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之异同_苏振武

合集下载

苏武精神研究的新开拓

苏武精神研究的新开拓

苏武精神研究的新开拓∗--评《苏武精神与儒家伦理》赵馥洁【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2页(P127-128)【作者】赵馥洁【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3【正文语种】中文看到苏振武教授的新作《苏武精神与儒家伦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不禁万分欣喜。

苏武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他出使匈奴羁留十九年持汉节不变的感人事迹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记得少年时看秦腔《苏武牧羊》,那激越昂扬的演唱吸引着我,使我十分欣赏苏武的高尚人格;青年时读温庭筠《苏武庙》诗,那悲壮沉郁的深情感动着我,使我非常崇敬苏武的爱国精神;壮年后看班固《汉书·苏武传》,那浩然正气和铮铮风骨震撼着我,使我更加看重苏武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功能。

不容否认,在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上,苏武精神如洪亮的号角,一直感召、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深情;如雄伟的丰碑,永远铭刻、赞颂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良知!但是,对于苏武精神的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却付阙如,乏善可陈。

譬如苏武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其与儒家伦理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苏武文化为什么经久不衰,苏武精神和苏武文化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将彰显苏武精神与提升民族精神有机融合,使其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积极要素?等等,都还没有从学理的层面予以系统而深入地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下,作为国内首部从哲学、文化学和伦理学角度对苏武精神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苏武精神与儒家伦理》的问世,无疑具有填补空白、开拓新域的重要学术价值。

初读此书,觉得它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色:一是史论结合,古今贯通。

该书首先回顾了苏武生平与所处时代,揭示了苏武精神形成的的历史背景;接着论述了先秦至汉初儒家人学之发展与儒家国格伦理的形成,奠定了探索苏武精神成因的理论基础。

然后从儒家人格伦理与苏武崇高人格、儒家国格伦理与苏武爱国精神两个方面论述了儒家伦理与苏武精神的辩证关系。

苏武精神作文

苏武精神作文

苏武精神作文English Response:Su Wu was a Chinese diplomat who was sent to the Xiongnu Empire (the predecessor of the Hun Empire) as an envoy in 100 BC. However, he was detained and held captive for 19 years before being released and returning to China in 81 BC.During his captivity, Su Wu endured numerous hardships and was subjected to various forms of torture. Despite the immense suffering, he remained loyal to the Han Dynasty and refused to succumb to the demands of his captors. His unwavering patriotism and resilience became a symbol of national pride and perseverance in Chinese history.The term "Su Wu Spirit" (苏武精神) encapsulates the qualities of loyalty, resilience, and unwavering determination that Su Wu displayed throughout his ordeal. It represents the indomitabl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and their ability to overcome adversity with honor and dignity.Su Wu's story has been immortaliz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olklore. His name became synonymous with patriotism and loyalty, and his deeds continue to inspir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citizens. The "Su Wu Spiri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and a constant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perseverance and principled resista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Chinese Response:苏武精神,是指中国历史上西汉使臣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保持了对祖国的忠诚,不屈服于匈奴的威逼利诱,最终得以回归汉朝的气节和精神。

对苏武的形象分析

对苏武的形象分析

对苏武的形象分析《苏武传》记述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苦处境和他卓绝的节操,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古代忠君爱国的典型人物,为后世所颂扬传唱,而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家喻户晓。

首先,我们可以从《苏武传》中看出苏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当单于使卫律劝降时,苏武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遂引刀自刺。

苏武以他的举动表明他忠于汉朝绝不变节的决心。

而又有谁会有他那份坚定的忠君爱国之心呢?连李陵这样的将领都劝他投降,苏武也不为所动,表明心志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

”在私底下,在无人处,苏武也一如既往的坚定他的爱国心。

当他听李陵说汉武帝驾崩时,“南乡号哭,呕血。

旦夕临,数月。

”无论在何时何地,苏武的忠君爱国之心都得到体现。

反观那副中郎将张胜在卫律举剑威胁的时候,立刻请降。

张胜这副贪生怕死的嘴脸,如何与苏武面对生命威胁时的巍然不动相比呢?到最后,连卫律都清楚地知道苏武的满腔爱国心,知道他绝不会投降。

敌方单于对他的种种刁难也只是因为佩服他的气节而生出爱才之心。

从敌方的表现中,更能看出苏武坚定高尚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

其次,苏武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他在面对叛国者卫律的劝降之语时,苏武痛骂卫律“不顾恩义,叛主背亲”。

然而,在他面对同僚李陵的劝降时,他知道李陵的`投降是事出有因。

虽然李陵因个人恩怨而不顾大义,苏武也只是说:“愿复勿再言。

”对李陵充满理解和耐心。

最后,苏武还是一个坚韧不屈、意志坚定顽强、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人格高尚。

天下大雪,单于不给苏武食物时,苏武“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都不死。

单于没有办法,又不忍杀他,把他流放到北海无人处,对他提出种种刁难,并且连唯一的财务都被偷走时,苏武仍坚持下来。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从壮年到满头白发,都没改变他的初心,至始至终都坚定他的爱国信念。

这样难能可贵的爱国者,这样坚韧的人,值得被名流青史,为后世所颂扬。

对苏武的形象分析 [篇2]《苏武传》成功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爱国者的形象,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

