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优秀导入语

合集下载

《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

《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

《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 1一、导入新课老人说:孤独是生了一大堆儿女,到老了却没有一个留在身边。

老师说:当我站在讲台上,精心准备的课却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热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孤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下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独并且看看他是如何面对孤独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目标导学二:梳理小说情节1、初读文本,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人物:少年杜小康。

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

情节: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2、再读文本,梳理具体情节。

明确: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目标导学三:评析细节,品读“孤独”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

要求:1、按照情节的顺序,依次作答。

2、分享的`时候,先有感情的读出你找到的句子,注意句中涉及“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读作“我”,把“杜雍和”读作“爸爸”或是“父亲”。

品读示例:(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我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我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孤独之旅,感悟生活中的挫折与成长,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孤独的深刻感悟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和成长的力量。

教学准备:1. 课文《孤独之旅》的文本。

2. 相关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思考其中关于孤独的主题。

2. 提问:你们对孤独有何理解和感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观察和理解。

四、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即孤独之旅所蕴含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启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对孤独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下课文《孤独之旅》。

2. 在旁边列出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在下方写下主题思想,即孤独之旅所蕴含的意义。

4. 在板书的旁边留出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孤独之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孤独之旅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启示,培养他们的乐观精神和坚韧意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一等奖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一等奖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孤独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对孤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孤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2.教材《孤独之旅》。

3.练习题和辅导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打开幻灯片,展示孤独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对孤独有什么理解?你有过什么样的孤独经历?Step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孤独之旅》的第一章,并提醒他们留意和思考故事中的孤独元素。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孤独元素以及对主人公的影响。

Step 3:语言表达(20分钟)1.组织学生依次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论。

2.提供一些常用的表达孤独情感的词汇,比如lonely、isolated、alone等,让学生举例运用。

Step 4:写作指导(20分钟)1.介绍写作任务: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孤独经历的短文。

2.给学生提供写作指导:a.激发学生回忆孤独经历的方式,比如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如:“什么时候你感到最孤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孤独感?你是如何应对的?”b.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过渡句和结尾,确保文章结构完整。

c.鼓励学生使用生动的词语和恰当的比喻,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Step 5:写作实践(30分钟)1.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老师在一旁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进展和提供意见。

Step 6:分享与反思(15分钟)1.组织学生互相交换短文,并选择一个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2.让学生用肯定的方式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彼此学习和成长。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优秀7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优秀7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优秀7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1. 忠而获罪的愤慨。

2. 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1. 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注音并简介作者1.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九重天( )瘴江(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难点: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曹文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知识讲解: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题,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小
说内容。

4.赏析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感受曹文轩独特的艺
术魅力。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
流。

6.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篇小说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提
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求初三下册语文第10课《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

求初三下册语文第10课《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

求初三下册语文第10课《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到了九年级,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吧。

那么你们都能面对孤独,勇敢地战胜孤独吗?有一个少年,他战胜了孤独,感到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开端:家道破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2、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三、体会细节,讨论问题1、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句子。

2、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标记出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语。

提示:小康心理变化时间轨迹:刚出发时到达芦荡安顿之后住段时间雨后天晴学生发言。

小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这些细节表现了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3、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两点:①失学。

离开同学、学校,痛苦和寂寞。

②放鸭生活艰辛,孤寂,恐惧(对环境、对前途)四、探究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1)有关鸭群的描写。

衬托。

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鸭子的成长衬托杜小康的成长。

(2)有关芦荡的描写。

广阔无过,烘托小康害怕;宁静美好,反衬小康恐慌。

(3)有关风雨的描写。

可怕---搏斗- --成长。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五.拓展:说说你的感悟联想。

六、课堂小结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

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附板书:孤独之旅曹文轩心理变化过程:杜小康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不成熟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成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长住段时间后:不再恐慌之雨后天晴时:坚强旅成熟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2、梳理人物的心理发展历程,体会人物形象;3、理解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孤独之旅》,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1. 理解《孤独之旅》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1. 教材《孤独之旅》。

