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主观辩证法思想

合集下载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本 文 系 2017国家 社 会 基 金 后 期 资 助 项 目“多 元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价 值 冲 突 与 价 值 认 同”(项 目批 准 号 :l7FZX043)的 阶 段 性 研 究 成 果 。
① 第 二 国 际庸 俗 唯 物 主 义 的 经 济 决 定 论 视 经 济 因 素是 社会 发 展 过 程 中 唯 一 起 决 定 作 用 的 因 素 ,否 认 政 治 、思 想 、理 论 等 在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的作 用 ,宣 扬 工 人 运 动 的 自发 性 ,认 为 革 命 阶 级 不 需 要 有 组 织 、有 领 导 地进 行 自觉 的革 命 ,新 社 会 就 会 自然 而 然 地 随 着 经 济 的发 展 而 产 生 。 以卢 卡 奇 和 柯 尔 施 为 代 表 的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对 第 二 国 际庸 俗 唯物 主 义 进 行 了严 厉 的批 判 。
64
卢 卡 奇 的 总 体 性 辩 证 法 及 其 对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影 响
总 体 性 辩 证 法 的提 出
卢 卡 奇 的 总 体 性 辩 证 法 产 生 于 对 欧 洲 工 人 运 动 失 败 的 思 考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相 较 于俄 国十月 革 命 的 巨 大成 功 ,欧洲 工 人 运 动却 节 节 败 退 。卢 卡 奇 认 为 之 所 以形 成 如 此 巨大 反 差 的原 因 是 第 二 国 际 占统 治 地 位 的庸 俗唯 物 主义 经 济 决定 论 ,片 面地 强 调 经 济活 动 的决定 地 位 ,抹杀 了人 的 主观 能 动 性 ,在 实践 中坚 持 革 命 自发 演 进 ,割 裂 了革 命 理 论 与 实 际 行 动 之 间 的 联 系 ,导 致 工 人 的 革命 主体 性 被 严 重 消 解 和 禁 锢 。为 了批 判 第二 国际对 马克 思 主 义 的教 条 化理 解 ,挽救 欧洲 工人 运 动 ,卢 卡 奇决 定 以总 体性 范 畴 为 核 心 来 定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本 质 ,从 哲 学 方 法 论上 来论 证 马 克 思 主 义 辩 证 法 的 历 史 能 动 性 ,主 张 主体 能 动 性 在 革 命 中 的作 用 ,呼 吁 在工人 运 动 中要 重 视无 产 阶级 的主 体 性 ,主 动 形 成 无 产 阶 级 的 阶 级 意 识 。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就是指在对待事物、问题的认识上,强调整体思考、系统思
考和历史思考,旨在深入理解事物和问题的本质。

这种辩证法是卢卡奇在其哲学思想研究
中形成的一种方法论,也是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继承和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中,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不是从孤立、单一的角度出发,而
是通过分析事物和问题的各个方面,考量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形成一个完整的
系统。

这种思考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事物和问题的本质,揭示其内部矛盾和变化
趋势,指导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除了整体性思考外,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还注重历史思考。

他认为,每一个事物或
问题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要全面考虑其历史渊源、
发展过程和现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演变规律,发现其中的客观必然性和主
观因素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施策。

总体性辩证法还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在总体性思考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和
实践经验来进行验证和实践。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逐步深化人们的认识,
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总之,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全面、系统、历史地认识科学问题的方法,它强
调整体性思考、历史思考和理论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和问题的本质,指导人们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的实践价值在于,它不仅适用于哲学研究,也可
以应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实践。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

卢卡奇在他的《总体辩证法》中提出了关于总体辩证法的观点,由此构建了概念的系统、
有明确的逻辑结构和统一的理论体系。

首先,卢卡奇强调要以实践为起点,以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实践,坚持辩证法原则,即
统一和对立统一相结合。

例如,从实践出发,辩证法必须从“爱因斯坦空间”和“崩溃者
空间”中运用思维,即要准确地把握和分析不同的事态,要发挥其在统一方面的作用,以
此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