关于苏武精神的800字作文

关于苏武精神的800字作文

关于苏武精神的800字作文《关于苏武精神》篇一“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每次听到这首歌谣,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坚毅的身影,那就是苏武。

苏武的精神是什么呢?在我看来,那是一种超级无敌的坚守。

就像一棵大树,不管狂风怎么吹,暴雨怎么打,它就死死地扎根在那片土地上。

想当年,苏武被匈奴扣押,匈奴人那可是威逼利诱啊。

他们给苏武许了高官厚禄,就像拿一块超级大的蛋糕在一个饿了很久的人面前晃悠。

可是苏武呢,他就像个木头人一样,根本不为所动。

这可把匈奴人气坏了,他们就把苏武扔到北海边去放羊,还说啥“公羊生子,方许归汉”。

这不是明摆着刁难人嘛。

北海那地方,那可真是个鸟不拉屎的地儿。

冰天雪地的,冷得能把人的鼻子都冻掉。

苏武在那,就靠着那些羊和一些老鼠洞里挖出来的草籽过日子。

也许有人会说,这苏武是不是傻呀?回去当个大官多好啊。

可是我觉得,这就是他伟大的地方。

他心中有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对汉朝的忠诚。

他就像一盏明灯,在那黑暗寒冷的北海边上,独自散发着温暖的光。

我就想啊,如果我是苏武,我能做到吗?我可能早就投降了吧。

我连冬天早起上学都觉得困难,苏武却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守十九年。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长跑比赛,跑到一半我就想放弃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可是苏武呢,他的“长跑”可是持续了十九年啊。

这对比起来,我简直就是个胆小鬼。

苏武的精神对我们现在也很有意义呢。

现在社会上诱惑太多了,就像一个个糖衣炮弹。

我们很容易就被那些金钱、权力或者玩乐给迷惑住。

可是如果我们能有苏武那种坚守自己内心的精神,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肯定都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要是我们一遇到困难就像个软脚虾一样退缩,那还怎么行呢?总之,苏武的精神就像一把火,在历史的长河中熊熊燃烧,给我们这些后人带来无尽的力量和启示。

他教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坚守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

《关于苏武精神》篇二关于苏武精神,我觉得这就像一场漫长而又孤独的马拉松,而且是一场在荆棘丛中奔跑的马拉松。

苏武牧羊体现了一个什么精神

苏武牧羊体现了一个什么精神

苏武牧⽺体现了⼀个什么精神
作为⼀个真正的中国⼈,不能失去了做⼈的⾻⽓与节⽓,这是我们每个⼈都必须牢记于⼼的事情。

汉朝时期有个历史典故苏武牧⽺,⾥⾯的苏武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保持着⼀颗纯洁的爱国之⼼。

他出使匈奴的时候,多次受到匈奴单于的利诱,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

苏武牧⽺的故事
苏武牧⽺,是指汉朝⼈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也不投降匈奴的故事。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苏武在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然后被匈奴扣留。

匈奴单于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不给他吃喝,天下⼤雪,苏武把雪同毡⽑⼀起吞下充饥,⼏⽇不死。

然后匈奴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的地⽅,让他放牧公⽺,说等到公⽺⽣了⼩⽺才能回归汉朝。

苏武毫不动摇,被匈奴扣留19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回到汉朝时头发胡须都变成⽩⾊了。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坚持民族⽓节的代表⼈物之⼀,这篇⼈物传记赞扬了苏武⾯对威逼利诱忠⼼耿耿,不畏强权,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的精神。

苏武民族精神的思考和理解作文

苏武民族精神的思考和理解作文

苏武民族精神的思考和理解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苏武。

这苏武啊,可真是个超级牛的人物,他身上那种民族精神,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直闪耀到今天。

苏武生活在一个挺复杂的时代,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那叫一个微妙。

他被派去出使匈奴,本来是带着和平的使命去的,可谁能想到,匈奴人不讲武德啊,一下子就把他扣下了。

这就好比你去邻居家做客,结果邻居不仅不让你走,还把你关小黑屋了,多气人啊。

但是苏武呢,他可没有被吓到,更没有屈服。

匈奴人想让他投降,给他各种威逼利诱。

他们可能想着,给点好处,再吓唬吓唬,这人就乖乖听话了。

就像给小孩子一块糖,再装个鬼脸,小孩子就听你的了。

可苏武不是小孩子,他心中有坚定的信念。

匈奴人给他荣华富贵,说只要你投降,要啥有啥。

可苏武心里想:“哼,你们这些东西我才不稀罕呢,我是汉朝的使者,我的尊严和对汉朝的忠诚可不是你们这点东西能买走的。

”这就像有人拿着几个小钱想让你出卖自己的好朋友一样,简直是对人格的侮辱。

然后匈奴人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把他扔到北海那个苦寒之地去放羊,还说啥公羊生了小羊才让他回来。

这简直就是故意刁难,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这就好比让你去种石头,石头开花了才放你走一样荒谬。

