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UST液压课内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1 液压系统液阻特性

合集下载

NJUST液压课内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实验3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NJUST液压课内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实验3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NJUST液压课内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实验3节流调速性能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学生专业: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实验室名称:机电工程中心实验室任课教师:(理论课)实验教师:实验成绩: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3 节流调速性能实验实验3节流调速性能实验;南京理工大学课内实验报告实验3 节流调速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 分析比较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在节流阀通流面积不同情况下的速度负载特性;2. 分析比较采用节流阀的进.旁油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3. 分析比较采用节流阀和调速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二、实验设备QCS003实验台(YHS 液压回路实验台)三、实验内容1. 测试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2. 测试采用节流阀的旁油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3. 测试采用调速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四、实验原理节流调速回路由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和执行元件组成。

通过改变流量费的流通面积调节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执行机构的速度。

节流调速回路,按其流量阀的类型或安装位置,组成不同的回路,其调速性能不同。

实验在QCS003液压实验台(YHS 液压回路实验台)上进行,实验用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3.1所示。

该系统由两部分油路组成,图左半部是调速回路,其右半部是加载回路。

进油节流调速,采用阀7或阀6调速,旁油节流调速采用阀9调速。

在具体某种调速回路中,不做调速用的流量阀(节流阀或调速阀)要根据其油路的构成而关闭或全开。

加载回路对调速回路的执行机构液压缸19的加载,是通过将无杆腔置有压力油,而有杆腔通油箱的加载缸20对缸19的对顶而实现的。

利用溢流阀11,调节加载缸无杆腔的压力,即可改变工作液压缸19的负载F L 。

在调速回路中,工作液压缸19的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 与节流阀的流通面积A i ,溢流阀2的调定压力P 4-1和负载F L 有关。

实验指导书(液压)

实验指导书(液压)
——实验指导书
实验老师:龙向前
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一、液压泵性能实验┈┈┈┈┈┈┈┈┈┈┈┈┈┈┈┈┈┈┈┈┈┈┈┈┈ 2
二、节流调速性能实验┈┈┈┈┈┈┈┈┈┈┈┈┈┈┈┈┈┈┈┈┈┈┈┈5
计算机操作步骤
(Ⅰ)系统设置 ┈┈┈┈┈┈┈┈┈┈┈┈┈┈┈┈┈┈┈┈┈┈┈┈┈┈ 7
(Ⅱ)数据查看 ┈┈┈┈┈┈┈┈┈┈┈┈┈┈┈┈┈┈┈┈┈┈┈┈┈┈ 8
首先应弄清泵的几种流量:
空载(零压)流量-泵在无负载(空载)状态下输出的流量。
实际流量-泵在不同压力下输出的流量。
额定流量-泵在额定转速及额定压力下输出的流量。
液压泵因泄漏造成流量损失(即容积损失),油液粘度越低,压力越高,其漏损就越大。测出液压泵在不同压力下输出的流量做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η容:
7.复位
快捷键“R”;图标R
指将所有电磁铁恢复原位。
Ⅲ数据查看
1.查看系统数据
可直接点击图标TD进入(图七)查看系统各处参数的数据。
2.绘制曲线
在查看系统数据后,如需绘制曲线可在(图七)中直接点击“生成曲线”。窗口将弹出(图八)对话框,根据需要在(图八)中指定X、Y轴及XY的选取条件(分组表达式),并指定单位。设置完成后点击“添加到图形”然后“关闭”。回到(图七),继续“关闭”回到(图一)。
必须熟悉所用气动元件的装拆方法和使用场合,随之安置在实验台面板合适位置,进行气动元件和电气线路连接,经实验指导老师审定通过,方可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如实而有条理地记录,并且不放过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操作要胆大心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克服一有问题就问教师的依赖思想。
实验完毕,把所用的气动元件和快换接头、工具等放回原处,关好电气开关,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实验指导书(5)

