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宁波高端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低碳旅游理念及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低碳旅游理念及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低碳旅游理念及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低碳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理念。

低碳旅游不仅可以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促进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岛作为一种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在低碳旅游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低碳旅游的理念出发,探析海岛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低碳旅游的理念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能源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倡低消费、低排放、低噪音、低污染的旅行方式。

低碳旅游理念的出现,从源头上预防了环境污染和破坏,提高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低碳旅游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让人们发现、感受大自然,更加珍惜她。

因此,低碳旅游是一种环保、可持续、节能、经济型的旅行方式。

二、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1、建立低碳旅游生态系统海岛旅游开发中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低碳旅游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岛屿环境、海洋生态、农业生态、美食生态等多个方面,还需要依托全球低碳旅游的优势资源和技术,运用可持续旅游的策略,打造低碳旅游品牌。

同时,建立完整的旅游服务系统,提供游客信息咨询、景区导览、活动策划、住宿服务等多种服务,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

2、培育低碳旅游产业海岛低碳旅游产业包括食品加工、特色手工业、旅游纪念品等多个领域,要通过建立低碳生产链、增加科技含量和环保指数、运用创新技术等方式来培育低碳旅游产业。

同时,制定规范的企业管理标准,促进企业间合作,提升产业效益和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和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3、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海岛低碳旅游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

游客在岛屿旅游中能够采取市区和当地居民同样的生活习惯,如减少用水、垃圾分类、行动便捷等等,这将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岛屿当地居民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纵观整个海岛低碳旅游的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旅游的推广是相互促进的。

低碳旅游模式的发展研究

低碳旅游模式的发展研究

低碳旅游模式的发展研究低碳旅游(Low Carbon Tourism)是指以减少碳足迹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目标的旅游模式。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低碳旅游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

低碳旅游模式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旅游目的地的低碳化。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集中地,其低碳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链的环保程度。

通过加强能源管理、推广可再生能源、优化旅游交通工具等措施,可以降低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量。

同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建设也应该注重环保要求,比如开展生态旅游、建设低碳街区等。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旅游交通的低碳化。

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中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因此,推广低碳交通方式是减少旅游活动碳足迹的有效途径。

例如,鼓励旅游者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完善公共自行车、步行街等非机动交通系统。

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旅游活动的低碳化。

旅游活动包括住宿、用餐、观光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着碳排放的问题。

研究低碳旅游活动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推广绿色住宿、鼓励消费者选择本地食材、减少食物浪费、引导旅游者采取环保行为等。

此外,旅游者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参观环保教育展览等方式增强对环保意识的培养。

最后,研究低碳旅游模式还需要考虑政府和企业的角色。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税收优惠,推动低碳旅游模式的发展。

企业则可以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环保产品设计等方式参与到低碳旅游模式中。

此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也是重要的一步。

总而言之,低碳旅游模式的发展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需要从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旅游活动和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

通过促进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的本质是指通过减少碳排放量来达到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的目的。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采取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
衡至关重要。

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应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

传统的高
碳旅游模式以大量面积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大型酒店、娱乐场所、运动场地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并产生大量碳排放,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低碳经济旅游模式则通过建设节能环保型旅游基础设施和推广低碳旅游方式,来减少碳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低碳经济旅游模式与传统的高碳旅游模式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首先,它注重旅游
资产的环保性能,这意味着旅游资产的建设必须遵循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益的
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其次,它强调生态旅游,即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再次,它推广徒步旅游、自
行车旅游、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旅游方式,实现旅游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绿色低碳的路径为导向,推进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

旅游业在实现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已成为各国家和地区经济重要品
牌的窗口,对于推动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等都具有积极的作
用和深远的意义。

开题报告--国际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对浙江的启示

开题报告--国际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对浙江的启示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国际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对浙江的启示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旅游业虽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资源消耗少、污染少的“无烟工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低碳经济的倡导推行与旅游业没有关联。

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以2005年为例,整个旅游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3亿吨(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3个方面),占人类活动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9%,而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上,旅游部门占到了5%~14%,如果维持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增长速度,预测到2035年旅游部门中的排放量将增加152%,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

因而旅游业也应控制其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低碳旅游,将自己的发展行为纳入到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控制战略中。

目前,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势必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倡导推行低碳旅游也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领先的省份,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也走在了国内其他省市的前面。

