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相见欢》。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相见欢”、“朱颜改”、“春风十里”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增强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离愁别绪,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3)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相见欢》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3.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诗人李煜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韵。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与诗歌情感相互映照。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相见欢》的特点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相见欢》。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3. 搜集其他李煜的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与《相见欢》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意义的解读。
2. 诗歌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感共鸣法,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相见欢》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聆听朗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相见欢》。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对比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相见欢》的字词理解、句子解析。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分析。
(3)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意境的把握。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煜及《相见欢》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
(2)小组内讨论,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歌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分析结构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探讨诗歌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讲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相见欢》。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2. 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的识别与分析能力。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含义。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相见欢》的内容介绍。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解析。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阅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含义,帮助学生掌握。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修辞手法和词语。
阅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诗歌《相见欢》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修辞手法和词语解析的参考资料。
3.2 教学材料诗歌打印文本。
笔记本和笔。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表达。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词语。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
5.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诗歌作品,扩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第六章:教学实践活动6.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扮演诗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6.2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七章:作业与评价7.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相见欢》的读后感。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的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
李煜《相见欢》优质教案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李煜《相见欢》优质教案,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煜《相见欢》优质教案1 教学⽬标 1、学习通过知⼈论诗法、意象助读法、画⾯描述法、⽐较赏读法来把握词境。
2、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意象助读法、⽐较赏读法2、体会词作中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动、形象的⽅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印发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背诗导课。
下⾯我们来⼀次背词⽐赛,请放开声⾳读这⾸词。
(检查背诵情况:齐背1次,抽背1⼈。
) 背完词,有⼀个⼈从词⾥⾛出来,你看到的是⼀个怎样的⼈?(板书:愁) 2、读出情感。
[知⼈论世法] ①师:从词中我们读出⼀个充满愁绪的李煜,谁能讲讲历史中的李煜? 明确: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飘摇。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年苟安⽣活。
975年南唐为宋灭之后,39岁的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活。
(幻⽰) ②朗读指导,要⽤慢速、低沉、哀痛的语⽓来读词。
师:联系作者⽣平,⾛近词⼈理解词意,这叫知⼈论世法(板书)。
我们该⽤怎样的语速、语⽓、语调来读这⾸词呢? 明确:这是深重的亡国之痛,⽽⾮轻烟似的闲愁。
该⽤哀痛低沉的语⽓来读。
慢些,再慢些。
③配乐(《⼆泉映⽉》读。
(荐读1⼈,齐读1次。
) 3、个性化品读,借助经典意象来理解词意。
【意象助读法] 过渡语:国学⼤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切景语皆情语(幻⽰),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景(板书)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请选择最有能触动你的⼀个景,说出它与词⼈的“愁”如何对上号?(板书→) 明确:西楼、残⽉、梧桐、深院(板书)。
品读⽅向: (1)西楼——表达⼀种离别之愁。
(幻⽰) ①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个怎样的地⽅?总是和⼈什么样的情联在⼀起? 第⼀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
《相见欢》 教学设计
《相见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词人的心境。
2、让学生学习词作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2)掌握词作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2)领悟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相见欢”这个词牌名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词人李煜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特点。
(2)讲述词作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
3、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作的情感。
4、研读词句,深入理解(1)逐句解读词作,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无言”“独”所蕴含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分析“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写景句,探讨其营造的凄凉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5、体会情感,探究主旨(1)组织学生讨论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个人遭遇、家国命运等方面思考。
(2)总结词人的情感,即亡国之痛、离愁别恨以及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6、赏析手法,品味艺术(1)引导学生发现词作中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通过描写“月”“梧桐”“深院”等景物来烘托情感。
(2)让学生体会这种手法的妙处,增强对古典诗词艺术魅力的感受。
7、拓展延伸(1)展示李煜的其他词作,如《虞美人》,让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李煜的词风。
(2)引导学生思考古典诗词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8、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词作的内容、情感、手法等。
(2)强调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9、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相见欢》。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相见欢》。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水”、“明月”等。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视和表达对友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相见欢》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难点:(1)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2)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相见欢》的原文和译文。
2. 教师准备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的解释。
3.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如诗人的介绍等。
4.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诗人。
(2)学生朗读诗歌《相见欢》。
2. 新课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3)学生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情况。
3. 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学生的写作成果和互相评价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八年级相见欢教学设计
八年级相见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见欢》这首词的含义,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体会词中意境,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大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你们会想到什么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愁绪。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他作为亡国之君的特殊身份和心境,为理解词中的情感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词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词的韵律。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讨论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赏析词句1、提问:“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从意象(如西楼、月、梧桐、深院)入手,体会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2、探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句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让学生理解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离愁的纷繁复杂和难以排解。