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实验指导书(5)
7
实 验 次 数
设定参数
p
待测参数 q
( L / min)
P 电
(kW )
计算结果 n (r/min)
(MPa)
η pv
η pm
ηp
Pi
( kW )
Po
( kW )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1、根据测试数据和计算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画出以下特征曲线。 1) p —q 曲线; 3) p —η 总 曲线; 2) p —η pv 曲线; 4) p — Pi 曲线。
1、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液阻特性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1-电动机 2-液压泵 3-溢流阀 4-节流阀1 5、8、9-压力表 7-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10-流量传感器 11-节流阀 212-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薄壁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
1)启动计算机,进入薄壁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按油路图将被测试件薄壁小孔及控制件接好,启动电机,,全松溢流阀 3,按下 供压按钮,关闭节流阀 4,调节溢流阀 3 至系统工作压力 6.3MPa; 3)调节节流阀 4,使泵出口压力表显示值 6 MPa (由被测元件液阻特性决定); 4)以自己的学号填写【测试数据文件】名和【实验报告 HTML 文件存储】名; 5)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测试数据】 ,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的编辑 框内,填写【测试次数】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全松节流阀 11,观 察显示区流量(L/min)最大值。 6)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流量测量点最小值附 近; 7)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点击【数据记录】键,测试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 中; 8)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下一个流量测量点附 近,重复操作 6) ,直至测试完成。 9)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结果表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 内【项目运行】 。 10)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曲线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 【项目运行】 。 11)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输出实验报告(HTML 格式) 】 ,点击【实验 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 12)拷贝计算机中实验记录文件。 2)细长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1)启动计算机,进入细长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按油路图将被测试件细长小孔及控制件接好,启动电机,,全松溢流阀 3,按下 供压按钮,关闭节流阀 4,调节溢流阀 3 至系统工作压力 6.3MPa; 3)调节节流阀 4,使泵出口压力表显示值 6 MPa (由被测元件液阻特性决定); 4)以自己的学号填写【测试数据文件】名和【实验报告 HTML 文件存储】名; 5)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测试数据】 ,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的编辑 框内,填写【测试次数】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全松节流阀 11,观 察显示区流量(L/min)最大值。 6)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流量测量点最小值附 近; 7)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点击【数据记录】键,测试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 中; 8)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下一个流量测量点附 近,重复操作 6) ,直至测试完成。 9)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结果表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 内【项目运行】 。 10)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曲线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 【项目运行】 。 11)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输出实验报告(HTML 格式) 】 ,点击【实验 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 12)拷贝计算机中实验记录文件。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液压性能实验报告导言: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和控制信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冶金、化工等领域。

为了评估和改善液压系统的性能,进行液压性能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将对液压性能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目的液压性能实验的目的是评估液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流量、压力、温度、效率等指标。

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化的方向。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本次液压性能实验采用了一套标准的液压系统装置,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液压阀的开度和控制信号,改变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然后记录相应的数据。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1. 流量测试在不同液压泵转速和阀门开度下,测量液压系统的流量。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泵转速的增加,流量也随之增加;而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加,流量也呈线性增长。

这表明液压泵和阀门的调节对系统流量有重要影响。

2. 压力测试在不同负载下,测量液压系统的压力。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负载的增加,系统压力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液压系统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压力,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3. 温度测试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测量液压系统的温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液压系统的温度也逐渐上升。

这表明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注意散热和冷却措施,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效率测试通过测量液压系统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系统的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的效率在不同工况下有所变化,但整体表现良好。

这表明液压系统能够高效地将输入能量转化为输出能量,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

四、实验结论通过对液压性能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液压泵和阀门的调节对系统流量有重要影响;2. 液压系统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压力,保持系统的稳定性;3. 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注意散热和冷却措施;4. 液压系统能够高效地将输入能量转化为输出能量,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

液压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液压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液压实验报告实验原理液压实验报告实验原理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和控制信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液压实验是为了验证液压原理和研究液压系统性能而进行的实验。

本文将介绍液压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一、液压实验原理1. 原理概述液压实验是基于液体在封闭容器中传递压力的原理进行的。

液体通过泵将能量转化为压力能,然后通过管道传递到执行元件,最终实现所需的工作。

液压实验主要涉及到压力、流量和阀门控制等方面的原理。

2. 压力原理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是由泵提供的。

泵将液体吸入并压缩,产生高压液体,然后通过管道传递到执行元件。

液体在管道中传递时,会产生压力损失,因此需要通过压力表来测量压力变化。

在液压实验中,可以通过调整泵的转速或改变液体的流动阻力来调节系统的压力。

3. 流量原理流量是液压系统中液体流动的速度。

流量由泵提供,通过管道传递到执行元件。

在液压实验中,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流量的大小。

流量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泵的转速或调节阀门开度来实现。

4. 阀门控制原理阀门在液压系统中起到控制液体流动和压力的作用。

常见的阀门类型包括单向阀、溢流阀、调压阀等。

在液压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压力。

阀门的调节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电气控制来实现。

二、液压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进行液压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液压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泵、管道、执行元件和阀门等。

然后,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压力表、流量计、液压油等。

2. 实验目标确定实验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验证某种液压元件的性能,研究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变化规律等。

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启动泵,使液体流动起来。

然后,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压力。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如压力变化曲线、流量变化曲线等。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

