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固体放入水中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1、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步骤: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
a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b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边搅拌边观察,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c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2.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2.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步骤:1、观察土壤样品。
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
2.放土。
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微微压紧。
3.倒水。
应同样多,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4.观察比较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3.实验内容:做肥料袋实验器材:大号透明塑料袋(或保鲜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水等实验步骤:1.放土。
先在塑料袋里放上土壤,大约小半袋,然后放入一些水果皮,菜叶等,2.放入蚯蚓。
在肥料带里放上2-3条蚯蚓。
3、加水。
在土壤上均匀地洒上一些水4、翻动使之不结成硬块。
5、持续观察,存放黑暗的地方6、交流实验结论: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材料:a在4只瓶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
将1号瓶拧紧。
分别在2、3号瓶内撒一点水,而将4 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
b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将2 号瓶放到冰箱里。
《科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14、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21、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22、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23、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24、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25、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26、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27、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28、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29、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寒暑表——气温雨量器——降水量风向标——风向风力计——风速湿度计——空气的湿度气压计——大气压血压计——血压电子秤——重量秒表——时间长短30、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31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3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的高度是8844.43米;33、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玻璃棒、放大镜、抹布;土块自备实验步骤: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2、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3、在等待的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上面留下什么;4、观察静置后的水杯种的情况;5、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面放上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蒸发皿的高度,使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蒸发皿;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土壤,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现象1、在水中放入放入土块后会冒出气泡;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握后,纸巾变得潮湿;3、搅拌静止后大颗粒首先沉降下来,再接着是细细的颗粒;4、土壤的颜色变浅了,土壤变硬了,还闻到特别的气味实验名称实验结论:1、土壤中含有空气;1、土壤中含有水分;2、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岩石颗粒;3、土壤中含有腐殖质;二、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种类实验器材:教师课前按比例配好三类土壤的标准土样,放大镜,水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2、用手指捻一捻;实验现象: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实验结论: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三、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实验器材:漏斗75mm、量筒100毫升、水,三种不同种类的土壤;实验步骤1、在盛有土壤的漏斗中缓慢倒入80毫升水;2、观察漏斗下面量筒中经过土壤滤出的水量是多少;实验现象:沙土里的水渗到量筒里的多,粘土里的水渗下来的少;实验结论:沙土的渗水性能好,保水性差;黏土的渗水性差,保水性好;四、实验名称: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放大镜、带盖的玻璃瓶、水,沙土和黏土样本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区别;2、将每种土壤放在瓶子里摇一摇,听听声音的区别;3、用手指捻一捻每种土壤,感觉有什么区别;4、和点水握一握,看哪一种能够握成团;5、闻一闻,每种土壤闻上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沙土土壤颗粒大,黏土颗粒小;沙土颜色浅,黏土颜色较深;摇晃沙土发出的声音大;和水后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黏土有股难闻的气味,沙土基本没有什么气味;实验结论沙土土壤颗粒大,黏土颗粒小;沙土颜色浅,黏土颜色较深;摇晃沙土发出的声音大;和水后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黏土有股难闻的气味,沙土基本没有什么气味;五、实验名称:做肥料袋实验器材:塑料袋、土壤、木棍、水果皮、菜叶等、水、蚯蚓、细绳实验步骤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2、用木棍把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的水和蚯蚓;3、把塑料袋口用细绳轻轻的扎上,贴上自己的标签;4、把塑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黑暗的地方;实验现象肥料袋里的土壤变化过程缓慢,一般要经过1个月的时间才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实验结论有很臭的气味散发出来;菜叶等植物不见了,成为了腐殖质,土壤的颜色加深;六、实验名称:土壤蓄水能力的比较实验实验器材:两只塑料盆、两块木板、两只喷壶、1、两块木板上一块放带草皮的土,一块上面放散土,把木板分别斜放在两个塑料盆里;2、用喷壶在同一个高度向木板上的土壤喷水;实验现象有草皮的一盆中流下的水比较清澈,土壤流失的少;没有草皮的一盆流出的水比较浑浊,土壤流失的多;实验结论:植物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七、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实验器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镊子、放大镜、纸巾、培养皿;实验步骤1、用镊子拨开种皮,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掰开;2、用放大镜观察并画下来;实验现象:蚕豆皮很容易剥下来,里面的豆瓣白白的,发芽了;实验结论:镊子揭下来的外皮是种皮,其余结构叫胚,其中两个肥厚的豆瓣叫子叶;八、实验名称: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4个空的饮料瓶、餐巾纸、植物种子、河水实验步骤1、把4个饮料瓶按1、2、3、4进行编号;2、在四个瓶里都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3、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4、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以后观察四只瓶子中种子的变化;实验现象1、2号瓶内的种子没有发芽,4号瓶内的种子发胖了但是没有发芽,3号瓶内的种子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九、实验名称:比较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并分类实验器材:菠菜和葱的根标本;学生自带各种植物的根实验步骤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标本,指出它们的根;2、比较两种植物根的区别;3、根据根的形态为它们分别取名直根、须根;4