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症常用中药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2011-05-24 13:53:38|分类:药.方|举报|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1)肺气不足: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
(6)肺热咳喘: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1)心气不足:1 / 5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心血不足: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
(8)心火亢盛: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
三肝脏(1)肝气郁结: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2 / 5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
四脾脏(1)脾胃湿热: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
(3)寒湿困脾: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五脏分类中药
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之消渴证。
灵芝
甘、平
心肺肝肾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6~12g研末1.5~3g
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嗽痰多;虚劳证。
甜杏仁
甘、平
润肺止咳
5~10g
虚劳咳嗽
银耳
甘淡、平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3~10g
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血热口渴。
肾
黑豆
甘、平
脾、肾
活血、利水、祛风、解毒
10~30g
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枸杞子
甘、平
肝、肾
补肝肾、明目
10~15g
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内障目昏,消渴等。
益智仁
辛、温
肾、脾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3~10g
肾气虚寒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甘、凉
心
敛汗、益气、除热
15~30g
自汗、盗汗;
骨蒸劳热。
酸枣仁
甘、酸;平
心、肝、胆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10~20g研末1.5~3g
心悸失眠;体虚多汗。
甘草
甘、平
心肺脾胃
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3~10g
心气不足之心动悸;脾气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痰多咳嗽;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甜杏仁
甘、平
润肺止咳
5~10g
虚劳咳嗽。
肉桂
辛甘、热
脾肾心肝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补五脏中药方有什么_补五脏中药方
补五脏中药方有什么_补五脏中药方相信五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只要一个部位出现问题,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命。
那么何为“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那么五脏该如何养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五脏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五脏的中药方1、山楂10g 构杞子10g 大枣10g( 三红饮)煮水当茶2、黄芪20g 麦冬15g 人参20g 五味子10g 水煎3遍急烧慢煎3、黄芪10g 麦冬8g 人参10g 五味子6g 水煎3遍急烧慢煎4、山楂30g 党参30g 水泡一小时煮3遍,15分/遍,3次/天5、丹参8g 茜草8g 水泡一小时煮3遍,10分/遍,忌油生冷6、黄芪30g 丹参15g 煮水当茶7、黄芪18g 构杞子18g 红小豆50g 煮粥8、莲子芯10g 生甘草10g煮水当茶9、胡萝卜+构杞子煮水当茶(心脏) (胡萝卜+小米煮粥-胃)10、黑木耳 +姜3片+瘦肉 (木耳30g焙干研未冲水治心梗)11、红小豆50g 苡米仁50g煮粥去湿(或人参20g 苡米仁10g 麦冬15g+生脉饮) 红小豆苡米仁各40g煮煮粥12、多吃茄子、芹菜、菠菜、莲子芯云南白药每次1/8瓶补五脏的饮食原则1红色食物中医认为:红色食物具有活血化淤的功能。
活血,即补血生血;化淤,即清除血管内的淤血。
如:西红柿、山楂、枸杞子、草莓、大枣、葡萄、苹果、西瓜、红薯、红豆等。
2苦的食物苦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毒和消炎泻火的功能。
心为“火脏”,火多了将变成炎症(“炎”的汉字由两个火组成,意思是火多了就会变成炎)。
如:苦瓜,苦菜、灵芝、茶叶、苦丁茶、银杏茶、绞股蓝茶等。
3碱性食物碱性食物即食物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后,若残留下的物质富含钾、钠、钙、镁、铁元素的话,就是碱性食物。
何谓酸性食物?若残留下的物质富含氯、磷、硫、碘元素的话,就是酸性食物。
具体地说,蔬菜、水果大都是碱性食物;鸡、鸭、鱼、肉大都是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能够帮助心脏分解和清理酸性垃圾,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
【中药】补五脏的中草药
【中药】补五脏的中草药一、补心脏中药当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人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远志: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川芎:能止头疼,养新生血,开郁上行。
二、补肾脏中药熟地黄: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髭黑发,龟板:滋阴补肾,除崩续筋,更医颅囟。
覆盆子: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牛膝:除湿痹痿,腰膝酸痛,益阴补髓。
(少用)杜仲:强筋壮骨,足痛腰疼,小便淋沥。
(少用)三、补肝脏中药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薏苡仁: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诸醋: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四、补脾脏中药白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山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柴胡: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少用)白茯苓: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五、补肺脏中药天门冬: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紫菀: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热并济。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六、补胃腑中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芡实:能益精气,腰膝酸痛,皆主湿痹。
山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半夏:健脾燥湿,痰痿头疼,嗽吐堪入。
七、补胆囊中药当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胡椒:心腹冷痛,下气温中,跌扑堪用。
八、补大肠中药诃子:涩肠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敛肺。
五倍子:疗齿疳疾,痔癣疮脓,兼除风热。
龙骨: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砂糖:润肺利中,多食损齿,湿热生虫。
石蜜:入药炼熟,益气补中,润燥解毒。
临床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临床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学教育网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药物配对: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药物配对: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药物配对: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五脏六腑常用中药
五脏六腑常用中药
五脏失常,各有症状,辩证论治,立竿见影。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佐使,则不通病所。
按五脏六腑,整理中药,虽都归一脏,但功效有异。
学习中医入门首选,按图索骥,知何脏腑受损,于相应组别选取中药,但也需要斟酌病情,以及相互配合之力!