河南工业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液阻特性实验(必修,综合性)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标准型小孔液流阻力的实验,定量地研究孔口的流量—压力特性,计算出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ϕ,从而对孔口的液阻特性有比较深入的理解;2、通过测量油液流过标准型细长孔的压力损失,深入了解小孔的节流作用,并分析在实验条件下的压力损失数值的大小,从而建立一种定量的概念;3、掌握测试液阻特性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方案液压传动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

油液在系统中流动时,因摩擦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液流阻力,将引起压力损失,它关系到确定系统的供油压力、允许流速、组件、辅助装置和管道的布局等,对提高效率和避免温升过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液压传动中常会遇到油液流经小孔和缝隙的情况,而它们的流量计算公式是建立节流调速和伺服系统等工作原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液压组件和相对运动表面进行泄漏估算和分析的基础。

本实验装置可完成细长孔Φmm ,l =6mm )的压力-流量特性实验。

在液压系统中,油液流经液阻时,流量Q 与压力损失P ∆的关系可以用通用表达式表示为:ϕp KA Q T ∆=()K ——节流系数;T A ——节流口通流面积;p ∆——节流口前后压差;ϕ——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

令T KA R=1,则 ϕp RQ ∆=1 () 式中,R ——液阻;与孔口尺寸、几何形状、油液性质和流态有关,在几何尺寸、油液性质、流态不变时,视为定值。

式可以表示为函数关系:)(P f Q ∆=,在函数图像中为一条曲线,为了求出指数ϕ,对上式的两边取对数得:P R Q ∆+=-lg lg lg 1ϕ()对于一定的液阻,上式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ϕ。

式中的ϕ为直线的斜率,即batg ==αϕ() 在实验中,对一定的液阻,改变通过液阻的流量,可以达到对应的压力降,测得一定数量的对应数据,描绘直线就可以求得ϕ值。

实验证明,对薄壁小孔ϕ=;细长小孔ϕ=1。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21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21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21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注意事项液压与气动实验是《液压与气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和所用实验设备。

二、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三、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要将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拆装一.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拆装,可加深对泵和马达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二.要求1. 通过拆装,掌握液压泵和马达内每个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2. 分析影响液压泵和马达正常工作及容积效率的因素,了解易产生故障的部件并分析其原因。

3. 如何解决液压泵的困油问题,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4. 通过实物分析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三个必须的条件)。

5. 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和马达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6. 掌握液压泵和马达的职能符号(定量、动量、单向、双向)及选型要求等。

7. 掌握拆装油泵和马达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三.内容和要点拆装:齿轮泵(马达)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2―1图2-1拆卸步骤:1)松开6个紧固螺钉,分开端盖1和4;从泵体3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液阻特性实验

液阻特性实验

实验一 液阻特性实验一、 实验目的1. 验证油液经细长孔、薄壁孔时的液阻特性指数α是否符合理论值;2. 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建立对于理论分析所获结论的信心,进而了解到油液流经任何形式的液阻都有符合理论值的液阻特性指数。

深入地理解液阻特性,合理设计液压传动系统,对于提高系统效率、避免温升有着重要意义。

二、 实验内容及说明实验内容是:测定细长孔、薄壁孔的液阻特性,绘制压力流量—曲线。

说明如下:油液流经被测液阻时产生的压力损失p ∆和流量V q 之间有着如下关系:αV q R p •=∆式中:α— 液阻特性指数; p ∆— 液阻两端压差R — 液阻,与通流面积、形状及油液性质和流态有关 细长孔:L = 285 mm ,d = 2 mm薄壁孔:L = 0.3 mm ,d = 2.6 mm ,L ≤ d/2分别令被测液阻通过流量V q 为2 L/min ,3 L/min ,或其它数值,测得相应的压差p ∆,理论计算和简单的推导过程如下:αV11q R p •=∆, αV22q R p •=∆, ααV2V121q q p p =∆∆, 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V2V1V2V121lg lg lg q q q q p pααα==∆∆, 则有:V2V121lg lgq q p p ∆∆=α三、 实验系统原理图及实现方法1. 所需的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图1 液阻特性实验系统原理图这个系统需要在具体的实验平台上实现。

2. 实验平台简介实验平台是一套多功能液压实验系统,图2所示为薄壁孔液阻特性实验所用的液压实验平台照片,图中橙色细管部分为被测薄壁孔液阻装置,两端的压力表用于测量液阻两端压差。

图3为该平台液压系统原理图照片,要实现薄壁孔液阻特性实验,需要调节实验平台面板上的一系列开关,本实验用液压泵2,打开针阀开关8(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关闭针阀开关9、10(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即可,用调速阀5进行调速,顺时针旋转调速阀手柄,流量增加,溢流阀3用于调定系统压力,顺时针旋转溢流阀手柄,压力增加。