2. 相关资料: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对作品名称《孤独之旅》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分析(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各小组汇报合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感悟生活(10分钟)1. 学生分享从作品中感悟到的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学板书设计:《孤独之旅》作者:曹文轩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情节:主人公杜小康一家因家庭困境被迫离家途中遭遇种种困难和挫折最终到达目的地,开始新生活主题:孤独与成长坚持与希望情感: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经历了痛苦和挣扎但在困境中逐渐成长,展现出坚韧的品质作品传达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希望教学反思:六、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解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孤独之旅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中其他重要元素的象征意义。

七、写作手法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叙述方式、景物描写等。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之旅》的优秀教案篇1【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启发、激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2、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会倾听,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一些小说篇目的学习,以及本单元第一篇小说的学习,对小说体裁的特点、三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已初步感知,只是对本文这样大量运用环境、心理描写的作用还缺少了一些认识,同时,九年级学生对这类涉及青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感兴趣。

【教材分析】本文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自读课文,本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本文注重环境描写的学习,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杜小康的成长,探究题目的深刻含义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并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定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定稿)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话题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

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

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

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

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整体感知1.师:初读课文,说说这是一次的孤独之旅。

学生可以从背景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的孤独之旅;可以从故事情节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前往芦苇涝放鸭子的孤独之旅;也可以从文中的环境描写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在暴风雨中接受磨难的孤独之旅,还可以从作品主题人手填空,如这是一次杜小康自我成长变坚强的孤独之旅.小结:学生可以从人物介绍、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主题揭示等方面人手,总结填空。

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地重复与情节相关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次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前往芦苇荡放鸭子,在一次暴风雨中接受磨难而变坚强的孤独之旅。

2.快速浏览课文,哪些词句中哪些词句直接体现了杜小康的孤独呢?(找人物心理、语言)3.除了人物描写,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杜小康的孤独?(提示:抓住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分析。

)三个状态的鸭群前进中的鸭子游水的鸭子反复突出扇面形枯燥无聊儿童心理觅食中鸭子写叫声以动衬静孤独寂寞休息中的鸭子睡觉的中的姿态恐惧不安芦苇荡21 比喻紧张压抑24 静谧为什么要写如此美好静谧的氛围?反衬示例2:第15段中写道“也正是在夜幕的大水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

孤独之旅教案(精选8篇)

孤独之旅教案(精选8篇)

孤独之旅教案(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孤独之旅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小说的能力。

2、学习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刻画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用《独坐敬亭山》和《月下独酌》导入。

二、了解学情:1、展示预习问题。

把教师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2、让学生自由地谈预习感受——你较大的感受是什么?(设计意图: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

)三、整体把握从小说三要素入手。

1、情节:(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给文章的三部分加小标题。

(3)找出杜小康情绪发展变化的关键词。

(恐慌、畏惧、茫然、孤独——不再恐慌——坚强)(4)围绕“孤独”一词,提炼归纳,完成板书。

孤独之旅遭遇(面对)(战胜)2、人物形象:杜小康是的少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依据体裁特点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识,提高学生概括、提炼能力。

)3、环境。

本文景物描写非常出色,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并分析其作用。

(让学生深入文本。

)四、研读赏析。

(一)你还欣赏文中哪些段落、句子或词语,读一读,说说理由。

(二)感受人物方法:1、从直接刻画人物方法上感受形象。

2、从情节发展脉络上感受形象。

3、从典型细节上感受形象。

4、从间接描写上感受形象。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良好习惯。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6篇)篇一:《孤独之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解小说内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标题含义,把握课文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理解小说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小说主题。

学法指导诵读法: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体验法:在研读中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有人在阳光下成长,有人在风雨中成长;有人在无忧无虑中成长,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长……成长有成长的快乐,成长有成长的烦恼。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

