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之异同_苏振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8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ug.2014第34卷第4期(总第160期)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Vol.34(Sum No.160)

【哲学·宗教学研究】DOI:10.13467/j.cnki.jbuss.2014.04.001

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之异同*

苏振武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陕西宝鸡721016)

[摘 要] 苏武和苏缄同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在价值诉求上都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都以其爱国精神和大节道义而名垂青史。但由于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儒学之影响,他们在民族气节和取义方式上又有所差异。本文拟就此加以比较性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 苏武精神;苏缄精神;异同

[中图分类号] B234.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4193(2014)04-005-04

苏武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其出使匈奴十九年持汉节不变的民族气节震撼古今;苏缄是中国北宋时期的邕州(今广西南宁)知州,其为抗击交趾入侵而举家殉国的悲壮事迹名垂青史。鉴于他们在历史渊源上的特殊关系和精神实质上的极其相似性,本文拟将二人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性研究,以期深刻认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一、苏武与苏缄的历史渊源关系

从史书和谱牒记载可知,苏武与苏缄历史源泊相同:都是西汉平陵侯苏建后裔,均以陕西武功为郡望。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苏忿生(西周司寇)后世“至汉代郡太守建,徙扶风平陵,封平陵侯。”[1](P3147)《史记》、《汉书》亦称:“苏建,杜陵人,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封平陵侯”。武功新村《苏氏家谱》也记载:《始祖汉平陵侯建。汉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武。奉车都尉嘉(武之兄)。骑都尉贤(武之弟)。……”[2](P345)平陵侯苏建为汉武帝时名将,因随卫青反击匈奴有功,封为平陵侯,后任代郡太守,屯兵戍关。建有三子:苏嘉、苏武、苏贤。苏武(前140~前60年)为平陵侯苏建次子,字子卿,陕西武功人,官拜典属国,赐爵关内侯,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和民族英雄,他受命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却始终持节操守,不辱使命,以其人生践行了儒家的国格伦理,诠释了爱国主义。

苏缄属闽派苏氏,闽派苏氏是武功苏氏支脉,因而苏缄是西汉平陵侯苏建后裔,与苏武同宗同源。北宋宰相苏颂三世孙苏玭、五世孙苏汉在《苏氏世谱原序》、《苏氏分流序》中称:“建,事武帝,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是为武功人。后分为六派……”,衍生三族。由颜中其先生主编的《新编苏氏大族谱》也称:“苏建因功封平陵侯,其后子孙,于隋唐时期分为六派三族,皆宗平陵。”六派为:赵郡苏氏、襄阳苏氏,武邑苏氏、武强苏氏、蓝田苏氏、河南苏氏。三族为:蜀派苏氏、闽派苏氏、眉派苏氏。[3](P3)苏缄属闽派苏氏,自然也是西汉平陵侯苏建后裔,与苏武同宗同源。

闽派苏氏以苏益为第一世,苏益为苏奕之后,苏奕为唐宰相苏瓌之后。据宋《苏颂墓志》:“(苏)瓌世家武功,元和中年曾孙奕卒光州刺史,始家固始。”据河南固始《苏山堂·苏世宗谱》认定,奕生纠,纠生深,深生晚,晚生义,羡,益三子。益三子:光谊、光谓、光晦。[4](120)据福建南安《阜阳苏氏族谱》认定:唐光启二年(886)奕公(光州刺史)裔孙大郎公讳义,自河南光州固始偕仲弟羡,季弟益,随王潮入闽。因此而形成了闽派苏氏。苏汉《苏氏分流序》载:“文贞第三子诜,徐州刺史;生震,吏部侍郎;生奕,元和中为光州刺史。”这与武功新村苏氏家谱是一致的。据武功苏氏族谱,光州刺史苏奕,为唐宰相文贞许国公苏

*[收稿日期]2014-06-21

[作者简介]苏振武(1952-),男,陕西武功人,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瓌曾孙,徐州刺史苏诜之孙,唐宰相文宪许国公苏颋从孙,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岐国公苏震之子。苏奕在唐宪宗至穆宗时任光州刺史,开基光州固始苏氏一族。

