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梵高,大学生选修课

合集下载

对梵高向日葵美术鉴赏

对梵高向日葵美术鉴赏

对梵高向日葵美术鉴赏
梵高的《向日葵》是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深度的美术作品。

以下是对这幅画的详细鉴赏:
1. 色彩与光线:梵高使用饱和的颜色和粗糙的画布纹理,使画面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他将向日葵描绘得鲜艳而饱满,黄色的花瓣仿佛在发光,绿叶则更加衬托出向日葵的艳丽。

此外,他通过厚重的颜料涂抹,赋予画面强烈的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2. 笔触与表现:梵高的笔触短促而有力,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

他运用粗犷的线条和有力的涂抹,表现出向日葵的质感和纹理,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向日葵的生命力和活力。

同时,他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和光影处理,让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 情感与主题:这幅画是梵高表达自我和情感的直接体现。

通过向日葵的描绘,他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艺术的执着。

向日葵在梵高的画中不仅仅是一种花卉,而是代表了生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梵高的《向日葵》不仅是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更是一件具有社会意义的艺术品。

它代表了梵高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欧洲艺术界的发展和变革。

这幅画的影响力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方面,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上。

总的来说,梵高的《向日葵》是一幅充满生命力和热情的作品,它展现了梵高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这幅画的价值和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艺术性,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及其特点)PPT课件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及其特点)PPT课件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 及其特点)ppt课件
• 梵高简介 • 梵高的艺术风格 • 梵高的代表作品赏析 • 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 梵高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01
梵高简介
梵高的生平
出生背景
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年轻时从事过画商、教师等多种 职业,后决定投身艺术。
创作历程
梵高在巴黎时期受到印象派影响, 后赴法国南部寻找创作灵感,最终 在阿尔勒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历史地位的价值
梵高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是表现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之一,对20世纪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 《加歇医生像》这幅作品,梵高通过精细的笔触和准确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这种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 后来的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画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梵高的作品在历史地位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19世纪末的艺术风格和潮流,也影响了20世纪乃至当代的艺 术创作和审美观念。
05
梵高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对表现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画风强调情感和个性的表达, 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限制。
抽象艺术
梵高的作品对后来的抽象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画风中表现出来的强 烈个人主义和情感表达方式为抽象艺术提供了灵感。
对绘画技巧的影响
色彩运用
梵高对色彩的运用具有开创性,他运用鲜艳、浓烈的色彩和 对比色,打破了传统绘画中色彩运用的规则,对后来的画家 在色彩运用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短促笔触
梵高的笔触短促有力,常 常以快速的节奏和激情的 方式挥洒,使得画面充满 活力和动感。
自由的线条
梵高的线条自由奔放,不 受拘束,常常呈现出狂野 和激动的特点,使得画面 充满了表现力和生命力。

美术欣赏教案

美术欣赏教案

美术欣赏教案主题: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一、教学目标:1.了解梵高的艺术生涯和重要绘画作品2.学习欣赏梵高的独特画风和表现技巧3.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1.梵高的绘画作品图片2.梵高的简介资料3.艺术评论和批评家的观点4.画布和颜料5.学生素描工具和纸张三、教学过程:1.学习梵高的艺术生涯和重要绘画作品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早年和学艺经历,以及他旅居法国的时期。

引导学生了解梵高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风格的转变,以及他对色彩和光线表现的追求。

2.欣赏梵高的独特画风和表现技巧展示梵高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和《麦田上的乌鸦》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梵高的独特绘画风格和表现技巧。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和欣赏能力。

3.分析艺术评论和批评家的观点学习一些艺术评论家对梵高作品的评价和观点,如罗伯特·休斯的《梵高和他的工作》和约翰·高尔德的《梵高(Van Gogh)的作品评价》。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观点是否符合他们对梵高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4.创作艺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梵高的作品之后,进行绘画创作。

提供画布和颜料,引导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艺术表现技巧和创作思路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个性,表达内心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四、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分享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体验。

激励学生继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保持兴趣和热情。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和思考。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