2010年03月,浙江推出首条低碳旅游线路。

2010年7月28日,浙江宁波滕头旅游景区、嘉兴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杭州双溪漂流景区等景区入选“中国低碳旅游景区”。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为了缓解气候变化,Paul Peeters, Ghislain Dubois(2009)研究发现,旅游者(tourists)对全球CO2的排放负有4. 4%的责任,并且预计在2005-2035的三十年间,这一影响会继续按照每年 3. 2%的速度增长。

他们认为现有应对方案不能够显著降低旅游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应该寻求更为科学的减碳方案。

低碳旅游理念及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低碳旅游理念及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低碳旅游理念及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析引言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节能、减排的旅游方式。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旅游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

海岛作为旅游目的地,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魅力,也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本文将从低碳旅游理念和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两方面展开讨论。

低碳旅游理念低碳旅游的理念主要包括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通过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维护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低碳旅游还注重推动本地经济发展,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海岛低碳旅游发展模式1. 生态保护型模式海岛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要保护好珍贵的海洋生态资源必须采取科学的旅游模式。

该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限制游客数量,控制游客活动范围,推行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

同时,通过开展生态教育和生态公益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 低碳交通型模式海岛旅游地的交通工具通常包括飞机、船只和汽车。

为了降低碳排放,可以推广使用燃料效率更高、排放更少的交通工具,例如使用电动车辆、推广航空公司的碳排放抵消计划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3. 本地特色型模式每个海岛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魅力,可以通过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例如,举办海岛文化节、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并让他们了解、尊重当地文化。

4. 农业生态型模式海岛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推动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例如开展农家乐活动、农产品体验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结论低碳旅游理念在海岛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生态保护型模式、低碳交通型模式、本地特色型模式和农业生态型模式等发展模式,可以实现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岛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参与感。

近年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近年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近年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作者:张剑孔令娜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4期摘要:旅游业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当今社会实现低碳环保联动的背景下,旅游业在发展实践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通过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旅游行业低碳模式提出的各种探索性、针对性的研究和见解进行概述,试图对未来低碳旅游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和探讨。

关键词: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模式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164-02目前,对低碳旅游模式的研究主要从旅游产业链六要素中开展,更有专家学者从旅游主体和客体出发,即从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政府主管部门、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笔者尽可能地搜集近年来的成果,进行研究整合,以期得出低碳旅游模式的新方向。

一、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总体研究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总体研究主要从旅游企业、政府部门、旅游者等主体来分析研究的。

旅游企业应从旅行社、景区、交通、酒店等方面采取行动;政府从通过设立低碳旅游标准、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向努力;旅游者的出游方式、装备、消费观念等角度考虑低碳旅游的方式。

《低碳旅游——环境经济价值实现的新方向》[1]一文运用环境伦理学提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实践低碳旅游行为,为创建低碳城市打好基础。

王丽华《低碳生产模式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2]分析了低碳生产在旅游业各部门的具体应用,倡导“碳补偿”活动和实现旅游商品低碳化生产。

周梅《中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3]分析发展低碳旅游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共同参与。

郑琳琳等在《试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旅游业的应对》[4]中分析提出了低碳旅游的三个核心思想:节能减排,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自然为基础的活动。

陈贵松等在《低碳经济下森林旅游业发展探讨》[5]中分析了具有碳汇功能的森林,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并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要将森林业作为林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先锋产业。

低碳经济下文化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下文化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下文化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站上了世界的主流舞台。

而纵观近年来全世界低迷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我国所面临的社会经济转型问题,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开展经济产业模式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文化旅游业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低碳经济的理念进行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将为文化旅游业带来更为持久的生命活力,必将为文化旅游业也带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结合低碳经济的内涵,就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变化,进行简要的说明讲解。

关键词:低碳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分别被定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两者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和文化两者越来越趋向于融合发展,现已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已经成文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骨肉。

作为当今的主流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所包含的内容除了对自然风景历史名胜的观赏外,还涵盖了文化相关的如历史探秘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等文化韵味深厚的旅游活动,并且,即使在一些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活动中,也不乏充分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人物事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逐渐开始转型,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第一大难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低碳”概念。

现代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全面性的能源与经济的大变革,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走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理念无疑将在人类的经济文化变革当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放眼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低碳化变革的契机和条件。

(一)、低碳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契机文化旅游业拥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与提升路径分析研究

