一种积极的自我期望和内在动力,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成功,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孩子的韧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积极归因能让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将失败视为一种学习机会,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持续努力,最终实现目标。

二、培养积极归因的方法1. 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探索、思考和创新,让他们相信努力改变命运的力量。

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2. 着重强调努力与进步在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而是着重强调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无论成绩好与坏,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孩子意识到努力是有回报的。

3. 鼓励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

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4. 培养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反馈和鼓励他们的努力,并帮助他们分析目标达成的原因,进一步强化积极归因。

5. 规范激励方式,避免奖励过于功利化激励方式应该注重内在动机的培养,不要过于功利化。

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

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

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面对挫折和困难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挑战,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扮演起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角色。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有效方法。

一、传递积极向上的态度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向孩子展示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意味着我们要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持有乐观的态度,并展示出对解决问题的信心。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对一些小的挑战,比如拼图、解谜题等,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困难的应对能力。

二、倡导积极错误观念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孩子们常常会感到沮丧和自责。

我们应该告诉他们,犯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失败的归因。

我们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我们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以此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进而成长。

三、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对于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设定具体、合理的目标,并制定一套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当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并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四、提供支持和鼓励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我们要始终与孩子保持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克服困难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持续努力的动力。

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关键能力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些思维训练的游戏或活动,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引导积极应对情绪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孩子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积极应对情绪,通过锻炼、休息和与他人交流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心理健康的活动,帮助他们培养情绪管理的能力。

总结起来,面对挫折和困难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有些孩子非常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优秀,而有些孩子则显得比较懒惰,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常常会采取各种办法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积极归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

积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内在的努力和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在的因素。

这种归因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向上的心态,激发积极的学习动力。

下面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如何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培养自信心积极归因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相信自己内在的能力,相信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时,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而家长要想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就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注重夸奖和鼓励。

当孩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取得了进步,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家长还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成功的喜悦。

只有在成功的体验中,孩子才会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激发学习的动力。

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要注重引导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升学习动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培养自信心外,家长还需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很多时候,孩子的消极动力来自于对学习的价值观失衡。

如果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苦差事,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

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学习,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必经之路。

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种福分,是一种机会,而很多孩子却没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只有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动力。

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需要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

孩子各种问题的归因及解决方案

孩子各种问题的归因及解决方案

问题的现象原因解决方案上课走神、发呆、爱做小动作,学习动机不强1听动反应不良,家长在家爱唠叨,孩子形成对语言的过滤机制,对老师的指令也过滤,2听觉记忆差,信息来不及加工就被挤出工作记忆,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加强听动反应训练,听觉记忆训练注意力转移训练上课多提问学生训练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课堂上坐不住,骚扰其他同学,东张西望,插话、乱说话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发笑能量充沛型的孩子,爱吃肉等高热量食物及饮料,需要及时释放自身的能量,表现为好动,没有延迟反应,有刺激就有反应,释放能量的训练,例如:平时或作业时多参加体育锻炼,做静心训练,加强延迟反应训练好动两种原因:1.精力充沛型,能量充沛要不断释放才能平衡。