1.心火旺
泻心火——黄连、金银花、莲子心、穿心莲等。
2.肺火旺
泻肺火——百合、贝母、栀子、黄岑等。
3.脾胃火旺
泻脾胃火——白芍、白术、白扁豆、茯苓等。
4.肝火旺
泻肝火——柴胡、龙胆草、夏枯草等。
5.肾火旺
肾阴虚怕热——知母、黄柏
肾阳虚怕冷——附子、肉桂
肾不纳气易喘——五味子
肾气不固尿频——用益智仁。
中药归经分类
中药归经分类
中药归经是指中药对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或脏腑具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以下是中药归经分类的简单介绍:
1.心经:主治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癫痫等心神不宁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
阿胶、酸枣仁等。
2.肝经:主治胁痛、口苦、情绪抑郁等肝气郁结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龙胆草、
夏枯草等。
3.脾经:主治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体重下降等脾胃不和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
白术、茯苓等。
4.肺经:主治咳嗽、痰多、气喘等肺气不宣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杏仁、石膏等。
5.肾经:主治腰膝酸软、遗精、阳痿等肾虚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枸杞子、山
茱萸等。
6.心包经:主治心悸、胸闷、气短等心包络病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红花、桃仁
等。
7.三焦经:主治脘腹胀满、小便不利等三焦气化不利病症。
常用的中药有栀子、淡豆
豉、瓜蒌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归经并不是绝对的,有些药物可以归经多个脏腑,有些药物则可能有相互交叉的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结合药物的性味和归经,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808种中药功效总结,按用药部位分类
808种中药功效总结,按用药部位分类按用药部位分类,以下是808种中药的功效总结:1. 头部及五官类:- 鼻腔:清热解毒、通窍止痛- 喉咙:润喉止咳、消炎利咽- 口腔:清热解毒、护齿健牙- 眼睛:明目、滋润眼球、防治眼疾- 耳朵:清热解毒、改善听力、止耳鸣2. 呼吸系统类:- 鼻炎:抗过敏、消炎、止痒、解毒- 咳嗽:化痰止咳、祛痰平喘、止咳定喘- 支气管炎:消炎止咳、宽胸下气、清热解毒- 哮喘:止咳平喘、温肺气、养阴降火3. 消化系统类:- 胃炎:消炎、护胃、止痛、消食- 肠炎:清热解毒、止泻、止痢、养肠- 便秘:润肠通便、滑肠保湿、润肠滑便- 肝炎:抗病毒、解毒、养肝、利胆4. 泌尿系统类:- 肾炎:消炎利尿、护肾健脏- 尿路感染:抗菌消炎、通淋利尿- 结石:溶石排石、清热利尿、化瘀止痛- 尿频尿急:安神利尿、调节尿频5. 心脑血管类:- 高血压:降压、舒张血管、稳定心律- 冠心病: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脏功能- 中风: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恢复神经功能- 心悸失眠:安神镇静、调节心跳、改善睡眠6. 骨骼关节类:- 关节炎:消炎止痛、温经通络、软化骨刺- 骨质疏松:滋阴养血、增强骨密度、强筋壮骨- 骨折骨裂:活血化瘀、生骨固骨、止痛消肿- 腰椎间盘突出:舒筋活血、祛风湿、止痛松塞7. 皮肤类:- 痤疮:清热解毒、祛湿毒、消炎抗菌- 银屑病:清热凉血、滋润养颜、调节免疫- 湿疹:清热解毒、祛湿燥、消炎止痒- 瘢痕疙瘩:消炎退疤、软化结节、排脓生肌8. 妇科类:- 月经不调:调经养血、活血化瘀、补气养阴- 子宫肌瘤: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抑制肌瘤生长- 乳腺增生:活血消瘤、软化结节、通乳导乳- 更年期综合症:调节内分泌、缓解症状、保护心脑这是其中一小部分中药的功效总结,每种中药具体的功效还需要根据药性和用法进行详细了解和应用。
五脏中药有三药
五脏中药有三药五脏中药有三药合,协同功效强心三药:丹参、红花、红景天肝三药:白芍、柴胡、当归脾三药:白术、黄芪、茯苓胃三药:麦芽、神曲、麦冬肺三药:川贝、桔梗、前胡肾三药:杜仲、狗脊、仙灵脾===================.肠四味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中焦脉郁三药木香,桔梗、枳壳、.胸三药:木香15g、枳壳12g、桔梗12g。
用于中焦升降失常,右关郁大,心胸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哮喘、胸闷、胃胀等;为理气之品,用久则耗气,可酌情加补气之品。
.引导清阳三药黄芪、葛根、通草。
.风寒头痛“风三药” 防风,羌活、独活。
泡茶各5--10克,马上头部出汗。
头疼,因为吹风而得的,用风三药。
羌活颈部额头微微有汗。
羌活是发上半身的汗。
独活腰部微微有汗。
独活发下半身的汗。
防风走周身乃风药之润剂。
.风湿头痛“湿三药” 淋雨受湿头痛藿香苍术藁本。
茯苓白术健脾除里湿。
.生气头痛“通气三药” 善于走耳穴、耳窍。
耳朵闭嗡嗡作响,偏头痛。
肝胆经堵塞通气解气郁闷三药柴胡、香附、川芎,打成粉放在罐子里。
.颈椎头痛“颈三药”--葛根、丹参、川芎各20--30克加点姜枣煮水,也叫通脉三药长期低头一族,伏案工作,颈椎压迫。
不要治头,要治颈。
.通脉饮:川芎15g、葛根20g、丹参20g活血通脉,升达阳气。