同时,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和学习资源,以丰富他们的艺术视野和知识。

2024年梵高星空美术教案

2024年梵高星空美术教案

2024年梵高星空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四单元“西方现代美术”中的第二章“梵高与表现主义”,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梵高的代表作《星空》展开,通过对该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感受表现主义绘画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掌握《星空》的创作背景。

2. 使学生掌握表现主义绘画的基本特点,能够从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星空》的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梵高的艺术风格及其在《星空》中的体现。

难点:表现主义绘画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黑板、粉笔。

学具: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梵高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2. 赏析《星空》(10分钟)介绍《星空》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从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

3. 理解表现主义(15分钟)讲解表现主义绘画的基本特点,分析梵高在《星空》中如何运用表现主义手法。

4. 实践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要求运用表现主义手法,创作一幅以“星空”为主题的画作。

5. 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梵高艺术风格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1. 梵高生平及其艺术成就2. 《星空》创作背景3. 表现主义绘画特点4. 梵高在《星空》中的表现主义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星空”为主题,运用表现主义手法,创作一幅画作。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画面具有表现主义特点,如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的形象等。

2. 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梵高的其他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梵高的艺术风格及其在《星空》中的体现。

美术鉴赏——梵高课件

美术鉴赏——梵高课件
拓宽审美视野
梵高的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有助于拓宽观众的审美视野。
05
梵高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
社会背景对梵高创作的影响
工业革命背景
梵高生活时期正值欧洲工业革命,社 会变革剧烈,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产生 怀疑。这种背景下,梵高的作品反映 出对自然和传统的向往。
荷兰画风影响
梵高早期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影响, 注重细节刻画和光影处理,这种风格 在其早期作品《吃土豆的人》中得到 充分体现。
详细描述
在《自画像》系列中,梵高以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自己的形象。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梵高 的外貌特征,更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通过这些自画像,观众能够深入了解梵高的个性、思考和情感 。
03
梵高的艺术特色
色彩运用
色彩大胆、鲜明
梵高的作品常常使用饱和度极高 的颜色,如亮黄、宝蓝和翠绿,
笔触的节奏感
梵高的笔触有强烈的节奏 感,通过笔触的排列和组 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 果。
笔触的情绪表达
梵高的笔触也是他情感的 直接表达,通过笔触的力 度和方向,表现出他的喜 怒哀乐。
构图技巧
强调画面的平衡感
梵高在构图上注重画面的平衡感,通 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合理安排,使 画面看起来既和谐又富有张力。
独特的绘画风格
梵高的画风独特,注重色 彩和笔触的表现力,对后 来的艺术家在绘画技巧和 形式上有所启示。
情感表达的探索
梵高的作品关注个体情感 和内心世界,对后来的艺 术创作在情感表达上有所 启迪。
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突破传统束缚
梵高的作品不受限于传统绘画规 范和审美标准,启示现代艺术家
要勇于突破和创新。
使画面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大学梵高教案

大学梵高教案

课时:2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梵高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2. 通过赏析梵高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内容:1. 梵高生平简介2. 梵高作品赏析3. 学生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梵高,引导学生对梵高产生兴趣。

2. 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如《向日葵》、《星月夜》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梵高的艺术风格。

二、梵高生平简介1. 教师讲述梵高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背景。

2. 分析梵高艺术创作的动机和特点。

三、梵高作品赏析1. 以《向日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构图特点。

2. 对《星月夜》等其他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多样性。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对梵高作品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梵高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梵高的了解。

2. 展示梵高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学生创作实践1. 教师提供梵高作品素材,如《向日葵》的图案、色彩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素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以梵高作品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技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赏析梵高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美术鉴赏-梵高PPT课件

