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国内初中数学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即头部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尾部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的数量以一种悬殊的方式增加,而中间学生的数量减少,这种现象受到了社会上种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成因,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一、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1、学习环境方面的原因。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家庭环境也不同,贫困家庭普遍缺少教育资源,使得孩子受到贫困家庭受到贫困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孩子学习。
另一方面,有钱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学习需求,会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导致学习环境不平等,使得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2、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
由于家庭的精神环境的不同,孩子学习数学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
头部学生一般学习态度严谨,重视力争上游,而尾部学生则更注重实用,偏重技能训练。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孩子将学习态度反映在数学成绩上,导致了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3、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
学习数学时,学习方法也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方法不当或者不够全面,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和数学成绩欠佳。
头部学生通常能够很好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探究,比较,总结,归纳等,尾部学生则很少能够有效运用学习方法,数学成绩也就难以提高。
二、改善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1、完善学习环境,给予特殊关照。
学校应该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即利用学校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平等性。
2、强化学习态度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孩子学习态度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思考,勤于实践,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数学学科教育教学。
针对不同学段,学校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数学基本理论,提高其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加强数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多措并举,坚持激发孩子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数学不积极态度。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小学数学的“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逐渐扩大,一部分学生成绩优秀,另一部分学生则成绩较差,并逐渐形成两个极端的群体。
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育公平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寻找对策。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之一是家庭因素。
在家庭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学生接触到的数学学习资源也会有所差异。
优秀家庭通常会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提供学习的支持和指导,而不利家庭则可能缺乏对学习的重视和支持,并且学习资源有限。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起点和学习条件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差异。
学校教育因素也是导致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一些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获取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有限。
教师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分化的原因之一。
教师可能更加重视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导致了学生之间差距的逐渐扩大。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
一些学生可能学习态度认真,自律能力强,善于总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速度快,成绩自然突出;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动力和自律能力,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较差。
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
学校需要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数学教育。
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不仅要重视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也要给予成绩较差学生更多的教育和引导。
学生自身也需要调整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
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科目上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其中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突出,另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差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改善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形成原因1. 家庭背景不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面临的条件和机会是不同的。
一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得到了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利条件,无法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2. 教育资源差异: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差异等原因,导致学校和学生在教育资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校教学条件好的学生,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而在资源匮乏的学校,学生往往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教学方法不合理:传统教学方法以机械记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概念和公式,缺乏实际应用和思考能力。
二、解决措施1. 改善教育资源: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
应该加强各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减少地区差距。
2.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去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对其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 提供个性化辅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小学数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之间成绩差距较大的现象。
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优秀,另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较差。
这种情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需要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分析。
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家庭注重孩子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材料,对孩子的学习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而另一些家庭可能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家长对教育投入不够或者缺乏对学习的重视,导致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学校教育的质量和资源分配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学校拥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而一些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资源有限,导致教师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个体差异也是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因素之一。
有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而另一些教师可能重视应试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深入理解。
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和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持消极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佳,导致学习成绩有限。
针对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关注。
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孩子参加数学学习和数学竞赛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学校应提高教育质量和资源分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师培训机会和教学资源,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学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探究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探究随着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问题日益凸显。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些学生成绩优秀,而另一些学生则成绩不佳。
而这种两极分化的成绩状况,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教育困扰。
那么,造成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是什么?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数学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学生来自富裕家庭,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支持,他们通常能够参加各种数学课外活动,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所以成绩较好。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环境较差,缺乏学习支持和资源,导致数学成绩较差。
2. 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造成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天生聪明,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成绩较好。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导致成绩不佳。