液压系统实验报告

液压系统实验报告

液压系统实验报告液压系统实验报告引言: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液压系统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实验设备及原理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油箱和连接管路等。

其中,液压泵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液压缸则利用液压能产生力和运动。

2. 实验原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压力传递和流体力学定律。

当液压泵工作时,产生的高压液体通过管路传递至液压缸,使活塞产生运动。

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可通过调节液压阀来控制。

二、实验过程1. 搭建液压系统:首先,将液压泵与油箱连接,并确保油箱内有足够的液体。

然后,通过连接管路将液压泵与液压缸相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要注意密封性,防止液体泄漏。

2. 进行实际操作:将液压泵启动,观察液压缸的运动情况。

可以通过调节液压阀来控制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和流量,从而控制液压缸的速度和力的大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液压系统具有较大的输出力和稳定的运动性能。

通过调节液压阀,可以实现不同速度和力的控制,适用于各种工况需求。

2. 液压系统的能耗较低。

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液压系统在传递能量时能够保持较高的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3. 液压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

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同时需要保持管路的密封性,以防止液体泄漏。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液压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能量传递方式,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液压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之,液压系统的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加深了对其原理和特点的理解。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液压技术有望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工业自动化和能源传递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液压性能实验报告引言液压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技术,其性能的稳定与可靠性对于工程设备的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液压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液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液压泵的输出流量、压力稳定性、液压缸的运动速度等方面。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工程设备的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套液压系统实验装置,包括液压泵、液压缸、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

实验装置的搭建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过程1. 测试液压泵的输出流量将流量计连接至液压泵的出口处,记录不同工况下的流量数值。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波动范围,评估液压泵的输出流量稳定性。

2. 测试液压泵的压力稳定性将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液压泵的出口处,记录不同工况下的压力数值。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估液压泵的压力稳定性。

3. 测试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将液压缸与流量计连接,记录液压缸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速度。

通过计算平均速度和速度波动范围,评估液压缸的运动性能。

实验结果1. 液压泵的输出流量在不同工况下,液压泵的输出流量分别为:工况1为100ml/s,工况2为120ml/s,工况3为90ml/s。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波动范围,得出液压泵的输出流量稳定性为±5%。

2. 液压泵的压力稳定性在不同工况下,液压泵的压力分别为:工况1为10MPa,工况2为12MPa,工况3为9MPa。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出液压泵的压力稳定性为±0.2MPa。

3. 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在不同工况下,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分别为:工况1为0.5m/s,工况2为0.6m/s,工况3为0.4m/s。

通过计算平均速度和速度波动范围,得出液压缸的运动性能为±0.1m/s。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液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液压泵的输出流量稳定性较高,波动范围在可接受范围内;液压泵的压力稳定性良好,压力波动较小;液压缸的运动速度稳定性较高,速度波动范围较小。

液压实验指导书

液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系统中工作压力形成的原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液压系统压力和外加负载的关系;2、通过实验分析液压系统负载由哪几方面组成;3、通过实验理解液压系统中工作压力的组成,有效工作压力,无效工作压力(压力损失)。

二实验原理(一)液压缸的外加负载变化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实验在常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和液压工作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在实验装置中,液压缸垂直布置,外负载用砝码直接加在活塞杆的一端,通过加不同的砝码观察液压工作压力值的变化、通过实验,计算液压缸的有效工作压力,做出负载——压力曲线。

注意此实验不同负载时的液压缸运动速度变化情况。

(二)进入液压缸的流量改变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传动中流量和压力是两个独立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

在一定负载下,仅改变进入液压缸的流量。

观察压力变化值及速度情况。

注意:此项实验,液压缸回油阻力必须很小,否则将产生不同背压,造成一定误差值。

(三)液压缸活塞下时,回油路的液压局部阻力(背压)变化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阻力包括两部分,即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本实验装置采用改变局部阻力(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的方法进行。

当液压缸上腔进油时,回油路上的节流阀阻力,可以看成是液压缸的无效负载,改变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就可研究液压局部阻力变化对液压缸的影响。

实验应在正常摩擦阻力和外负载不变的发现情况下进行。

(四)多缸并联时,外加负载不同时,对系统工作压力的影响。

实验装置中采用三个液压缸的并联施加不同负载,观察压力变化及它们的运动状态。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在QCS002实验台上进行。

实验前调试:(1)实验油温控制在工作中20℃~40℃范围内。

(2)调整溢流阀4使压力15kgf/cm2(1.5MPa), 节流阀8、9、10开至最大,不加砝码慢慢打开调速阀6,使活塞杆运动速度不宜快,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有充分观察出压力表指示值。