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成长历程。

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曹文轩,当代作家。

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2、背景介绍:这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嬉闹(x238;)掺杂(ch226;n)撩逗(liáo)眺望(tiào)凹地(226;o)胆怯(qiè)戳破(chu244;)撅断(jǖē)2、理解词语。

厚实:丰富、富裕。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三、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子,经受磨难,逐渐变得成熟、坚强的故事。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3篇)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3篇)

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作者编辑燕子给大伙儿分享的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独之旅》教案篇一《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重庆市朝阳中学王成文陈伏兰指导思想:一、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运用快速测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本文课堂教学两课时。

一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汇,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朗读品味精要文段,欣赏作品,质疑探究,合作释疑,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

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教师小结:(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节提纲为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根据进行探讨)。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主要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或评论,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孤独之旅的独到见解,理解人生路上的困境与挑战。

(2)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尊重他人,关爱生命,体会人间真情,提升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孤独之旅》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主要性格特点。

(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感受作者对孤独之旅的思考,理解人生路上的困境与挑战。

2. 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变化,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孤独之旅》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孤独之旅》,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3.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主要性格特点。

4. 探讨主题:分组讨论课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孤独之旅》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案名称:《孤独之旅》,初中语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通过理解、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通过深入理解小说《孤独之旅》,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

教学准备:1.学生需要事先阅读小说《孤独之旅》。

2.准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呈现一组图片:一位孤独旅人独自走在黄昏的海岸边、一望无际的大海与寂静的天空。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过一段孤独的旅程?你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与孤独旅行相关的故事或电影?学生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2.欣赏(15分钟)播放小说《孤独之旅》的片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3.理解(20分钟)学生分组阅读小说《孤独之旅》,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读后感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故事中的有趣片段或深刻的台词。

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二课时1.分析(15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引领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学生观看小说《孤独之旅》的预告片或相关图片展示,加深理解。

2.鉴赏(20分钟)教师提供不同观点的评论和解读,让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学生阅读小说片段,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于孤独旅行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第三课时1.创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假设自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描述自己的孤独旅行经历。

2.分享(20分钟)学生交换作文,互相阅读和点评。

鼓励学生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全班共同欣赏,同时教师也给予评价和肯定。

第四课时1.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学生对小说《孤独之旅》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吗?对孤独旅行有了新的认识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了哪些收获和进步?学生对于文学鉴赏和写作有了哪些新的体验和领悟?2.展示(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PPT展示的形式。

《孤独之旅》导入方案

《孤独之旅》导入方案

《孤独之旅》导入方案
一、情境导入法
1. 播放一段关于孤独的音乐,如《贝加尔湖畔》(纯音乐版),音乐渐弱时,教师缓缓开口:“同学们,孤独,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可能经历孤独的时刻。

那孤独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人走在寂静的小路上,还是在喧嚣的人群中却依然感到内心的寂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感受一个少年独特的孤独之旅。


2. 展示几幅表现孤独的图片,如一个孩子独自坐在海边、一个人在空旷的田野上行走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从图片中感受到的孤独。

然后教师引导:“这些画面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孤独的感觉,而在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中,少年杜小康又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之旅呢?”
二、问题导入法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孤独是什么?你们有过孤独的经历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和经历过的孤独时刻。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然后引出课题:“大家对孤独都有自己的感受,那今天我们来看看曹文轩笔下的《孤独之旅》,看看小说中的少年杜小康在孤独中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如何面对孤独的。


三、故事导入法
1.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关于孤独成长的故事,比如:“曾经有一个少年,因为家庭的变故,不得不离开熟悉的环境,独自去面对未知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迷茫,但也正是这段孤独的旅程,让他学会了坚强,收获了成长。


2.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少年在孤独之旅中具体发生了什么吗?其实,这个少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孤独之旅》中的主人公杜小康。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吧。