2.感统型,肌肉张力不好,不能持久保持一种姿势,要不断身体改变姿势才能舒服。

第一种的孩子要释放能量,跳绳,跑楼梯,做静心训练,延迟反应训练。

第二种孩子要感统训练,重点是大运动训练。

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做事情不专注,拖拖拉拉,作业磨蹭,没有时间观念注意力品质不良,注意力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能量不足,持续时间短,舒尔特方格训练作业计时时间观念训练静心训练和注意力转移训练学习没有兴趣,行为非常消极被动家长过度溺爱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经常起冲突学习能力低下早期教育缺失或理念错误调整家庭教育理念,少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论大小事都交给孩子独立完成,做学能训练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学生对相似声音易混淆,对声音敏感性差听觉分辨能力差或听觉感统失调在吵杂环境中分辨声音源训练、文字听辨训练和听音、听词训练学生经常忘记老师留的口头作业,记不住长句子,不能完整转达别人的留言口信、口头表达迟缓,听写或复述句子课文易出错听觉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及记忆广度差或听觉统合失调学校训练方案:声响节奏法、数字记忆法、完成规定性动作法、常识性信息记忆法家庭训练方案:正计数、倒计数手指鼻听音分辨训练孩子听不懂教师讲课内容、上课时发呆、东张西望、听不懂词句的意思,做起事来往往与老师规定的要求有出入,常做错事又不是故意的孩子,不能很快理解老师讲话内容的核心意义词汇量少,听觉记忆、听觉理解能力差或听觉统合失调学校训练方案:进行回答并判断问题的训练,增加词汇量、增加词汇理解的训练,让孩子学会总结中心意思的训练家庭训练方案:口头布置任务法训练即问即答训练有的孩子喊他时他不在意,就像没听见,或听完后动作反应迟钝,动作不准确家长爱唠叨,造成孩子听觉顿化,听觉统合失调加强手指点名、指令性动作训练、数数做动作即问即答训练和听动反应的训练有的孩子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冷漠触觉统合失调家庭训练方案:小刺球、梳头、吹风机游戏穿珠子夹豆子等精细运动观测距离不准,注视、追视能力弱,数数时常要用手指指数才能完成前庭平衡统合失调多练习下蹲走、单脚跳、荡秋千,走平衡木快速走直线、走迷宫和视觉专注的训练视觉注意力不好,不能从复杂的画面中找出目标物,做作业时丢三落四,阅读时漏字、跳字,计算粗心,超错题目,忘记进退位视觉敏捷性及视觉专注性差,或视觉统合失调学校训练方案:走迷宫、紊乱线条追踪、寻找镶嵌图形、拼图游戏、找地图、找不同、圆圈打点家庭训练方案:线条追踪、找不同、圆圈打点、舒尔特方格、寻找数字和视觉记忆的训练体育课上动作不协调、音乐课发音不准,五音不全,动作模仿不到位本体统合失调家庭训练方案:翻跟头、攀爬、跳绳。

初中孩子被同学起外号还被孤立怎么办

初中孩子被同学起外号还被孤立怎么办

初中孩子被同学起外号还被孤立怎么办1、自我反省如果一旦发现初中孩子被同学起外号还被孤立,家长要引导他们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同学会孤立自己,是做的不够好,还是其他的原因。

此时,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去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并改正,实在是不知道的话,就需要找同学问一下,为什么会孤立自己。

找到原因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你的一些同学道歉,让他们知道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去改正,这时候他们也会帮助你一块去改正,对于自己来说,刚好是一个交朋友的机会,不被别人去孤立。

2、安抚孩子如果孩子因为被同学叫不好的外号而感到难过,失落,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在这时及时安抚孩子,让孩子摆脱悲伤难过的心情。

然后再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变得坚强。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无视这些对自己负面的评价。

让自己变得强大,别人的什么评价都不重要。

当孩子告诉我们,有人给他起外号,并且我们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很低落,看起来很受伤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孩子会根据家长此时的反应,来对“起外号”这件事进行归因。

3、直视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很多父母都将孩子被取绰号,不当一回事。

认为这是孩子在学校被重视的一种方式,朋友之间相互开玩笑的一种表现。

但实际上有些恶意的绰号就已经对孩子起到了人格性的侮辱和内心的伤害,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所受到的伤害进行重视并及时的安抚。

面对初中孩子被同学起外号还被孤立的问题,家长要引导孩子正视缺点,并改正。

一般一个人被取恶意绰号,往往是从自身的缺点开始,这种缺陷是孩子真实存在的问题,所以才会更加的深入孩子的内心,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所以,家长需要让孩子正视自身的缺点,克服苦难,自我改正,从而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初中孩子被同学孤立的原因1、不讲真话,喜欢炫耀初中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而且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给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因此有一些孩子则喜欢夸大事实,比如有一些孩子会经常跟同学讲自己周围特别厉害的人,但实际上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或者这个孩子根本不认识人家。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1. 引言1.1 什么是积极归因积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努力,能力和行为,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的因素,比如运气,环境等。