3. 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一些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成绩较好。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态度消极,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成绩不佳。
4. 老师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对学生数学成绩产生影响。
一些老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学生成绩较好。
而另一些老师可能教学水平一般,教学方法传统,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导致学生成绩不佳。
二、对策探究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多关心、多鼓励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 个性化教育学校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量身定制教学计划,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3. 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参加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拓展数学学习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小学数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成绩优异,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另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经常出现错误或者无法理解数学概念。
造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当,可能使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从而形成“两极分化”。
2.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智力、个性和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使得某些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其他学生则比较困难。
3. 家庭环境差异:一些学生可能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家庭教育资源有限,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
1. 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分层教学:采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这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4.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孩子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共同促进孩子的数学学习。
5. 注意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要解决小学数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不仅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还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取得进步。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探究
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探究1、教育方式的不合理教育方式的不合理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常见原因。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将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形成成绩的两极分化。
2、学习方法的不正确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然而,由于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方法不正确的现象,比如说只记忆,不理解,背题而不思考,只会那个题型而不会运用等等。
3、学生自身的差异学生自身的差异是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学生的智力、思维方式、性格等因素差异是存在的,这就导致了学习的时候存在不同的侧重点。
因此,也就无法避免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对策措施1、建立综合素质教育体制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而不是单纯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从各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意愿、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同时扫除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
2、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利用一些新型教育技术,如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同时,采用适宜的学习方法,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3、个性化教育面对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学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和培养方案,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确保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会太过两极分化。
4、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出积极向上、真正愉悦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从心底热爱数学,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造成分化的原因1.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心理原因。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
许多学生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势必成为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部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初二阶段成为分水岭的重要原因是数学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又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加上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便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二、克服分化的对策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3.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针对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开始,教师就应该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到了数学思维方式,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明显的分化,有的学生成绩优秀,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有的学生则学习困难,数学成绩不理想。
这种现象的成因可以从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成因,可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成因:1.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资源不足: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有限,教材内容过于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和教学辅助。
3.教师培训不足:一些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了解不足,只重视传授知识,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对策: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1.改善教学方法:应采用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2.积极获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工具,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强化教师培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使教师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
二、学生方面的成因:1.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觉得学习数学无趣、无用,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充分的重视和投入。
2.学习方法不正确: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时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只重视刷题,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习环境不利于学习:有的学生来自于贫困家庭,学习环境较差,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充分的学习支持。
对策:学校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 式进行教育教学和教学评价。尤其教学评价,我想应该采用普考和竞赛的方式进 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习轻松的学生有更进一 步的提高。
具体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比如预习,一般的说,数学课本比较抽象, 读起来显得乏味,学生通常不愿预习,我在实验时,先给出思考题,让学生结合 思考题思考,又如记笔记,较多的学生是照黑板抄,更有甚者,力求将老师所讲 的话全记下来,这样的学习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老师可以让学生作旁注,凡教 科书上有的一律不记、这样可以抓住重点,提高听课效率。再如课后复习,应让 学生围绕预习时给出的思考题再思考、提炼。对于例题,要找出一般的解题规律, 不要死记硬背解题方法。作业要独立完成,而且最好做到背着课本完成。我每带 一个班级的时候,都要开展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讲座,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今年,我回到初一,领着学生看了几次关于学法指导方面的讲座,学 生受益匪浅,这样成绩两级分化情况不那么严重些了。
二、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 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必须要掌握,灵活对待每一章节的教学活 动,不能总是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我曾经搞过试验,在两个平行班级,我在一个 班级成立了学习小组,尽量以小组协作交流的方式去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另一个 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我发现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的班级, 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成绩要远远高于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的班级。下对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对学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必须掌握必要的学习技巧, 而不是靠题海战术,靠时间强化知识的形成。小学的科目相对而言,要少一些, 学生可以应付得了,但是初中课程科目很多,学生一开始接触到这么多科目,会 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导致了时间和精力分配上一系列问 题,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校正措施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校正措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学生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一些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而另一些学生则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甚至出现原地踏步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但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多方面共同努力去改善。