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与提升路径分析研究

低碳旅游模式地构建与提升路径分析-旅游管理低碳旅游模式地构建与提升路径分析构建低碳旅游模式,有利于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途径.因此,应采用环境保护技术,充分实现资源地最大化利用,并通过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旅游业碳汇能力,减少碳排量,实现旅游业地绿色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对旅游业地低碳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低碳旅游提升路径.一、前言低碳旅游指地是建立在低碳排放、高效收益、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基础上旅游模式,节能减排是该模式地核心要素,应通过提高旅游业管理力度,降低旅游污染排放,实现绿色旅游,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保障.低碳旅游是一种基于资源保护地旅游理念,满足社会发展地必然需求,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和资源等方面地持续发展.本文以低碳旅游模式为出发点,探讨低碳旅游模式构建方法,提出不断发展低碳旅游地路径.二、以节能减排作为低碳旅游模式构建原则低碳旅游模式地构建,应以资源节约为原则,将低碳贯穿于旅游中,包括旅游产品地开发、生产、建设及服务,都应突出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地核心要素,细化到旅游中地吃、穿、住、购、游等方面,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以免旅游污染排放过多,影响生态环境平衡,与环境保护相互冲突.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先进地节能技术,如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地智能化技术以及有效地新能源技术等,由于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先进技术较少,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旅游业污染排放较严重.应针对该现象,对低碳技术进行创新、研发出符合低碳旅游需求地新型技术,并提高推广力度,扩大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一改以往高污染地局面,降低旅游业地碳排放量,减少旅游污染,实现低碳旅游,确保生态平衡,保护家园.低碳旅游应重视住宿、交通以及餐饮等方面地节能减排,并以此作为低碳旅游构建工作地重点,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于旅游中各个环节,落实节能减排,降低旅游住宿、交通以及餐饮等碳排放或其他污染排放.另外,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应采用先进地信息化技术,提高旅游规划地信息化水平.如3S 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时空分流导航技术等,将这几种技术进行集成,从而建构低碳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对低碳旅游进行深入研究,构建集监控、管理、信息为一体地低碳旅游管理平台,创新旅游业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旅游污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三、构建一个完善地低碳旅游体系一个完善地低碳旅游体系,是构建低碳旅游模式地重要前提,因此,应在低碳旅游体系中贯彻低碳旅游理念,采用先进地节能技术,制定低碳旅游实施策略,从而实现旅游业地健康发展.在进行低碳旅游体系构建地过程中,应明确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所肩负地职责及其需要为该体系构建付出地努力,明确参与者所扮演地角色和地位,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低碳旅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旅游碳排放,减少旅游污染,构建低碳旅游模式.首先,政府应彻底贯彻低碳策略,针对旅游污染,制定旅游碳排放标准,建立完善地旅游管理制度,加强旅游业管理,确保低碳旅游模式地有效实施.其次,地方政府应对当地地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和了解,针对旅游业中存在地碳排放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降低旅游污染排放,采用先进地节能技术,根据政府相关政策,提出低碳旅游实施方法,在各个相关部门中分配低碳旅游模式构建任务,监督任务落实情况,并提高部门管理水平,制定严格地考核制度,全面落实低碳旅游.最后,技术研发部门应提高研发力度,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节能技术地国际性,不断研发新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并加大推广力度,确保节能减排技术地有效性.除此之外,旅游企业也应做好低碳环保工作,提倡节能减排,在旅游产品生产及旅游地建设过程中,降低碳排放量,尽量生产低碳旅游产品,降低高碳产品生产量.旅行社应做好旅游者地节能减排工作,向旅游者贯彻低碳旅游地概念,使其积极参与到低碳环保地过程中,约束自身行为,坚持低碳旅游方式,在购物、旅行、住宿以及饮食方面,做到节能减排,从而降低旅游业碳排放污染.应充分利用政府、相关部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地主体作用,全面贯彻低碳旅游方针,实现旅游业地节能减排.四、做好旅游规划化工作旅游规划工作应具有一定地合理性和科学性,合理开发旅游地区,实现资源地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节能.若旅游开发不合理,将会导致旅游污染增加,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浪费资源,危害性较大.因此,应重视旅游规划,确保规划地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地规划原则,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规划,并做好实地勘察和数据采集工作,全面掌握旅游地区地社会关注度、技术条件、经济水平以及环境资源等相关信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并根据掌握地情况制定旅游开发地主要目标,设计旅游规划计划,根据旅游当地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地规划方案,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审查,经过专家评估合格后,再进行审批.在旅游规划时,应注重时间和空间地动态性和静态性,对人流分布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先进地信息技术,分析旅游景点人流聚集规律,并对景点游览线路进行优化,根据空间定理,对景点车辆和游客进行分流导航和合理调度,确保其分布均匀、活动有序.另外,还应对景点车辆和游客进行引导,提高旅游景点管理力度,避免旅游高峰期服务质量欠佳、游客拥挤、车辆堵塞等现象,导致景区安全隐患、碳排放上升、污染量增加等问题出现.五、降低旅游交通地碳排放量相关调查表明,在旅游业中,交通碳排放量占污染排放地40%,航空运输低排放量最大,约占交通碳排放量地50%.随着家庭汽车地普及,交通气体排放量也越来越高,2012年地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1年,增加了13%,旅游交通约占其中地25%,交通碳排放是气体排放地主要因素,旅游业构建地毯旅游模式,应做好交通碳排放控制工作,尽量降低交通碳排放量.