主诉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等清阳不升为主;左手脉下陷脉;眼四药:蒲公英30g、枸杞15g、菊花8g、刺蒺藜15g。
针对眼花,视物模糊等眼睛视物不清的症状,脉实者去掉枸杞。
鼻三药:苍耳子15g、辛夷花15g、通草8g。
针对鼻塞、鼻子不通气;不是上越脉均可用。
痤疮基础方:丹参30g、石菖蒲20g、连翘15g、乳香6g、没药6g。
低血压方: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5枚、炙甘草10g、仙鹤草50~100g。
针对患者素体虚弱、面色无华、萎黄,常年血压偏低;脉象缓弱,沉取无力脱发散:高良姜60g、山柰60g、牛蒡子60g、肉桂30g、丁香60g。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贝母二冬膏2.肺气虚的症状:面色剐白,精神萎靡,咳喘无力,声音低微。
自汗多汗,气短懒言,甚则息微,呼吸短浅,凉汗淋漓,舌苔淡薄,脉象虚软。
治疗原则:益气固脱,收敛肺气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川贝母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脾胃阴虚的症状:口干舌噪,齿噪津少,脘腹涨满,或见热痛,心中嘈杂,饥不欲食,干呕欲吐,反胃呃逆,舌质红赤,苔黄而干或光无苔,脉象细数治疗原则:养阴扶脾,清热益胃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梗米,糯米,知母,元参,莲米常用中成药:玉泉丸2.脾胃气虚的症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四肢发软,不思饮食,腹胀,唇淡不荣,大便糖泻,内脏下垂,舌质胖大,脉象虚弱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炙甘草常用中草药: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1.心阴血虚症状:形体消瘦,心慌气短,心烦易惊,头昏眼花,健忘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少津,脉象细弱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常用药物:当归,川穹,白芍,地黄,麦冬,玉竹,丹参,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中成药:香砂安神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2.心阳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心胸憋闷,胸弊背冷,畏寒喜稳,自汗多汗,甚则面色惨白,神识恍惚,冷汗淋漓,呼吸短浅,四肢厥冷,舌质淡而胖,舌苔白润,脉象细弱,甚至脉结代,脉律不整治疗原则:益气扶阳,补心安神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茯神,附子,1.肝阴血虚症状:两肋疼痛,性急易燥,视物不清,眼干涩,肌肉跳动,爪甲枯薄,关节酸软,肢体麻木,舌红而瘦,苔黄少津,脉象玄细治疗原则:滋阴养血,补肝调肝常用药物:沙参,麦冬,当归,地黄,枸杞,五味子,白芍,酸枣仁,木瓜,川茧子,猪肝,鸡肝,羊肝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主之官"。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心肝脾肺肾,五脏病症常用中药汇总
心肝脾肺肾,五脏病症常用中药汇总肺脏肺阴不足: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肺气不足: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风热犯肺: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风寒束肺: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肺热咳喘: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肺喘: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
心脏心阳虚: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心气不足: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心阴不足: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心血不足: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心血淤阻: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心神不安: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心火亢盛: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
痰迷心窍: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肝脏肝阳上亢: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肝气郁结:柴胡,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肝风内动: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肝火上炎:黄连,夏枯草、青箱子。
肝血虚弱: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
