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语文 感悟鲁迅的孤独与悲悯主题单元设计
感悟孤独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学习对应课程标准《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1.总目标:(P027)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
(1-2)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3)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
(1-7)有综合学习的能力。
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1-8)2.阶段目标(十至十二年级)(P029)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能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2-1)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根据需要写常用的应用文。
有写作的热情,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
(2-2)能尊重他人的发言,及时把握他人的要点;……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
(2-3)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爱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2-4)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味自己的孤独体验,能够用片段文字比较准确地描写自己“孤独”时的情状。
2.了解鲁迅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3.能够依据鲁迅小说的人物特征,综合分析其情感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掌握“知人论文”的赏析技巧。
鲁迅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鲁迅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中国文
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设计一份鲁迅大单元教学案例需要考虑
多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以
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包括其文学创作背景和社会影响。
2.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意义,理解其对中国现代文
学的贡献。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1. 鲁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
2. 选取鲁迅代表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
3. 探讨鲁迅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4. 分析鲁迅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述鲁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其作品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3. 文学鉴赏,指导学生进行鲁迅作品的文本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个人见解。
2.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以及期中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案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鲁迅的作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感悟孤独》研究性学习设计
第三课时
1.头脑风暴,使用维客技术,根据以下任务填写表格,班级交流:
(1)回忆列举中学以来语文教材中表现或反映“孤独”的文学作品;
(2)列举一些课外阅读的表现或反映“孤独”的文学作品;
研究性学习设计
作者姓名
聂剑平
任职单位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单元标题
感悟孤独
研究性学习名称
鲁迅和他小说中的孤独人物
小组成员
40人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5课时
【学习目标】(或概述)
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和《彷徨》,重点关注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对鲁迅小说中涉及的所有人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小组学习研究一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孤独表现。各小组借助维客交流编辑学习体会,力求在充分全面占有小说材料的情况下透彻分析人物。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讨论,分析研究鲁迅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的影响。最后,依据文学评论“范例”和写作格式要求,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文章。
(3)简述这些作品的内容,简要评价“孤独”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2.归纳研讨,可以开放性地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孤独”会成为文学作品表现的主要情感体验?
(2)为什么读者容易被这样的作品感动?
(3)受这些作家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应如何看待人生的“孤独”体验?
(4)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1)为什么说鲁迅和他小说人物的孤独都是特定时代的社会问题?
高中语文_鲁迅小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语⽂_鲁迅⼩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标:1.掌握⼩说的三要素(⼈物、情节、环境)理清⼩说情节。
2.学习和掌握⼩说中⼈物描写的⽅法,重点是肖像描写。
(⼆)能⼒⽬标:培养学⽣鉴赏⼩说的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本质。
2、通过⼩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增强沟通配合能⼒,增强展现⾃⼰的勇⽓,增强⾃我认可的信⼼,增进⽣⽣之间及师⽣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分析祥林嫂这⼀⼈物形象。
2.教学难点:(1)肖像描写对于塑造⼈物形象的作⽤(2)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与⽅法(1)讲授法教学(2)⼩组合作⾃主学习法(3)多媒体直观教学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七课祝福元凶帮凶⾼⼀的学⽣对⼩说还是⽐较感兴趣的,但阅读过程中关注的更多的是⼩说的情节⽽忽略⼈物形象。
知道分析⼈物从描写⽅⾯⼊⼿,但往往忽略情节发展对⼈物形象塑造的作⽤。
困难在于通过⼈物形象把握⼩说主题。
所以,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篇课⽂的实际特点,重点引导学⽣分析祥林嫂这⼀⼈物形象,并讨论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独⽴⾃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
2.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效果分析讲这篇⼩说之前,我查阅了⼀些期刊上对此篇⼩说的解读与分析,⼜仔细地读了两遍⽂本,深深地为祥林嫂的不幸感到痛⼼,油然⽽⽣⼀种悲悯,⼼中氤氲着⼀团挥之不去的哀愁。
我想着应该从哪个⾓度来切⼊⽂本,⽤⼀个问题来提纲挈领,贯穿起⼀连串的问题。
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围绕着“谁杀害了祥林嫂”带领学⽣⾛进⽂本去解读祥林嫂凄苦的⼀⽣,探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没有学⽣参与的课不是好课。
