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回复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回复很高兴收到您的请求,下面是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一、课文内容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为《道德经》导读以及《养生主义》导读。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精髓。
《养生主义》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养生经典,主要关注人们的保健、养生和长寿之道。
二、《道德经》导读《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深奥,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引导意义。
在阅读和学习《道德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意义的理解《道德经》中的很多词汇和语句比较抽象,需要注重对理论和思想的深入理解,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对其进行解读。
2. 句子的错误概念《道德经》中存在着许多看似矛盾的概念,如“无为而治”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观点,需要把握其真正的含义,避免片面的理解和认识。
3. 符号和象征意义《道德经》中很多词汇和语句是符号和象征意义,需要深入理解和解码,对其着意和含义进行准确把握。
三、《养生主义》导读《养生主义》是一部讲述养生与健康的古籍,文中介绍了许多关于饮食、锻炼、情绪等方面的养生方法和保健知识。
在学习《养生主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养生方法的科学性在学习养生方法和保健知识时,需要注重其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接受一些错误或不科学的养生观念。
2. 生活习惯的调整通过学习《养生主义》,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习惯,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3. 养生和医学的区别《养生主义》提出了许多关于养生和保健的方法和技巧,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医学和治疗不同。
需要对养生和治疗进行正确的区分和理解。
四、词语解析在学习课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词汇的解析:1. 道理道理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和客观性,但其内涵和形式却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和文化语境进行解读。
2. 实践实践指通过实际行动和实验来验证理论,在实践中探寻真理和价值。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第二单元本组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选编了4篇课文:《北京的春天》、《各具特色的民居》、《藏戏》、《和田的维吾尔》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课文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6、北京的春节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1.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3.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4.体会过节的热闹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六(下)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一、复习课文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梗概部分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风,船翻了,他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他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孤岛上生活了多年,最终获救,回到英国。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这两部分的介绍,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2.《骑鹅旅行记(节选)》这篇课文是一部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男孩,他因为捉弄小精灵,被变成了拇指大小、能通兽语的小人儿。
那些曾经被他欺负过的小动物,对着尼尔斯冷嘲热讽,最后尼尔斯骑在家鹅的背上跟一群大雁去长途旅行的故事。
3.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篇课文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词语听写畏惧荒岛流落潮水凄凉水源野兽帐篷救援寂寞恐惧倒霉宴会面积淡忘文明计算缺乏防止日历仪器望远镜事实制造缺少栅栏介意无非处境苦闷理智控制知足隔绝境地缘故热带袭击防御手段解除不可思议焉知非福覆盖无聊自动远眺三、形近字组词四、多音字组词划难折五、近义词畏惧——恐惧凄凉——凄惨安慰——宽慰梗概——大概仍然——仍旧搜寻——搜索悲伤——伤感欢呼——喝彩凄惨——悲惨热切——热情遵守——遵照祈祷——祈求宽阔——空阔疲劳——疲惫荒唐——荒诞六、反义词畏惧——勇敢消失——浮现悲伤——欢乐悲痛——愉快热切——冷漠雄壮有力——软弱无力七、四字词语天涯海角前所未闻困难重重舒舒服服无济于事乌合之众得意扬扬垂头丧气受冻挨饿一清二楚头晕目眩诚心诚意软弱无力雄壮有力八、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简陋)的帐篷(寂寞)的生活(野蛮)的宴会(绝望)的心情(热切)的听众(精彩)的历险(无聊)的谎话(荒唐)的故事(兴奋)的话题(嘲弄)的口吻九、量词一(道)锁一(张)沙发一(座)房子一(块)石头一(片)混乱一(条)细缝一(道)寒光一(场)梦一(只)猫一(根)木桩一(根)木棒一(条)狗十、精彩文句排比句(1)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2)你曾多次从你母亲腿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凳,你多次在你母亲提着奶桶走过时伸脚绊倒她,你多次气得她站在这里流眼泪!