脾脏脾胃虚寒: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
脾胃湿热: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脾气下陷: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
寒湿困脾: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肾脏肾: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肾阳虚: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
肾不纳气:沉香、破故纸、胡桃、葫芦巴、五味子、蛤蚧、磁石。
肾气不固:益智仁、芡实、覆盆子、莲须、金樱子、五味子、龙骨。
肾湿热下注:石韦、萹蓄、滑石、木通、瞿麦、泽泻、车前子、海金沙。
五脏对应的中药材总结
五脏对应的中药材总结
五脏对应的中药材总结,建议收藏
肾
滋肾阴用地萸贞,首乌龟板亦可斟。
(地黄、山茱萸、女贞子)
利水二苓合泽泻,车前防己皆可寻。
(茯苓、猪苓)
温肾附茸仙巴戟,杜断牛膝可益筋。
(附子、鹿茸、仙茅、仙灵脾、杜仲、续断)
肺
补肺气用芪参草,养阴冬竹沙与胶。
(黄芪、人参或党参、甘草、天冬、玉竹、沙参、阿胶)
清热芩桑鱼腥银,温肺辛麻款菀饶。
(桑白皮、银花、细辛、麻黄、款冬花、紫菀)
脾
补脾参术药草芪,温阳姜砂益智取。
(人参、白术、山药、甘草、黄芪、干姜、砂仁)
升举中气麻柴葛,生津斛麦花粉济。
(升麻、柴胡、葛根、石斛、麦冬、天花粉)
理气陈皮木香朴,化湿藿佩苍朴依,(厚朴、藿香、佩兰、苍术、厚朴)
心
心经有热连莲翘,开窍菖远和郁金。
(黄连、莲子心、连翘、菖蒲、远志)
附桂干姜益心阳,归芍丹麦补心阴。
(附子、肉桂、当归、芍药、丹参、麦冬)
益心气用茯草参,安神琥枣与柏仁。
(茯苓、甘草、人参、太子参、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肝
补肝血用何归杞,滋肝阴用贞茱萸。
(当归、枸杞子、何首乌、女贞子,山萸肉)
温肝橘核小茴桂,潜阳钩麻珠牡蛎。
(官桂、钩藤、天麻、珍珠母)
理气香皮蒺藜楝,清热胆枯决明菊。
(香附、青皮、白川楝子、决明子、龙胆草、夏枯草)。
中医五脏属性
中医五脏属性肝:属性:木;颜色:青;性味:酸;龙胆草、柴胡、夏枯草、决明子、荷叶、人参、生地黄等调节肝火旺盛、肝气郁结、气急易怒、目赤口苦、血压异常、面部色斑、月经不调、经闭经少、失眠头痛、视力下降、筋软乏力等心:属性:火;颜色:赤;性味:苦;花旗参、莲子、丹参、红参、当归、元胡、茯苓、酸枣仁、马郁兰、生姜等心悸心慌、失眠、健忘、多梦、胸闷气短、心率不稳、疲劳虚乏、心脑供血不足、手指麻痹、烦燥不安等脾:属性:土;颜色:黄;性味:甘;山楂、山药、豆蔻、甘草、黄芪、沉香、藿香、白术、麦冬薄荷、洋甘菊、尤加利等脾胃失和,胃脘胀气,消化不良,湿气过重,腹脘胀满,肥胖,消瘦,肌肉无力,月经不调,经少或淋漓不净,便溏腹泻,大便不通等肺:属性:金;颜色:白;性味:辛;连翘、金银花、白芷、薄荷、白菊、杏仁、百部、川贝、天花粉等免疫力低下,气喘咳嗽,咽炎,肺活量少,毛孔粗大,粉刺暗疮,痰多,吸烟过量,淋巴功能低下等肾:属性:水;颜色:黑;性味:咸组方:肉桂、地黄、蛇床子、杜仲、肉苁蓉、山茱萸、锁阳、乌头等功效:肾虚,腰痛,脊柱变形,宫寒,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肥大、增生、炎症,小便不畅,泌尿系统炎症,盗汗耳鸣,脱发,关节疼痛等木: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枸杞子、鳖甲、西红花等改善疲劳,肌肉关节酸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火:三七、藏红花、黄芩、百部、肉桂、马郁兰、生姜等改善失眠多梦,神疲体倦,口舌生疮,长青春痘。
土:香附、干姜、白术、薄荷、洋甘菊、尤加利等。
改善胃痛,胃胀,腹泻,胃口差,营养不良,贫血,头昏眼花,虚弱等。
金:黄芪、茯苓、地黄、龟板、桂枝、丹参、党参、紫菀、百部、川贝母等改善感冒,气管炎、呼吸系统疾病,便秘,腹泻等肠道系统疾病水:冬虫夏草、沙参、灵芝、柏子仁、山药、干贝、栗子、枸杞子等改善腰膝酸软,耳鸣眼花,夜尿频多,脱发,健忘等肾气不足症状。
五行药物汇总
五行药物汇总(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黄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1、土中土人參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黄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黄。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1、水中水地黄猪肾熟地黄。
2、水中木黄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黄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黄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木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③、木中土,和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④、木中金,补气血、养精、敛神、和中;散寒化饮,敛汗开窍。
⑤、木中水,补精、养血、益气、敛神、调节阴阳;补阳益火,温中燥湿。
(2)、火性药: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①、火中火,补神、益血、和中、调气、敛精;安神降逆,行气下水。
②、火中土,和中、补神、益气、调精、敛(清热)血;补中润肺,泄热渗湿。
五脏用药 精品
本脏亏损所致,至于外因传感而病,不在此例心心宜恬淡,少思虑。