这种积极的归因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当孩子学会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时,他们会更加愿意去努力学习,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能够带来成功。

积极归因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持的态度。

通过积极归因,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孩子积极归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还在于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2 为什么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个拥有积极学习动力的孩子会更加勤奋、自律和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

这种动力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强,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该重视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在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更好的发展。

2. 正文2.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一环。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信。

一个自信的孩子会更有动力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有信心和毅力。

所以,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要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者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要避免过分苛刻的批评和负面评价,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或者失败。

要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和接受挑战。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动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孩子取得好成绩和成功的关键。

然而,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困惑和沮丧。

其实,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需要培养他们的积极归因观念。

积极归因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成功或失败原因的解释方式。

它分为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和稳定/暂时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能力或努力;外部归因是指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在的环境、机会或他人的帮助;稳定/暂时归因是指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长期固定不变的(稳定)或暂时的(可以改变)。

我们可以把积极归因理解为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从而增强自信心、鼓励自己尝试和坚持。

如何培养积极归因观念呢?以下是一些方法:1. 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和感受。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开心畅所欲言。

让孩子知道,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欢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发泄感受。

2. 给孩子正确的反馈。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在成功时进行合适的内部归因。

例如:“你做得真棒,因为你很努力学习了。

”而在孩子面临失败时,父母也应该给他们安慰和指导,并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外部归因。

例如:“这次失败不是因为你不努力,而是由于你没有理解这个难题,那么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学习。

”3. 学习过程要强调。

着重表扬孩子在学习中的努力和付出。

不要只看到成绩的高低,而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这将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内在动力。

4. 孩子自我监督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

例如,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就要让他们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计划时间或者不够专注学习造成的。

总之,培养积极归因观念是提高孩子学习动力的秘诀。

父母可以通过多与孩子交流,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孩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如何教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

如何教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

如何教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1、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能力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差距。

让孩子学会积极归因,找出自我能力和条件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

帮助孩子分析其自身表现与客观情况之间差异是否合理并适当调整自己,从而提高自信心。

2、树立榜样,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家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

警察、解放军等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勇敢者”的代名词,用他们言行或事迹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

3、教会孩子自我的暗示方法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不会总在身边。

当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时候,父母要教会孩子用尽办法让自己面对前面的路。

心理暗示很重要,可以经常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可以的”这样的话。

如果孩子能自己给自己勇气,往前走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害怕。

4、引导孩子总结失败的原因,学会挑战自我孩子因为缺乏经验或其他因素而失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让他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

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分析问题,引导他总结失败的经验,鼓励他挑战自己。

有成功就有失败,摆正好心态,无需太过于在意成功与失败。

5、刻意让孩子经历挫折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不等于刻意让孩子去经历挫折。

挫折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甚至是一蹶不振。

教会孩子理性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才能够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6、坦诚交流,给予关爱要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和父母交谈的习惯,每天抽点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谈论生活和愿望,让孩子不加掩饰的袒露自己的一个理想思想,讲讲自己的困难和挫折。

通过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支持和信任,增加自信心。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积极归因即指人们对于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将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努力或外在因素。

而积极归因则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勤奋和自信地学
习。

首先,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积极归因的习惯。

一方面要向孩子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告诉他们不要把失败看做是自己人生的终结,而应该把它当做是成功的一次经验积累。


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从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肯定孩子的优点和成就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不论是在学习上还
是生活中,家长都应该时常关注孩子的进步和成就,并为此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