美术鉴赏-梵高PPT课件
表现真实情感
梵高的作品强调表现画家的内心 世界和情感,对现代艺术中情感
表达的重视产生了影响。
绘画技巧的革新
梵高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有所创新, 如运用点状笔触和厚涂技法,对现 代绘画技巧的发展有所贡献。
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梵高的作品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体验和 情感表达,对现代艺术观念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情感表达
梵高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通过色彩和 笔触展现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
创新与突破
梵高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批判
梵高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压迫和不公, 通过艺术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对梵高作品的批评与反驳
风格过于个性化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提升艺术地位
梵高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提升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和文化影响力。
促进艺术普及
梵高的作品受到广泛欢迎和认可, 推动了艺术的普及和发展。
启发思考人生意义
梵高的作品表达了对生命、自然 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引发了人们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04
梵高的艺术评价与争议
梵高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详细描述
在《星夜》中,梵高运用了浓烈的蓝色和白色调,通过旋转的笔触和夸张的透 视,创造出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星空景象。这幅画展现了梵高对宇宙的敬畏和对 无限空间的向往。
《麦田与乌鸦》
总结词
梵高的晚期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麦田与乌鸦的对比。
详细描述
在《麦田与乌鸦》中,梵高运用了深蓝、黑和金黄色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 的色彩层次,将麦田与乌鸦的形象相互衬托,表现出一种悲凉而壮美的氛围。这 幅画反映了梵高在生命晚期对死亡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艺术美术鉴赏梵高

艺术美术鉴赏梵高

艺术美术鉴赏梵高xx年xx月xx日•梵高简介•梵高作品赏析•梵高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目录•梵高的艺术风格与技巧•梵高的精神世界•梵高的遗产与影响01梵高简介生平简介1890年因精神失常割腕自杀。

1888年前往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创作《向日葵》等作品。

1885年前往巴黎,开始接触印象派绘画。

1853年出生于荷兰牧师家庭。

1873年进入神学院,1876年毕业后在多所学校担任教职。

印象派风格的杰出代表之一。

将色彩和线条运用得淋漓尽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向日葵》、《星夜》等作品享誉全球,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艺术成就1影响与贡献23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为后来的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世界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02梵高作品赏析色彩表现梵高使用鲜艳的黄色和橙色来表现向日葵的亮度和纯度,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明暗变化,展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向日葵》构图特点画面前景的向日葵与背景的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画面的主体。

同时,梵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纹理,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创作背景这幅画作是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创作的,当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星空》色彩运用01梵高使用深邃的蓝色和闪烁的白色来表现星空的深沉和神秘,同时运用短促、粗重的笔触,使星空呈现出强烈的闪烁感。

构图特点02画面中的星星和月亮通过旋转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对比,形成强烈的动态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创作背景03这幅画作是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精神病院创作的,当时他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稳定,但他的创作热情却达到了巅峰。

梵高使用强烈的红色和黄色来表现自己面部的沧桑和神经质,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鲜明。

色彩表达画面中的自己被画得很大,与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梵高的内心世界。

同时,梵高的眼神和手势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他的情感状态。

梵高星空课程设计

梵高星空课程设计

梵高星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梵高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 学生能够描述《星夜》的画面元素、色彩运用和表现技巧。

3. 学生能够了解后印象派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梵高作品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术语分析《星夜》的画面构成和艺术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梵高的绘画技巧,创作出自己的星空作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后印象派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梵高的创作经历,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

2. 学生能够尊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培养包容和开放的审美观。

3. 学生能够从梵高的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鉴赏与创作课程,结合教材内容,以梵高的《星夜》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后印象派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认知能力,对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梵高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及艺术成就。

教材章节:《西方美术史》- 梵高生平介绍2. 作品鉴赏:《星夜》画面分析,包括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

教材章节:《绘画鉴赏》- 后印象派作品鉴赏3. 技巧学习:梵高的绘画技巧及表现手法,如厚涂、色彩搭配等。

教材章节:《绘画技巧》- 梵高的绘画风格4. 创作实践:学生模仿梵高的绘画风格,创作自己的星空作品。

教材章节:《绘画实践》- 创意星空画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材章节:《美术评价》- 作品评价方法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后印象派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鉴赏与讨论。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__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梵高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和欣赏。

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荷兰画家,他的风格独特,色彩鲜明,表现力极强,一些作品成为了后世艺术家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梵高的部分作品进行赏析。

《星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所表现的是夜晚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中,夜空中布满了星星。