因此,应对旅游交通进行合理规划,尽量降低交通资源耗损,实现旅游绿色交通.航空运输方面,应对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如燃料、电能、热能等资源,并根据旅客地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航班,尽量避免供大于求地局面,减少一些旅客较少地航班飞行次数,提高航空运营地整体效率.另外,应向旅客推广长途汽车、火车、高铁等运行方式,提高运输效率,积极应用新型能源车、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汽车以及超级电容车等交通方式,降低旅游交通气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在旅游景点内,应制定交通规则,禁止机动车进入景区内,并在景区中设置自行车租借点,推广自行车交通,或采用电瓶车及环保观光车等新型节能交通工具作为景区地主要交通工具.另外,还应在景区内设置徒步旅游、山水生态游等低碳交通设施,优化徒步旅游路线,鼓励旅客徒步浏览景区风景,或在景区内设置生态交通地点,乘坐公共交通,采用电动车或中巴等交通工作进行协助换乘,尽量降低旅游交通污染排放,做到绿色交通,减少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实现低碳旅游.六、严格控制旅游餐饮住宿碳排放量相关数据显示,在旅游行业中,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因此,应将旅游餐饮和住宿列为低碳旅游中地重点工作,严格控制旅游餐饮住宿碳排放量,降低旅游污染率.调查指出,餐饮消耗地能源相当于普通饭店营业额地五分之一,百分比约为20%,在星级饭店中,约占10%~15%.若饭店内设置中央空调,则该饭店地空调耗电量相当于总电量地一半或以上,照明耗电量高达30%,相当于城市居民用电地15倍左右.一些星级饭店地耗水量巨大,一间客房地平均日用水量就相当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地5倍左右.住宿在建筑方面消耗地能源量较大,且其用水、供热以及电器、照明和空调等能源耗损较多,且水资源和电资源利用时,未能充分使用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因此,能源耗损量难以降低.很多高级饭店和宾馆,强调奢侈和豪华风格,住宿耗能明显高于其他建筑.降低旅游住宿能源耗损量,是低碳旅游中地重要工作.我国星级宾馆平均一天消耗120万套一次性洗漱用品,总额约为22亿元,资源消耗量巨大,已经发展成一种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控制旅游住宿碳排放量,减少能源耗损,具有十分重要地现实意义.应在餐饮行业中宣传低碳理念,并针对能源浪费现象,展开一系列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以及节约能源等工作,并大力推广节水、节电等节能技术,推广智能控制和变频等先进技术,采用太阳能产品和节能灯,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低压节电,降低用电量,减少旅游住宿餐饮碳排放量,加大新技术和新能源地利用范围.在旅游住宿建设中,应尽量采用节能型地建筑材料和设备,延长建筑使用期限,提高建筑地利用率,对于一些可再生资源,应进行循环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加大建筑绿化面积,做好基础建设工作,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降低建筑中地二氧化碳含量.提倡环保旅游,鼓励游客自带沐浴露、洗发水、牙膏、牙刷等,减少宾馆一次性用品使用量,减低资源耗损,采用真正地低碳旅游方式.七、结束语综上所述,应以节能减排为原则,构建低碳旅游模式,建立完善地低碳旅游体系,做好旅游规划工作,确保规划地合理性和科学性,尽量降低旅游交通地污染排放量,采用先进地节能技术,减少资源使用量,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在旅游开发建设中,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发挥资源最大化效应.在旅游高峰期,应全面分析旅游客流量变化规律,优化旅游路线,提高旅游景点管理水平,避免人流量聚集增加旅游碳排放量,提高低碳旅游效应.另外,还应做好旅游餐饮和旅游住宿地碳排放控制管理工作,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量,降低旅游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彻底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低碳经济对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低碳经济对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研究了经济增长脱钩指标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国别差异,发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密闭可分,它们之间存在着脱钩现象,而且我们所期望的进一步脱钩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我们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是能够逐渐控制的,并且可以避免和消除。美国Schmalensee(1998),Galectti和Coslanza等证实了人均收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倒U形关系,在工业化初期和重工业时期伴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对环境的影响呈正增长;在工业化后期,人均收入同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减弱,对环境
[7] Gary C. Bryner. Carbon Markets: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rough Emissions Trading[J].Tulane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 2004 ,14:132-138.
影响呈负增长,国外很多专家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小川芳树(2011)指出,近年来亚洲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经济取得
了显著的发展,这些国家能源需求急剧增长。在21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增长,保证能源稳定供应和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是今后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为我国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国完全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低碳经济理论来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但是国家之间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条件我们目前仍难以企及,所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没有办法直接套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和通用的经验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才能为我们更好的利用。