(六)情感探究1、组织学生思考:作者的“愁”具体指什么?引导学生从亡国之痛、身世之悲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见欢李煜教案
相见欢李煜教案【篇一:相见欢教学设计】《相见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词。
2、了解并能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
3、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4、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全词2、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正缓缓地向我走来,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来通过他的一首词《相见欢》,一起来走近李煜。
二、朗读造境1、拿到一首词,首先我们从何入手?(读)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自由大声朗读。
2、既然这首词缺少一个题目,根据你的理解和体会能够为它补个题目吗?ppt:你可以自由拟题,也可以直接使用词中那些你觉得能够表达这首词的味道的词语。
(展示,例如《天净沙秋思》)示例:相见欢离愁;相见欢寂寞;相见欢独上西楼……3、下面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比较,看谁朗读得好,看看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指导朗读)三、赏读入境(一)同学们刚才都读到了一种“愁”,那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愁”的?①(她心中的愁绪向人倾诉了吗?)“无言”——为什么会“无言”?作为王国之君,阶下囚,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无人陪伴,无人倾诉——可见他孤独、寂寞、无人共语的落寞纠结在他心中的愁绪太多,如亡国之恨、思家之愁等等,太多涌上心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用“无言”来写当时复杂的心理。
身为阶下囚,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他生活在监视中,自当处处小心,以免招致杀身之祸。
②“独”——勾勒出任务孤身登楼的身影试着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步履缓慢、滞缓、呆板;神情很哀伤、很绝望)此时孤独的他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内心有数不尽的孤寂与凄婉!(有句话说:“情乐则景乐,情爱则景哀”,诗人向我们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借助了哪些景物?看到这些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③ppt:“西楼”——为什么上西楼?为什么不是东楼而是西楼?在古诗词里有很多关于“西楼”的诗句:李清照在西楼上妖王爱人时:第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相见欢》 教学设计
《相见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深沉的亡国之痛和离愁别绪。
2、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独特的意象,感受其营造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词作,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2)掌握词作的艺术特色,如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内涵,感受其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引导学生将词作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意象意境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幅深秋庭院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引出课题《相见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李煜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从帝王到囚徒的巨大身份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他词作风格的影响。
2、讲述《相见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人在亡国后的痛苦和无奈。
(三)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词作,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投入。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基调。
(四)精读词作,赏析意象意境1、提问:词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无言独上西楼”中的“西楼”,给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月如钩”的“月”,象征着残缺、凄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梧桐”“深院”“清秋”,共同营造出一种幽深、清冷的氛围。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情感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词人借助这些意象,含蓄地抒发了内心的愁苦和寂寞。
八年级语文下册《相见欢》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巩固,对词牌、词的格律等难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强化情感教育,以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背诵《相见欢》,并尝试将其改编为一篇现代诗,比较古今两种文学形式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2.深入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选择一首其他时期的诗词,分析其与《相见欢》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相见欢”为题,创作一首描绘友情、亲情或其他情感的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导入、朗读、解析、讨论、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相见欢》。
2.方法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相见欢》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代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理解词牌、词的格律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尚显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2)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相见欢》。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相见欢》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内涵理解。
(2)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诗歌《相见欢》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2)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背诵和默写情况。
(2)对学生的课后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诗歌《相见欢》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解析。
3. 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4.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运用讲授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诗歌。
2. 问答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要靠老师的引导来实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也要靠读来体会,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悟,在感悟中去诵读。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2.赏析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登楼、登高,能看到与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的景色,往往触发心中感慨,是古人诗歌的重要主题。
如我们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崔颢的《黄鹤楼》等都是登楼的名作。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的文人传统却是一致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靖康之难后的一首登楼词。
二、整体感知1.知人论世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著有词集《樵歌》。
2.背景介绍靖康之难,汴京沦陷,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3.朗读感知学生听范读,划分节奏,明确字音;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4. 品读诗文师:词人此时身处何处?“西楼”(屏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介绍李煜经历两首词共同意象:“西楼”“清秋”师:词人站在西楼望到了怎样的景色?“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明确: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请学生总结回答问题:词的上阕通过了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有何作用?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清冷、萧条的感伤意境。
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师:下阙中最能表现情感的一个词?“悲”师:词人为何而悲?(用词中句子回答)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簪缨”用了借代手法,代指达官贵人。
《相见欢》教学设计
《相见欢》教学设计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相见欢》这首词,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词的大意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孤独寂寞之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12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理解词中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13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内容。
132 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词句进行赏析,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或展示一些古代诗词的图片,营造出古典文学的氛围,引出《相见欢》这首词。
142 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
143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144 精读赏析1441 引导学生理解词的上阕,描绘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展现的画面和意境。
1442 分析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作者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探讨其情感的深沉和复杂。
1443 组织学生讨论词中运用的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45 总结归纳总结词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强调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成就。
146 背诵巩固要求学生背诵《相见欢》,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15 教学资源151 多媒体课件包括词的原文、注释、作者介绍、相关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等。
《相见欢》教学设计
《相见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见欢》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的语言之美,体会其意境。