由此我设计了这样⼀些课堂活动环节:在深⼊读懂读透⽂本之后。
《感悟孤独》单元实施方案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主题单元名称感悟孤独学科语文学生年级、班级高二学生人数40专题1:走近孤独的鲁迅任务名称实施细节说明(明确责任人和落实的时间、地点)实施前布置多媒体教室提前一天检查多媒体教室,检查电脑和相应软件配置,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领取实物投影仪提前一天到学校领取失物投影仪,并安装调试好。
实施中启动学习活动谈自己的孤独经历,请同学交流自己的类似经历。
同学用书面文字描写一段印象深刻的自己的孤独体验关注提示:(1)选取自己的某一次经历,有情节叙述,但不要过于扩展叙事。
(2)重点描写自己当时的孤独感受,尝试通过比喻、拟人等方式形象地呈现孤独的心理感受。
写作交流活动要求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自己的书面材料要求同学尽可能声情并茂诵读自己的文字,完毕后特别说明自己对文中哪些用语感到满意。
教师关注一下学生交流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既要让平时比较内向的同学交流,也要特别让那些平时表现“无忧无虑”的同学交流。
教师对交流活动点评真实地、高度评价同学交流的积极态度;对同学遣词用句的精彩地方重点点评;提示学生,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感受,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对待。
引出对鲁迅的人生经历的学习。
阅读《<呐喊>自序》指导学生从文中梳理出鲁迅的主要人生经历,初步发现鲁迅的孤独体验。
(1)从文章的叙事方式、词汇选用角度体会鲁迅的孤独情感。
(2)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比较分析,看看鲁迅的孤独体验与我们有什么异同,由此体会鲁迅人生中的刻骨铭心的孤独感受。
讨论交流:鲁迅为什么对那时的中国现状感到绝望?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用ppt提供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指导学生研讨鲁迅有如此感受的原因。
研究如何给鲁迅写传记(1)和同学讨论写作格式(2)和同学商量评价量表(特别提示:不得抄袭,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实施后根据自己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给鲁迅写一个小传。
(1)提供写作格式和评价量表(2)要求写出自己的认识。
提示学生思考:你如何评价鲁迅的人生价值?鲁迅的经历对于我们有何启发?提出下一个专题的准备工作提出思考:鲁迅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会有什么影响?建议学生准备:登陆绍兴鲁迅纪念馆网站:/,阅读鲁迅的小说。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2《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民国作家萧红,被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
他们之间有师生之谊也有传承之道;鲁迅的欣赏、奖掖与扶持,萧红的早慧、勤勉与感恩,构筑成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话。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的常客,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以女性的细心,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细节,既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又表现出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所有的人都承认,纪念鲁迅先生最好的文章出自萧红之手,这是因为,她从平视的角度,用平实的文笔,毫不炫技地素描了鲁迅。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来描写鲁迅先生的,我们从文中又会感到鲁迅先生怎样非凡的气质。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细节描写,批注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的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明朗(míng lǎng):①光线充足;明亮。
②明白;清晰。
③光明磊落;乐观,开朗。
轻捷(qīng jié):指动作轻快敏捷。
做客(zuò kè):指去别人家拜访,或者在别人家留宿。
忧郁(yōuyù):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心境(xīn jìng):心境又叫心情,佛教指清净之心,心情,心绪。
崭然(zhǎn rán):形容山势高峻突兀等。
草率(cǎo shuài):形容粗糙简略。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恶:厌恶;痛:副词,程度深;绝:极。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工夫(gōng fū):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高中高二语文 感悟鲁迅的孤独与悲悯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设计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优秀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优秀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和成就。
2.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
3.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
4.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1.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
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
(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格)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因为这不仅仅是*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2.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
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格。
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
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格。
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1.自己读课文。
2.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
3.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1.朗读全篇课文。
2.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
五、拓展应用,以读代写1.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
2.念给大家听一听。
3.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格的写作方法。
感悟戏剧人生 理解悲悯人生教学设计
感悟戏剧人生理解悲悯人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究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悲剧根源。
2.深入探究悲剧的实质,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
教学1重难点:探讨“良知与悲悯”人文主题和引导学生了解悲剧题材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
阅读这样的悲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起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
阅读本单元课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同学分享阅读体验。
