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答案
八下古诗词默写试题答案

八下古诗词默写试题答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练习题一、《归园田居》(陶渊明)1、交待种豆地点和除草原因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写作者披星戴月劳动情景的诗句是: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抒写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这一愿望的主旨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写路窄草茂衣湿的诗句是: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二、《饮酒》(陶渊明)1、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作者认为一个人只要思想上远离了尘世,自然就不会受到“尘世”的沾染,体现这一意境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十分含蓄而幽默地表达诗人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无比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描写山村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描写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与作者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境相同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8、当人们领悟到一些生活的真谛时,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用这首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最为贴切。
9、刘禹锡《陋室铭》中有:“无丝竹之乱耳,无安牍之劳形”。
《饮酒》中同样表明远离尘世的自然其乐的精趣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0、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体现诗人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使至塞上》(王维)1、诗中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叙写边塞生活,暗示战事紧张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描写塞外奇特壮观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一.1.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5、《关雎》中的男子由“.”引起“.”的美好联想;“”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
《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0.《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5)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意境相似。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初极狭。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完整版)八下古诗文默写及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完整版)⼋下古诗⽂默写及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年级下册默写资料1、,千丈见底。
2、,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争⾼直指,。
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望峰息⼼;经纶事务者,。
6、,在昼犹昏;,有时见⽇。
7、,期在必醉。
8、环堵萧然,不蔽风⽇;,晏如也。
9、,以乐其志。
10、故虽有名马,,不以千⾥称也。
11、余⽴侍左右,,俯⾝倾⽿以请;12、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以复;13、当余之从师也,⾏深⼭巨⾕中。
14、穷冬烈风,⼤雪深数尺,⽽不知。
15、余则处其间,,以中有⾜乐者……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典故的诗句是:“”。
17、,⾃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壁》)18、,⾝世浮沉⾬打萍。
(⽂天祥《过零丁洋》)19、,何似在⼈间。
(苏轼《⽔调歌头》)20、但愿⼈长久,。
(苏轼《⽔调歌头》)21、,⼭河表⾥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22、伤⼼秦汉经⾏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23、伐⽵取道,下见⼩潭,。
(柳宗元《⼩⽯潭记》)24、近岸,卷⽯底以出,。
25、,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26、坐潭上,四⾯⽵树环合,寂寥⽆⼈,。
27、衔远⼭,吞长江,;朝晖⼣阴,⽓象万千。
28、若夫淫⾬霏霏,连⽉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潜形;商旅不⾏,;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萧然,感极⽽悲者矣。
30、沙鸥翔集,;,郁郁青青。
31、⽽或长烟⼀空,皓⽉千⾥,浮光跃⾦,,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2、其西南诸峰,,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3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4、《醉翁亭记》中表现⼭间朝暮变化的诗句是“”。
35、描写⼭间四时景物的句⼦是“”。
36、⾄于负者歌于途,⾏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往来⽽不绝者,滁⼈游也。
37、临溪⽽渔,溪深⽽鱼肥,酿泉为酒,。
38、,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39、,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40、,鸣声上下,游⼈去⽽禽鸟乐也。
41、采菊东篱下,。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八下古诗文默写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关雎》中的男子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六、《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一、《关雎》1.直接默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
求之不得, 。
, 。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
2.理解默写。
(1)《关雎》中的男子由“ , ”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发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二、《蒹葭》1.直接默写。
, 。
所谓伊人, 。
溯洄从之, 。
溯游从之, 。
, 。
所谓伊人, 。
溯洄从之, 。
溯游从之, 。
, 。
所谓伊人, 。
溯洄从之, 。
溯游从之, 。
2.理解默写。
(1)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一切景语皆情语。
”“ , 。
,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直接默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理解默写。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 。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像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直接默写。
(1)唇焦口燥呼不得, 。
(2)俄顷风定云墨色, 。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
自经丧乱少睡眠, !(3) ,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理解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XXX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二、《小石潭记》XXX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XXX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施展阐发小伙子普通都喜爱美丽而贤慧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肉体,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4、《关雎》中的夫君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XXX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蒙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田野干活,有家不克不及回,苦不胜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6、《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八下诗词理解性默写(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一、《满江红》理解性默写(1)《满江红》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2)写出了作者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更写出作者力图冲破束缚誓超男子的志向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3)表明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的句子是: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二、《十五从军征》理解性默写(1)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出门东向看,泪落粘我衣。
(2)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3)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景描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4)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6)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7)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8)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9)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10)描写归乡老兵现在的境况(老人孤独处境和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粘我衣。
三、《诉衷情》理解性默写(1)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的句子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3)写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句子是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3)词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语句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XXX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六、望洞庭湖赠XXX/XXX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XXX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XXX八、卖炭翁/XXX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XXX十1、XXX院居住作/XXX十二、XXX/XXX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表达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

(8)文中的成语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春和景明
7.《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⑴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取号“醉翁“的表面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取号“醉翁”的真正原因(言在此而意在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⑵说明无论朝代兴亡,苦的都是百姓的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⑶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6.《饮酒》(东晋陶渊明)
(1)诗中极写诗人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的写菊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干扰,过闲适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吟咏“爱情”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吟咏“春花”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吟咏“秋月”的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吟咏“山水”的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吟咏“飞鸟”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3.写“节日”的诗句:
A、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3)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描写作者坐小石潭上感受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A、空间角度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B、时间角度描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文中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背诵默写答案