这样
孩子就会更加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从而更加积极和自信地面对学习。

再次,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合理
实在。

太过容易的目标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而过于难达到的目标则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设定适当的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家长也要注意在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处理方式。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家长
可以先安慰他们,并陪伴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到下一步的解决方案。

同时,还要告诉孩
子失败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就能迈向成功的路上。

总之,积极归因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在学习中
更加自信、勇敢。

因此,家长勿需过度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该着重关注孩子的成长
和进步,以此推动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孩子学习动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一个人将事情归因于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倾向。

积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如自己的才能、努力等),将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如环境、他人的行为等)。

相反,消极归因则是将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如自己的不足、无能为力等)。

很多时候,我们的归因方式是习惯性的,并不是有意识的选择。

然而,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自信、自尊和学习动力。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进行积极归因的方法:1. 强调努力和过程当孩子在学习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时,我们应该强调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投入的时间,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这种强调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决心对学业的重要性,并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 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注意到孩子所擅长的事情,并鼓励他们在这些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归因方式,从而增强自信和自尊心。

当孩子在其他领域遇到挑战时,这些感觉可以促使他们坚持下去。

3. 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孩子理解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并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以积极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不足时,他们会更愿意努力改进自己。

4. 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也是成功的过程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一个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失败。

在这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将失败看作是成功的过程和一个学习的机会。

一个积极的哲学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回避他们会碰到的挑战,并以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应对它们。

总之,正确的归因方式是提高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强调努力和过程,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以及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也是成功的过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

这些归因方式促进了孩子的积极态度,增强了自信和自尊心,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培养孩子自信,从积极鼓励开始

培养孩子自信,从积极鼓励开始

培养孩子自信,从积极鼓励开始
建立小孩子的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
1.积极鼓励: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无论大小,都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
励,让他们知道他们做得很好。

2.尊重和接纳: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接纳他们的个性和独特之处,能够
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被接受。

3.提供挑战:逐步地提供适当的挑战,并鼓励孩子去迎接这些挑战,可以增
强他们的自信心。

4.肯定自我价值: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是有价值的,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有意
义的,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价值。

5.建立正确归因:教导孩子将成功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和能力,而不是外部因
素或运气。

这将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成功。

6.身体和心理健康: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及健康的饮食和运动,
可以让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更加健康和自信。

7.角色模型:为孩子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展示出自信的行为和态度,可以
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模仿这些行为。

8.教育他们认识失败:教导孩子看待失败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并非是负
面的评价。

9.表达爱意:向孩子明确地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在你
的心中是有价值的。

10.沟通和倾听:定期与孩子进行开放和诚实的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
感受,可以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理解。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为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挑战。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健康教案
6、考试的时候有噪音,外界环境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从对“想减肥但是一直瘦不下来”这件事的归因分析迁移到“孩子考试没考好”这件事的归因分析加深对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法的理解。
知识讲解
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可以让不同的因素发挥不一样的作用,产生的教育结果有可能是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1、天赋是学习好的先决条件
2、环境是学习成绩好的必要条件
3、刻苦努力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针对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三个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浅出的让家长理解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只有提高孩子的内驱力。
方法指导
家长应当多多鼓励孩子通过努力用功来获得更好的成绩,当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其他因素的时候,应当及时纠正。当天赋好的孩子,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天赋的时候,应当适当的打压。当天赋差的孩子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努力的时候,应当多多表扬。
让家长意识到心理暗示即信念可以支配孩子的行为,小孩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家长帮助小孩合理归因,是可以让小孩在成败得失中都有所收获。
知识讲解
讲解归因理论的发展史。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行为的理论。
当不同智力的孩子付出同样的努力的时候,家长应当给予天赋低的孩子更多的奖励。要批评天赋高但是不努力的孩子,但是要表扬天赋低却很努力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天赋高的孩子,进一步的通过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也促进天赋差的孩子,更加信任自己努力得到的成果,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学习动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教案