二、探究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悲剧根源。
《窦娥冤》的悲剧故事毁灭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窦娥3岁丧母;7岁成为实现父亲仕途生计而被典卖的牺牲品:17岁成亲:20岁便死了丈夫,和婆婆相依为命。
因时代的局限,窦娥只能有“守节”和“尽孝”的简单又不近人情的要求。
从这几点上看,窦娥只是一个比普通人还不如的不幸者。
尽管如此,元代这个流氓恶霸横行的社会中,终究难以实现-一个不幸者的简单愿望。
前有泼皮流氓张驴儿父子凌辱弱小,窦娥惨遭诬告后有贪官污吏的毒刑和暴虐,窦娥只能在怨恨中屈死。
因此弱小卑微的窦娥,这- -生的遭遇与经历本身就是一一个悲剧。
除去时代思想的局限,窦娥善良、孝顺,正直、刚烈,坚韧、有反抗精神,几乎是个道德完人。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道德完人,她所渴望的简单的公平道义,在这个秩序的社会中却无法获取,甚至这美好的生命也最终被碾压粉-....当正义无法伸张,恶德恶行却肆意得逞时,这也是一个悲剧。
高中语文教案:鲁迅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高中语文教案:鲁迅文学的主题与风格一、引言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赞誉。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鲁迅文学的主题与风格的教学,本教案将通过分析鲁迅文学的主题与风格的内涵与特点,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文学的魅力。
二、鲁迅文学的主题1.社会现实与人性的矛盾鲁迅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并剖析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恶劣两重性。
举例如《狂人日记》中的社会虚伪,《阿Q正传》中的奴性与自卑等。
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2.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鲁迅作品中常涉及对于民族自尊与国家命运的关切。
例如《故乡》中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祝福》中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作品背后传递的民族自信与国家纷争的重要意义。
3.人性的探讨与解放鲁迅尝试通过文学将人性的黑暗暴露,让人们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并寻求解放。
如《孔乙己》揭示了人性的囚禁,《药》体现了对人的解放等。
教师可通过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困境并探讨解放的途径。
三、鲁迅文学的风格1.现实主义风格鲁迅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以真实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刻画为基础,写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社会背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真实感。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鲁迅作品中的现实描写,让学生深入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与意义。
2.讽刺与讥讽鲁迅的作品常常以讽刺和讥讽的手法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丑陋面。
这一特点使得他的作品更具争议性与思考性。
通过深入分析鲁迅作品中的讽刺与讥讽的手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思维并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3.独特的写作方式鲁迅在文学创作中运用了独特的写作方式,如无线索的倾诉法、主观视角等。
这种写作方式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独特的写作方式,并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精读经典作品选取鲁迅的代表作进行精读,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风格,并通过讨论与分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人生,激发学生对文学、历史、思想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责任。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
二、作业内容1. 阅读任务:学生需要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重点记录自己的思考、感悟和疑问。
2. 作文任务:学生根据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感受,撰写一篇个人感悟或者评论文章,探讨鲁迅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
3. 主题演讲:学生可以选择鲁迅先生的某一段话或思想进行主题演讲,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深度。
三、作业要求1. 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做到仔细阅读、边读边想、注重记录感悟和疑问,并及时向老师请教。
2. 作文要求学生言之有物、观点明确、文笔流畅,努力表达对鲁迅思想的认知和理解。
3. 主题演讲要求学生语言表达清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四、评价标准1. 阅读任务:阅读笔记内容丰富、观点独特、思考深刻,老师在评论中会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指导。
2. 作文任务:作文结构完整、思想深刻、语言流畅,老师会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主题演讲:演讲内容精彩、思想深刻、表达流畅,老师和同学将会根据演讲内容和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作业安排1. 阅读任务:学生需在一周内完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阅读,并及时记录感悟和疑问。
2. 作文任务:学生需在阅读完毕后,根据自己的感受,用一周时间完成个人感悟或评论文章。
3. 主题演讲:学生需在完成作文后,进行主题演讲,时间控制在5-8分钟之间。
六、作业展示1. 作文和主题演讲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邀请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2. 优秀作文和主题演讲可以在班级内或学校文化活动中进行展示和颁奖。
七、注意事项1. 学生需尊重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严禁出现侮辱性言论。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酒愁苦中的人生主题单元设计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表达感情所运用的手法来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专题一主要学习作者悲己的情怀,专题二主要研读作者忧国的情怀,专题三围绕解读作者抒情的手法展开。诗言志抒情,所以把诗词主旨情感作为鉴赏的首要。对应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选修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鉴赏诗歌需要通过学习分析其独特的方法是必须的。在课标中有明确指定:“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表现诗酒愁苦情怀的手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任何情感的抒发都需要一定的手法的,如果离开了艺术手法,诗歌的思想内涵就失去了外在依托和艺术魅力。所以,如何表现诗酒愁苦的情怀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文本,小组交流看法。
2、小组代表个性化解读诗句,学生互评互补。
活动二:诗人到底忧叹什么?为何悲叹?
学生活动:
再读文本,重点品读鉴赏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你能理解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忧叹之情吗?