1、观测液压缸的外加负载变化时,对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影响。

液压试验报告

液压试验报告

实验一液压泵的特性试验在液压系统中,每一个液压元件的性能都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和可靠性。

因此,对生产出的每一个元件都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试验,以保证其质量。

液压泵是主要的液压元件之一,因此我们安排了此项试验。

一.试验目的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小功率液压泵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测试一种液压泵(齿轮泵或叶片泵)的下列特性: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2.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4.液压泵的总效率—压力特性。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包括:额定压力、额定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压力脉动值、噪声、寿命、温升和震动等项。

其中以前几项为最重要,表2—1列出了中压叶片泵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供学生参考。

表2—1表中技术性能指标是在油液粘度为17~23cSt时测得的,相当于采用0号液压油或20号机械油,温度为50℃时的粘度。

因此用上述油液实验时,油温控制在50℃±5℃的范围内才准确。

三.实验方法图2—11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测试液压泵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中8为被试泵,它的进油口装有线隙式滤油器22,出油口并联有溢流阀9和压力表P6。

被试泵输出的油液经节流阀10和椭圆齿轮流量计20流回油箱。

用节流阀10对被试泵加载。

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把被试泵的压力调到额定压力,观察记录其脉动值,看是否超过规定值。

测量时压力表P 6不能加接阻尼器。

2. 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通过测定被试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得出它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Q=f (p )。

调节节流阀10即得到被试泵的不同压力,可通过压力表P 6观测。

不同压力下的流量用椭圆齿轮流量计和秒表确定。

压力调节范围从零开始(此时对应的流量为空载流量)到被试泵额定压力的倍为宜。

图2--11 液压泵的特性试验液压系统原理图3.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容积效率=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在实际生产中,泵的理论流量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时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计算,通过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

液压实验指导书(完整修改稿)

液压实验指导书(完整修改稿)

实验一液压动力元件拆装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1-1。

图1-1 齿轮泵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双作用叶片泵型号:YB-6型叶片泵,结构图见图1-2。

工作原理: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7、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图1-2 双作用叶片泵1-滚针(动)轴承 2-吸油盘 3-传动轴 4-转子 5-定子 6-泵体7-压油盘 8-滚针(动)轴承盖 9-叶片3. 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型号:YBN型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结构简图见图1-3(1)变量原理依据弹簧弹力与油液对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的合力产生的水平分力Fsinθ相互大小关系,使定子产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改变定子与转子的偏心量的大小,进而改变泵的排量和流量。

流阻特性实验

流阻特性实验

液阻特性实验发布日期:[08-10-19 15:32:52] 浏览人次:[768]一、实验目的液压传动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液体力学,油液在系统中流动时,因磨擦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液流阻力,将引起压力损失,它关系到确定系统的供油压力,允许流速,元件辅助装置和管道的布局等,对提高效率和避免温升过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液压传动中常会遇到油压流经小孔和缝隙的情况,而它们的流量计算公式是建立节流调速和伺服系统等工作原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液压元件和相对运动表面进行泄漏估算和分析的基础。

本实验通过对标准型液流阴力的实验,定量的确定“流量-压力特性”,计算出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φ,深入理解孔口液流的液阻特性。

本实验通过测量油液流过不同形状管道和液压元件的压力损失,深入了解产生压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在实验条件下的压力损失数值的大小,从而建立一定量的概念。

本实验还通过环形缝隙流动的实验,通定流量一压力特性,进而验证;当ε=l时,最大偏心环形缝隙的流量是同心环形缝隙流量的2.5倍。

二、实验内容和方案(一) 薄壁小孔、细长小孔和短孔的液阻特性(流量一压力特性)液压系统中,油液流经液压阻力时产生压力损失。

流量Q与压力损失Δp之间可有如下表达式:Q=ΔPφ/R式中R——液阻,与孔口尺寸、几何形状、油液性质和流动状态等因素有关;φ——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

上式取对数得:1gQ=1g R -1+φlgΔP取lgΔP为横坐标,取1gQ为纵坐标,1g R -1为纵坐标轴上的截距,则φ为直线的斜率。

理想情况下:当液阻为薄壁小孔时,φ=0.5当液阻为细长小孔时,φ=1当液阻为短孔时,0.5<φ<1实验装置按理论进行设计,每种标准形式的液阻都分别做成独立的(参数是确定的)装置,以便分别对它们进行实验。

测量点的布置及其与标准压力表的连接,其中特别是泄漏等对实验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流量的测量采用椭圆齿轮流量计,用秒表计时,直接观察流量的累积数差。