天空呈现出巨大的旋风形态,颜色非常鲜艳,混合着橙色、黄色和蓝色。

画面中央是一个小村庄,房屋非常小巧玲珑。

这幅画所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如同被生动的夜景所吸引,仿佛画作散发出来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感觉会继续停留在你的记忆中。

《向日葵》是梵高的另一幅经典作品,这幅画所表现的是一朵金黄色的向日葵。

画作中只有一朵大花,但它充满了整个画面;从它的花瓣到它盛开的花盘,都是充满生命力和能量。

这强烈的生命力和特别的表现手法使得这幅画成为了梵高风格画作的代表之一。

《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在疯狂精神状态下创作的一幅画,画面中的麦田是诡异的,没有任何连接物,只有一个寂静的地方。

麦田藏不住躁动的暴力,这时一只乌鸦出现在画面上,似乎它想告诉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本质。

总之,梵高的作品独具特色,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在表现色彩上的独特性,以及他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让他成为了20世纪艺术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梵高作品欣赏介绍PPT课件

梵高作品欣赏介绍PPT课件

后世影响与评价
作品受到广泛赞誉和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 作
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创新和 发展
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深远影响,如表现主义、抽象表现 主义等流派
梵高的创作精神和艺术追求激励着无数后来的艺术家和 观众
02 梵高代表作品赏析
《向日葵》
创作背景
梵高在阿尔勒期间,对向日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创作了一系列以向 日葵为主题的作品。
在处理光影时,梵高注重光源 的设置与表现,使画面中的物 体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通过光影的处理,梵高成功地 表现了物体的质感与空间感, 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与生动性。
创新性地将日常生活场景升华为艺术形象
梵高的作品多以日常生活场景为 题材,但他却能将这些普通场景 升华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象。
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创新性表 现,梵高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与意 义,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
能思考人生。
梵高的这种创新性表现方式,不 仅丰富了艺术创作的题材与内涵, 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
思路与启示。
04 主题思想解读与探讨
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描绘自然景色
梵高善于运用色彩表现自然之美 ,如《向日葵》、《星空》等作 品都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刻画生活场景
梵高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农民、工 人等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体现了 他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代表作品众多,如《向日 葵》、《星空》等,被誉 为现代艺术奠基人之一
在绘画技巧、色彩运用和 主题表达等方面有独到之 处,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与时代特征
01
02
03
04
19世纪末欧洲社会变革,工 业革命带来城市化进程加速
印象派运动兴起,强调光影效 果和颜色运用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及其特点)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及其特点)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我想画上半打旳向日葵来装饰我旳画室,让纯净旳或调和 旳铬黄,在多种不同旳背景上,在多种程度旳蓝色底子 上......我要让这些画配上最精致旳涂成橙黄色旳画框,就象 哥特式旳教堂里旳彩绘玻璃一样。”——凡高
“高更前几天对我说,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旳油画, 向日葵插在一种精美旳日本花瓶中,但是他还是比较喜欢我 画旳这一幅。”——凡高
“他已不再是那个勤奋旳艺术家,精心描摹......,作品中造型已十分简化,画 面上只流动着色彩和韵律......凡高完毕这幅作品后,感到旳只是疲惫和极度旳空 虚......”
-《西洋巨匠美术丛书-凡高》
“画上旳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全部旳凄切,悲痛,绝 望,都似乎从地平线旳那一端飞扑过来......”
1990年5月15日,这幅《加歇 医生像》在3分钟内以8250 万美元旳价格拍卖给了日本 第二大造纸商- Ryoei Saito先生。创下了当初艺 术品拍卖价格旳世界最高纪 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 2023年。
“在瓦兹河上旳奥维尔镇周围旳乡下,农田一望无边,起伏不平,每逢收获时 节便诱来大群乌鸦,这片农田迷住了凡高。他旳精神情况尽管日益恶化,可他依然 奋不顾身旳工作...”-《世界名画与巨匠》
1889(36岁) 4月提奥结婚 5月8日凡高自愿前往圣雷米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 并继续创作
1890(37岁) 1月卖出生前第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 1月31日提奥之子出生,与凡高同名,都叫文森特(Vincent) 5月17日前往巴黎 5月21日去小镇奥维尔接受医生加歇旳治疗 7月27日这天是星期天,在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 但没有立即死去,被人抬回 7月28日早提奥到奥维尔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凡高旳葬礼
1879(26岁)