同时,要认识到某些事态的不同,从而可以对这些事态的不同寻
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二,卢卡奇认为,总体辩证法也应该以实践关系为根据,来建立概念的系统,其中
有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社会辩证法和伦理辩证法。

卢卡奇指出,唯物辩证法反映了
物质客观存在的多样性与有机统一,历史辩证法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有机共存,
社会辩证法表达了社会联系的多样性与有机一致,伦理辩证法则将系统性抽象出来,探讨
人类关系的多样性与有机统一。

最后,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运用应当延伸到对其他思想的审视,因此他提出了“思
想的和平”的概念,以充分发挥辩证法的作用,消弭思想之间的矛盾,促进哲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卢卡奇在《总体辩证法》中提出的辩证法的实践观点,是一种物质、历史、社会和伦理思考方式,消弭了矛盾和偏见,实现思想的和平,并且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和具体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理论指导。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摘要】卢卡奇是20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卢卡奇将“物化”视为将人类关系物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而“总体性”则是将事物融合为整体的方式。

在他的辩证法思考中,通过运用“物化”和“总体性”概念,卢卡奇揭示出社会矛盾的本质,并提出解决之道。

他认为,“物化”和“总体性”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这种思想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并促进社会进步。

我们应当重视卢卡奇的思想,从中汲取启示,并为未来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卢卡奇、物化、总体性、辩证法思想、重要性、概念、运用、相互作用、实践意义、现代社会、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卢卡奇简介卢卡奇(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巨人。

他生于意大利的萨丁尼亚岛,曾在都灵大学学习哲学。

在革命活动中,卢卡奇被捕并被判处长期监禁,但他在狱中依然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创作了许多重要著作,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

卢卡奇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这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往往会被物化,失去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成为经济体系的附庸;而“总体性”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卢卡奇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和理论指导。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对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重要性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卢卡奇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增刊卢卡奇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成都体育学院李 蓉 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

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从哲学基本理论方面向教条主义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试图重建马克思主义,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

卢卡奇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历史与阶级意识》,该书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著作。

出版于1923年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研究和探讨了“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以此为根本性前提,卢卡奇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出发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这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副标题),重新理解活生生的辩证法,恢复被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忽视的辩证法的生动本质,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从实践和历史的高度探讨历史和自然,提出了自己关于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争论,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通过暴力来实现。

但是,新的困惑又出现了。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测的西欧无产阶级的总体革命未能实现呢?《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进行了理论反思。

卢卡奇认为,欧洲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主观条件不成熟,即是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成熟的“阶级意识”。

卢卡奇批判了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庸俗化的倾向,主张重建马克思主义,从而唤醒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阶级意识。

卢卡奇努力通过重新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本质,在当时是一种最新的尝试,但是,由于卢卡奇的理论观念深受德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因此,卢卡奇的理论不可避免地有某些过分的黑格尔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理解也不全面和完整。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是建立在其总体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一位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对辩证法的理解与发展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这两个概念,并探讨了它们与辩证思维的关系。

卢卡奇提出的“物化”概念强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他认为,传统的唯物主义思想将物质与意识割裂开来,将物质视为客观存在,而将意识视为主观心灵的产物。

他认为这种分割是错误的。

卢卡奇提出,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物质通过意识表达,意识通过物质来实现。

他强调了身体的存在对于意识的形成和表达的重要性。

卢卡奇认为,人类的意识是通过自身与物质世界的互动和转换而形成的,而不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思维和感受。

而“总体性”概念则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卢卡奇认为,事物的本质在于它们与其他事物的互动和关系。

他反对将事物仅仅看作是孤立的个体,而主张将事物置于更大的环境中来理解。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物化与总体性的关系在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他认为,物化和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概念。

物化强调了物质与意识的互动关系,而总体性强调了事物的整体性质和相互关系。

物化使我们意识到了物质世界对于意识的形成和表达的重要性,而总体性则使我们意识到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事物本身的发展和演变的重要性。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物化与总体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物化是总体性的基础,总体性又反过来影响物化。