1.成因分析首先,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够灵活,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节奏、学习习惯都不尽相同,几乎没有银弹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生。
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理论结合实践创新,可以灵活地参照学生的程度和特点进行教学。
其次,数学教材过于简化或者过于复杂。
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灵活的思考,且可能涉及到利用数学的多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然而,数学教材往往过于简化问题,削弱了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数学表达的能力。
或者,数学教材的难度过高,难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它。
这个过程往往导致那些有天赋的学生不断向前,其他学生被落下。
最后,学生的自身因素。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缺乏热爱,出现学习不积极和学习焦虑的情况。
一些家长也会将学习压力传导给孩子,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压力,抵消积极学习的动力。
2. 解决办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做出如下的解决办法:(1)从教学的角度上来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动态多元教学的方法。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差异化教学,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场景设置丰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2)针对数学教育的问题,我们需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全面性和质量口碑。
教材必须实事求是,强调实际,涵盖各种数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自己经常总结和练习数学的知识,提高全面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3)教师需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习惯。
他们应该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保持平衡的学习状态,不要因为家庭压力,比如学习不足而感到焦虑、沮丧,以体托大。
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
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教育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即部分学生数学成绩良好,而有些学生却数学成绩不佳。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教学方式上出现不平衡小学数学学习主要是由老师通过讲解、讨论、演示等方式进行授课,而不同的老师所采用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有些老师可能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有些老师则可能更注重实际操作的演示,这样容易导致教学方式出现不平衡,造成学生两极分化。
二、学习方法不科学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最终表现为数学成绩不佳。
三、学生自身问题学生自身问题也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例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自学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加强教育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教师应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更优秀的教育方法,挖掘更多有益于学生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减少不同老师之间的差异,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学生需要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有节奏地进行学习,合理安排时间,有重点地复习知识点,同时还要多做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三、科学开展课外辅导和教育学校可以安排老师或其他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课外的辅导和教育,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适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所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科学化程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自己的数学成绩,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数学素养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表现出明显的双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成绩优异,而另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很差。
一、成因:
1、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使得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认知,导致数学成绩欠佳。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不能坚持学习,也就无法提高数学成绩。
3、家庭环境影响。
有些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缺乏家长的督促,学生也就无法坚持学习,也就无法提高数学成绩。
二、解决策略:
1、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坚持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3、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家长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孩子适当的督促和鼓励,使孩子能够坚持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中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即一方面有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优秀、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则有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欠佳,存在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
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成因分析1. 教学方法不合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导,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家庭教育影响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并不重视,甚至存在着数学恐惧症。
这种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3. 学习态度和方法不正确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浮躁的心态,只注重题目的数量和速度,而忽略了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深度理解。
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正确,缺乏系统性和方法性,导致了数学学习的效果不佳。
4. 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不高,学校社会环境也比较差,缺少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和关心。
一些社会价值观念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如功利化的教育观念、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等。
二、对策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教学、体验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关心孩子的数学学习,主动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乐趣。
学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信心,注重过程的学习和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和方法性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学校应该加强对数学教学质量的监督和保障,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积累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即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而另一些学生却成绩较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同时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形成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早教和家长教育是决定学生初中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注重数学启蒙,为孩子们提供较多与数学相关的启发教育。
这些家庭一般提倡孩子们识数、算数、看数学游戏和数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也有一些家庭对于数学的认识并不足够,甚至对于数学望而却步,这可能会影响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很重要。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一些优秀的数学教师,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一些教师没有那种教学热情,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感到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感,不能提高学习成绩。
3.学生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要素。
一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善于自我管理,这些因素都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提高。
而另一些学生懒惰,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对学习失去了热情,这是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措施1.家庭和环境提倡数学学习: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数学专业的游戏玩具,或者看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故事书籍,给孩子更多的数学启蒙,从小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数学艺术的教育,让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艺术的美妙之处。
2.优化教育方式:老师可以采取多形式、多方法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也可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教育管理,设立一些数学奖项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高、成绩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低、成绩差。
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教师与家长的作用、学生自身原因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可以从教学方式和内容、教师培养、家长支持等多个角度来进行。