可是苏武在北海那日子过得虽然苦,却没有放弃。

他就靠着吃野果、啃羊皮,和那些羊相依为命。

他心里始终记着自己的身份,自己是汉朝的人,他要坚守住自己的民族气节。

咱们想想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苏武一个人得多孤独啊。

没有人和他聊天,周围只有冰天雪地和一群羊。

但是他就是靠着对民族的忠诚,一天又一天地坚持着。

他的这种精神,就像一把火炬,在寒冷的北海燃烧着。

他不怕困难,不怕折磨,因为他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民族的尊严和荣誉。

苏武的这种民族精神对咱们现代人来说,那也是有着超级重要的意义。

现在咱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有各种各样的诱惑。

有时候可能就会有人为了一点小利益,就把自己的原则、自己的民族文化都丢到一边去了。

这就好比苏武要是为了匈奴的那点财富就投降了,那他就成了一个没有脊梁骨的人。

苏武的精神给我的启发

苏武的精神给我的启发

苏武的精神给我的启发苏武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更是一种指导我们生活的精神力量。

苏武是汉朝时期一位仕途坎坷的边塞将领,他的故事展示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苏武年轻时聪明才智,却因得罪权臣而被贬至边疆。

在那个恶劣的环境下,苏武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危险的边境战事。

但是,苏武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被困境所打败。

在被俘虏之后,苏武被迫害的情况更加严重。

然而,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绝不妥协。

他用他的智慧和才能征服了他的敌人,并最终成功逃脱。

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应该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坚持自己的追求。

苏武的精神也提醒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勇于行动的勇气。

在面对外界质疑和困难时,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评价,而是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付诸实践。

苏武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坚持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苏武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守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困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种坚持和耐心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获得更大的成就。

苏武的精神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

苏武在战争中学习了很多战略和智慧,通过这些经验总结和借鉴,他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苏武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他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要保持追求梦想的决心,抵御困难和挫折的压力。

只有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学习和创新,我们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多一种方法认识人物——分析《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

多一种方法认识人物——分析《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

多一种方法认识人物——分析《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古代文学多一种方法认识人物——分析《苏武传》中的苏武形象张新梅【摘要】人教版必修四教材中的《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等说法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苏武以其气节和忠义而光耀千古。

但是在时代思潮的冲击下,很多青年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充满疑惑,本文希望以案例形式探讨如何分析苏武的形象。

【关键词】《苏武传》苏武的人物形象人物比较分析下课铃响,我走出教室,结束了文言长文《苏武传》,心里正觉得轻松。

身后却有一个声音叫住了我,学生小王颇有些困惑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评价苏武?刚才在课堂上,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观点基本一致:认为苏武有民族气节和忠义精神。

出使异邦,他担心匈奴内乱牵连自己而使国家受辱,宁愿引佩刀自杀来避免国家受辱;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痛斥对方;面对李陵的动之以情,他意志坚定,大义凛然。

苏武真正称得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

班固评价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19年后,当苏武重回故土,百姓们用倾城出动、夹道迎接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仰。

苏武的气节和忠义空前绝后、光耀千古。

对这个大家基本一致的观点提出疑问,他的疑惑来自李陵劝降苏武时所说的话:“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由此可见,当时的汉武帝十分昏庸,既然如此,苏武的选择是否正确?此外,课后所附的李陵《答苏武书》中提到“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可见,连匈奴人都十分敬重的苏武,在回到汉朝之后,却并没有得到汉武帝应有的尊重。

对于这样的帝王,付出自己的忠诚,苏武的忠心是不是“愚忠”?我沉吟片刻,反问他:“课文中有好几个人物形象:张胜、卫律、李陵和苏武,他们都曾经面临着是否投降的抉择,如果不赞成苏武的选择,你赞成谁的选择?”作为苏武使团的副使,张胜愚蠢地参与到匈奴的内乱中,对于虞常所提出的“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汉天子)赏赐”的不合理要求竟然擅自应允!虞常等人谋反失败后,张胜接受审判,然而他立即投降,胆小懦弱,毫无节操可言。

苏武民族精神的思考和理解作文

苏武民族精神的思考和理解作文

苏武民族精神的思考和理解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苏武,那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

苏武生活在汉朝,当时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那叫一个复杂,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一会儿又打得不可开交。

苏武呢,就被卷进了这趟浑水。

他奉命出使匈奴,这一去啊,可就开始了一段超级传奇的经历。

苏武身上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的忠贞。

匈奴那些家伙啊,想让苏武投降,给他许了好多好多诱人的条件,什么高官厚禄啊,荣华富贵啊,就差把金山银山摆在他面前了。

可是苏武呢,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土里的大树,任你狂风怎么吹,我自岿然不动。

他心里就装着自己的汉朝,想着自己的使命,那是坚决不能背叛啊。

这种忠贞就像我们对自己喜欢的球队一样,不管它是输是赢,咱就是不离不弃。

而且苏武的忠贞不是那种傻愣愣的坚持,他知道自己代表着汉朝,他要是投降了,汉朝的脸可就丢大了,所以他坚守的是一种民族的尊严。

还有他那顽强的意志。

匈奴人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把他扔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现在的贝加尔湖附近)去放羊,还说啥时候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汉朝。

这不是刁难人嘛,公羊怎么可能生小羊呢?可苏武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和刁难打倒。

他就住在那简陋的帐篷里,吃着那些少得可怜的食物,和那些羊相依为命。

他在冰天雪地里坚持着,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坚守自己的阵地。

这让我想到我们自己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候就想放弃。

但是苏武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放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易认输呢?从苏武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一种深深的归属感。