学生活动:
1、联系回扣上节积累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等诗词,挖掘南渡之后的长期赋闲的辛弃疾的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的愁苦悲己感情的社会根源。借助《稼轩长短句》、《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四家词选》〔[清]周济〕等相关辛词,理解辛弃疾忧国忧民的情感及其原因。
高中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四篇
高中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四篇篇一:一、学习目标: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4.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学习过程:一、预习1.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
二、课堂展示(一)预习展示(二)小组探究1.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若加注则更佳)。
2.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明确: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3.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明确:(1)笑声明朗(2)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3)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之二:吃韭菜合子:之三:两次来访之四:冯雪峰来访(4)与青年人交往:宽容赤子之心(三)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4.回味悟旨,学习写法(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2)同学可发表质疑(3)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
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
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
”四、当堂检测任意选择文体,表达对鲁迅先生的钦佩之情。
篇二:一、学习目标: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高二语文感受鲁迅课件二 苏教版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 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许先生忙着家务, 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 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过了一会儿又加着说:‘你 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路 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有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下 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 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 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 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 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胖子更往两边 裂着,更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显得 宽……’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 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 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 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 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 丸子。海婴一吃就觉得不新鲜,许先生 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 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 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 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 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 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 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 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郭沫若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苏雪林 “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 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 够不着。但他的羽党和左派文人竟将他夸张成为 空前绝后的圣人,好像孔子、释迦、基督都比不 上。青年信以为真,读其书而慕名其人,受他病 态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个个都变成鲁 迅,那还了得? 郑学稼 写专著《鲁迅正传》痛骂鲁迅,其著作 50年到70年代,在台湾多次出版。可以说把鲁迅 批得体无完肤。人们把他看成异类,鲁迅也遭受 了非常的磨难。
有关鲁迅的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鲁迅主题班会策划方案(班会名称:鲁迅,不朽的民族魂)一、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弘扬鲁迅精神,使当代学生更加认识鲁迅,学习鲁迅精神,我们决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走进鲁迅.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切身体会鲁迅精神,让鲁迅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成为我们这一个时代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认识鲁迅,学习鲁迅精神。
2、让同学们策划主题班会的各项节目及其过程,排练并准备主题班会的节目。
三、活动过程:PART 1、我心目中的鲁迅大家还记得我们这单元曾学习过哪些鲁迅写的文章吗?这些文章又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呢?(请同学们以“我从《》中感受到鲁迅是一个的人”;“我从的事中感受到的鲁迅”;“我从的语言中感受到的鲁迅”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同学们发言)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样无所畏惧、抛洒热血的鲁迅。
有“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这般对兄弟无限思念的鲁迅。
有“我亦无诗送归悼,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样由衷地对和平向往的鲁迅。
更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般为国家为人民,义无反顾的鲁迅。
在黑暗与虚浮中,用一支笔来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飙风,这就是鲁迅的伟大。
PART 2、鲁迅精神的诠释鲁迅先生究竟有那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了解鲁迅生平。
1902年3月,年少的鲁迅决心从“三味书屋”走出,要去寻找救国救民的新路。
于是,年仅18岁的鲁迅从母亲手里接过还带有她体温的八元路费,依然离开了故乡和亲人,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上了新的人生征途。
从此,鲁迅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是啊,因为爱国、爱民族,所以他才创作了闰土,祥林嫂,九斤老太一系列的文章,渴望用自己洞察一切的目光直指吃人的封建礼教。
因为爱国、爱民族,他才创作了《阿Q》、《狂人日记》,用最犀利的文笔直面惨淡的人生,愿做改革创新的勇士与先锋,他有过《仿徨》,但更多的是“呐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单元设计
进行:
专题一,走进孤独与悲悯的鲁迅。
指导学生在通晓鲁迅整体人生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感悟鲁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悯,对鲁迅的价值进行辨证思考,小组讨论,展示各组对鲁迅的掌握。
专题二,鲁迅与中外孤独与悲悯人物的对话。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鲁迅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鲁迅小说人物家族的孤独特点,形成鉴赏与批判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古今中外其他人物形象,丰富“零下一度”的群体像。
专题三,以小组形式展开“我心中的鲁迅”为主题的读书探讨活动,丰富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自己人生中的孤独与悲悯感受。
2.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轨迹和主要创作内容。
3.“知人论世”“知人论文”,结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分析鲁迅先生情感与创作的嬗变,深刻了解鲁迅先生的悲悯与孤独。
4.批判辨证地评价人生历程的孤独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