遇逆境,即善自排解,固肾水以上交于心。
若此者,病从何来?反之则为累矣。
累积成虚其病为怔忡,(心气怯。
)吐血,(心不主血。
)阳痿,(心不交于肾。
)健忘,食物无味,语言颠倒,(皆因气血虚少。
)宜用补药枸杞、(色赤入心补血。
)归身、(补肝即虚补其母。
)枣仁、(味酸敛心阳。
)茯神、(味淡安心气。
)柏子仁、(宁心益智。
)龙眼、(补心血益智。
)莲肉、(象心补心。
)人参、(补肺气,心气通肺,故亦补心。
)如天王补心丹,养营汤,孔圣枕中汤,归脾丸汤,皆可用。
开郁则陈皮、香附、石菖蒲、郁金、远志,必须之品。
2心乃虚灵之府,六淫不相干,其受邪者,乃心之经也,故诸泻心汤,治伤寒下早,痞满在心胸间也。
其有面色青黑者,心气寒也,宜干姜、附子、温之。
3心属火,热从火出,人遇拂逆之事,若心焦躁,则一切热病生矣。
多汗,(心主汗。
)夜卧不宁,(心烦则少寐。
)手足心皆热,(手足心应心。
)咽痛口干,咽不利,(心脉系于咽,故见诸患。
)舌强,(心开窍于舌。
)咳嗽,(心火上炎。
)诸痈疮发背,(心有郁火所致。
)寸脉溢出鱼际,(火乘肺也。
)宜用凉药,黄连、(若泻心火。
)连翘、(象心清心。
)灯心、竹卷心(以心清心。
)牛黄、(入心清痰热。
)犀角、(凉心。
)朱砂、(镇而兼凉。
)甘草、(以甘泻之。
)至宝丹,治热邪入心包络,神昏谵语,非此不为功。
以上药味,虽分补泻温凉,然补中亦宜兼温凉之品,凉中须兼开利之药,又在圆机妙用耳。
肝1肝宜条达,戒郁怒,当拂逆而善自开释,以长养生气。
若能如此,病安从来?反则为逆,逆之则伤肝。
虚则病错忘不精,恐怖,(神伤。
)目KT KT 然,(肝开窍于目,伤则不能受血而视。
)睡卧不宁,(血不归肝,魂不宁舍。
)阴缩,(肝脉过阴器。
)筋挛,(肝主筋,伤则筋无所受。
)诸症宜补药,用归身、生地、白芍、(养肝炒。
)牛膝、(强筋。
)柏子仁,(平肝悦神)杜仲、(强筋神虚。
)阿胶、(凉血益肝阴。
常用中药一览表
常用中药一览表
1.麻黄:可用于治疗感冒、哮喘等症状,具有发汗、解热、祛风湿等效果。
2.甘草:可用于治疗胃病、咳嗽、感冒等症状,具有缓解疼痛、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3.当归:可用于治疗女性病症、贫血等问题,具有补血养气、活血化瘀等功效。
4.川芎:可用于治疗痛经、腰酸背痛等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5.人参:可用于预防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安神等功效。
6.黄芪:可用于治疗疲劳、脾胃虚弱等问题,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等功效。
7.枸杞:可用于治疗眼疾、肝肾不足等问题,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等功效。
8.熟地黄: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血虚等问题,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心等功效。
9.大枣:可用于调理脾胃、补血养心等问题,具有补脾益胃、生津止渴等功效。
10.知母:可用于治疗高热、口干舌燥等症状,具有清热润肺、解毒平喘的作用。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疾病治疗经验。
以下是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介绍。
一、首乌:性味:苦,甘,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主治:滋肝肾,益精血,润燥,明目。
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症状,如头发早白,腰膝酸痛,视力模糊等。
二、丹参:性味:苦,微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于心血不足、心绞痛、心慌等症状,还可用于创伤、瘀血互结等情况。
三、桑叶:性味:甘,苦,寒。
归经:肝经,胃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水消肿。
常用于眼睛干涩、结膜炎、水肿等情况。
四、川芎: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痛。
常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创伤等症状。
五、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脾经,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六、白术:性味:甘,苦,温。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泻。
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
七、白芍:性味:苦,酸,凉。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止痛,调经止痛。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肝气郁结等情况。
八、黄芪:性味:甘,微温。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扶正固本。
常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
九、熟地黄: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心经,肾经。
功能主治:益血润燥,滋阴补肾。
常用于虚火上炎、阴虚乏力等症状。
十、茯苓: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经,脾经,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补五脏通六腹中药方有什么