物化意味着我们将事物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止的存在。

总体性意味着我们将事物置于更大的环境中,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关联和分析。

通过理解事物的物化过程和总体性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进程。

卢卡奇的“物化”和“总体性”是他独特的辩证法思想的核心,通过理解物质和意识的互动关系以及事物的整体性质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这种辩证法思维有助于我们超越表面现象,从更全面、更深入的角度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20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提出了许多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

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卢卡奇的“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和生产关系被异化,以至于物化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被物化为商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物化为货币关系,整个社会生活被物化为经济关系。

这种物化导致了人与自己的劳动、与他人、与社会的异化,使人们成为了商品的奴隶,失去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与“物化”相对应的是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应该摆脱物化的束缚,重新获得对自己的劳动和生活的控制权,实现“总体性”的辩证统一。

这里的“总体性”并不是简单的整体性或全面性,而是指人类对社会的全面认识和改造。

总体性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对社会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认识,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改造和建设的指导原则。

从卢卡奇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摆脱“物化”而实现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那么,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可以说“物化”和“总体性”都是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使人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只能成为商品经济中的一员。

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对这种情况的批判,提出了一种重构社会的理论框架,旨在重新塑造人与社会的关系,恢复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物化”和“总体性”都是卢卡奇对问题的不同观察角度。

在对待问题的方式上,卢卡奇关注的是如何从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出发,发现并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而“总体性”辩证法则是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社会的总体认识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提出对社会进行改造的思想和方向。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1. 引言1.1 卢卡奇对物化与总体性的理解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于物化与总体性的理解在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一种将人和人的关系看成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事物的现象,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和物化。

而总体性则是指人类社会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包含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统一和整体性。

卢卡奇认为,物化对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人们陷入了对客观事物的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中,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自由意志。

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强调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强调了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他认为,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够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总体性的观念使人们能够超越片面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立场,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卢卡奇强调了解略总体性对于克服物化现象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思想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包含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其基本思想是对立统一的原理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思想被用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辩证法思想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之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不仅是一种认识方法,更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行为指导,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现实。

通过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

2. 正文2.1 卢卡奇对物化与总体性的关系探讨卢卡奇在其哲学思想中对物化与总体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当我们提到哲学家卢卡奇时,总体性辩证法必然被提及。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强调人类社会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人类社会中自然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新的哲学观点。

总体性辩证法相较于传统的认知论更注重以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

其主要理论包括: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集体行动的二元性、人类文化的总体性和开放的未来。

首先,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基于自然环境的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历史发展关系。

卢卡奇提出,人类社会应该从适应自然界到改造自然界,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类需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并通过技术手段将自然界改造成符合人类利益的样子。

其次,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人类的集体行动具有二元性。

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集体行动不仅是社会共性的反映,同时也是个体行为的具体体现。

卢卡奇提出了“主体-客体”的概念,即个体既是行为之主体,又是社会共同的客体。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集体行动的推进来完成。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是由集体行动和个体行为共同构成的。

第三,总体性辩证法提出了人类文化的总体性。

在卢卡奇的哲学中,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历史进程中规律性的发现,也体现了人类文化本身的总体性。

卢卡奇认为,人类文化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的现象和事件相互作用而成的,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在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合理的历史发展模型,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最后,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了社会未来的开放性。

卢卡奇认为,人类社会不应该被当作一种已经完成或已经结束的事物。

反之,人类社会应该被看作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因此,人类社会的未来也是开放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1. 引言1.1 卢卡奇与辩证法卢卡奇是20世纪知名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的思想对辩证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卢卡奇深受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影响,将辩证法理论运用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解决之中。

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变化性,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问题的本质。

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实现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融合了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批判,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憧憬,都体现了辩证法思想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深度。

卢卡奇的思想为当代世界哲学与思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物化与总体性的概念物化与总体性是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他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物化在卢卡奇看来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进行直观感知的过程,即将抽象的社会关系具象化为可见、可感、可触及的形式。

总体性则是指将各种社会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社会现象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在卢卡奇的理论体系中,物化和总体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他对于社会现实认识的辩证法思想基础。