、把自己带来的根进行分类;实验现象菠菜的根中间有一根较长较粗的根,旁边生出一些细小的根;葱的根都很细长,像胡须一样;实验结论:菠菜的根叫直根,葱的根叫须根;十、实验名称:比较植物茎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实验器材:各种不同的茎植物标本;实验步骤1、出示植物标本,指出植物茎的部分;2、描述这些茎的形态;3、教师对照标本进行讲解;实验现象茎主要有4种类型:直立茎向上直立生长、强劲有力;缠绕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生长;攀援茎:细长而柔软,2、分别测得黄豆、大米、绿豆混合前的重量;3、混合后测重量;4、用筛子把混合物进行分离;5、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分别测量三种固体的体积;6、再测量混合以后的体积;实验现象1、混合前后测得的重量数值一样或有误差也在0.5克范围内,可忽略不计2、混合前后体积数值有差别;实验结论1、不同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2、不同固体混合后的体积变小了;十一、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沉浮实验器材:石块、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钥匙、牙膏皮等;水槽实验步骤1、每放一个固体前先预测它在水里的沉浮;2、把固体一个个的放入水里观察,并记录;3、用小刀切去一片苹果,观察在水里的沉浮;4、做牙膏皮在水里沉浮的实验:先卷起来放入水里观察,再用筷子捅成空心筒放入水里;实验现象: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筒状的牙膏皮在水里浮,其他的沉;实验结论固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有关系;增大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十二、实验名称:比较液体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分别装食用油、水、醋、牛奶、酒精、洗涤剂,托盘天平、量筒、水槽、玻璃板、蜡纸、滴管实验步骤1、从透明度、颜色、气味三个方面认识不同液体的形态特点,记录;2、使用量筒测得相同体积的液体,使用天平测量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重量并记录;3、小组同学合作,把水、酒精、食用油、洗涤剂从同一高度流到玻璃板上,观察液体流动的快慢并记录;4、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观察;实验现象液体形态特点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质量不一样;不同液体流动的快慢不一样;各种液体在蜡纸上都会像水珠一样滚动;实验结论液体形态特点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质量不一样;不同液体流动的快慢不一样;各种液体在蜡纸上都会像水珠一样滚动;各种液体都有表面张力;十三、实验名称: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上来实验器材:烧杯、玻棒、生鸡蛋、盐、药匙、水槽实验步骤把鸡蛋慢慢放入加水的烧杯内,用药匙往水中添加盐,玻棒搅拌;实验现象:鸡蛋慢慢浮起来了实验结论:往水里加盐可以使一些物体浮起来;十七、实验名称:做一个雨量器实验器材: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实验步骤1、沿塑料瓶的肩部剪开;2、在瓶子的侧面贴上标尺,再贴一层透明胶带;3、将剪下的瓶顶部倒扣在瓶子上,用透明胶带轻轻粘一下;4、将水量加到零刻度处;实验现象:24小时内测得的雨量倒入量筒里测出多少毫升,就是当时的雨量实验结论。
把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温度图像
把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温度图
像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把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分别放入水中
B.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粉
C.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D.向等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答案;D
2.下列有关用火与安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B.油锅着火时用水浇灭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
A。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4《把盐放到水里》(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8.在热水中放入食盐,一定不能完全溶解。( )
9.想要将混合的铁屑和木屑分离开,我们只能借助磁铁。( )
10.100ml水中可以溶解的盐和糖是一样多的。 ( )
参考答案:
1.B 2.A 3.C 4. C 5.C
6.√ 7.√ 8.× 9.× 10.×
4.学生活动,将沙子、盐放入冷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汇报
6.师生总结:盐可以溶解到水里;沙子不能溶解到水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观察将沙子和盐放水中的现象,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概念,很容易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个活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做铺垫。
二、探索
(二)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刚才我注意到有同学的盐很快就溶解到水里了,而有的同学的盐还有一些没有完全溶解在水里。同学们,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盐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提出猜测。
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可能与搅拌的快慢有关……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2.知道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冷热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3.知道同一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有一定限度。
科学思维
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可以促进可溶、生活带来便利。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一)比较把沙子、盐放入水里的不同现象
1. 教师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温度计测量。
它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液柱构成,玻璃管上边有刻度。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从液_态变成固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5、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成水。
从固态变成液_态。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地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7、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9、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10、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固态、液_态、气态。
温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11、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二、判断1、温度计不能测量温度。
(×)2、温度计是华伦海特发明的。
(×)3、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4、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时要平视(∨)5、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6、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7、蒸发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8、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
(×)9、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10、到了冬天河里的水一定会结冰(×)11、人工降雨是利用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对自然的改造(∨)11、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12、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4.果实的外部有(),内部有()。
5,种子是由()、()、()等构成。
6.不管种子怎样放置,发芽后根都朝()长,茎、叶朝()长。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香蕉是果实,大蒜不是果实。
()2.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和空气。
()3.有阳光时,种子才会发芽。
()4.桨果的种子可以靠小鸟来传播。
()5.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吃,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6.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