又据史书,苏益(875~967)字世进,唐末五代光州固始人。为隰州刺史(今山西隰县,辖今山西石楼、隰县、永和、蒲县、大宁等县和孝义市西南部地区),唐末随王潮入闽,为泉州押统使。后因子光晦为漳州刺史,节度使陈洪进将他召至同安地不再遣送,他就择同安县城葫芦山下定居,为同安县芦山苏氏始祖。

综上分析可见,闽派苏氏出自武功苏氏。苏缄与苏武尽管时隔千年,但均为平陵一系,千年血脉相连。

按照武功苏氏谱系,苏瓌为西汉平陵侯苏建23世孙,其曾孙苏奕则为平陵侯26世孙;由于苏益为苏奕曾孙,则苏益为平陵侯29世孙;由于苏缄为苏益玄孙,则苏缄为平陵侯33世孙,为关内侯苏武的32世孙。

二、苏武精神与苏缄精神相似之处

无论是民族气节,还是个人志节,苏武和苏缄在精神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1.大节道义相同:诠释爱国主义,彰显民族气节

从道德价值诉求来看,儒家伦理可分为国格伦理和人格伦理。其中的国格伦理就是倡导志士仁人忠君爱国。由于忠君为形,爱国为质,因而国格伦理的实际指向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而苏武和苏缄的所作所为都是忠于民族,报效国家,所以其精神实质在大节道义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一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苏武出使匈奴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战争,实现和平,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和谐发展。苏武在得知副使张胜私下参与匈奴内部谋反事发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尊严,先后两次欲自杀以捍卫国家尊严。而对卫律和李陵的两次拒降,也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期间,他始终“仗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因为这节杖是国家的象征,承载着自身所负的使命,人在节在,意味着苏武虽然人在北国,但却心系大汉,始终与国家和民族不分离。所有这些,无不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胆忠心,无不体现出苏武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苏缄的一生,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任英德知州时,得知叛军侬智高包围了广州,苏缄认为“广,吾都府也,且去州近,今城危在旦暮而不往救,非义也”。就招募数千名士兵,南下救援,粉碎了叛乱。在得知交趾李越即将入侵时,他就及时给相关州府打招呼,要求做好抗击准备。当敌人大军攻城,兵微将寡,外无援兵时,他毫无畏惧,安抚百姓,训练士卒,英勇抗击,坚持长达42天之久,甚至使李越一度准备撤军。当城被攻破时,他仍然坚持巷战,以死相抗,最终以全家殉难而“义不死敌手”。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苏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

2.人格魅力相同:显大丈夫人格,呈浩然之正气

从儒家人格伦理的价值诉求来看,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孟子还进一步提出这种理想人格就是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这种“大丈夫”必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受儒家“生命价值观”之熏陶,历史上造就了无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勇往直前、流芳千古的仁人志士,成为人们世代景仰、崇拜的“大丈夫”人格之典范,苏武、苏缄就是其中的典型。

苏武出使匈奴,因副使参与匈奴内乱而无辜受牵,匈奴使出百般手段要苏武投降。先是以死相威胁,苏武却视死如归;又用高官厚禄女色来引诱,苏武却视其如流水浮云;再用饥饿来折磨,然而苏武却在地窖中齿雪咽旃,顽强求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后将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牧抵公羊,企图以无望来逼降苏武,苏武却以最圣洁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保全了生命,展现了汉朝使节的气节,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客观地讲,体现“大丈夫”人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条标准是很难做到的,而苏武以自己的行动实践并做到了这三条,难怪历代儒家都以苏武为其理想人格之典范。

从苏缄来看,当他在英州得知侬智高叛军包围广州时,认为若不往救则“非义也”。当他在邕州抗击李越军队入侵时,面对三十倍于己的强敌,为安定民心,鼓舞士气,他让儿子将儿媳留在邕州同生死,以示自己带头遵守成命;在城破巷战之后,他高呼“吾义不死贼手!”纵火自焚,举家37人殉国。一位面对强敌毫无畏惧的将领,以“吾义不死于敌手”的英雄气概,用生命捍卫了尊严,把鲜血洒在了家园,难道不是儒家所诉求的大丈夫人格吗?难道不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吗?

3.精神成因相同:同读儒家经典,铸就伟大人格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www.bjwlxy.cn/zazhishe/shehui/index.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