画家梵高美术课件PPT课件

画家梵高美术课件PPT课件

社会批判和反思
现代艺术在继承梵高关注 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一 步深化了对社会问题和价 值观的批判与反思。
现代艺术对梵高作品的再创作
重新诠释经典作品
现代艺术家通过重新诠释梵高的经典作品,挖掘其内在意义和价值, 为观众提供新的视觉体验和思考角度。
跨媒介再创作
利用不同媒介和材料对梵高作品进行再创作,如将他的画作转化为 雕塑、装置艺术或数字艺术,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其艺术魅力。
情感表达
梵高的色彩运用也是他情感表达的重 要手段,他通过色彩的运用将内心的 情感和感受直接呈现在画面上。
梵高的创新精神
勇于探索
梵高是一位勇于探索的艺术家, 他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材料,
开创了绘画的新领域。
独立思考
梵高是一位独立思考的艺术家,他 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限制,敢于 挑战和创新。
追求真实
梵高的绘画技巧在当时具有创新性,他打破了传统绘画的 规范和限制,尝试运用新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开创了绘画 的新领域。
梵高的色彩运用
鲜艳明亮
表现力强
梵高的色彩运用鲜艳明亮,他善于运 用纯色和对比色,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和鲜明。
梵高的色彩运用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他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有力,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梵高与其他画家的比较
与其他画家相比,梵高的作品更 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个性展现。
他的画风独特,与其他印象派画 家有所不同,更加注重色彩和线
条的表现力。
梵高的作品在情感表达和表现形 式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梵高作品的收藏价值
梵高的作品是世界各地博物馆 和私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
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 价,成为艺术市场的宠儿。

《凡高美术欣赏》课件

《凡高美术欣赏》课件

凡高与莫奈:色彩运用上的不同, 凡高更注重色彩对比和情感表达
凡高与德加:题材上的不同,凡 高更注重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民生 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凡高与雷诺阿:笔触上的不同, 凡高更注重粗犷、有力的笔触
凡高与塞尚:构图上的不同,凡 高更注重画面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与现代艺术家的比较
风格差异:凡高以浓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著称,现代艺术家则更注重抽象和极简主义 主题选择:凡高多描绘自然和人物,现代艺术家则更关注社会和政治议题 艺术影响:凡高的作品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艺术家则更注重创新和实验 市场价值:凡高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则相对较为亲民
与其他后印象派画家的比较
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凡高对色彩和线 条的运用,对后 世艺术家产生了 深远影响
凡高的作品激发 了许多艺术家的 创作灵感,如毕 加索、马蒂斯等
凡高的艺术风格 和理念,对现代 艺术产生了重要 影响
凡高的作品被广 泛收藏和展览, 成为艺术史上的 经典之作
07
凡高的作品价值与 意义
作品具有强烈的 情感表达,激发 了人们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美的追 求
作品反映了社会 底层人民的生活 ,提高了人们对 社会问题的关注
作品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为后 世留下了宝贵的 文化遗产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凡高美术欣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凡高的代表作品 凡高的创作思想 凡高的作品价值与意义
凡高的生平 凡高的艺术风格 凡高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凡高的生平
出生背景
出生地:荷兰南部的津德尔特 出生时间:1853年3月30日 家庭背景:父亲是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 教育经历:曾在海牙、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学习艺术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的画作特色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的画作特色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的画作特色
引言
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位伟大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狂热的创作精神而闻名于世。

他的画作具有明显的特色,这篇论文将探讨梵高画作的特点。

亮色运用
梵高的画作以鲜明和饱和的色彩为特点。

他善于运用亮丽的颜色,例如,金黄色的麦田、深蓝色的星空等。

这种亮色运用不仅烘托了画面的氛围,还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纹理表现
梵高的画作充满了丰富的纹理表现。