低碳经济下文化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下文化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60低碳经济下文化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 黄凌云 王小琴 (江苏省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系,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站上了世界的主流舞台。

而纵观近年来全世界低迷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我国所面临的社会经济转型问题,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开展经济产业模式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文化旅游业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低碳经济的理念进行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将为文化旅游业带来更为持久的生命活力,必将为文化旅游业也带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文化;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260-2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分别被定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两者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和文化两者越来越趋向于融合发展,现已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已经成文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骨肉。

作为当今的主流旅游产业,文化旅游所包含的内容除了对自然风景历史名胜的观赏外,还涵盖了文化相关的如历史探秘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等文化韵味深厚的旅游活动,并且,即使在一些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活动中,也不乏充分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人物事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逐渐开始转型,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第一大难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低碳”概念。

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发展变革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海西旅游发展变革研究
经 济背景 下 , 西 旅 游 发 展 变革 迎 来 了新 机 遇 。低 海 碳旅 游 的发 展有 利 于 发 挥 海西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优 势 , 倡 导海西 低 碳生 活 方 式 , 进 海 西 产业 结 构 调 整 和 促 转型 升级 , 快海 西 生态 文明 建设 。 加
低 能耗 、 低污 染为 基础 的绿 色旅 游 , 要求 通 过食 、 、 住 行 、 、 、 每 一环 节 来 体现 节 约 能 源 、 游 购 娱 降低 污 染 ,
以 行 动 来 诠 释 和 谐 社 会 、 约 社 会 和 文 明 社 会 的 节 建设 。
方式 的新 选 择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 下 简 称 “ 以 海 西 ” 是 我 国东南 沿 海 重 要 战 略 区域 , 建省 作 为 海 ) 福 峡 西岸 经济 区的 主体 , 态 环境 十分 优 越 。在 低 碳 生
Vo | 0 NO 2 l1 , .
Fe .2 2 b O1
低 碳 经 济 背 景 下 海 西旅 游发 展变 革 研 究
余美珠
( 明学 院 经 济 管理 学院 , 建 三 明 3 50 ) 三 福 6 0 4
摘 要 : 着 经 济 发 展 与 资 源 环 境 的 矛 盾 日益 深 化 , 碳 经 济 成 为 人 类 发 展 的 必 由 之 路 , 是 解 决 环 境 问 题 和 能 源 问 题 的根 本 途 随 低 也
径 。 在 低 碳 经 济 背 景 下 , 西 旅 游 发 展 变 革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 文 中 以 低 碳 经 济 理 论 为 基 础 , 确 低 碳 经 济 和 低 碳 旅游 的 相 关 概 念 , 海 明 分 析 海 西 低 碳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 海 西旅 游发 展 变革 可从 三 个 方 面展 开 : 游 企 业 生 产 行 为 变 革 、 游 者 消 费 行 为 变 革 旅 旅 和 政府 政 策 行 为 变 革 , 者 共 同 努 力促 进 海 西 生 态 文 明 建设 。 三 关 键 词 : 碳 经 济 ; 西 旅游 ; 展 变 革 低 海 发

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碳减排对策分析-环境生态论文

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碳减排对策分析-环境生态论文

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碳减排对策分析-环境生态论文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及碳减排对策分析摘要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有助于宁波实现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目标,基于我国旅游业统计口径的碳排放测度方法,通过旅游交通、旅游活动及旅游住宿三个方面初步测算出宁波市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评估了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形势,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宁波旅游业碳减排相关对策,包括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宜传教育,营造公民低碳旅游理念等。

关键词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碳减排:低碳旅游●文,沈杨低碳试点城市(Low carboncity)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对于宁波这个港口城市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宁波市提出了建立低碳试点城市的发展战略。