首先,学校教育是造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校在教育方针上过分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兴趣、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缺乏培训和教学支持,导致他们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其次,教师和家长在这个问题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家长则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数学竞赛、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等,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另外,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都会对数学学习的成绩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计划和规划,容易产生拖延和懒散的心态。
这时,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心理疏导和培养学习方法,学会如何调动学习兴趣,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利用好教材和学习资源。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教学方式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
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1. 引言1.1 概述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是指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呈现出极端的差异现象。
一部分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困难,造成了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
这种现象不仅在小学阶段存在,也在中学甚至高中阶段仍然存在。
造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匀是导致学生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和教学设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指导;而一些学校则缺乏资源,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较差。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不同也是导致学习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积极主动,努力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却缺乏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是造成“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因素。
一些教师教学水平较高,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另一些教师却缺乏创新意识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家庭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而另一些家庭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进一步分析“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正文2.1 分析“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是指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突出,表现出较高的数学能力和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较差,存在明显的学习困难和差距的现象。
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很多学校中普遍存在,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那么,“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呢?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学生水平差异。
在一些学校中,由于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一部分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帮助,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得不到同等的支持和关注,造成了学生水平的差异化。
浅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在学生中出现明显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异,表现为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明显突出,另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明显落后。
这种现象与学生个体差异有关,也与教育环境、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成因分析1.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合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有一定影响。
当前,一些学校在数学教学中侧重于死记硬背或机械运算,缺乏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下降。
而另一些学校可能在教学中过多追求启发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掌握不好基本知识和技能,成绩也不理想。
一味追求启发式教学或者重视机械运算,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2.家庭教育差异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庭对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缺少家长的督促和帮助,导致孩子数学学习成绩差。
而另一些家庭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使得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较好成绩。
在家庭教育方面也会出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3.学习动机和态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是影响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低,态度消极,导致成绩下降。
而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学习动机强,态度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对策建议1.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方式,学校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
2.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数学学习,提高家长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学校教育中,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教育,使家长能够发挥好对孩子的指导和督促作用,从而避免因家庭教育差异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程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加剧,现在将本学期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如下,以便今后有效缓解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1、学习数学的天赋各不相同。
有些学生数理逻辑能力很强,这样的学生容易较快速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反之,数理逻辑能力较弱的学生,学数学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就较欠缺,这样势必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
2、学业负担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想学、都愿意学,孩子的思想也比较单纯。
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由原本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能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再者,学生之间个别差异较大,在生活体验上也存在差别,因此出现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3、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
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数学会学得比较满意,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大部分是学得比较糟糕的。
因此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4、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变化。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
在性格上,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有时违背,有时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
这时的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勇气或者怕大错被人取笑,这种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
长此以往,课堂就缺乏竞争氛围、合作意识,学生思维缓慢,学习懒散。
5、教师的教学行为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学习上就会非常努力,反之,学生就不会好好学习。
6、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有的甚至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学习那是老师的事情。
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一、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1. 老师本身素质的差异由于老师的学历差异以及对数学的教学技巧熟练度不一致,高水平的老师教学讲授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一些素质较差的老师可能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精神,教学讲解也可能不够系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上受到影响,无法变成良好的结果。
2. 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由于加之农村初中教师兼职的情况,老师也更大程度上只在课堂上讲解基本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辅助学生解决个人遇到的困难,更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因此学生缺乏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从而衍生出一端学生偏高,另一端学生成绩偏低的现象。
3. 缺少健全的评估体制评估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目标与动力缺失,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没有促进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从而不能有效的避免学习的转折点。
二、农村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1. 加强老师的素质提升加强老师的培训工作,深入讲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同时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技能测试;另外,如果老师本身并不是非常熟悉数学,也可以将任务转给专业的助教,以确保证课的质量。
2. 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和调整课程学习时间,加强一对一辅导,建立针对性更强的志愿型指导,充分利用下课时间和周末等内容,鼓励学生及时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 完善评估体制加强回馈效果,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有效的数学檢測,深入讲解学生檢測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的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1. 前言目前,许多小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存在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何在,并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全民的素质,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着重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一理念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性质与目的,体现了“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