合理归因助成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归因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积极合理的归因有助于我们产生努力的愿望,对未来充满希望。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养成积极合理的归因倾向,能对其自我认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有促进作用,促使其愿意投入学习、激发积极力量。

【活动目标】1.体验生活中的归因,认识合理归因的意义。

2.了解自己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掌握合理积极的归因方式。

3.运用合理归因方法,指导学习生活。

4. 学习消极/不合理归因向积极/合理归因的转化。

【活动重点】认识合理归因的意义;掌握合理积极的归因方式。

【活动难点】运用合理归因方法,指导生活实际;尝试消极/不合理归因向积极/合理归因的转化。

【活动准备】1. 纸、笔:方便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想法2. Lefcourt 等人编制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测验》【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左手抓,右手逃”活动规则:1.左右相邻同学之间,左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朝上,左手放在紧挨的同伴的右手食指上。

2.老师喊:“1,2,3,1,2,3,4……”随机的喊出“4”时,左手掌抓别人食指的同时逃脱自己的右手食指。

3.做完一轮回到预备状态。

分享: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成功的多,还是失败的多?2.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它让你对后面的发挥有什么影响?3.失败的时候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它又怎么影响你的发挥的?总结:一个小小的游戏不同的同学卖弄对结果有着不同的解释和感受。

同时这种理解又会进一步影响你后面的想法和行动。

这个过程,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二)穿越童年在学习之初,我想带大家玩一次小小的穿越。

(请闭上眼睛)14 岁的你穿越回到4 岁的童年。

有一天开心地在小路上跑跳的你突然摔了一跤。

这时陪伴你的奶奶赶紧跑到身边扶起你之后的下一个动作回是什么?想好的请睁开眼睛。

(出示图片)有过这样经历的请举手——“都是地不好,把宝宝摔疼了。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的概念,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基本概念,掌握归因的三维度(稳定性、控制性、可控性)和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2. 正确归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归因。

3. 积极归因训练:培养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2. 讲解归因理论:介绍归因的三维度和六因素,让学生掌握归因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归因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题,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归因理论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变化: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归因方式和心理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心理健康、心理调适的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故事素材:用于导入的短篇故事。

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讨论的实例。

4. 课后作业: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和正确归因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孩子自责心理疏导方法

孩子自责心理疏导方法

当孩子出现自责心理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疏导:
1.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过度自责往往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任。

家长需要肯定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提高自信心。

2.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家长需要合理调整对孩子的期望,避免过高要求孩子,以免孩子因无法达到标准而感到自责。

3.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减轻自责心理。

4.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减少自责情绪的发生。

5.帮助孩子客观评价自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但也要避免过度自责。

6.教会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从而减少自责情绪的发生。

7.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当发现孩子有自责情绪时,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舒缓情绪。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自责情绪比较严重,无法通过家庭疏导得到缓解,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等。

总之,当孩子出现自责心理时,家长需要耐心、细心地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自责的情绪。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积极归因是指人们在解释和理解事情时,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可控的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暂时、不可控的因素。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积极归因,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简单地责备他们的缺点和失败。

通过积极的鼓励,孩子会形成“我成功了,是因为我努力了”的积极归因方式,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挑战。

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

失败并不意味着不能成功,而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他们进行积极的解释和理解,让他们明白失败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克服的。

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或者引导他们寻找成功人士的失败故事来帮助孩子改变对失败的恐惧和负面归因方式。

通过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目标设定,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具体的目标设定,例如提高某门课程的成绩,或者参加一些学术竞赛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归因方式。

帮助孩子学会积极归因,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通过给予肯定和鼓励、正确看待失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目标设定,以及通过奖励和激励方式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和归因方式。

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一定可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成功。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可采取一下方法:(1)引导孩子正确评价成败,积极归因:孩子如果将自己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上的不足,认为这是由于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脑袋“不好使”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就会对成功不再抱有希望,对学习也失去了自信。

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把失败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可以控制、改变的外部源,而不是自身智力不足。