()7.椰子是椰树的果实。
()2课、根和茎一、填一填。
1、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2.胡萝的根是一种特殊的()根。
3.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和()。
4.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的形态。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6.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7.植物的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8.肥壮的“特殊根”含有丰富的()和()。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上,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下。
()2.植物发出的小芽是没有茎的。
()3.我们吃的土豆(马铃著)是植物的茎。
()4、植物的根都不能食用。
()5.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答:取一林有茎、叶的新鲜植物,切除根部,插入滴有红墨水的花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颜色。
如果茎和叶显红色了,则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
3课、叶和花一、填一填。
1、叶子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叶片上有()。
2、针叶和阔叶是按植物叶的()分类的。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如油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蝴蝶等。
4.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玉米、水稻的花。
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三年级科学判断、选择
2013至2014年下学期三年级科学周测试卷(二)班级姓名成绩一、判断题。
1、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固体要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面糊和牙膏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3、固体不仅有一定的面积,还有一定的形状。
()4、在适当的状态下,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5、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能、导电性能等物理性质不相同。
()6、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很小。
()7、玻璃、松香、沥青等属于晶体。
()8、水能溶解一些固体,但不能溶解气体和液体。
()9、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便会下沉。
()10、物体的沉浮是物体的轻重决定的。
()11、面粉是微溶于水的。
()12、固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与液体相互作用,每一种方式都会形成一种固体混合物。
()13、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常用的溶剂。
()14、汽油和酒精不可以做溶剂。
()15、冷水比热水溶解更多的糖。
()16、轮船很重,但是还是比它排开的水轻。
()17、绝对不溶解于水的物质是存在的。
()18、0度的水比0度的冰更泠。
()19、把盐水中的盐分离出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20、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21、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2、水会流动,油也会流动。
()23、任何一种液体都可以用舌头尝。
()24、水是白色透明的液体。
()25、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6、和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性质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
()27、油、牛奶不是液体。
()28、海水中溶有很多盐,平均每千克的海水中,约含盐35克。
()29、死海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
()30、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31、把固体放入水中都会沉到水底。
()32、彩色树枝是利用食盐在热水中能溶解、降温后又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而成的。
()33、液体能够流动,沙也可以流动,所以沙是液体。
固体粉末成分推断专项
c )原粉末中可能有 CaCl 2、NaCI原粉末中只有Na 2CO 3 —种物质(1)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n.取少量粉末样品于另一试管中,滴加稀盐酸,(1)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2)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3) 原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 g CO g (写化学式.下同) CuSO 4、BaCl 2 .Na 2SO 4、NaCI .•选择题(共1小题)1.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CI 、Na 2SO 4、Na 2CO 3、CuCl 2、Ca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取少量该白色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Ba ( NO 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上述操作及现象,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 .原粉末中一定有 Na 2SO 4、Na 2CO 3B .C .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CuCI 2、Na 2SO 4、CaCI 2D . 二.填空题(共17小题)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硝酸钾、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此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 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和氯化钡 ,一定没有 硫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钾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请你 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硫酸铜 .(2)--定含有的物质是 硫酸钠和氯化钡4.实验室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到底含 有哪些物质呢?实验探究:I .取少量粉末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 Na 2CO 3、Na 2SO4:、KN03、CuSO 4、Ba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结果如下: (1)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上层清液为无色; (2)过滤,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 则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 ,一定不含有 硫酸铜 可能含有硝酸钾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CaCO 3、K 2SO 4、BaCl 2、Na 2CO 3、Na 2SO 4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7.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CuSO 4、BaCl 2、Na 2SO 4、Na 2CO 3、KCI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 探究,过程如下:固体粉末推断题(3)另外还含有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碳酸钙和碳酸钠 或碳酸钠 则由此推测此白色粉末,至少由 3种物质组成,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BaCl 2根据以上实验推断:这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BaCI?、Na.2SO4、Na?CO3 (此空答不全不给分);一定不含有CuSO4 ;可能含有KCI (此题写名称也可).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有关实验结果如下:(1)将此固体粉末投入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无色;(2)过滤得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不溶解的.由此判断: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一定没有碳酸钙和硫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钾•9.