本文以“大众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基础理论,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2. 原因分析2.1 教师因素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
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水平低下,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
2.1.1 教师对学生的偏爱。
我曾对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召开座谈会(优秀学生,后进学生),以探寻造成该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在座谈中,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所看到的教师存在着较大差异。
优秀学生看到教师上课时常会走到他们身旁,了解情况,上课时常得到教师的提问,课后,教师常把他们请到办公室,辅导做思考题、星号题或改正作业。
而后进学生看到的却截然相反,在上课时,教师很少注意到他们,只要不出声影响课堂教学,他们可以玩东西,当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课外教师只喜欢与优秀学生交谈。
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偏爱。
因学生的容貌、智力、性格品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一些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偏爱,特别是对服从听话、成绩较好的学生。
对那些不顺从、有些固执己见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感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偏爱严重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态度,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行为,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优秀学生在教师的特殊照顾之下,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热情高,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愉快的体验,学习成绩就好,因成绩好又得到教师、学校、家长的表扬,他们为了保持这种“特殊照顾”会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成绩越学越好。
后进学生则由于教师对他们缺少尊重、理解、关怀、温暖,使得后进学生本来就有困难,再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的抵触行为。
有的后进学生因不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而导致讨厌数学,如一些学生一到数学课就逃学。
另外,后进学生一旦被教师“瞧不起”,周围的同学也会看不起,这样一来,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就极易形成两个情绪对立的群体,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提高、竞赛,学习越来越好,后进学生和后进学生在一起,学习热情越来越低,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2.1.2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践证明,大多数优秀学生处于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中,大部分后进学生则处于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中。
优秀学生因处于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感到自己处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良好的心境下踏实地专注于学习,具有足够的自尊、自信,从而以高涨的热情来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他们常常会对教师和学校采取积极、正面的行为,迎合教师和学校的期望。
后进学生常因处于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中,他们极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把数学学好,努力也没有用,这种心理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加工能力。
其次,他们往往对教师和学校采取消极、负面的行为,无视教师的管理,产生对抗、逆反情绪。
在我校某个班曾有三位学生一到数学课就敲桌子,数学教师多次教育、谈心无效,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竟是:就是要他上不了课。
无论是上例中的逆反地对抗还是消极地抵触,都会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差。
另外,不良、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不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害怕、担心教师的出现,时刻准备应对教师的“威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应对教师,从而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
2.1.3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2.1.3.1 讲课速度快我镇的一所学区中心校,数学科曾有过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后来镇中心校组织深入听课、示导后,发现该校的数学科教师讲课速度快,授课进度快,一个学期不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完成了新课的教学。
下面是一节听课实录课题:垂直(人教版第八册)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条直线的一种特殊关系——垂直(师板书课题)师:观察下图,你有什么发现?生:右边的有一个是直角。
师: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30页集体读一遍。
生读师: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
生:电线,门,电话线,锤子……(显然学生还未理解什么叫互相垂直)师:根据书本的示例,自学画垂线的方法。
学生尝试画垂线。
(但大部分学生不会画)师指名学生上黑板画,由于学生不会画,师又示范了两遍,但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会画。
师:没有学会的同学,课后再看看书。
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书本131中间的图,并量一量,所画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生:第2条最短。
师:第2条线段有什么特点?生:直的。
(不晓得“互相垂直”)师讲述“距离”的定义,然后生打开书本读一遍。
师: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由于教师讲课速度快,授课进度快,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练习的时间就少,教师拽着学生往前跑,优秀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且思路也快,适合他们的学习节奏,学习效率高,所以学习成绩好。
而后进学生,由于跟不上,如上面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还未理解“互相垂直”,就开始画垂线,垂线画法未掌握,又开始教学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布置学生做的课堂练习,只要有几位学生完成就开始讲评了,而大部分学生未完成,他们因缺少思考的过程,即使听讲评时明白,但过后很快就又忘了,这样后进学生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2.1.3.2 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与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所组成。
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优秀学生常因与教师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距离近,在课堂上保持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大胆提问,这也常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赞许,上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学习成绩好。
而后进学生常与教师处于不良的师生关系,缺少交往,在课堂上产生冷漠、沉闷的心理,这种心理环境会抑制他们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保持“沉默”,不会主动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
由此可见,课堂心理环境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2.2 学生因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成效都要通过学生才能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到原有知识、兴趣、个人特质、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2.2.1. 原有知识原有知识指学生对学习新课必须具备的旧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
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原有知识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相比小学其它学科而言,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为强烈。
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后面的知识是建立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的。
知识1是学习知识2的基础,知识2是学习知识3的基础,以此类推。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1实际上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先决条件。
就是说,如果有些学生对知识1没有适当掌握的话,在以后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觉得越来越难学。
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话,就造成了自己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例如,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悉,会导致乘法计算、估算的困难。
下面是一节校级研究课(人教版第七册第46页《乘法估算》)的节选。
复习。
估算下面各式大约等于多少。
68×7≈490 8×73≈560 52×3≈250 5×49≈250指名学生上黑板做,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指名学生讲想法。
生3:我想:把52看成50,50乘3等于250。
师:先想5乘3等于多少?生3:5乘3等于25师:口诀三五得多少生3:三五二十五另外,许多教师在备课、教学时并未注意到后进学生在原有知识上的差异,开始教学新课时,都假定全体学生已掌握了前面的学习内容,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对后进学生以同样的时间教同样的教材,以至前面内容还未学扎实,未掌握又继续后面内容的学习。
还有一点,后进生由于缺乏勇气,怕丢面子,对一些疑难的问题,一时难于理解弄懂,又不敢大胆提问及时求得解决,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或不懂状态。
由于对一些错误的看法不能及时纠正,造成数学学习上知识不扎实、缺漏多。
在以后学习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就像滚雪球一样,所以与优秀学生的差距就加大了。
2.2.2. 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是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反之,就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在2004年秋季期期中测试后,我校组织对3至6年级的318名学生进行学习调查,发现对学习数学较感兴趣的有166人,占52%,感兴趣的有72人,占23%,不感兴趣的有80人,占25%。
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经不起困难的挫折的考验,极易失去信心,导致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差,在这次测试中,3至6年级最低的只有9分,与最高分100分相差了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