他知道自己是汉朝人,他的心就和汉朝紧紧连在一起。

这就像我们出门在外,不管走到哪里,心里总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

而且这种民族精神还带着一种自豪感,他为自己是汉朝人而骄傲,所以绝不能做有损汉朝声誉的事情。

这种民族精神在今天也特别重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属,那就是中华民族。

以苏武的精神为主题的作文

以苏武的精神为主题的作文

以苏武的精神为主题的作文《苏武的精神》篇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的事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而苏武,就是其中一颗格外耀眼的星。

苏武,那可是个超级有骨气的人啊!他被派去出使匈奴,结果呢,匈奴那旮旯的人可坏了,想让他背叛汉朝,给他各种威逼利诱。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是堆满金山银山的荣华富贵,一边是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苏武那家伙,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就选了后者。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可能早就怂了。

那匈奴单于把他扔到北海边去放羊,还说啥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汉朝。

这不是明摆着刁难人嘛!那北海边,天寒地冻的,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

苏武可能也会觉得很绝望吧,也许他也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动摇,“我这是何苦呢?”但他最终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就守着那些羊,渴了就喝点雪水,饿了就找点野果子或者草根吃。

他就像一棵顽强的松树,不管风雪如何肆虐,就是屹立不倒。

他的那种坚守,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我参加长跑比赛,跑到一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都快喘不上气了,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我当时就想放弃了,这时候我就想到了苏武,如果他在北海边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那他还能成为被我们敬仰的英雄吗?于是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苏武在匈奴待了十九年啊,十九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十九年?他的头发从黑变白,面容从年轻变得沧桑,但他的心始终向着汉朝。

他就像一只归巢的候鸟,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他的方向永远不变。

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可太稀缺了。

现在的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利益就放弃自己的原则。

比如有些人为了赚钱,就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他们就没想过苏武吗?如果苏武也像他们那样,为了匈奴的那些所谓好处就背叛汉朝,那他还会被我们传颂至今吗?苏武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给我们指引方向;又像一把火,在寒冷的世界里给我们带来温暖。

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比生命还重要的,那就是我们的信念和忠诚。

探索苏武的事迹与精神:一篇富含历史内涵的作文素材

探索苏武的事迹与精神:一篇富含历史内涵的作文素材

探索苏武的事迹与精神:一篇富含历史内涵的作文素材In the annals of Chinese history, few figures stand as tall as Su Wu, a beacon of loyalty and resilience that transcends time. Bor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is story is a testament to the indomitable human spirit and the enduring values of integrity, patriotism, and perseverance. This essay serves as a compelling narrative source, weaving together historical facts and profound lessons.Su Wu, also known as Zuo Wu or Wu Zetian, was a diplomat and scholar who embarked on a legendary mission in 100 BCE. Sent by Emperor Wu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he匈奴, he was captured during a hostile encounter and held captive for nearly two decades. Despite the harsh conditions and relentless attempts at persuasion, Su Wu maintained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his emperor and his country.The first English passage:"Upon his arrival, Su Wu found himself in the midst of a brutal and unforgiving environment. His initial captors attempted to breakhis spirit through physical torture and 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 but Su Wu's resolve remained unyielding. He refused to divulge any state secrets or betray his emperor, exemplifying the virtue of loyalty that is deeply ingrained in Chinese culture. His steadfastness in adversity is a testam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ity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中文翻译:刚一到任,苏武就被卷入了匈奴严酷的环境中。

关于苏武精神的800字作文

关于苏武精神的800字作文

关于苏武精神的800字作文《关于苏武精神》篇一嘿,说起苏武精神,那可真是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苏武,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就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想当年,他被派去出使匈奴,这就像是一个勇士踏上了未知的冒险之旅。

谁能想到,这一去就遭遇了各种磨难。

匈奴人那可不像善茬儿,他们把苏武给扣押了下来。

这就好比你高高兴兴地去邻居家串门,结果邻居把你锁在他家地下室,还不给好脸色看,多憋屈啊。

但是苏武呢,他可没有屈服。

匈奴人给他高官厚禄,想让他背叛自己的国家。

这就像有人拿一大把钱在你面前晃悠,说只要你不认自己爸妈了,这些钱就都是你的。

苏武肯定心里想:“开什么玩笑,这怎么可能!”他就像一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松树,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他在那冰天雪地的北海边放羊,吃的是啥?老鼠洞里的草籽儿之类的东西,那日子过得简直比苦行僧还苦行僧。

也许有人会说:“这苏武是不是傻呀?为啥不就坡下驴,在匈奴这边过好日子得了。

”我觉得这就是他们不懂苏武的精神。

苏武心里装着的是对大汉的忠诚,这种忠诚就像一团火,在他寒冷的日子里给他温暖,在他孤独的时候给他力量。

我想起我自己有一次参加一个比赛,过程可艰难了。

当时我就想放弃,可是一想到苏武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我就觉得自己这点儿困难算个啥。

苏武的精神就像一个打气筒,给我充满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苏武在北海边一待就是十九年,十九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十九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对国家的忠诚。

他回来的时候,那满头白发就像冬日里的芦花,在风中摇曳。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坚贞不屈,什么叫忠诚不二。

这种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也不能丢啊,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国家,还是对待自己的理想,都要有苏武这种执着和坚定。

要是大家都像苏武一样,这个世界说不定会变得更美好呢。

难道不是吗?《关于苏武精神》篇二关于苏武精神,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苏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厚重感。