十一、句子运用大雁的呼叫却使一只年轻的雄鹅真的动了心。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分类总结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目录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2020春季最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擦(cā)戚(qī)腻(nì)匙(chí)脉(mò)栖(qī)(2)难写的字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正铺咽脏纤脉撒散2.词(1)必须掌握的词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2)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师传身授~言传身教(3)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无➝有寒➝暖清➝浊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随心所欲➝循规蹈矩(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假仁假义再接再厉一五一十一心一意④描写笑的词语:哄堂大笑类似的词语:笑容可掬贻笑大方谈笑风生千金一笑不苟言笑眉开眼笑啼笑皆非⑤描写随意的词语:随心所欲优哉游哉类似的词语:悠然自得怡然自得无拘无束⑥描写贫穷的词语:一无所有身无分文类似的词语: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不名一钱赤贫如洗家徒四壁⑦量词一件大事一种广告一种感觉一部戏一座桥一阵哄堂大笑⑧动词贴对联贴年画⑨修饰词色如翡翠的泡蒜美好的姿态娴熟的技能各形各色的纸灯甜甜腻腻的感觉叹气似的沸腾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下册)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我会写:惧:恐惧畏惧惧怕惧色临危不惧凄:凄凉凄清凄惨凄切凄风苦雨寞:寂寞寞然寞寞落寞宴:宴会设宴宴客家宴午宴宴席霉:发霉霉菌倒霉籍:古籍书籍户籍国籍党籍学籍聊:闲聊聊天聊胜于无民不聊生乏:乏味缺乏贫乏乏力人困马乏栅:栅子栅栏铁栅栏木栅栏控:指控控诉掌控控制贷:借贷贷款农贷信贷车贷剔:剔除挑剔剔红剔牙晶莹剔透毙:毙命枪毙袭:袭击夜袭空袭偷袭寒气袭人覆:颠覆倾覆覆没覆盖覆水难收形近字:惧(惧怕)慎(谨慎)籍(书籍)藉(狼藉)聊(聊天)卿(爱卿)栅(栅栏)珊(珊瑚)覆(覆盖)履(履行)稍(稍微)梢(树梢)多音字:畜xù畜养chù牲畜作zuō作坊zuò作家尽jǐn尽管jìn尽兴劲jìn劲头jìng劲敌近义词:畏惧——恐惧凄凉——凄惨安慰——宽慰寂寞——孤单野蛮——蛮横忧伤——哀伤反义词:畏惧——勇敢简陋——豪华野蛮——文明忧伤——高兴接受——拒绝节省——浪费理解词语:【畏惧】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荒凉】孤独寒冷;伤感(常用来形容环境或风景)。
【寂寞】①冷清孤单;清静。
②静寂无声。
【债权人】账户的右侧,即付款人,与借款人相对。
在文本中,它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反。
【倾覆】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稍稍】逐渐;渐渐。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荒凉】孤独、寒冷(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色)。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罗盘】一种确定方向的仪器,由一个带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中间的罗盘组成。
【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仆役】仆人,旧时指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
【萦系】记挂;牵挂。
【荒凉】(田地)因无人照管而杂草丛生。
【宽慰】①宽解安慰。
②宽畅欣慰。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一、文章的三个层次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文章的三个层次,即主题、大意和细节。
其中,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大意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细节则是文章主题和大意的具体阐述。
二、课文朗读技巧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课文朗读技巧。
例如,通过停顿和抑扬顿挫来表现文章的情感色彩;通过读音的高低来区分不同语气;通过改变语速和音量来达到重点突出的效果。
三、句子成分
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识别句子成分尤为重要。
对于简单句,我们需要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对于复合句,则需要找出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
四、词语辨析
在课文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确定词语的含义。
例如,“深远”和“广阔”都表示宽广,但“深远”侧重于距离远,而“广阔”侧重于范围大。
五、修辞技巧
修辞技巧是文章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可以使文采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都能够让文章别具一格。
六、作文技巧
最后,我们学习了一些作文技巧,例如如何构思主题、如何运用修辞
手法、如何烘托情感等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写
出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总之,掌握了上述内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写作文章了。
希望