”。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教案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

2.分析并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

2.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孤独吗?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孤独的时刻?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述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会感到孤独?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孤独之旅》,请大家简要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二、深入分析1.请同学们思考:小明在孤独之旅中,是如何逐渐成长的?三、品味精彩语句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孤独的经历和感悟的作文。

2.收集关于孤独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一、课文结构1.孤独的开始2.孤独的挣扎3.孤独的结束二、精彩语句1.“我就像一个掉进陷阱里的野兽,四处乱撞,想找到出路。

”2.“我明白了,原来成长就是一场孤独之旅。

”三、主题思想1.面对孤独,勇敢成长2.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克服困难四、作文题目《我的孤独之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孤独,学会独立思考,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成熟、自信的人。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小明的孤独世界,大家还记得他是如何一步步摆脱孤独的吗?二、深入分析师:小明从孤独中成长,让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个过程。

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小明在故事中的三个转折点。

孤独之旅 详案

孤独之旅 详案

孤独之旅详案一、导入4分钟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杜小康,杜小康曾经是一个极具有优越感的孩子,他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的独生子,怎么个厚实法呢?老师可以用杜小康拥有的两样东西来说明这一点:第一、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

第二、杜小康拥有一辆自行车,而60年代初的油麻地几乎找不到第二辆自行车了。

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可是,有一天早晨,他的命运忽然改变了,父亲运着一大船的货物回来,结果,船撞了,货物都掉入了水中,于是,他们家一落千丈了。

父亲为了挽救家道,带着杜小康,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

因为,那边鱼虾多,活食多。

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

这就是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宏伟蓝图。

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是无奈地“离家”踏上这段“放鸭之旅”。

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路跟着杜小康,沿着他的足迹,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板书:孤独之旅)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0分钟请学生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师小结本文启迪我们,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

你的理解得很到位,很透彻,祝贺你们,已经完成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出示目标1分钟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争困难的勇气四、质疑:3分钟过渡:同学们:“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

孤独之旅教案范文9篇

孤独之旅教案范文9篇

孤独之旅教案范文9篇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

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

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优秀导入语这是孤独之旅优秀导入语,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孤独之旅优秀导入语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有一句歌词大家都熟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孤独—→坚强)三、品读课文,理解孤独请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孤独”的句子。

(学生跳读课文,品味语句。

)学生思考后交流。

例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

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此环节,结合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孤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迷茫、恐惧、害怕、胆怯等)四、探究质疑、感悟孤独1、学贵有疑,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在纸上写下两类问题:A、我有疑问,需要向其他同学请教的问题:B、我认为值得考考大家的问题:2、学生质疑。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3、师从学生刚才的质疑中挑出几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

五、联系自己、体验孤独1、曹文轩在《论孤独》中说:“它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

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

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

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2、仿写:孤独是一种状态,需要慢慢地面对它的真实。

孤独是一桩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独是,需要。

六、教师寄语不要把孤独当成痛苦,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独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板书设计:孤独之旅曹文轩磨难杜小康孤独——————————→坚强(迷茫、恐惧、害怕、胆怯)孤独之旅优秀导入语第2篇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4)。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1)失去交流环境。

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

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

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2、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孤独之旅优秀导入语第3篇【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

2、预读课文。

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3、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

”“用净水瓶去盛它。

”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寞、疯狂)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生交流预习所得,教师在学生答问基础上补充1、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字词检查在早读时完成。

检查预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及内容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

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

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提问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社小康成长的过程的?并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加以分析。

(主要通过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

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

是委屈的,激动的哭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的面对现实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总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到勇敢战胜孤独,作者用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赏析环境描写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而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

1、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

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成了无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

鸭子越长越大,是它们使杜小康成长。

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坚强”了。

鸭子们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作用: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它们与杜小康一起成长。

2、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

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们使杜小康在恐惧中成长。

3、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

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作用:给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总结归纳: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