他就像是一个来自古代的超级英雄,但又没有超级英雄那些酷炫的装备,只有一颗无比坚定的心。

论苏武的精神作文

论苏武的精神作文

论苏武的精神作文你知道苏武吗?那可是个超酷的历史人物呢!苏武生活在汉朝,那时候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就像两个调皮又爱闹别扭的孩子,时不时就来点摩擦。

苏武就被汉武帝派到匈奴那边去当使者,这就好比是被派到一个有点敌对的邻居家去谈判、交流。

可谁能想到,这一去啊,就开启了一段传奇又艰苦的历程。

苏武到了匈奴之后,匈奴那边的人不安好心,发生了一些变故,结果苏武就被扣押了。

匈奴人想让苏武投降,为他们所用。

你想啊,苏武在匈奴的地盘上,周围都是敌人,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害怕得腿软了。

但是苏武可不是一般人,他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土地里的大树,任你狂风怎么吹,我就是不倒。

匈奴人开始用各种手段来诱惑苏武。

他们给他高官厚禄,说只要你投降,荣华富贵就都是你的了。

这就好比有人拿着一堆闪闪发光的金子在你面前晃悠,还说只要你背叛自己的原则,这些就都是你的了。

可是苏武根本就不为所动,他心里想:“我是汉朝的使者,我代表的是我的国家,怎么能因为这点小利益就投降呢?”他的这种坚守,就像是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灯塔,告诉所有人,有些东西比金钱、地位更重要。

匈奴人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他们把苏武关在一个冰冷的地窖里,不给他吃的,不给他喝的,想把他折磨得屈服。

这时候的苏武可惨了,又冷又饿。

可是你猜怎么着?老天爷好像也在帮他呢,下了一场雪。

苏武就靠着吃雪和身上穿的羊皮袄的毛来维持生命。

他就像一个顽强的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中寻找着生存的希望。

这种顽强,真的是让人特别佩服。

他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不管敌人怎么折磨他,他都有一股信念在支撑着自己。

后来,匈奴人又把苏武送到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那一带)去放羊,还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汉朝。

这简直就是故意刁难嘛,公羊怎么可能生小羊呢?这就好比是让你去完成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苏武也没有放弃,他就在北海边,孤独地守着那些羊。

他每天看着那些羊,心里肯定在想:“我虽然远离家乡,虽然被困在这里,但是我不能忘记自己是谁,我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班固对苏武的人物短评600字

班固对苏武的人物短评600字

班固对苏武的人物短评600字《班固笔下的苏武》同学们,今天我想跟大家说一说班固笔下的苏武。

苏武呀,那可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

他被派去匈奴,结果被扣留下来了。

但是,苏武坚决不投降,哪怕匈奴人用各种办法威胁他,他都不害怕。

苏武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吃的不好,穿的不暖,可他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国家。

匈奴让他去放羊,那羊又少,条件又差,可苏武还是坚持着。

他心里有着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国家。

这种精神多让人佩服呀!我们也要像苏武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爱我们的国家。

作文二:《了不起的苏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苏武吗?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班固写的苏武的故事。

苏武被派到匈奴那里,本来是去友好交流的,结果匈奴不让他回来。

苏武没有害怕,一直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

在匈奴的日子里,苏武没有好吃的东西,没有舒服的房子住,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回家的念头。

有一次,匈奴人骗他说只要他投降就放他回去,苏武坚决地说:“不!我是大汉的臣子,绝不会背叛!”苏武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面对困难一点都不退缩。

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忠诚的人。

作文三:《我心中的苏武》小伙伴们,我最近读了班固写的关于苏武的故事,感触特别深。

苏武在匈奴那里遭受了好多苦难。

他一个人在茫茫的草原上放羊,风呼呼地吹,他也不觉得苦。

匈奴人想让他投降,给他好多财宝,他看都不看一眼。

苏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国家。

就算条件再艰苦,他都咬牙坚持。

这种爱国的精神真的太伟大啦!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容易放弃,和苏武比起来,我们太惭愧啦。

以后我也要像苏武一样坚强、勇敢。

作文四:《苏武的故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主人公是苏武。

苏武奉命去了匈奴,没想到匈奴不让他走了。

苏武没有因为害怕就顺从匈奴,而是坚定地守护着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苏武在那么冷的地方,天天放羊,手都冻僵了,可他还是不低头。

匈奴人用尽了办法,苏武就是不投降。

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之异同

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之异同

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之异同
苏振武
【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苏武和苏缄同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在价值诉求上都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都以其爱国精神和大节道义而名垂青史。

但由于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儒学之影响,他们在民族气节和取义方式上又有所差异。

本文拟就此加以比较性研究和阐述。

【总页数】4页(P5-8)
【作者】苏振武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陕西宝鸡 721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34.99
【相关文献】
1.试论苏缄的人格风范和精神实质 [J], 苏振武
2.民族精神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以苏武精神为例 [J], 聂晓静
3.对苏武时代精神与崇高品格的呼唤——原创歌剧《大汉苏武》在当代演出的现实意义 [J], 春娟;
4.苏武精神研究的新开拓——评《苏武精神与儒家伦理》 [J], 赵馥洁;
5.苏武精神研究的新开拓∗--评《苏武精神与儒家伦理》 [J], 赵馥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