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氢铵、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试从如下实验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A、C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加热,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 在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有沉淀生成;③ 在②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全部溶解同时放出气体.A、碳酸氢铵B、氯化钡C、硫酸钠D、碳酸钠1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钙、硝酸钾、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振荡,得到白色沉淀,向该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只有部分溶解,且有气体放出.请你回答:(1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I、AgNO3、CaCO3 ;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NaCI+AgNO — AgCI J +NaNO3—;② CaCO3+2HCI —CaCI?++CO 2 f +H 20 ;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11.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BA .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铜B .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C. 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钾D .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铜,可能含有氯化钾.12.有一包粉末,可能由NaCI、MgCl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取(1)所得溶液少许,加入NaOH溶液,观察,没有明显现象.(3)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观察,也没有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原粉末一定不含MgCl2、FeCI3、Na2CO3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CI Na2SO4 .1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Na2CO3、CuSO4、BaCI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1)将固体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由此判断,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 . (2)若向上述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由不溶解的沉淀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BaCI2 和Na2SO4 . ( 3)还有的物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每种情况用化学式表示)① CaCO3 ② Na2CO3 ③ CaCO3 和Na2CO3 .14.有一包粉末,可能由KCI、K2SO4、K2CO3、CuCl2、MgCI 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取① 所得溶液少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看不到明显现象.③取① 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出:原粉末中一定含有K2CO3 ,可能含有KCI .1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 3、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鉴定其组成,现进行一下实验:(1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2)在此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3)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无变化.由(1)判断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由(2) (3)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小辉同学取2g该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又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白色沉淀为2.33g、通过计算,此粉末的组成是 1.42g硫酸钠和0.58g硝酸钾 .16.(2011?无锡)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_4_ . (2)取实验(1 )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可能.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 NaOH .17.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Mg (OH ) 2、BaCI2、KCI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②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固体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粉末状物质(1)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铁,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氯化钠(1)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CuSO 4 ,一定含有 Na 2SO 4、Mg (OH ) 2、BaCI ?,可能含有 KCl .(2)写出 ② 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Mg (OH )2+2HNO 3=Mg ( NO 3) 2+2H 2O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_18. ( 2013?镇江)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CuSO 4、Na 2SO 4、(NH 4) 2CO 3、BaCl 2、NH 4CI 、KCI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1)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CuSO 4、( NH 4) 2CO 3 ,一定含有 Na 2SO 4、BaCl 2、NH 4CI ,可能含有 KCI(2) 写出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Na 2_SO 4+BaCI 2=BaSO 4 J +2NaCI . (3)写出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NaOH+NH 4CINaCI+NH 3f +H 2O .三.解答题(共12小题)19. ( 2012?息县一模)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物质.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 了确定原粉末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加入足重的水①(2)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Na 2SO 4+BaCI 2=BaSO 4 J +2NaCI20. ( 2005?青浦区)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 KCI 、CuSO 4、BaSO 4、K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将白色粉末溶于水为 无色溶液,当加入 BaCl 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盐酸,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放出,则原混合物中一 定含有 K 2CO 3 ,一定不含有 CuSO 4、BaSO 4 ,可能含有 KCI . 2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有 CaCO 3、Na 2SO 4、KNO 3、CuSO 4、BaCl 2种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请通过以上信息做出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 2 和 Na 2SO 4 ,一定不含有 CuSO 4 和 CaCO 3 .2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NaCI 、Ba (NO 3) 2、Na 2SO 4、Na 2CO 3中的几种,为确定它们做如下实验: (1)将该固体粉末溶于水,搅拌后有白色沉淀生成;(2)在上述含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加入稀 HNO 3,则沉淀全部消失.由此推断固体粉末中肯定有Ba (NO 3) 2、Na 2CO 3 ,肯定没有 Na 2SO 4 ,可能有 NaCI .23 . ( 2004?天津)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 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 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 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钠 .