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语文 感悟汉之魂--苏武精神主题单元设计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共3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共3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1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苏武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传奇故事,故事中的苏武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的传奇经历鼓舞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感。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苏武传》是高中生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的文本,有助于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德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武传中苏武的传奇经历和人生态度,深入体会《尚书》中“忍”的道理。
2.学生学习、感知“忍”字,形成“忍”的内涵、过程和实践,以及“英雄是一切美德的灵魂”。
3.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文内外意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各篇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重难点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忍,理解当时苏北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以及明清时代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包括学生对于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对古文中对象的认识和角度的理解,以及文化背景理解引申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与活动1.学生听教师讲授苏武传的背景和遭遇,理解苏武传的文化背景。
课前预习阅读苏武传,熟悉故事、人物和情节,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高亢”、“流芳”和“永存”的关系,理解忍的实质和情感内涵,并体悟忍耐的价值和意义。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感受、体验和认识苏武传中执拗、不屈和坚强的品质。
让学生自由讨论,导引学生发现苏武传对人生的启示,发现自己对坚韧、勇敢和忍耐的缺乏,激励学生向苏武一样坚强、自立和勇敢。
4.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领会文本的核心、语言的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的涵义和意义,共同挖掘苏武传中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
5.通过模拟情境和个案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苏武传中的人物性格、策略和对策,从而掌握苏武传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文言知识,抽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翻译2.通过文章的情节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特点3.把苏武的精神渗透到日常的写作之中。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学生展讲,老师补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苏武身上体会和学习其高尚的气节,坚贞不屈的品质和坚韧顽强的精神。
(二)、教学方法翻转课堂。
(三)、重点难点由文章的情节体会人物身上的高尚的品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在滚滚东流的历史之中。
有一个人既不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横刀立马于疆场以至功封万户侯那样而被人铭记,也不像司马迁、司马相如那样依靠自己的如椽之笔,开一代史学、文学之风而流芳百世,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武传》,去感受、分析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
二、翻译练习,检查预习1、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2、杖汉节牧羊,臥起操持,节旄尽落。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三、合作讨论,分享成果四、深度探究,拓展延伸1、苏武的第四段求死和第六段的求生是否矛盾?为什么?2、单于为何不直接杀死苏武?五、练习巩固,情感熏陶苏武留胡十九年.饱尝千辛万苦.其经历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请你模仿“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形式.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富有文采.80字左右.六、课外作业,余音绕梁苏武被扣留十九年。
十九年,近七千个日日夜夜,苏武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为苏武写一段内心独白。
(200字左右)七、课堂小结,强化知识苏武是不幸的,因为他历尽了人生的磨难:能忍的,不能忍的,他都挺过来了;苏武是幸运的,因为他创造了人类的奇迹:死而复生,并最终凤凰涅槃,画图麒麟阁,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座精神丰碑。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发扬这种精神来振兴我们的国家。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苏武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苏武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3)能够欣赏并评价《苏武传》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苏武与当时社会的联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3)运用想象、联想的能力,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武崇高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苏武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3)欣赏《苏武传》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苏武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苏武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班固以及其文学地位。
(2)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苏武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2)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苏武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武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学习目标】1.识记《汉书》及班固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3.鉴赏苏武人物形象,感悟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弘扬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1.体会通过人物的典型语言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体会本文精妙选材、合理剪裁、善用对比、“于序事中寓论断”的叙事艺术。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幽深的贝加尔湖铭记着他的正气,高耸的乌拉尔山见证了他的忠贞。
十九年,雨雪风霜,他卧起持节,把那光秃秃的旄节升华为一段千古传奇,用一生的执着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就是——苏武!同学们,大家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苏武传》。
在本册教材的编排中,《苏武传》是自读课文。
这就意味着同学们要自主预习,利用导学案,在课前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初步梳理概况文章主要情节。
接下来我们以回顾的形式,巩固大家的预习成果。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经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
作为《汉书》中的名篇之一,《苏武传》一文既能体现班固对于史传文学作品“实录精神”的继承,又充分展现出他精于剪裁、叙述简练整饬、详赡严密、叙述中寄寓褒贬的叙事艺术特色。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通过本文的学习,再次感受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筛选材料、组织文章结构的特点。
同时,体会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大义、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强大意志和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并思考这些道德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学习活动(一)回顾知识要点1、文学常识班固,()辞赋家、史学家。
字()。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他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经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2 苏武传4-人教版

心灵的选择灵魂的坚守——《苏武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检查巩固本课中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重点掌握细节描写。
3、感受苏武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细读文本,赏析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学习难点】理解苏武坚贞的民族气节。
【学习方法】1、合作探究法针对文章内的重点细节描写,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挖掘更深的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2、课堂表演法关于苏武的细节描写,赏析也好,朗读也罢,都是抽象的;如果把人物的行为转化为具体的表演,而且是两次表演,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细节描写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才有可能学会使用细节描写。