精神

苏武的精神我觉得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苏武被困匈奴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匈奴为了使苏武屈服,也使出各种残酷的手段来折磨他。

先是单于“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然而,“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苏武顽强的生命力,让匈奴人也不敢相信,以为他是神人。

于是把他流放到环境更加恶劣的北海无人处牧羊,并且“羝乳乃得归”。

北海,乃今天的贝加尔湖。

自然环境可想而知。

此外,粮食供应又时断时续。

此时的苏武,连最起码的生存资料都没有保障了。

后人也曾惊疑苏武在此环境下如何能够存活。

“何处吹笳薄幕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啊,单于正是想利用冰天雪地、苦寒孤寂的险恶环境摧毁苏武的意志,让他耐不住折磨而投降。

然而苏武硬是凭借心中的无比坚强的信念挺了下来。

也许,当他下定决心死不降敌的时候,他就做好了面对一切困苦的准备。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

”就这样,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苏武硬是活了下来。

而且,坚持了十九年。

苏武这种坚强不拔的品质正源于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伟大民族精神。

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成为中华历史上的一个巨人,让后人永远怀念他、敬颂他。

据史料载,当时汉使出使匈奴,为匈奴所困者,不独武一人。

“汉使留匈奴者前后十馀辈,史任敞奉旨出使匈奴,欲令单于“为外臣,朝请于边”。

“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

又有郭吉游说匈奴,言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于汉北阙下。

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于汉。

何但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不归,迁辱之北海上。

又有赵破奴,“以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王。

左王与战,兵八万骑围破奴,破奴为虏所得,遂没其军。

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定亡入汉。

又有路充国为匈奴贵族报丧,“单于以为汉杀吾贵使者,乃留路充国不归。

”直到“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于汉。

【苏武牧羊什么精神值得学习】苏武牧羊体现什么

【苏武牧羊什么精神值得学习】苏武牧羊体现什么

【苏武牧羊什么精神值得学习】苏武牧羊体现什么苏武牧羊多少年苏武牧羊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十九年,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是四十岁,回国的时候已将近六十。

苏武牧羊在匈奴的时候,匈奴被汉朝霍去病打败平息了好几年。

苏武像匈奴虽苏武牧羊多少年苏武牧羊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十九年,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是四十岁,回国的时候已将近六十。

苏武牧羊在匈奴的时候,匈奴被汉朝霍去病打败平息了好几年。

苏武像匈奴虽然嘴上说与汉朝友好相处,实际上老是想攻占汉朝国土。

当时匈奴也派很多使者来汉朝求和,而汉朝使者却有时候被匈奴扣押。

后来汉武帝打算出兵攻打匈奴,这时候匈奴却把之前扣押的使者放了回来。

汉武帝为了感激匈奴,于是派苏武带领上百人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任务很快就完成了,这时却碰上匈奴内乱。

之前有个汉人卫津投降匈奴,被匈奴单于重用。

而他有个手下对其不满,刚好这个手下与苏武的一个手下是朋友。

于是两人商量想杀了卫津,然后挟持单于母亲回国。

但是计划失败了,匈奴单于准备杀了苏武。

后来知道苏武是个有才之人,便想劝他投降匈奴。

但是苏武却不管匈奴用什么方法都没有半点投降之意。

单于也认为苏武是一个非常有节气的人,特别敬重他。

匈奴审问卫津手下,并将其杀害,而苏武手下是个贪生怕死之徒立即投降了匈奴。

卫津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威胁他的罪行与其手下一样,如果能投降匈奴,将来定能与之一样飞黄腾达,不然只是白白送了性命。

苏武没有半点被权贵打动,他在匈奴吃尽了苦头,最终被流放至北海牧羊十九年。

一直到匈奴单于死后,发生内乱,新单于派使者出使汉朝,那时候汉武帝也死了,汉昭帝即位,要求新单于放了苏武等人。

苏武再次回到长安时,百姓都出来迎接他,没有一个不为之感动。

苏武牧羊寓意汉武帝时期,由于汉朝与匈奴关系紧张,汉武帝派苏武带领上百人出使匈奴。

正当出使任务完成之时准备回国,突然匈奴动乱,苏武等人被困匈奴。

匈奴单于扣押苏武,用各种方法让苏武投降匈奴,但是苏武却不为所动,坚决不投降。

后来匈奴单于对其没有办法,又不甘心放他回国,便把苏武流放至北海牧羊,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答苏武书读后感

答苏武书读后感

答苏武书读后感《苏武书》是一部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人物苏武一生的传记。

苏武是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最终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这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苏武的一生。

苏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却有着非凡的志向和才华。

他在政治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在军事上有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

然而,苏武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曾经历过被囚禁、被贬谪、被流放等种种磨难,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和目标。

苏武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从不气馁,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克服。

他的毅力和勇气让我深信,只要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苏武的一生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忠诚诚信、孝顺敬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而苏武恰恰是这些价值观念的典范。

他对国家的忠诚、对朋友的信任、对家人的孝顺,都让人深为钦佩。

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秉持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最后,苏武的一生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通过阅读《苏武书》,我仿佛穿越到了汉代,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气息。

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人文精神。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总的来说,阅读《苏武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苏武的一生让我明白了坚韧不拔的重要性,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珍视了历史的意义。