(2) 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 .(3) 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碳酸钠24 .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 CaCO 3、CaCI 2、CuSO 4、Na 2CO 3、KN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无白色沉淀生成,得到无色透明液体.(2)取(1)所得液体少许,加入 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判断,该白 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一定不含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可能含有硝酸钾 .25 . ( 2013?港北区二模)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CaCQ s ;可能有的7.00g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质量 BaCb 、Na 2SO 4.(2) 取实验(1 )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 含有 CaCO ?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可能.(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 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 2和NaOH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 2=Na 2CO ?+H?O 、_Na ?CO 3+BaCI 2=BaCO 3 J +2NaCI •26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钡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操作:(1) 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2)向白色沉淀 A 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 B 生成,将气体B 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 灰水变浑浊;(3) 向操作(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 C ; 请问:A : BaCO 3 B : CO 2 C : AgCI(填化学式)则这包粉末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 氯化钠 •27.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CuSO 4、Na 2SO 4、CaCO 3、BaCl 2、KCI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1)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 (2) 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①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CuSO 4 ,一定含有 Na 2SO 4、CaCO 3、BaCI 2 ,可能含有 KCI •② 写出(2)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CaCO 3+2HCI — CaCI 2+H 2O+CO 2T •28. ( 2011?犍为县二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钾,硫酸铜,氯化铵中的一种或 几中组成.现在探究其组成:(1) 取粉末少许,加入熟石灰,研磨,无明显变化; (2) 取粉末少量与试管中,加入水,震荡,得到无色溶液;(3) 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看到有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同时有无色气泡产生,把 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又有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无 明显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这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 2CO 3、K 2SO 4、NaCI (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 CuSO4> NH 4CI可能含有 KNO 3 •如果在第一步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那么还含有 NH 4CI ,这个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 4CI+Ca ( OH ) 2=CaCl 2+2NH 3 T +2H 2O • 29.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CaCO 3、CuSO 4、KNO 3、Na 2SO 4、BaCI 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 实验(用化学式填空):(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根据此确定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uSO 4(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根据此确定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物质是 KNO 3;(3) 为确定这包固体粉末的组成,小华取原固体粉末 为4.66g •通过计算后,确定这包固体粉末的组成是3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CuSO 4、NaCI 、AgCI 、Na 2SO 4、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的实验:(1)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事实,该白色粉末 中一定含有 Na ?SO 4> Na 2CO 3 ,可能含有 NaCI ,一定没有CuSO 4、AgCI。
测量物体的体积溢水法
测量物体的体积溢水法溢水法——测量实心固体的体积(使其浸没水中,排开一部分水,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固体的体积)。
在烧杯中装满水,在烧杯口下放以小烧杯,将固体放入大烧杯中,溢出液体在小烧杯中,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为固体体积。
溢水法测体积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发现的。
具体时间不详,请看一个故事,注意不是皇冠的故事。
有一次,阿基米德的邻居的儿子詹利到阿基米德家的小院子玩耍。
詹利很调皮,也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
詹利仰起通红的小脸说:“阿基米德叔叔,我可以用你圆圆的柱于作教堂的立柱吗?”“可以。
”阿基米德说。
小詹利把这个圆柱立好后,按照教堂门前柱子的模型,准备在柱子上加上一个圆球。
他找到一个圆柱,由于它的直径和圆柱体的直径和高正好相等,所以球“扑通”一下掉入圆柱体内,倒不出来了。
于是,詹利大声喊叫阿基米德,当阿基米德看到这一情况后,思索着:圆柱体的高度和直径相等,恰好嵌入的球体不就是圆柱体的内接球体吗?但是怎样才能确定圆球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呢?这时小詹利端来了一盆水说:“对不起,阿基米德叔叔,让我用水来给圆球冲洗一下,它会更干净的。
”阿基米德眼睛一亮,抱着小詹利,慈爱地说:“谢谢你,小詹利,你帮助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阿基米德把水倒进圆柱体,又把内接球放进去;再把球取出来,量量剩余的水有多少;然后再把圆柱体的水加满,再量量圆柱体到底能装多少水。
这样反复倒来倒去的测试,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奇迹:内接球的体积,恰好等于外包的圆柱体的容量的三分之二。
他欣喜若狂,记住了这一不平凡的发现:圆柱体和它内接球体的比例,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3∶2。
他为这个不平凡的发现而自豪,他嘱咐后人,将一个有内接球体的圆柱体图案,刻在他的墓碑上作为墓志铭。
测密度的9种方法
测密度的方法1.器材:天平,量筒(测任何物体密度)步骤:直接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利用公式ρ=m/v2.器材:天平,刻度尺(测量规则固体密度)步骤:先根据v=sh,计算固体的体积,再根据ρ=m/v计算密度3.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测任何物体密度)步骤:根据G=mg,m=G/g计算质量,用量筒测量密度,利用公式ρ=m/v4.器材: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步骤:直接测量液体密度5.器材:刻度尺,规则几何形状固体(测液体密度,液体ρ固﹤ρx且ρ固﹤ρ水),水步骤:(此测量方法原理类似于密度计)将此固体放入水中,固体漂浮,用刻度尺计算此固体浸没在水中部分的体积V固,再将此固体放在被测液体中,固体仍然漂浮,用刻度尺计算出这时固体浸没在水中的体积V固2,因为两次都是漂浮,所以浮力都等于固体重力,固体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浮力相等,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ρ液gV排,列出两次浮力箱等的公式ρ水gV排=ρX gV排,所以ρXρ水26.Ⅰ器材:连通器,刻度尺,另一种已知密度的液体ρ0(测量不溶于已知液体的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x)步骤:先装入一种已知密度的液体,再向一端加入待测液体,假设连通器中间有一薄叶片(即深蓝色部分),下叶片会静止,所以受到平衡力左右,两侧压强相等,而虚线以下两部分是同种液体,压强一定相等,所以会产生高度差的原因是上面两部分,h1和h2部分的压强应该相等,才能使液面静止,液体压强P=ρgh,两侧压强相等列出等式:ρ0gh1=ρx gh2,h1和h2可用刻度尺测出,解这个方程,便可得到待测液体的密度。