物化与总体性的概念在卢卡奇的理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物化的分析,卢卡奇试图揭示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局限性和盲点,指出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忽略了背后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而总体性的概念则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理解和改变社会现实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物化与总体性的概念在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现实的本质,还为人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卢卡奇视域中的辩证法——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

卢卡奇视域中的辩证法——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

卢卡奇视域中的辩证法——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白宏亮1,2,张传辉1,3(1.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2.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3.塔里木大学思政系,新疆阿拉尔 843300)[摘要]近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来源之一。

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对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关系的经典研究课题。

在对这个课题的讨论中,卢卡奇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发现了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因素,用黑格尔式辩证法对马克思早期思想进行了解读;在《青年黑格尔》中,卢卡奇凭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供的马克思思想的广阔视野,从马克思思想原则出发诠释了黑格尔早期经济学思想。

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卢卡奇的主要问题意识,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是解读卢卡奇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青年黑格尔》的考察,可以看出,卢卡奇在自己所著的这两部著作中,结合马克思之后的社会历史现实,在讨论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时提出了自己的辩证法认识,扩展了辩证法历史维度以及社会维度。

[关键词]《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5-0012-06从卢卡奇早期著作中会发现,黑格尔哲学理论对他思想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精神现象学》中的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它在卢卡奇理论形成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比如,卢卡奇曾经说过,《精神现象学》对他1916年发表的《小说理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集中讨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施米特认为,卢卡奇这部著作的创作基础是《精神现象学》。

“在莫斯科对1844年手稿的研读”[1]80后撰写的《青年黑格尔与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以下简称《青年黑格尔》)这部著作中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一方面分析了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里的辩证本质,另一方面又分析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经济基础”[2]24,28,从而开始形成了具有经济学内涵与哲学内涵的社会批判理论。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探析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探析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探析寇瑶2012摘要:卢卡奇针对第二国际中普遍不重视辩证法,而流行经济决定论、命定论等错误的思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方法即辩证法的观点。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同实证主义自然科学的方法相区别,总体性是一种具体的总体,是一种历史的总体,是一种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方法,总体性包含着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卢卡奇对辩证法的理解基本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084-03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教师;陕西,西安,710049《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反思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理论产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修正主义、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盛行的氛围中,他试图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他矛头直接指向第二国际那些所谓“正统”的理论家们。

他认为当时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革命的客观条件不成熟,而主要是无产阶级政党不能领悟和遵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头脑,从而造成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危机。

而这样的失误主要是由以伯恩斯坦为主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们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因此,卢卡奇认为革命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理论武装工人阶级,从而冲破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而这些都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树立起“总体性”思想,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理解为方法,即辩证的方法。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副标题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就说明了这一点。

总体性辩证法的提出是出于对现实的批判,是为了批判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重新树立马克思辩证法权威的一种理论探索。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

他提出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他哲学体系的两大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卢卡奇的“物化”思想。

在他看来,“物化”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商品关系所覆盖,人们的社会生活被物化的价值关系所操纵和支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关系成为主要的社会关系,人们变成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商品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影响。

这种“物化”使得人变成了对人有着利益关系的“自然客体”,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成为了被动的受害者。

卢卡奇认为,解放人的“物化”状态是改变社会和改造世界的首要任务。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彼此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矛盾。

要全面地理解和改变这个社会,就需要运用“总体性”辩证法的观点。

这种辩证法不是简单地把社会切割成各个部分来研究,而是把社会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来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只有了解了这个整体,我们才能找到改变社会的有效途径。

接着我们来谈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状态,它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一种研究社会的方法论。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物化”状态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变成了被动的“自然客体”。

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通过全面地理解社会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机制,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矛盾,为改变“物化”状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只有通过“总体性”辩证法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使人们从“物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以德国哲学家埃里希·卢卡奇的名字命名的哲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主张通过对社会总体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多个层面和要素组成,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

他主张要从这个系统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现象,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或单个要素的研究。

他关注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和内在联系,通过研究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

