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提问:请告诉我你的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试提问:请告诉我你的缺点!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令人尴尬的面试问题
「你有什么缺点吗?」
相信很多人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理都是:当然有啊,但我才不会告诉你呢。这无疑跟被上海大妈拷问“你是什么垃圾?”一样让人难堪。
即便是很多经验丰富的求职者,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会懵圈,不知所措。
因为在日常对话中我们不会去问身边的人他们的缺点是啥,这是一个很没有礼貌的问题。
面试官都很喜欢问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因为这个问题有点一针见血的感觉,能考核面试者对自己的一个认知情况。
所以为了避免脑子空白,或者到时候找一些不是缺点的缺点来说,我们必须要提前准备好这个回答。
你的缺点= 真实的缺点+已经着手在解决的方案
01. 真实的缺点
首先我们选的缺点要真实。
我发现很多人喜欢用假缺点,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一个优点无限放大,它就会变成假缺点。
打个比方网上有些建议会让你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太在乎自己的工作了,又喜欢抓细节,导致自己经常赶在时间点上完成工作。
这个缺点在工作中听起来更像是优点,并且这种话术已经非常过时了,现在的面试官都能一眼看穿,会觉得这个人不够真诚。
缺点就是缺点,别想着靠一些话术来把优点包装成缺点。
在选缺点时我们也要考虑它对这份工作来说不会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这个缺点也不会影响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
如果我们在面试项目经理,那么说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弱就很不好了,这样子公司就不敢把项目给我们管了。
如果我们在面试销售,那么说自己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一般也肯定是个减分项。
但你发现,如果把这个缺点反过来放到这两个职位上,就变得可以接受了。
所以准备缺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职位的特性来思考。
02. 已经着手在解决的方案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公式的第二部分,已经着手在解决的方案。
这一部分我们要告诉面试官自己已经在努力提升去克服这个缺点了。
这个部分的回答至关重要,也是大部分求职者最容易忽略的,很多人说完自己的缺点之后就没有了,那么别人印象中也就只有你的缺点了。
试想一下,本来这是一个“扣分”的回答,但当你紧接着说出自己正在花时间提升自己,瞬间就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是一个有自我认知并且主动性很强的人。
那么这个缺点也就自然不会成为你的绊脚石了。
所以我们选缺点的时候也要找一些可以改进的缺点,而不是缺陷,怎么都无法改变那种。
举个例子,如果是我去面试工程师,我会这么说:
“我觉得自己在公开演讲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包括在一些小组和部门的讨论会上去做一些分享和报告,我都会很紧张。过去这一年,我有把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当成一个目标来完成,我去学习了一些演讲相关的课程,包括怎么设计坡度和准备故事之类的一些技巧。也让一个朋友培训了我一下,因为他是个声音教练。然后我会比较主动地去争取一些在公司内部的分享机会,去做一些演讲和报告。相比于之前现在好一些了,但还是需要持续去提升。”
再举一个例子:
“我觉得自己在给反馈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作为一个产品运营,我会接触到很多用户的建议,自己对产品也有很多想法,但是我会怕影响同事的情绪,所以不好意思直接指出产品设计上的问题,经常会拐弯抹角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来我意识到这个其实不利于团队的效率,所以又找了我的经理,她给我做了一些培训,我也学到了很多。加上我也找了些书来学习,包括怎么走出自己舒适区,怎么进行关键对话。相比于之前现在好一些了,但是如何把握反馈的度,在不影响对方情绪的情况下让对方明白和接受我的想法,这个在未来的工作中还要持续地去提升。”
你会发现这两个例子都只用了一句话描述自己的缺点,但用了很多句话讲述了自己的提升过程。
在描述缺点的时候,记得要简短,我们不想花很大篇幅去描述自己的缺点。
我们要把主要的内容放在第二部分,告诉面试官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正在改变。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样子的回答呢?
因为一个优秀的人一定会想着不断进步,不会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我们又都想跟那些自我驱动力很强的共事。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缺点要真实不代表这个缺点要贴近生活。
有一个学生他给我看他准备的例子是:“我的缺点是喜欢赖床,每天早上都起不来床,所以上班经常迟到,不过我现在会设定两个闹钟,一个离我很远,这样子可以保证我一定会起床来把它关掉。”
同样的像“我的缺点就是喜欢喝酒并且很容易喝多,导致我第二天上班不在状态,不过我现在已经在戒酒了。”
这些例子除了很负面以外,还跑题了。
在面试这个场景之中,我们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工作来展开,无论对方问的是我们的强项还是弱点,这都是指在工作当中,而非生活当中。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如果你对上面的问题还有任何疑问,欢迎你到微信给我留言。
我是“知页简历”创始人黄昕,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