Ⅱ器材:水槽,玻璃管,薄塑料圆片,水(测量液体密度ρX)璃管下面,将其放入水中,因为受到水的压强的作用,薄叶片不会下落,这时薄叶片受到水的压强的深度为h2,这时向玻璃管h2,因为玻璃管里没有液体时薄片静止,是因为受水的向上的力和破璃管的支持力相等,而当刚要下落时受到的是平衡力是水向上的力和破璃管内液体向下的力,因为两个力的受力面积相等,两种液体给薄叶片的压强相等,列出公式ρ水gh2=ρX gh1,整理后得到ρρ水7.器材:弹簧测力计,另一种已知密度的液体ρ0(测量个体密度,且必须ρ固﹥ρ0)步骤:先在空气中测量固体重为G ,再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固体浸没在已知密度的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 拉,F 浮=G-F 拉代入F 浮=ρ0gv 固ρ0gv 固=G-F 拉所以V固m=G/g ……② ρ固=m/V 固……③,将①和②代入③式, 得到ρ固ρ08.Ⅰ器材:量筒,水(测量固体密度,当ρ固﹤ρ水) 步骤:1.V1,2.V2,3.V3,在第二次时,固体是飘浮,所以浮力等于重力。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含乳化、溶解吸放热)
1.(2021·宿迁)下列物质溶于水,会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B. 蔗糖C. 浓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A2.(2021·赤峰)向如图所示的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氧化钙C.硝酸铵D.浓硫酸【答案】C3.(2021·营口)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泥沙【答案】A4.(2021·烟台)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答案】C5.(2021·宁夏)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6.[2021·呼伦贝尔、兴安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洁精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相同B.将pH 试纸用水润湿后测定某盐酸pH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尿素〔CO(NH2)2〕可促进植物叶色浓绿【答案】D7.(2021·株洲)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 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D. 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答案】A8.(2021·云南)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是( )A. 牛奶B. 面粉C. 花生油D. 葡萄糖【答案】D9. (2021·长春)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豆油 B. 食盐 C. 白糖 D. 酒精【答案】A10. (2021·广西北部湾)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 食盐B. 面粉C. 泥土D. 花生油【答案】A11.(2021•沈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能是30g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可能大于3g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答案】C12.(2021·桂林)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花生油C.食盐D.味精【答案】B13. (2021·北京)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
2014年中考化学二轮精品复习 综合计算(含答案和解析)
综合计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把12g某固体放入9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滤出该固体2g,则该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10% B.11.7% C.12% D.13.3%2、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恰好反应。
,.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A.7:80 B.1:1 C.7:40 D.49:803、氮气是制备含氮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
工业上可在碱性溶液中,通过电解的方法实现由N2制取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
计算生产34t NH3所需N2的质量。
4、某化学实验小组要检测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同学们取20g黄铜样品,向其中分三次共加入15g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结果如下:请计算:(1)第二次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m= g。
(2)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
5、某NaOH固体样品已部分变质。
常温下,取61.2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1000g溶液,取出500g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Na元素16.1g,碳元素1.2g,则原NaOH固体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A.65.4% B.34.6% C.82.3% D.64.5%6、一包不纯的Na2CO3固体,其杂质可能是CaCl2、NaCl、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得澄清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aCl2B.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可能含有NaClC.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NaHCO3D.所加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不大于7.3%7、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40% B.60% C.30% D.50%8、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A.41.2% B.53.8% C.58.3% D.70.0%9、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97,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A.1:97 B.1:3 C.3:1 D.3:9710、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MgO的质量:m2gB.参加反应的Mg的质量:m1 g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m2﹣m1)gD.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11、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1g B.1.6g C.4.2g D.8.5g12、将mg碳和铜的化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的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A.30% B.27% C.20% D.15.8%13、“冬天捞碱” 所获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质量的食盐,为测定纯碱的质量分数,称取24.8g样品,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3.5%的食盐溶液200g,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A.14.5% B.42.7% C.85.5% D.87.6%14、取一定量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6.4g B.3.2g C.1.6g D.0.8g15、某4.6g有机物完全燃烧得到8.8g CO2和5.4 H2O,可以判断该有机物组成()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16、常温下,将160g某粗盐样品(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泥沙)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3g泥沙和1000g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 讲义
《沉淀溶解平衡》讲义一、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就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把一块难溶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一开始它会不断溶解,同时溶解在水中的离子又会结合重新形成固体沉淀。
刚开始,溶解的速率比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解的离子越来越多,沉淀的速率也逐渐加快。