本文通过初步测算,得到宁波市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评估了宁波市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形势,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了宁波市旅游业碳减排对策。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初步估算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

公式使用如下:上式中,TE为旅游业或旅游业各部门(温室气体)碳排放量(吨);K 为旅游活动的某环节的规模(如食、住、行、游、购、娱),囿于相关数据难以收集,本文关于碳排放的核算仅涵盖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个方面(这也是已有旅游业碳排放核算通常的选择);TE,为旅游业某环节的单位碳排放量(吨)。

对于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测算基本采用间接测算法。

计算步骤如下,首先根据UNWTO采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宁波市各种交通方式游客周转量与相应交通方式的碳排放系数的乘积来估算每种交通方式游客的碳排放值。

旅游交通碳排放测算公式为:上式中,LE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吨),M为某种交通方式的碳排放系数( gC02/pkm),A为某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游客周转量(pkm)。

数据来源本文中所用的宁波市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出境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以及星级饭店、客房间数、客房出租率等数据,主要来源于宁波市旅游统计年鉴、浙江旅游便览等。

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一、低碳经济与旅游业发展低碳经济是指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旅游业也应当寻求更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传统的旅游业对资源的高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而转向低碳经济模式,则能够降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业应当积极推动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排放的各项措施,例如加强节能减排,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交通,强化资源回收再利用,推广环保低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等。

只有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才能实现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业应当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出行。

游客的出行方式对旅游业的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交通方式使用石油类产品,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而推动绿色低碳出行,例如鼓励游客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或是使用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都有助于减少旅游的碳排放。

旅游业还可以通过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和游览方式,减少游客的交通需求,规划更为合理的旅游交通网络,通过公共交通和共享交通减少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

有关部门还可以加大对低碳交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低碳交通方式,从而推动旅游经济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

2. 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旅游业应当加强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是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一个主要问题。

低碳经济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旅游业可以通过提倡绿色旅游理念,推广低碳环保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降低旅游活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景区和企业还可以加强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例如推行景区垃圾分类、推广节水节电措施、利用可再生能源等,进一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通过这些努力,不仅可以减少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

低碳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导。
从环 境生态学角 度出发的模式有 “ 循环经 济型乡村旅游
“ 产 业融合 ” 是 产业演化 的高 级表现形 式 , 本质 是创新 。
发展模式 ” 、 “ 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模 式” 、 “ 国家公园体系发展模 旅 游产业 融合发 展的 内涵是旅游 行业 与相关产 业的优 势互 特别是新能源 、 新材料等行业 , 发挥各 自的核心竞争力 , 创 式” 等 。在 贵池霄坑村旅游循环 经济 与低碳旅游模式 中 , 以低 补 , 碳旅游 理念 为指导 , 利 用低碳技 术 , 发展低 碳旅游 交通和 设 造低碳 I l 勺 旅游交通工具 、 旅游产 品币 口 旅游模式 , 以达 到共 同发
5 O l 问道市县 l 2 浙 0 江 1 4 经 年 济 第 Z 1 H 0 期 E J I A N G E C O N O M Y


基 于低碳 经 济 的旅 游产 业 发 展 模 式研 究
张伟国 徐乐蔚 倪焱
包括政府调控 、 企业发展 、 产业运行 等模式 。该模式 的形 低碳 经济作为一种新 的经济发展模式 , 关键是利 用新能 现 , 源技术和制度的创新 , 达到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 目标 , 促进经 济社会 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旅游研 究院 ( 2 o 1 1 ) 对浙江 旅游业特 别是近 3 0 年发展历程作 了系统性梳理 和总 结 , 认为 成基础 是区域旅游开发理论和波特 的竞争优势理 论 , 形成机 制是建立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上 , 考虑政府 、 企业 、 生产耍索 、 需 业融合发展模 式图
公 共服务 。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不仅需要政府部 门制定相 关扶持政策 引导旅游企业使用新能源汽 车 、 轮船等交通工具 ,
更 需要相关政府部 门调整能源供应结构 。 目前 , 浙 江省化石 能源消耗 比重 占到 9 5 %以上 。根据浙江省可再生资源发展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背景下宁波高端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摘要:低碳经济背景下,高端旅游业是特指旅游业中具有高科技与文化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及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那些产业部分。

从开发角度,宁波高端旅游分为企业开发、部门开发、企业+部门开发模式;从旅游项目角度,分为高端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奖和体验参与型,采取的具体形式为低碳景区和低碳旅游社区。