补五脏通六腹中药方有什么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
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人体对应有心、肝、脾、肺、肾;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五脏通六腑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五脏通六腑的中药方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
2、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
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3、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但补力较麦味地黄丸强。
4、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适用于肾阴不足兼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者。
5、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
是治疗肾阴虚的常用方,因是纯补之剂,久服常用易滞脾碍胃,影响食欲。
6、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于肾阴虚兼肝阴虚者。
高血压有阴虚阳亢时较常用。
相同功效的还有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
补五脏通六腑吃什么食物好小米养脾小米为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大米养肺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小麦养心冬小麦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
中医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祛燥。
取带皮的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病症常用中药汇总
肺脏
肺阴不足: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肺气不足: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风热犯肺: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风寒束肺: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肺热咳喘: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肺喘: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
心脏
心阳虚: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心气不足: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心阴不足: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心血不足: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心血淤阻: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心神不安: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心火亢盛: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
痰迷心窍: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
肝脏
肝阳上亢: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肝气郁结:柴胡,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肝风内动: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肝火上炎:黄连,夏枯草、青箱子。
肝血虚弱: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
脾脏
脾胃虚寒: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
脾胃湿热: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脾气下陷: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
寒湿困脾: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肾脏
肾: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肾阳虚: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
肾不纳气:沉香、破故纸、胡桃、葫芦巴、五味子、蛤蚧、磁石。
肾气不固:益智仁、芡实、覆盆子、莲须、金樱子、五味子、龙骨。
肾湿热下注:石韦、萹蓄、滑石、木通、瞿麦、泽泻、车前子、海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