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像苏武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秉持诚信和忠诚的品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8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ug.2014第34卷第4期(总第160期)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Vol.34(Sum No.160)【哲学·宗教学研究】DOI:10.13467/j.cnki.jbuss.2014.04.001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之异同*苏振武(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陕西宝鸡721016)[摘 要] 苏武和苏缄同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在价值诉求上都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都以其爱国精神和大节道义而名垂青史。

但由于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儒学之影响,他们在民族气节和取义方式上又有所差异。

本文拟就此加以比较性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 苏武精神;苏缄精神;异同[中图分类号] B234.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4193(2014)04-005-04 苏武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其出使匈奴十九年持汉节不变的民族气节震撼古今;苏缄是中国北宋时期的邕州(今广西南宁)知州,其为抗击交趾入侵而举家殉国的悲壮事迹名垂青史。

鉴于他们在历史渊源上的特殊关系和精神实质上的极其相似性,本文拟将二人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性研究,以期深刻认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一、苏武与苏缄的历史渊源关系从史书和谱牒记载可知,苏武与苏缄历史源泊相同:都是西汉平陵侯苏建后裔,均以陕西武功为郡望。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苏忿生(西周司寇)后世“至汉代郡太守建,徙扶风平陵,封平陵侯。

”[1](P3147)《史记》、《汉书》亦称:“苏建,杜陵人,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封平陵侯”。

武功新村《苏氏家谱》也记载:《始祖汉平陵侯建。

汉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武。

奉车都尉嘉(武之兄)。

骑都尉贤(武之弟)。

……”[2](P345)平陵侯苏建为汉武帝时名将,因随卫青反击匈奴有功,封为平陵侯,后任代郡太守,屯兵戍关。

建有三子:苏嘉、苏武、苏贤。

苏武(前140~前60年)为平陵侯苏建次子,字子卿,陕西武功人,官拜典属国,赐爵关内侯,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他受命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却始终持节操守,不辱使命,以其人生践行了儒家的国格伦理,诠释了爱国主义。

苏缄属闽派苏氏,闽派苏氏是武功苏氏支脉,因而苏缄是西汉平陵侯苏建后裔,与苏武同宗同源。

北宋宰相苏颂三世孙苏玭、五世孙苏汉在《苏氏世谱原序》、《苏氏分流序》中称:“建,事武帝,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是为武功人。

后分为六派……”,衍生三族。

由颜中其先生主编的《新编苏氏大族谱》也称:“苏建因功封平陵侯,其后子孙,于隋唐时期分为六派三族,皆宗平陵。

”六派为:赵郡苏氏、襄阳苏氏,武邑苏氏、武强苏氏、蓝田苏氏、河南苏氏。

三族为:蜀派苏氏、闽派苏氏、眉派苏氏。

[3](P3)苏缄属闽派苏氏,自然也是西汉平陵侯苏建后裔,与苏武同宗同源。

闽派苏氏以苏益为第一世,苏益为苏奕之后,苏奕为唐宰相苏瓌之后。

据宋《苏颂墓志》:“(苏)瓌世家武功,元和中年曾孙奕卒光州刺史,始家固始。

”据河南固始《苏山堂·苏世宗谱》认定,奕生纠,纠生深,深生晚,晚生义,羡,益三子。

益三子:光谊、光谓、光晦。

[4](120)据福建南安《阜阳苏氏族谱》认定:唐光启二年(886)奕公(光州刺史)裔孙大郎公讳义,自河南光州固始偕仲弟羡,季弟益,随王潮入闽。

因此而形成了闽派苏氏。

苏汉《苏氏分流序》载:“文贞第三子诜,徐州刺史;生震,吏部侍郎;生奕,元和中为光州刺史。

”这与武功新村苏氏家谱是一致的。

据武功苏氏族谱,光州刺史苏奕,为唐宰相文贞许国公苏5*[收稿日期]2014-06-21[作者简介]苏振武(1952-),男,陕西武功人,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瓌曾孙,徐州刺史苏诜之孙,唐宰相文宪许国公苏颋从孙,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岐国公苏震之子。

苏奕在唐宪宗至穆宗时任光州刺史,开基光州固始苏氏一族。

又据史书,苏益(875~967)字世进,唐末五代光州固始人。

为隰州刺史(今山西隰县,辖今山西石楼、隰县、永和、蒲县、大宁等县和孝义市西南部地区),唐末随王潮入闽,为泉州押统使。

后因子光晦为漳州刺史,节度使陈洪进将他召至同安地不再遣送,他就择同安县城葫芦山下定居,为同安县芦山苏氏始祖。

综上分析可见,闽派苏氏出自武功苏氏。

苏缄与苏武尽管时隔千年,但均为平陵一系,千年血脉相连。

按照武功苏氏谱系,苏瓌为西汉平陵侯苏建23世孙,其曾孙苏奕则为平陵侯26世孙;由于苏益为苏奕曾孙,则苏益为平陵侯29世孙;由于苏缄为苏益玄孙,则苏缄为平陵侯33世孙,为关内侯苏武的32世孙。

二、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相似之处无论是民族气节,还是个人志节,苏武和苏缄在精神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1.大节道义相同:诠释爱国主义,彰显民族气节从道德价值诉求来看,儒家伦理可分为国格伦理和人格伦理。

