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3.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4.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4.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问题解答。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图片,向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3.表面积计算(20分钟)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应用。

4.体积计算(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讨论。

5.相关问题解答(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问题可以包括:如何根据已知的长方体的体积求解边长?如何根据已知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求解边长?等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6.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同时,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安排。

四、作业设计1.练习题(40分钟)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

题目可以包括:(1)计算给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根据已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或体积,推算出未知的边长或高;(3)解决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长方体的收纳箱、制作一个正方体的骰子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单元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哎呀,听上去好像很枯燥,但其实它们可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伙伴哦。

想想看,你家里的盒子、书本,甚至冰箱,都是这些几何小家伙的身影。

长方体就像个调皮的小兄弟,四个角像是躲猫猫的朋友,互相追逐着,而正方体嘛,更像是个稳重的老大,总是一脸严肃,四个角一模一样,给人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

孩子们啊,想象一下,如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比作小动物,长方体就是那种活泼好动的小狗,而正方体则像是一只稳重的猫,呆在那儿不怎么动,但就是让你觉得特别安心。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用那些尺子、纸盒、甚至水果来展示这些几何体,嘿,别小看这些简单的道具哦,它们可是打开数学世界的一把钥匙。

长方体的体积啊,公式简单得像是吃饭前的热身运动,长乘以宽再乘以高,像在做简单的乘法题。

而正方体呢,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边长只需一根手指的长度,简简单单的边长三次方,哦,这样计算起来简直就像做游戏一样轻松。

嘿,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哎呀,数学难道就只能这么枯燥吗?其实不然,咱们可以把这些公式当作藏宝图,越过丛林,深入宝藏的核心,一步一步找到那个“金库”。

长方体的特点就是它的六个面,每个面都不一样,就像我们的朋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

而正方体则是那种典型的四面都一样的家伙,真是给人一种对称的美感,走到哪里都能被大家认可。

想想,大家在生活中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像正方体一样,大家都喜欢的那种人,想一想,是不是有点道理呢?可长方体的特性也挺吸引人的,像是那些有个性的朋友,总能带给你不同的惊喜。

每次上课,老师总会引导我们用实际的生活场景去理解这些几何体,真是妙不可言。

我不得不提提面积这个概念,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有它的“脸面”,长宽乘起来,嘿,这就是它的“颜值”了。

至于正方体,四个面都一样的“脸面”,计算起来更加简单,真是个“好学生”。

而这时候,学生们就像是被吸引的小蜜蜂,纷纷围着老师,努力去理解这几何的魅力。

想象一下,老师在黑板上挥舞着粉笔,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的长方体与正方体,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空间”的故事,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听着,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的渴望。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4.长方体的应用实例。

5.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6.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7.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8.正方体的应用实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让学生回忆并简单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领域,比如建筑、几何模型等。

第二步:长方体的学习(30分钟)1.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并与学生一起观察、比较和讨论长方体的形状、面和边等特征。

2.呈现并解释长方体的公式:体积=长×宽×高;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

3.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举一些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4.练习与巩固: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要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三步:正方体的学习(30分钟)1.介绍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并与学生一起观察、比较和讨论正方体的形状、面和边等特征。

2.呈现并解释正方体的公式:体积=边长³;表面积=6×边长²。

3.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举一些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4.练习与巩固: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要求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四步:实际应用(30分钟)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cm,宽是3cm,高是4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用公式求解。

3.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以及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2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学(一)温故1、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3、拿一个长方体实物,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在哪里?指一指说一说。

(二)知新1、阅读课本P1-2的例1、例2。

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二、同步练习(一)1、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个面。

2.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1)长方体的前面、上面,这两个面相交的线是长方体的一条。

长方体的三条棱,它们相交的点是长方体的一个。

(2)长方体的棱有条。

长方体有组相对的棱,每组有条。

(3)长方体的顶点,有个。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

4、练习一第1题:看图写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长()cm长()dm长()mm宽()cm宽()dm宽()mm高()cm高()dm高()mm5、练习一第3题(如右图)(1)长方体的上面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2)长方体的前面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3)长方体的右面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4)长方体的下面、后面和左面分别和、、完全相同。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更多实际案例融入课堂。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不一。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巩固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几何体,其中相对的面形状和大小相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有面都是正方形。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了解它们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和实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数据解释和决策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提升表达数学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促进团队协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个长方体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演示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I.项目设计的理论分析一、项目选择我们选择的项目为“建设我的梦想小镇”。