卢卡奇认为社会现象具有辩证性,即既包含矛盾又具有发展的趋势。

他强调社会现象的矛盾性,认为社会因为内部的矛盾而发生变化和演进。

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利益冲突等矛盾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导致了社会的困境。

卢卡奇认为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和解决,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强调社会的历史性和变动性。

他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卢卡奇主张研究社会的历史变化和演变过程,通过对历史的批判和反思,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他认为理论家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不仅要分析当下的状况,还要考察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未来的走向。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将社会视为系统,关注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的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卢卡奇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改变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有着深厚哲学素养的社会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

卢卡奇的哲学思想涵盖伦理、美学、政治哲学、社会批评等多个领域,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和发展。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根据实际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进行改造和回应,才能够成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理论。

在卢卡奇的著作中,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概念,即“物化”和“总体性”,这两个概念是卢卡奇理论中的核心要素,在理解卢卡奇思想的同时也必须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物化”是卢卡奇重要的理论概念之一,它包含了卢氏整个社会批判体系中的核心主题之一。

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将人们变成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实际上是人们与他们自己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失衡所导致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关系被经济关系所支配,而经济关系则是由商品交换关系所构成的,这种关系使得人们在交往和交换中逐渐失去了人性的精髓,变得越来越庸俗、肤浅和形式化。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把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体现在物质的拥有上,成为了无意识的消费主义者,将物化的逻辑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的“物化”。

然而,卢卡奇认为,这种“物化”的现象不应该仅仅被看作是一个个体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此时,“总体性”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总体性”是卢卡奇解决“物化”问题的关键方法。

卢卡奇认为,要解决人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失衡,必须全面地把握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和生产方式,不能仅仅看待其单一的方面或者表面现象。

从而,卢卡奇提出了一种具有“总体性”的辩证法思想,即将社会现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不能仅仅关注其中某些局部的方面,而是要从多个层面分析,充分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社会分析框架。

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卢卡奇思想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不仅是卢卡奇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卢卡奇思想与其他哲学理论不同之处所在。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20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卢卡奇以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物化”与“总体性”这两个重要概念。

这两个概念在他的辩证法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相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卢卡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将探讨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卢卡奇哲学体系中的意义。

卢卡奇首先提出了“物化”这一概念,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和艺术受到了商品化的影响,被庸俗化和市场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品和文化产品失去了其原本的审美和思想内涵,变成了为了市场和利润而生产的商品。

卢卡奇认为,这种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剥夺了人的审美和人文精神,导致了文化的贫乏和腐化。

对抗物化成为了卢卡奇思想中的重要课题。

“总体性”是卢卡奇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系统,各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总体。

卢卡奇强调,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必须从总体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社会现象,而是要把它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来考量。

只有从总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和历史,才能透彻地把握其内在规律和深层次的含义。

“物化”与“总体性”是卢卡奇思想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相影响。

从“物化”到“总体性”,卢卡奇认为,物化的社会现象必须被放在总体性的视野中来看待,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只有从总体性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才能揭示出物化现象的深层次规律和社会根源。

从“总体性”到“物化”,卢卡奇强调,要对抗物化现象,必须从总体性的角度出发,寻找抵制物化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化解物化的影响。

在卢卡奇哲学体系中,“物化”与“总体性”不仅仅是一种概念的关联,更是一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论卢卡奇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论卢卡奇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论卢卡奇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姓名:学号:班级:【内容摘要】卢卡奇是二十世纪影响较大的哲学家之一,辩证法是其进行理论探索的重要武器。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是建立在其总体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总体性原则由主体——客体的辩证法表现出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实质。

主体和客体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历史辩证法的生动画卷。

【关键词】卢卡奇主观与客观辩证法【前言】在他早期代表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明确规定自己的任务就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即革命的辩证法,并以此来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庸俗经济决定论,阐发主体性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探索不同于第二国际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因此,深入分析和揭示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内容和实质,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青年卢卡奇认为应将辩证法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