他使用厚重的画布和浓稠的油画颜料,通过粗犷的笔触和凹凸的画面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层次感。

这种纹理表现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事物的触感,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

主题选择
梵高的画作主题广泛,包括风景、人物、静物等。

然而,不论
图像的主题是什么,他总是通过个人的情感和体验来表达内心世界。

这使得他的画作更富有个性和感情,触动了许多人心灵深处的共鸣。

艺术风格转变
梵高的画作风格在他的短暂绘画生涯中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期的作品着重于写实和自然主义,而后期的作品则更加夸张和表现
主义。

这种风格的转变反映出他对艺术的探索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使他的画作更加独特和具有狂热性。

总结
梵高的画作以亮色运用、纹理表现、个人主题选择和艺术风格
转变为特色。

他通过独特的绘画技巧和情感表达,创作出许多令人
称赞的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影响深远。

注: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梵高作品美术鉴赏概要课件

梵高作品美术鉴赏概要课件
梵高作品美术鉴赏概要课件
目录
• 梵高简介 • 梵高作品赏析 • 梵高美术风格分析 • 梵高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 • 梵高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梵高简介
Chapter
梵高的生平
01
1853年出生于荷兰
02
1880年开始从事绘 画
03
1888年去到法国南 部
04
1890年自Biblioteka 身亡梵高的艺术风格总结词
阴沉的天空、金黄的麦田和黑色的乌鸦,构成了这幅画作的强烈对比和浓厚的情感氛围。
详细描述
在《麦田里的乌鸦》中,梵高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和简洁的构图,描绘出阴沉的天空、金黄的麦田和黑色的乌鸦。 画作中乌鸦的形态和动作,以及麦田的宽广与天空的狭窄,都透露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气氛,让人感受到梵高内 心的痛苦和挣扎。
03
梵高美术风格分析
Chapter
色彩运用
梵高的色彩运用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对比和饱和度来表达画面的情感 和氛围。
梵高的色彩运用常常突破了传统的绘画规则和审美观念,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视觉 冲击力。
梵高的色彩运用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见解,以及对艺术创新的追 求。
线条运用
梵高的线条运用简洁而有力, 他善于运用粗细、虚实、曲直 等不同变化的线条来表现画面 的形态和质感。
梵高的线条运用常常带有强烈 的情感色彩,通过线条的起伏 和转折来表达画面的情感和氛 围。
梵高的线条运用也反映了他对 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以及对艺术创新的追求。
光影处理
梵高的光影处理独具匠心,他善 于运用明暗、光影、对比等手法 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梵高的光影处理常常突破了传统 的绘画规则和审美观念,具有很

梵高卧室美术课程设计

梵高卧室美术课程设计

梵高卧室美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梵高卧室画作的主题、色彩、构图及艺术风格;2. 学生能掌握梵高卧室画作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画家个人经历;3. 学生能了解梵高卧室画作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梵高的卧室画作进行深入解读;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梵高风格特点的卧室画作;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提高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热爱,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和尊重;2. 学生通过学习梵高的生平和创作经历,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鉴赏与创作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梵高卧室画作,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艺术作品充满好奇,善于表达和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梵高卧室画作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梵高卧室画作概述:介绍梵高卧室画作的基本信息,包括创作背景、年代、画种等;- 画作主题:探讨梵高卧室画作的主题思想,分析画家如何通过画作表达内心情感;- 色彩与构图:分析画作中色彩搭配、构图技巧,了解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

2. 梵高生平与创作经历:介绍梵高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以及卧室画作在画家生涯中的地位;- 艺术风格演变:梳理梵高艺术风格的发展过程,分析卧室画作的艺术特点;- 文化背景:探讨梵高卧室画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3. 美术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梵高卧室画作,从色彩、构图、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较与评价:将梵高的卧室画作与其他画家作品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大学美术老师教案梵高的画