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此时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比如说,氯化银(AgCl)在水中就存在这样的平衡:AgCl(s) ⇌Ag+(aq) + Cl(aq) 。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态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溶解和沉淀这两个过程仍在持续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2、等速进行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这是平衡的关键特征。
3、离子浓度不变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条件改变平衡移动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比如温度、浓度等,平衡会发生移动。
三、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溶解度的大小,这是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内在因素。
比如,氯化银和氢氧化铁,它们的溶解度差异很大,这是由它们自身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决定的。
2、外因(1)温度大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溶解度增大;反之,降低温度,平衡向沉淀的方向移动,溶解度减小。
(2)浓度对于平衡体系:AmBn(s) ⇌ mAn+(aq) + nBm(aq) ,增大离子浓度,平衡向沉淀的方向移动;减小离子浓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例如,在氯化银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会向生成氯化银沉淀的方向移动。
(3)同离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这种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4)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
2021年中考物理满分重点专题03 密度实验测量的多种方法 (学生版+解析版)
专题03 密度实验测量的多种方法中考问题一、常规方法:利用天平,有量筒测密度1.测固体密度固体:【原理】【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步骤】m(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V(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3)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出量筒V示数2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2.测液体密度:【原理】【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步骤】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2)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示数V(3)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2m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1V 2二、等体积替代法:有天平,无量筒1.测固体密度【原理】【器材】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2)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1m(3)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2m 表达式:2.测液体密度【原理】m 0m 1m2【器材】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步骤】(1)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2)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为1m(3)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2m表达式:三、有量筒,无天平1.测固体密度A.一漂一沉法【器材】量筒、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V01m 2V 1V2V3V(2)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读出量筒示数2V(3)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3表达式:B.曹冲称象法【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金属球、笔或橡皮筋【步骤】(1)用细线系住金属球,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把盐放到水里》第一课时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把盐放到水里》第一课时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把盐放到水里》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四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了解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能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本课的活动由“盐和沙子哪个比较怕水?”导入,通过实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情况逐步建立起“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并测定出100毫升水中的盐和糖最大溶解量。
最后结合上节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让学生学会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喝汤、饮料等也使学生对“溶解”概念有了初步感性认识,口头语中“融化”“化了”等词汇也包含了对溶解现象的描述,只是没有建立起“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三年级也初步具备了探究实验的基本能力,在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能初步了解对比试验的方法。
结合之前学过的《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能够尝试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将水中的不溶物与溶解物进行分离。
三、说教学目标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2.能测量一定量的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2.通过实验,知道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初步学习对比试验的方法。
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1.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生石灰D.氢氧化钠【答案】 B【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A错;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故选B.【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2.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剂一定是水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答案】D【解析】 A选项溶液一定是无色的是错误的叙述,有些溶液显颜色,如硫酸铜溶液;B选项溶剂一定是水是错误的叙述,可作溶剂的还有酒精等物质;C选项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选项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是正确的叙述;故选D【考点】溶液的有关叙述3.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答案】B【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D、蔗糖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4.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面粉C.蔗糖D.橄榄油【答案】C【解析】 A选项牛奶形成乳浊液;B选项面粉形成悬浊液;C选项蔗糖能形成溶液;D选项橄榄油形成乳浊液,故答案选择C【考点】溶液的形成5.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食盐水C.牛奶D.石灰乳【答案】B【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选B【考点】溶液的形成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牛奶C.米粥D.豆浆【答案】A【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选A【考点】溶液的形成7.下列厨房中常用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答案】D【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要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那么这种物质一定要能溶于水,而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D【考点】溶液的形成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水的冰点比水高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只有固体能作溶质【答案】C【解析】A、在水中加入食盐形成食盐水,会使冰点降低,所以在雪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加快融雪,错误,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错误,C、溶液的两大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故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正确,D、溶质可以是固、液、气均可,错误,故选C【考点】溶液的特征,组成及性质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B.