在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上,他过分强调主体的地位,忽视了客体的相对独立性。

对于青年卢卡奇的思想观点应联系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加以认识和评价。

卢卡奇认为在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中,主体和客体、理性主义体系和客观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克服的紧张关系,因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只是从纯客观、纯科学的角度研究主客体的关系。

在他看来,主客体只有在社会历史领域才会真正地统一,而只有唯物史观才能把主客体的关系问题转换成历史问题:“如果我们可以把全部现实看作为历史(即看作我们的历史,因为别的历史是没有的),那么我们实际上使自己提高到这样一种立场,在这种立场上,现实可以被把握为我们的‘行为’”。

因此,卢卡奇认为他找到了统一主客体的基础,那就是“历史”。

而历史主体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一个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主客体的统一体。

但这只是一个应然的状态,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认识整个社会,才能认识它的阶级地位,最终解放自己。

由此,辩证法在卢卡奇那里就成了无产阶级手中的武器,可以用来批判把一切(包括人)都物化、都变成客体的资本主义社会。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文化批判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总体性辩证法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试图从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理解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本文将介绍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并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其核心观点。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了整体和个别之间的相互关系。

卢卡奇认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应该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进行分析。

他认为整个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了解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就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不能只看个别现象,而应关注它们与整体的关系。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了历史和文化的动态性。

卢卡奇认为社会是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他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逻辑。

社会和文化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且具有内在的运动性和发展性。

理解社会和文化现象需要考察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把握其动态特征。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了矛盾和改变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和文化的变革是由内部矛盾的斗争所推动的。

社会和文化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改变和发展。

他指出,要理解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发展,就需要揭示其中的矛盾关系,了解矛盾是如何转化为具体的历史变革的。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注重了人类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们通过实践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并通过社会交往来建立和改变社会和文化形态。

卢卡奇强调了人们的创造能力和变革力量,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他认为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观点,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社会和文化现象。

它强调了整体和个别的关系、历史和文化的动态性、矛盾和改变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实践的核心地位。

通过运用总体性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现象,认识到其中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卢卡奇(Lucien Goldmann)是一位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卢梭和黑格尔的研究专家。

他的著作Universalité de la pensée dialectique(辩证思维的普遍性)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里程碑之一。

本文将探讨卢卡奇的批判理论。

一、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批判。

他强调每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都是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支配的,在这个框架下,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人类文化的普遍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

首先,卢卡奇认为文化和思想的形成是受到某一时代的物质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的,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一致。

但卢卡奇认为,物质和经济条件是通过一个总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模式来介入人类的,从而塑造出一个整体的文化和思想体系。

这个模式被卢卡奇称为“精神形态”。

其次,卢卡奇认为,文化和思想的精神形态是解释的对象,它是通过对社会底层的物质关系进行反演而产生的。

这样,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颠覆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存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人的存在。

”卢卡奇在这个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进一步发扬光大。

最后,卢卡奇的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精神形态是假象,它通过自我欺骗来掩盖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真相。

在这一点上,他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假幸福”。

同时,卢卡奇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市场是一个剥削性的、非均衡性的、不公正的规则。