【教学工具】多媒体、自制道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复习检查1、读准字音(yí)(háng) (yūn) (niè)栘中厩监丈人行煴火啮雪(máo) (zhuó) (yuè) (huò)节旄纺缴斧钺汤镬2、理解字义(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武帝嘉其义(3)私候胜(4)舆归营(5)复举剑拟之(6)反欲斗两主(7)武复穷厄(8)大夫人已不幸(9)且陛下春秋高(10)皆为陛下所成就三、文体知识人物传记的两个特点:1、真实性——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2、文学性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里、语言、神态等)侧面描写(环境、他人的评价态度、与他人的对比)细节描写四、见微知著——细节描写1、赏析示例: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领悟苏武的爱国精神,培养高尚情操。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苏武的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技巧,重点字词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我国古代英雄苏武的传记——《苏武传》。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忠诚的使者,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守节操,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苏武的英勇事迹吧。
2.课文阅读(1)同学们先自行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教师带领同学们逐段解读课文,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
3.分析人物形象(1)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苏武的形象特点。
4.领悟苏武的爱国精神(1)同学们思考:苏武的爱国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5.文言文阅读技巧(1)教师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句、词类活用等。
(2)同学们练习运用所学技巧,解读课文中的句子。
6.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苏武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了他的爱国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以苏武为榜样,培养自己的民族气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苏武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苏武传》,使同学们了解了苏武的英勇事迹,领悟到了他的爱国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文言文阅读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方面,部分同学还需加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补充:在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并尝试解释其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表达。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通过比较法来理解文言文,例如将文言文句子与白话文翻译进行对比,帮助同学们理解文言文的表达习惯。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大全篇一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一)传记写作的要点(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
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
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
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
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A.讲解“自杀”情节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
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问一个问题: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理解并领会《苏武传》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武传》。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传承苏武的忠诚、坚韧和爱国精神。
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苏武传》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分析并解读《苏武传》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
将《苏武传》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精神品质对当代的意义。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苏武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查找并学习《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读《苏武传》的深层含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武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心得体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苏武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苏武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苏武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述苏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从苏武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 价值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苏武传》中认识到忠诚、坚韧和爱国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并阐述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苏武的坚定信仰和忠诚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 文中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的概括和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苏武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和评价。
3.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班固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要求学生标注生字词,查找相关注释和译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感悟。
4. 探究学习:(1)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探讨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3)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武传》全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苏武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苏武传》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探讨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苏武传》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苏武传》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苏武传》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苏武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奇故事之一,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选取和运用合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究这一文学之美,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优秀的教学设计,适用于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的《苏武传》教学。
该教学设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导入、阅读和思考、总结和拓展。
具体内容如下:一、导入在课堂上,首先需要将学生引入《苏武传》这一故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该故事的历史背景、作者、创作时代等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 标题破解。
将《苏武传》的标题“苏武牧羊”展示在黑板或幻灯片上,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猜测和解释标题的意义。
2. 影片观看。
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或讲解视频,介绍《苏武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该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3. 问题启发。
教师出示一系列与《苏武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研究和回答,并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整个故事的脉络和关键点。
以上三种导入方式根据课堂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阅读和思考阅读和思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学生掌握和理解《苏武传》知识的过程,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细节。
1. 分组阅读。
将故事分为若干个部分,分配给小组阅读,由组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理解和探究故事的内涵和价值。
2. 品读句子。