3、帮助学生掌握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词中的名句,感受其艺术魅力。
2、难点(1)领悟词中含蓄深沉的情感内涵。
(2)把握词中运用的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词句含义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手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精彩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忧伤、凄凉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你们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和情感?”(3)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相见欢》,并简单介绍词的特点。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李煜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作为亡国之君的特殊身份和遭遇。
(2)讲述《相见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亡国后的痛苦和无奈。
3、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点名让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词句解读(1)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西楼”,“月如钩”中的“月”等,分析它们所蕴含的情感。
5、情感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创作背景进行思考。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亡国之痛、思乡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6、手法分析(1)分析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将梧桐树比作被锁住的人)、拟人(“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锁”字赋予梧桐和深院人的动作)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诗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相见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学生在理解这种情感时,容易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触摸到作者的情感内核,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重难点二:诗歌艺术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其艺术效果。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总结拓展: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体验:通过学习《相见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情感。
3.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意,如创作诗词、写作短文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4.合作性:布置小组合作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设想三:互动探究,提高鉴赏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4.设想四:实践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其他古诗词。通过实践运用,巩固学生对《相见欢》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教学实施:总结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关注作者背景、内容理解、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结合,以提高鉴赏能力。同时,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相见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相见欢》。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李煜的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体会家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相见欢》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李煜的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2)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煜诗词,复习其创作风格。
(2)简介李煜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相见欢》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体会家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评估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诗歌背诵、默写的情况。
(2)评估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1)测试学生对诗歌《相见欢》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2)检查学生对作者李煜背景及其创作风格的掌握程度。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时安排为1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用书和课文朗读录音带。
《相见欢》教案(精选4篇)
《相见欢》教案(精选4篇)《相见欢》篇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二、《相见欢》的“细读”西方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采纳重视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什的基础,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乃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
下面,笔者就用这种“细读”的形式对两首《相见欢》的意义加诸简评。
(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1、“林花”:满林花树;“谢了”:表现一种美好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零落凋残的悲慨;“春红”:代落英;“太匆匆”:花开短促,体现为对美的凋零的伤悼之感。
2、“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花谢匆匆之因。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
九年级语文《相见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相见欢》。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含蓄的情感表达。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诗人李煜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4.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人与友人相见的情景。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诗歌。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相见欢》李煜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见欢》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久别家乡后重返故土,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喜悦心情。
本课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培养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散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刻,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对家乡的描绘,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印象。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家乡的描绘,感知家乡的美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分享对家乡的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美好和亲情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课后多关注家乡的发展,关爱家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词,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品茶和品词两条线来体会李煜的创作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作品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通过品茶和品词两条线来体会李煜的创作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用具
PPT、茶杯、茶叶、开水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端起手中的茶杯,老师请大家喝下第一口茶,感觉如何呢?(预设:没有味道)好,没关系,是我的茶不好呢?还是另有他因?希望学罢此课,答案定能揭晓。
品着茶,新课还得继续。
古有曹操,今有毛泽东,他们都是伟大的政治家,然而他们在文学领域也颇有建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是千古传唱的佳作,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君主被称为是词中之帝,天才的词人,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然而他在政治上却是一位昏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李煜的生活及《相见欢》(板书)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配乐范读(播放幻灯片)
2.学生自由读文(品味诗的情感)
3.小组竞赛读文
4.齐读;
师点拨:通过词的朗读,你读出了词人的何种情感,用词中的文字回答,(离愁)该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单纯指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更指复杂的人生痛苦。
这还得从李煜的生平说起(出示幻灯片:作者简介)
三、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了解完生平及背景之后,学生齐读。
请学生们再次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板书)
2.那么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呢?
(1)同学们齐读上阕思考:词人在上阕都写了哪些内容?
师明确:写了月亮、梧桐、深院、清秋。
(2)词人不写离愁,而写了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小组探究,组长归纳内容要点,汇报交流成果。
)
师明确:月是残月,梧桐寂寞,清秋紧锁,深院冷清……所有的意象都是那么冷清,正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过渡语:上阕寄情于景,表达了词人的离愁,伴着这种离愁请同学们喝下第二口茶,感觉如何?(苦涩)是不是这样一直苦下去呢?我们拭目以待,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评一下词的下阕。
你认为词的下阕中哪一句写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下阕。
4.下阕的美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学生合作探究)
师明确:本句好在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点出词人的“愁”和别人的“愁”不一样,多得多,浓得多、深得多、长得多、重得多、哭得多……过渡语:请同学们再次举杯,细细的品味这杯茶,深吸一口气,闻一闻、说一说你的感受(香醇、味苦)很好,正如词人所言“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只有自己身临其境,方能体会到人生百态。
5.小结:品茶、品诗、品人生,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正确的品味人生,启迪自己。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相见欢》,一起背诵这首词。
下课!
四、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相见欢》。
五、板书设计
相见欢
李煜
月亮
剪不断,理还乱
梧桐→→
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深院
无人共语孤寂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