二、卢卡奇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卢卡奇的批判理论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对于当代市场经济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危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的剥削性和非公正性。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的内容正是这些问题的阐述和解答,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体和客体在历史中的同一
我们知道,恩格斯在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下定义时,始终强调它是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并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方面的相互渗透规律,认为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卢卡奇不同意恩格斯的观点,认为把规律当作核心,无异是把辩证法归结成几条现成的结论,然后对这些结论加以顶礼膜拜,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这正是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征。与此相反,他认辩证法的核心不是规律,而是主客体在历史中的同一。在他看来,历史不是一个自在的过程,而是自为的产物。历史的发展,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和同一的结果,离开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不存在历史。所以他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同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键和核心之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辩证法中最根本的相互作用。恩格斯虽然谈到了相互作用,然而这一最根本的相互作用他却忽视了。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没有了它,就不是革命的了。因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区别于以往思想家和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主张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现实的批判,即主体通过干预客体而使客体发生改变,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按照卢卡奇的观点,这种同一的实质,就在于使客体消溶于主体之中,客体是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创造出来的,因而它和主体是同一的。卢卡奇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总体即主体的命题上。他从总体的能动特征出发,认为总体性范畴,不仅决定认识的客体,而且决定认识的主体。他说如果主体自身是一个总体性,那么客体的总体性也可以断定。如果主体想认识自身,它必须把客体设想为一个总体性。〔14〕换而言之,总体性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客体的同一;主体通过设定客体而达到自我认识,主客体同一在主体之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卢卡奇的主观辩证法思想
【作 者】苏平富
【作者简介】苏平富 广西师大政治经济系
卢卡奇是二十世纪影响较大的哲学家之一,辩证法是其进行理论探索的重要武器。在他早期代表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明确规定自己的任务就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即革命的辩证法,并以此来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庸俗经济决定论,阐发主体性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探索不同于第二国际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因此,深入分析和揭示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内容和实质,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卢卡奇认为是具体的总体性。他在《策略和伦理学》一书中指出:整体这种绝对首要性,以及整体的统一优先于并且超越于部分的抽象孤立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概念的实质。〔6〕在本书中,他则把它视为社会科学的基础。 他说:总体性范畴,总体对于部分的完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取的方法论的精华,并把它出色地改造成一门崭新学科的基础。〔7〕因此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的根本区别, 不在于经济的首要性,而在于总体性的观点。
⑶能动性。即总体是一个能动的创造原则。他对总体性概念的这一规定,集中表现了他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的原则分歧,陷入一种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他认为,总体性不仅在于对现象和事实进行全面、历史的说明和解释,而更在于对现实的改造,使它发生变化;总体性不仅是探索真理的方法,而且是改造社会的方法,历史的总体性本身是一种真正的历史动力。〔10〕因为对总体性的渴望,就是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异化现实,从而起来改变这个现实。因此,总体性的方法,是无产阶级瓦解资本主义物化结构的唯一决定性的武器。总体性问题是一个范畴问题,具体说来是一个革命行动的问题。〔11〕从此出发,卢卡奇把总体性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和基础,认为它是科学中革命原则的支撑者〔12〕。
卢卡奇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态度相对立,极为推崇黑格尔,把他看成是与亚里士多德、马克思齐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直接来源于黑格尔,是把黑格尔思想引向了一种实践的、革命的方向。
首先,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同出一辙,即在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寻求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矛盾的解释和解决。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不是一种纯粹精神现象的逻辑,而是一种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尝试。他虽然最终是失败了,但他把这个现实理解为辩证的历史过程和我们在其中生活的社会,意识到了最终将由马克思所解决的问题。所以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黑格尔哲学基础上的继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黑格尔自己对康德和费希特批判的继续和扩展〔2〕。
其次,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二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个方面是总体性原则的发扬光大。黑格尔一方面认为真理是全体,整体优于部分;同时他又认为真理是具体,全体不是取消具体,整体不是取消部分,而是将具体和部分包溶于自身之中。据此,卢卡奇提出了具体的总体性范畴,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因为在这一范畴下,理论和实践、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就完全统一起来了。第二个方面是把黑格尔的理性创造原则,发展成为一种革命能动原则。黑格尔从费希特的自我创造非我原则出发,赋予绝对精神以一种能动创造的能力,认为历史就是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然后返回到自身的过程。卢卡奇认为黑格尔在这里抓住了主体的创造能力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是他的功绩;然而他把这种能力和作用,局限在纯粹抽象的领域,这便是他的缺限。马克思优于黑格尔的地方,就在于深入活生生的历史之中,主张对现实的革命改造,正如他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所宣布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在马克思那里, 思辩哲学成了行动哲学,《精神现象学》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基础。由此他认为马克思之所以超过黑格尔,不在于唯物主义的批判,而在于他能够表明历史的真正的主客同一体,即无产阶级。