八年下册古诗文理解默写●26课小石潭记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得名的由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文章如何描写潭水清冽的?(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7课岳阳楼记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岳阳楼重新修建后,有变化的句子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文中具体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文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去国怀乡,忧馋畏讥),“喜”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8、作者从正面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10、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8课醉翁亭记11、文中描写早晚四时的句子。
早:(日出而林霏开)晚:(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1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也是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13、美国在香格里来会议上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9课满井游记14、作者用(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用(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
用两个长句作比喻,水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新奇生动。
●30课诗五首1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桃花源记》___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前者渐隐,后者渐明,渐出水面,其上多桃树,枝叶盈蔽,花开正盛,实可人致。
”2.从环境角度描写___句子:“地势平旷,居人稀少,民人殷实,多积财货,去年避兵,率妇女子三万口来此暂避,今皆已去,独存乡人。
”3.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其人民善柔远,不以机事干扰。
”4.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及至相见,问其所由来,具答之,便要还其故处,道路阻隔,不可得去。
”5.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时人以为然,咸踵其后。
”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此渐不往来者十余年。
”二、《小石潭记》___1.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潭水淙淙,以至于今,犹闻其声。
”2.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潭水清澈,石底如练。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游鱼腾跃,水鸟翔集,咀嚼芳草,振翅高飞。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溪水曲折,行不及舟。
”5.面对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的___却感到:“余既不为名,何求利;既无厌于贫,何求富。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句子跟《小石潭记》中“游鱼腾跃,___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思娈___,恋爱所忘。
”4.《关雎》中的男子由“思娈孟姜”引起“恋爱所忘”的美好联想;“___”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君子好逑”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白露未晞,草木已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全册 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含答案(全册完整版)一、XXX的《回延安》XXX的《回延安》一诗表达了他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他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他也描绘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同时,他夸张地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如“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他还用排比句描绘了延安新貌,“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二、XXX的《桃花源记》XXX的《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丽的桃花源。
他写出了桃花林草美花繁的情景,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还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同时,他也从心情、穿着和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往来种作”。
他还写出了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但是,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最终,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不愿外界打扰他们的生活。
三、XXX的《小石潭记》XXX的《小石潭记》写了一个清幽的小潭。
他用如XXX的语句形容了水声清脆悦耳。
他侧面描写了水清澈透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他也写出了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情景,如“怡然不动,XXX远逝”。
4.在《小石潭记》中,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溪水蜿蜒曲折的景象,形容其“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在《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
然而,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XXX却感到凄凉孤寂,内心深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小石潭记》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 上”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都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2.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现实,视频通话可以在友人离别后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23.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巧用比喻,婉转含蓄地表过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2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2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
27.杜甫的《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28.《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是:。
29.《石壕吏》中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
30.《石壕吏》中写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31.《石壕吏》中以“”收束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伤感,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32.诗圣杜甫在《石壕吏》中的“”两句,道尽了饱经战乱之人九死一生、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
33.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3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的茅屋因秋风而破,却心念贫寒读书人,有着“”的崇高理想。
3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自己常年凄凉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3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3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3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描写出秋雨的连绵细密。
3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展现了希望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善理想。
40.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含答案(全册 完整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完整版)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句子是:“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的句子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夸张句子是: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4、描绘了延安新貌的排比句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愿外界打扰生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古诗默写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古诗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8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领略古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1)______________”的催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的幽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____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的冷清;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4)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争;《礼记》“(5)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6)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的无私;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无不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2.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0分)(1)中国古代诗文灿若星河。
《小石潭记》中有“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的生机盎然之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愿的句子:“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中有充满雄奇瑰丽色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让我们感叹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2)漫步先秦,咏唱《诗经》,我们能体会古人那淳朴美好的情感。
在《关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看见君子所心仪的配偶的美好形象。
漫步唐朝,吟诵古诗,我们能感受诗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李白《送友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送别的环境景色;在《卖炭翁》的“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动于白居易心系苍生的崇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答案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新事物必将取旧事物并对未来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巧妙运用两个地名暗合自己心境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明自己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豁达心胸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作者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陶渊明《饮酒》中体现无我之境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豪迈乐观之情。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比喻和夸张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运用对偶暗示送别气氛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表达悠悠别情给人留下无穷遐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乐于奉献不甘自弃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心忧天下品质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运用比拟写出潼关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1.《马说》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12.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能含蓄表明作者厌恶世俗名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刘桢在《赠从弟》中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7.王维《终南别业》中能够表现诗人悠闲心境以及体现妙境和机变的诗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8.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无比豪迈自信并富于奇特想象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运用比喻表达作者愁闷难解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9.李商隐在《无题》中表现爱情坚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韩愈《早春呈张水部》中描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3.范仲淹《苏幕遮》中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其中有“借酒浇愁愁更愁”功效的诗句是: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心胸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6.《醉翁亭记》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全文的主旨句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