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

**妈妈评论说:“**看来还是不够勇敢哦,一放学就告诉我们今天体检的各项检查内容,一直强调有打针哦。我们问他有没有哭,他不正面回答我们,就说好多小朋友都哭的呢。他有点习惯性地逃避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呢。作为一个小男子汉是不是缺少了点担当呢。”

在这里要为木木妈的细心和用心赞一个!

其实类似的说辞,在班级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好几个小朋友说。

“XXX,请你专心,不要在上课的时候随便说话。”

“蒋老师,XXX也随便说话了!”

还有诸如“是他先推我的”“这不是我的错”“他也没有好好做操”等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常会觉得很棘手。因为如果忽视掉,会使他觉得委屈——大家都没有遵守规则,为什么我受到批评,他就没有呢?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我顺着他的话,对着另一个小朋友教育一番,无形中强化了他的这种推卸责任、逃避自身缺点的行为。把责任推向别人,或者将自己的责任与别人的责任混为一谈,不管是无意识的还是习惯性的,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处理时,我不得不格外谨慎。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反映了一种心理效应:融合效应。所谓融合效应,是指个人遭遇挫折后,不愿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是把自己在挫折中应负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受到挫折的人相提并论,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我想我们得首先反思,孩子们从哪儿感受到的“巨大压力”?

他们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没能专心听我,而是自己随便讲小话。我对他的提醒,是不是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价成了“不好的孩子”,由此感受到了挫折,因此产生了压力?

爸爸妈妈们煞有其事的问“有没有哭啊?有没有很勇敢?”孩子瞬间联想到:勇敢=棒=好。他当然想当一个好孩子而不是“坏孩子”。所以他会很“聪明”的告诉你们,别的孩子也哭了呢,又不是我一个。

怎样纠正这样的行为?根据认知理论中的行为矫正技术,可以使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而不是把这种方法看成惩罚性的警告和约束。

简单来说,如果这个时候我明确告诉他:“我在上课,而你这种随意讲话的行为让我觉得没有礼貌,我觉得不高兴;可不可以请你专心听我的?如果你想发言,请你举手,我一定请你的。” 他的那种“我犯了错,我被批评了”的感觉会不会少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渐渐形成了自我控制力。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由其自身的认知结构驱动,而不仅仅是去执行别人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

当妈妈想知道孩子体检时的表现,可以假装很无意的问:“今天还抽血了呀?那一定很痛,要是我说不定会哭呢。你有没有害怕,有没有哭啊?”让孩子明白,就算是害怕、哭了,也都是正常的,是被谅解的。他就会坦承。这个时候针对他的恐惧心理,家长们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战胜对打针(抽血)的恐惧,也许会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一、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小任务

二、当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给与及时的表扬、

三、对他犯的错做及时的详细的解释,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他的错误。批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四、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当引导孩子学习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即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事情可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