同学们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难点知识点归纳梳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考点难点归纳一、易读错的字宴.会(y àn ) 栅.栏(zh à) 稍.微(sh āo ) 惧.怕(j ù) 二、易写错的字惧:右边的“具”中是三横 籍:上面是“”,下面左边是“耒”贷:上面是“代”不是“伐”覆:上边是“覀”不是“西”三、重点词语畏惧 凄凉 寂寞 宴会 缺乏 书籍 聊天 栅栏 控制 贷方 剔除 侵袭 倾覆 稍微 流落 恐惧 倒霉 忧伤 处境 理智 抛弃 防御 宽慰 深重 困境 心平气和 重见天日 焉知非福 奄奄待毙四、多音字泊⎩⎪⎨⎪⎧b ó(停泊)pō(湖泊) 冠⎩⎪⎨⎪⎧guān (桂冠)guàn(冠军) 乘⎩⎪⎨⎪⎧chéng(乘车)shèng(千乘之国) 挣⎩⎪⎨⎪⎧zh ēng(挣扎)zhèng(挣钱) 笼⎩⎪⎨⎪⎧lóng(笼子)lǒng (笼罩) 相⎩⎪⎨⎪⎧xi āng(互相)xi àng(照相) 圈⎩⎪⎨⎪⎧ju àn(圈养)qu ān(圆圈)ju ān(圈起来)五、形近字⎩⎪⎨⎪⎧惧(惧怕)俱(俱全) ⎩⎪⎨⎪⎧凄(凄惨)妻(夫妻) ⎩⎪⎨⎪⎧寞(寂寞)漠(沙漠)六、近义词畏惧—害怕 凄凉—凄惨 安慰—宽慰 防御—防备 简陋—简单 救援—救助 寂寞—孤独 野蛮—蛮横 障碍—阻碍 聪明—机智 缘故—缘由 摆脱—挣脱祈求—祈祷 搜寻—寻找 疲劳—疲惫宽阔—辽阔 喧嚷—喧哗 讲述—叙述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动不动—纹丝不动 得意扬扬—扬扬自得 诚心诚意—真心实意七、反义词畏惧—勇敢 凄凉—繁华 简陋—豪华野蛮—文明 淡忘—牢记 缺乏—充足消失—出现 锋利—滞钝 摆脱—依附温柔—粗鲁 相信—怀疑 聪明—愚笨绝望—希望 喧嚷—安静 热切—冷漠宽阔—狭窄 悲伤—欢喜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无济于事—行之有效八、词语搭配(简陋)的帐篷(寂寞)的生活 (不安)的心情 (野蛮)的宴会(荒无人烟)的岛 (可怕)的荒岛(荒芜)的土地 (愉快)地答应(安排)得舒舒服服(聪明)的做法(年轻)的雄鹅(光滑)的脊背(拼命)地喊着(不停)地扇动(紧紧)地抓住(气)得流眼泪(飞)得很高(听)得一清二楚(公开)的祈祷(凄惨)的阴影(滔滔不绝)地讲(热切)的听众(嘲弄)的口吻(荒唐离奇)的故事(无聊)的谎话(病)得厉害(诚心诚意)地祈求九、词语归类形容荒凉的四字词语:荒无人烟荒烟蔓草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形容意志顽强的四字词语:坚韧不拔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十、句子积累1. 反问句:(1)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2)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2. 双重否定句: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组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选编了4篇课文:《北京的春天》、《各具特色的民居》、《藏戏》、《和田的维吾尔》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课文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6、北京的春节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1.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3.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4.体会过节的热闹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③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除夕”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④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⑤“初一”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十五,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⑦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⑧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
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
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1.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2.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4.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特点: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
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
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8*、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
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
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
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
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
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
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
屋顶前后坡落水。
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
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
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
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
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
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9*、和田的维吾尔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4、5—6小节的内容。
2—3小节:热爱土地;4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小节:能歌善舞。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师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