这样就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避免形成自卑感,同时提示孩子改变外在因素,如转变学习方法等来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2)对孩子进行积极评价:孩子的习得性无助感常常是因为被人轻视、批评引起的。

老师和家长的积极评价是提高其自信心,矫治其习得性无助的有效方法。

(3)激励和奖赏,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孩子如果在学成绩一直上不去,很少获得赞赏,缺乏成功的体验。

为此,教师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也同样是一个好方法。

先要创造成功的机会,如设置一次较为容易的考试使孩子能够得到高分,教师再及时地对其进步进行鼓励、赞扬,对其进行强化;教师也应该在学习中细心观察,抓住孩子学习上的一切闪光点,哪怕是一次正确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帮助其恢复对物流学习的自信心。

(4)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孩子如果对学习失去了自信,陷入了习得性无助,这个时候教师和老师对孩子的期待,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

为此,教师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工作,鼓励家长给孩子减少压力,同时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帮助他提高学习技能。

(5)树立成功的榜样:教师可以找到一个和孩子情况相像而取得成功的名人,暗示孩子只要努力也是可以成功的,帮助其建立信心,让孩子以之为榜样,更加努力地学习。

浅谈如何激发与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

浅谈如何激发与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

浅谈如何激发与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摘要:一个人的自驱力是来自于放松的大脑皮层。

当你天天大声的吼骂孩子,他的大脑皮层会停止生长,这时候他会分泌很多的皮质醇,也就是压力激素,压力激素会伤害海马体。

海马体负责记忆。

所以为什么你越骂孩子他会越来越记不住东西。

其实教孩子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你觉得累、觉得苦,那一定是方法错了。

石红梅教授在一次培训中说过,人不是生而知之,每一个行为都需要被引导。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目标,在这个动力的驱使下她们能够自发学习。

过程中给他们树立好榜样,唤醒她们的认知,从而让他们自律,最终让孩子们感受跳一跳摘到桃的喜悦之情。

关键词:自发学习、好榜样、认知、自律一.培养孩子自发学习的能力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其实答案很唯一,那就是他们没有需求。

孩子的学习动力分为内部、外部两种种,内部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兴趣、爱好、求知欲。

除此以外的都是外部奖励。

从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及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可以证明内在动力是能够最容易实现个人理想愿望的。

但当下的小学生你跟他谈兴趣,他只喜欢玩;你跟他谈梦想,他不知道什么是梦想。

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我们不妨从以下3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兴趣:1.别轻易的指责孩子跟孩子讲道理、谈未来对他们来说太遥远,没有切身感受。

那我们不如来点实际的,能吃能喝能玩的。

比如今天放学前你能够流利完成当天的背诵,我就给你盖一颗星,10颗星你就可以换一个你想要的:“冰敦敦”。

这周如果你表现都很优秀,周末我就发你一张每周之星的奖状。

2、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当孩子的这些好行为、习惯持续了21天后,作为长辈的我们让孩子将自己的表现说出来,我们在孩子说的过程中给予回应、鼓励。

让他们喜欢上这种感觉。

让他们体会自己只是努力了那么一点点,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得到了奖励。

3、不谈理想,只谈成长。

理想对孩子来说太空洞,孩子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孩子每次的作业不拖拉了。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长。

都是他们的快乐。

【性格培养】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归因

【性格培养】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归因

【性格培养】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归因自我归因这个词汇是比较新的词汇,想必大家也都不太了解,稍微解释一下,自我归因一般都是表现一个人在面临失败时候的态度。

分析失败原因的方法之类。

并且这种归因方式能知道我们下一步行动,我们要培养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呼吁家长仔细分析儿童的归因方式,帮助儿童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从小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两兄弟,一个非常乐观,另一个非常悲观。

他们的父母想稍微改变一下他们的性格。

于是,他把乐观的孩子锁在一个满是马粪的房间里,把悲观的孩子锁在一个满是漂亮玩具的房间里。

等了一个小时后,当他们打开这个悲观的孩子家的门时,他们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擦着鼻子和眼泪。