液压实验指导书

液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泵的构造认识与拆装1、实验目的(1)了解叶片泵、齿轮和柱塞泵的构造(2)了解三种泵的工作原理(3)了解三种泵的配流机构(4)了解三种泵的结构及性能特点(5)了解多作内曲线马达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6)掌握泵的使用调整方法、容易产生的故障及原因、排除方法(7)拆装油缸,掌握其构造,工作原理2、实验时间:2学时3、实验仪器:(1)齿轮泵、叶片泵、轴柱塞泵、内曲线马达、各种油缸。

(2)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等。

4、实验内容与方法(1)进行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折装。

(2)进行分析观察各种泵的结构组成;分析工作原理。

(3)认真观察分析多作用内曲线马达的结构,弄清各部分的作用。

(4)分析容易产生故障的部位、原因、现象及排除方法(5)观察油缸、分析其类型、构造组成、工作原理5、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拆装过程要合理有序,避免乱拆,拆后装配要完整(2)合理使用工具(3)拆卸后,零件要注意保管,避免碰磨(4)认真分析观察,并画好工作原理简图6、实验报告内容(1)画出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简图,标注主要零件,说明工作原理(2)列表分析各种泵的特点,功用,容易产生的故障及原因(3)画出油缸工作原理简图,标注主要零件,说明容易产生的故障及原因实验二液压泵性能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液压实验台及其计算机测控系统结构、原理(2)了解液泵负载特性实验的液压回路及其计算机测控、传感器及步进电机的原理及测控线路(3)认真观察分析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2、实验时间:2学时3、实验仪器:(1)液压实验台(2)计算机测控系统4、实验内容与方法(1)液压泵的压力、流量特性(2)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3)液压泵的总效率5、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各元件连接应牢靠(2)调整适当压力和转速(3)随时检查管路运行情况,避免漏油6、实验报告内容(1)分析各种泵的性能特点(2)分析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实验三阀的构造认识与拆装1、实验目的(1)了解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节流阀、调速、方向阀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液压实验指导书(新)

液压实验指导书(新)

实验一 液压泵(齿轮泵)性能试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测绘液压泵的性能曲线(P-Q ,P-ηV ),掌握液压泵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器材YZ-01型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泵站,节流阀,流量传感器,溢流阀,油管,压力表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1、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输出流量,得出流量——压力特性曲线p-q2、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容积效率——压力变化特性p-ηV因为 ηV =理理论流量输出流量qq=0q q空载流量输出流量所以 ηV =理q q ,由于q=f q (p),则ηV =理q fq(p)= f V (p)四、实验装置液压系统原理图1液压泵(齿轮泵) 2溢流阀 3节流阀 4流量计 5油温计 6滤油器 7油箱 8压力表五、实验步骤1、首先了解和熟悉实验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明确注意事项2、自己动手按照液压原理图连结好液压回路,并仔细检查油路连结是否牢靠3、按以下步骤调节并测定数据(a)将溢流阀2开至最大,启动液压泵1,关闭节流阀3,通过溢流阀调整液压泵的压力至7.0Mpa,使其高于液压泵的额定压力6.0Mpa而作为安全阀使用。

(b)将节流阀3开至最大,测定泵的空载流量,即泵的理论流量,通过逐级关小节流阀3对液压泵进行加载,测出不同负载压力下的相关数据4、实验完成后,打开溢流阀,停止电机,拆卸元件,整理并归类放入规定的抽屉内。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用直角坐标纸分别绘出液压泵的性能曲线,并对性能进行分析。

Q,ηVP性能曲线七、思考题1、实验原理图中阀2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2、调节图中阀3的开口,能否调节通过流量计4的流量?为什么?3、说明液压泵的性能参数包括哪几个?本实验得到了哪几个性能参数?实验二节流调速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节流阀三种调速回路的实验,得出它们的调速性能曲线,并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速度负载特性)2、了解PLC控制电磁换向阀的动作二、实验内容1、节流阀式进油节流调速2、节流阀式回油节流调速3、节流阀式旁路节流调速三、实验设备YZ-01型液压传动综合实验台四、实验原理1泵 2溢流阀 3、6压力表 4、9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5节流阀 7、8液压缸 10减压阀五、实验步骤1、按照原理图分别连接三种液压回路2、分配PLC输入输出单元3、按下列步骤调节并测量数据(a)加载系统调节旋松减压阀,启动油泵,使阀9处于左位,调节阀10使P6为1MPa,让加载缸左右移动(b)工作系统调节旋松溢流阀2,启动油泵,节流阀开口适中,调节溢流阀2使系统压力为1MPa,使工作缸左右移动。