其中的国格伦理就是倡导志士仁人忠君爱国。

由于忠君为形,爱国为质,因而国格伦理的实际指向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

而苏武和苏缄的所作所为都是忠于民族,报效国家,所以其精神实质在大节道义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一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苏武出使匈奴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战争,实现和平,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和谐发展。

苏武在得知副使张胜私下参与匈奴内部谋反事发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尊严,先后两次欲自杀以捍卫国家尊严。

而对卫律和李陵的两次拒降,也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期间,他始终“仗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因为这节杖是国家的象征,承载着自身所负的使命,人在节在,意味着苏武虽然人在北国,但却心系大汉,始终与国家和民族不分离。

所有这些,无不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胆忠心,无不体现出苏武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苏缄的一生,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护人民的利益。

在任英德知州时,得知叛军侬智高包围了广州,苏缄认为“广,吾都府也,且去州近,今城危在旦暮而不往救,非义也”。

就招募数千名士兵,南下救援,粉碎了叛乱。

在得知交趾李越即将入侵时,他就及时给相关州府打招呼,要求做好抗击准备。

当敌人大军攻城,兵微将寡,外无援兵时,他毫无畏惧,安抚百姓,训练士卒,英勇抗击,坚持长达42天之久,甚至使李越一度准备撤军。

当城被攻破时,他仍然坚持巷战,以死相抗,最终以全家殉难而“义不死敌手”。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苏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

2.人格魅力相同:显大丈夫人格,呈浩然之正气从儒家人格伦理的价值诉求来看,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孟子还进一步提出这种理想人格就是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这种“大丈夫”必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受儒家“生命价值观”之熏陶,历史上造就了无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勇往直前、流芳千古的仁人志士,成为人们世代景仰、崇拜的“大丈夫”人格之典范,苏武、苏缄就是其中的典型。

苏武出使匈奴,因副使参与匈奴内乱而无辜受牵,匈奴使出百般手段要苏武投降。

先是以死相威胁,苏武却视死如归;又用高官厚禄女色来引诱,苏武却视其如流水浮云;再用饥饿来折磨,然而苏武却在地窖中齿雪咽旃,顽强求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后将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牧抵公羊,企图以无望来逼降苏武,苏武却以最圣洁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保全了生命,展现了汉朝使节的气节,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客观地讲,体现“大丈夫”人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条标准是很难做到的,而苏武以自己的行动实践并做到了这三条,难怪历代儒家都以苏武为其理想人格之典范。

从苏缄来看,当他在英州得知侬智高叛军包围广州时,认为若不往救则“非义也”。

当他在邕州抗击李越军队入侵时,面对三十倍于己的强敌,为安定民心,鼓舞士气,他让儿子将儿媳留在邕州同生死,以示自己带头遵守成命;在城破巷战之后,他高呼“吾义不死贼手!”纵火自焚,举家37人殉国。

一位面对强敌毫无畏惧的将领,以“吾义不死于敌手”的英雄气概,用生命捍卫了尊严,把鲜血洒在了家园,难道不是儒家所诉求的大丈夫人格吗?难道不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吗?3.精神成因相同:同读儒家经典,铸就伟大人格6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www.bjwlxy.cn/zazhishe/shehui/index.htm苏武与苏缄所处时代不同,其所以都成为爱国英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儒家伦理思想的熏陶,则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两千多年来,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与核心的儒学即孔孟之道,一直是引领人“效法天道,以立人道;体现人德,以合天德”的大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处世立人的精神支柱。

苏武、苏缄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就是源自儒家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诉求。

苏武生当汉景帝之末,其成长时期,正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儒学已经由子学发展到经学,初步取得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而苏武出身官宦之家,自幼所习,当以五经为本,其思想必然深受儒学之熏陶。

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影响和决定一个人信念和言行,苏武壮年奉使北国,十九年受尽折磨,九死一生,却始终不移大志,很明显,应缘自于他对儒家思想的体悟与坚持,进而深化为强固的信仰,再升华而成为孟子所说的凛然“正气”。

秉持着这种凛然“正气”,苏武自然也就能展现出其大无畏的精神,孕育出一股持恒而坚强无比的毅力,成就其千古不朽的志节。

苏缄生当北宋时期,儒家学说已经发展到宋明理学阶段,重新获得了其在官方的主流和正统地位。

处于这一阶段的苏缄,要步入仕途,唯一的通途就是熟读儒家经典,接受科举选拔。

事实上,苏缄就是一位饱读诗书经史之儒者,又是科举进士。

宋神宗赐其为“忠勇公”,“忠”者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勇”者英勇抗敌,不怕牺牲,实际上就是儒家忠国思想和理想人格在他身上的概括和缩写。

从中亦可看出儒家伦理思想对苏缄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4.历史影响相似:激励感染国人,振奋民族精神从历史影响来看,苏武精神和苏缄精神都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价值导向功能。

苏武精神在当时就朝野称颂,他白发归国之时,长安吏民几乎倾城出动,目睹苏武的风采,欢迎这位民族英雄的归来;汉宣帝将他作为中兴名臣,绘图像悬挂麒麟阁,以示褒奖。

两千多年来,以苏武牧羊、鸿雁传书等为题材的苏武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上和公众中广为传颂。

苏武已经成为一个道德符号,苏武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座道德丰碑,每当外敌入侵和民族复兴之时,都发挥着清醒国人民族良知、振奋国人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感染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