他很伤心。

原来他害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害怕被父母责骂。

当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铲干净。

看到父母,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地嚷道:“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

心理学家在研究上述类似问题时发现,人们稳定的情绪和态度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习惯性归因模式。

归因就是简单地把失败和成功归因于某种原因。

外归因表现为遭受失败时首先找寻外部因素,如环境恶劣,背运,并推卸自身应该并能够承担的责任;而向内归因则表现为遭受失败时先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向稳定因素归因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向不稳定因素归因则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

向不可控因素归因说明自己不能够对导致失败的不利因素有所作为,消极对待;相反则说明自己可以或者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变失败的不利因素,能够积极地坦然地面对。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自我归因,以及如何让宝宝锻炼呢?首先,根据上述分类,大多数家长同意归因方式为自我归因-不稳定因素归因-可控因素归因,即那些主动承担责任并向患者询问失败因素的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
**妈妈评论说:“**看来还是不够勇敢哦,一放学就告诉我们今天体检的各项检查内容,一直强调有打针哦。

我们问他有没有哭,他不正面回答我们,就说好多小朋友都哭的呢。

他有点习惯性地逃避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呢。

作为一个小男子汉是不是缺少了点担当呢。


在这里要为木木妈的细心和用心赞一个!
其实类似的说辞,在班级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好几个小朋友说。

“XXX,请你专心,不要在上课的时候随便说话。


“蒋老师,XXX也随便说话了!”
还有诸如“是他先推我的”“这不是我的错”“他也没有好好做操”等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常会觉得很棘手。

因为如果忽视掉,会使他觉得委屈——大家都没有遵守规则,为什么我受到批评,他就没有呢?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我顺着他的话,对着另一个小朋友教育一番,无形中强化了他的这种推卸责任、逃避自身缺点的行为。

把责任推向别人,或者将自己的责任与别人的责任混为一谈,不管是无意识的还是习惯性的,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处理时,我不得不格外谨慎。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反映了一种心理效应:融合效应。

所谓融合效应,是指个人遭遇挫折后,不愿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是把自己在挫折中应负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受到挫折的人相提并论,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我想我们得首先反思,孩子们从哪儿感受到的“巨大压力”?
他们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没能专心听我,而是自己随便讲小话。

我对他的提醒,是不是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价成了“不好的孩子”,由此感受到了挫折,因此产生了压力?
爸爸妈妈们煞有其事的问“有没有哭啊?有没有很勇敢?”孩子瞬间联想到:勇敢=棒=好。

他当然想当一个好孩子而不是“坏孩子”。

所以他会很“聪明”的告诉你们,别的孩子也哭了呢,又不是我一个。

怎样纠正这样的行为?根据认知理论中的行为矫正技术,可以使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而不是把这种方法看成惩罚性的警告和约束。

简单来说,如果这个时候我明确告诉他:“我在上课,而你这种随意讲话的行为让我觉得没有礼貌,我觉得不高兴;可不可以请你专心听我的?如果你想发言,请你举手,我一定请你的。

” 他的那种“我犯了错,我被批评了”的感觉会不会少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渐渐形成了自我控制力。

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由其自身的认知结构驱动,而不仅仅是去执行别人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

当妈妈想知道孩子体检时的表现,可以假装很无意的问:“今天还抽血了呀?那一定很痛,要是我说不定会哭呢。

你有没有害怕,有没有哭啊?”让孩子明白,就算是害怕、哭了,也都是正常的,是被谅解的。

他就会坦承。

这个时候针对他的恐惧心理,家长们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战胜对打针(抽血)的恐惧,也许会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一、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小任务
二、当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给与及时的表扬、
三、对他犯的错做及时的详细的解释,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他的错误。

批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四、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当引导孩子学习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即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事情可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