面粉C.泥沙D.蔗糖【答案】D【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选项植物油形成乳浊液;B选项面粉形成悬浊液;C选项泥沙形成悬浊液;D蔗糖能形成溶液.【考点】溶液的定义10.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B.蔗糖C.植物油D.硫酸铜【答案】B【解析】物质放入水中:高锰酸钾形成紫红色溶液,蔗糖形成无色溶液,植物油形成乳浊液,硫酸铜形成蓝色溶液,故选B.【考点】溶液的概念11.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胡椒粉B.蔗糖C.花生油D.面粉【答案】B【解析】A不能溶于水,所以不能形成溶液,C花生油也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D中面粉形成的是悬浊液,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蔗糖溶液。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A.CaCO3B.NaOH C.NaCl D.NH4NO32.实验室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称量时使用的砝码因生锈缺了一部分,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 的量筒量取42.5mL 蒸馏水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花生油B.面粉C.泥土D.食盐4.根据如图所示KNO3、Na2CO3、NaCl 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0℃时,将40g KNO3固体溶于100g 水得到饱和溶液B.将45℃的Na2CO3饱和溶液升高至70℃,有晶体析出C.45℃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0%D.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可加水溶解配成溶液,然后进行蒸发结晶5.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的含义是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B.t2℃时,配成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最多的物质是aC.t1℃时,将25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5D.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6.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中加入10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C.加水后可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D.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原溶液的大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A.硝酸钾B.植物油C.面粉D.泥土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A.硫酸钡B.高锰酸钾C.碳酸钙D.植物油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B.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C.某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下降,该物质可能为硝酸铵D.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C.℃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11.实验室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量3g 氯化钠,量取50mL 蒸馏水B.称量氯化钠时,只需在盛放氯化钠的右盘垫一张纸C.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B.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C.喝下汽水打嗝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13.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1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食盐C.植物油D.酒精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1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A.乙醇、碘酒B.冰、冰水C.植物油、油水D.氯化氢、盐酸17.在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18.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三年级实验报告表下
实
验
记
录
沙土渗下的水大约是60毫升,壤土渗下的水大约是45毫升,黏土渗下的水大约是25毫升
实
验
分
析
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教
师
评
语
记
分
实验报告
序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内容
做肥料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可以用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
教
师
评
语
记
分
实验报告
序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内容
结晶分离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食盐的结晶和分离
器材
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
实
验
步
骤
1、调制饱和盐水:在三个烧杯里倒上小半杯热水,所用的水尽量温度高一些,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食盐,不停搅拌,使加入的盐全部溶解,一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溶解食盐时搅拌要充分,使饱和度达到最高。三杯水应该依次一杯一杯地完成,做完一杯再做第二杯。
3、观察将热水倒入冷水: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如果没有瓶塞,可以用一块小塑料布遮盖,用橡皮筋扎进并打一个活结,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手将瓶塞打开,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
实
验
记
录
蜂蜜沉入水底,食用油浮在水面上
实
验
分
析
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教
师
评
语
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金晖小学科学组张丽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
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2、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作出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你们在科学课上最喜欢干什么?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许多实验的东西,请组长带组员一一认识这些东西。
3、这些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固体。
如果把这些固体都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实验研究固体的沉浮
1、那些物体会浮,那些物体会沉,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猜一猜,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猜测并汇报)
2、你们猜测的都不完全一样,怎样验证我们猜测的结果是对还是错?
3、教师出示实验要求
4、学生以小组实验并汇报。
5、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那些因素有关系?
6、小结:固体的沉浮不仅仅是和它们的材料、形状有关还和其他因素有关。
三、实验研究固体在水中的的溶解现象。
1、如果把盐和面粉放入水中会怎么样?猜一猜。
2、现在请同学们把盐和面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里。
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出示实验要求)
3、学生实验汇报
4、小结:我们把像盐一样放入水中就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
像面粉在水中没有不见了能够看见它我们称为不溶解。
四、研究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1、刚才我们把一些固体放入水中,现在请同学们以最好的方法把它们与水分离。
2、学生汇报分离方法。
3、小结: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
五、拓展
介绍做彩树枝的方法。
六、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