发展宁波高端旅游需要政府的政策、人才、科技保障,需要旅游企业制定优质经营和品牌战略;加强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高端旅游;宁波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78-02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笔者认为:高端旅游业是特指旅游业中具有有高科技与文化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及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那些产业部分。

高端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污染低,切合中央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宁波高端旅游业供需及发展现状分析(一)高端旅游业需求与发展现状分析1、高端旅游者。

高端旅游者不仅要高水平、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还在于其是否具有高端旅游理念、愿望、行为和效果。

2008年宁波人均gdp已达10079美元,率先跨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标准,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高,高端旅游者主要包括白领、成功的商务人士(45%)、政府官员(25.5%)、工薪族中的知识群体(19.5%)、追求品位的“富二代”(10%)。

他们主要是本地游客、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港台和外国游客)。

2、高端旅游市场。

宁波高端旅游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游和婚庆蜜月旅游居多;休闲地产游、海钓、高尔夫、滑雪、邮轮旅游、登山、影视旅游发展较快;探险、医疗美容旅游(出境)、考古旅游、宗教朝圣旅游等高端旅游较少,医疗美容旅游(入境)与vals(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体验基本没有,这是值得加大力度发展和开发的细分市场。

客源市场方面休闲度假游以本地游客、省内游客为主;会展览和奖励游以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为主;特种旅游中的高尔夫、滑雪以本地游客为主,探险、登山、海岛垂钓以本地、省内和长三角省市游客为主。

.宁波高端旅游市场特点表现为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消费水平明显高于观光旅游。

会展旅游的消费水平最高,住宿消费要求大大高于普通观光旅游,高端旅游娱乐消费逐年增加。

(二)高端旅游业供给与发展现状分析1、高端旅游资源宁波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34处(2007),2010年底,拥有2家5a级景区、20家4a级景区和10家3a级景区,旅游景区标准化率超过50%,高端景区集中度在同类型城市中处于前列。

[1]2、高端旅游设施(1)交通运输:是指游客赖以实现空间转移的客运设施和设备。

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2012年,宁波到杭州只需26分钟,到上海1个小时,甬台温铁路通行,到台州只需40分钟,到温州1个小时,到福州2.5小时,到厦门4小时;栎社国际机场有发往全国各大城市和海外的航班。

(2)食宿接待:指以星级饭店为代表的能够适应和满足高端旅游者食宿需要的服务设施。

2010年,宁波五星级酒店12家,4星级18家,与沿海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相比,宁波市星级饭店总体数量位列第一,营业收入位居第二位。

[2](3)旅游购物:指可供高端游客购物的设施。

宁波商贸发达,天一广场商业圈云集了新世界、金光、银泰百货、国际购物中心、东方商厦等高档商场和宁波大饭店、凯洲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和义大道是宁波的香榭丽舍大道,拥有卡地亚、gucci、阿玛尼、lv、江诗丹顿等顶级奢华品牌旗舰店。

(4)娱乐设施:指提供高端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

宁波市区有清源、颐和等高档茶馆;0574、a8等高档酒吧,百世德、外滩会馆、星巴克、上岛、名典等咖啡厅;新彩虹ktv、邵夫剧院、宁波大剧院、一兆韦德、金领汇等国际健身中心,启新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

(5)旅游服务:是指为高端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机构,本文指高品质旅行社。

到2010年底,宁波市旅行社有24家为首批97家品质旅行社,其中宁波市飞扬旅行社、浙仑海外旅行社为全省7家五星品质旅行社,此外还有四星12家,三星10家,二星1家,一星2家。

[3]二、宁波高端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分析(一)从高端旅游开发角度的分类.1、企业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企业开发。

该模式主要以休闲度假类高端旅游为主,依托景区投资和开发度假村、别墅等相关高端旅游项目。

如香港启新集团投资的启新高尔夫俱乐部就是属于这种模式。

该俱乐部位于风景秀丽的东钱湖畔,距市中心仅十二公里,交通便利,是高端商务、度假的最佳选择。

2、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地方政府投资或开发,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游客提供会议、培训、度假场所和服务。

如宁波北部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是由慈溪市政府、慈溪出口加工区共同投资兴建,以吸引国际客商为定位,重点发展杭州湾滨海休闲、国际商务、高端健身、滨海运动项目,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性的高端商务健身休闲区。

3、企业+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投资或开发,也可以是政府出地或高端旅游项目,企业投资。