液压实验报告

液压实验报告

液压实验报告液压实验报告引言液压技术作为一种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了解液压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实验一: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了解了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通过机械力驱动,将液体压力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提供动力给液压系统。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叶轮的旋转,产生负压和正压区域,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实验二:液压系统的性能测试我们对液压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包括液压泵的流量测试、液压缸的压力测试和液压阀的流量特性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三:液压系统的故障排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模拟了液压系统的故障情况,并学习了故障排除的方法。

常见的液压系统故障包括液压泄漏、液压缸无法正常工作等。

通过对故障的模拟和排除,我们可以提高对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

实验四:液压系统的应用案例在实验的最后,我们还了解了液压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

通过案例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液压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以及故障排除技巧。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液压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液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传动方式,为工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对液压技术的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液压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为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_1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_1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液压传动实验报告《液压传动》实验报告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验时间:年月日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201*年4月实验一液压元件结构分析实验一、根据存放位置图,写出实验台全部液压元件的名称1234567西11121315161714存放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液压元件名称8910东18型号1920数量二、回答下列问题(1)外啮合齿轮泵在什么位置产生困油现象,结构上如何解决?(2)比较齿轮泵进出油口的大小并说明其原因。

(3)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倾斜方向(以转向为基准)和原因。

(4)轴向柱塞泵中,柱塞在排油过程中共受到哪些力的作用?(5)轴向柱塞泵的配油盘上哪处结构起到降低噪声作用?(6)比较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主阀芯结构有何异同。

(7)把减压阀的进出口反接后,会发现什么情况?(8)齿轮泵与齿轮马达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实验二液阻特性实验扩展阅读:201*液压传动实验报告内容实验一液压泵拆装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1.齿轮泵为什么不能输出高压油?2.叶片泵与齿轮泵相比,有何特点?实验二液压阀拆装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阀的拆装可加深对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阀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阀。

液压实验报告(三个实验)2016年[1]【最新】

液压实验报告(三个实验)2016年[1]【最新】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液压元件的拆装实验,感性认识常见液压元件的外形尺寸,了解元件的内部结构。

2.通过对液压元件的结构分析,加深理解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应用。

二、实验内容:1.液压泵的拆装实验(主要是对齿轮泵、叶片泵进行拆装)。

2.其它液压元件的的拆装实验(液压缸、电磁换向阀、手动换向阀等)。

3.分析认识陈列柜中的液压元件。

三、实验基本规程:1.从外观上仔细检查液压元件的外形及进出油口,记录液压元件类型与参数。

2.按照拆装步骤,选择合适工具逐步操作,注意拆卸过程中爱护工具,禁忌蛮横拆卸。

3.拆卸完毕后,摆放好各零部件,仔细观察分析液压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4.组装前,擦净所有的零部件,并用液压油涂抹所有滑动表面,注意不要损害密封装置及配合表面。

5.按拆卸的反顺序进行装配,确保完成所有零部件都装配。

6.归还液压元件,整理工具,清洁试验台。

四、思考题:1.齿轮泵工作的密封空间是怎样形成的?2.外啮合齿轮泵存在的泄漏途径有哪些?哪个部位泄漏最严重?泄漏对泵的性能有何影响?为减少泄漏,在设计与制造时采取了哪些措施?3.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配流盘开有通油窗口外,还开有与压油腔相同的环形槽。

试分析环形槽的作用。

4.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的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压泵的工作特性。

2、通过实验对液压泵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如液压泵工作时振动,噪声,油压的脉动,油温的升温等。

3、掌握测试液压泵工作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三、实验内容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包括:是否能达到泵的额定压力、额定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等。

本实验主要是测试这几项参数。

液压泵将电动机输入机械能转化成液压能输出,送给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

由于泵内有摩擦损失(其值用机械效率ηmη表示)。

所以泵的输出功率必定小于表示)和泵存在泄漏损失(其值用容积效率v输入功率。

NJUST液压课内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1 液压系统液阻特性

NJUST液压课内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1 液压系统液阻特性

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学生专业: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室名称: 机电工程中心实验室 任课教师:(理论课) 实验教师: 实验成绩: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1 液压系统液阻特性实验3节流调速性能实验;南京理工大学课内实验实验1 液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液体流过不同形状液阻时的流量,定量确定孔口“流量--压力特性”,确定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α。

二.实验设备 QCS002实验台三.实验内容测量薄壁小孔,短孔,细长孔,U 形管流量--压力特性;四.实验步骤实验在QCS002实验台上进行,其工作原理为该实验台总工作原理路图的左半部分,如图1.1。

图1.1 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形成原理及液阻特性实验图1.1中,20,22测压点转换分配器是分别和21,23测试液阻转换分配器配对使用的。