大学美术老师教案梵高的画

课程目标:1. 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感受其画作的艺术魅力。

2. 分析梵高画作中的色彩运用、构图特点及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对象: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梵高生平介绍资料2. 梵高画作图片(如《向日葵》、《星夜》、《夜间咖啡馆》等)3. 教学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其艺术成就。

2. 提问:你们对梵高有哪些了解?他有哪些著名的画作?二、欣赏与解读1. 展示梵高的画作《向日葵》。

a. 教师讲解《向日葵》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b. 分析画作中的色彩运用、构图特点及表现手法。

c.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梵高选择向日葵作为创作主题?2. 展示梵高的画作《星夜》。

a. 教师讲解《星夜》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b. 分析画作中的色彩运用、构图特点及表现手法。

c. 引导学生讨论:梵高是如何表现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的?3. 展示梵高的画作《夜间咖啡馆》。

a. 教师讲解《夜间咖啡馆》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b. 分析画作中的色彩运用、构图特点及表现手法。

c. 引导学生讨论:梵高在这幅画中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梵高画作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梵高的画作对你们的艺术创作有何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拓展1. 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梵高的哪些著名画作?请简要介绍。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梵高画作的理解和感悟。

二、创作实践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以梵高画作为主题,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技巧进行创作。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欣赏梵高的画作,让学生了解其艺术成就,感受其画作的艺术魅力。

2. 在分析画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美术选修《梵高之死》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美术选修《梵高之死》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美术选修《梵高之死》教学设计引言《梵高之死》是一部描绘梵高艺术生涯最后日子的电影。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电影的观赏和艺术创作,帮助高中美术选修学生深入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教学目标1. 了解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分析《梵高之死》电影中所表达的艺术主题和情感。

3. 运用适当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创作与梵高风格相近的作品。

教学内容1. 梵高的艺术生涯和主要作品介绍。

2. 观看《梵高之死》电影,讨论其中的艺术主题和情感。

3. 学生根据电影中展现的梵高艺术风格,进行相关的创作实践。

教学步骤1. 介绍梵高的艺术生涯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观看《梵高之死》电影,并进行全班讨论,探讨其中所表达的艺术主题和情感。

3. 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分析梵高的艺术风格特点,例如色彩运用、筆触技法等,并辅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实践。

5. 学生提交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梵高之死》电影中艺术主题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能够体现梵高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教学材料1. 《梵高之死》电影2. 梵高的主要作品图片3. 绘画和绘图工具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选取其他梵高的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参观梵高的相关艺术展览,深入感受他的艺术成就。

3.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展览,展示他们在梵高风格上的创作成果。

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选修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梵高的艺术,通过观赏电影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梵高艺术的兴趣,为他们将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美术欣赏教案范文

大学美术欣赏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印象派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深入认识梵高及其作品,欣赏其独特的画风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教学对象:大学美术鉴赏课程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梵高生平介绍、作品欣赏、印象派艺术背景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梵高作品图片:向日葵、星夜、麦田带乌鸦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印象派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对印象派艺术有什么了解?二、主体教学1. 梵高生平介绍a. 教师讲述梵高的生平,重点介绍其艺术生涯和创作背景。

b. 学生讨论:梵高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哪些影响?2. 梵高作品欣赏a. 教师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如《向日葵》、《星夜》、《麦田带乌鸦》等。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

c.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印象派艺术特点a. 教师讲解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如户外写生、色彩鲜艳、光与影的运用等。

b. 学生结合梵高的作品,分析印象派艺术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梵高及其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梵高的生平和作品,还记得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梵高其他作品,如《夜咖啡馆》、《有乌鸦的麦田》等。

2. 学生讨论:梵高的作品中有哪些情感表达?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的?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梵高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印象派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梵高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

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

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

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

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

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

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

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

……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

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

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

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

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

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采用点彩画法。

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奥维尔教堂》等,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

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

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

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

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

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

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

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他的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

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

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世界正进行着一次全面的革新,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变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而过去相对于印象派较为超前的梵高,此时正适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获得这项殊荣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

当他在世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群体,并多次参与他们的画家交流聚会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

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

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

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

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他们的个人性格特点又有某些不同。

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

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