此项目旨在通过动手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1.贴近生活,引发兴趣:项目的主题一一建设一座小镇,非常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可以在项目中模拟建设房屋、道路、公园等各种设施,寓教于乐,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I)自主设计:项目中,学生需要亲手设计他们的“梦想小镇”,这可以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2)实物模型:通过制作小镇的实物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践操作,深化理解:此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

(1)应用计算:学生需要根据模型计算各个建筑物的体积和表面积,这可以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加深他们对体积和表面积的理解。

(2)理解单位:在项目中,学生需要理解和使用度量单位,进行单位换算,这将帮助他们增强对量的敏感性。

3.团队协作,提升能力:此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合作设计:学生需要与队友合作,共同设计和建设“梦想小镇”,在合作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协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2)分工合作:每个学生在项目中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他们需要学会分工合作,这将帮助他们理解每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的设计,学生可以在完成“建设我的梦想小镇”的项目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素养培养分析“建设我的梦想小镇”这一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几个重点素养的培养方式:1.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是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的基础,这在我们的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立方体》单元整体设计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立方体》单元整体设计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立方体》
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内容概述
《长方体和立方体》是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单元,主
要包括以下内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
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本特征,
了解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设计
3.1 教学内容
-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
-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
-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实际应用
3.2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单元教学资源
- 教材:《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 辅助材料:长方体和立方体模型、计算器、练习题等
五、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
- 第二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 第三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
- 第四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实际应用
六、单元教学总结
本单元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理解程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实际应用。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它们的特征、展开图,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此外,我们也将讨论体积和常用的度量单位,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和毫升,以及如何在这些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还将通过测量实物体积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单元内容分析】首先,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讨论,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学生将通过操作实体模型和绘制展开图,来深入理解这两种几何形状的特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体积的概念,以及各种度量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的实际应用和换算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我们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比如比较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的容量,或者计算需要多少水才能填满一个给定的容器。

之后,我们将探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并熟练应用相关的计算公式。

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将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们将讨论测量实物体积的方法,这将涉及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和设备,比如立方体模型、水位计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通过操作实体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空间几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情】根据学生的先期知识,他们已经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包括它们的特性,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他们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具备一定的几何图形观察和识别能力,以及基本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大单元整体教学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对于长方体体积的教学,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学生早就知道长方体体积公式却不了解公式的由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只会机械套用公式却不会灵活运用。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课前各种辅导机构直接告知套用公式,导致学生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体验不充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公式计算背后的道理和思想方法。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背后不仅蕴含着体积概念的本质,也蕴含着重要的度量思想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体积测量,其本质是度量。

那么什么是度量呢?史宁中先生说过:度量测量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

具体来说,度量是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对现实生活中,事物某方面属性大小的刻画。

而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度量是一条重要的学习主线,它分为抽象度量和具象度量两种,分别用计数单位和度量单位来描述。

可见,单位一直贯穿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单位是度量的基础与核心。

二、核心素养解读《课标》指出,要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不仅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度量作为《课标》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课标》对图形的测量提出了几点要求:1.体会测量的意义。

2.体会并认识度量单位及其意义。

3.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4.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其要求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思想方法有:度量思想、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创新意识。

在这几项目标要求中,最关键的是度量,单位图形测量的核心就是单位。

三、单元内容结构化分析(教材分析)通过梳理小学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小学图形测量的学习,包括初步感知(大小、高矮、多少、轻重)、一维测量(长度)、二维测量(面积)、三维测量(体积)这几个部分,其核心指向度量单位及单位个数的累加。

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部单元设计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³、1厘米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节,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教材分析单元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主要小学阶段)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1、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上册)2、认识平面图形(一年级下册)3、长方形和正方形(三年级上册)4、面积(三年级下册)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计算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6、容积及容积单位7、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圆柱与圆规(六年级下册)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对它们的明显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学生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但知识点较多,内容比较烦琐,学生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先让学生收集或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或框架模型,引导学生在观察感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构新知,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四、单元目标(从三个维度:3—5条)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描述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例和图形的展示,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演示法:通过教师实际操作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4.解决问题法:通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了解。

2.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20分钟):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放在桌上,让学生自由观察,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形状。

3.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0分钟):通过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并板书。

4.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际操作,教学生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5.解决问题(3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生活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相关的规律和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1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模板
专题1:立体图形的认识
实施前
确定教学环境
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
准备教学资源
多媒体、学生专题网站
落实前需技能
观察测量
实施中
活动一:
出示主题网站,让学生观察图片,看看哪些图形是自己见过的,哪些是自己没见过的。给图片中的图形分分类。
分小组进行活动,看哪个小组分类合理,并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
实施后
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小组交流,全班研讨,导入新课。
活动二: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活动三: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设计