如宁波慈城古县城旅游区是由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和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所有权归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所有,景区经营、管理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由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

4、村集体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村集体投资、出地和开发。

如宁波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区是由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投资兴建,从2002年下半年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建造了新村近10万平方新房,别墅100套,五层高楼650套,是“都市里的村庄”。

[4](二)从高端旅游项目角度的分类1、高端观光型:是高端旅游者以观赏知名的自然或人文风光、享受独特经历和丰富体验为特点的高端旅游活动。

宁波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河姆渡遗址、天一阁、保国寺、它山堰、蒋氏故居、镇海口海防遗址,可体验悠久历史,获得丰富知识;5a级风景名胜雪窦山风景区、天童森林公园、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可悦心情;保国寺、天童寺、古阿育王寺、雪窦寺、七塔寺使游客观光时净化心灵。

2、休闲度假型:是指利用假期较长时间离开常住地,以消遣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

宁波自然条件优良,适宜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型旅游。

宁波九龙湖开元度假村由美国watg 公司和香港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联合打造,度假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优美的景观让宾客得到充分享受。

3、商务会奖型:该类型包括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企业会议或活动及展览。

宁波是著名的商务会展城市,冠名“国际”的展会已超10个,冠名“中国”的展会活动7个。

2010年,宁波共举办会展活动371个。

[5]2006-2010年,宁波入境游客以商务活动为目的占入境游客总人数的55%。

商务会议业的飞速发展有效拉动了高端旅游产业的发展。

[6]4、体验参与型旅游(特种旅游):特种旅游是一种新兴高端的旅游形式,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基础上的提高,宁波特种旅游包括攀岩、登山、高尔夫、休闲地产游、温泉旅游、蜜月旅游等形式。

随着浙江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旅游在宁波日益繁荣,它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休闲市场,重点发展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岛旅游和海洋文化五大业态。

由于拥有北仑港这一优良港口资源,《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一2020)》中也提出了修建国际豪华邮轮母港、发展国际豪华邮轮旅游的计划。

(三)高端旅游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上述高端旅游模式在宁波发展的具体形式为低碳景区和低碳旅游社区。

1、低碳景区。

宁波高端旅游景区都积极地建设低碳景区,推动旅游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电瓶观光车或自行车,食宿方面尽量减少能源、水源的使用量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宁波市绿色饭店已达54家,星级饭店节能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如大桥生态农庄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餐饮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

农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用节水、节能技术,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太阳能、风能应用、智能化大棚、微滴灌溉节水等技术应用于一体,探索消耗和碳排放最少、产出最多的生态循环低碳系统。

[7]2、低碳旅游社区。

这种形式吸引高端旅游景点周边社区或村落参与低碳旅游开发,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决策、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环境保育和利益分配等活动。

宁波5a风景区滕头旅游景区依托滕头村积极建设低碳旅游社区。

表现在:(1)生产方式循环化:滕头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低碳旅游为发展理念,重视生态建设,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坚持创建循环低碳旅游景区,实现了高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社区生活低碳化:滕头村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出行尽可能采用公交、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尽量使用天然气、电能、太阳能;家庭使用节能电气设备等。

(3)社区空间紧凑化:以景区为核心,带动村庄建设低碳旅游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统一规划,社区空间结构紧凑,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商贸娱乐区、农田保护区合理分区布局,既完善了社区环境又促进了村庄和低碳旅游协调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宁波市高端旅游业的对策(一)政府层面1、完善高端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

完善宁波市年度高端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贯彻执行全国、全省各类行业考核及评定标准,结合宁波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标准及实施细则。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县(市)区要安排高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多元的高端旅游投融资渠道,将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农业、林业、渔业等专项资金的投放与高端旅游发展项目捆绑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3、发展市场营销、高端旅游娱乐管理、规划人才;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会展旅游、高端旅游资本运营等新人才;培养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和国际高端旅游人才。

4、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crs(全球预订系统)、tis(旅游信息系统)、tdis(黔江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加强高端旅游救援能力;引进高新环保设备,使用无害、低碳无污染的新能源;推广旅游设施节能技术,景区(点)采取废物处理系统和环保厕所设备;积极倡导发展低碳景区和社区。

(二)企业层面1、关注国外高端消费群体,实施跨国经营战略。

宁波旅游企业在满足本地、省内、国内高端旅游消费群体需求外,将眼光扩展到国外,抓住距离较近的韩日、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高端客源,加强市场开发。

挖掘扩大高端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战略意识,培养一批忠诚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

2、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上海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