一、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
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首先必须澄清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恢复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这个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曾明确声称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恩格斯也明确把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列宁则不仅提出要重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研究,而且认真研究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只是到了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黑格尔才被当作污水泼了出去,他们宣称要扫清马克思主义中的黑格尔主义,其目的不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哲学严格区分开来,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回到康德哲学中去,把马克思主义新康德主义化。对此,列宁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指出:在哲学方面,修正主义跟在资产阶级教授的科学的屁股后面跑,教授们要回到康德去,修正主义就跟在新康德主义后面蹒跚而行,,教授们蔑视黑格尔,把黑格尔当作一条死狗来看待,,修正主义者就跟着他们,爬到从哲学上把科学庸俗化的泥潭中去,用素朴的(而且是平静的)进化论去代替狡猾的(而且是革命的)辩证法。〔1〕。
显然这是黑格尔实体即主体原则的翻板,只是加上了费希特的润色剂。在黑格尔看来,实体是总体性的绝对观念,是一个自由的包含一切的大全。作为对自由的向往它要实现自己,而它实现的过程,又是和创造万物的过程相一致的。因此它是富有生命力的主体,绝对观念就是通过外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然后回到自身的过程,而完善和发展自己。所以他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或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15〕按照费希特的观点,自我意识就是能动的主体,就是决定一切,产生一切的力量。自我通过设定非我而达到对自身的认识和发展,自我和非我同一在自我之中。卢卡奇把黑格尔的原则加以费希特式的改造,抛弃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历史现实本身中寻找主客体的同一体,发现了具有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客同一体。卢卡奇认为,这就是马克思优于黑格尔的地方黑格尔只是在抽象的思辩领域,制造了美丽的神话;而马克思则在现实的土壤中,发现了创世的我们,即无产阶级。
二、具体的总体性
在《历史和阶级意识》这本书中,卢卡奇开宗明义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只是方法,马克思主义中最宝贵、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他的方法,即便驳倒了马克思的所有命题,但只要坚持了他的方法,就是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立场,虽然抨击了第二国际的教条化和经文化,但却为他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主观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使得他对辩证法的实质、关键和核心的理解,以及对自然辩证法和反映论的态度上,表现出一种主观主义的特征。
到此为止,卢卡奇对总体性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创造始人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马克思始终坚持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他说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这一思想,被他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资本论》就是一部总体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指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经典;恩格斯强调把事物理解为过程的集合体,认为历史是合力作用的产物;列宁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恩的总体性思想发扬光大;在他早期同经济派的斗争中,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寻求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所作的哲学探讨中(即在《哲学笔记》中),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点、联系观点,认为真理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9〕列宁在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时期,都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整体观,运用于实际斗争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
针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机械决定论,卢卡奇把他们打入冷宫的总体性,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与第二国际消极地对待革命,顽固地坚持单一经济决定论不同,卢卡奇对革命满怀激情,强调人在革命中的作用。在他看来,革命作为一个总体不是由经济决定的,而是由人的革命能动性推动的,人不是经济的消极无为的奴仆,而是革命过程的主宰者。然而卢卡奇却因此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忽视了经济因素的制约作用,把意识形态因素凌驾于经济因素之上。正如他自己在1967年序言中所剖析的,在我的这种理解中,我把总体性范畴置于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中心,并让其超越经济的优先性。〔13〕这样他是从反对片面性出发而走向了另一种片面性:以总体性取消经济的决定作用,陷入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意识决定论。
这样,卢卡奇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泊理解,明显地与马克思本人及恩格斯和列宁的理解有原则的区别,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对黑格尔进行的唯物主义批判和改造而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发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揭示,是以对黑格尔唯心史观的唯物主义改造为前提的。而卢卡奇的观点,正如他1933年在国际作家大会上所作的自我批评:实质上是以黑格尔为基础,把黑格尔和马克思在一种历史哲学中加以综合。〔4〕对此, 他后来自认为是理论上的一大失败。因为它导致了根本的本体论错误,使得一些有决定意义的辩证法问题,还是按唯心主义方式解决的(自然辩证法、反映论等)。〔5〕然而在国际上, 并没有因为其后的自我批判而缩小了其影响。相反,他与葛兰西、科尔施一道,开启了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即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看成是以主体(即人的意识)为基础的主观辩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