选取几个关键或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品读和解释,并对比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3. 角色演绎。
要求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表演相关场景,并通过表演的创作形式,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方面的内容。
4. 探究主题。
通过讨论、写作、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该故事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意义,例如“不屈不挠”“民族团结”等。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掌握《苏武传》的基本内容,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1.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1.3 引导学生从苏武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对生僻词语进行翻译和解释。
1.2.2 人物分析: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
1.2.3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苏武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1.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苏武的事迹,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2.2.3 文学作品鉴赏: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3.1.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苏武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苏武为何能够坚持多年,他具备了哪些品质。
3.2 课文讲解3.2.1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3.2.2 翻译和解释:对生僻词语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2.3 人物分析: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坚定、勇敢的品质。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3.2 分享讨论结果: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3篇

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 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 教读非常必要。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 y ūn 意为“微火”,读 yùn 意同“熨”); ⑧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幸蒙/其赏赐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5、合作讨论 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6、以班级为单位,交流补充。 四、布置作业:赏析《苏武传》中的人物形象。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英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2苏武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最后,我将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技巧。这将帮助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教学策略,如翻转课堂或项目导向学习,来丰富我的教学手段。
文学手法:可以选取其他文言文传记作品,如《史记》中的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分析其写作手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建议
为了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深度阅读:鼓励学生深度阅读《苏武传》,可以进行逐段翻译和解读,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从多个角度理解苏武的形象和精神。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忠诚精神。
- 实践活动法:设计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苏武的精神世界。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忠诚精神,掌握分析历史人物传记的技能。
教学资源拓展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苏武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调整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反思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计划在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苏武传》的掌握程度。这将帮助我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如果学生普遍反映对文言文的理解有困难,我将考虑增加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课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 2篇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4【教学目标】1、读通,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读懂,把握文章思路,领会苏武坚持民族气节的形象内涵。
3、会读,学习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学起来是很难的。
一是因为它的篇幅长;二是文中陌生的文言词语太多,文言现象比较复杂。
因此,让学生先读懂,是课前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首先,让学生用他们经常采用的独学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把文中的字词障碍扫清。
其次,利用他们平时对学的方式,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读。
我让他们互相合作,对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感知。
最后,通过导学案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引导他们在预习课后再去研读文本,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也可以说“读书可以明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书》中的《苏武传》,去聆听一曲精神的壮歌。
(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通过独学与对学的方式对字词进行了疏通,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有针对性地作具体落实。
二、整体感知师:贯穿全文的一对矛盾是什么矛盾?生:是投降和不投降的矛盾。
师:能不能说得细致一点?生:是单于想让苏武投降,但是苏武就是不投降。
(板书“降”与“不降”,中间拉开一定距离。
)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了让苏武投降,匈奴先后使用了哪些手段?(幻灯片展示此问题)生:我认为是采用了四种手段。
首先是恐吓他,然后是引诱他,还有折磨他,最后还让李陵去劝降。
师:他说的比较准确,那匈奴拿什么来恐吓苏武呢?生:杀苏武。
师:好,以死恐吓。
(板书:以死恐吓)那用什么来诱惑他呢?生:用利益诱惑的。
(板书:以利诱惑)师:用什么来折磨他呢?生:用痛苦。
师:是什么痛苦?生:身体的痛苦,还有精神的痛苦。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以苦折磨。
(板书:以苦折磨)匈奴还让李陵去劝降,李陵和苏武是什么关系?生:原先是同事。
师:文中说“陵与子卿素厚”,说明他俩还是好朋友。
10《苏武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二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重回历史现场感悟传统文化10《苏武传》教学设计本课课时安排1课时单元课时安排第3课时漫天大雪,孑然一身,于北海之滨牧羊十几载。
这是一位英雄的传奇,也是后世敬仰的典范。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班固的文字,领略大汉使臣的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活动一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任务活动二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任务活动三细读文本,掌握文言知识任务活动四精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任务活动五再读文本,分析写作特色任务活动一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同时他也是一名赋作家其代表作是《两都赋》。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3.汉书的基本知识相关链接——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我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
任务活动二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情境设计】文言文阅读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梳理文本基本字音和基本结构,为进一步掌握文本文言知识,精读文本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语文教案:《苏武传》

高二语文教案:《苏武传》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单元设计
专题一,走进苏武的爱国情怀。
指导学生走进文本,准确全面地解读《苏武传》,结合自身实际,理解苏武的爱国情怀。
专题二,广泛阅读名篇,学习其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名家名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分享,探讨深挚爱国情感及其表达手法,讲述自身经历,思索如何理智地爱国,并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感情真挚的记叙文或散文。
专题三,宣传“我的爱国情”。
以设计“走进国家”橱窗的项目活动,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现象,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爱国精神的赞美之情。
3、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有关“爱国”的名家名篇,感受其爱国精神,学习其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