实验时,只有将液阻转换分配器21(23)的手柄和对应的测压点转换分配器20(22)的手柄都转至实验台面板上实验液阻图形符号,测试回路才能接通,测试才能进行。

知识点:测量薄壁小孔,细长孔, U 形管液阻特性(流量--压力特性)南京理工大学课内实验报告液压系统中,油液流经液阻产生压力损失△P ,压力损失△P 的大小与流量Q 的关系如下:ΔP=RQ α(*)式中R —液阻,其值与孔的尺寸,几何形状,油液的性质和状态有关; α—液阻系数,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一般情况下:薄壁小孔时α=2, 细长孔时α=1,实验时,通过调节调速阀控制通过液阻的流量值Q ,测量进出口压力P1,P2,代入*式计算指数α。

ΔP1=RQ1α(1)ΔP2=RQ2α(2) (1),(2)左右取对数lg ΔP1=lgR+αlgQ1 (3) lg ΔP2=lgR+αlgQ2 (4)(4)-(3)得: α=lg(ΔP2/ΔP1)/lg(Q2/Q1)操作步骤:1. 关闭调速阀5、6,将溢流阀4调压弹簧放松,接通电源,起动泵2;2. 将分配器22和23的手柄对准待测液阻符号(例如薄壁小孔)的位置上;3. 转阀14、15的手柄置于“断”位,16的手柄置于“回油”位,转阀17的手柄置于“流量计”位;4. 用溢流阀4,将液压系统的压力P1调为2MPa ,慢慢打开调速阀5,使通过流量计31的流量约为1L/min 左右;5. 转动精密压力表开关24,记录各液阻的进、出口压力读数P2和P3于表2.1中;6. 再调整调速阀5,使通过流量计31的流量约为2L /min 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学生专业: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室名称: 机电工程中心实验室 任课教师:(理论课) 实验教师: 实验成绩: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1 液压系统液阻特性
实验3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南京理工大学课内实验
实验1 液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液体流过不同形状液阻时的流量,定量确定孔口“流量--压力特性”,确定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α。

二.实验设备 QCS002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测量薄壁小孔,短孔,细长孔,U 形管流量--压力特性;
四.实验步骤
实验在QCS002实验台上进行,其工作原理为该实验台总工作原理路图的左半部分,如图1.1。

图1.1 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形成原理及液阻特性实验
图1.1中,20,22测压点转换分配器是分别和21,23测试液阻转换分配器配对使用的。

实验时,只有将液阻转换分配器21(23)的手柄和对应的测压点转换分配器20(22)的手柄都转至实验台面板上实验液阻图形符号,测试回路才能接通,测试才能进行。

知识点:测量薄壁小孔,细长孔, U 形管液阻特性(流量--压力特性)
南京理工大学课内实验报告
液压系统中,油液流经液阻产生压力损失△P ,压力损失△P 的大小与流量Q 的关系如下:
ΔP=RQ α
(*)
式中R —液阻,其值与孔的尺寸,几何形状,油液的性质和状态有关; α—液阻系数,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一般情况下:
薄壁小孔时α=2, 细长孔时α=1,
实验时,通过调节调速阀控制通过液阻的流量值Q ,测量进出口压力P1,P2,代入*式计算指数α。

ΔP1=RQ1α
(1)
ΔP2=RQ2α
(2) (1),(2)左右取对数
lg ΔP1=lgR+αlgQ1 (3) lg ΔP2=lgR+αlgQ2 (4)
(4)-(3)得: α=lg(ΔP2/ΔP1)/lg(Q2/Q1)
操作步骤:
1. 关闭调速阀5、6,将溢流阀4调压弹簧放松,接通电源,起动泵2;
2. 将分配器22和23的手柄对准待测液阻符号(例如薄壁小孔)的位置上;
3. 转阀14、15的手柄置于“断”位,16的手柄置于“回油”位,转阀17的手柄置于“流量
计”位;
4. 用溢流阀4,将液压系统的压力P1调为2MPa ,慢慢打开调速阀5,使通过流量计
31的流量约为1L/min 左右;
5. 转动精密压力表开关24,记录各液阻的进、出口压力读数P2和P3于表2.1中;
6. 再调整调速阀5,使通过流量计31的流量约为2L /min 左右。

重复步骤5,记下另
一组数据,而后将开关24转至空档。

7. 完全放松溢流阀4的弹簧,关闭液压泵2,关闭总电源。

数据记录在下页表格中:
表1.1 薄壁小孔,细长孔,短孔,U形管液阻特性
六.思考题
分析三种液阻元件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

希望节流阀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液阻?为什么?
答:











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