《正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新课标关于本单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

内容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知道体积或容积的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体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这些图形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学业要求: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这些图形的展开图,会计算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2)能说出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容积单位升、毫升,能进行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单位描述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提示: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测量,从度量的角度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都是相应度量单位的累加,通过对平面图形性质的认识,感知数学说理的过程。

2)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想象力。

引导学生经历体积单位的确定过程,通过操作、转化等活动,探索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借助折叠纸盒儿等活动经验,认识立体图形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和展开后的平面儿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意识。

课标解读:长方体、正方体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体积单位间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学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想象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设计
3、比较时,可以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进行,教师整理后,利用集合图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4、习题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总棱长的方法
专题二
……
专题划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专题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想出计算方法。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3、怎样来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
适用年级五年级所需时间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以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等四条线索并且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更好的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属性;2. 能够用适当的术语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3.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4.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认知和特殊实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师,接到一个设计任务,需要为一座图书馆设计书架,你会怎么设计?请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引入问题:在设计中,你会遇到哪些几何形状?探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步骤二: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1. 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触摸并感受其形状。

3. 学生根据实物模型和示意图,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步骤三: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方法1.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如何计算?根据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

并通过具体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步骤四: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1.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根据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并通过具体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如盒子、立方体积木等,并进行名称的归类和讨论。

2. 学生自主探究其它几何形状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开展拓展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 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或个人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情况,以及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主题单元设计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长方体的主题资源、相关的学习网站 教材、模型、实物、剪刀等 多媒体教室 教材后的长方体的展开图 活动一 1.课前布置任务,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知识,分小组交流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观察认识长方体,通过直观、动手操作,从点、面、线等方面归纳、理解、掌握长方 体的特征。 4.学生分小组讨论: 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用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并展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说 说展开图的特点和规律。 活动二 1.自主探索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拼拼,想想——体验表面积的变化。 活动三 1.实验操作,提出猜想。 学生各自拿出4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组内合作拼成若干个长方体。并记录每个 长方体的长、宽、高和相应的体积。并观察长、宽、高和体积的关系,提出猜想。 2.验证猜想 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来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 空间)。 3.小组展示,推导公式。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四 1.说说利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到生活中选取一个长方体,测量试着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1.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诊和体积、容积的意义时: (1) 能主动参与操作、观察和思考等学习活动; (2) 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有关概念。 2.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时: (1) 能根据形体的特征主动尝试、实践;(2) 能进行一些合理化的归纳和类推。 3.在解决问题时: (1)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或公式;(2) 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结果是否合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困难预测
想象能力不完善,空间思维不全面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整理与练习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起点预测
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做好了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很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课标要求


分方体的面、棱、顶点,结构与特征;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表面积: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体积:体积的意义、容积的意义,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的进率及简单换算;

《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整体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整体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整体设计《《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整体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的教材设计1、有一条合理的编排线索。

2、加强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重视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为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由二维空间转化到三维空间的一次较深刻的认识,也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同时在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与获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本单元需注意以下几点:1、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眼、耳、口、手、脑并用,要注意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提供直观、形象的表象支持,让学生在对具体实物或模型的认识和描述中,丰富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实际观察、拼剪、测量和比较中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几何体积的计算方法。

2、本单元需要大量不同形状与规格的教具和学具,要善于从身边寻找和发现教具和学具。

3、要重视比划和规划在本单元中的运用,可以通过用手比划面、棱、顶点,体会“平行”“相对”和“相邻”的位置关系与特征,通过比划建立各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认识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表3-1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
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比较时,可以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进行,教师整理后,利用集合图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4、习题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总棱长的方法
专题二
……
教学支撑环境
电脑教室、多媒体设备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从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
2、展示了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探索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系,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分别总结计算公式。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教材中通过例3,帮助学生考虑怎样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同时加强了这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教材先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说明物体占有空间。继而,通过观察火柴盒、工具箱等物体,说明每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进而引出物体的体积的概念。接着,说明为了计量物体体积的大小,必须要规定计量体积的单位,并通过实物或教具让学生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在此基础上,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的方法。这里,教材强调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再类推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这是所有直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为以后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以“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等四条线索,并且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更好的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提倡以“问题情镜——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国家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积极性。
2、树立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热爱和培养自身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应课标
(1)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长、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比较时,可以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进行,教师整理后,利用集合图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渗透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本专题问题设计
长、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
常规资源
可展示的电脑实物、教材、教师教学PPT
专题划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专题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鉴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本单元的内容要求是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1.学生给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验的空间。
(3)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想出计算方法。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3、怎样来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